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讨论:太平洋台风季/存档/讨论结果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保留热带气旋警告使用记录
先前Jarodalien在2016年台风尼伯特的第一次优良条目评选指出条目应该以文字为主,所以热带气旋警告使用记录应该删除。
- (○)保留:条目不是只是以文字为主,如果是的话,那么表格发明来做什么?--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5:42 (UTC)
- (○)保留并尽可能简化。各报警告详细资讯属于堆叠资料,应当(×)删除。—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6日 (四) 08:36 (UTC)
- (?)疑问:怎样简化?--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10:52 (UTC)
- 我的想法是去掉警告图标(有颜色之分的话,可以用不那么鲜艳的接近色直接套用在文字上),将所有热带气旋警报使用模板解除后合并为一整个表格(例如尼伯特)。—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6日 (四) 11:02 (UTC)
- 适量的颜色有助阅读,还是每一个地区分开好。--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7日 (五) 09:13 (UTC)
- 所以才说颜色反映到文字上就好了—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7日 (五) 09:40 (UTC)
- 相较于像尼伯特这样合并起来,我反而觉得一段一段分开不方便,你真的觉得尼伯特的比较难以阅读吗?—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7日 (五) 09:40 (UTC)
- 也许是习惯了吧。人们通常都只看自己地区的热带气旋警告使用记录。--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9日 (日) 02:59 (UTC)
- 适量的颜色有助阅读,还是每一个地区分开好。--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7日 (五) 09:13 (UTC)
- 我的想法是去掉警告图标(有颜色之分的话,可以用不那么鲜艳的接近色直接套用在文字上),将所有热带气旋警报使用模板解除后合并为一整个表格(例如尼伯特)。—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6日 (四) 11:02 (UTC)
- (○)保留:各影响地区应分别列载。另外,(×)删除热带气旋警报详细资料。--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8日 (一) 22:23 (UTC)
总结:3保留,0反对:保留热带气旋警告使用记录--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05:11 (UTC)
完全弃用国旗模板
同样是由Jarodalien在2016年台风尼伯特的第一次优良条目评选指出国旗模板五颜绿色。
- (×)删除--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5:42 (UTC)
- (×)删除:无助于提升条目质量。—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6日 (四) 08:36 (UTC)
- (×)删除。--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8日 (一) 22:23 (UTC)
- (※)注意: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建议全面禁止使用旗帜模板——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9日 (二) 03:22 (UTC)
总结:0保留,3删除:台风季条目完全废止使用国旗模板--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09:17 (UTC)
图集
(×)删除:无须堆砌过多资讯。--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8日 (一) 22:23 (UTC)
- (×)删除:已有通向维基媒体的连结。——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9日 (二) 04:19 (UTC)
总结:2删除,0保留:删图片库——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0日 (三) 06:56 (UTC)
使用“直扑”等用词
亦是由Jarodalien在2016年台风尼伯特的第一次优良条目评选指出,不过Weather Synchronize在2016年台风狮子山的第一次优良条目评选指出使用“直扑”等用词才能做到精简,而香港天文台亦有使用“直扑”等用词。
- ( ✓ )同意使用“直扑”等用词。--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5:42 (UTC)
- (×)删除:“扫”、“扑”等用词具强调意味,应将之替换;参见评选页面上的意见。—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6日 (四) 08:36 (UTC)
- 适量地使用这些字会令条目不会过于沉闷,例如台风海燕 (2013年)和飓风伊万的气象历史。--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7日 (五) 09:13 (UTC)
- @Morgan Siu:维基百科必须做到完全的中立。沉闷并不是问题,来维基百科的人是来找资料的,不是来看小说的。—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7日 (五) 09:45 (UTC)
- 直扑等是事实,亦是中立。稍微强调一下重点不好吗?--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9日 (日) 03:02 (UTC)
- (:)回应:“直扑”应是媒体使用之词囊,若要强调登陆某地造成灾害可使用“侵袭”或“吹袭”较符合各研究机构之气象术语。[1][2]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7日 (日) 08:25 (UTC)
- 直扑等是事实,亦是中立。稍微强调一下重点不好吗?--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9日 (日) 03:02 (UTC)
- @Morgan Siu:维基百科必须做到完全的中立。沉闷并不是问题,来维基百科的人是来找资料的,不是来看小说的。—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7日 (五) 09:45 (UTC)
- 说到用语中立,某些热带气旋条目之章节叙述针对某机构的舆论批评,一些用语真的需要注意一下。--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8日 (一) 22:23 (UTC)
- 这些用词是中立,并无偏颇任何一方,反而可以更简短地作出描述。举个例,“滞留海峡再袭福建”明显比“登陆后逐渐减弱”带来更多资讯,“爆发增强直扑台湾”改成“爆发增强朝向台湾”后句意不通顺。@Karta0800900:[3]。太过沉闷会会赶跑读者,一个“醒目”的标题十分重要,否则维基百科只是一堆文字便可,何必设计一个闯关游戏呢?——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9日 (二) 03:56 (UTC)
- 维基百科不需要醒目。维基百科只应做到简明易读,醒目及强调并非维基百科的责任。—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5月10日 (三) 01:40 (UTC)
- R96340君,至少大部分维基百科人都认为维基百科需要醒目。可参考在下早前在互助客栈提出弃用旗帜模板的讨论,反对者提出的理由:“旗帜的用意之一是为了让原本纯文字的条目看起来丰富一些,尤其是条目里图片特别少的时候,让读者比较不容易看腻。”及“国旗模板有醒目和容易辨认的作用。有的时候,整齐比醒目和易于辨认重要,因此并非总是使用国旗模板,但是也有的时候,醒目和易于辨认很重要。”即是他们也认为条目不可过分沉闷。另外,不认为这些是“华”——“直扑”只是用来美化句子,并没有试图说服读者,更不是“不实”,而且也符合官方部门的用词。最后建议把此讨论移动至互动客栈,以提高参与度。——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0日 (三) 06:56 (UTC)
- (#)有保留:中央气象局亦有使用“直扑”等词[4],但该使用是在大范围,若叙述讨论为小地区可使用“侵袭”或“吹袭”表示该地区受到影响。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11日 (四) 11:22 (UTC)
- @Karta0800900:( ✓ )同意,“直扑香港”不可,最低限度只可“直扑珠江口一带”,但大范围例如“直扑美国”亦不可。——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2日 (五) 06:51 (UTC)
- ( ✓ )同意,“直扑”可以用在某个地域范围的某部分或是某种地形。例如台湾东部、珠江三角洲、九龙江口等。--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13日 (六) 09:52 (UTC)
- (#)有保留:中央气象局亦有使用“直扑”等词[4],但该使用是在大范围,若叙述讨论为小地区可使用“侵袭”或“吹袭”表示该地区受到影响。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11日 (四) 11:22 (UTC)
- R96340君,至少大部分维基百科人都认为维基百科需要醒目。可参考在下早前在互助客栈提出弃用旗帜模板的讨论,反对者提出的理由:“旗帜的用意之一是为了让原本纯文字的条目看起来丰富一些,尤其是条目里图片特别少的时候,让读者比较不容易看腻。”及“国旗模板有醒目和容易辨认的作用。有的时候,整齐比醒目和易于辨认重要,因此并非总是使用国旗模板,但是也有的时候,醒目和易于辨认很重要。”即是他们也认为条目不可过分沉闷。另外,不认为这些是“华”——“直扑”只是用来美化句子,并没有试图说服读者,更不是“不实”,而且也符合官方部门的用词。最后建议把此讨论移动至互动客栈,以提高参与度。——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0日 (三) 06:56 (UTC)
- 维基百科不需要醒目。维基百科只应做到简明易读,醒目及强调并非维基百科的责任。—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5月10日 (三) 01:40 (UTC)
- 即是大家都同意使用“直扑”。即然“直扑”可以,“横扫”和“直逼”等等都应该可以。——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4日 (日) 05:00 (UTC)
- 一周后如无异意则视为通过可以使用“扑”、“扫”和“逼”等用词,“下周或挂八号玻”和“市民玩命追风”不可。——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8日 (四) 06:50 (UTC)
- (※)注意已通过可以使用“扑”、“扫”和“逼”等用词,“下周或挂八号玻”和“市民玩命追风”不可。请User:R96340自行撤销在尼伯特和狮子山的相关编辑。——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5日 (四) 03:37 (UTC)
抱歉在学业繁重之下导致改革方案“走数”,更想不到最后另有用户提出了,非常感谢,但也不好意思。就著这个问题,小弟的意思是要令内文用词多样化,亦能表达出程度上的分别,同时副标题能较精简地表达。小弟不想整个内文都是千篇一律地用“移向”“移向”再“移向”。另外由800公里到400公里是接近,由200公里至100公里都是接近,但很明显,后者更具威胁性,因此用上“逼近”是较适当的表达,在香港甚至已经用“正面吹袭”来形容100公里或以内掠过了。像是海燕那种高速直冲向菲律宾中部的情况,我相信没多少人会说“直扑”或“横扫”会是夸张失实。——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7年6月11日 (日) 08:25 (UTC)
两岸政治用语问题
应以事实论之。
-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全称“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可简称“中华民国中央气象局”或“台湾中央气象局”,惟不得称之“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以避免产生“中华民国是台湾”之嫌。
- 金门县、连江县在行政区划上属于中华民国福建省,无论是从历史脉络上,还是当今行政区划上均不属于台湾的一部分,为避免与两岸法理、政治事实等相违背,在风季条目的“台风季影响”章节中,登陆点应以“ROC”替代“台湾”、“PRC”替代“中国”,避免产生“台湾金门县”或“中国金门县”诸如此类的词,效果如下。在模板之影响地区一栏中使用“[[臺灣]](含[[金門列島|金門縣]])”或“[[臺灣]](含[[馬祖列島]])”或“[[臺灣]](含[[福建省 (中華民國)|金馬地區]])”。
风暴名称 | 持续日期 | 风暴最高强度 | 最大持续风速 | 最低气压 (百帕) |
ACE | 登陆 | 损失 (百万美元) |
死亡人数 | ||
---|---|---|---|---|---|---|---|---|---|---|
地点 | 时间 | 风速 | ||||||||
莫兰蒂 (Ferdie) |
9月8日-9月17日 | 台风 | 220 km/h | 890 | 30.3925 | 菲律宾巴丹群岛省伊巴雅特附近 | 9月14日1时 | 220 km/h | 2563.1 | 30 |
ROC金门县金城镇附近 | 9月15日2时30分 | 130 km/h | ||||||||
PRC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附近 | 9月15日3时05分 | 130 km/h | ||||||||
鲇鱼 (Helen) |
9月21日-9月29日 | 台风 | 155 km/h | 940 | 12.925 | ROC花莲县花莲市附近 | 9月27日14时 | 150 km/h | 944.7 | 24 |
PRC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附近 | 9月28日4时40分 | 100 km/h | ||||||||
季节总结 | ||||||||||
46个 热带气旋 |
5月26日-12月28日 | 220 km/h | 890 | 254.62 | 56次登陆 | 8155 | 417 |
--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8日 (一) 22:23 (UTC)
- 反对部分提案
- 大部分对政治不敏感的读者未必能即时分辨何谓PRC何谓ROC
- 中文维基百科为什么要用英文名
- 金门和马祖不属于台湾省,但目前全世界,特别是在不属于大中华地区的其他国家,都习惯以台湾来指代目前位于台北的政府所实际统治的疆域,因此虽然与两岸法理均不兼容,但个人认为没修改需要。
- 另外,不限于台风,在WP:BIAS_POLITICS里面已经详细说明了在维基百科内目前方针是如何处理不同情况的
- ——C933103(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06:45 (UTC)
新方案:凿于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部分实质统治区域名称重复(如:中华民国福建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故本人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为:
- 提到上述争议区域时应注明国名与省分
- 提起上述争议区与之相关灾情应遵守WP:BIAS_POLITICS的两岸方针,避免出现政治性的字眼(防止先前IP用户163.20.151.96蓄意编辑的此情形)所导致的编辑战再度发生。
- (※)注意:由于现行中华民国的组织规划是依据冻省后的延伸,虽已经完成冻省且省辖县与省辖市已经由中华民国行政院直接管辖,但金门、马祖地区在实质的行政规划仍属中华民国福建省的一部分,并非中华民国台湾省的一部分,故提及金门、马祖地区应列明省分以做区分。
- (~)补充:现行中华民国的组织规划仍保有省辖市规划(如:新竹市、基隆市、嘉义市),故提及上述三个省辖市时应列明省分以做区分。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07:13 (UTC)
- 依据新方案第一点,在提及两岸争议地区时,应注明两岸的国家全名(即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09:30 (UTC)
- 但是“两岸争议地区”基本上相当于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全境?——C933103(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09:42 (UTC)
- 回@C933103,仅针对实质统治区域为主。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10:00 (UTC)
- 北京政府实际统治大陆全境而台北政治实际统治台澎金马…且都是全境被对方争议…——C933103(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10:16 (UTC)
- 回@C933103,仅针对实质统治区域为主。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10:00 (UTC)
- 另外,虽然台湾省还有省辖市和省辖县制度,但由于虚级化的原因,各市县应已成为事实上的一级行政区,因此应该不需要标注已经虚级化了的省份等的名字。——C933103(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10:16 (UTC)
- (:)回应:依据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省辖市与县并没有成为一级行政区,一级行政区仅包括直辖市。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10:23 (UTC)
- 那是法律上,我说的是事实上——C933103(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10:41 (UTC)
- 事实上也是,二级行政区事务仍由中华民国内政部负责,但直辖市则直接由中华民国行政院负责。--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14:42 (UTC)
- 反正内政部与各市间没有实际有效的行政层级区域,何来实际的二级。还有,个人建议这种适用度不限于台风条目的讨论应该转到互助客栈比较好——C933103(留言) 2017年5月10日 (三) 13:01 (UTC)
- 事实上也是,二级行政区事务仍由中华民国内政部负责,但直辖市则直接由中华民国行政院负责。--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14:42 (UTC)
- 那是法律上,我说的是事实上——C933103(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10:41 (UTC)
- (:)回应:依据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省辖市与县并没有成为一级行政区,一级行政区仅包括直辖市。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10:23 (UTC)
- 但是“两岸争议地区”基本上相当于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全境?——C933103(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09:42 (UTC)
- (=)中立:无所谓,但请不要使用简写。——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0日 (三) 06:56 (UTC)
- @Morgan Siu:目前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台风季影响那里,将莫兰蒂的登陆点写作“中国福建省金门县金城镇附近”,至于尼伯特的登陆点则写作“台湾台东县太麻里乡附近”,可是金门和台东都是同一个国家在治理的。--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19日 (五) 14:39 (UTC)
- @Tenbeens:那么请写中华民国。——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9日 (五) 23:40 (UTC)
- @Morgan Siu:目前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台风季影响那里,将莫兰蒂的登陆点写作“中国福建省金门县金城镇附近”,至于尼伯特的登陆点则写作“台湾台东县太麻里乡附近”,可是金门和台东都是同一个国家在治理的。--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19日 (五) 14:39 (UTC)
- (※)注意在影响金马地区时,须注明“中华民国”之全名,而影响台湾本岛与澎湖列屿、钓鱼台列屿、绿岛、东沙岛等台湾省统治区域时则按惯例标明台湾。另外,台湾气象机构的部分,不得称之“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以避免产生“中华民国是台湾”之嫌。若有其他两岸争议时,应遵照WP:BIAS_POLITICS的两岸方针。卡达 留言 2017年8月12日 (六) 01:45 (UTC)
避免出现“蛋糕三分法”,应遵从习惯区划
热带气旋直扑某地时会出现些状况,相信是因为有些用户对于当地区划方式不甚熟悉的缘故。例如台风苏迪罗 (2015年)这个条目曾经有用户编写“预测苏迪罗会横过台湾中部至南部一带,只有少数官方部门维持预测苏迪罗会横过台湾北部”,但是台湾中部和南部并不包含花莲县和台东县,这二县时常受热带气旋侵袭,由于城乡发展、民族文化以及历史脉络等因素,所以被划为东部而非中部和南部,当然如果预计侵袭秀姑峦溪、台东县附近一带,按照政府、民间、媒体的常见用法,也能说是直扑“台湾东南部”。另外如果是区划较为模糊不明的地区则可从宽认定区域,例如同样时常受热带气旋侵袭的宜兰县,虽然被台湾中央气象局列在东部,但是中华民国经建会(今国发会)将其列在北部,政府、民间和媒体甚至更常用“东北部”一称,所以宜兰一带可以列在东部、东北部抑或北部。
除此之外,类似情况亦可能出现在中国的一些省份。例如将闽东说是“福建北部”、粤东说是“广东北部”(会和粤北这个地理概念有所冲突)等,身为编者应留意各地习惯区划。--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13日 (六) 10:19 (UTC)
- ( ✓ )同意——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8日 (四) 06:50 (UTC)
- ( ✓ )同意—卡达 留言 2017年8月12日 (六) 01:47 (UTC)
- (+)强烈同意,学生会书记申请 天蓬大元帅※开心过夏天 2017年8月12日 (六) 05:33 (UTC)
总结:通过。--🍫|留҉言҉ 2018年2月3日 (六) 14:06 (UTC)
热带气旋条目格式争议
本页面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
标题格式争议
台风奥鹿 (2017年)移动纪录如下:
- 2017年7月21日 (五) 07:57 RIGHTXD (对话 | 贡献) 已移动页面 2017年热带风暴奥鹿 至 热带风暴奥鹿 (2017年)
- 2017年7月21日 (五) 08:13 Typhoon Lionrock (对话 | 贡献) 已移动页面 热带风暴奥鹿 (2017年) 至 2017年热带风暴奥鹿 并覆盖原有重新导向 (先到先得。)
- 2017年7月22日 (六) 07:52 0716pyhao (对话 | 贡献) 已移动页面 2017年热带风暴奥鹿 至 热带风暴奥鹿 (2017年)
- 2017年7月22日 (六) 07:55 林天蓬 (对话 | 贡献) 已移动页面 热带风暴奥鹿 (2017年) 至 2017年热带风暴奥鹿 并覆盖原有重新导向 (回退该移动 违反先到先得之移动)
- 2017年7月23日 (日) 00:55 0716pyhao (对话 | 贡献) 已移动页面 2017年热带风暴奥鹿 至 强热带风暴奥鹿 (2017年) (JMA已升格)
- 2017年7月23日 (日) 01:26 B dash (对话 | 贡献) 已移动页面 强烈热带风暴奥鹿 (2017年) 至 2017年强烈热带风暴奥鹿 (先到先得)
- 2017年7月23日 (日) 12:28 RIGHTXD (对话 | 贡献) 已移动页面 2017年强烈热带风暴奥鹿 至 台风奥鹿 (2017年)
- 2017年7月23日 (日) 12:47 B dash (对话 | 贡献) 已移动页面 台风奥鹿 (2017年) 至 2017年台风奥鹿
- 2017年7月23日 (日) 13:19 Typhoon Lionrock (对话 | 贡献) 已移动页面 2017年台风奥鹿 至 台风奥鹿 (2017年) 并覆盖原有重新导向 (既然争议这么大,倒不如用回以往的格式。)
- 2017年7月23日 (日) 13:53 Tenbeens (对话 | 贡献) 已移动页面 台风奥鹿 (2017年) 至 2017年台风奥鹿 并覆盖原有重新导向:没有讨论出共识,强行换掉标题格式有损主编的编辑自由,在讨论出结果前先维持这样吧,要讨论请到此条…)
但是很多飓风条目的命名是年份在前,举例如下:
因为如此,创造台风奥鹿的多次移动,而在太平洋台风季是第一次或很少遇到这样的格式,我原先站在年份在前的立场,后来就偏向(=)中立,也请其他移动页面者@RIGHTXD、Typhoon Lionrock、0716pyhao、B dash:参与讨论。学生会会员申请加入 天蓬大元帅※开心过夏天 2017年7月23日 (日) 13:57 (UTC)
- (~)补充,刚刚出现的第十次移动:
User:Tenbeens (对话 | 贡献) 已移动页面 台风奥鹿 (2017年) 至 2017年台风奥鹿 并覆盖原有重新导向 (没有讨论出共识,强行换掉标题格式有损主编的编辑自由,在讨论出结果前先维持这样吧,要讨论请到此条目讨论页,或是太平洋台风季专题讨论。)学生会会员申请加入 天蓬大元帅※开心过夏天 2017年7月23日 (日) 14:00 (UTC)
- (=)中立:据大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常规,两种格式亦可。但既如此大争议,例不如改回最常用于太平洋台风季格式,即年分在后,名称在前。个人亦同意统一所有热带气旋条目的格式。
- (~)补充:另外,热带低气压条目亦有类似情况,有“热带低气压01W”及“第一W号热带低气压”两种格式,望可一并定夺。
- 以上。——M.Chan 2017年7月23日 (日) 14:24 (UTC)
- 太平洋台风条目也有类似案例,例如1992年台风盖伊。-- 天秤P 留言 2017年7月23日 (日) 15:14 (UTC)
- (=)中立,两者于我无异。--B dash(留言) 2017年7月23日 (日) 16:34 (UTC)
- (=)中立:其实两个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前面是台风名称在前年份在后,既然前面也这样写了,为何后面也不跟着这样写? 或许我有强迫症,就好像1、2、3、肆、5、陆、7、8、9,大部分阿拉伯数字,但中间突然变了中国大写数字,令到我很想改了它,不改不行。不然这样,假如台风级或以上,用年份在前名称在后;台风级以下,用年份在后名称在前。RIGHTXD666(留言) 2017年7月24日 (一) 11:02 (UTC)
- (=)中立:避免跟其他年份的太平洋台风季所出现的名称相同,可能会在条目名称加上“
(年分)
”(如(2017年)
)来表示哪一年的台风--林勇智 2017年7月26日 (三) 12:05 (UTC) - (+)支持年份在后。--(留言) 我要真普选 Asdfugi留言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crashchrome.com{{替代: 2017年7月30日 (日) 09:30 (UTC)
- 原来太平洋台风季已有先例,就(+)支持 年份在前或在后依先到先得,比照飓风条目办理。学生会会员申请 天蓬大元帅※开心过夏天 2017年8月2日 (三) 05:24 (UTC)
- (-)反对先到先得。在前在后,对我无差别,但无论哪种,达成一致好一些--苞米(☎) 2017年8月2日 (三) 05:51 (UTC)
- 对先到先得暂时(=)中立,但是(-)反对将01W等JTWC编号称作第几W,W代表西北太平洋,其原意是“西北太平洋第X号热带气旋”,几W几W这样称呼相当别扭。—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8月2日 (三) 08:17 (UTC)
- (:)回应:在下认同阁下所言,“几W”这样称呼非常怪,这只适用于当年的编号怎么拿来用在条目上当正式编号?就像是各位也不会将国际编号只写“当年第几号台风”而已。事实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热带气旋正式编号一直都是“洋域代号+热带气旋编号+公元纪年”,例如2001年纳莉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正式编号一直是“WP202001”,只写“20W”很奇怪,就像各位也不会将其国际编号只写作“16”而已吧?-- 天秤P 留言 2017年8月17日 (四) 15:28 (UTC)
- 另坚决(-)反对在风季条目中交叉使用不同类型的风暴模板。—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8月13日 (日) 10:25 (UTC)
- 这部分有待后续商讨,不过个人认为可以开放,所以先别把话说死。-- 天秤P 留言 2017年8月17日 (四) 15:29 (UTC)
- 看完整个讨论页及本串之相关说明,本人对于年分的前后采取(+)支持,敝人认为年分在前或在后应同译名依先到先得的原则,保护编者的编辑自由。针对M.Chan君的补充,敝人认同R96340君言,(-)反对将01W等JTWC编号称作第几W。卡达 留言 2017年8月6日 (日) 13:31 (UTC)
- (-)反对先到先得。为免造成混乱,建议统一热带气旋条目的格式。火烧云(留言) 2017年8月6日 (日) 17:39 (UTC)
- (+)支持先到先得。为了追求统一而强行换掉原有格式,可以牺牲掉读者的阅读自主,以及主编的编辑自由吗?尊重多元编辑方式,多包容一些不好吗?这里是维基百科,号称自由的百科全书,人人都能编辑,在以不违反命名常规为前提的任何标题,皆应被允许,既然如此,岂能以多数用户的意见去损害一个用户的编辑自由?投票之前请诸位用户多三思。-- 天秤P 留言 2017年8月7日 (一) 16:41 (UTC)
- (-)反对先到先得。为免造成混乱,建议统一热带气旋条目的格式。--(留言) 我要真普选 Asdfugi留言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crashchrome.com{{替代: 2017年8月9日 (三) 13:13 (UTC)
- (-)反对先到先得,(+)支持年分在后。为免造成混乱,建议统一热带气旋条目的格式。Psyduck buab (留言|签到)(破坏用户页) 2017年8月14日 (一) 03:20 (UTC)
- (-)反对先到先得,(+)支持年分在后,即便最后未统一格式也应该充分建立不同格式和译名的重定向页。--猫砂_TALK 2017年8月25日 (五) 03:02 (UTC)
- (-)反对先到先得,(+)支持年分在前。--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8月26日 (六) 09:24 (UTC)
- (+)支持年份在后。 火烧云(留言) 2017年8月27日 (日) 04:07 (UTC)
- (-)反对先到先得,(+)支持年份在后。建议统一热带气旋条目的命名,在这么多个台风条目里,只有极少数年份在前,显得格格不入。--Jerry151521987(留言) 2017年8月27日 (日) 06:08 (UTC)
- (:)回应:此问题已发出一个月三天,到底何时才有共识呢?--Psyduck buab (留言|签到)(破坏用户页) 2017年8月30日 (三) 11:23 (UTC)
点票(第一次-2017年8月24日08:01 (UTC+0)):
对先到先得(+)支持票数:3票
对先到先得(-)反对票数:4票
对先到先得(=)中立票数:1票
(+)支持年份在前票数:0票
(+)支持年份在后票数:2票
对年份前后(=)中立票数:4票
总结:
大部分人(-)反对先到先得,对年份前后(=)中立。
--Psyduck buab (留言|签到)(破坏用户页) 2017年8月24日 (四) 08:32 (UTC)
点票(第二次-2017年8月30日11:18 (UTC+0)):
对先到先得(+)支持票数:3票
对先到先得(-)反对票数:7票
对先到先得(=)中立票数:1票
(+)支持年份在前票数:1票
(+)支持年份在后票数:5票
对年份前后(=)中立票数:4票
总结:
大部分人(-)反对先到先得,(+)支持年份在后。
--Psyduck buab (留言|签到)(破坏用户页) 2017年8月30日 (三) 11:20 (UTC)
(请在这里继续投票)—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Asdfugil(对话|贡献)于2017年8月26日 (六) 12:14 (UTC)加入。
(-)反对先到先得,(+)支持年分在后,能较容易搜寻,更统一。Wetit🐷0 💬🏆 2017年9月5日 (二) 08:53 (UTC)
译名和转换争议
在下认为此议题和热带气旋条目议题息息相关,所以放在这里讨论。于此在下要对那些主张“中港澳译名独大”的某些用户表达强烈不满,他们将台湾译名硬是改成中港澳译名,以为这样才是“国际认可且普世通用的中文译名”?
好久以前,那时候的编辑命名惯例是香港用户所订出来的,不知道那些用户是不是也想追求统一格式,原先的台湾译名都被迫改成中港澳译名(如:台风辛乐克 (2008年)、台风蔷薇 (2008年)、台风闪电 (2015年)),还有的不能改回来(如:台风蝎虎 (2004年)、台风罗莎 (2007年)),如此不尊重编者和阅读者权益的方针,是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协商才获得改善,尽管现在还是有类似状况(像是之前有用户窜改尼伯特条目里,交通部中央气象局的机构名称被乱改,还有今年尼莎的台湾译名竟也被屡次改成中港澳译名),但至少跟那时候相较,台湾用户和中港澳用户之间不太会产生嫌隙。希望接下来不要再有类似情况发生,台湾用户也几乎不太碰港澳章节,请某些中港澳用户高抬贵手别再擅自更动台湾章节或是译名好吗?
就算有译名转换又如何?台湾用户想搜寻和921大地震同一时期的热带风暴凯姆 (1999年)却是红链,就连“搜寻结果”也找不到热带风暴锦雯 (1999年)这个条目,侵台台风都有这种状况(例如热带风暴康伯斯 (2004年)是红链,所以只能用热带风暴圆规 (2004年)去找)。请问这是要怎么一一解决?无可否认的是,中港澳用户的确对中文维基百科的热带气旋相关页面有做出莫大贡献,但不代表可以不尊重其他地方的编辑和读者,还请各位克制,将心比心。再三强调,请尊重主编的编辑自由,以及阅读者的阅读自主!-- 天秤P 留言 2017年8月16日 (三) 12:05 (UTC)
- (+)支持,由于存在转换系统,可于视觉上统一,状况与年份不同,完全支持先到先得。—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8月16日 (三) 14:36 (UTC)
- (:)回应:那这样强度的部分怎么办?保持JMA等级还是当地分级?还是也能“先到先得”?还有,要满足某些编者的视觉统一似乎还是有些困难的,不然就不会硬是改成中港澳译名吧。在此也请中港澳编者体谅在下的情绪,不是在针对特定地域,在下的重点一直都是“某些用户”,其中包括IP用户在内,至于有哪些人就自己心知肚明,觉得不是就不是,除非是恬不知耻。-- 天秤P 留言 2017年8月16日 (三) 15:49 (UTC)
- (:)回应:强度也可以透过转换系统转换,不见有何问题。—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8月17日 (四) 15:01 (UTC)
- (:)回应:在下指的是是否要在内文中也对其他提及风暴使用当地机构的评级强度?还是使用日本气象厅的强度即可?-- 天秤P 留言 2017年8月17日 (四) 15:21 (UTC)
- (:)回应:内文可完全先到先得,惟影响章节须尊重被影响地区评级强度撰写。—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8月17日 (四) 15:29 (UTC)
- (~)补充:但若“单一段落转换规则”技术上不可行,我倾向于影响以外章节使用日本气象厅级别。—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 (:)回应:这技术上是可行的。若是在下,并不会将强度放在台风名称前面,显示效果就是“2001年纳莉”,如果有显示其强度之必要,则使用日本气象厅强度评级为宜。虽然说日本气象厅的一些评级有争议之例(如强烈热带风暴约克),但编者亦只需要做到技术层面的事,国际上也以区域专责气象中心的评级为主。另外,在下对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之“几W”编号、以及关于风季条目是否容许第二种风暴模板作出相关评论,在此烦请阁下查阅之,谢谢。-- 天秤P 留言 2017年8月17日 (四) 15:37 (UTC)
- (~)补充:但若“单一段落转换规则”技术上不可行,我倾向于影响以外章节使用日本气象厅级别。—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 (:)回应:内文可完全先到先得,惟影响章节须尊重被影响地区评级强度撰写。—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8月17日 (四) 15:29 (UTC)
- (:)回应:在下指的是是否要在内文中也对其他提及风暴使用当地机构的评级强度?还是使用日本气象厅的强度即可?-- 天秤P 留言 2017年8月17日 (四) 15:21 (UTC)
- (:)回应:强度也可以透过转换系统转换,不见有何问题。—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8月17日 (四) 15:01 (UTC)
- (:)回应:那这样强度的部分怎么办?保持JMA等级还是当地分级?还是也能“先到先得”?还有,要满足某些编者的视觉统一似乎还是有些困难的,不然就不会硬是改成中港澳译名吧。在此也请中港澳编者体谅在下的情绪,不是在针对特定地域,在下的重点一直都是“某些用户”,其中包括IP用户在内,至于有哪些人就自己心知肚明,觉得不是就不是,除非是恬不知耻。-- 天秤P 留言 2017年8月16日 (三) 15:49 (UTC)
额,我想这里需要比管理员更高级的人来处理一下,究竟使用地区转换还是统一标准?Pigppp(留言) 2017年8月31日 (四) 15:13 (UTC)
JTWC编号争议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正式的热带气旋编号是由2个字母与6个数字所组成之,格式为“洋域代码+编号+公元年份”(以下称正式编号,范例:WP072017),如果仅写由2个数字+1个字母、格式为“编号+洋域代码”(以下称通用编号,范例:07W)会有些问题,因为几乎每年都会有01W、02W等热带气旋,而且明明有一个好好的正式编号弃而不用,为什么要使用通用编号?
在下知道一定会有些用户要说通用编号较为常见,的确如此,但这问题不也能套用在日本气象厅的编号上吗?日本人多称今年台风诺卢为“台风第5号”,但很少称“平成29年台风第5号”,但是为什么大家都是用1705?如果编号上没有年份,该编号便无专属性。总之,在下(+)支持改革当前中文维基热带气旋条目当中,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热带气旋编号。-- 天秤P 留言 2017年8月22日 (二) 07:44 (UTC)
- 一个提案:
- 于提到编号(动词)时,使用WP年份序号。“升格为热带性低气压WP201701号”
- Infobox和除了菲律宾以外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使用记录中,均使用WP年份序号
- 在条目剩下的内文提及时,为求简短使用序号W。“热带性低气压14W迟迟未出现所预期的增强迹象”
- 在风季条目中,因标题已有年份,段标使用序号W即可,但其余同上。
- 个别条目标题暂时没有意见。但若上方讨论共识支持年份在前应使用WP年份序号,而若支持讨论在后则应使用简短的序号W。—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8月22日 (二) 08:54 (UTC)
- WP201701后面毋须加上“号”这个字,描述日本气象厅给予国际编号的时候也没加这个字。
- 内文提及时(但文首段落须使用正式编号)可以通用编号简称,如果遇到其他年份的热带气旋亦须提及其JTWC编号,则以正式编号唤之。-- 天秤P 留言 2017年8月22日 (二) 10:36 (UTC)
在太平洋台风季条目中是否应该统一使用JMA之分级
最近于条目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其他热带气旋”段落中发现标题“热带风暴27W”,但当时只被JTWC评级为TS,此情况已于TG讨论过而@R96340:并不赞同,认为使用JTWC的编号亦可使用JTWC之分级。此情况以往的确有曾发生过,如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热带风暴 25W、#热带风暴 28W,同亦为JTWC升为TS而JMA并没有,因此邀请台风季专题的参与者@Weather Synchronize、Typhoon Lionrock、Winter Moment、Karta0800900、Tenbeens、@B dash、林天蓬:讨论。--PatrollerAAAA(讨论|留名) 2017年10月20日 (五) 16:58 (UTC)
- (+)支持,对读者而言较易阅读,除非JMA未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建议移动至此处讨论,较为中立,因为其他专题的编者可视为读者,而在这只有编者会关注)。学生会书记申请 天蓬大元帅※会客 2017年10月21日 (六) 00:55 (UTC)
- (+)支持--B dash(留言) 2017年10月21日 (六) 00:58 (UTC)
- JTWC编号不用JTWC分级,岂不是自相予盾?另外可考虑地区词转换。--M.Chan 2017年10月21日 (六) 01:22 (UTC)
- (-)反对:JTWC发编号却不用JTWC分级,非常奇特。况且其他年还会有其他机构(如:PAGASA、CWB、HKO)为预报需求与实际影响而在预报或是事后报告而自行升格的纪录,难不成这样也要硬性使用JMA分级?--🍫|📖留言 2017年10月21日 (六) 01:33 (UTC)
- (&)建议:门外汉来插一句:在地震领域中,按照震源位置的不同,一般震源要素所采用的机构也就不同。一般是按照当地机构,其次使用ISC综合数据(如果有的话),再其次使用USGS的数据。所以敝人认为,是否应当按照事发当地相关机构的分级更为妥当?中二少年西奥多 留言 2017年10月21日 (六) 03:40 (UTC)
- 其实其他语言版本也是这样啊,日语:TD 27W、英语:Tropical Depression 27W、韩语:(缺乏更新)...--PatrollerAAAA(讨论|留名) 2017年10月21日 (六) 07:34 (UTC)
- (+)支持:已有热带低气压威尔玛的先例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21日 (六) 10:29 (UTC)
- (+)支持。--Win. M. 2017年10月22日 (日) 06:22 (UTC)
- 就可以看看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和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分别:2015年是用“热带风暴12W”;2016年是用“热带低气压17W”,两者均为JMA评为TD而JTWC评为TS。--PatrollerAAAA(讨论|留名) 2017年10月22日 (日) 11:5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