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结 (元朝)
王结(1275年—1336年),字仪伯,祖籍易州定兴县(今河北省定兴县)[1],元朝大臣、诗文家。元顺帝时为中书省左丞相。
生平
王结幼时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早年从太史董朴学经学,习经典,见诸文章,皆知所本。二十余岁游京师,上书〈上中书宰相八事书〉陈时政八事:行仁政、育英才、择守令、革冗官、劝农桑等[2]。元武宗时,入太子东宫任典牧太监,侍元仁宗于潜邸。仁宗即位,担任集贤殿直学士。出任顺德路总管,劝农兴学。转任东昌路总管。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参议中书省事。转任吏部尚书,推荐宋本、韩镛等人。泰定元年(1324年),担任集贤殿侍读学士,知经筵事。泰定三年(1326年),出为辽阳行省参知政事,遇到辽东水灾,赈济灾民。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担任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天历二年(1329年),升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后来因事罢职。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召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和张起岩、欧阳玄修纂《泰定帝实录》及《文宗实录》,不久后升任中书左丞。[1]至元二年(1336年)正月因病死于于中山私第,享年六十二岁,去世后追封为太原郡公,谥号文忠[3]。
王结一生经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泰定帝、元明宗及元文宗共七朝,面临政治上“成武授受”、“武仁之争”、“南坡之变”、“两都大战”、“旺忽察都之变”等残酷斗争。其面对政争之具体意见今不得而知,然从其在不同时期以疾病、亲老、丁内艰等因素辞官的行为,得以揣测内心观点[3]。
家庭成员
祖父王逖勤以质子军从成吉思汗西征,在西域娶阿鲁浑氏女,寓居于西域,又自西域徙戍秦陇,后徙居中山府(治今河北定州)。父亲王德信,治县有声,故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但四十余岁即器官不复仕[3]。母亲张氏,被封为太原郡夫人。妻子蒙括氏,同封太原郡夫人。育有两子,长子王敏修,担任仕郎、社稷署丞;次子王敏存,并未入仕[3]。
著作
善俗要义
自世祖忽必烈以来,诸帝每每颁布诏书圣旨,皆强调为官者务必遵守“劝课农桑,兴举学校,宣明教化身,肃清风俗”等职责,王结依旨意行事,拟定三十三条可供下级单位与人民行事的条例,并名为《善俗要义》。《善俗要义》从字面上来看,有改善、提升风俗之意。全文共三十三条例,可略分为“农事”及“教化”两类。农事涵盖耕作、养殖、生产及与农耕关系紧密的水利设施、储存粮食等,而教化概括如何实践纲常伦理、发扬善良风俗[4]。
《文忠集》六卷
元史卷178中提及王结时有诗文十五卷留存于世[1],但现今留存仅可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中见《文忠集》六卷。另开头提及当时现存《永乐大典》摘录王文忠公集四十一条、王结文忠公集六条、王结诗三条及王结杂着一条,共五十一条,且馆臣漏辑十四条[5]。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元史/卷178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3) (中文).
- ^ (元)王结,〈上中书宰相八事书〉,李修生等编,《全元文》,第 31 册,卷 1005,页 334-335。
- ^ 3.0 3.1 3.2 3.3 (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北京:中华书局,1997,点校本),卷 23,〈元故资政大夫中书左丞知 经筵事王公行状〉,页 383-387。
- ^ 许守泯,〈一位地方官员的日常劝农 ──元人王结及其《善俗要义》〉,《成大历史学报》页93-129。
- ^ 四庫輯本別集拾遺 : 王結:《文忠集》六卷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