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水易燃

遇水易燃(又称遇水致燃遇湿易燃,有时称为“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一种化学危害英语Chemical hazard,一般指某种物质能与发生危险的化学反应

遇水易燃物与水反应的情况
遇水易燃物碳化钙与水反应、再点燃火花的情况

定义

综合不同学术机构的定义,“遇水易燃”的定义为:

注释

  1. ^ 1.0 1.1 1.2 化学工程师学会英语Institu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的定义包含了此项要点[1]
  2. ^ 2.0 2.1 2.2 2.3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定义包含了此项要点[2]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国际法规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的定义包含了此项要点[3]
  4. ^ 4.0 4.1 4.2 4.3 艾奥瓦大学的定义包含了此项要点[4]
  5. ^ 5.0 5.1 5.2 5.3 昆士兰大学的定义包含了此项要点[5]

引用错误:name属性为“Iowa”的参考文献没有在<references>标签中给出
引用错误:name属性为“UQ”的参考文献没有在<references>标签中给出

分级

国际法规委员会

分级 标准[3]
第三级 不需要热或其他特定条件,便能与水发生爆炸性的化学反应
第二级 一旦暴露在水或湿气中,便能:
  • 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或
  • 致使水沸腾;或
  • 与水生成易燃、有毒或具有其他化学危害的气体;或
  • 产生大量的热,足以导致易燃物燃烧或自燃
第一级 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释放一些能量,但不剧烈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的规定[4]与此规定相同。

分级 标准[5]
I级 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自燃或遇水反应的气体,释放气体的最大速率大于或等于10 L kg-1 min-1
II级 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不满足I级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条件,释放气体的最大速率大于或等于20 L kg-1 h-1
III级 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不满足I级和II级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条件,释放气体的最大速率大于或等于1 L kg-1 h-1

一些中国大陆学术机构

此分级标准可见于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的一些中国大陆学术机构。

分级 标准[6]
一级 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容易引起自燃或爆炸,危险性甚大
二级 与水或发生速度较为平和的化学反应,能够引起燃烧或爆炸,而不常引起自燃或自发爆炸
其它 与水发生放出大量热的反应,导致附近的有机物、可燃物起火

安全措施

危险标示

 
遇水易燃物在危险品标贴规定(Hazchem)中的危险性标示

美国消防协会制订的NFPA 704(材料危害性应急标识系统)以“₩”符号(英文字母“W”加上双删除线)来标示与水有异常反应的化学品,符号置于白色区域,用以提醒操作人员在扑灭火种或处理溅出化学品时谨慎用水[7]

危险品标贴规定英语Hazchem中,蓝底白字菱形或蓝底黑字菱形用以标示与水生成易燃气体的固体化学品[8]

欧盟的《危险物质指令英语Dangerous Substances Directive (67/548/EEC)》定义了一系列用以标示危险品的警示性质标准词,当中R14、R15、R29分别用来标示遇水反应剧烈、遇水释放极易燃气体、遇水释放有毒气体的化学品[9]

贮存和使用

遇水易燃物应该贮存在阴凉干爽的地方,注意防水、防潮,且避免靠近火种[6][10]。贮存遇水易燃固体或液体的房间要使用防水物料来建设,地板要采用液密物料,也不宜设置自动洒水系统以外的水源;如果在设有自动洒水系统的房间,危险度高的遇水易燃物必须贮存在紧密水密容器内[3]。危险性较高(国际法规委员会第二级或第三级)的遇水易燃固体或液体不应贮存在地下室[3]。如果要室外贮存的话,遇水易燃物需放在容器里[3]。此外,遇水易燃物不应与其它类型的危险品(例如易燃物)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品一同贮存[3][6]。贮存遇水易燃物的分量应最小化[11]

处理遇水易燃物的实验人员要穿上实验袍、不露趾鞋、长袖衣物,不可穿短裤;如果遇水易燃物有相当大机会接触皮肤的话,实验人员宜穿上额外防护衣物[11]。使用遇水易燃物时要戴上防护手套(例如丁腈橡胶实验手套),或者使用镊子,不应直接用手[6][11]

不少遇水易燃物在与水反应时会生成易燃的氢气,因此可以在通风柜内使用遇水易燃物,从而避免易燃气体积聚[11]

应急处理

如果遇水易燃物引起火灾,处理人员可使用干粉灭火器或多种干燥粉末来扑救,不应使用水、潮湿物件、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剂来灭火[6]。D类灭火器用作处理遇水易燃物引起的小火种[2]

如果遇水易燃物溅出的话,可使用专门的惰性清理物料,但实验人员不应试图自行处理大量溅出的遇水易燃物[2]

遇水易燃物举例

遇水易燃物包括[6][12]

参考资料

  1. ^ Lyn Fernie; Paul Wright; Theo Kapias. WATER REACTIVE MATERIALS — INCORPORATION INTO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S (PDF). Institu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 [2017-07-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2). 
  2. ^ 2.0 2.1 2.2 WATER REACTIVE CHEMICALS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PDF).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16). 
  3. ^ 3.0 3.1 3.2 3.3 3.4 3.5 Water-Reactive Solids and Liquids (PDF). 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2017-07-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9-13). 
  4. ^ 易燃易爆危险品 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 第1部分: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 (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16). 
  5. ^ 联合国. Physical hazards 2.12.2 (PDF). GHS第五版(2013年).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4-21). 
  6. ^ 6.0 6.1 6.2 6.3 6.4 6.5 遇水致燃物.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6). 
  7. ^ Frequently Aske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d Questions on NFPA 704 (PDF).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16). 
  8. ^ Carriage of Dangerous Goods (Signs). Fire Safety Advice Centre.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6). 
  9. ^ RISK PHRASES (PDF).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16). 
  10. ^ Storage Precaution Signs for Haz Chemicals (PDF).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2017-07-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7-16). 
  11. ^ 11.0 11.1 11.2 11.3 Water Reactive Chemicals Overview (PDF). Auburn University.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16). 
  12. ^ Appendix VI (Water Reactive Chemicals). University of Iowa.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