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王國時期

公元前三千纪的古埃及历史时期

古王國(前2686年—前2181年)是古埃及歷史的一個時期,對應於從埃及第三王朝第六王朝的四個王朝。這一時期也被稱作「金字塔時期」,因為其中的第四王朝以曾修建為數眾多的金字塔建築群而聞名於世。國王(直至新王國時期埃及的最高統治者才被稱作「法老」)斯尼弗魯為金字塔建築的藝術格局奠定了基礎,而其後的胡夫哈夫拉孟考拉三位國王則在吉薩地區興建了數個金字塔。[1]這一時期的古埃及文化經過多方面的融合達到第一個歷史上的巔峰,連同後來的中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共同標誌著尼羅河流域文明的興盛。

埃及古王國
約西元前2686年—前2181年
在古王國時期(約前2686-前2181),埃及的疆域從尼羅河三角洲向南沿尼羅河延伸至埃勒芬廷,並且還包括東邊的西奈半島 及西邊荒漠中的部分綠洲
在古王國時期(約前2686-前2181),埃及的疆域從尼羅河三角洲向南沿尼羅河延伸至埃勒芬廷,並且還包括東邊的西奈半島 及西邊荒漠中的部分綠洲
首都孟菲斯
常用語言埃及語
宗教
古埃及宗教
政府神聖王權絕對君主制
法老 
• 約前2686–約前2649
左塞(學界意見基本統一)
• 約前2184–約前2181
西普塔一世 (第6王朝)
內弗利爾卡拉(第7/8王朝)
(學界意見不一)
歷史 
• 建立
約西元前2686年
• 終結
前2181年
前身
繼承
早王朝時期 (埃及)
第一中間期

「金字塔時期」這一術語出自18世紀史學家[誰?]筆下,而如今史學界[誰?]則認為,在古埃及人看來,古王國時期與之前的早王朝時期沒有什麼區別,這不僅是因為早王朝時期最後一位國王與古王國時期的前兩位國王有著血緣關係,還因為古王國時期的王都(國王的皇居)延續了早王朝的傳統,設在「Ineb-Hedg」,即孟菲斯的埃及語名。一般認為區分早王朝和古王國時期的標準之一是建築風格的劇變,這意味著大型建築工程已開始對整個埃及的社會與經濟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2]

古王國時期的第四王朝到第六王朝這後三個王朝史料稀少,常被史學家稱作「歷史刻在石頭之上」的王朝,其中「石頭」指的是石制建築。這是因為這一時期的歷史框架主要是通過研讀紀念碑上的銘文構建起來的。[1]埃及學家們還常將之後的第七王朝第八王朝納入古王國的範圍之內[來源請求],因為這段時期也可以繼續看作是以王都為中心的君主政權。古王國時期國家內部安定,社會繁榮發展,國王被神化,大權獨攬,國家機器建立在整個社會面向國王源源不斷的公共服務與財富貢獻上。[3]但在緊隨其後的一段時期國王威信漸失,貴族階級權力膨脹,社會文化漸趨衰落,這段時期則被稱作第一中間期[4]

各王朝概述

開端:第三王朝

儘管曼涅托將第三王朝首位君主歸為「Necherophes」,而在杜林王表上則為內布卡一世[5]但在第二王朝最後一位國王哈塞凱姆威位於阿拜多斯的陵寢封口處發現了左塞的名字之後,如今的埃及學家逐漸統一意見,認為左塞(約前2691-約前2625)才是該王朝的首位國王。

 
坐落於薩卡拉左塞金字塔

在左塞統治時期,他在薩卡拉建造了古埃及第一座金字塔——左塞金字塔,這是座石制建築,呈階梯狀(見階梯金字塔),[3]一般認為,左塞的階梯金字塔由左塞的建築師,「維西爾伊姆霍特普構思並最終監督興建而成。

 
位於薩卡拉的左塞神廟
 
古埃及晚期風格的伊姆霍特普雕像,現藏法國巴黎羅浮宮

在這一時期,先前處於割據狀態的小王國成為了接受埃及唯一的統治者—國王統治的統轄的州郡,一般被稱作諾姆。之前各個獨立小王國的君主則被迫成為了各個諾姆的總督,或負責稅收及土地管理等工作。這個時期的埃及人篤信國王能夠確保一年一度尼羅河的泛濫可以使農作物豐收,因為他們相信國王是神在人間的化身;同時受每年尼羅河洪水周期的影響,人們還認為生命是周而復始的,而國王則能使每日的循環得以正常維持,他們同時也自認為是神的選民。[6]

黃金時代:第四王朝

 
位於吉薩大金字塔前的吉薩大斯芬克斯像

古王國的王權在第四王朝(前2613—前2494)達到巔峰,其首位國王是斯尼弗魯(前2613—前2589),是左塞之後又一位偉大的金字塔建造者。斯尼弗魯曾先後下令建造三座金字塔,其中第一座是位於美杜姆的「美杜姆金字塔」。金字塔內部的墓穴位於地面以上,這在金字塔修築史上尚屬首次,[7]但由於在建造完畢後金字塔外壁脫落,斯尼弗魯將其放棄。斯尼弗魯一生建造金字塔,所用的石料比其他任何埃及法老都多,他在放棄美杜姆金字塔之後,又修建了位於達赫舒爾彎曲金字塔,以及達赫舒爾以北的紅金字塔。然而,金字塔藝術的頂峰卻並不在薩卡拉(達赫舒爾位於薩卡拉地區),而是在吉薩[8]

繼承斯尼弗魯王位的是他的兒子胡夫(希臘化名為「齊奧普斯」)(前2589—前2566),後者在吉薩地區建造了著名的吉薩大金字塔。胡夫之後則是他的兩個兒子,傑德弗拉(前2566—前2558 BC)和哈夫拉(前2558—前2532)。後者在吉薩地區修建了第二座大金字塔。傳統說法認為吉薩大斯芬克斯像也是由哈夫拉所建。但埃及學家瓦西里·德布列夫則通過近年來的考古發掘成果,猜測大斯芬克斯像有可能是由傑德弗拉建造的,以獻給其父胡夫。[9]

 
胡夫,吉薩大金字塔的建造者

第四王朝後期的幾個國王還有孟考拉(前2532—前2504),吉薩最小的一座金字塔由他所建;謝普塞斯卡弗(前2504—前2498),之後可能還包括德德夫普塔(前2498—前2496 BC)。

在第四王朝時期,埃及向迦南努比亞地區進軍,而埃及文化也逐漸沿尼羅河向南滲入到如今的蘇丹北部地區。[10]

第五王朝

古埃及第五王朝(前2494—前2345 BC)首位國王是烏瑟卡夫(前2494—前2487),這一時期,對太陽神的崇拜開始向整個埃及蔓延。因此相比於第四王朝時期,金字塔的修建開始減緩,統治階層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阿布西爾地區太陽神廟的修建上。繼承烏瑟卡夫王位的是他的兒子薩胡拉(前2487—前2475),他曾親自率領一直遠征隊前往蓬特。薩胡拉死後其子內弗爾卡拉(前2475—前2455)即位。內弗爾卡拉在王名中引入了「名」(prenomen)。其後則是兩個短命的國王:其子內弗里弗拉(前2455—前2453)和謝普塞斯卡拉,其中後者的譜系暫時未知。[11]內弗里弗拉的弟弟紐塞拉(前2445—前2421)有可能推翻了謝普塞斯卡拉的統治而成為國王,他統治的時間較長,在阿布西爾地區以北建造了當時最大、現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太陽神廟,同時在該地區修建自己的金字塔的同時,還對前幾任國王未完工的金字塔進行了補建與修葺。 第五王朝最後三位國王是門考霍爾(前2421—前2414)、傑德卡拉(前2414—前2375)和烏那斯(前2375—前2345),其中烏那斯是首位將金字塔文英語Pyramid Texts篆刻在金字塔中的國王。

崩潰:第六王朝

古埃及第六王朝(前2345—前2181)時期,國王權力被逐漸削弱,各諾姆的總督英語nomarch逐漸攫取了權力。這些總督雖是貴族,但來自非王室家族,而為了暫時讓他們繼續效忠王室,國王給予了他們總督世襲的權利。在不久之後,各地更是陸續出現了一個個半獨立的小王朝。 在國王佩皮二世(前2278—前2184)長達94年的統治時期里,政治動亂頻發,並最終持續到第六王朝的覆滅。佩皮二世死後,他的數任繼承人均已不在人世,因此這很可能引發了一場王位繼承危機,內戰很快爆發。

擊潰埃及第六王朝的是一次史稱公元前22世紀大乾旱的氣候災難,這使得埃及地區降水量急劇下降。在前2200到前2150之間的數年,尼羅河的泛濫幾乎難以維持。[12]

第六王朝在政治動亂與經濟崩潰中滅亡,這也標誌著古王國時期的結束,而此後埃及陷入了數十年的饑荒和內亂,這一時期被稱為「第一中間期」。

政治組織與社會結構

在古王國時期,國王被神化,人們認為只有國王才擁有永恆的生命,並與拉神一同航行在天堂中,經歷每日的生無窮迴圈。理論上國王擁有全埃及所有的土地,其上的所有臣民及資源,但在實際操作中,他需要服從瑪阿特(平衡與秩序原則),並受到先人的制約。

對外關係

為了得到各種自然資源,古王國時期的埃及與鄰國進行貿易,有時也會採取軍事手段奪取資源。埃及通過今黎巴嫩地區的比布魯斯港進口黎巴嫩雪松木,從紅海沿岸的蓬特獲取乳香、象牙及芳香樹脂。從第三王朝開始,還派遣遠征隊東進西奈半島開發綠松石黃銅,或南下努比亞獲取瑪瑙紫水晶等。貿易商隊常有軍隊護送。

文化與藝術

 
古王國國王頭像(約前2650-前2600),現藏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古埃及國王最早的雕像尺寸較小,而從第三王朝開始,國王的雕像與真人等高,而這座戴著上埃及王冠的頭像甚至比真人尺寸還大。[13]

宗教風俗

古王國時期最重要的宗教中心有赫利奧波利斯、孟菲斯和赫爾莫波利斯,分別尊崇太陽神拉、普塔神以及托特神。

建築藝術

金字塔

太陽神廟

在第五王朝,國王給予太陽崇拜和太陽神祭司以更大的支持,先後為拉神建立了六座太陽神廟。此時,國王將財力更多地分配給了神廟的興建,國王自己的金字塔往往規模很小。

參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Old Kingdom of Egypt. Ancient History Encyclopedia. [2017-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7). 
  2. ^ Malek, Jaromir. 2003. "The Old Kingdom (c. 2686–2160 BCE)". In The Oxford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edited by Ian Shaw.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2804587, p.83
  3. ^ 3.0 3.1 Carl Roebuck, The World of Ancient Times, p. 56.
  4. ^ Carl Roebuck, The World of Ancient Times, pp. 55 & 60.
  5. ^ Toby A.H. Wilkinson, Early Dynastic Egypt, Routledge, 2001
  6. ^ Herlin, Susan J. Ancient African Civilizations to ca. 1500: Pharaonic Egypt to Ca. 800 BC: 27. 2003 [23 Januar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8-23). 
  7. ^ Ancient Egypt - the Archaic Period and Old Kingdom. www.penfield.edu. [2017-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2) (英語). 
  8. ^ Carl Roebuck, The World of Ancient Times, p. 57.
  9. ^ Vassil Dobrev, French Institute, Cairo, link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ink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 ^ p.5, 'The Collins Encyclopedia of Military History' (4th edition, 1993), Dupuy & Dupuy.
  11. ^ Miroslav Verner: Archaeological Remarks on the 4th and 5th Dynasty Chronology, Archiv Orientální, Volume 69: 2001
  12. ^ Jean-Daniel Stanley; et al. Nile flow failure at the end of the Old Kingdom, Egypt: Strontium isotopic and petrologic evidence. Geoarchaeology. 2003, 18 (3): 395–402. doi:10.1002/gea.10065. 
  13. ^ Bothmer, Bernard. Brief Guide to the Department of Egyptian and Classical Art. Brooklyn, NY: Brooklyn Museum. 1974: 22. 

參考書目

  • Brewer, Douglas J. Ancient Egypt: Foundations of a Civilization. Harlow, UK: Pearson, 2005.
  • Callender, Gae. Egypt In the Old Kingdom: An Introduc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1998.
  • Kanawati, Naguib. Governmental Reforms In Old Kingdom Egypt. Warminster: Aris & Phillips,, 1980.
  • Kanawati, Naguib., and Alexandra Woods. Artists of the Old Kingdom: Techniques and Achievements. 1st English ed. Egypt: 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 Press, 2009.
  • Lehner, Mark. The Complete Pyramids.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97.
  • Málek, Jaromír., and Werner Forman. In the Shadow of the Pyramids: Ancient Egypt During the Old Kingdom.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86.
  • McFarlane, A., and Anna-Latifa Mourad. Behind the Scenes: Daily Life In Old Kingdom Egypt. North Ryde, N.S.W.: Australian Centre for Egyptology, 2012.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Egyptian Art in the Age of the Pyramids.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9.
  • Papazian, Hratch. Domain of Pharaoh: The Structure and Components of the Economy of Old Kingdom Egypt. Hildesheim: Gerstenberg, 2012.
  • Ryholt, Kim S. B.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Egypt during the 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 c. 1800–1550 BC. Copenhagen: Museum Tusculanum, 1997.
  • Sowada, K., and Peter Grave. Egypt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During the Old Kingdom: An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 Fribourg: Academic Press, 2009.
  • Strudwick, Nigel. The Administration of Egypt In the Old Kingdom: The Highest Titles and Their Holders. London: KPI, 1985.
  • Warden, Leslie Anne. Pottery and Economy In Old Kingdom Egypt. Boston: Brill, 2013.
  • Wilkinson, Toby. Early Dynastic Egypt. London: Routledge, 2001.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