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存废复核请求/存档/2024年3月

Shizhao在话题“Shanghai”中的最新留言:9个月前


TODAY财知道

开国第一宴

怪波

黄敬佩

赖心莹

  • 状态:   未完成
  • 链入页面 · 删除记录 · 查看或恢复
  • 复核理由:芥末乐团主唱 赖心莹(赖正芬),于水晶唱片出版乐团专辑,并于滚石唱片出版合辑,曾获得第十六届全国大专创作歌谣大赛第三名,最佳演唱,最佳作词奖。由于当时网页尚未兴盛,仍有报章杂志与影片资料,专辑至今持续在市面上流通。该主唱之后进入唱片圈担任音乐制作人与A&R,并持续影响音乐人与贡献才能,附上为报纸与影片资料以兹证明,申请页面复核:

1)自由时报/台大学生报报导:
https://pedia.fandom.com/zh/wiki/%E8%8A%A5%E6%9C%AB%E6%A8%82%E5%9C%98
2)演出片段与MV: 是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_wreSkSFU
3)演出片段与MV: 庄美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INL_nGHV8
4)民视新闻受访网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kc8EgtI9c
5)协会音乐顾问网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JU0Uj_IIaA--
HAPPYYOU&ME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08:47 (UTC)

虽然我不是什么管理人员,我单这样看已经看到几个问题:
  1. 根据维基百科:关注度条目的解释,演出片段以及协会音乐顾问影片并不能用以佐证关注度的来源,因为其为第一手来源,要“确保为符合通用关注度准则的主题能写出一篇满足非原创研究方针中“通常应基于二手来源”要求的条目”。
  2. 除此以外,民视新闻受访也不能用以佐证关注度的来源,因为“有效介绍”一栏所写:“来源直接、详细地讲解了主题的实体”,有关影片仅为“跨界音乐之旅”,并非赖心莹的介绍。
  3. 同理,芥末乐团的自由时报/台大学生报报导因为仅直接讲解了“芥末乐团”的实体,而并非赖心莹。
我相信根据以上三点,五个来源也应该会被拒绝。--Wongan4614留言2024年1月26日 (五) 07:07 (UTC)
@Milkypine,希望得到你的意见。根据大学城全国大专创作歌谣大赛,第十届之后由另主办单位以“全国大专创作歌谣大赛”之名继续举办,你认为第十届之后算不算当地具广泛认受的比赛或奖项?--Factrecordor留言2024年2月6日 (二) 17:19 (UTC)

天数智芯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政见

“用户切勿仅由于反对存废讨论结果,而再以旧理由提案于此”。Sanmosa Défendre jusqu'à la mort 2024年2月5日 (一) 15:03 (UTC)
回应@Sanmosa
  1. 不是仅反对存废讨论结果改善的可能性英语WP:HASPOT只是回应原创总结的质疑,并强调条目正在改善中,不是主张保留的理据。
  2. 事实是我没有坚持政见一定要单独成页,毕竟我本来是在总统选举的条目底下编辑,内容被其他人移动到独立页面之后才被提删。
  3. 对于主张删除者,我都持具体理据给予反驳,但没有获得回应,况且也有其他人从不同角度论述,赞成保留。其实存废双方都还有讨论的空间,所以我认为讨论还没有达成共识,应该发还至存废讨论。
  4. 阁下仅用一句“这种列表式的写法实在不适合”就主张删除,看来是对于格式有意见。然而阁下没有给出明确方针或理由,以证明条列式的不适合撰写政见,也没有说明怎么样的写法才适合。或许您认为应该改写成散文,或许您认为政见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维基百科,但我不知道,因为您没有讲清楚。也因此我认为阁下的意见缺乏理据,恐怕不算是有效论点。如果缺乏理据的意见也可以算是有效论点,那投票就好了,何必讨论存废?所以是不是请您多花点心思在论述上面?
致讨论关闭者:如果在讨论未达共识的情况下根据某些无效论点就做出最终处置,那实在是不够周详,请慎重考虑发还至存废讨论
然后我想重申一下我在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政见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政见两处存废讨论的立场。我主张保留是因为我反对其他人援引错误的内容方针,而导致全部的内容被删除,理由如下
  1.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政见条目的内容不是不经筛选的收集,因为它确实经过大量来源查证和整理。整理时的原创总结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2. 总统政见这一主题具有长久且广泛的关注度,因为它涉及的议题是全国性、延续性的,也确实获得深入的媒体报导,有充足的第二手来源支持(例如 [1][2]都是媒体做的统整,里面的内容可以一项一项根据其他新闻或候选人竞选网站交互引证)。
  3. 陈列已被提出的政见无法对选民产生指导作用,除非撰写者违反中立原则,或用不合理的比重介绍个别候选人的政见,但这是可以避免的。
  4. 关于格式,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政见条目整体的定位本来就不是列表或清单,既有的内容是用表格并列三组候选人的政见,并根据公众政策的主题区分为好几个段落,我在编辑时也就照着这模式延伸而已。表格中也不完全是以列表式呈现,而是夹杂散文的列表。对于还在扩充内容的条目来说,这是十分合理的作法。待未来资料充足,再改写成散文,也未尝不可,但我觉得采用目前的格式能呈现得最好。
最后,我主张维基百科既然一部标榜自由和开放的百科全书,就应该允许使用者撰写政见与政策,目的在于让读者获得关于公共政策的有用资讯,回顾民主选举中不同阵营的政策辩论。同时我也鼓励更多读者加入编辑与讨论,因为这有助于民主社会乃至维基百科本身的自由与开放。
如果主张删除者确信“政见不适合出现在维基百科”,而且有充足的理据去证明他们的观点具有普世性,那他们应该考虑去建立内容方针,像是“维基百科不是公共政策的展示场”之类的,而不是只针对个别的条目做存废讨论。
以上。 —— 𝕶𝖎𝖆𝖓𝖐𝖔𝖐留言2024年2月5日 (一) 22:12 (UTC)
我认为我必须说明以下几点:
  1. “经过大量来源查证和整理”并不意味“不是不经筛选的收集”,而且就算满足了“不是不经筛选的收集”的条件也不意味不存在原创总结的问题。
  2. 关注度不可被继承,你说的情况应该是总统候选人政见中提及到的各议题具备关注度,但这不能直接跟“总统候选人政见具备关注度”划等号。
  3. “陈列已被提出的政见无法对选民产生指导作用”的说法是错误的,政见相当于对政治议题的常见问答,本质上不可能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
  4. 我说的“这种列表式的写法实在不适合”指的是总统候选人政见本来就不适合单开(列表)条目来写的意思,就算你把内文格式改得天翻地覆,我的这点意见仍旧不变。
既然你自己也能说维基百科是“标榜自由和开放的百科全书”,那请先记得维基百科是百科全书,然后再想想总统候选人政见到底是不是百科全书能合理收录的内容,这才是《维基百科不是什么》方针的真谛。Sanmosa Défendre jusqu'à la mort 2024年2月5日 (一) 23:41 (UTC)
感谢拨冗回复。
  1. 所谓筛选,就是从众多资讯中挑选出重点。仅是查证当然不构成筛选,但筛选过程中不可能不包含查证。而所谓整理,就是根据多方可靠来源厘清事件,加以组织或改写。整理的过程中,当然会涉及“这能否写进维基百科”的判断,所以整理当然蕴含筛选。举例来说,同一篇来源中,可能包含候选人对他方政见的反驳,也可能包含他们之间的谩骂,前者可以被写进维基百科,后者当然不会被写进去。假如不筛选,就不可能维持中立。而且,有几个既存事实足以说明该条目不可能满足WP:NOTIINFO。一来就是它不只是列举“1号候选人主张了X1、Y1、Z1”、“2号候选人主张了X2、Y2、Y3”,它还铺叙这些政见提出的背景和其他人的回应;如果是不经筛选,显然没有必要提及政见以外的资讯。二来就是,如果资讯真的不经筛选,那当然没有原创总结的空间;毕竟只是从其他地方复制过来的、未经过滤的资讯,是被动的,哪里会有主观的推论?哪里会有总结?好,既然现在该条目被认为有原创总结的可能性,那你就无法用WP:NOTIINFO去质疑它。简单来讲,WP:NOTIINFOWP:SYN逻辑上是互斥的,你只能挑一个讲。关于原创总结,任何条目都必然应该取材自多方来源,而所有编辑者都是人,都带有观点,所以在撰写时都无法100%排除加入观点而造成原创总结的可能性。我也已经指出,这是可以避免的问题。只要有人质疑某段话是原创总结,整个社群都可以讨论,都可以指正。单就原创总结的可能性及存在性,不足以支持删除的必要性。这就是我一再强调的,要尽可能透过协作去改善条目中立性,而不是发现一个原创总结,就援引整部原创研究方针,威胁要把整篇条目删除。不然,Template:Original research存在的用意是什么?其他各种关于中立性的维护模板又是为了什么?总之,我同意中立的观点当然是最高原则,而当我依循这原则去写的时候,就必然包含查证,必然包含筛选,所以几乎不可能被认定为WP:NOTIINFO。然后,既然整个维基社群都秉持中立的观点,在社群的互助之下,原创研究的问题就可以被纠正,可以被反复修改直到完全符合非原创方针,所以该条目应当保留。此标准同样适用于所有文章。
  2. 其次,我认为该条目之所以应该保留,不是因为它提及的“各项议题”具备关注度,而是因为是“各项政见本身”就具备关注度。我也没有将政见与议题上等号。无可否认,某政见之所以会被提出,可能跟当下社会所关心议题高度相关,但同一个议题在不同选举中,其实足以发展出独立的关注度。例如台湾核能议题是一项长期的议题,但台湾“是否应该延役核电厂”或“是否应该新增小型模组化反应堆”却是总统候选人的政见。另外,本来沉寂的议题,可能因为一个候选人的抛出,又在台湾社会引起讨论,例如柯文哲让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相隔10年又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以上案例都证明政见具有独立的关注度,而不是继承自议题(或者候选人)本身。再者,比起社会议题或政治人物的条目,“候选人X主张核电厂延役”这种主张以及他的论述更适合列入选举政见的条目,一方面可以如实呈现“此人”“此时”就“此事”的立场,另一方面快速与同时期不同立场的候选人比较。总之,政见的关注度不是继承自母议题,而且就功能性而言,也适合存放在独立的条目,胜过放在其他的条目,因此该条目可以保留。不过我也已经说过,我其实不在乎政见条目是否单独存在。就算把政见放回总统选举条目我也接受,只要大家不嫌篇幅过大就好。我反对的只是有人用错误的理由阻止这类内容的存在。你当然可以继续证成“政见本身不具备关注度,所以不应该单独立条目”,但这不要紧,我反对你“政见不应该存在于维基百科”的论点,理由下述。
  3. 你说“政见相当于对政治议题的常见问答”,这才是错的。政见不是对政治议题的“常见问答”。公共政策的形成没有这么单纯,它有时是协商,有时是辩论,不能化约为问答;它涉及许多利益团体,不是官与民的二元对立。你可以说候选人提出政见是“回应”了民意,展现了民意政治,但不是某人或某群体就某议题提出了“疑问”,然后某政党或某候选人加以“回答”。然后,假如你认为候选人的提出政见可能具有“指导作用”,那么你似乎是在暗示:政治人物是公民社会的“师长”,所有公民(包含维基百科的读者)都是“学生”;当公民读到政见的时候,是在“学习”政治人物的个人意志、思想或作为,进而做出某种行动。否则,我不晓得你所谓的“不可能不具备指导作用”是什么意思。其实对真正开放的社会来说,这种“指导作用”的诠释违反了公民的主体性。看到某些政见而形成好恶,进而选择投给某些候选人,这是选民自由意志的展现。将自由意志转化为政治实践的权利属于公民,与此相应的义务也由公民自身承担,而不是由维基百科承担。根据中立方针,维基百科本来就可以让事实自己说话,让读者自己决定。同理,也可以让政见自己说话,让选民自己决定展示政见不能解读成“指导”。否则严格说起来,政见背后的社会议题也都不该包含任何人的意见,以免有人“因为读了别人的意见而被指导”。不是这样的吧?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百科全书确实值得收录政见。理由我已经说过了一些了——一者是让读者获得关于公共政策的有用资讯,二者就是回顾民主选举中不同阵营的政策辩论。我可以进一步补充说明,其实前者就是传递知识、后者就是记录知识,这些都是百科全书的功能。百科全书当然不是唯一满足这些功能的媒介,但因为内容的开放性、资讯传播上的近用性(accesibility),以及观点上的中立性,让维基百科特别胜任这样的功能。其次,是公共政策之形塑,包含政见之提出、辩论,过程中仰赖相当多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领域等学术知识。相对的,这些学门也需要公共政策的实践来促进其理论发展。讲得稍微具体一点好了:某场选举中,某候选人的经贸政见是基于某某经济理论而提出的,这在政见条目页可以加以介绍或连结;政见获得落实之后,成功协助达成某项经济指标,或者某某因素介入而导致失败,若有第二手文献的支持,这些因果关系也可以被其他理论性条目介绍或连结。换言之,撰写有关政见的条目,正如同任何其他政治主题的条目一般,有助于加深百科全书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完整性。最后,维基百科之所以能标榜自由,就是因为人人都可以参与,所有人都可以提供知识,所有人都可以获得知识。身为一位自由主义者,我认为约束知识的唯一理由是因为它有害。因此我要再提出一个论点,在维基百科社群的集体责任(如果有的话)应该是致力于维护传播知识的自由,促进他人的利益。而政见属于公共领域,若要评价它的利害,应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社群,政见应当在公共领域如实呈现,让公民独立思考后出判断,有助于公共利益。维基百科作为不受国家局限的对公众开放的领域,理当可以让人自由传递政见资讯,此举可维系公共利益。如果你要就内容来否定政见存在于维基百科的可行性,最好要证成这种作为损害了公共利益。或者,你心目中还有其他的好理由可以限制这项自由。
  4. 最后,感谢你澄清,让我理解到,原来“这种列表式的写法实在不适合”这句话可以被解读成“总统候选人政见本来就不适合单开条目来写”。因为就我原本对于中文的理解,“列表”、“写法”这些词汇都是指涉形式,而不是内容。至于内容,我已经针对你的三项论点给出更细致的回应,请你也试着拿出表述更直接、理据更充分的理由来否证政见存在于维基百科的可行性(乃至价值),如果你真的在乎“真谛”的话。
致讨论关闭者或管理员:很显然,这里又开始进行了讨论,请考虑将条目发还至存废讨论。
𝕶𝖎𝖆𝖓𝖐𝖔𝖐留言2024年2月6日 (二) 03:36 (UTC)
我不妨这样说:
  1. 方针所指的“不经筛选的收集”实际上是指“不经妥当筛选的收集”,所以确实存在“经过大量来源查证和整理”并不意味“不是不经(妥当)筛选的收集”的情形。
  2. 认为条目应保留的理由为“‘各项政见本身’就具备关注度”正是误认为关注度可被继承的情形,“‘各项政见本身’就具备关注度”代表的是应就各项政见建立各自的条目,而不是建立各项政见的集合。
  3. 或许我此前表述得不够准确,但我想说的是:你必须先自己从百科全书本身的功能出发,思考“总统候选人政见的集合到底是不是百科全书能合理收录的内容”这点(也就是撰写“总统候选人政见的集合”的目的与百科全书的目的是否真正契合)。
Sanmosa 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6日 (二) 05:01 (UTC)
  1. 从哪个来源可以推论出“不经筛选的收集”实际上是指“不经妥当筛选的收集”?妥不妥的判准为何?诉诸观点?诉诸常识?我相信你是有经验的维基人,应该是从某处的共识归结这些阐述,所以应该可以完整回答这些问题,或给只少出这些说法的出处,对吧?
  2. 我说的不是“因为个别政见本身具备关注度,所以政见集合也具备关注度”。我之所以强调个别政见有关注度,是因为你质疑我在政见与议题之间使用了关注度继承。然后我原先并没有使用“政见集合”一词。现在我觉得这是一个奇怪的单位。因为一个候选人可能一次在某场记者会提出5、6个政见,又在选举公报提出另一组7、8个政见,然后又在电视辩论会上提出1个新政见。假设我把这些在不同场合提出的政见集合视为一个实体,然后又有办法证明每个政见集合具备独立关注度,那请问我应该为这个候选人的3、4组政见建立单独条目吗?我觉得不应该。实际上多组政见具有一定重复度,候选人有时多讲一点,有时少讲一点。有时提出的政见遇到舆论压力,又改变一个说法。有时就一项政见,是多位候选人所共同争论的,可进行异同之比较。对于这种成员数目和属性会不断变动的集合,不应视为良好定义的集合。比较务实的做法应该是将一场选举中的所有政见“视为一个实体”,判定独立关注度。我也觉得不可过度诠释关注度不可继承的概念,因为“部分与整体”只是出于分析的目的而给予的范畴而已,分析手法不同。关于该条目“作为整体”的关注度,我在前面也给出两个来源,你可去验证其可靠度。又或许你正否证件整体的关注度,却未能否证个别政见的关注度,而我也不完全排斥各项政见被拆散到别处,不如就朝这个方向进行吧?但如果你的隐藏前提还是“百科全书不应该收录政见”,想必还是要回归WP:NOT吧?
  3. 就“百科全书可以收录政见”的主张,我已经给出论述了。简单来说就是符合百科全书传递知识、记录知识的宗旨,同时完善知识体系在公共实践与社科理论两面向,从社会功能角度来上,亦有公共利益的价值。
𝕶𝖎𝖆𝖓𝖐𝖔𝖐留言2024年2月6日 (二) 07:13 (UTC)
最近比较忙,所以不一定有时间回应,但如果可以的话,请尽量把回应写短一些,毕竟就算你写那么长,我也只能看重点来简短回应。
  1. 我说的只是归纳中文维基百科对该规定的理解与体现,现在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普遍理解确实如此。就好比现在被提删的几个跟国家领导人寿命有关的列表虽然有“经过大量来源查证和整理”,但仍旧是“不经(妥当)筛选的收集”的情形。
  2. “将一场选举中的所有政见视为一个实体”不是一个合理的做法,因为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会将一场选举中的所有政见当成单一事物来看。
  3. 我的意思是:你可曾见过有正经的百科全书专门单开条目收录选举候选人政见的?
Sanmosa 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8日 (四) 16:10 (UTC)
OK,我简单讲个几句。
  1. “维基百科不经‘妥当’筛选的收集”只是某些人的理解与诠释,但这不是WP:NOTINFO所明示的结论。关于筛选的妥当与否,也没有任何明文规定的判准可依循。
  2. 假如“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会将一场选举中的所有政见当成单一事物来看”成立,那么也“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将一场选举中的所有民意调查当成单一事物来看”,请以同样的标准看待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民意调查。注意不是我故意要使用WP:WAX(我完全支持那篇条目存在),我只是印证有时侯“把某种集合视为一个实体”有其必要性。
  3. 这是WP:IDONTKNOWIT——你已经假定你心目中“正经的”百科全书是什么样子了。
总之,纵使你拿WP:NWP:NOT当幌子,你的隐藏前提其实就是“百科全书不应该收录政见”,很可惜你没能提出好理由。OK,fine,不强求,反正我已经提出我的了。谁的论述比较有内涵,应该是一目了然吧? — 𝕶𝖎𝖆𝖓𝖐𝖔𝖐留言2024年2月9日 (五) 00:31 (UTC)
  1. 方针背后的精神比条文用字本身重要,你这种解读实际上是在曲解方针。
  2. 政见和民意调查不是同质的东西,无法如此类比。
  3. 但你先回答我:是不是真的存在专门单开条目收录选举候选人政见的百科全书?如果百科全书并不是专门收录选举候选人政见的地方,但我们依旧这样做的话,那中文维基百科就相当于做了不应该由百科全书做的事情,这是不能接受的。
Sanmosa 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9日 (五) 01:09 (UTC)
  1. 按照字面描述方针 = 曲解方针?既然方针文字不能反映背后的精神,需要透过某些人解读才能认识,那方针就失去意义了。经社群共识修订之前,你的诠释不足为据,很抱歉。
  2. 假设你这句话成立好了。
  3. 承上一论点,我宣称维基百科跟其他百科全书不是同质的东西,所以无法类比。结案。
  4. 有异议吗?请定义什么是同质?什么叫做可以类比?百科全书的范围在哪里?
  5. 然后不要只是问“你可曾见过有正经的百科全书专门单开条目收录选举候选人政见的?”“是不是真的存在专门单开条目收录选举候选人政见的百科全书?”因为你心里的答案就是“不,这不属于维基百科!”那么,请你更精确的表达“不属于”的理由,不用再问我了。因为我的答案就是“是,维基百科可以是收录候选人政见的地方”,理由详见上文,此不再赘述。
  6. 话说回来,我还真的没有看过专门单开条目收录民意调查的百科全书,也没有针对每一场选举都写成条目的百科全书。能不能换你回答我:在百科全书里记录区区一个小国家里逐日变动的民意调查和所有行政区的得票数字,是可以被接受的吗?为什么?
  7. 回归到条目的处置方案,我还是主张发还存废讨论,我虽反对删除,但可接受将内容(►)移动到草稿命名空间或者其他姐妹计划。
𝕶𝖎𝖆𝖓𝖐𝖔𝖐留言2024年2月9日 (五) 05:01 (UTC)
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应承担举证的责任,因此需要详细解释理由并且要尝试说服不同意见者的人不是我,而是你,毕竟我并不是“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Sanmosa 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9日 (五) 06:26 (UTC)
首先,我也不是什么“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你引用的方针来自维基百科:可供查证,这也不是本条目的争议点。然后,你提到举证责任,我已经多次强调上面有很大的篇幅解释我为什么支持保留条目,我的理由再清楚不过:
  1. 让读者获得关于公共政策的有用资讯——传递知识
  2. 回顾民主选举中不同阵营的政策辩论——记录知识
  3. 加深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完善知识体系
  4. 展现维基百科促进开放社会的价值——维系公共利益
而你呢?我来剖析一下你的理由。
  1. 你第一个删除理由一开始是“该条目可能有原创总结的问题”且“该条目可能是不经筛选的收集”,但我指出这两者互斥。后来你改口“这是不经‘妥当’筛选的收集”,却无法解释什么是“妥当”,只声称是“普遍理解与体现”这种看似有普适性、实则非常个殊式的遁词,失去援引方针的意义,却反过来指控“我不按照你的解读”是在“曲解方针”
  2. 你第二个删除理由是“该条目没有独立关注度”,我则是证成“各项政见本身就具备关注度”,而且“政见集合不是定义良好的集合”,所以“视为一个实体、判定独立关注度是权宜的做法”。然后呢?你只说这样不合理。然后谈到政见与民意调查的类比,只能说“不是同质的东西,不能类比”,没别的解释了。显然你已经预设了一套“部分与整体”的本体论立场,而且这可能连“普遍理解与体现”都称不上,
  3. 第三个删除理由是“政见相当于对政治议题的常见问答”、“不可能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遭到驳斥之后,你承认是自己表述不精确,于是闭口不提了。(呃,好喔。)
  4. 第四个删除理由,也是最核心的理由,就是“政见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百科全书”。既然是涉及WP:5P1,应该优先运用WP:NOT来佐证你的判准,精准说出你的理由,但你没有做到。再者,我的四个论点很早以前就写出来了,照理来说你应该来反驳我,结果你也没有,只是一直重复问“凭什么放进百科全书?”“凭什么放进百科全书?”拜托!我已经写了!就是那四点!
我打从一开始就说:“如果缺乏理据的意见也可以算是有效论点,那投票就好了,何必讨论存废?所以是不是请您多花点心思在论述上面?”结果我每写1000字,你写不到200字,你不回应我的论点就算了,现在换我质疑你的论点时,你居然在跟我讲举证责任?我认为你只是想删除,所以提删除,就这样而已。今后自不必再认真看待你的论点。
再次重申,有鉴于以下三点:
  1. 存废复核请求已经实质进入存废讨论;
  2. 先前的存废讨论没有得到明确的删除共识;
  3. 活跃于此页的人数过少,且删除方无法提出有效论述;
本复核请求应发还存废讨论。虽然我反对直接删除条目,但可接受将内容(►)移动到草稿命名空间或者其他姐妹计划。
𝕶𝖎𝖆𝖓𝖐𝖔𝖐留言2024年2月9日 (五) 08:24 (UTC)
嘛,翻看原本的存废讨论,感觉文库还是比较好的选择。另见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4/01/27#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政见,情况似乎也是差不多。会发还主要是在删除后要有新证据,若是为了纯反驳关闭原因“应有修订的可能性”那没什么必要。要是真有,当初理应已考虑。若提案人可论证/证明当初讨论中并没有考虑过“有修订的可能性”那可考虑发还。
至于上面提的什么关注度之类的我认为是没有必要,“‘各项政见本身’就具备关注度”应以各政见为主题开立专门条目而不是把全部有关注度的东西都塞到一起然后说因为子集都有关注度所以母条目理当也有,WP:NRVE。有无整理政见/议题的必要性(换句话说,若此列表/条目被删去后是否能将所有内容转移至对应的议题或政治人物?WP:LISTD)我相信应是这个列表/条目应注意的事项,而非去追究条目/列表的个别内容是否有关注度。
以上关注度相关评论只是本人因较为熟悉关注度相关问题所提出,和本人对此复核的意见并无冲突。-- )dt 2024年2月6日 (二) 04:55 (UTC)
  1. 应该不符合维基文库的收录要求。如果有任何理由可以证明它适合收录到文库,也应先发还存废讨论。
  2. 不是纯反驳关闭原因,也不是单纯只要求修订的可能性,本提案已经提出其他新理据,论证“政见可以被收入维基百科”。详见上文。
  3. “要是真有,当初理应已考虑”不成立。因为很多理据是在论辩中成形的,当讨论持续进行,新的理据就会不断产生,考量的角度也会不断变化。而不是单纯比较关闭前后提出的论证。
  4. 关于关注度继承,我是觉得不适用,因为部分与整体之界定总是需要权宜,所以我也不打算用那点讨论存废,理由详上文。条目作为整体的独立关注度也已在在更早之前就提出来源加以佐证,请查照。WP:LISTD所举的存废标准也不充分符合此条目原来的情况。如果是格式问题,也应先发还存废讨论,让社群评估才对。
𝕶𝖎𝖆𝖓𝖐𝖔𝖐留言2024年2月6日 (二) 07:44 (UTC)
几点意见:
  1. 我自己也确实不认可收入维基文库的提议,首先版权上就不适合,毕竟维基文库只收CC0。
  2. 你这种观点涉及到对方针指引的理解的重大差异,这不是存废讨论与存废复核该处理的事情。
其他的我在上面提及过了,不重复。Sanmosa 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8日 (四) 16:15 (UTC)
(发现管理员还没有结果快一个月了,那再回来留个言:
看到楼下说文库不收了,那也没办法。上面的留言我也全部重看了一遍,应该这么说吧:

因为很多理据是在论辩中成形的,当讨论持续进行,新的理据就会不断产生,考量的角度也会不断变化。而不是单纯比较关闭前后提出的论证。

这点我亦认同。翻看当时的存废讨论亦可发现到尽管一开始的理据是NOTINFO,但在讨论后期会发现亦有提出提删理由应为NOTGUIDE、列表自身问题(列表写法)的声音。当然或许最后执行删除的管理因为没有写出删除理据所以导致了不少误会,不过我还是认为与其论证删除理据不合理,倒不如论证讨论中是否有考虑过“有修订的可能性”和这个论点有没有妥善地被讨论。
媒体的来源我也看了(起码您楼上列出的两个政见整理),个别候选人的政见被整理不代表把所有个别候选人已被整理的政见放在一起就有关注度,这个思路又回到NRVE了。-- )dt 2024年2月28日 (三) 08:52 (UTC)

J2电视节目列表 (2024年)

  • 状态:   驳回
  • 链入页面 · 删除记录 · 查看或恢复
  • 复核理由:根据2024-1-22通过的存废讨论,以上页面已移动至维基学院,但是页面已于2024-2-6被维基学院方删除。由于页面曾经在WP:NOTTVGUIDE原则下重写,而LTA:589ww带来的影响已清除,因此本人认为可重新建立。--HUQIUAN留言2024年2月14日 (三) 10:33 (UTC)
    @HUQIUAN在某些情形,维基学院的收录标准被认为比zh.wikipedia.org宽松(像是维基学院部分页面提及的允许原创研究及鼓励学习等)。
    • 在这个前提,你应该厘清为什么维基学院的版本会被移除,并针对移除的原因改善。
    • 内容在收录标准相对宽松的维基学院被移除时,zh.wikipedia.org没有被重建的理由。
      总结请你向维基学院删除操作者咨询和访问维基学院的删除讨论串确认移除原因及改善方向,如果维基学院资料没有复原的可能,zh.wikipedia.org同样也没有继续收录的可能。--Rastinition留言2024年2月14日 (三) 14:41 (UTC)
    @Rastinition 小弟仅针对"移动至维基学院"共识提出意见:
    • "节目列表"纯粹为列表性质,应属百科内容,没有维基学院中要求的"研究"成分
    • 维基百科适合收录的内容也未必完全适合于维基百科,至于两者收录标准之间的关系,现阶段未有任何共识。
    因此,本人认为无需交由维基学院方处理,可以仅仅在此讨论。--HUQIUAN留言2024年2月25日 (日) 15:33 (UTC)
    @HUQIUAN
    维基百科不是目录、目录项目、电子节目指南、或经商资源。例如,电视(广播)台不应该列出未来活动、当前宣传、当前节目表等,不过重大活动、宣传、或历史意义节目的清单或时程表或许是可以接受的。同样地,企业条目不应该包含全部专利申请的清单。此外条目讨论页不是用来谈论条目主题的商业经营。
    如果重建请在页面中让读者认知到重大历史意义的原因,用WP:非原创研究的精神,下列特别需要衡量的问题
    • 重大或历史意义,应该存在但不限于下列任一影响
      1. 影响范围
      2. 社会影响力
      3. 政治影响力
      4. 经济影响力
      5. 文化影响力
      6. 技术革新
      7. 人类发展方向影响
      8. 全球性影响
      9. 持续影响力
      10. 历史评价
      11. 纪念用建筑
    针对上次滥用登出编辑使用备分内容建立的版本提出叙述
    • 不存在2至8
    • 1和9的作用范围仅在粉丝(含电视节目狂热者)间
    • 10从已知的文献中没有纪录
    • 11的具体范例像是Disney Theme Parks。该备份版本也不存在对应项目
    再援用维基百科不是新闻报导的部分原文(下面点列部分),强调一个观念,重大或历史意义作用对象如果是节目本身,电视台本身不是。如果建立以电视台为名的列表,应该是以电视台造成的影响为主,除非对象内容由电视台自己产制
    • 即使事件值得关注,所涉及的个体可能不是。
    • 即使个体值得关注,并非所有涉及的事件都是如此。
    --Rastinition留言2024年2月25日 (日) 22:57 (UTC)
  • 处理结果:驳回,学院删除不等同在百科就可以重建。—AT 2024年3月11日 (一) 10:09 (UTC)

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条目

共识仅考量正当合理的意见,如果那个讨论里提保留意见的人不存在对WP:NOTIINFO的正确理解的话,那那些保留意见不能被考量。Sanmosa Šče ne wmerla Ukrajina, ale ne Wže woskresla Ukrajina 2024年2月21日 (三) 14:00 (UTC)

冯皓诗

全通道理论

卡拉比-丘代数

  • 状态:   完成
  • 链入页面 · 删除记录 · 查看或恢复
  • 复核理由:该小小作品条目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4/02/02#卡拉比-丘代数获暂时保留,处理管理员未提供保留原因。在讨论串中由@Python6345提出暂时保留并改挂专家板意见。该条目存在主条目及对应段落卡拉比–丘流形#卡拉比-丘代数曲线,且主条目已包含除提出者“Victor Ginzburg”外的所有内容,故采用合并后重定向不会造成百科内容的丢失,也不会影响读者查找相关内容,同时也能够使百科内容集中在主条目内,而无需在其他条目中寻找单一的特定信息,另外因小小作品而重定向/删除的条目不会影响专家用户的就地重建,也就没有了暂时保留的必要。同一用户提出的采用WP:SRD的意见则不符合一般来说,对于内部使用,应该使用硬重定向。的说法。综上,诉求推翻原决,将原条目改合并卡拉比–丘流形#卡拉比-丘代数曲线,保留段落重定向。--𝐻.𝑁𝑎𝑡𝑠𝑢𝑚𝑖2024年2月12日 (一) 15:59 (UTC)
集中于主条目内只会不便于查找某个分支概念。一般人只会找到该分支概念的英文条目或百度百科的词条。--日期20220626留言2024年2月13日 (二) 06:10 (UTC)
维基百科的流量很大一部分依赖于Google等搜索引擎。--日期20220626留言2024年2月13日 (二) 06:11 (UTC)

伍启天

  • 状态:   未完成
  • 链入页面 · 删除记录 · 查看或恢复
  • 复核理由:您好,我经过2次修改,已去掉涉及宣传的内容,并有可靠来源的支撑,来源包括包括1、伍启天先生在亚视今夜不设防的访谈节目。亚视和今夜不设防节目组邀请的人物,应该可以作为可信的来源。2、严浩导演在苹果专栏写伍启天的文章。3、车淑梅女士在文汇报写的伍启天报道;4、纪文凤女士的序言。不知道为什么又马上删除?伍启天先生在1993-2006年出家13年,如果为了宣传,根本不会出家。只是维基百科希望能收录这样一位奇人的词条。--Lvaenderzg留言2024年3月13日 (三) 04:42 (UTC)
  • 处理结果:很明宣的宣传性内容,不予恢复--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3月14日 (四) 02:56 (UTC)
    请问哪些部分是宣传内容?我再进行修改完善。
    另外,任何一个名人的词条都有表明他的影响力的内容,请问是否难道不是宣传吗?客观陈述和宣传的界限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为了利益是宣传,没有利益,描述事实是客观陈述。70岁的老人,无子女,出家13年,宣传什么?
    只不过是中医和风水,您不太了解这个领域,并不代表没有共识。
    (举个例子,林国雄先生也是风水领域的名人,为什么可以建词条呢?难道也是在宣传吗???)
    香港和内地的人士都很熟悉,尤其是亚视的今夜不设防访谈节目,邀请的没有一个是普通人。
    如果您有时间,可以看看参考资料,油管等都有视频。
    词条内容里其他的提到的人都是一时俊杰,再过10年不到,就会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还请再斟酌研究下。
    Lvaenderzg留言2024年3月14日 (四) 04:36 (UTC)


朱宝玲 (1944年2月7日——) , 女, 南京人, 生于重庆 信仰:基督教

1967来到美国 1986年创立“华人家长会” 并担任会长、理事会主席 1986年当选纽约州 25学区委员 1996年当选纽约州 25学区主席 2000年当选纽约州民主党代表 2017年被纽约州参议会 颁发 “卓越妇女奖”--此条未签名的留言由Paul7777c t讨论贡献)于2024年3月13日 (三) 15:35 (UTC)加入。

梁锦棠(咏春)

Template:美国短距起降/垂直起降飞机编号

宏力移动

Category:Templates for military moldings Ukraine及该分类下的模板

  • 状态:   未完成
  • 链入页面 · 删除记录 · 查看或恢复
  • 复核理由:这些模版是在战役之类的页面编制战斗序列时使用,只需加入部队名称即可自动加入对应的徽章,和提删者所提及之Template:乌克兰陆军编制无关。而使用flagicon则需要用户去寻找对应的徽章,远比使用这个模版麻烦。此外,英文维基百科删除这一系列模版的原因只是未使用,这一理由显然不适用于中文维基百科。--罗放留言2024年3月19日 (二) 20:30 (UTC)
  • 处理结果:该分类下模板无法确认有哪些,且该分类应该用中文,故此不予恢复--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3月21日 (四) 03:10 (UTC)

State Duma

文武里 (六龟区)

韩国瑜争议事件

作为首次提删者,我认为首次存废讨论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合理解释这为何不是NOTNEWS的情形,当时的那些保留理据实际上都是无效理据。显然地,条目的情况到了现在仍没有改善。Sanmosa 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7日 (三) 04:55 (UTC)
而且收集得似乎有点理所当然了,又不知从何删起。不少都为一时关注度内容,讨论个两天就转场了。--Mafalda4144留言2024年2月7日 (三) 08:19 (UTC)
感觉上, 此条目变成争议事件剪贴簿了, 赞成重新进行存废讨论, 我认为此条目可以删除, 若维基学院认为此条目适合,也可以移动到维基学院。--114.45.195.47留言2024年2月17日 (六) 07:56 (UTC)
建议保留,且复核请求者已经被永久封锁--Hsnudc留言2024年2月22日 (四) 05:18 (UTC)
我还没被永久封锁呢,我还是认为得删。Sanmosa Šče ne wmerla Ukrajina, ale ne Wže woskresla Ukrajina 2024年2月23日 (五) 01:38 (UTC)
我觉得,管理员不会处理这个事情,因为连一个进度都没有,还是新申请--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3月21日 (四) 00:51 (UTC)
建议重新提存废复核请求,可能复核请求者被永久封锁,所以不处理--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3月21日 (四) 00:53 (UTC)
目前页面过于冗长,当一个页面过长,应该思索是否收录过多需要清理的(垃圾)内容,或者包含应当分拆的项目,目前页面的版本"应该全部或部分删除/清理",依现存版本的长度,严重怀疑对应页面成为不经筛选的资讯收集处--Rastinition留言2024年2月22日 (四) 13:22 (UTC)

Rainy Knight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