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讨论:CGroup/UA toponyms

Ericliu1912在话题“聂伯城”中的最新留言:1个月前
          模块依照页面评级标准无需评级。
本模块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乌克兰专题 (获评模块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模块属于乌克兰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乌克兰相关主题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模块级模块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模块无需评级。

单向转换规则的疑问

请大家关注一下乌克兰地名转换组里的单向转换规则。以前我没有关注这个转换组,其讨论页里现在还没有任何讨论,所以不知Eric君宣称的“都是社群较有共识应统整罕见译名的例子”是如何得来的。之前及知道现在的各种讨论都是关于“条目命名”,而非条目内容里在编辑者可能不知情的情况下是否需要把某个/某些译名强制转换成另外一个所谓的权威译名。而当编辑者知情的话,其会手动阻止转换。基于这种单向转换有限制言论自由的嫌疑,其制定需要有极其充分重要的理由才行。请各位参与讨论。为了方便起见,我将对每个地名单独分段讨论。@Ericliu1912 @MykolaHK @The3moboi @Y. Sean @Hierro @ITZQing @微肿头龙 @TeddyRoosevelt1912 @超级核潜艇 @BigBullfrog--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9:07 (UTC)回复

另外,这个页面似乎应该全保护了。以后需要修改的话应该在这里讨论页里提出请求,讨论通过后由管理员来修改。--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9:24 (UTC)回复
模组保护一般看引用量,祇有遭遇编辑战时会暂时提高保护层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1日 (日) 19:37 (UTC)回复
鉴于乌克兰地名特殊情形,以往常有编者坚持使用较罕见译名,此时为维护百科全书体例,有必要予以处理;对于别称常用程度相去不远,或社群就此尚无明显共识者,一般则暂行搁置(如“顿内茨克/顿涅茨克”、“马立波/马里乌波尔”等,均未强行统一)。若社群认为有必要放宽其他词汇,可以讨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1日 (日) 19:37 (UTC)回复
您说的这个没错。单向转换规则就是把某些罕见的译名转换至各区域正规译名。但不能把乌语译名单向转换至俄语译名,或把俄语译名单向转换至乌语译名。这些译名都不是罕见的。Kryvyi Rih和Kremenchuk的俄语译名可能还更常用,其他几个的乌语译名都是有正规甚至权威来源的。至于具体在每个条目里该使用俄语译名还是乌语译名,应该在各个条目里去解决,而不是在转换组里强制转换。--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22:02 (UTC)回复
另有一个悲报,新华社历史资料库里边再也找不到乌克兰地名了,基本上全没了,这对我们查资料很不方便  囧rz……。--超级核潜艇留言2024年9月2日 (一) 01:18 (UTC)回复
@超级核潜艇资料库的其他语言译名还能正常查询吗?不是全部都查不了了?--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9月2日 (一) 03:25 (UTC)回复
我试了几个乌克兰地名,文尼察、利沃夫、切尔诺夫策、波尔塔瓦、哈尔科夫,都没了;甚至连白俄的戈梅利、俄罗斯的布良斯克,搜索结果都是零;只有库尔斯克有两篇2015的报道--超级核潜艇留言2024年9月2日 (一) 07:05 (UTC)回复
既然没人感兴趣继续讨论,那我先修改一下。有不同意见再来继续讨论。--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7日 (六) 17:52 (UTC)回复

Cherkasy

有两条单向转换分别把简体和繁体的“车卡夕”(应该是台湾不常见的译名)转换为简体和繁体的“切尔卡瑟”。我对此关注度不高,但有点质疑其必要性。请管理员检查一下该译名在维基条目中的出现度,如果不多的话,建议删除,以免以后可能会出现过度转换的情况(说不定那一天冒出了一个“汽车卡夕阳”东东)。--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9:08 (UTC)回复

以后出现过度转换情形,再提报修复即可。——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1日 (日) 19:37 (UTC)回复
仅发现切尔卡瑟这一条目有“车卡夕”,未在其他条目发现。谷歌搜索一下这个名字,并没有特别多的来源使用(主要是一个叫TransPhoto的网站在使用),建议可以从条目里移除。另外,切尔卡瑟区这个条目被添加了台湾地区词“车卡夕区”,@Ericliu1912请看看是否应移除。总结来说,(+)支持从转换组里剔除这组转换。--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9月2日 (一) 03:32 (UTC)回复
本人认为各地区正式译名(不一定为常用译名)一般应列入转换范围,下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2日 (一) 15:20 (UTC)回复

Chernihiv

这里有四条转换规则。有两条是把“车尼哥夫”转换为“切尔尼戈夫”。这个跟上面Cherkasy的情况类似,请管理员酌情处理。另外两条是关于“车尼希夫”,这里好像有语法错误,即hk和tw转换里用的是“车尼哥夫”,似乎应该改为“车尼希夫”。但不管如何,这两条规则应该改成转换至简体和繁体的“切尔尼希夫”。值得一提的是“切尔尼希夫”是词典和新华社的译名,使用度也不低。作为条目名现在讨论里还通不过,但应该可以出现在条目内容里作为“切尔尼戈夫”的同义词。--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9:08 (UTC)回复

已修复错误转换。——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1日 (日) 19:37 (UTC)回复
但“车尼希夫”应该转换至“切尔尼希夫”。--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21:42 (UTC)回复

Donetsk

这里现在没有定义单向转换规则。印象中@罗放在很多条目中添加及修改为简体的“顿内次克”,因此我倒是建议加入一个单向转换规则把简体的“顿内次克”转换为正规译名。同时还要看看简体的“顿内茨克”在维基中的出现频率,如果出现多的话,也可考虑。--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9:09 (UTC)回复

主要是繁体不知转换如何?已按建议暂时先设单向转换。——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1日 (日) 19:37 (UTC)回复

Kharkiv

有一些媒体使用“哈尔基夫”的译名,因此也不是社群自创的译名。另外这四个字包括在一些人名内,使用单向转换会造成过度转换,建议删除。

关于“卡尔可夫”,个人觉得在维基中出现的频率不会太高,另外同样会有过度转换的问题。建议删除。--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9:10 (UTC)回复

以后出现过度转换情形,再提报修复即可。——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1日 (日) 19:37 (UTC)回复
但本质的问题是不能强行将“哈尔基夫”转换至“哈尔科夫”!这么做的话等于中维里禁止使用“哈尔基夫”四字。“卢汉斯克”同理。--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21:41 (UTC)回复
(!)意见:大陆常用的译名应该是哈尔科夫吧,毕竟哈尔科夫战役很有名;而读秀上“哈尔科夫2145个结果,哈尔基夫1个结果,还是‘且哈尔基夫等人’是个人名”。总之大陆“哈尔科夫”应该是主流;台湾不好说“哈尔科/基夫”哪个是(欢迎台湾读者补充,尽量找中央社的吧);香港确实有翻译成“夏尔奇夫”的,不过它跟“哈尔科夫”比较,哪个用的更多一些?--超级核潜艇留言2024年9月2日 (一) 01:08 (UTC)回复
人名出现连续的“哈尔基夫”概率不大,加上“哈尔基夫”确实是非常罕见的译名,故个人觉得应维持单向转换。如果说等于变相禁止使用,这确实,个人叶觉得应该这么做,因为“哈尔基夫”未见于任何词典。“卡尔可夫”目前大约有160个条目使用,如果要从转换组移除就需要清理,如果这不是地区词且大家支持的话我可以代劳清理。--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9月2日 (一) 03:39 (UTC)回复
之所以设转换,一方面也是因为不能排除往后有其他编者加入可能,单一次清理并非永续之道。——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2日 (一) 15:22 (UTC)回复

Kherson

关于“赫松”和“刻松”,个人觉得在维基中出现的频率不会太高,另外同样会有过度转换的问题。建议删除。--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9:10 (UTC)回复

以后出现过度转换情形,再提报修复即可。“赫松”我个人较持疑虑;其实台湾也很多词汇不译“尔”,但基于“赫尔松”整体较常用,故设此转换(虽然我个人不甚支持)。有问题可以讨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1日 (日) 19:37 (UTC)回复
“赫松”有少量条目使用,而且大部分搜出来的结果是一个叫金赫松的人(暂未有条目)。考虑到“赫松”这一组合有很高的概率出现在译名里,是有一定概率错误转换,因此(+)支持从转换组里剔除这组转换。“刻松”目前没有条目使用,但确实有可靠来源使用这个名称,且没有错误转换的可能性(“刻”字不常见于音译词),因此个人保持(=)中立。--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9月2日 (一) 03:45 (UTC)回复

Luhansk

关于“卢干斯克”,我不置可否,不过如果中维里出现频率不高的话,建议删除。

关于“卢汉斯克”,这个有词典及多家来源,使用度也不低。作为条目名现在讨论里还通不过,但应该可以出现在条目内容里,作为“卢甘斯克”的同义词。--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9:11 (UTC)回复

“卢干斯克”只有约20个条目使用,且使用这一名称的可靠来源不多,因此(+)支持从转换组里剔除这组转换。“卢汉斯克”确实有可靠和权威来源支持,但又确实不是常见的译名,因此个人保持(=)中立。--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9月2日 (一) 03:49 (UTC)回复

Odesa

倒是建议添加简体“敖得萨”的单向转换。--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9:12 (UTC)回复

已经添加。——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1日 (日) 19:37 (UTC)回复

Kryvyi Rih

感觉上“克里沃罗格”出现在很多历史上的事件中(如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攻势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苏维埃共和国),苏联及之前的历史应该按照俄语名来翻译,这些情况下不应该转换为克里维里赫。应该删除这些单向转换。另外那个双向转换等于没有,也应该删除。--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9:12 (UTC)回复

某些特地注释掉的转换确实是纯作标记用(避免认为无既有译名),不会实际应用于条目中。因未及公共转换组上限,故建议一律维持为宜。——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1日 (日) 19:37 (UTC)回复
那个双向转换倒是无所谓,但那些单向转换应该删除。--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21:48 (UTC)回复
@Ericliu1912MykolaHK把那个注释去掉了,建议加回来。--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9月2日 (一) 03:52 (UTC)回复

Kremenchuk

同“克里沃罗格”,“克列缅丘格”为正规的俄语译名,会出现在很多历史上的事件及名称中,不应强制转换为乌语译名。另外那个双向转换等于没有,也应该删除。--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9:13 (UTC)回复

(同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1日 (日) 19:37 (UTC)回复

香港中文译名

谢谢@TuhansiaVuoria有mention我,让我看到这个module。我把它看过一遍,主要是对香港中文有些疑问和不同意。

对于 Sevastopol,我看 “塞凡堡” 比较常用,也在广东话里,比“塞瓦斯托波尔”更贴切原文发音。

对于 Lviv, 比较prefer用“利维夫”,因为同样常用跟贴切原音。

还有,这两个城市的粤语页,都是分别用“塞凡堡”和“利维夫”的,可见比“塞瓦斯托波尔”和“利沃夫”更适合,谢谢!--TeddyRoosevelt1912留言2024年9月16日 (一) 00:40 (UTC)回复

个人对港台用词选择标准不太了解,也不太在意。先看看别人的意见吧。如果几天内没人回复,自己直接去修改就是了。--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16日 (一) 06:41 (UTC)回复
香港地名主要近年受大陆影响(听AT还是谁说的,记不清XD),有点与之趋同。若确有差异,则应修改如是。——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16日 (一) 07:04 (UTC)回复
粤语使用者,同意Lviv译“利维夫”。另外Kharkiv粤译“夏尔奇夫”或者可以考虑。--Mykola留言2024年9月16日 (一) 13:32 (UTC)回复
我是首先提出最常用和容易接受的改动,跟住之后才改其他
我是同意你的,反正Kharkiv 译做“哈尔科夫”在广东话的读音根本就是另外一个字,完全不适合。如果想全改的话,我想 Brovary“布罗瓦里”也可以翻译成“布罗伐利”了(例子)--TeddyRoosevelt1912留言2024年9月16日 (一) 20:07 (UTC)回复
我觉得可以在根源上解决问题,去信港媒提高关注度,解决粤译问题。--Mykola留言2024年9月17日 (二) 09:26 (UTC)回复
如果印象没错的话,港译似乎只有英语圈与大陆有别,其他地区的译名基本一致?--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9月17日 (二) 16:34 (UTC)回复
不是--Mykola留言2024年9月18日 (三) 08:59 (UTC)回复
中文不是粤语,也不能全照搬。“夏尔奇夫”这种就属于不应使用的少见译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18日 (三) 01:29 (UTC)回复
(!)意见:Kharkov在大公文汇和明报上还是翻译为“哈尔科夫”、“利沃夫”的(在大公文汇网上搜索“哈尔科夫”的367条结果)(短片:乌克兰哈尔科夫“地铁学校”开学 (13:32)原文网址:https://news.mingpao.com/ins/%e7%86%b1%e9%bb%9e/article/20240903/s00024/1725337758027);“南部敖德萨、扎波罗热州及北部哈尔科夫州的州长均称其地区受袭,促民众躲避。空袭导致西部城市卢茨克、东部第聂伯罗及扎波罗热共最少3人死。扎波罗热、利沃夫及苏梅州等的能源设施亦受到攻击,其中利沃夫部分地区停电。俄炸乌大半州份”。
请重新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本港主流媒体确实都是用的和国家标准译名一样的译名,那么还是否有必要故意使用不同的译名?是否有“标新立异”之嫌?如果唔相信我搜索结果,可以自己在大公同明报上搜。--超级核潜艇留言2024年9月17日 (二) 02:28 (UTC)回复
(-)反对擅自更改至不常用的译名。我不是很了解香港的外语译名主要参考什么来源,但请核查清楚再改。而且我可以感受到港台(或者至少台湾)的用词确实近些年有点受大陆影响。在乌克兰地名上,台湾的译名居然出奇地不主要随英语翻译而是随俄语(比如2024年中央社依旧有使用“利沃夫”[1])。如果有台湾编者愿意的话可以再检视一遍现有的转换@Ericliu1912。--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9月17日 (二) 16:32 (UTC)回复

顿内茨

@Ericliu1912TeddyRoosevelt1912BigBullfrogTuhansiaVuoria超級核潛艇微腫頭龍关于其他那部分的“顿内茨”转换我觉得要尽快达成共识,这样换点不换点确实有点奇怪,想请问诸位意见,谢谢。--Mykola留言2024年9月29日 (日) 15:23 (UTC)回复

不明白您的意思。现在那些转换规则已注释掉了。--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9月30日 (一) 06:23 (UTC)回复
我是说像顿内茨岭之类的地理名词无法转换--Mykola留言2024年9月30日 (一) 07:11 (UTC)回复
重点在于台湾是怎么称呼的,在台湾“顿内茨XX”是普遍译法还是和“顿涅茨XX”一样常用?如果一样常用个人觉得不应转换才对。也可以考虑一下“顿内茨克”本身是否为台湾常用译法(因为我看不少台媒也用“顿涅茨克”)。这点我就没法说太多了。--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9月30日 (一) 12:04 (UTC)回复
现在顿内茨克是会转换,我觉得要不一起转,要不一起不转。以我的认知台媒是使用顿内茨克比较多。@Ericliu1912ITZQing询问意见,谢谢。--Mykola留言2024年9月30日 (一) 12:30 (UTC)回复
那也没有转吧,不是都注释掉了?总之,现在的争议在要用“次”还是“茨”。——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9月30日 (一) 13:35 (UTC)回复
既然顿内茨克用茨,这个就先重新启用转换成茨吧--Mykola留言2024年9月30日 (一) 13:55 (UTC)回复

单向转换

再次提醒一下:不能将乌语译名单向转换至俄语译名,反之亦然。

单向转换应该适用于非常罕见的译名,如现有的“卡尔可夫”单向转换。或者是用另外一种字体来书写的区域用词,如用简体书写的“敖得萨”单向转换至正规大陆用词“敖德萨”等。--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10月23日 (三) 11:37 (UTC)回复

大致同意。但某些个案很难确定是否转换为宜。——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0月23日 (三) 15:26 (UTC)回复

聂伯城

@Ericliu1912:在您回退后,聂伯城主站好像无法正确转换?--Mykola留言2024年11月11日 (一) 12:25 (UTC)回复

若该处确有必要使用“聂伯城”,则可特别于条目中额外转换或替换用词。不过我是觉得没必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1月11日 (一) 23:55 (UTC)回复
好像不只此处有这个问题,要再作研究--Mykola留言2024年11月13日 (三) 08:19 (UTC)回复
@Ericliu1912经检查后,所有加上转换组的都无法转换,包括2017年第聂伯罗打斗事件--Mykola留言2024年11月14日 (四) 10:53 (UTC)回复
现行的转换组只是保证“第聂伯罗”会转换至台湾地区词“聂伯”,如果源代码里是“聂伯城”则在台湾地区词里不作转换。初衷可能是为了保证台湾用户有权利自由选择“聂伯”或“聂伯城”,就和“顿内次克”和“顿内茨克”的状况一样。而且,目前不建议添加“第聂伯罗”至“聂伯城”的转换,因为Dnipro-也是部分乌克兰地名的前缀,以免都被过度转换成“聂伯城XX”。--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11月14日 (四) 11:01 (UTC)回复
麻烦就麻烦在这。第聂伯河作为乌克兰人的母亲河,所以很多地名都是以她为词根命名的。--超级核潜艇留言2024年11月14日 (四) 11:48 (UTC)回复
看来只能手动转换了--Mykola留言2024年11月14日 (四) 11:52 (UTC)回复
现在的转换方式,能保证除了源代码使用“聂伯城”以外都能转换,已达技术上限。——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1月15日 (五) 02:13 (UTC)回复
为什么台湾地区词一定要带个“城”字?我看乐词网是写“聂伯(聂伯城、叶卡捷里诺斯拉夫)”,对应英语词条是“Dnipro(Dnipropetrovsk;Ekaterinoslav)”。所以“聂伯城”是Dnipropetrovsk的翻译?--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11月13日 (三) 10:22 (UTC)回复
就是为了不要有歧意(聂伯河),这点无法否认比大陆译名做得好,还有台湾的地区词已经约定俗成--Mykola留言2024年11月13日 (三) 12:48 (UTC)回复
通常要称呼一条河不论有没有歧义都会加上“河”字,即便单独的“聂伯”也会是指第聂伯罗城而不是河。所以我看不出台湾地区词比大陆地区词好在哪里。而且“还有台湾的地区词已经约定俗成”我深表怀疑。中央社常用译名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2][3]、“第聂伯罗河”[4]、“第聂伯罗(市)”[5][6]。谷歌搜索单独的“聂伯”使用量很少[7],只有8万个结果,而且会有一大堆不相关的结果。@Ericliu1912我非常建议重审一遍州级别的台湾地区词是否都是现在台湾的常用名。--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11月13日 (三) 13:10 (UTC)回复
城市是“聂伯城”不是“聂伯”--Mykola留言2024年11月13日 (三) 13:34 (UTC)回复
要检查的话就连其他地区词一同检查,看有什么要得更新或者改动--Mykola留言2024年11月13日 (三) 13:35 (UTC)回复
“聂伯城”跟“塞凡堡”一样,都是传统译名。我觉得现在这样区分主从转换,并保留部分既有用词,已经足以折衷。——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1月14日 (四) 18:27 (UTC)回复
这个传统是什么时期开始的?因为从乐词网的词条来看我真的会以为“聂伯城”是Dnipropetrovsk的翻译,“聂伯”才是Dnipro的翻译。--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11月15日 (五) 01:38 (UTC)回复
@微肿头龙大不必“以为”,因为原本该城真确如此命名,乌方删去“彼得罗夫斯克”实是近期之事。“聂伯城”此一中文名称,至迟在上世纪中期已为通用译名,因该城本名太长,缩写乃为必然(“塞凡堡”同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1月15日 (五) 02:09 (UTC)回复
返回到“CGroup/UA toponyms”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