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筆跡學

由Jimmy-bot在話題關於筆跡學的兩個問題上作出的最新留言:8 個月前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心理學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心理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心理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初級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21年5月24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同行評審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2017年9月

說「筆跡學是一種研究和分析筆跡的偽科學」,這種說法似乎武斷了些,證據何在? 筆跡學常被誤會是文件鑒辨————發生這種誤會的,一定是不懂筆跡學的人。

字如其人的說法,在中國流傳了兩千多年,相信這種說法的人越來越多,學習筆跡學的人也越來越多。筆跡測評技術是不斷發展的,水平越來越高,準確性和可靠性不能和以前相比。 筆跡分析或筆跡測評的有效性,如何驗證,要彼此協商。如果採取偷襲式的方法,考核測試的一方連什麼樣的筆跡材料是合格的都不知道,是不合適的;這就像世界盃足球賽決賽,決不能隨便從大街上找一個根本不懂足球比賽規則的人當主裁判一樣。正式的測試考核,需要先限定測評的內容,需要制定標準答案。外行人要測試筆跡學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最好先了解一下筆跡學的基本原理和測評方法,然後才好理解應該如何科學驗證的問題。

把分析方法分為三種,綜合方法、全面方法和象徵分析,這樣的方法、說法,至少在中國還是聞所未聞。 中國筆跡學界,分為特徵法、臨摹法、觸覺法、直觀法和意象法。 總的來說,我以為,不懂筆跡學的人,不宜隨便評斷自己不懂的事物。

文件鑒辨 在中國,叫文檢或筆跡鑑定,指的就是確認某一文件的筆跡是否某人所寫;筆跡材料分為檢材和樣本兩種。 韓進留言) 2017年9月12日 (二) 11:37 (UTC) 韓進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19:55 (UTC)回覆

筆跡學(英語:Graphology)是一種邊緣學科,是各種筆跡特徵與人格特質對應關係的知識系統。它以筆跡為研究對象,以推測書寫者的人格特質為目的,它是建立在相信筆跡特徵與書寫者的人格特質之間存在着對應關係的基礎上,認為筆跡就是心跡。 就世界範圍而言,筆跡學最興盛的時期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入21世紀後,對筆跡學質疑、批評的聲音漸多,不少人認為筆跡學的科學依據不足,有些人甚至說它是偽科學。但社會上喜歡筆跡學的人依然越來越多,目前臉書上的筆跡學小組很多,組員人數有不少上千。至於那些專家們,絕大多數都有嚴肅認真負責的科學精神和態度,他們的科學探索是值得敬佩的。 實際上談筆跡學應該分為世界筆跡學和中國筆跡學兩部分。 由於中國的文字是獨一無二的象形文字,所以世界各國以拼音文字筆跡為對象的筆跡學無法進入中國,西方的筆跡學書籍沒有在中國出版的。近30年來,中國的筆跡學專著約出版了30部,也沒有一部翻譯成外文出版。雙方的專家學者很少有技術交流,學術語言的障礙,需要創造性的翻譯,這也是造成學術交流困難的重要原因。中國的動態分析筆跡方法,連中國人都不容易理解,翻譯成外文讓外國人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世界筆跡學和中國筆跡學一直處於基本上隔絕的狀態。有關中國筆跡學的消息,用英語網上搜索,至今是有價值的信息一無所有,完全空白。 中國的筆跡學專家具有分析任何文字筆跡的能力,希望與世界各國的同仁切磋技藝。但世界各國的筆跡學專家分析漢字筆跡的能力有限,沒見到有人願意同中國的筆跡學專家較量高低。 30多年前,曾經有梅納斯夫人到中國介紹筆跡學,後來2019年仍有外國專家參加中國的筆跡學北京峰會,但可以說中國和世界沒有過真正筆跡學方面的學術交流。 但是,中國的筆跡學發展實在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中國的一切都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之下,社會上無神論是主流,只有嚴肅認真地走科學之路,才能在中國立足研究筆跡學。漢字的複雜結構,使西方的筆跡學沒有用武之地,這種情況逼迫中國的筆跡學專家另闢蹊徑,走動態分析筆跡的道路,結果是,真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筆跡學在中國的發展特點是,不能威脅共產黨的利益,所以人們一般不敢分析國家領導人的筆跡,不能隨便評論黨和國家樹立的正面人物;除此之外,筆跡學倒是具有特別健康而清淨的社會環境,走的是嚴格的科學道路,不能隨便亂說亂評;與相面算命嚴格劃清界限。什麼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和福克斯博士效應(Dr. Fox effect),都與中國筆跡學不沾邊。讀中國的筆跡分析結論,你會發現全是乾貨,很少有水分,與世界各國的情況大不相同。在網上查看中文方面的筆跡學信息,你所看到基本全是肯定的態度,與英語世界裏的情況大不相同。 中國的筆跡學專家大部分走的是動態分析筆跡的道路,分析方法分臨寫法(又叫臨摹法)和觸覺法兩種。在中國,基本上聽不到質疑或批評筆跡學的聲音;30多年來,國家級的報刊上沒有發表過懷疑或批評筆跡學的文章,而肯定、支持的報道倒有二三十篇。完全可以說,在中國,肯定筆跡學的聲音是絕對的主流,這一點,只要搜索網上的中文信息也可以看出來。 中國的筆跡學家使用的是動態分析的方法,世界各國的筆跡學專家使用的是靜態分析的方法。 動態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是筆跡中的動作習慣,其中必有直覺感知的過程,在外行看來,這是主觀的方法。 靜態分析的方法,對筆跡採取客觀的態度,視筆跡為圖像,努力精確測量、精細地分析靜態的筆跡特徵。 靜態分析方法的科學性不足,因為它違背了筆跡的一個重要特性,即筆跡具有絕對的不穩定性。 筆跡具有雙重性,既有相對的穩定性,也有絕對的不穩定性。 從穩定性來說,文件鑑別可以確定任何筆跡是誰寫的,說明筆跡具有個人特徵的穩定性。 從不穩定性來說,誰也寫不出絕對相同的兩個字,即使簽名,簽一百遍就會有一百種樣子。 相對的穩定性,只能表現在某些局部特徵上。 絕對的不穩定性,表現為筆跡的全部筆跡特徵不能完全重複再現。 世界各國的筆跡學專家,以對待物理性質事物的態度,對待和處理具有絕對不穩定性特徵的筆跡,這是世界筆跡學科學性不足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筆跡真是一種很特殊的事物。

現在網上的信息,說世界各國的筆跡學專家沒有經得起測試考核,其實這種測試考核是非常複雜的事情,應該慎重研究怎樣才能算真正科學的測試考核。 至少,世界各國沒有對中國的筆跡學家測試考核過;而中國的筆跡學專家一直很希望有人 、有組織對他們進行嚴格科學的測試考核。

因此,談現在筆跡學的情形,應該把世界各國和中國分開來談。若是站在發展的立場上,至少我們可以期待筆跡學成為一門新型的學科,我們應該理解它在探索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允許它有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若是因為它現在的測評結論不能令人滿意就一棒子把它打死,斥責它是偽科學,這種態度我認為不太合適,也不明智。

2021年4月23日韓進留言) 2021年4月24日 (六) 22:02 (UTC) 來到國外,看到維基百科上對筆跡學的評價,我感到十分驚訝,什麼「沒有科學依據」、大多數人認為是「偽科學」……這樣的語言令我憤怒。我知道人都是有偏見的,讓維基百科的編輯改變觀念也不容易,但我希望編輯們能持公正的客觀的立場,把中國筆跡學撇開來,不要把這樣的評價強加在中國筆跡學和中國人頭上。中國是個大國,佔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請求不要把中國筆跡學與世界各國的筆跡學混為一談,應該是可以的吧?韓進留言2021年4月29日 (四) 00:41 (UTC)回覆

@李煌老師--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9日 (四) 05:42 (UTC)回覆

請求與筆跡分析合併

筆跡分析的內容應是法律鑑定,見跨維基連結。 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19日 (一) 09:13 (UTC)回覆

筆跡分析的內容不是法律鑑定,是對人格素質的推測。「筆跡分析」條目可以與「筆跡學」條目合併,法律鑑定方面的筆跡分析屬於「文檢」,或者叫「筆跡鑑定」、「筆跡同一認定」。 韓進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20:56 (UTC)回覆

已調整筆跡分析內容, 為人格推測為主, 因此可以和筆跡學合併。--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3日 (五) 04:39 (UTC)回覆

不過筆跡分析的德文版是對應Schriftvergleichung,比較偏法律鑑定的內容--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3日 (五) 04:59 (UTC)回覆

偏重於法律鑑定的理解,是在筆跡學興起之前,因為之前人格推測和鑑別是否同一人書寫本來就是混在一起的。韓進留言2021年4月24日 (六) 21:57 (UTC)回覆

希望增加「中國筆跡學」條目

最近這一階段,我了解到許多情況。 一、中國筆跡學與世界筆跡學完全脫鈎了,仿佛兩個宇宙。 二、在中國筆跡學眼裏,世界筆跡學的水平太低了,連筆跡的定義、筆跡學的定義、分析筆跡的原理、分析筆跡的方法和過程……統統搞不清楚,所得出的分析結論既膚淺又稀少,所使用的方法簡單而原始。 三、或許在世界各國的筆跡學專家眼裏,中國筆跡學專家的言論猶如瘋人囈語,但在中國筆跡學專家眼裏,世界筆跡學的水平確實就是幼兒園水平。 維基百科顯然是個世界學術交流的中心,是極好的溝通平台,我希望建立「中國筆跡學」條目,與世界各國筆跡學專家展開探索真誠的學術交流。 韓進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20:45 (UTC)回覆

此舉有WP:原創研究之嫌,筆跡學作為WP:邊緣學説不宜多建條目。--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07:04 (UTC)回覆

雖然確有冤情,但西方筆跡學原理模糊、實踐技術不可靠,被否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罪有應得」;而以維基百科為代表的否定筆跡學派,在否定西方筆跡學的同時,連中國筆跡學也一概否定了,並且不允許申訴,不允許把中國筆跡學區別開來對待,學術上非常地專橫和霸道,表現出深刻的偏見和成見。 韓進留言2021年5月8日 (六) 16:57 (UTC)回覆

"此條目的語調或風格可能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寫作方式。"的原因

此條目的第一段加入了:「上述評價對中國的筆跡學情況並不符合;若想了解中國筆跡學的發展情況,請搜索「中國筆跡學」在網上自己查找。」,這段文字比較像是寫作者對讀者的對話,條目中比較不會出現這類的詞語。--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9日 (四) 00:40 (UTC)回覆

原來有疑慮的文字已刪除--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9日 (四) 03:10 (UTC)回覆

書寫動作習慣

這是一個涉及筆跡學原理核心的重要名詞。 書寫動作習慣,需要有運動方向、運動時間、運動速度、筆尖壓力四種要素。 研究筆跡的動態特徵時,必須引入書寫動作習慣這個概念。──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韓進討論貢獻)於2021年4月29日 (四) 00:49 (UTC)加入。回覆

筆跡分析的內容

筆跡分析條目已重定向到筆跡鑑定,但其原始內容和此條目比較類似,因此備份在下面,可能有些內容可以再加入此條目中。

筆跡分析 (Graphoanalysis) 指透過書寫人的筆跡,分析其行為性格

效用

筆跡可以顯示出性格、智力水平、思維邏輯的具體反映。人書寫的內容,能夠反映其顯意識;人書寫的方法,能夠反映其潛意識。筆跡分析可以從寫者的書寫風格,透析其的內心世界、個性特質、心理狀態及情緒等。

分析重點

筆跡分析包括着重字體被書寫的力度、斜度、字體結構、字與字之間的結構、格式、空格與空白位置及簽名風格等等。

各地發展

現時於美國,有300多家公司聘請了筆跡分析師擔任顧問。公司高層認為,通過筆跡分析,可以進一步地瞭解應徵者的心理狀態,把筆跡分析技術應用於公司的招聘管理中,將僱員分配到適合自己性格的崗位,以達至人盡其才。

--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9日 (四) 06:04 (UTC)回覆

關於「筆跡學」條目的 編輯與討論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維基百科上關於筆跡學的顯示內容,說筆跡學不科學,是偽科學等,我是反對的。我認為,撰寫這些他們的人,根本不理解什麼是筆跡,也說不準什麼是筆跡學。而負責管理這條欄目的人,專橫武斷,根本不允許有不同觀點出現,我每次編輯都很快被刪除。也許他們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正確的,代表着上帝。對此,我表示強烈抗議!

以前維基百科上對筆跡學的定義是「筆跡學是對筆跡的物理特徵和樣式的分析,試圖識別作者,表明筆跡時的心理狀態或評估人格特徵」,這本身就是需要修改的。 理由: 1、說筆跡學是對筆跡的物理特徵和樣式的分析,這是陳舊的觀念。從1990年起,中國筆跡學界就認為,西方筆跡學是解剖屍體,正是指這種靜態的對筆跡的認知和分析方法。中國筆跡學界認為,筆跡的本質是書寫動作習慣,分析筆跡實際上主要應該分析的是書寫動作習慣,中國韓進發明的臨寫法,就是主張貼近筆跡材料進行模仿性書寫,通過直覺感知原筆跡書寫者的內心世界。 2、「試圖識別作者」,這句話不妥,容易與「Graphanalysis」混淆。 3、筆跡學(英語:Graphology)以筆跡為研究對象,以推測書寫者人格特質內心世界等內容為宗旨,主張筆跡特徵與書寫者的內在素質有對應的關係,是一種各種筆跡特徵和個性素質對應關係的知識系統;包括三方面:靜態的筆跡特徵與人格素質之間的對應關係知識,書寫習慣(有些是無形的,如字距、行距、空白邊等)與人格素質之間的對應關係,動態的筆跡特徵與人格素質之間的對應關係知識。

至於欄目中說筆跡學以前缺乏科學證據,沒有通過測試、考核等,第一,可能是以前這些專家技術水平確實不行;第二,測試的方法可能有問題,應該事先溝通,確保測試考核的方法是科學的,可以把有關測試考核的方法先公之於眾;第三,應該說這些都是以前的事,不能代表今天筆跡學的技術水平依舊如此,永遠如此。 希望維基百科的編輯和讀者今後能用新的眼光看待筆跡學。


--韓進留言2021年4月18日 (日) 21:30 (UTC)回覆

需要權威的書籍來佐證嗎?下面我附上《人民日報》的第一大子報《市場報》的一篇文章。《市場報》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可以查閱。


全文完。──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韓進討論貢獻)加入。

說是要提供權威的書籍來佐證,但提供的卻是報紙「文章」!?閣下連書籍與報紙都分不清,令在下很難不懷疑您是否真有鑑別可靠來源的能力。而閣下所謂的《人民日報》的第一大子報市場報》在中文維基百科裏連條目都沒有,如何說服吾人它的文章是權威、可信的?更別說這「文章」的筆調是如此的「廣告」......這素質甚至比「每日頭條」還低。-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4月19日 (一) 12:37 (UTC)回覆
  • @克勞棣:我搜了一下市場報,搜狐宣稱其1979年創刊,2009年停辦改出網絡版《今日中國周刊》([1][2])。其可靠性還有待考證。Itcfangye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01:07 (UTC)回覆
  • 依我經驗,若某條目一開頭就洋洋灑灑一大段說這個主題「正確的定義」是什麼,如何和某某東西不同,要讀者注意不要弄錯,這八成是愛好者的民科研究,條目內容全都可以當作原創研究或廣告刪除。另外,根據我之前寫希特拉和川普的精神分析時讀到的資料,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界不太信任只從史料紀載來推論歷史人物的心理特質。筆跡學宣稱連史料都不用,只從筆跡就能分析心理狀態,這顯然是偽科學。--C9mVio9JRy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03:34 (UTC)回覆

看了上面幾位的留言,不由得發笑。諸位可能不了解中國的情況。中國是中國共產黨的一統天下,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代表黨和政府,是最高權威。一般的書籍和報刊,級別低得不是一個檔次。韓進留言2021年4月21日 (三) 04:23 (UTC)回覆

剛剛找了一下, 維基教科書 筆跡/分析的內容, 似乎就是韓進2017年在筆跡分析的方法創建的內容, 該條目在2017/09/12提出存廢討論,後來才移到維基教科書。--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1日 (三) 04:40 (UTC)回覆
看了您的發言,想必您就是那位所謂中國筆跡學泰斗韓進先生嘍?這可能涉及WP:利益衝突。--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1日 (三) 16:40 (UTC)回覆
「筆跡學」條目就在{{偽科學}}列表的「細菌理論否定論」條目和「動物傳心」條目之間。--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3日 (五) 13:21 (UTC)回覆

此外,維基百科並沒有說筆跡學是偽科學,它只是忠實地轉述了大多數人的觀點。閣下可參見 維基百科關於觀點的方針。 --From RavenclawOIer with love 2021年4月21日 (三) 16:31 (UTC)回覆

筆跡學(英語:Graphology)是一種邊緣學科,是各種筆跡特徵與人格特質對應關係的知識系統。它以筆跡為研究對象,以推測書寫者的人格特質為目的,它是建立在相信筆跡特徵與書寫者的人格特質之間存在着對應關係的基礎上,認為筆跡就是心跡。 就世界範圍而言,筆跡學最興盛的時期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入21世紀後,對筆跡學質疑、批評的聲音漸多,不少人認為筆跡學的科學依據不足,有些人甚至說它是偽科學。但社會上喜歡筆跡學的人依然越來越多,目前臉書上的筆跡學小組很多,組員人數有不少上千。至於那些專家們,絕大多數都有嚴肅認真負責的科學精神和態度,他們的科學探索是值得敬佩的。 實際上談筆跡學應該分為世界筆跡學和中國筆跡學兩部分。 由於中國的文字是獨一無二的象形文字,所以世界各國以拼音文字筆跡為對象的筆跡學無法進入中國,西方的筆跡學書籍沒有在中國出版的。近30年來,中國的筆跡學專著約出版了30部,也沒有一部翻譯成外文出版。雙方的專家學者很少有技術交流,學術語言的障礙,需要創造性的翻譯,這也是造成學術交流困難的重要原因。中國的動態分析筆跡方法,連中國人都不容易理解,翻譯成外文讓外國人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世界筆跡學和中國筆跡學一直處於基本上隔絕的狀態。有關中國筆跡學的消息,用英語網上搜索,至今是有價值的信息一無所有,完全空白。 中國的筆跡學專家具有分析任何文字筆跡的能力,希望與世界各國的同仁切磋技藝。但世界各國的筆跡學專家分析漢字筆跡的能力有限,沒見到有人願意同中國的筆跡學專家較量高低。 30多年前,曾經有梅納斯夫人到中國介紹筆跡學,後來2019年仍有外國專家參加中國的筆跡學北京峰會,但可以說中國和世界沒有過真正筆跡學方面的學術交流。 但是,中國的筆跡學發展實在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中國的一切都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之下,社會上無神論是主流,只有嚴肅認真地走科學之路,才能在中國立足研究筆跡學。漢字的複雜結構,使西方的筆跡學沒有用武之地,這種情況逼迫中國的筆跡學專家另闢蹊徑,走動態分析筆跡的道路,結果是,真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筆跡學在中國的發展特點是,不能威脅共產黨的利益,所以人們一般不敢分析國家領導人的筆跡,不能隨便評論黨和國家樹立的正面人物;除此之外,筆跡學倒是具有特別健康而清淨的社會環境,走的是嚴格的科學道路,不能隨便亂說亂評;與相面算命嚴格劃清界限。什麼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和福克斯博士效應(Dr. Fox effect),都與中國筆跡學不沾邊。讀中國的筆跡分析結論,你會發現全是乾貨,很少有水分,與世界各國的情況大不相同。在網上查看中文方面的筆跡學信息,你所看到基本全是肯定的態度,與英語世界裏的情況大不相同。 中國的筆跡學專家大部分走的是動態分析筆跡的道路,分析方法分臨寫法(又叫臨摹法)和觸覺法兩種。在中國,基本上聽不到質疑或批評筆跡學的聲音;30多年來,國家級的報刊上沒有發表過懷疑或批評筆跡學的文章,而肯定、支持的報道倒有二三十篇。完全可以說,在中國,肯定筆跡學的聲音是絕對的主流,這一點,只要搜索網上的中文信息也可以看出來。 中國的筆跡學家使用的是動態分析的方法,世界各國的筆跡學專家使用的是靜態分析的方法。 動態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是筆跡中的動作習慣,其中必有直覺感知的過程,在外行看來,這是主觀的方法。 靜態分析的方法,對筆跡採取客觀的態度,視筆跡為圖像,努力精確測量、精細地分析靜態的筆跡特徵。 靜態分析方法的科學性不足,因為它違背了筆跡的一個重要特性,即筆跡具有絕對的不穩定性。 筆跡具有雙重性,既有相對的穩定性,也有絕對的不穩定性。 從穩定性來說,文件鑑別可以確定任何筆跡是誰寫的,說明筆跡具有個人特徵的穩定性。 從不穩定性來說,誰也寫不出絕對相同的兩個字,即使簽名,簽一百遍就會有一百種樣子。 相對的穩定性,只能表現在某些局部特徵上。 絕對的不穩定性,表現為筆跡的全部筆跡特徵不能完全重複再現。 世界各國的筆跡學專家,以對待物理性質事物的態度,對待和處理具有絕對不穩定性特徵的筆跡,這是世界筆跡學科學性不足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筆跡真是一種很特殊的事物。

現在網上的信息,說世界各國的筆跡學專家沒有經得起測試考核,其實這種測試考核是非常複雜的事情,應該慎重研究怎樣才能算真正科學的測試考核。 至少,世界各國沒有對中國的筆跡學家測試考核過;而中國的筆跡學專家一直很希望有人 、有組織對他們進行嚴格科學的測試考核。

因此,談現在筆跡學的情形,應該把世界各國和中國分開來談。若是站在發展的立場上,至少我們可以期待筆跡學成為一門新型的學科,我們應該理解它在探索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允許它有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若是因為它現在的測評結論不能令人滿意就一棒子把它打死,斥責它是偽科學,這種態度我認為不太合適,也不明智。

2021年4月23日韓進留言2021年4月24日 (六) 22:08 (UTC)回覆

@李煌老師:--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5日 (日) 00:03 (UTC)回覆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同行評審

筆跡學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評審期:2021年4月20日 (二) 20:17 (UTC) 至 2021年5月20日 (四) 20:17 (UTC)
下次可評審時間:2021年5月27日 (四) 20:18 (UTC)起

我撰寫了中文「筆跡學」條目,不知道該如何徵求各國筆跡學專家的意見。我搜索英文方面有關中國筆跡學情況的信息,一無所獲,可見世界各國對中國筆跡學知之甚少。我感到需要交流,是迫切的需要!韓進留言) 2021年4月20日 (二) 20:17 (UTC) 韓進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20:17 (UTC)回覆

{{Pseudoscience}}「筆跡學」就在該表的「細菌理論否定論」和「動物傳心」之間。--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07:10 (UTC)回覆
我覺得韓進想要評審的是由他所寫,有關中國筆跡學的版本(例如這個版本),不是包括西方筆跡學的版本。--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2日 (四) 21:45 (UTC)回覆
我對這個版本的的評審意見:(×)快速刪除G11。--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3日 (五) 10:41 (UTC)回覆

關於筆跡學的兩個問題

對筆跡學的評價,目前中國大陸的評價是科學,而在世界各國是普遍認為是偽科學。這一點,網上搜索中文信息即可證明。 實際上,中國筆跡學和世界各國的筆跡學差別很大,概念、定義不同,分析方法不同,都是實質性的差異,不是細枝末節。從發展前景看,中國筆跡學肯定會戰勝各國的筆跡學,筆跡學最終會一統天下。但在目前的情況下,維基百科只介紹筆跡學是偽科學的觀點,不允許介紹筆跡學是科學的觀點,同時又不允許另闢「中國筆跡學」的條目,這是我難以接受的。 我是中國筆跡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中國還有一個是徐慶元,除了我們兩個人,再沒有人會出頭自稱是筆跡學的代表。介紹中國筆跡學,在當前的情況下,好像不提我和徐慶元的名字是不可能的,但一提,又會說我們是自我宣傳,於是就封禁了,不能發帖。這使我很為難,不知道如何是好,希望得到您的指示,該怎麼做。 筆跡學的宗旨、功能,是透視內心世界;筆跡學是超越文字的,不論古今中外,有正常書寫的筆跡就可以分析。其價值和意義不用多說。借維基百科以正視聽,推廣筆跡學,是我的本意。一切質疑,我都可以回答。--韓進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10:58 (UTC)回覆

韓先生您又來啦?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 2024年4月17日 (三) 14:41 (UTC)回覆
我相信幾年前的討論已經講得很清楚了,請您提供可靠來源佐證您的觀點。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 2024年4月17日 (三) 14:48 (UTC)回覆
@韓進:我建議您先發展筆跡學再來撰寫條目。--落花有意12138 2024年4月20日 (六) 14:01 (UTC)回覆
如果它應該擁有條目,它自然就會符合標準,而無需費盡心思大篇論證。--落花有意12138 2024年4月20日 (六) 14:02 (UTC)回覆
返回 "筆跡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