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震
商震(1888年9月21日—1978年5月15日),字启予(又作起予),祖籍浙江省绍兴县,生于直隶省顺天府大城县(一说保定府),中华民国军事将领,陆军二级上将。[1][2]历任绥远都统、河北省政府主席、山西省政府主席、天津市市长、河南省政府主席。抗战时期任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战后任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国民政府参军长、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晚年侨居日本,于1978年5月15日在东京逝世,享年89岁。
商震 | |
---|---|
第4任国民政府参军长 | |
任期 1945年9月17日—1947年5月10日 | |
国民政府主席 | 蒋介石 |
前任 | 吕超 |
继任 | 薛岳 |
第4任河南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35年12月12日—1938年2月2日 | |
前任 | 刘峙 |
继任 | 程潜 |
第1、5任河北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35年6月25日—1935年12月12日 | |
前任 | 于学忠 |
继任 | 宋哲元 |
任期 1928年6月26日—1929年8月10日 | |
继任 | 徐永昌 |
第2任山西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29年8月10日—1931年10月3日 | |
前任 | 阎锡山 |
继任 | 徐永昌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888年9月21日 大清直隶省顺天府大城县 |
逝世 | 1978年5月15日 日本东京都 | (89岁)
墓地 |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宗教信仰 | 基督教 |
生平
商震年幼父母早逝,其舅父不断的予以奥援,因此得以完成学塾教育。
清朝时代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商震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后来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洋文班,学习英文与日语。不久后便被革命派吸收,加入同盟会,但是遭到校方查获,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煽动革命”罪名开除。随后商震至沈阳协助同盟会同志蒋慕谭、陈干等人开办学校授教,并趁机传达革命理念,并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课税问题组织发动“辽阳民变”,但是遭到官府查缉逮捕。在营救获释后遁逃日本。
宣统元年(1909),同盟会指示商震返国,在东北长春长春日报社内潜伏,协助熊成基建立革命党据点。但是因熊成基遭到出卖被捕,商震的身份也连带曝露,被迫潜逃至辽宁省锦州。宣统二年(1910),商震考入锦州的新军随军学堂,隔年从学军学堂毕业,转入奉天讲武堂继续就学,并在讲。在讲武堂时代,其所属的学兵营指挥官为革命党人彭家珍,借由彭家珍的引荐,商震结识了陆军第二十镇内的革命党员,包括东北同盟会成员,同时为二十镇统制的张绍曾、二十镇四十协七十九标营长施从云、二十镇参谋冯玉祥等人。在此时商震与冯玉祥结为盟兄弟。[2]
武昌革命爆发后,在东北的革命党员成立联合急进会。11月17日,在奉天联合急进会的命令下,商震与程起陆、祁耿寰、徐镜心、石磊等人赴辽阳计划武装起义(辽阳起义)。11月28日,商震与程起陆在辽阳城高丽门外郭家店集结了约200人,但最后遭到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派遣的陆军第二混成协巡兵营镇压,缺少武装的起义军随即折损大半,商震因此逃入大连租界,收容安置在东北起义失败的革命党员,收容的革命党员推举商震为“关外民军总司令”,并持续训练。在南北议和,1912年3月清室退位后,关外民军移防山东省烟台,等待整编。
中华民国初期
民国元年(1912)8月,商震在山东烟台首次与孙中山碰面。民国二年(1913)1月,关外民军兵变,为烟台兵变,商震最后以借款发饷平息这场动乱。烟台兵变后,失去部队的商震进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部担任顾问。同年夏季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怀疑商震参与该次反叛,指示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将其逮捕。最后在其旧识,同时与陆建章有说媒之缘的冯玉祥以及刘冠三援助,商震无罪开释。[2]在此事之后,商震得到陆建章的提携,进入陆建章体系的单位服务。
1914年(民国三年)2月,商震被陆建章任命为河南省仓库总办。同年,陆建章所率领的陆军第7师被袁世凯下令赴陕西省镇压马贼白朗,商震此时编入陆建章之子陆承武所率领的混成团担任干部,为,并与陆承武成为结拜兄弟。随着陆承武的部队被扩编为陕西第一混成旅后,商震先是从营长升任第一团(团长葛光庭)副团长,在葛光庭升任后陕西第四混成旅旅长后,商震先是担任第一团团长,后转任第一混成旅第二团团长。1916年(民国五年)6月,护国战争中,拥护袁世凯的陆建章遭到陕西讨袁军的陈树藩给击溃,陆承武所指挥的混成旅遭到重创,陆承武也被陈树藩俘虏。
商震败逃越过黄河,借由葛光庭的引荐,葛光庭的同学,同时也是山西督军阎锡山接受商震投靠,并且给予其礼遇,部队改组为山西路军第四混成团,商震担任该团团长。但为了确保商震部队的忠诚,阎锡山将其旧部整编为两个营,并将该团第三营则是由晋军补入,并由阎的亲信杨爱源担任营长。
晋系军阀时代
商震投靠阎锡山后,民国六年(1917)部队再次改组,成为山西陆军第一混成旅,商震升任旅长。虽然获得升官,但是阎锡山借此将其所属亲信升任团长,并架空其指挥权。同年6月,张勋发动丁巳复辟,阎锡山派遣商震、马开崧的第一、第二混成旅至北京镇压张勋军。同年9月,湖南零陵镇守使刘建藩加入护法军,企图推翻湖南都军傅良佐,反对北京国民政府,阎锡山遂与段祺瑞结盟,派遣山西陆军第一混成旅加配炮兵营(营长周玳)讨伐湖南(援湘)。商震部队进入湖南后接受傅良佐指挥,与旧桂系在永丰激战,但是最后因傅良佐遁逃,商震率部撤入湖南湘潭市时,遭到湖南省军给包围投降,全旅覆灭。商震因为曾学过英文,在被关押期间获得基督教青年会牧师协助遁逃汉口,最后在阎锡山原谅下,商震返回山西继续为阎锡山效力。
民国七年(1918)返回山西省后,商震仍然续任山西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重整部队;商震同时兼任山西学兵团团长,为晋绥军培养基层军官。同年参与靖国军的陕西军阀郭坚发兵进入山西省,阎锡山派遣晋南镇守使张培梅率兵御敌,并任命商震为副指挥派兵增援,该役歼灭数百人,击退陕西军阀进入山西的企图。
民国九年(1920),阎锡山计划扩张山西兵工产能,将山西陆军修械所与山西铜元局合并为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山西兵工厂),由商震担任总办(厂长)。在商震的营运下,山西兵工厂开始可制造枪械弹药。
民国十四年(1925),晋系扩军,商震升任山西陆军第一师师长,下辖第一旅(旅长傅存怀)、第二旅(旅长王嗣昌),同年冬季,国民军系的建国豫军总司令樊锺秀从河南省发兵进攻山西,击败了蔡荣寿指挥的山西陆军第10旅,一时山西危急,商震出兵迎击并取胜,樊锺秀部队败退撤回河南。因此战战功,商震在晋系中的声誉获得平反。
民国十五年(1926),国民军与其它北洋军阀的战争升温,阎锡山与直系、奉系军阀结盟对抗冯玉祥与其盟友,直奉联军在南口大战击败国民军,国民军撤离南口,晋系趁国民军实力大伤的机会出兵,虽然西北军一度夺占山西省北部,但是商震率领的山西陆军第一师将入侵山西省的国民军消灭,北征占领绥远省部分地区。同年9月,商震任绥远都统。[2]阎锡山派心腹、代县人冯曦(字子和)任实业厅(后改称建设厅)长兼垦务督办,商如外出冯即代理都统处理政事。阎锡山批准了商震收编独立队土匪的想法,扩编王英为晋军骑四师,满泰为骑五师,石杰与黎明各为独立骑兵师,刘会文和陈玉甲各为绥远警备旅。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三月二十八日,国民党绥远区党部(中共绥远地委)组织归绥蒙、汉农民学生、工人、教职员五千多人,在城南孤魂滩召开绥远难民请愿大会,揭露当局清丈土地、开放烟禁、强加捐税、不恤灾民的暴政。大会由国民党人李正乐主持,中共路作霖等人讲了话。会后,群众队伍浩浩荡荡开进归绥旧城游行示威,砸烂了清丈局,捣毁了县衙门及知事冯延铸的公馆,终于迫使商震答应了群众提出的条件。惟对撤销冯曦职务一条持保留态度。商震向群众推出的谈判代表说:“这我作不了主.须请示阎总司令才能决定。”绥远的国民党便由纪亮、焦守显、潘秀仁、财政厅厅长张遐民、李正才(黄埔四期)等组成“清党委员会”,扣捕了杨晓曙等,不少共产党跑到“老一团”隐蔽起来。
1927年6月中旬,商震奉阎锡山命,在归绥城北的小教场召开群众大会,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宣布服膺三民主义,参加北伐,7月任第1军团军团长,9月兼任第三集团军左路总指挥。沿京绥铁路进攻北平的奉系。1928年(民国十七年)4月,商震先后攻取保定、北京、天津等地。6月,被任命为河北省政府主席。10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1月,以北伐之军功,任平津警备副司令(代理司令)。[3][2]
脱离晋系
1929年(民国十八年)3月,商震当选中国国民党第3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商震部队在省外活动的时候,阎锡山多次获得商震遭到南方政府行贿收买的情资,同时有传闻商震向洋行私自购入军械,阎锡山对商震的忠诚度产生疑虑。同年10月,阎锡山将商震召还山西,任命其为有名无实的山西省政府主席。翌年,中原大战爆发,商震因削除军权,因此未领兵参战。阎锡山因此战战败下野寓居大连,晋系部队则被东北军改编为四个军,商震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军长。
反蒋军败北后的1931年(民国二十年)1月,商震留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并兼任民政厅厅长。4月,张学良在北平组织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行营。7月,石友三发兵反蒋,趁此机会商震在未得到上层允诺下指挥其亲信旧部,国民革命军第67师198旅(旅长黄光华)、199旅(旅长高鸿文)发兵呼应南京国民政府。得到张学良的庇荫,同年8月,商震8月辞任山西省政府主席,脱离了晋系。[3][2]同时三十二军也脱离晋系,成为中央军系部队。
华北的活动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0月,为应对九一八事变后的日军,商震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2月,日军威胁长城,商震被张学良任命为华北第二军团司令。商震积极抗战,但在3月败退。5月31日,塘沽协定缔结,商震的第三十二军撤往北平南苑。同年10月,商震同在北京近郊的吉鸿昌、方振武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交涉,令二人最终投降(但是二人都很快逃走)。[2]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4月,商震获授二级上将位。6月,作为秦土协定的一环,河北省政府主席于学忠被罢免,商震被任命为河北省政府主席。6月,兼任天津警备司令。此时,日本方面策动商震成立亲日政府,被商震拒绝。同年12月,商震辞去各职,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月[4],转任河南省政府主席。2月,蒋介石命其入山西省讨伐中国工农红军,商震对此采取不合作的态度。[3][2]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商震任抗日战争第一战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三十二军军长,在平汉线迎击日军,但却败退。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配属第九战区,参加武汉会战;10月在南昌受洗,加入美以美会。[5]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3月,升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辅佐司令长官薛岳,进行了第一次、第二次长沙会战。10月,转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翌年2月升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驻扎衡阳。[6][7][2]
同年中,商震被召还重庆,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翌年10月,兼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局长。1941年,代表中国军事考察团于5月抵达新加坡,考察各处防御工事。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随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3月,奉派担任中国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向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报告中国的军事情势。 [6][7][2]
晩年
抗日战争终结后的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9月,任国民政府参军长。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月,兼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6][2]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4月19日,国民政府特派商震为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兼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8]:8337。5月,商震任对日理事会中国代表,赴日本。[6][2]于5月10日抵达东京。[8]:8352
但是,商震反对第二次国共内战的推进,于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5月辞去对日理事会中国代表职务,留居日本。[6][2]
蒋介石多次劝商震赴台湾,商震未予采纳,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抱持好感。1974年和1975年,商震归国,同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会谈。[2]
荣誉
参考文献
- ^ 王淑敏,商震信件档案简介,档案天地1996年02期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张小曼“商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传 第12卷. 中华书局. 2005. ISBN 7-101-02993-0.
- ^ 3.0 3.1 3.2 刘寿林等编. 民国職官年表. 中华书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 ^ 张小曼“商震”307页作此。刘寿林等‘民国职官年表’884页作1935年12月12日就任。
- ^ Johnson, W. R. Christian Service in Nanchang. China Christian Advocate. 1938, XXVI (12): 10.
- ^ 6.0 6.1 6.2 6.3 6.4 Guo Rugui, editor-in-chief Huang Yuzhang,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 China’s Anti-Japanese War Combat Operations, Jiangsu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5. ISBN 978-7-214-03034-4
- ^ 7.0 7.1 Hsu Long-hsuen and Chang Ming-kai, History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1937-1945) 2nd Ed. ,1971. Translated by Wen Ha-hsiung , Chung Wu Publishing; 33, 140th Lane, Tung-hwa Street, Taipei,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 ^ 8.0 8.1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年7月.
- ^ 國民政府令. 国民政府公报 (国民政府文官处). 1945-12-15,. 渝字第933号: 1页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中国(北京政府)
| |||||||||||||||
---|---|---|---|---|---|---|---|---|---|---|---|---|---|---|---|
中国(国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