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園

上海的古典园林

豫園是建於明朝時期的古典園林,座落於中國上海市黃浦區,原上海老城廂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有城隍廟豫園商城。豫園建於1559年,最初是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人園林,他建造此園林的目的是「愉悅老親」,而「愉」和「豫」意思相通,故而得名豫園[1]。之後,豫園輾轉於多人之手並經受多次戰火的摧殘。如今其是典型的江南園林代表並已經成為上海的一個旅遊景點。

豫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
座標31°13′45″N 121°29′15″E / 31.22917°N 121.48750°E / 31.22917; 121.48750 (豫園)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編號2-39
認定時間1982年
地圖

豫園於1959年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的玉玲瓏和原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亦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附近有多家著名食店,包括以小籠饅頭為主打產品的南翔饅頭店、寧波湯糰店、綠波廊上海老飯店

歷史

豫園由潘允端嘉靖三十八年始建於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但因在外地做官,無暇兼顧建築事宜,故園林到萬曆末年,潘退休後才得以竣工[2]。園林由張南陽擔任設計和疊山,當時共占地70餘畝,被稱為「東南名園冠」[2]。然而之後,潘家家道衰落,在明末為潘允端孫婿張肇林所有。清朝時期,豫園被上海一些士紳改為清和書院,供以時松江知府張羽明的長生祿位[3]。後書院尚未完工,張羽明便遭到罷免,只得停工。停工後原來園內的優美風景也早就蕩然無存了。1709年,上海士紳購得城隍廟東部約2畝的土地建造廟園,即靈苑,又稱東園,用於公共活動之場所。1760年,原豫園舊地被一些富商購買後重新修建,園林在24年後再度得以恢復,稱為「西園」[3]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園林遭到破壞,湖心亭甚至成為了英軍的司令部。自此之後的數百年裡,豫園一直經受著戰火的摧殘。1855年,小刀會起義失敗,清軍駐紮豫園,豫園再度遭到破壞。1860年,太平軍東征,豫園成為了西方洋槍隊的兵營[3]。清嘉慶道光年間開始,豫園逐漸成為了一些行業的同業公所,茶樓和酒館等也逐漸開始出現。但在此同時舊有的園林景觀也早已不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公所逐漸遷出[1],1956年起,豫園的修復工程開始陸續進行,初始規模得以大半恢復。

景觀

豫園共有西部、東部、中部和內園四個景區。西部景區有三穗堂、仰山堂、點春堂、大假山和元代鐵獅等知名景觀。三穗堂為修建西園時所建,在清代是官府慶典和「宣講聖諭」之處。大假山是江南地區現存最古老和最大的黃石假山,由張南陽設計[4]。山高約14米,被周允端被人稱為「峻,頗愜觀賞」。東部景區有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玉玲瓏、積玉水廊、會景樓等景觀。中部景區有得月樓、織亭、浣雲假山等景觀。

內園景區在修復時與豫園連接在了一起,故可謂是「園中之園」,其只有二畝一分八厘六毫大,袖珍卻十分精緻[5]。內園景區包括古戲台、九龍池、觀濤樓等景觀。其中古戲台原位於閘北上海北錢業公所內,後在修繕中移至此處。九龍池則因東西兩壁隙間中藏的4個石雕龍頭在水中的倒影與形似龍身的池體而得名。

照片集

交通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