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

上海的古典园林

豫园是建于明朝时期的古典园林,座落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原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有城隍庙豫园商城。豫园建于1559年,最初是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人园林,他建造此园林的目的是“愉悦老亲”,而“愉”和“豫”意思相通,故而得名豫园[1]。之后,豫园辗转于多人之手并经受多次战火的摧残。如今其是典型的江南园林代表并已经成为上海的一个旅游景点。

豫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
坐标31°13′45″N 121°29′15″E / 31.22917°N 121.48750°E / 31.22917; 121.48750 (豫园)
分类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
编号2-39
认定时间1982年
地图

豫园于1959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的玉玲珑和原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亦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附近有多家著名食店,包括以小笼馒头为主打产品的南翔馒头店、宁波汤团店、绿波廊上海老饭店

历史

豫园由潘允端嘉靖三十八年始建于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但因在外地做官,无暇兼顾建筑事宜,故园林到万历末年,潘退休后才得以竣工[2]。园林由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当时共占地70余亩,被称为“东南名园冠”[2]。然而之后,潘家家道衰落,在明末为潘允端孙婿张肇林所有。清朝时期,豫园被上海一些士绅改为清和书院,供以时松江知府张羽明的长生禄位[3]。后书院尚未完工,张羽明便遭到罢免,只得停工。停工后原来园内的优美风景也早就荡然无存了。1709年,上海士绅购得城隍庙东部约2亩的土地建造庙园,即灵苑,又称东园,用于公共活动之场所。1760年,原豫园旧地被一些富商购买后重新修建,园林在24年后再度得以恢复,称为“西园”[3]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园林遭到破坏,湖心亭甚至成为了英军的司令部。自此之后的数百年里,豫园一直经受着战火的摧残。1855年,小刀会起义失败,清军驻扎豫园,豫园再度遭到破坏。1860年,太平军东征,豫园成为了西方洋枪队的兵营[3]。清嘉庆道光年间开始,豫园逐渐成为了一些行业的同业公所,茶楼和酒馆等也逐渐开始出现。但在此同时旧有的园林景观也早已不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公所逐渐迁出[1],1956年起,豫园的修复工程开始陆续进行,初始规模得以大半恢复。

景观

豫园共有西部、东部、中部和内园四个景区。西部景区有三穗堂、仰山堂、点春堂、大假山和元代铁狮等知名景观。三穗堂为修建西园时所建,在清代是官府庆典和“宣讲圣谕”之处。大假山是江南地区现存最古老和最大的黄石假山,由张南阳设计[4]。山高约14米,被周允端被人称为“峻,颇惬观赏”。东部景区有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玉玲珑、积玉水廊、会景楼等景观。中部景区有得月楼、织亭、浣云假山等景观。

内园景区在修复时与豫园连接在了一起,故可谓是“园中之园”,其只有二亩一分八厘六毫大,袖珍却十分精致[5]。内园景区包括古戏台、九龙池、观涛楼等景观。其中古戏台原位于闸北上海北钱业公所内,后在修缮中移至此处。九龙池则因东西两壁隙间中藏的4个石雕龙头在水中的倒影与形似龙身的池体而得名。

照片集

交通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