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頁面分類/存檔3

人類學分類

感覺上,這個項目下的分類情形很糟:無論是專有名詞,考古成果,相關著作或社會學名詞全被丟到這範疇下,弄得人類學反而沒有人類學的味道.

雖說人類學本身有其博物學傳統,研究內容自然包羅萬象.但東西多不代表雜亂,尤其博物學講求的是歸納與分析,不是把東西如大雜繪般全搞在一起,讓人類學變成文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等一堆人文學科的集合.因此我覺得這個條目是該好好分門別類,把些不相干的條目送到正確的條目去.

此外,也許是兩岸的認知不同,幾本馬克思或恩格斯的作品被丟到人類學範疇中.雖說不完全錯,但個人覺得與其說這些東西是人類學,還不如說社會學來得妥當.雖然這種書房式的著作在日後人類學界中依然常見,但此書政治目的過重,說是學術著作還不如說是思想作品.我認為此書歸入學術意味濃厚的人類學並不妥當.

蘇聯人 vs 俄國人

蘇聯已經是過去式了,那麼蘇聯人還有依照職業細分的必要嗎?蘇聯人大部分都是俄國人,看到列寧是「蘇聯政治家」卻是「俄國革命家」,是否蘇聯和俄國應該選一個才對?--Fauzty 22:11 2005年12月19日 (UTC)

蘇聯人目前是放在俄國人的子分類(就像清朝人是中國人的子分類一樣,清朝人因益人數多了也有開始按職業分,當然很同說蘇聯人的條目假如還沒這麼多的話,不用太過細分)。蘇聯政治家則是俄國政治家的子分類。所以他放在蘇聯政治家也就等於造知他也是俄國政治家。--ffaarr (talk) 00:47 2005年12月20日 (UTC)
其實這確實是一個尖銳的問題。世界上消失的國家有很多,但我們單單為蘇聯保留了特例。也許主要是因為蘇聯這個國家有了70年的歷史,並且曾經是超級大國之一,所以湧現出許多人物。對於蘇聯和俄國的分類關係,我也感到有點困惑。畢竟蘇聯有15個共和國,而許多烏克蘭人和波羅的海國家的人都不願意認同「蘇聯等於俄國」的概念。我想,這個問題遲早還會爆發,到時候估計要請更多人來討論一下。--Hamham 13:08 2005年12月20日 (UTC)
再補充一下,蘇聯和俄國的關係和清朝和中國的關係還是有不同的,雖然蘇聯是俄國的一個「朝代」,但是蘇聯有其他加盟國,因此蘇聯也是他們的朝代。如果條目的分類是Category:清朝政治人物,那麼我們知道他必定也是Category:中國政治家。依慣例,我們只將他加上清朝政治人物分類,而不加上中國政治家分類。但是如果某個人是Category:蘇聯政治家,他就不一定是Category:俄國政治家了!雖然大部分是,但是應該不是百分之百的。所以說,條目分類時怎麼處理呢?是要兩者皆加上嗎?還有就是,照這樣想,Category:蘇聯人除了應該是Category:俄國人的子分類,也應該是Category:烏克蘭人(及其他加盟共和國)的子分類,因為蘇聯是他們共有的朝代啊。--Fauzty 08:47 2006年2月18日 (UTC)
也許跟這個問題最類似的,還是「古羅馬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我想是否可以按照「人物生存的年代當時的國家認同」來劃分?如果一個人生在1917年前,或者死於1990年後,那麼可以同時劃分為「俄羅斯人」(或者烏克蘭人。。。)和「蘇聯人」。如果生死都在蘇聯存續期間內,那麼只認定他為「蘇聯人」。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歡迎批評。--Hamham

Category的寫法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

因爲中文在Category的問題,造成分得過細而且很不方便查詢,現在在很多人物分類裏用這樣:比如毛澤東用[[category:中国政治家|M]],也有不少條目用了[[category:中国政治家|M毛]]這樣的寫法。這樣[[Category:中国政治家|M{{PAGENAME}}]]又好不好?還有些沒用竪線。不知道哪種寫法排序更好?

另外,關於排序,User:Shinjiman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有關人物年份分類問題(續)強烈反對採用漢語拼音排序。我是支持漢語拼音排序的,理由見文。但也希望能聽聽大家的意見,如果能達成一致,以後把所有人物的分類都統一用機械人改好,免得在分類裏總是亂七八糟的。另外,對於非人物的條目是否應該也加入漢語拼音排序?(以上我不知道算技術還是方針)--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01:55 2006年1月9日 (UTC)

其實我並非是強烈反對使用漢語拼音作排序方式的依據,在這些分類頁中不利用漢語拼音是要了平衡各地的拼音作為排序依據(這與英文維基的排列方式一致);相反,如果只要為只懂漢語拼音的用戶列出以漢語拼音作為排序依據的分類列表,可以建立一個子頁面,利用漢語拼音作為排序依據,這是維持了使用漢語拼音作為排序依據的方便。--Shinjiman 06:01 2006年1月9日 (UTC)
我覺得還是需要通過增加軟件功能來實現--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02 2006年1月9日 (UTC)
有些使用漢字作為排序依據的類別已經初步解決了繁簡轉換的問題,可參看Category:台灣人的陳姓部分。--Shinjiman 05:49 2006年1月9日 (UTC)
首先說說展望:輭件升級是絕對必要的,這樣以後只要在個人參數裏選擇了默認排序方法,系統能夠根據一個漢字索引表自動排好序。不過現在談的是目前的解決方法。
先說分類的目的,是能讓使用者盡快找到條目。還要明白這裏是中文維基,而且遠不是懂中文的人都懂英語,尤其更難知道英語裏一個人名到底是怎麽拼,因爲英語用的規則是混合的。更何況用在中文維基英語就比用中文的平等了麽?混合索引的就根本無法索引。比如姓「黃」的,在英語可能翻譯成Huang, Wong或者Ng,作爲一個漢語使用者,根本無從判斷從哪兒找這個字。(注意,現在我們討論的是如何找到這個姓,隨後在同一個姓裏細排順序是下一個問題,也是相對次要的。細排這個問題是頭一段我問題的一部分。)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不能使用混合排序(「名從主人」就是混合排序),因爲這樣除非懂英語裏全部想要知道的人的轉寫辦法的(這其實是無窮多的規則),任何人都不能順利找到。或者說,任何一種混合排序方法都是行不通的。
其次說,你建議的用斜槓標出另一種排序方法,也就是多種排序方法,我認爲原則上是可行的。但分類默認的主條目還是要有方法採用的,以便節省瀏覽和編輯工作量。這樣有幾種方法:維基目前默認的是按Unicode排序(原則是按部首的筆劃數排序),確實是一種唯一的排序方法,也是公平的(或者對繁體用戶更有利),但問題是誰都不會記住那麽複雜的規則,實際上按這種檢索方法檢索頭一個字基本等於沒用,非常慢,而且一個字就新開一條,大些的分類能有上百個首字(姓)。還有一個,由於目前輭件的缺陷,模板無法轉到需要的字。其餘常用的索引編碼有漢語拼音注音符號通用拼音(以及臺灣使用的各種拼音)等等拼音以及字形碼,比如四角號碼等等。這些理論上來說都是可以用來排序的,只要採用唯一標準。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用什麽作爲主排序方法能讓盡可能多的人方便,還有其它的排序方法是否有必要性。
首先,毫無疑問,漢語拼音是目前使用最普及的排序方式。在中國大陸,小學一年級在學漢字前首先就要學漢語拼音,可以說,目前大陸只要不是徹底的文盲或者已經很老的老人(1955年以後就從來沒想學過拼音),不會有人不認識漢語拼音。大陸出版的所有的字典裏,漢語拼音也都是不可缺少的索引方式。在新加坡和很多海外華人地區也都用漢語拼音。在臺灣據我所知,國語(北京音系)是普及的,且大家都認識注音符號。注音符號理論上是可以用「/」另開排序的。但因爲臺灣使用的國語和漢語拼音都採用北京音系,實際上注音符號的排序方法已經可以簡併到漢語拼音裏,見模板Template:CategoryTOC,二者是兼容的。這樣已經覆蓋了絕大多數使用現代漢語書面語的中文群體(中文維基實際上用的現在漢語書面語,而不是某種方言的文字或者古漢語)。如果有臺灣網友認爲這樣還是不夠方便,可以新建斜槓的分類,比如注音符號或者通用拼音或者國羅、北拉之類的,只要有人願意看,而且願意建分類。僅爲小衆服務的分類我相信是建不起來的。不過在建之前還是應該有足夠多的人討論達成一致的辦法。至於粵語和其它漢語分支,我不清楚是否和中文維基的漢語標準書面語兼容。假如兼容(也使用漢語標準書面語且就是用本方言來讀的)且有統一的拼音標準,建該種拼音的分類並無不可。此外,很常用的字形碼,如果有足夠多的人認爲這樣索引方便也是可以的(比如五筆四角或者按筆劃)。但主分類當兼容漢語拼音無疑,而不是不排序或者按混合方法排序。道理就和不能爲了重名條目公平而把所有條目的主條目設成消歧義一樣。
最後,公平性的問題,如果所有人都有所得,有些人多得,有些人少得,確實不是很公平,但並不算太壞,具體分配方式也可以討論解決。但如果把大家都無所得或者大家都虧當作是必須遵守的公平原則,我只能說是腦子有問題。--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9:33 2006年1月9日 (UTC)
其實對中文字最為公平的次序,應該用部首→筆劃方式,畢竟部首→筆劃方式是用Unicode方式來編排。但繁簡兩種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同一個字在繁體上是屬於一個部首,而簡體是屬於另一個部首),相對來說歸類的問題就較為複雜了。不知在繁簡體上有沒有同一個字,但部首不是相同的情況呢?--Shinjiman 16:49 2006年1月10日 (UTC)
這種情況不太少,比如「葉」和「叶」,「嚴」和「严」,「衛」和「卫」,「華」和「华」。繁簡字也有相當部首的筆劃數不同。而且各人對部首的認定有時不相同,這樣經常會走彎路,從多數人來說,沒有拼音/注音法方便。--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7:36 2006年1月10日 (UTC)
目前的分類頁面是可以的排序是可以作繁簡轉換的,好像「嚴」和「严」會被歸類到同一類別中,這似乎解決了一部分的問題。「各人對部首的認定有時不相同」這點我倒是承認這一點的,但有關該字的部首應以較流行的字典為準。--Shinjiman 18:00 2006年1月10日 (UTC)
目前字本身的繁簡版本是能排在一起的,問題是索引用哪種方式?繁體和簡體部首的筆劃數很多不同。而且從字典來說,你說是用「較流行的」,以誰爲準呢?從發行量來說,好像是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覆蓋面最廣。。。公平麽?--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8:18 2006年1月10日 (UTC)
我所說的只是一個字的部首,因為一個字中的繁簡寫法可能有一字多部的情況。--Shinjiman 18:59 2006年1月10日 (UTC)
基本上,以Unicode以外排列的分類頁面都可以以「/」方式作出另一種排序(這包括漢語拼音、注音符號、或粵語拼音等),在主分類頁面中使用部首→筆劃排序是平衡各方之間,各種不同排序的一種折衷方式。--Shinjiman 17:09 2006年1月10日 (UTC)
你仔細看一下我前面的說法,還有模板使用的實際輭件問題(無法轉到部首2劃以上的漢字部分,這個我試過,見Template:CategoryTOC的歷史),用Unicode排序也就比沒排序強一點兒。--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8:25 2006年1月10日 (UTC)
預設的排序就已經是使用Unicode的排序方式,使用部首分類其實只是減少類別中的標題(這是利用部首→筆劃排序的重點),及比原始的排序強一點點。--Shinjiman 18:59 2006年1月10日 (UTC)

合併簡/繁體字的類別

我對Wikipedia:頁面分類#類別和重訂頁這一節看不太懂。我想合併簡體的分類「Category:氣候變化」和繁體的「Category:氣候變遷」。我按照提示加入了重定向的語句,可是在上一級分類Category:氣候學中,繁簡兩個分類還是都存在,而且它倆下面的文章也沒有被合併到一個分類中。請問,到底如何將繁簡兩個分類合併為一個分類,並且合併所有的下屬文章。有沒有像移動條目那樣的簡單方法?--塔下人 05:59 2006年6月1日 (UTC)

  • 你好,感謝你的提問,我才發現那段介紹說明說得不夠清楚,我已經作更改補充,目前系統的分類重定向頁功能是有問題的,所以在獲得改善以前目前都不應使用,以免造成混亂,適當的作法是把條目合併到同一個分類(必需手動一個條目一個條目修改移動),然後把清空的分類頁面提交刪除,以免其他人誤用造成同類條目分屬二地。--ffaarr (talk) 10:16 2006年6月1日 (UTC)
    • 明白了!謝謝及時指教!--塔下人 10:25 2006年6月1日 (UTC)

有關分類的繁簡問題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

我於編寫與新增條目的時候發現到,自己查看某分類時,會自動進行繁簡轉換,所以看到的分類內容與名稱都會轉換。我看到的是繁體,所以當我編寫的條目要進某分類時當然會加上 Category:我看到的分類名字,這時候我發現,轉去分類頁是找不到我的條目,原來是那個分類新增的時候是用簡體的,所以我的條目必須改為 Category:分類的簡體名字,這樣我必須先進入編輯分類內容的頁,找出其原code的內容,把當中的簡體分類名字剪貼到我的條目中(繁用戶無法輸入簡字得用貼的),才可以有效地使條目出現在其應當出現的地方。雖然我注意到了,但現在應該有不少其他使用者編輯的條目會由於這個原因而失蹤,我就有找出與修正過一條。請問這個問題有解決的方法嗎?--Onsf 12:56 2006年5月29日 (UTC)

這是個一直存在的令人頭疼的問題,但目前無解。--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5:08 2006年5月30日 (UTC)
  • 分類前先查看將要分類的目錄頁面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注意每個分類頁面下都會由系統自動生成“XX”分类中的条目這樣的字樣,這個XX是不做簡繁轉換的,只要在條目下使用[[Category:XX]]絕對可以正確分類。--瀑布汗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這裏涼爽) 17:08 2006年5月30日 (UTC)
但問題是一旦有人沒有這麼做,這個條目就消失了。現在系統似乎針對這個問題作了點調整,但結果更糟糕。以前的話,條目上這個不存在的分類會顯紅字,如果有人做了分類的繁簡重定向,就會導致條目消失(即條目上看起來沒問題,分類表中卻不顯示)。但現在的情況是,系統似乎自動對分類作了繁簡重定向,所以一旦寫錯分類,條目立即消失,連紅字都不顯。如果作者不到分類列表中檢查的話,就不會發現問題。我還遇到更可怕的情況,有人可能不小心改動了一個已有分類的分類,導致這個分類連帶其中的幾十個條目一起從父分類中消失了幾個月。一般情況下,這種問題更是幾乎不可能發現,我是純憑記憶感覺少了一個分類。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技術處理了。--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23:56 2006年5月30日 (UTC)
原來今年1月以前是沒問題的,今年一月以後才出現這個問題,但原因不明(不知是不是因為換了版本)。一月時就有向技術人員反映,但還沒解決,也許是他們不是很搞得清楚繁簡機置的問題。這的確是相當麻煩的問題。從特殊頁面的「需要的分類」列表就可以看到那些紅字幾乎都是這個問題造成的。--ffaarr (talk) 00:52 2006年5月31日 (UTC)
  • 這個沒太好的解決方法了,我估計,就算以後修改了分類機制,我上面說的那個方法也不會失效。因此,還是請各位多加小心了。另,將鼠標移至條目中的分類上時,氣球顯示的那個名字是沒有經過轉換的。最近我一直想消滅未分類條目,也是困惑了一陣。現在的未分類頁面裏的條目很多其實早已分類過了,就是自從上次簡繁連接無法轉換的時候開始出現問題的。服務器緩存已經被刷過幾次,還是有問題。本來已經消滅至不足500條,現在又被摻和成600多,鬱悶。--瀑布汗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這裏涼爽) 04:58 2006年5月31日 (UTC)

關於分類問題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求助

  • 我在分類中,會看到[[Category:xxxx|A]]為了讓拼音出現排序,請問這方針在何時定下?有沒有相關的討論?現時看到幾個版本,在鈴木一朗的條目中,分類是S,在山本五十六中,分類為Yamamoto Isoroku,在名古屋市,分類為M名,請問哪一個是正確的版本?--Flame 03:50 2006年10月28日 (UTC)
好像沒有統一的方針,根據個人喜好吧。我喜歡按拼音排列,但一定有很多人反對,所以估計這樣的方針是通不過的。-Gfdrtf 08:38 2006年10月28日 (UTC)
閣下一定是某位資深維基人的馬甲,招吧,是誰。--Mukdener |留言 14:32 2006年10月28日 (UTC)
關於日本的名詞,包括人名和地名,我是主張使用該名稱的中文發音來做為索引,因此名古屋市我會使用M。我如此主張是完全以中文觀點來考量,因為這是中文維基,使用者基本上都會中文,但是不一定會日文;當進入一個分類後,使用中文發音做為索引會遠比使用日文發音索引方便的許多,尤其是當該分類下的條目數量相當多時。例如現在Category:日本城市中有超過50個條目,讀者知道名古屋市的中文發音是M開頭,我就去找M就好;但若採用日文發音作為排序索引,讀者不一定知道名古屋市的日文發音是什麼。--汪汪 18:18 2006年10月28日 (UTC)
NO,在沒有正式的方針下,不可能隨便使用,建議先討論一下才定下正式的方針也不遲,反正現在就是非常混亂,但是在此情況下,本人不打算回退。--Flame 01:10 2006年10月29日 (UTC)
混亂也沒有辦法,怪只能怪mediawiki不夠強大,不能自動變換分類中的排列順序。-下一次登錄 06:51 2006年10月29日 (UTC)
我是用日拼音來分類。的確現在分類有中文與日文拼音兩種,但一般同分類內只使用其中一種方法,像演員、歌手、漫畫家等都是日拼音,城市好像是中拼音。xxxx年出生那些都是用中拼音。其實這是有原因可以解釋的,如果是中國與台灣的編者比較多的分類一般用中拼音,而香港編者由於香港完全沒有用中拼音的做法,一般都不懂得中拼音,所以都是用日拼音的。而全寫Yamamoto跟單寫Y效果一樣,還是顯示在Y內。--Onsf 19:21 2006年10月29日 (UTC)
我認為現在的分類排序狀況很亂,上面是因為只把問題侷限在日文相關的條目名稱上,因此感覺用中文發音排序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實際上,縱使是中文發音,兩岸使用的排序方式也截然不同,大陸維基人想當然爾的使用漢語拼音排序,但對於大部分台灣用戶來說,漢語拼音卻是個很陌生的拼音法,台灣人其實大部分都是用注音符號來排序的。除此之外,很多西方名詞的譯名,兩岸的翻譯方式也是南轅北轍,舉個好笑的例子,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這條目的標題本身是使用台灣的翻譯方式,但卻有個來自大陸的維基人將其以『T特』這個順序放入Category:島國這分類中,這樣的排序方式我只能用『莫名其妙』來形容之,因為對於台灣用戶來說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根本與『特』這個排序扯不上關係,因此如此的分類排序對於查找一點幫助也無,充其量只能服務到大陸用戶而已。因此要找一種能夠同時服務所有中文維基人社群的排序方式,是還得再協商討論而非草率為之的!--泅水大象 訐譙☎ 22:27 2006年10月29日 (UTC)
這是個老問題,參見:Wikipedia talk:人物分類方法#有關人物年份分類問題(續)Wikipedia talk:頁面分類#Category的寫法,我對以前討論的理解是:
  • 對外文人名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列;相應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可以加『T』進行排序,不是『T特』
  • 對中文人名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列,按照發音排序,但沒有統一標準
一個建議:從通用拼音#拼寫方式差異來看,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的差別不大,若單論首字母的話,差別應更小。可不可能湊個方案?
--Isnow 23:18 2006年10月29日 (UTC)
那對於「埃及」是應該用「A」呢?還是用「E」?或是什麼埃及語字母?-下一次登錄 00:55 2006年10月31日 (UTC)
基於這個的問題,我大約有一個構想可以作出來的。可以在MediaWiki軟件中寫一個擴展,比如定名為「CategorySortKey」擴展,去為條目名稱以不同的排序方式排列。此外這個構思亦適用於日文維基的五十音排序等。但這個始終仍然在構想階段。--Shinjiman 13:39 2006年10月30日 (UTC)
除了以漢語拼音、簡體比劃、繁體比劃排序之外,還有什麼可以通行的排序方法?-下一次登錄 00:53 2006年10月31日 (UTC)
應該還有注音符號、通用拼音、粵拼、香港政府粵語拼音、教院拼音等……--Shinjiman 02:04 2006年10月31日 (UTC)
除了拼音,可以使用部首作分類嗎?這樣繞圈子絕對不是一個可行方法。--Flame 08:51 2006年10月31日 (UTC)
理論上應該可以做到按部首排序的。但大前提就是如果有人能做到這個擴展就好辦事了。--Shinjiman 10:59 2006年10月31日 (UTC)
雖然有所謂粵語拼音,但香港人基本上沒有人在用拼音(香港不像台灣初學中文時是用注音),懂得的人可能不比會50音的人多(就像香港幾乎沒有人懂得用注音輸入法一樣),而且現在的索引只能用單字亦是很大限制。--Onsf 18:31 2006年10月31日 (UTC)
果然來到中文維基百科真的很亂,但是繁體有繁體的排法,簡體卻有簡體的拼法,但是總比拼音好,難道給中國人看的是bpmf,而台灣人看的是ㄅㄆㄇㄈ麼?--Flame 03:18 2006年11月1日 (UTC)

印象中大英百科的索引有3本:注音、拼音(含英語)、筆劃。
筆劃是難行的,因為繁簡筆劃有別。部首是無效率的,因為部首的數量依然很多。所以還是採用注音或拼音是比較好的方式。
如果採用注音或拼音的話,最好是能設計一個功能讓使用者自己選擇注音或拼音,不過以目前Mediawiki程式的開發情況來看,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達成的。
本討論中有提到一個「T特」的分類形式,其實那是有理由的,不過我乾脆跳到結論,我覺得可以暫時採用混血的分類形式,即「注音+拼音」,以為權宜之計。例如「特」這個字的分類就是「ㄊT」。
為什麼注音要放前面?這也是有理由的。當然不是本位主義作祟,而是因為注音符號只會佔一個DBCS的固定長度,這樣的排列會比「拼音+注音」看起來整齊。-- 百楽兎 05:16 2006年11月1日 (UTC)

  • 看來可以推廣User:Polyhedron的{{CategoryTOC}}。
  • 還有興趣了解「「T特」的分類形式,其實那是有理由的...」。
--Isnow 11:42 2006年11月1日 (UTC)
  • 稍稍離題一下,為什麼不以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的方式排序?列表這類的條目應該這樣的排序。--Flame 02:36 2006年11月2日 (UTC)
    • Flame,看到了吧,說了很多,也達不成共識。還是個人以個人的喜好吧。-Gfdrtf 08:04 2006年11月2日 (UTC)
To Isnow:那是以漢字表聲母的方法之一。-- 百楽兎 04:21 2006年11月2日 (UTC)
但是我相信在來生之年可以解決……現在繼續討論吧。--Flame 10:27 2006年11月2日 (UTC)

電視劇?影集?

我發現部份關於電視劇的分類以影集來命名,如: Category:美國影集Category:每年電視影集Category:動畫影集。但其他大部份相關分類均使用電視劇命名,希望能消除這個矛盾。khris 10:12 2006年11月20日 (UTC)

返回專案頁面「頁面分類/存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