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勞登茨級小巡洋艦

格勞登茨級小巡洋艦(德語:Graudenz-Klasse)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1910年代建造的兩艘小巡洋艦船級。該船級由首艦格勞登茨號和末艦列根斯堡號所共同組成。這兩艘艦均於1912年架設龍骨,並分別於1913年10月和1914年4月下水,至1914年8月和1915年1月入役。它們的主艦炮為十二門105毫米炮英語10.5 cm SK L/45 naval gun,但在後續又替換為七門更強大的150毫米炮英語15 cm SK L/45。艦隻的滿載排水量為6382噸,額定最高速度為27.5節。

格勞登茨號
概況
建造者 基爾帝國船廠威悉船廠
使用者
前級 卡爾斯魯厄級
次級 皮勞級
建造期 1912-1915年
服役期 1914-1944年
規劃數 2
完成數 2
現役數 0
退役數 2
技術數據
排水量
  • 設計:4912噸
  • 滿載:6382噸
船長 142.70米
型寬 13.80米
吃水 5.75米
動力輸出 26000匹軸馬力
動力來源 雙軸,兩台蒸汽輪機
船速 27.5節
續航力 5500海里以12節
定員 385人
武器裝備
裝甲

兩艘同級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主要是在公海艦隊的偵察部隊中服役。它們參加了幾次針對英國海岸的作戰行動,負責為第一偵察集群戰鬥巡洋艦作屏護。列根斯堡號於日德蘭海戰中經歷了激烈的戰鬥,這是戰爭中最大規模的海戰;格勞登茨號則因觸雷受損、需要在船塢進行維修而錯過了這場戰役。在戰爭臨近結束時,兩艘艦都參與了威廉港兵變。隨着德國戰敗,格勞登茨號被割讓予意大利,並以「安科納號」(Ancona)之名服役至1937年,然後拆解報廢。列根斯堡號則移交法國,更名為「斯特拉斯堡號」(Strasbourg)後服役至1936年,然後被改造為宿營船。它最終在洛里昂鑿沉,以保護那裏的德國潛艇修藏塢英語Submarine pen

設計

格勞登茨級是卡爾斯魯厄級小巡洋艦的後續船級。這兩個船級的艦隻在尺寸、速度、武器配置和裝甲保護方面都幾近相同。格勞登茨級在推進系統中同樣採用了十台燃煤和兩台燃油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但僅安裝在四個鍋爐艙英語Fire room內。而以往的卡爾斯魯厄級和馬德堡級則設有五個鍋爐艙。通過這一節省,艦隻得以重回三煙囪佈局。從外觀上看,這也是該船級與此前兩個船級間的唯一區別。[1]

整體特徵及機械裝置

 
列根斯堡號構造圖

格勞登茨級艦隻的水線長度全長分別為139米(456呎0吋)和142.7米(468呎2吋),有13.8米(45呎3吋)的舷寬,以及5.75米(18呎10吋)的前吃水和6.08米(19呎11吋)的後吃水。它們的設計排水量為4,912公噸(4,834長噸),滿載排水量則可達6,382公噸(6,281長噸)。[2]船體採用縱向鋼框架構造,設有十七個水密艙室和一個占龍骨長度比重為47%的雙層船底英語Double bottom[3]

格勞登茨級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為21名軍官和364名水兵。它們還配備有一些小型艦載艇,其中包括1艘哨艇英語Picket boat、1艘駁船、1艘獨桅縱帆船、2艘高低桅帆船和2艘小划艇。德國海軍將這些艦隻視為良好的遠洋船具。它們稍微受到上風舵英語Weather helm的影響並在涌浪時有溫和的位移。艦隻機動靈活,但入彎遲緩。轉向由單台大型舵機控制。它們在逆浪中的速度損失較小,但在滿舵時的降速則高達60%。艦隻的橫向穩心高度為0.79米(2呎7吋)。[3]

格勞登茨級艦隻的推進系統由兩台船用蒸汽輪機組成,各負責驅動一副直徑為3.50米(11呎6吋)的三葉螺旋槳。每台渦輪機都有獨立的輪機艙英語Engine room。它們的額定功率為26,000匹軸馬力(19,388千瓦特)。蒸汽由十台燃煤水管鍋爐和兩台燃油雙頭水管鍋爐供應,它們被集成至中心線上的四個鍋爐艙英語Fire room內。這使得艦隻的最高速度可達27.5節(50.9公里每小時)。兩艘同級艦所設計的燃煤和燃油貯存量分別為1,280公噸(1,260長噸)和375公噸(369長噸),允許它們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5,500海里(10,200公里)。若將速度提升至25節(46公里每小時),則航程範圍會大幅下降至1,000海里(1,900公里)。每艘艦隻各有兩台渦輪發電機英語Turbo generator和一台柴油發電機,總輸出功率為260千瓦特(350匹馬力),輸出電壓為220伏特[4]

武器及裝甲

格勞登茨級艦隻配備有十二門單座安裝的105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10.5 cm SK L/45 naval gun。其中兩門並排佈置在艏艛英語Forecastle前方,八門設於艦舯、每邊各四門,以及兩門以背負式成對佈置在艦艉。[5]炮管的仰角可提升至30°,使其可以瞄準最高達12,700米(13,900碼)開外的目標[6]。它們此後又被七門150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15 cm SK L/45和兩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8.8 cm SK L/45 naval gun所替代,其中格勞登茨號是於1916年、列根斯堡號於1907年完成改造。此外,它們還標配搭載有兩具500毫米(19.7吋)魚雷管和五枚魚雷,均浸沒舷側船體內。在進行武器升級期間,格勞登茨號加裝了兩具甲板魚雷發射器;而列根斯堡號則將浸沒式魚雷管全數移除,並安裝了四具甲板發射器。兩艘同級艦也可攜帶120枚水雷[4]

格勞登茨級艦隻受到水線裝甲帶的保護;這條裝甲帶在艦舯的厚度為60毫米(2.4吋),至艦艏處弱化為18毫米(0.71吋)。艦艉則不設裝甲。甲板前側由60毫米厚的裝甲覆蓋,舯部為40毫米(1.6吋)厚,艉部厚度則為20毫米(0.79吋)。40毫米厚的斜面裝甲與甲板和水線裝甲帶相連。司令塔的側部有100毫米(3.9吋)厚、頂部為20毫米厚。測距機英語Rangefinder還額外增加了30毫米(1.2吋)厚的鋼板。主炮則配備有厚度為50毫米(2.0吋)的炮擋英語Gun shield[3]

同級艦

艦隻 造船廠[5] 命名來源 架設日期 下水日期[5] 入役日期[5] 結局
格勞登茨號 基爾帝國船廠 格勞登茨 1912年 1913年10月25日 1914年8月10日 一戰後割讓予意大利,至1930年代拆解報廢
列根斯堡號 不萊梅威悉船廠 列根斯堡 1912年 1914年4月25日 1915年1月3日 一戰後割讓予法國,至1944年鑿沉洛里昂

服役歷史

格勞登茨號

格勞登茨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其中包括在1914年12月的突襲斯卡布羅、哈特爾浦及惠特比英語Raid on Scarborough, Hartlepool and Whitby期間,組成第一偵察集群戰鬥巡洋艦的偵察屏護部隊[7]。艦隻同樣參加了1915年1月的多格灘海戰和1915年8月的里加灣海戰英語Battle of the Gulf of Riga[8][9]。1916年5月,它不慎觸雷受損,以至於無法出席日德蘭海戰[10]。它於1918年10月,即戰爭結束前幾周被派往執行公海艦隊的最終決戰計劃[11],但一場大規模的兵變迫使該計劃被取消[12]。戰爭結束後,格勞登茨號作為戰利艦英語Prize (law)被割讓予意大利,並以「安科納號」(Ancona)之名投入意大利皇家海軍服役;它被一直運用至1937年,繼而除籍並拆解報廢[13]

列根斯堡號

列根斯堡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服役於公海艦隊的偵察部隊[2]。它於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發的日德蘭海戰中經歷了激烈的戰鬥,並在那裏擔任魚雷艇區艦隊的嚮導艦,負責為第一偵察集群的戰鬥巡洋艦提供屏護[14]。與姊妹艦格勞登茨號一樣,列根斯堡號在戰爭臨近結束前受命執行最終決戰計劃[15],並參與了導致計劃被取消的兵變[16]。戰爭結束後,它於1920年被移交至法國,並更名為「斯特拉斯堡號」(Strasbourg[17]。1928年,艦隻參加了搜尋意大利號飛艇英語Airship Italia的北極救援行動[18]。自1936年退役後,它一直在洛里昂被用作宿營船,直至1944年被德國人佔領並鑿沉於港灣,以保護那裏的U艇修藏塢英語Submarine pen[17]

註釋

  1. ^ Strohbusch,第32頁.
  2. ^ 2.0 2.1 Gröner,第110頁.
  3. ^ 3.0 3.1 3.2 Gröner,第109頁.
  4. ^ 4.0 4.1 Gröner,第109–110頁.
  5. ^ 5.0 5.1 5.2 5.3 Gardiner & Gray,第161頁.
  6. ^ Gardiner & Gray,第140頁.
  7. ^ Tarrant,第31頁.
  8. ^ Tarrant,第36頁.
  9. ^ Halpern,第197頁.
  10. ^ Campbell,第23頁.
  11. ^ Woodward,第115–116頁.
  12. ^ Tarrant,第282頁.
  13. ^ Gardiner & Gray,第264頁.
  14. ^ Tarrant,第62頁.
  15. ^ Woodward,第118–119頁.
  16. ^ Woodward,第165–166頁.
  17. ^ 17.0 17.1 Gardiner & Gray,第201頁.
  18. ^ The Daily News Almanac and Political Register,第443頁.

參考資料

  • Strohbusch, Erwin. Kriegsschiffbau seit 1848. Bremerhaven: Deutsches Schiffahrtsmuseum. 1984. 
  • Campbell, John. Jutland: An Analysis of the Fighting. London, UK: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8. ISBN 1-55821-759-2.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2.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4. ISBN 0-87021-907-3.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 Halpern, Paul G. A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1-55750-352-4. 
  • Tarrant, V. E. Jutland: The German Perspective. London, UK: Cassell Military Paperbacks. 1995. ISBN 0-304-35848-7. 
  • Woodward, David. The Collapse of Power: Mutiny in the High Seas Fleet. London, UK: Cassell. 1918. 
  • The Daily News Almanac and Political Register 45. Chicago: Chicago Daily News Co. 1929. OCLC 750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