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国际多媒体

霹雳国际多媒体,简称“霹雳”,是一家台湾电视布袋戏企业,由黄强华黄文择兄弟所共同创办。该公司以其继承父亲黄俊雄过去参与《云洲大儒侠》的基础上扩展布袋戏,现公司总部设于云林县虎尾镇。工作室最出名的作品属《霹雳布袋戏》系列,此外还曾发行《黑河战记》、《天子传奇之开周纪》、《火爆球王》、《东离剑游纪》等作品。

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Pili International Multimedia Co., Ltd.
商业名称霹雳
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号柜台中心8450[1]
统一编号[1] 97053241[1]
公司前身大霹雳节目录制有限公司
成立1996年7月2日
2000年改名
2014年上柜
创办人黄强华黄文择
代表人物董事长:黄强华(本名黄文章)[1]
副董事长黄亮勋
执行长刘丽惠
总经理:陈义方
副总经理:黄文姬
总部 中华民国台湾
云林县虎尾镇中溪里中兴路88号
23°43′20″N 120°27′33″E / 23.722128°N 120.459274°E / 23.722128; 120.459274
新北市汐止区新台五路一段95号C栋32楼(远雄U-TOWN) [1]
业务范围台湾
产业广播电视节目供应业
剧集节目
电视节目
录影节目带
电影片制作
发行商品
肖像授权商品销售
产品霹雳布袋戏
主要部门制作部
开发部
海外部
霹雳台湾台
霹雳线上看
实收资本额新台币479,574,060元
主要子公司巨邦国际行销股份有限公司
创世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大霹雳国际整合行销股份有限公司
大霹雳(中国上海)多媒体国际有限公司
偶动漫娱乐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大画电影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www.pili.com.tw
[1]

沿革

1970年,黄俊雄台湾电视公司(台视)编审组组长罗朝梁引介之下,《云洲大儒侠》系列布袋戏登上电视舞台,于台视频道播映共583集,一度创下97%的高收视率。然而到了1973年,行政院新闻局以“妨害农工作息”为由禁演电视布袋戏,造成1975年至1982年间布袋戏于台湾电视频道绝迹。1982年后布袋戏解禁,黄俊雄布袋戏于老三台轮播,再次创下高收视率。

1988年,因黄俊雄母丧,黄家布袋戏停演一年;一年后复播,因录像带第四台崛起,电视环境大变,黄俊雄布袋戏收视率降低。且电视台摄影棚无法配合黄家布袋戏更动改建,黄俊雄遂自创“美地坞广播电视节目录制有限公司”,自建摄影棚,转战新兴的录像带界。[2]

黄俊雄长子黄强华、次子黄文择接手黄俊雄电视布袋戏团之后,先借着之前黄俊雄打下一定的出租占有率为筹码基础,接着对代理商调涨版权费,于1992年共同创立“大霹雳节目录制有限公司”进入录像带市场。此外,黄家布袋戏在1988年《霹雳金光》剧集之后陆续带出素还真、谈无欲等新人物,之后则于《霹雳至尊》、《霹雳异数》、《霹雳狂刀》先后引出叶小钗一页书、乱世狂刀三名经典人物,从此获得市场好评,并逐渐在有线电视频道播放霹雳布袋戏节目。[3][4]

1995年,有线电视频道“U52”的经营者无法偿还积欠霹雳的债务,遂将U52转卖给霹雳。霹雳买下U52后,将其改名为“霹雳卫星电视台”进军有线电视市场,一方面于自有频道播放旧剧,一方面成立官方后援会“霹雳会”集合观众群,并发行霹雳会会刊、原声带。之后,霹雳陆续进行异业结盟,如与智冠科技合制电脑游戏《霹雳幽灵箭》、和城邦文化旗下出版社“霹雳新潮社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行书籍、与黄玉郎玉皇朝集团郑问合作发售漫画《大霹雳》等。2000年,霹雳发行电影《圣石传说》,创下打败《玩具总动员2》在台票房的纪录。

2000年,大霹雳节目录制公司改名为“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下辖“制作部”、“霹雳卫星电视台”、“开发部”、“海外部”、“巨邦国际行销股份有限公司”与“创世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制作作品

制作团队

从早期黄俊雄时代的美地坞广播电视录制有限公司,目前霹雳国际多媒体于云林县虎尾镇拥有占地逾万坪的片厂。每天四班24小时拍摄。主要人员:

  • 导演:王嘉祥、郑保品
  • 副导演:王泉修
  • 执行导演:王嘉祥、郑保品、刘金水
  • 导播:庄文祥、黄吉瑞、陈嘉良、黄皇喜
  • 戏剧/现场指导:严宗裕、丁振清[9](已退休)、林奎协、庄人铭、吴圣恩
  • 特别拍摄:蔡铭仁、许浩业、黄世佑
  • 资深动画师:刘荣华

编剧部分,早期(约《霹雳异数》以前)由本名黄文章的黄强华主导[10][11] ;到1993年的作品《霹雳狂刀》之前为王瑞碧、杨月卿等人所编写。后设立专属编剧组负责撰写剧情,并由黄强华总审、指导,现今编剧团队共有罗陵、周郎、太平、邱继汉、东山、与别、逆鳞、亦云等人。

所有的角色台词都承袭传统布袋戏的方式,一人配音,由黄文择担纲演出[12][13]

  • 《霹雳英雄战纪》重制系列由新配音阵容担当,旁白:黄汇峰→赖政君;主要阵容为蔡易轩、林文明、黄冠维、靖宸、呆之音、张汉轩、郭雅瑂、叶于嘉、李奕彬...等等。

场景、木偶雕刻、道具

早期无台场景大多皆由公司自组自搭,现除了资深布景师傅江荣华及布景组员,已细分木工组与场景设计组琢磨场景。早期电视布袋戏主要的木偶雕刻皆出自徐柄垣[15]沈春福[16]之手,造型师傅则由郭何成(已退休)、陈延川(已退休)两位接手,至今霹雳布袋戏专属合作的雕刻师傅有邱明薪、涂信豪、洪剑山、戴志岳、黄伟晋、刘梦凡、洪裕杰等。造型部分其他皆由中生代造型人员樊仕清、苏怡如、张嘉复负责。

武器部分,从早期现成的玩具、日常用品来充当剧中的兵器、道具。现今霹雳布袋戏团队则自主制作兵器/道具,制作兵器/道具的人员由刘一德、石信一、梁益诚师傅及组员打造。

音乐

由于起初知识产权不发达,公司选用各种现成唱片。随着知识产权的逐渐重视,霹雳布袋戏自1990年的《霹雳劫》起除了使用现成唱片、并兼伙同灰姑娘音乐制作公司合作、后于1998年与无非文化合作、2002年之后亦与动脉音乐合作至完全自产的戏剧配乐并发行各种原声带,亦是现今台湾少数有此能力的影视公司。现在霹雳布袋戏开始改为聘请人才制,主要专属音乐制作人员包括风采轮、孙敬凡、黄建秦、贾爱国、丁天牧、隐剑47等。

影音出租/购买

过去,霹雳国际多媒体会将最新出的剧情录制成DVD(早期是录像带(VHS)、VCD),分送至出租店出租。维持每周五发行两集新剧集的进度,代理商则为巨邦国际公司。

2009年9月12日起,霹雳布袋戏与合作五年之代理商“群体国际”结束代理关系,通路全面转移至全家便利商店。自2013年1月12日起,通路扩展至统一超商,目前的发行通路以全家便利商店统一超商为主,之后逐渐从出租更改为直接贩售DVD光碟。

参考资料

来源
  1. ^ 1.0 1.1 1.2 1.3 柜买中心8450OTC上(兴)柜股票8450上柜兴柜,若已上市或直接上柜、上市者,兴柜资料无法查询)
  2. ^ 霹雳国际大事纪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张轩豪. 〈本土文化產業的全球化—以霹靂布袋戲為例〉. 新竹县: 国立交通大学传播所. 2004. 
  4. ^ 刘德臣. 〈地方文化產業全球化:以霹靂布袋戲為例〉. 嘉义县: 南华大学出版与文化事业管理所. 2007. 
  5. ^ 《素還真》前導預告 2022農曆春節 見證傳奇! | DEMIGOD: The Legend Begins (Youtube). PILI 霹雳布袋戏. 2021-09-30 [202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7). 
  6. ^ 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官方網站.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8). 
  7. ^ 《TBF 東離劍遊紀4》確定2024年播映!最終章劇場版明年2025上映!. Thunderbolt Fantasy Project. 2024-03-23 [202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4) (中文(台湾)). 
  8. ^ 吴姵仪. 星品味3/《素還真》更好看的因素 光花、草就耗費六位數打造. 周刊王. 2022-01-28 [202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7). 
  9. ^ 《霹靂戲迷看過來!原來這機關他發明的》,陳宏睿,聯合新聞網. [2017-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10. ^ 陈昌远. 【霹靂黃強華專訪一】他出身布袋戲名門 崇拜梟雄卻不受家族重視. 镜周刊. 2019-02-11 [201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11. ^ 项贻斐. 霹靂迷封他「十車書」 黃強華就一類書完全不碰. 镜周刊. 2022-02-05 [2022-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4). 
  12. ^ 中央社. 每天操到天亮、感冒照樣上工,霹靂布袋戲唯一配音黃文擇,公開他「詮釋3000個角色」的秘密. 风传媒. 2018-04-30 [2018-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2). 
  13. ^ 项贻斐. 「八音才子」一人演繹逾40角色 霹靂靈魂展現深厚功力. 镜周刊. 2022-02-01 [2022-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14. ^ 李承阳. 台語聲優難尋 霹靂培育布袋戲配音員. Yahoo奇摩新闻. 2020-05-06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15. ^ 徐柄垣/徐世河. 刻偶师 - 布袋戏主题知识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16. ^ 杨惠中. 〈霹靂布袋戲偶雕刻研究-以沈春福、徐柄垣、劉韋成昆仲為例〉. 彰化县: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2011. 
书籍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