分類討論:各國生物

由Jimmy-bot在話題xx生物和xx生物群上作出的最新留言:3 年前
          分類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無需評級。
本分類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生物專題 (獲評分類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分類屬於生物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生物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分類級分類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分類無需評級。

xx生物和xx生物群

留意到User:Wangshi3在8月把Category:各國生物Category:各國動物Category:各國植物中的一大批分類移動到了xxxx群,如分類:香港動物群Category:香港生物群Category:香港植物群,想詢問一下此舉是否經過討論,如無,麻煩協助移回原名。如有,請Wangshi3完成剩餘移動,別又留個爛攤子在這裏。淺藍雪 2020年10月2日 (五) 04:08 (UTC)回覆

@Wangshi3:我倒是想問「動物群」是甚麼意思?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0月2日 (五) 05:11 (UTC)回覆
動物相植物相生物相--Wangshi3留言2020年10月2日 (五) 05:14 (UTC)回覆
你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麼所有這些分類十幾年來從來沒人移動到xx群?這些分類應用的絕大部分都是單個的種,這叫什麼群?中文分類非得跟着英語直譯?為什麼涉及上千分類的移動不提前討論?順道@一下動物上次合作的編輯,@TiourarenLureplant白布飘扬Lab06 N:@Koala0090Shanghai Ningyou:,此舉是否有必要,不然將逐步移回原名。--淺藍雪 2020年10月2日 (五) 05:50 (UTC)回覆
個人感覺沒什麼必要。--留言2020年10月2日 (五) 06:27 (UTC)回覆
如果改「動物相」的話我支持。「香港動物」我大概能猜到意思,但一般讀者可能看不出來這是指香港特有的動物物種、代表香港的動物、香港野外的動物、還是所有出現在香港(包括動物園)的動物。尤其讀者在某個條目底下看到「香港動物」這個分類時,可能會以為這個動物是只出現在香港的動物。--Yel D'ohan留言2020年10月2日 (五) 14:38 (UTC)回覆
應移回原本的名稱、將兩者分開處理,不要混為一談。「各地動物」和「某動物群」帶有不同的意思,前者通常只是以純粹某地理位置所生存的動物,並沒有嚴格的時代或生態系統分類,沒有嚴格的學術區分。而動物群、動物相或者動物志,是有特定時期、特定位置出現的特定動物種群。比如「澳洲動物」和「澳洲動物群」就帶有兩個不同層面的意思,前者可以包括現代人類引入的一些牛羊貓狗家畜,而後者通常着重於描述原生生態的動物。比如「澳洲巨型動物群」指的是指史前已在當地原生演化的大型動物,並不會包括乳牛這些家畜、或者野馬、野駱駝這些近代才在澳洲野化的大型動物。就比如「中國植物」和「中國植物志」,也不完全是同一個意思。——白布飄揚留言2020年10月2日 (五) 16:22 (UTC)回覆
簡而言之,如里用上「動物群」、「植物群」,我會預期那是個有比較嚴格定義的分類,但如果不能做到細緻的分類,我建議就用着「某地動物」這樣的分類。兩種分類是可以並存的,比如「美國動物」指的純粹在美國領土上出現的動物,但實際上卻包含了來自幾個不同地理區的動物群,比如新北界、大洋界,而且兩個動物群並沒有因而「同一國」而有直接的交融可言,比如我們不會預期北美洲動物群加上夏威夷動物群等於「美國動物群」這樣的科學認知。——白布飄揚留言2020年10月2日 (五) 16:48 (UTC)回覆
正是因為上述問題,所以我認為應該用較嚴格的分類方式,否則會出現智人應該標上所有地區的奇怪結果。本來被收錄在「美國動物」的夏威夷特有種被移到「美國動物相」並沒有錯誤,只是不夠精確。--Yel D'ohan留言2020年10月2日 (五) 18:06 (UTC)回覆
特有種現在的操作就是分類到特有種下面,比如分類:香港特有種,如果xx群的意思是特有生物,那麼其存在毫無必要。香港生物下面的本來就是香港有別的地方也有的生物。會不會讓讀者誤會是「只出現在香港的生物」?不會,因為如果還有其他地區,這個條目分類本來就會出現和香港動物並列的其他地區動物分類。沒出現只能說是編者分類沒做好,跟分類命名沒關係。至於分佈特別廣的動物,現在的標準是直接使用xx洲動物或者南亞動物這樣,「標上所有地區」的情況本來就不合規定,而且改成xx動物群也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淺藍雪 2020年10月3日 (六) 05:37 (UTC)回覆
返回 "各國生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