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獻宸(1606年9月23日—1648年6月22日),原名懿忠明初天生[1],浙江寧波府鄞縣人,祖籍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2]。明末抗清志士,官至兵部車駕司主事(一說為職方司主事),「寧波五君子」[3]之一。「五君子」曾聯合部分反正清軍,密謀光復浙東,因叛徒告密而失敗,屠獻宸等皆被捕殉國。犧牲後,監國魯追贈大理寺丞。乾隆時,清廷追諡烈愍

屠獻宸
屠獻宸
屠獻宸像
國家中國
時代明朝
明初
天生
職官兵部車駕司主事
大理寺左丞 追贈
族裔漢族
籍貫浙江寧波府鄞縣
祖籍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
初名屠懿忠
出生萬曆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1606年9月23日)
浙江寧波府鄞縣
逝世監國魯三年五月初二日(1648年6月22日)
浙江寧波府鄞縣
諡號烈愍
生員

生平

萬曆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1606年9月23日)申時[4],屠獻宸出生於浙江寧波府鄞縣。

少年從學

少年時,為縣學生員,才學很高,好講氣節[5],從學於名儒陳良謨。「甲申之變」時,陳良謨在京師殉節,屠獻宸在家中設靈位哭拜,厚贈其家[6]

起兵抗清

弘光元年(1645年)孫嘉績熊汝霖等擁立魯王朱以海監國,屠獻宸往投,並散盡家產,招募了一支義軍,被授兵部主事[7]。但不久清軍大舉南下,魯王兵潰,屠獻宸與同鄉董德欽返回故里。

翻城之役

監國魯二年(1647年)屠獻宸等謀恢復寧波。當時屠家的故宅十分廣大,一大半被清軍將領占用作為衙門,其中有游擊陳天寵、仲謨兩人,曾是史可法的部下,欲反正歸明,暗中聯絡上了屠獻宸等人[8],屠獻宸又寫信給駐紮在四明山區的抗清義軍領袖王翊,計劃一同起義[9]。當時一起謀劃的,還有反清志士華夏王家勤楊文琦、董德欽等。屠獻宸曾叮囑華夏要提防小人,而華夏疏於防範,不幸被居鄉的降臣謝三賓等告發,與事者皆被捕[10],被稱為「五君子翻城之獄」[11]。監國魯三年五月初二(1648年6月22日)屠獻宸等被清廷殺害,魯王聞之,追贈大理寺丞[12],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諡烈愍[13]

家族

出身名門甬上屠氏。先世有弘治、正德年間的吏部尚書屠滽,嘉靖朝左都御史屠僑[14]。曾祖父屠大山為嘉靖年間兵部右侍郎[15]。祖父屠本畯,官至湖廣辰州府知府,父親屠惟霖,官至陝西慶陽府寧州同知。母親聞玄真,是嘉靖朝吏部尚書聞淵的曾孫女。妻子朱萬善,夫死自經殉難[16],並寫有遺詩[17]

有兄屠藎忠、屠葵忠、屠亮忠、屠鼎忠。侄屠孝程為屠藎忠子,曾有人勸說他參加清朝的科舉,屠孝程回答說:「我們屠家數代顯赫門第,如果出去應試,如何對得起家叔(屠獻宸)對明朝的忠誠。」聞者都驚嘆不已[18]

長子屠孝麟,字振趾,效力於魯王軍中,力戰殉國。另有側室陸氏,生次子屠孝宗,三子屠孝來[19]

相關詩詞

《追挽屠天生兵部》[20]

明·張煌言

雉壇曾記探陰符,共挽天戈指羯胡。
我似魯連還抗節,君為翟義竟捐軀。
旄頭應避祁連冢,匕首空藏督亢圖。
歸去延陵須掛劍,只愁零落是楷模。

參考資料

  1. ^ 《甬上屠氏宗譜》卷9:「懿忠,惟霖四子,庠名獻辰,字明初,號天生。」
  2. ^ 天一阁里,屠呦呦家谱亮相 - 钱江晚报. [2018-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3. ^ 顧誠《南明史》第十五章第二節:「『五君子』是史籍中一個不十分準確的概念,它實際上指的是華夏、王家勤、屠獻宸、楊文琦、楊文瓚、董德欽、董志寧等人在寧波策劃的反清密謀。」
  4. ^ 《六經堂遺事·附錄》:「公由郡庠生補恩貢,授兵部職方司主事,生萬曆三十四年丙午八月二十二日申時。」
  5. ^ 《鮚埼亭集外編》卷10《屠董二君子合狀》:「天生與若思皆高才,講氣節。」
  6. ^ 《同治鄞縣誌·卷四十·人物傳十五》:「陳良謨未第時,設教家塾。獻宸常執經請業,後聞『甲申之變』良謨殉節,獻宸設位而哭,周恤其家。」
  7. ^ 《南疆繹史摭遺·卷十二·舟山盡節江上殉事諸臣列傳》:「孫、熊兵起,即詣之參其事,更自募一軍屯瓜瀝之龍王堂,授車駕主事。」
  8. ^ 《鮚埼亭集外編》卷10《屠董二君子合狀》:「天生之居,故侍郎第也,北來諸將奪其半以為署。有海道中營游擊將軍陳天寵、仲謨者,北人也……乃親詣天生密室,屏左右書曰:『吾二人故史閣部麾下也,當江都失守,閣部垂死遺言,屬我輩必無負明室,吾二人敢忘之哉?將有所待而為之以報閣部也。吾觀公非凡人,且一切來往蹤跡,吾亦稍覺之。公若弗疑,願效死力。』」
  9. ^ 《明清史料丁編》第1本《浙江巡按秦世禎揭帖》:「又一小竹紙,系屠宸名字,即屠獻宸,書亦與王翊,云:『敝府發不待時,乞提師合慈,直搗定海,敝地亦從東直下,與抵關師合攻,亦要著也。』」
  10. ^ 《南疆繹史摭遺·卷十二·舟山盡節江上殉事諸臣列傳》:「獻宸謂夏曰:『里中有外托氣節名而陰賊不可問者,宜慎之!』夏疏不甚防,己而果為三賓所告;陳、仲二將猶秣馬待應,而諸道兵已盡為官軍所截。事既泄,二子跳至天台;三賓又力構之,遂急捕下獄。」
  11. ^ 《小腆紀年附考》卷14:「文琦就訊,但言文瓚不與謀,請釋之養父,而自請速死。與夏、家勤、獻宸、德欽同就辟,所謂五君子翻城之獄也。」
  12. ^ 《同治鄞縣誌·卷四十·人物傳十五》:「戊子五月二日,與華夏同死西市,而陳、仲二將周旋獻宸於難中甚力,論者賢之。魯王贈獻宸大理寺丞。」
  13.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4。
  14. ^ 《六經堂遺事·序》:「大理原名懿忠,更名獻宸,為太保襄惠公滽六世族孫,少保簡肅公僑從玄孫。」
  15. ^ 《鮚埼亭集外編》卷10《屠董二君子合狀》:「駕部屠公獻宸,字天生,鄞人,兵部侍郎大山之曾孫。」
  16. ^ 《鮚埼亭集外編》卷10《屠董二君子合狀》:「天生夫人朱氏,賢而文,其姥恐其殉也,守之。夫人好言如平日,而潛賦絕命詞,伺姥之歸,自經以從。」
  17. ^ 《忠義錄》卷5《王翊傳》:「獻宸字天生,鄞人,縣學生,捕至殺之,妻自縊,有《悼夫矢志詩》。」
  18. ^ 《同治鄞縣誌·卷四十·人物傳十五》:「有勸其應試以保全門戶者,孝程答曰:『吾五世相韓之家也,而應試,季父之血將化碧矣。』聞者咋舌。」
  19. ^ 《甬上屠氏宗譜》卷9:「次室陸氏,生二子孝宗、孝來。」
  20. ^ 《張忠烈公集》卷4。
寧波五君子
華夏 | 王家勤 | 屠獻宸 | 楊文琦 | 董德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