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汗國

中亚历史国家

準噶爾汗國蒙古語ᠵᠡᠭᠦᠨ
ᠭᠠᠷ ‍ᠤᠨ
ᠬᠠᠭᠠᠨᠲᠣ
ᠣᠯᠣᠰ
鮑培轉寫jegün γar-un qaγan-tu ulus西里爾字母Зүүнгарын хаант улс藏語ཇུན་གར།維吾爾語جوڭغار‎),是衛拉特蒙古族準噶爾部所建立的汗國政權,亦是人類史上最後一個游牧帝國,奉藏傳佛教國教並對西藏有影響力。準噶爾部於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控制天山南北,其疆域西起巴爾喀什湖、北越阿爾泰山、東達吐魯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一帶。由於此時期是衛拉特蒙古歷史上的全盛時期,衛拉特蒙古常常就以準噶爾的名稱出現於史料中。18世紀末被大清帝國摧毀,其遺民更遭屠滅殆盡,倖存者附牧於賽音諾顏,曰額魯特;或附牧於青海者,曰綽羅斯

準噶爾汗國
ᠵᠡᠭᠦᠨ
ᠭᠠᠷ ‍ᠤᠨ
ᠬᠠᠭᠠᠨᠲᠣ
ᠣᠯᠣᠰ
1635年—1757年
約18世紀的準噶爾汗國疆域
約18世紀的準噶爾汗國疆域
準噶爾的位置
地位汗國
首都固勒扎
常用語言衛拉特語維吾爾語
宗教
藏傳佛教
渾台吉 
• 1635-1653
巴圖爾琿台吉 (首)
• 1670-1697
噶爾丹
• 1697-1727
策妄阿拉布坦
• 1750-1755
達瓦齊
• 1755-1757
阿睦爾撒納 (末)
歷史時期明—清
• 巴圖爾琿台吉建國
1635年
1690年
1696年
1717年
1757年
前身
繼承
四衛拉特
察合台汗國
清朝

興亡歷史

興起

末清初,準噶爾首領最早是哈喇忽剌,後巴圖爾琿台吉1635年即渾台吉位,準噶爾部正式建國,以伊犁為根據地兼併衛拉特(厄魯特蒙古)各部,壓迫西方的哈薩克族。1670年巴圖爾琿台吉的兒子僧格被殺後,他的異母弟噶爾丹奪得了準噶爾的統治權。1678年,西藏的五世達賴賜噶爾丹可汗號(噶爾丹為準噶爾汗國統治者中唯一一位稱汗者)。此年噶爾丹出兵南疆,佔領葉爾羌汗國,把廣大維吾爾族地區置於其統治之下。1688年噶爾丹突然率兵越過杭愛山,大舉進攻土謝圖汗,迫使喀爾喀蒙古諸部南遷。1690年6月,噶爾丹又向漠南喀爾喀蒙古進攻,俘掠人口,搶劫牲畜。同年,康熙帝決計親征,組織左右兩路大軍,分別出古北口喜峰口。8月1日,雙方大戰於烏蘭布通(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境內)。清軍大敗噶爾丹軍,噶爾丹乘夜向北潰逃。

噶爾丹戰敗後因原根據地為策妄阿拉布坦佔據,不得不滯留科布多地區,集合殘部,休養生息,以期東山再起,不斷騷擾邊地安寧。1696年2月,康熙帝發兵10萬,分三路大舉出擊。5月13日,西路軍在昭莫多(今蒙古國烏蘭巴托以南的宗莫德)大敗噶爾丹軍。1697年2月,康熙帝發動第三次遠征,命費揚古馬斯喀分別統率兩路大軍,共6000人,由寧夏出發,進剿噶爾丹殘部。4月康熙帝親赴寧夏,指揮這次軍事行動。正當清軍進發之時,噶爾丹眾叛親離,軍隊只剩下五六百人,遂飲藥自盡(又說被人殺害)。

噶爾丹敗亡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續任準噶爾部台吉,準噶爾部又逐漸強大起來,和清朝再次發生矛盾衝突。1716年,他派兵於西藏,佔領拉薩;同年彼得一世為開辟通往印度洋通道所派的軍隊沿額爾齊斯河向東南卡爾梅克方行進入侵到葉爾羌地區,與汗國的軍隊在雅梅什湖(亞梅什湖)大戰,結果准噶爾方一萬精騎成功包圍俄軍,三千俄軍被滅,數百俄軍被俘[1][2]

1718年清朝由青海路出兵入藏,在喀喇烏蘇之戰全軍覆沒。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動更多兵力趕走準噶爾軍,隨即在西藏駐軍,史稱驅準保藏。清朝和準噶爾軍在吐魯番方面也有戰鬥。

滅亡

1755年春,清軍5萬人分西北兩路向伊犁進軍。不到100天就到達伊犁。達瓦齊率兵6000人扼守伊犁西南的格登山(今新疆昭蘇縣境內),清軍以25人夜襲達瓦齊大營,達瓦齊軍驚潰,不戰自降。達瓦齊僅帶少數人倉皇南逃,於回部烏什遭到阿奇木伯克霍集斯生擒,移送北京。達瓦齊獲乾隆帝寬貸,封綽羅斯和碩親王、賜府第,並移舊屬準噶爾人數十戶入京供達瓦齊役使。達瓦齊舊部準噶爾兵,部分編入伊犁喀什噶爾等回部各城旗營駐防,部分編入甘肅安西巴里坤駐防,部分移置八旗察哈爾,稱為「厄魯特兵(額魯特)」。

此後,阿睦爾撒納自任領袖繼續反對清朝。1757年初,清政府開始新的軍事行動,分兩路推進。準噶爾軍在清軍的追剿下,全線潰敗。阿睦爾撒納投奔俄羅斯帝國

1759年8月,清軍抵達喀什噶爾,平定了支持阿睦爾撒納的大和卓波羅尼都小和卓霍集占兄弟的叛亂。這年秋天,天山南路完全平定,清朝完全控制今日的新疆地區。由於準噶爾部反叛無常,此後清軍在兆惠等的帶領下,按照乾隆帝的旨意消滅了剩餘的準噶爾人[3],除原先歸降編入厄魯特佐領、昂吉的,或病死與逃往國外的以外,數十萬準噶爾人遭到屠殺。據魏源記載:「計數十萬戶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繼竄入俄羅斯哈薩克者十之二,卒殲於大兵者十之三。除婦孺充賞外,至今惟來降受屯之厄魯特若干戶,編設佐領、昂吉,此外數千里間,無瓦剌一氊帳」[4]昭槤的描寫更加誇張:「凡病死者十之三;逃入俄羅斯、哈薩克者十之三,為我兵殺者十之五,數千里內遂無一人」[5]。留下的空地由大量移民填充[6]

1765年至1769年,清緬戰爭期間,清廷調派甘肅厄魯特兵一千名赴雲南參戰。

歷代準噶爾琿台吉

準噶爾渾台吉(1634年-1757年),噶爾丹時開始稱「博碩克圖汗」
  1. 巴圖爾琿台吉 (19) 甲戌 1634年-1653年
  2. 僧格 (18) 癸巳 1653年-1671年
  3. 索諾木阿拉布坦 (2) 辛亥 1671年-1673年
  4. 噶爾丹 (24) 癸丑 1673年-1697年
  5. 策妄阿拉布坦 (30) 丁丑 1697年-1727年
  6. 噶爾丹策零 (18) 丁未 1727年-1745年
  7. 策妄多爾濟那木扎爾 (5) 乙丑 1745年-1750年
  8. 喇嘛達爾扎 (3) 庚申 1750年-1753年
  9. 達瓦齊 (2) 癸酉 1753年-1755年
  10. 阿睦爾撒納 (2) 乙亥 1755年-1757年

世系圖

參考文獻

  1. ^ 沈, 影. 俄罗斯领土变迁史.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 2013. ISBN 978-7-5097-4635-6. 
  2. ^ 雍正年間的這場軍備競賽,源自一個戰俘的逆襲?,2020-07-22 ,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22-05-02.
  3.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乾隆二十四年:「此次進兵非同一般,各將厄魯特徹底剿滅,永絕根株」
  4. ^ 魏源,《聖武記》,卷四,一一至一二。
  5. ^ 昭槤,《嘯亭雜錄》,卷三。
  6. ^ 勒內·格魯塞·《草原帝國》:「清朝以來自各地的移民充實其地,其中有吉爾吉斯—哈薩克人,來自喀什噶爾的塔蘭奇人,或穆斯林,來自甘肅的東干人(或回民),察哈爾喀爾喀居民,圖瓦族的兀良哈人(或稱索約特人),甚至有來自滿洲的錫伯族高麗族移民」

研究書目

  • 宮脇淳子 著,曉克 譯:《最後的游牧帝國:準噶爾部的興亡》(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 Thomas Barfield 著,袁劍 譯:《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西域及蒙古地區政權
前朝
瓦剌葉爾羌
準噶爾
1635年 —1757年
後朝
  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