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
《降B大调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号K. 207,是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作品,1773年于萨尔茨堡完成。当时他只有17岁。他所写的小提琴协奏曲和相关的单乐章作品,都是为小提琴家安东尼奥·布鲁勒堤而写的,不过莫扎特私底下对他却不太有好感[来源请求]。
本曲一直以来都被误以为和其余四首小提琴协奏曲于1775年创作,后来经过笔迹专家沃尔夫冈·普拉特和纸张及水印专家艾伦·泰森的检测,证实此曲和其他小提琴协奏曲并不属于同时期作品。而手稿上所写的日期,亦证实应是1773年4月14日而非1775年4月14日[注 1][1]。
此外,在音乐风格上本曲亦和后期的四首小提琴协奏曲不同。本曲较重奥地利风格,小提琴显现一种优雅、微妙而带魅力的旋律表达,反而另外四首则充满法国嘉兰特音乐风格,小提琴独奏的技术性和炫耀性亦较强烈。
分析
配器
结构
全曲共分成三个乐章:
- 第一乐章
- 奏鸣曲式
- 乐队齐奏部分(1-24小节):主要旋律部分呈示。
- 呈示部
- 独奏第一主题(25-31小节):依(1-3小节)后稍为改变结尾部分,最后两小节乐队模仿齐奏段的终结式。
- 独奏第一副题(32-48小节):以16分音符群及切分音所组成的乐段,属和弦调。
- 独奏第二主题(48-65小节):独奏加入三连音的分解和弦,并持续以16分分解和弦为主。
- 过场(66-74小节):取自齐奏部分的素材
- 发展部(75-98小节):转成小调段以八度跳进开始,再配合三连音分解和弦所组成。加入了在齐奏部分出现的装饰音组。
- 过场(99-107小节):新材料,以类似小结尾的方式返回再现部。
- 再现部
- 独奏第一主题(108-114小节)
- 独奏第一副题(115-149小节):回到主调,(133-139小节)是伸延部分,独奏长音下,乐队弹出齐奏部分(5-11小节)的旋律。后来独奏重新接入
- 独奏第二主题(149-167小节):独奏加入三连音的分解和弦,并持续以16分分解和弦为主。
- 华彩前过场(167-171小节):以16分音符群及符点节奏带入独奏华彩乐段。
- 结尾(172-181小节):将齐奏小结尾加以扩张而成。
- 第二乐章
慢板(Adagio),3/4,约7-8分钟
- 自由的奏鸣曲式
- 乐队齐奏部分(1-21小节):主要旋律部分呈示。
- 呈示部
- 独奏第一主题(22-28小节):新旋律,自由风格
- 过场(29-32小节):独奏维持长音,乐队则重奏(1-4小节)
- 独奏第一副题(33-36小节):上属和弦调的短小乐句。
- 独奏第二主题(37-44小节):新旋律,长音+短音组合及1拍+2拍节奏组合,伴奏以断奏为主。
- 过场(45-46小节):为依(14-15小节)的过场。
- 独奏第二副题(47-57小节):全新旋律,包含三连音及快音音群、切分音群等,
- 过场(58-64小节):依(6-9小节)、(19-21小节)
- 发展部(65-72小节):伴奏依第二主题,独奏弹奏2小节为单位的模进,73小节起
- 重现部
- 独奏第二主题(73-80小节)
- 过场(81-84小节):依(29-32小节)
- 独奏第一副题(85-88小节):但和第一次在节奏上不同
- 伸延(89-96小节):乐队及独奏呼应(10-13)小节
- 过场(97-98小节):依(45-46小节)
- 独奏第二副题(99-106小节)
- 华彩前过场(106-109小节)
- 结尾(110-116小节)
- 第三乐章
急板(Presto),行板(Andante grazioso),2/4,约6分钟
- 乐队齐奏部分(1-52小节):主要旋律部分呈示。
- 呈示部
- 独奏第一主题(53-68小节):主音长音下引出三连音下行分解琵音,并采用(5,7,8,9小节)的素材,及后以十六分音群为主,并重新出现齐奏乐段的结尾。
- 过场(69-76小节):依(45-52小节)
- 独奏第一副题(77-113小节):以(17-20小节)为基础模进,后段类近第一主题后段的十六分音群但再作节奏伸延。
- 独奏第二主题(114-142小节):以附点节奏、装饰音及断奏为重点,后半部分以大幅度跳进长音及音群下结束。
- 过场(143-170小节):主要用回开始时的齐奏材料
- 发展部(171-201小节):主要重用独奏第一主题大部分材料,但以小调方式弹奏,各旋律长度稍重复增长。
- 过场(201-224小节):重复(17-32小节)旋律。
- 再现部
- 独奏第一主题(225-240小节)
- 过场(241-248小节)
- 独奏第一副题(249-287小节)
- 独奏第二主题(288-315小节)
- 伸延部分(315-345小节):运用(33-44小节)及扩展结尾部分
- 华彩前过场(345-356):以(19-20小节), (27-32小节)材料
- 结尾(357-372):齐奏结尾部分,再加上和弦终止式完结。
轶事
莫扎特为了迁就演奏家布鲁勒堤的意见,曾经打算用另一乐章将原本的第三乐章取代,但最后原版得以补存,而额外写成的乐章,则变成了K. 269的小提琴回旋曲。[来源请求]
注释
参考资料
- 参照
参见
外部链接
- 《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谱子和报道(德语),《莫扎特全集》
- 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国际乐谱典藏计划上的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