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級戰艦
布列塔尼級戰列艦(法語:Classe Bretagne)是法國海軍首次建造的超無畏艦,本級艦共建造三艘,並以法國省份名稱命名,其同型艦分別為布列塔尼號、普羅旺斯號、洛林號,三艘艦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陸續服役。在設計上,布列塔尼級參考自孤拔級戰艦,其主炮以10門340毫米(13.4英寸)口徑主炮代替孤拔級的12門305毫米(12英寸)口徑主炮。原本希臘海軍向法國方面訂購一艘布列塔尼級戰艦,但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停工。
布列塔尼級戰艦 Bretagne class | |
---|---|
概觀 | |
艦種 | 戰艦 |
艦名出處 | 法國行省名 |
擁有國 | 法蘭西共和國 法蘭西國 自由法國 臨時政府 法蘭西共和國 |
前型 | 孤拔級戰艦 |
次型 | 諾曼第級戰艦(計劃) 鄧扣克級戰艦(實際) |
同型 | 布列塔尼、普羅旺斯、洛林 |
完成數 | 3艘 |
損失數 | 2艘 |
退役數 | 1艘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23,230公噸(22,860長噸) |
滿載排水量 | 25,000公噸(25,000長噸) |
全長 | 166米(545英尺) |
全寬 | 26.9米(88英尺) |
吃水 | 8.9至9.8米(29至32英尺) |
鍋爐 | 18至24台鍋爐 |
動力 | 四軸推進、帕森型蒸汽渦輪發動機 |
功率 | 29,000匹軸馬力(22,000千瓦特) |
最高速度 | 20節(37公里每小時;23英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4,600海里(8,500公里;5,300英里) |
乘員 | 34名軍官 139名士官 1,020名船員 |
武器裝備 | 10門340毫米45倍徑1912年式火炮在5座二聯裝炮塔內 22門138毫米口徑1910年式海軍炮 7門47毫米(1.9英寸)口徑火炮 4組450毫米(18英寸)魚雷管 1935年後: 8門340毫米45倍徑1912年式火炮在4座二聯裝炮塔內[a] 14門138毫米口徑1910年式海軍炮 8門75毫米55倍徑1922年式火炮 |
裝甲 | 裝甲帶:270毫米(11英寸) 主炮炮塔:270至400毫米(11至16英寸) 主裝甲甲板:30至40毫米(1.2至1.6英寸) 指揮塔:314毫米(12.4英寸) |
艦載機 | 3架水上飛機[b] |
三艘同型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皆編入法國地中海艦隊,主要任務為封鎖亞得里亞海,以避免奧匈帝國海軍突破,但奧匈帝國海軍較少活動而建樹較少。一次大戰後,本級艦經歷多次改裝,並分別在地中海進行巡航。西班牙內戰期間,由於法國奉行不干涉主義,布列塔尼級僅在沿岸執行巡邏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布列塔尼級主要執行艦隊護航與反護航襲擊任務,這些任務執行至法國在1940年6月向納粹德國投降為止。當法國投降後,英國擔心德國海軍會徵收法國艦艇來擴張勢力,因而在1940年7月3日發動凱比爾港海戰,首艦布列塔尼號在戰役中遭擊沉;普羅旺斯號則受到重創,並在戰後返回土倫。1942年,為避免德國海軍繳獲法國艦艇,法國海軍遂將所有停靠在土倫的艦隊全部鑿沉,其中包括普羅旺斯號。洛林號則在1942年前被英國扣留在亞歷山大港,1942年後才加入自由法國海軍。隨後,洛林號參與龍騎兵行動,以炮火支援聯軍登陸法國南部。二次大戰後,洛林號成為本級艦唯一一艘安然度過2次大戰的戰艦,並在1950年代初轉為訓練艦與兵營艦,直到1954年才拆解報廢。
設計
1910年前,法國國內還未有任一艘無畏艦,然而英國、德國、美國都已經有數艘已建成或建造中的無畏艦與戰鬥巡洋艦,這迫使法國海軍開始展開新的造艦計劃,以趕上其他國家。隨後,法國海軍開始建造4艘孤拔級戰艦。然而,在無畏艦數量上法國仍落後於其他國家。為了彌補法國艦隊的劣勢,國會於1912年3月30日通過新的海軍擴充法案,決定在1920年前建成28艘戰艦。前3艘艦將於1912年開始建造,而這3艦即為布列塔尼級。[1][2]
布列塔尼級主要用以替代前無畏級時代的卡諾號戰艦、查理·馬特號戰艦、自由號戰艦。本級艦研發參考自前一型孤拔級戰列艦,其船體尺寸與孤拔級相近[3];這主要是考量到法國造船廠的船塢、乾塢、改裝碼頭的最大容量在當時僅能容納孤拔級的尺寸。法國海軍最高委員會(法語:Conseil supérieur de la Marine,CSM)隨後提出23,500公噸(23,100長噸;25,900短噸)的戰列艦設計需求,並在主要武器上須配備12門340毫米(13英寸)口徑主炮,且配置在6座雙聯裝炮塔內。[4]
然而,在配備340毫米(13英寸)口徑主炮的設計上,其炮塔重量超出原本孤拔級的305毫米(12.0英寸)口徑炮塔,使設計人員難以克服此一困難點。在6座主炮炮塔配置上,預計前後各配置2座,並以超射方式配置;另外4座則位於船舯舷側,但這會使排水量增加3,000公噸(3,000長噸),船體長度也必須加長。在聽取設計人員的建議後,海軍最高委員會同意將主炮塔改為5座雙聯裝配置,並全配置於船軸線上。[4]儘管火炮數量比原預計有所減少,但仍可使10門主炮在同一側開火。[5]為了補償主炮增加的重量,裝甲帶的寬度減少20毫米(0.79英寸)。[4]
3艘同型艦中,普羅旺斯號首先於1912年5月21日在洛里昂兵工廠放置龍骨;布列塔尼號於1912年7月22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開工;洛林號則於1912年11月7日在龐韋特造船廠開始建造。[6]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7月爆發,法國的工業能力的優先度轉向陸軍裝備,因而在造艦速度有所減緩。[7]
整體特徵
布列塔尼級的水線長度為164.9米(541英尺),全長166米(545英尺),船寬26.9米(88英尺),吃水深度約8.9至9.8米(29至32英尺)之間。[3]艦體在設計時,標準排水量設定為23,936公噸(23,558長噸),滿載排水量時為25,000公噸(25,000長噸)。[6]容納人數為34名軍官,139名士官,以及1,193名船員。艦上另放置數艘小型船隻,包括2艘10米(33英尺)長的蒸汽艇、3艘11米(36英尺)長的巡邏艇、1艘13米(43英尺)長的大艇、3艘10.5米(34英尺)長的登陸小艇、2艘5米(16英尺)長的小艇、2艘8.5米(28英尺)長的划艇、以及2艘5.6米(18英尺)長的救生艇。[8]
本級艦使用的動力系統為4組帕森型蒸汽渦輪發動機,但在鍋爐方面,3艘同型艦各不相同,布列塔尼號上為24組尼克勞斯(Niclausse)式管型鍋爐;洛林號為24組奧蓋特·迪·湯普勒(Guyot du Temple)式水管鍋爐;普羅旺斯號則是18組貝爾維爾(Belleville)式管型鍋爐,所有鍋爐皆為燃煤式。每組發動機分別驅動1組螺旋槳,共可生產29,000匹軸馬力(22,000千瓦特)[9],使本級艦最高航速可達20節(37公里每小時;23英里每小時)。[3]4艘同型艦皆可攜帶900公噸(890長噸;990短噸)重的煤炭,但若增至最大載量可達2,680公噸(2,640長噸;2,950短噸)。續航力上,若以最高航速巡航時,其續航距離為600海里(1,100公里;690英里);但若以13節(24公里每小時;15英里每小時)巡航,其距離可增至2,800海里(5,200公里;3,200英里);如果航速降至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續航距離將達4,600海里(8,500公里;5,300英里)。[9]
在3艘同型艦建造完成後,於戰間期皆經歷多次改裝。1919年,布列塔尼號裝配一重三腳桅,普羅旺斯號與洛林號則在1920年代初才裝配三腳桅。1924年,布列塔尼號上的4組鍋爐換成燃油式鍋爐,而普羅旺斯號則於1927年將艦上一半的鍋爐換成燃油式鍋爐。布列塔尼號在後來改裝中又將6組鍋爐換成燃油式,而艦上的直驅式渦輪機換成帕森齒輪傳動汽輪機;普羅旺斯號則在1931年至1934年之間進行類似改裝;洛林號的推進系統同樣也有類似改裝。[10]1935年,洛林號的艦舯主炮被移除,並設置一組飛機彈射器及三座飛機機庫,使該艦能搭載3架水上飛機。艦上原預計搭載古爾杜-勒瑟爾GL819型與波泰452型水上飛機,後來改為羅爾130型飛行艇;不過到1944年時,該艦上的艦載機設施又被移除。[11]
武器配備
在主要裝備上,布列塔尼級使用了比孤拔級更多的主要武器,其主炮使用10門340毫米45倍徑1912年式火炮,並配置在5座二聯裝炮塔內。[8]前甲板兩座,後甲板兩座,並以超射方式佈局,於船舯處的一座能向兩側開火,所有炮塔全配置於船軸線上。[12]該主炮最大仰角12度,最大射程為14,500米(47,600英尺)。[13]1917年,洛林號的主炮最大仰角改進至18度,使最大射程增至21,100米(69,200英尺);布列塔尼號與普羅旺斯號則在1919年後也跟進。[14]每座主炮配給100輪炮彈,其儲存在裝藥庫下方的彈藥庫。[15]每一門主炮重65.89公噸(64.85長噸),其內筒壽命約為250發[16],開火的頻率周期為每分鐘2輪。[17]使用的炮彈包括高爆彈(HE)和半穿甲彈(SAP),以下為具體型號:[16]
型號 | 類型 | 長度 | 重量 |
---|---|---|---|
M1912 | 被帽穿甲彈型 | 125.8厘米(49.5英寸) | 555公斤(1,224英磅) |
M1924 | 被帽穿甲彈型 | 149.6厘米(58.9英寸) | 575公斤(1,268英磅) |
M1926 | 高爆彈型 | 105.4厘米(41.5英寸) | 382公斤(842英磅) |
15A | 高爆彈型 | 不適用 | 465公斤(1,025英磅) |
17 FATO | 高爆彈型 | 不適用 | 445公斤(981英磅) |
FATO 32-6 | 高爆彈型 | 不適用 | 431.8公斤(952英磅) |
在次要武器方面,布列塔尼級上配有22門138毫米口徑1910年式海軍炮,其配置在船側炮廓內,這些火炮預計攻擊敵方戰艦的上層建築,以及防禦前來攻擊的魚雷艇。[18]艦上另有7門47毫米(1.9英寸)口徑哈其開斯M1885型快炮[15],其中2門放置於司令塔,其餘5門分別放置於主炮塔上。[8]一次大戰期間,艦上另加裝1對75毫米(3.0英寸)口徑火炮。船體水線下還裝有4組450毫米(18英寸)魚雷管。[8][19]
一次大戰過後,所有同型艦在武器上皆有所調整。1919年至1920年期間,布列塔尼號前甲板4門138毫米(5.4英寸)口徑火炮被移除;另外,原本前船樓的75毫米(3.0英寸)口徑防空炮與2門47毫米(1.9英寸)口徑防空炮的混搭配置,改由4門75毫米(3.0英寸)口徑防空炮取代。1927年,24挺8毫米(0.31英寸)口徑霍奇克斯機關槍安裝在布列塔尼號前甲板上;後甲板4門138毫米(5.4英寸)口徑火炮與75毫米(3.0英寸)口徑防空炮於1931年到1932年期間被移除,改換成8門75毫米口徑1924年式火炮,另加裝16門霍奇克斯M1929重機槍,這些機槍接配置在4座雙聯裝炮塔內。[10]普羅旺斯號則在1922年改裝期間,移除前甲板4門138毫米(5.4英寸)口徑火炮,並加裝4門75毫米(3.0英寸)口徑防空炮。1931年至1934年期間,普羅旺斯號接收從布列塔尼號拆卸的75毫米(3.0英寸)口徑防空炮;1940年,普羅旺斯號加裝12挺霍奇克斯M1929重機槍,並配置在4座雙聯裝炮塔。洛林號的武器改裝幅度也與前兩艦類似,但在1935年期間,該艦船舯主炮塔被移除,並在該位置加裝飛機彈射器。同一時間,4門100毫米(3.9英寸)口徑1930年型火炮與8門霍奇克斯M1929重機槍加裝至該艦上,8門重機槍配置在2座雙聯裝炮塔內。1940年,艦上100毫米(3.9英寸)口徑1930年型火炮被轉移至正在建造中的黎希留號上,而洛林號另加裝8門75毫米(3.0英寸)口徑1929年型火炮。1944年3月至5月期間,14門40毫米(1.6英寸)口徑火炮與25門20毫米(0.79英寸)火炮以單裝方式加裝至洛林號上,而霍奇克斯M1929重機槍被移除。[11]
射控系統
布列塔尼級的使用的為巴爾和斯特勞德的4.57米(15.0英尺)測距儀,每座炮塔另配有2米(6英尺7英寸)長的測距儀,並安裝在後側的裝甲罩下方部位。在戰間期,本級艦開始加裝供主炮、副炮、防空武器使用的射控系統。前方位於超射位置的炮塔,其測距儀在改裝時更換為8.2米(27英尺)長的儀器。[20]次要武器的射控系統由2組射控儀與4組測距儀組成,其與位於超射位置的主炮塔並排放置。[15]
裝甲防護
布列塔尼級的主裝甲帶在船舯厚270毫米(11英寸),但在兩端時則減至160毫米(6.3英寸);裝甲帶上方的炮廓以170毫米(6.7英寸)厚的鋼板保護。水平保護方面,在設計上以三座裝甲甲板組成防護,其中主裝甲甲板厚30至40毫米(1.2至1.6英寸);上層與下層甲板皆為40毫米(1.6英寸)厚。船側傾斜裝甲厚70毫米(2.8英寸),並連接主甲板與裝甲帶。每個主炮炮座裝甲厚度為248毫米(9.8英寸);兩端的主炮塔正面以340毫米(13英寸)厚的裝甲保護;在超射位置的炮塔防護則較差,其側面裝甲厚度僅為270毫米(11英寸);船舯的主炮塔裝甲防護最好,其側面裝甲厚度達400毫米(16英寸)。司令塔部分以314毫米(12.4英寸)厚的裝甲保護。[3]艦上裝甲總重佔總噸位中的7,614公噸(7,494長噸;8,393短噸)。[15]
服役歷程
同型艦
艦名 | 造船廠 | 架設日期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結局 | 附註 |
---|---|---|---|---|---|---|
布列塔尼號 | 布雷斯特兵工廠 | 1912年7月22日 | 1913年4月21日 | 1916年2月10日 | 1940年7月3日,於凱比爾港海戰中遭英國皇家海軍擊沉。 | [6][21] |
普羅旺斯號 | 洛里昂兵工廠 | 1912年4月21日 | 1913年4月20日 | 1916年3月1日 | 1942年11月27日,由法國海軍於土倫自行鑿沉。 | [6][21] |
洛林號 | 龐韋特造船廠 | 1912年11月7日 | 1913年9月30日 | 1916年3月10日 | 1954年1月拆解。 | [6][21] |
瓦西萊夫斯·康斯坦丁諾斯號 | 龐韋特造船廠 | 1914年6月12日 | 不適用 | 1914年8月時停止建造。 | [22] |
布列塔尼號
布列塔尼號是本級艦首艦,該艦以法國布列塔尼大區命名,於1912年7月在布雷斯特兵工廠放置龍骨,並於1913年4月下水,至1916年2月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3]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布列塔尼號被編入法國地中海艦隊,並隨隊駐防在克基拉島,阻止奧匈帝國海軍突破亞得里亞海[23],然而因奧匈帝國海軍的艦隊較少活動而較無建樹。[11]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期間,當時布列塔尼號的姊妹艦皆轉為後備役,但該艦仍繼續在法國海軍服役。西班牙內戰期間,由於法國奉行不干涉主義,布列塔尼號僅在沿岸執行巡邏任務。[24]
1939年9月,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布列塔尼號在戰爭初期執行商貿護航任務。[25]當法國於1940年6月22日投降後,布列塔尼號停靠在凱比爾港內。由於擔心德國海軍會徵收法國艦艇來擴張勢力,英國皇家海軍遂在1940年7月3日發動凱比爾港海戰[26],而布列塔尼號在海戰中被胡德號、決心號、勇士號的密集火炮擊沉,艦上共977人喪生,是該海戰中人員傷亡最慘重的艦艇[27],同時是本級艦第一艘與唯一一艘被擊沉的戰艦。翻覆的船體後來在1952年被打撈上岸,並直接拆解。[28]
普羅旺斯號
普羅旺斯號是布列塔尼級二號艦,其艦名取自於法國普羅旺斯大區,本艦於1912年4月21日在洛里昂兵工廠放置龍骨,1913年4月20日時下水,並在1916年3月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6]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普羅旺斯號與其姊妹艦一同被編入法國地中海艦隊,並隨隊駐防在克基拉島,阻止奧匈帝國海軍突破亞得里亞海。[23]然而因奧匈帝國海軍的艦隊較少活動,因而普羅旺斯號較無建樹。[11]由於法國奉行不干涉主義,普羅旺斯號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僅在沿岸執行巡邏任務。[24]
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普羅旺斯號在大西洋執行搜尋德國海上突襲艦隊的任務。[25]在凱比爾港海戰期間,普羅旺斯號遭受英國皇家海軍重創並坐沉海底,戰後經過臨時修復後才得以脫淺[29],並在數艘驅逐艦護衛下返回土倫進行修理。[30]1942年11月底,德軍發動里拉行動,強行佔領土倫並試圖強徵停靠在土倫的法國艦隊;法國海軍為反制遂將所有停靠在土倫的艦隊全部鑿沉,其中包括普羅旺斯號。[29]1943年7月,普羅旺斯號艦上的2門主炮被轉移至濱海聖芒德里耶當作岸防炮。[29]戰後,法國當局於1949年4月將普羅旺斯號船體打撈,其殘骸到1951年才拆解。[28]
洛林號
洛林號是布列塔尼級三號艦,其艦名取自於法國洛林大區,本艦於1912年11月7日在龐韋特造船廠放置龍骨,1913年9月30日時下水,並在1916年3月10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洛林號被編入法國地中海艦隊,並隨隊駐防在克基拉島,阻止奧匈帝國海軍突破亞得里亞海。然而因奧匈帝國海軍的艦隊較少活動,因而洛林號較無建樹。[23]在戰間期,洛林號經歷4次改裝,艦舯炮塔於最後一次改裝時移除,並於艦上設置艦載機設施,不過艦上的艦載機設施在1943年被移除。[11]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洛林號隨英國皇家海軍在東地中海海域一同作戰。[31]當法國於1940年7月向納粹德國投降後,洛林號隨駐紮在亞歷山大港的法國艦隊一同解除武裝,並交由英國皇家海軍監視。[32]1942年12月後,洛林號加入自由法國海軍[29],並在龍騎兵行動與拉羅歇爾包圍戰中以炮火支援聯軍。[33][34]戰後,洛林號成為布列塔尼級中,唯一一艘安然度過2次大戰的軍艦,並轉為訓練艦與兵營艦。1953年2月17日,洛林號正式從法國海軍除役,並在隔年拆解。[29]
巴賽勒斯·康斯坦丁諾號
希臘海軍本欲向法國訂購一艘布列塔尼級戰艦,要求與聖納澤爾船廠之前所造的洛林號設計相同,定名巴賽勒斯·康斯坦丁諾號。工程於1914年6月開始,但在8月便因戰爭爆發而終止,之後便沒有復工。該合同的爭端一直拖延到1925年才得到解決。[22]
註解
註腳
- ^ Jordan & Dumas,第8頁.
- ^ 劉怡(2011年),第119-120頁
- ^ 3.0 3.1 3.2 3.3 3.4 3.5 Gardiner & Gray,第198頁.
- ^ 4.0 4.1 4.2 Dumas,第74頁.
- ^ Whitley,第40頁.
- ^ 6.0 6.1 6.2 6.3 6.4 6.5 Dumas,第79頁.
- ^ Hore,第76頁.
- ^ 8.0 8.1 8.2 8.3 Dumas,第83頁.
- ^ 9.0 9.1 Dumas,第81頁.
- ^ 10.0 10.1 Whitley,第41–42頁.
- ^ 11.0 11.1 11.2 11.3 11.4 Whitley,第42頁.
- ^ Dumas,第75頁.
- ^ Jordan & Dumas,第12頁.
- ^ Jordan & Dumas,第13頁.
- ^ 15.0 15.1 15.2 15.3 Whitley,第41頁.
- ^ Bâtiment Bretagne. le.fantasque. [2010-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4) (法語).
- ^ Jordan & Dumas,第12–13頁.
- ^ Whitley,第39頁.
- ^ Dumas,第83, 158, 163–164頁.
- ^ 21.0 21.1 21.2 Dumas,第165頁.
- ^ 22.0 22.1 Gardiner & Gray,第384頁.
- ^ 23.0 23.1 23.2 Halpern,第19頁.
- ^ 24.0 24.1 Whitley,第43頁.
- ^ 25.0 25.1 Rohwer,第10頁.
- ^ Robertson & Dent,第25頁.
- ^ Rohwer,第31頁.
- ^ 28.0 28.1 劉怡(2011年),第122頁
- ^ 29.0 29.1 29.2 29.3 29.4 Whitley,第44頁.
- ^ Rohwer,第48頁.
- ^ Rohwer,第27頁.
- ^ Rohwer,第32頁.
- ^ Rohwer,第354頁.
- ^ Rohwer,第409頁.
參考書目
- Dumas, Robert. The French Dreadnoughts: The 23,500 ton Bretagne Class. Lambert, Andrew D (編). Warship X.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6: 74–85, 158–165. ISBN 978-0-85177-449-7.
- Dumas, Robert; Guiglini, Jean. Les cuirassés français de 23,500 tonnes. Grenoble, France: Editions de 4 Seigneurs. 1980. OCLC 7836734 (法語).
-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ISBN 978-0-87021-913-9.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907-8.
- Hore, Peter.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 London: Southwater Books. 2006. ISBN 978-1-84476-377-1.
- Jordan, John; Dumas, Robert. French Battleships 1922–1956.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9. ISBN 978-1-59114-416-8.
- Whitley, M. J.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8. ISBN 978-1-55750-184-4.
- Halpern, Paul G. The Battle of the Otranto Straits.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253-34379-6.
- Rohwer, Jürgen. Chronology of the War at Sea, 1939–1945: The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Two.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5. ISBN 978-1-59114-119-8.
- Robertson, Stuart; Dent, Stephen. Conway's The War at Sea in Photographs 1939–1945. London, UK: Conway Maritime Press. 2007. ISBN 978-1-84486-045-6.
- 劉怡. 戰艦崛起: 一戰世界各國主力艦全覽. 臺北市: 知兵堂出版社. 2011. ISBN 4712070144046.
延伸閱讀
- Meirat, Jean. French Battleships Lorraine, Bretagne and Provence. F. P. D. S. Newsletter (Akron, Ohio: F. P. D. S.). 1978, VI (4): 26–27.
- O'Hara, Vincent P.; Dickson, W. David; Worth, Richard. On Seas Contested: The Seven Great Navie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0. ISBN 978-1-59114-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