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湯
麻黃湯(mahuang decoction),出自《傷寒論》,是解表劑中辛溫解表的代表方劑之一。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
麻黃湯 | |
---|---|
源自 | 《傷寒論》 |
劑型 | 湯劑 |
組成 | |
麻黃 | 三兩 去節 |
桂枝 | 二兩 去皮 |
甘草 | 一兩 炙 |
杏仁 | 七十個 去皮尖 |
功用 | |
發汗解表 宣肺平喘 | |
藥理
現代中藥藥理學的研究指出麻黃、桂枝、炙甘草均對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麻黃與桂枝能使皮膚血管擴張,發汗作用較強。杏仁與麻黃可以平喘鎮咳。炙甘草用於調和諸藥,防止汗出太過傷津液。總體來說,麻黃與桂枝的發汗、解熱、止痛的效用較強;杏仁、甘草與麻黃配用,可平喘鎮咳。
制方原理
衛陽之氣,固表實外,與營氣相伴而行於脈之內外。表為陰邪,其性收引。風寒襲表,衛陽被郁,營氣澀滯,毛竅閉塞,故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而無汗。肺衛向通,衛郁竅閉,則肺氣失宣,故上逆而咳喘。風寒在表,故舌苔薄白,其脈浮緊。針對本證風寒束表,營衛郁滯,肺失宣降之病機,治宜發散風寒,通暢營衛,宣肺平喘,以使表邪散,腠理開,營衛暢,肺氣宣,諸證得解。
制方特點
方中麻黃陪桂枝透營暢衛,解表發汗之力峻;麻黃伍杏仁,宣降肺氣,止咳平喘之效增;甘草調和營衛、宣降之間。
主治及用法
主治
傷寒太陽表實證以及哮喘。見有症狀為:惡寒發熱,頭痛身疼,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等。本方為發汗峻劑,諸多禁忌,詳見《傷寒論》。現代常應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經中醫辨證屬於麻黃湯證者。
用法
飯後熱服,溫覆取汗;要防止大出汗,造成虛脫。
加減
- 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可加乾薑、蘇子和細辛。
- 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可加乳香、沒藥和牛膝。
- 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可加全蠍和蜈蚣。
- 用於治療遺尿症可加桑螵蛸、益智仁和覆盆子。
- 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型可加元桂、附子和芍藥。
- 用於治療血脈淤滯型可加桃仁、紅花和赤芍。
方劑歌
麻黃湯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汗解表宣肺氣,傷寒表實無汗宜。
附方
麻黃加朮湯
麻黃加朮湯即麻黃湯原方加白术四兩,是治療外感風寒夾濕的方劑,屬素體多濕,所以用麻、桂與白朮相配,以發汗解表、散寒祛濕。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主治:風濕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
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系麻黃湯重用麻黃,再加石膏、生薑、大棗組成,主治風寒。生薑、麻、桂則散風寒,合棗、草則滋肝,使汗出表解,寒熱煩躁並除。
三拗湯
三拗湯從麻黃湯中去桂枝,主治風寒犯肺的咳喘證。
華蓋散
華蓋散為麻黃湯去桂枝,故功用重在宣散肺中風寒,主治風寒犯肺之咳喘證,加蘇子、陳皮、桑白皮、赤茯苓以降氣祛痰,加強化痰止咳的作用。
參考資料
- 方劑學, 謝鳴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ISBN 9787117048644
- 方劑學, 鄧中甲主編,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3.1. ISBN 780156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