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假定善意/20190714

对于包括维基百科在内的任何维基媒体姊妹项目而言,假定善意都是一项基本原则。我们之所以允许任何人编辑,是因为我们假定编者的编辑和评论大都是出于善意的。大多数进行编辑的人都是在帮助这个计划,而不是伤害这个计划。如果不这样的话,维基百科以及类似维基百科这样的项目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但是,本指引并不要求用户看到一些明显不怀善意的行为(例如蓄意破坏)也要继续假定善意。假定善意并不表示用户不可以讨论和批评其他用户的行为,不过在评论时不应假定对方是怀有恶意这样做,除非有明显证据支持。

当发生分歧时,请尽你能力去说明和解决问题,不要引发更多冲突;同时,要给他人一个解释他们自己的机会。考虑争议是否源于角度不同,并寻找达成共识的方法。

当怀疑假定善意原则的成立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请你继续假定善意、保持文明,并遵照争端解决程序解决问题,而不要攻击编者或与他们展开编辑战。如果你对其他维基人的行为表示怀疑,请结合具体的差异和其它相关证据,提出确凿证据来证实这些质疑,这样人们便能理解你怀疑的缘由了。虽然坏行为可能看起来是出于恶意而作的,但在解决过程中,最好不要提及任意一方可能的意向,否则可能会加重各方的怨气。

但是,请不要过于积极地引用这个原则。正如人们会误判他人出于恶意一样,人们也会误判自己的行为被他人假定为恶意;假定善意的倡导这件事的本身,或许会导致别人对你假定恶意。

善意与恶意的辩证关系

 
文明和假定善意是维基百科的支柱。

每个人都会犯错,这些错误既有行为上的(如人身攻击),也有内容上的(如添加原创研究)。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醒来纠正此类错误。然而,对于有些分歧,维基百科上的方针和指引也无法给予答案。分歧发生的时候,可能不涉及恶意。保持冷静的头脑,并在分歧看似棘手的时候,考虑如何解决争议;许多分歧都并非无法解决的。

违反方针之举,包括但不限于:

不过,这些可能是出于善意或出于恶意。
无论如何,我们有处理几乎所有相关行为的流程。最终,对于绝大多数反复违反方针的用户,无论恶意与否,都会被封禁

假定善意与新手的辩证关系

特别地,请对新手耐心一些他们虽然目前不熟悉维基百科的文化和规则,但将来仍然会可能成为有价值的贡献者。

新手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可能合适,而当出现相关问题时,通常意味着他们不了解或/和误解维基百科的文化。新手往往相信某些不熟悉的方针应该更新,让条例就如他们认定的那样正确地运作,这种情况并非罕见,特别是在他们发现涉及的方针的分歧已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类似地,许多新手具备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期望自己的贡献能被接受而非遭受质疑。在这些方面出现的行为,可能被误导,但通常是没有恶意的,因此不能假定他们怀有恶意。许多对维基百科惯例缺乏直观理解的新手一旦对维基百科规则背后的逻辑更加清楚了解,他们就会渐渐改变观点。

假定善意与著作权的辩证关系

当处理可能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时,假定善意即是假设编辑者有意图去遵守网站的方针和法律。但是,这与他们确实有遵守/假定他们确实有遵守不同的概念。
编辑者有义务积极地编写文件上传的描述页,描述不正确或不足够的材料可能会被删除。

假定善意对于意向与行动的辨证关系

假定善意是关于意向(aim)的,而不是关于行动(act)的。
善意的人们依然可能犯错误,当他们做错时,你应该纠正而非斥责,你不应该认为他们的错误是故意的。维基百科上往往会有你不认同的参与者,但即使他们错了,也不意味着他们有意破坏这个计划。维基百科上你还会发现有些人你很难共处,这同样也不意味着他们有意破坏这个计划,这仅意味着他们的看法与你的看法不同。

但是每当发起编辑战时,人们往往轻而易举地将“假定善意”抛诸脑后。所以,无论何时,请务必把假定善意牢记于心

如果你不对他人假定善意,可能发生(包括但不限于):

  • 人身攻击:一旦你进行了人身攻击,被攻击者往往也会假定你是恶意的,于是编辑战可能变得更加丑恶。
  • 失去对中立观点的认识:对有偏向观点的编辑的每一次回退都是中立观点的一次失败;请不妨替对方考虑一下,为什么他会认为条目有偏颇。然后,如果可能,请试着用你认为中立的语调将对方的观点整合进来。如果每一方都能如此,他们参与编辑的条目将最终达到中立或近似于中立。

展示善意的方式

除了假定善意,还要通过展现你自己的善意来鼓励他人假定善意。
通过表达你真实的动因,并做出编辑,以表现(包括但不限于):

  • 你对寻求共识的诚意;
  • 你对改善维基百科的志愿;
  • 你的编辑符合方针与指引;
  • 你所作编辑的真实性。

一般地,展现善意往往是必须的,因为这有助于跟其他编辑者顺利、成功地沟通,从而使你和他人共同编辑的条目最终达到中立或近似于中立。
(原文:展示善意并不是必须的,但有助于跟其他编辑者顺利、成功地沟通。)

对待恶意的方式

即使恶意看起来显著,也请勿不文明地反过来攻击他人和/或失去冷静。如果一方的举止始终得当,最终,旁观者往往能促进争论的解决,并看出违反方针的人。
当未以任何形式提出确切证据的情况下,避免指责他人的行为是出于恶意。因为这样的指责通常是没有意义的,反而往往会激怒别人,从而使得争论更加严重。若在没有确切的证据能表明其他编辑者的行为确实出于恶意或在骚扰,而一再声称他人的意向具有恶意可能会被理解为人身攻击。结果可能变成指责你出于恶意,最后陷入无意义的指控和反指控的恶性循环。

维基百科管理员和在争论解决方面经验丰富的旁观者通常会乐于帮忙处理争议,在证据确凿时,他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解决违反方针的行为。

对待错误的方式

即使你认为某人的错误是存心的,纠正他要比控诉他出于恶意更为合适,因为那位参与者可能是出于善意,但是犯了错误。
同理,对于一个你认为是错误的句子/条目(包括但不限于),纠正要比删除合适。
如果可能的话,在维基百科中的任何情况下,都请保持假定善意原则为最高准则之一
“纠正”包括但不限于:

  • 通知编辑者他们的编辑可能存在问题;
  • 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编辑。

恶意与错误的区别

恶意是出于意图(purpose)的,而错误是行为(act)的一种表现。
在本条目的前文中已经提到,假定善意这一原则是针对意图(purpose)的,而非行为(act),所以,当你遇到不友善行为时,尽可能地仔细辨别,对方到底是出于恶意,还是出于善意但是犯了错误
不过,不论你的判断如何,请尽可能地保持假定善意原则
同时,无论你如何确信自己的判断,都请你尽可能不要再双方交谈中直接提及,因为这往往会导致双方的谈判破裂,进而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参见

指引

论述

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