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政大臣
太政大臣是日本律令制官名,唐名“(大)相国”、“太师”,是律令制度下的最高官位,属于宰相级职务。定员一人,位阶相当于正一位或从一位。养老律令施行后,由诸大臣中正从一位者充任,位居三公之首,与左大臣和右大臣一起辅佐天皇,总理国政。太政大臣为非常设官职,令制规定“无其人则阙”,故别称“则阙”。因品位尊崇,不易轻授,历史上担任者甚少。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太政大臣 |
假名 | だいじょう だいじん、 だじょうだいじん |
平文式罗马字 | Daijō Daijin, Dajō Daijin |
天智天皇时,命大友皇子担任首位太政大臣。758年(天平宝字二年)由藤原仲麻吕改称太师,764年恢复旧称,尔后僧人道镜任太政大臣禅师。太政大臣虽然是律令制度下的最高长官,但自从摄关政治出现后,太政大臣的政治力遭到关白架空,成为一个“荣衔”。平安时代末期,平清盛以任太政大臣之职建立第一个武家政权平氏政权。
战国时代,太阁丰臣秀吉、大御所德川家康曾出任此职。而织田信长在逝世后也被追赠此职。江户时代德川秀忠和德川家齐两位征夷大将军生前出任此职;其他将军除了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以外,死后都追赠此职。日本最后一任太政大臣是三条实美,任职于明治天皇明治四年(1871年)至明治十八年(1885年)。内阁制实施后被总理大臣(首相)取代。
太政大臣和训作“おおまつりごとのおおまえつぎみ”[1]。其中“まつりごと”虽然可以解释为“祭事”,但因为日本上古时代政教合一,所以“祭”又通“政”[2]。“まえつぎみ”则是继承自古坟时期“大夫”一词而来[3]。另外也可写作“おおきおおいもうちぎみ”或“おおきおとど”,“おおき”指“大”,“おおいもうちぎみ”训为“大臣”;“おとど”则是对身份高者的敬语。
大宝令以前
日本第一位太政大臣是大友皇子,于671年1月由天智天皇任命,是基于近江令任命,[4]但具体职权不明,大友皇子当时为天皇继承人,因此透过担任太政大臣作为天皇的共同统治者或政务代行者,如同之前推古天皇与圣德太子的关系。之后持统天皇也是基于飞鸟净御原令任命高市皇子为太政大臣,作为天武天皇长子,高市皇子在当时具有与皇太子相同的地位,担任太政大臣便是其地位的表现。
律令时代
狭义上太政大臣指大宝律令及养老律令施行期间的太政大臣,据养老令太政大臣的职责为:
师范一人、仪形四海、经邦论道、燮理阴阳、无其人则阙
“师范一人、仪形四海”即“担任天皇之师、天下之模范”,仿照唐朝对三师的规定;“经邦论道、燮理阴阳”则仿照唐朝对三公[5]的规定,因此日本的太政大臣实际上集中国三师与三公的权责于一身,由于品位尊崇,不易轻授,故规定“无其人则阙”。
奈良时代
701年大宝律令生效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命太政大臣,一方面有“无其人则阙”的规定,而且大友皇子和高市皇子担任过该职务,使该职务地位空前高涨,没有能匹配皇太子权威之人能胜任,随意任命更可能威胁皇太子地位,因此又设置令外官知太政官事行使太政大臣的权力,或者死后才追赠太政大臣,例如:藤原不比等。直到760年藤原仲麻吕才成为律令时代第一位太政大臣,在仲麻吕执政期间,推行官名唐风运动,太政大臣被改称为“太师”;之后称德天皇宠信的道镜也担任太政大臣,因为其僧人身份,因此官衔为“太政大臣禅师”。
太政大臣与摄关
857年藤原良房被任命为太政大臣,隔年9岁的清和天皇继位,良房以外戚身份担任摄政。876年阳成天皇即位良房养子基经担任摄政,并在天皇成年后成为关白,881年基经升任太政大臣,理由为与关白一职匹配,于是形成摄关兼任太政大臣的惯例。884年光孝天皇即位,光孝天皇比基经年长,因此有必要使用与以前不同的逻辑来合理化摄政的职责,基经希望具体化太政大臣的职责,以合理化摄关的存在。
884年6月光孝天皇下诏太政大臣“统管内外政务”确立太政大臣握有实权,基经之后忠平、实赖、伊尹、兼通、赖忠相继担任太政大臣与摄关,大约100年间太政大臣与摄关一体化。然而986年一条天皇即位,赖忠与一条天皇没有血缘关系,摄政一职被让与藤原兼家,按照以往的惯例,兼家理所当然将出任太政大臣,但赖忠没有让出太政大臣的职务,由于没有理由解除赖忠的职务,兼家索性辞去右大臣之职,仅以摄政一职掌权,以外戚的权势超越太政大臣,太政大臣与摄关分离,太政大臣的政治权力遭到摄关架空,成为一个“荣衔”。
此后一些摄关仍担任太政大臣,但已非惯例,例如:991年藤原道隆推荐叔父藤原为光为太政大臣,1021年藤原道长推荐叔父藤原公季为太政大臣,于是太政大臣成为藤原北家庶流长老的荣誉职。在藤原北家世袭摄关一职而无视是否为天皇外戚后,也出现以外戚身份担任太政大臣者,例如:白河天皇的妻弟源雅实,随着担任太政大臣的范围扩大,形成称为清华家的公家家格,地位在摄家之下。不过由于太政大臣只是荣誉职,因此担任太政大臣通常意味着即将退休,太政大臣任期通常也不长。
武家时代
平安时代末期,平清盛以任太政大臣之职建立第一个武家政权平氏政权。武家时代初期的镰仓政权(幕府)与京都政权(朝廷)并存,实行二元统治,太政大臣仍由公家中的摄家与清华家出身者担任。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幕府不断侵夺朝廷权力,朝廷逐渐沦为摆设,部分声望极高的幕府将军被授予太政大臣的职位,称为武家官位,例如:1395年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曾担任太政大臣,16世纪末太阁丰臣秀吉也曾担任太政大臣。
1615年江户幕府颁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明确规定太政大臣由公家中的摄家与清华家出身者的担任。另外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第7条规定:“武家之官位者、可为公家当官之外事”,代表武家官位与公家官位分离,武士的位阶、官职不再受朝廷管理,由幕府完全控制,在此规定下武士不再获得公家官位,武家官位与公家官位分立,将武士完全置于幕府控制之下。武家官位与公家官位分立的唯一的例外是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和德川家齐曾担任太政大臣,家齐担任太政大臣一职长达14年,在此期间朝廷都没有任命公家出身的太政大臣,在朝廷需要太政大臣的场合,德川将军必须要前往京都,还产生幕府将军出任的太政大臣是否需要代表朝廷的天皇册封的问题。[6]
明治时代
明治维新之初日本政府官制经过多次变更,1871年日本中央官制更改为三院制,即正院、左院和右院,在正院之下设太政大臣,负责辅佐天皇,并代行天皇职务,担任太政大臣的是公家出身的倒幕运动与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右大臣三条实美,此时期太政大臣与律令时代不同,有代行天皇职务的权力,以此达到五条御誓文中“公论决万机”的诉求。然而实际上三条实美并未成为政策主导者,而是担任协调者的角色,实际掌权者是参议西乡隆盛、大隈重信等藩阀。1873年明治六年政变后,大久保利通掌权任内务卿,三条实美基本上依从大久保利通的政策,大久保利通被暗杀后,三条实美继续支持继任的伊藤博文。1885年日本设立内阁,内阁总理大臣取代太政大臣,太政大臣存在1200余年后走入历史。[7]
参见
参考资料
- ^ 太政大臣(おおいまつりごとのおおまえつぎみ)の意味. goo辞书.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日语).
- ^ 政(まつりごと)の意味. goo辞书.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日语).
- ^ 字通,世界大百科事典内言及, 精选版 日本国语大辞典,日本大百科全书(ニッポニカ),デジタル大辞泉,百科事典マイペディア,ブリタニカ国际大百科事典 小项目事典,旺文社世界史事典 三订版,世界大百科事典 第2版,普及版. 大夫とは. コトバンク.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日语).
- ^ 早川庄八“律令制の形成”、‘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第2巻(古代2)、216页。
- ^ 指司马、司徒、司空。
- ^ 长坂良宏“近世朝廷における太政大臣补任の契机とその意义”‘近世の摂家と朝幕関系’吉川弘文馆、2018年。
- ^ 内藤一成. 三条実美 維新政権の「有徳の為政者」. 中公新书. 中央公论社. 2019. ISBN 978-412102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