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迪亞山脈
溫迪亞山脈(梵語:विन्ध्य)是位於印度次大陸中西部的一條地質年齡較老的山脈,它將印度次大陸和分割為北印度(中央平原)和南印度兩部分。
溫迪亞山脈西起位於古吉拉特半島東部的古吉拉特邦,靠近該邦與拉賈斯坦邦和中央邦的邊界。該山脈向東和向北延伸,橫亙了整個印度次大陸,尾端位於默札珀地區,此地靠近恆河流域。由於被該山脈以及更為高聳的阿拉維利山脈阻絕了盛行風,所以山脈以北和以西的土地較為貧瘠荒涼。
該山脈的南麓則是納爾默達河的發源地,該河沿着溫迪亞山脈以及在其南、與之並行的索德布爾嶺之間的寬闊峽谷向西匯入阿拉伯海。而在該山脈北麓則產生了數條最終匯入恆河的支流,如加利信德河、巴爾伯蒂河、貝德瓦河和肯河。恆河的另外一條支流——桑河則是起源於溫迪亞山脈北麓的東段。
在溫迪亞山脈的盆地地形中曾發現了距今16至17億年的已知最早的真核多細胞生物化石(絲藻)。[1]
相關傳說
印度教傳說認為溫迪亞山脈曾經在不斷增長,以至最後其阻絕了太陽的正常運行軌跡。與不斷增長的高度相伴隨的是其與日俱增的虛榮心——溫迪亞山脈要求太陽神蘇利耶在經過其附近時需要像他經過須彌山時一樣繞行。溫迪亞山脈的這種虛榮心須要得到壓制,而投山仙人則被派往執行該任務。
投山仙人從北印度行往南印度,途中遇到撼立不動的溫迪亞山脈。他要求該山脈為其通過提供方便。出於對投山仙人的敬畏,溫迪亞山脈彎下腰身,以令這位大仙及其家人能夠通過並進入南印度。溫迪亞山脈還向投山仙人允諾,在仙人及其家人從南印度返回北印度之前,不會增長自己的高度。投山仙人之後在南印度永久定居;而溫迪亞山脈也信守諾言,之後沒有再增高半分。
參考文獻
南亞地理 | |
---|---|
喜馬拉雅山 | 西高止山 | 東高止山 | 阿拉瓦利嶺 | 尼爾基里山脈 | 溫迪亞山脈 | 薩特普拉山脈 | 格羅山脈 | 西瓦利克山脈 | 卡西山地 | 安納馬萊山地 | 豆蔻山地 | 蘇萊曼山脈 | 喀喇崑崙山 | 興都庫什山 | 吉大港山區 | 德干高原 | 塔爾沙漠 | 瑪克蘭海岸 | 焦達訥格布爾高原 | 那加山脈 | 邁索爾高原 | |
中央平原 | 印度河三角洲 | 恆河盆地 | 恆河三角洲 | 馬爾代夫珊瑚礁 | 科羅曼德爾海岸 | 康坎平原 | 拉克沙群島 |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 | 孫德爾本斯 | 喀奇濕地 | |
主要地區 | 印度 | 巴基斯坦 | 尼泊爾 | 不丹 | 斯里蘭卡 | 孟加拉國 | 馬爾代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