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观音

觀世音菩薩本身相

圣观世音圣观音梵语आर्याअवलोकितेश्वर罗马化:āryā-avalokiteśvara),民间亦称正观音圣观自在。此尊形象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本身相,是观音各种形象的总体代表。[1][2]

圣观音像

词源

梵文āryā义为圣、尊胜,词根avalokit-义为观察、,词根svara义为音声,故称观音、观世音。唐代玄奘法师认为应译为“观自在”,来自词根Avalokita(观)和iśvara(自在)[3]

概述

观音菩萨有三十三种形象,其本身形象就称为“圣观世音”,圣观音的形象,根据佛经记载“圣观音轨”云:圣观自在菩萨,结跏趺坐,身如金色,圆光炽盛,身被轻谷绉彩衣,著赤色裙,左手当脐执未敷莲花,右手当胸作开花叶势,具头冠璎珞,首戴无量寿佛住于定相。

圣观世音是东密六观音之一,对应天台宗的“大慈观音”。救度饿鬼道众生,主破饿鬼道三障,因饿鬼道饥渴,故宜用大慈,又称“慈航观音”,六观音即:圣观音(救拔饿鬼道)、千手观音(救拔地狱道)、马头观音(救拔畜生道)、十一面观音(救拔修罗道)、准提观音(救拔人道)、如意轮观音(救拔天道)。[2]

参见

参考注释

  1. ^ 《佛学大辞典》【圣观音】(菩萨)又作正观音,新作圣观自在。六观音之一。无六观音中千手等之异相,故但称为圣观音,寻常之观音菩萨也。见观音条。
  2. ^ 2.0 2.1 《佛光大辞典》【圣观音】梵名 Āryāvalokiteśvara。观世音菩萨总体之尊称。又作正观世音菩萨、正观音。与“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音”相对称。盖正观音为大悲之总体,千手为大悲之别用,此乃就其能变之本身,称为正观音。此尊位于胎藏界曼荼罗莲华部中,身呈白肉色,头戴宝冠,左手持莲花,右手微启,呈莲花形。此外,尚有其他种类之形像。〔补陀落海会轨〕 p5590
  3. ^ 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阿缚卢枳低湿伐逻,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缚卢枳多’,译曰‘观’,‘伊湿伐逻’,译曰‘自在’。旧译为‘光世音’或‘观世音’,皆讹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