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聲音效

電影製作中,擬聲音效Foley[1]是在後期製作中添加到電影、影片和其他媒體中以提高音頻質量的日常聲音效果。[2]在英語中,這些效果被稱為Foley,以紀念首次於電影中運用這種音效方法的音效藝術家Jack Foley英語Jack Foley。這些加入的擬聲音效可以是任何聲音,例如衣服摩擦的聲音、腳步聲、吱吱作響的門和玻璃破碎的聲音等。擬音常用於增強電影的聽覺體驗。擬聲音效還可用於掩蓋拍攝期間在電影片場捕捉到的不需要的聲音,例如飛過的飛機或經過車輛的噪音。[3]

工作中的擬聲藝術家

擬聲音效通常在被稱為擬音舞台或擬音工作室的地方製作。擬音藝術家重現了電影所描繪的逼真的環境背景音。電影的道具和布景通常與現實生活中的對應物品所發出的聲音不同,因此需要電影製作人對聲音進行擬音。 [3]最好的擬音藝術與電影完美融合,甚至令觀眾沒有注意到音效來自擬音效果。[3]擬聲音效有助於在場景中營造真實感。如果沒有這些關鍵的背景噪音,觀眾會覺得電影異常安靜和不舒服。

歷史

 
一位早期的音效師(中右)在1920年代為現場廣播劇添加音效。他拿著一個效果板,用以模擬電話鈴響和關門。

現在所謂的擬音起源於1920年代初期,當時的擬音師在世界各地廣播工作室的廣播劇現場直播中添加音效。那個時代的留聲機錄音沒有辦法忠實地再現大多數聲音效果,因此音效人員必須在現場為廣播劇製作所有聲效。傑克·福利英語Jack Donovan Foley[4]於1914年在無聲電影時代開始與環球影業合作。當華納工作室發行第一部有聲的電影《爵士歌手》時,環球公司知道它需要保持競爭力,並徵求所有有廣播經驗的員工參與。 [4] Foley 成為將環球當時即將上映的「無聲」音樂劇Show Boat變成音樂劇的音效團隊的一員。因為當時的麥克風只能接收對話,所以其他聲音只能在電影拍攝後再加入。 [4] Foley 和他的小團隊將電影放映在屏幕上,同時錄製一條音頻,捕捉了他們的現場音效[4]他們的時機必須完美,以便腳步聲和關門聲與電影中演員的動作同步。Jack Foley 一直為電影創作聲音,直到1967年去世。[4]他的一些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現代擬音藝術隨著錄音技術的改進而一起進步。現今聲音不必在單個音頻軌道上現場錄製。不同的聲音可以分別在不同的音軌上錄製,再小心地與它們在畫面中的對應物精準同步。[5]擬音工作室使用數百個道具和電子效果來重現不同電影的環境聲音。

用途

擬音是田野錄音的一種,補充或替代了拍攝時現場錄製的聲音。大多數電影的音景都一併運用了這兩種方法。擬音藝術家是創造這種聲音藝術的人。擬音藝術家利用創造力讓觀眾相信聲音效果是真實的。觀眾不會意識到聲音實際上並不是拍攝過程本身的一部分。電影拍攝後,在後期製作中將擬音添加到電影中。[6]在電影製作中需要替換或增強聲音的原因是,拍攝過程中捕捉到的原始聲音經常被噪音遮擋,或者不夠擬真,從而不能強調該視覺效果或動作。例如,動作片中的打拳場景通常由特技演員上演,因此沒有實際的打擊聲。道具、佈景和服裝通常使用相對便宜且重量輕的材料製成,這些材料在視覺上看似更昂貴的材料,但聽起來並不相像。撞車與爆炸的聲效通常在後期製作階段添加或增強。製作擬音時,會將現場錄製的聲音移除,然後在音軌上添加對應的音效。通過這種先移除,後補回的做法,剪輯可以完全控制每個噪音的聲音、質量和相對音量。[7]擬音效果令多媒體源的音頻質量顯得更有層次和真實感。[2]

擬音師會先看一次電影,從而確定他們需要添加哪些聲音才能獲得所需的聲音和效果。他們準備好製作聲效所需的物料後,他們就會製作這些聲音。當他們完成所需的聲音時,他們會再觀看電影並同時添加聲音效果。這類似於演員重新錄製對話的方式,與視頻或電影圖像對口型。

使用配音替換對話的場景也具有擬音音效。自動對話替換(ADR)是在後期製作中錄製語音聲音的過程。這是由一台機器來完成,該機器調整錄製的聲音與電影的聲音,以便聲音與電影一起運行。[來源請求]ADR技術的目的是在拍攝後將聲音效果添加到電影中,使聲音同步。許多聲音並沒有在拍攝時被添加,而且麥克風可能無法以觀眾期望聽到的方式捕捉到聲音。[8]當電影公司開始在國際上發行以其他語言配音的電影時,對擬音的需求急劇增加。這是因為當對白的音軌被替換後,對話時同時錄製的所有現時音效也會丟失。

創作

擬聲藝術是由聲音藝術家在錄音棚中模仿實際聲源創建的。[3]通常在電影的任何給定場景中都會發生許多小音效。將它們全部記錄下來的過程可能非常耗時。

擬音藝術可以分為三大類——腳聲、動作聲和細節聲。[3]

此類的音效需要腳步聲。[3]為了發出下樓梯的聲音,擬音藝術家會一邊觀看有關片段,一邊將腳跺在大理石板上。擬音工作室有許多不同類型的鞋子和幾種不同類型的地板來創造腳步聲。 [5]這些地板,被稱為擬音坑, [9]種類從大理石方塊板到礫石和岩石坑不等。創造恰到好處的腳步聲可以大大增強場景的感覺。創造這些腳步聲時,擬音藝術家通常被稱為「擬音步行者」或「踏步者」。[10]

動作

「動作」類別構成了電影中聽到的許多更微妙的聲音,例如,當兩個演員從彼此身邊走過時,衣服摩擦發出的嗖嗖聲。[3]這種聲音是通過以演員雙腿交叉的相同速度在麥克風附近摩擦兩塊相同材料而產生的。[5]摩擦的物料並不一定是布料。具體的呈現方式一般由負責後期混音的混音師自行決定。

細節

擬音還可以包含其他聲音,例如關門聲和門鈴響聲;但是,使用由聲音編輯器安排的庫存聲音效果往往可以更有效地完成這些工作。

擬音效果可幫助觀眾判斷空間的大小。例如,一個大的大廳有很大的回音,而一個小房間可能只有輕微的回音。 [3]開放的室外空間通常根本沒有回音。[來源請求]

常用技巧

  • 玉米澱粉放進皮袋中會發出雪嘎吱嘎吱的聲音。[3]
  • 一副手套聽起來像鳥兒拍打翅膀。[3]
  • 一支箭或一根細棍子發出嘶嘶聲。[3]
  • 一把舊椅子發出可控制的吱吱聲。[3]
  • 將浸水的生鏽鉸鏈放在不同的表面上時會發出吱吱聲。不同的表面會顯著改變聲音。[3]
  • 沉重的釘槍與其他小的金屬聲音相結合,可以模擬槍聲。[3]
  • 金屬耙子可以發出鏈條柵欄的嘎嘎聲/吱吱聲;當拖過一塊金屬時,它還可以發出金屬的尖叫聲。[3]
  • 沉重的車門和擋泥板可以產生所需的大部分汽車聲音,但在錄音室里放一整輛車會更好。[3]
  • 燃燒的塑料垃圾袋切成條狀,當袋子融化並滴落到地面時,會產生逼真的聲音蠟燭或柔軟的不噼啪聲。[3]
  • ¼ 英寸的錄音帶在被踩到時聽起來像草或刷子。[3]
  • 明膠和洗手液會發出擠壓聲。[3]
  • 冷凍生菜會發出骨頭或頭部受傷的聲音。[3]
  • 椰子殼切成兩半,塞滿填料,發出馬蹄聲。[3]
  • 玻璃紙產生噼啪作響的火焰效果。[3]
  • 需要精選的木門和金屬門來製造各種門聲,但也可用於發出吱吱作響的船聲。[3]
  • 木地板表面上的橡果、小蘋果和核桃可用於模擬骨折。
  • 核桃被用來代替一杯水中的冰塊,因為它們不會融化。
  • 罐頭狗糧可用於外星豆莢胚胎驅逐和怪物發聲。[11]
  • 大而薄的金屬板,彎曲時可用於打雷。

在《星際大戰》中,本·伯特(Ben Burtt)引入了許多用於該系列的特殊效果。光劍的嗡嗡聲是電影放映機馬達與電視顯像管嗡嗡聲混合併進一步混合。雷射槍是基於拉緊的無線電塔拉線被撞擊的聲音。黑騎士的呼吸聲是呼吸調節器的聲音。TIE戰鬥機的嗖嗖聲是混合了減慢速的大象群噪音和汽車在水中行駛的聲音,丘巴卡的聲音包括擱淺在干水池中的海象的呻吟聲以及其他動物的聲音,而 R2D2說話時發生的嗶聲是Burtt 自己的聲音與合成聲音混音的效果,以使其機器人效果人性化。[12]

火標誌劇院英語The Firesign Theatre是一個喜劇廣播劇團,偶爾會打破第四面牆來取笑這些例(「從頁面頂部開始,聖巴巴拉就一直在下雪,我不得不抖掉我的雪靴上的玉米澱粉」) [13]。喜劇演員巨蟒在他們的電影《聖杯傳奇中》也有包括一個這樣的笑話: 一群假裝騎馬的騎士,他們的侍從跟在後面,拍打著半個椰子。 [14]

參見

參考

  1. ^ Almo, Laura. Why Is It Called 'Foley' Anyway?. Cinemontage. 2016-02-01 [2018-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3). The art remained in the shadows for many years. A function of history and tradition, Foley artists, as they came to be named, never received screen credit. Around the 1970s, sound editors were doing their own syncing (as it was called before becoming officially known as Foley), and realized they could hire outsiders to do this time-consuming and specialized work. 
  2. ^ 2.0 2.1 Stinson, Jim. Real-time Sound Effects: The Foley Way. Videomaker.com. 1999-07 [2010-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7).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Singer, Philip R. Art of Foley. Marblehead Publishing Co. Web. 2010-07-01 [2012-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9). 
  4. ^ 4.0 4.1 4.2 4.3 4.4 All Things Considered. "Jack Foley: Feet to the Star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7-09-15.: NPR:" National Public Radio: Mar.–Apr. 2000. Web. 2 July 2010.
  5. ^ 5.0 5.1 5.2 Bloom, Leslie. "YouTube – Leslie Bloome – Foley Artist." YouTube – Broadcast Yourself. Nov.–Dec. 2009. Web. 1 July 2010. YouTube上的影片
  6. ^ Sound Ideas. What is Foley? by Skevos Mavros. Sound Ideas. [2010-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3). 
  7. ^ Sound Ideas. Mavros, Skevos. "Sound Ideas – What is Foley?." MavArt Productions 2000 Web.10 Jul 2009. Sound-ideas.com. [2010-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3). 
  8. ^ Pramaggiore, Maria, and Tom Wallis. Film: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2 ed. London: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Ltd., 2008. Print.
  9. ^ Foley Construction – Noah Bonds. npbonds.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10. ^ The Art of Foley – Feet. www.marblehead.net.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7). 
  11. ^ Epic Sound. The Guide To Sound Effects by David Filskov. Epic Sound.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3). 
  12. ^ Tim Grierson. How 6 of Star Wars' Iconic Sounds Were Conceived. Popular Mechanics. 2016-02-24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3). 
  13. ^ Mike Tiano. Phil Austin of the Firesign Theatre (1941–2015): An Appreciation. Something Else. 2015-06-22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14. ^ Sean Hutchinson. 15 Facts about 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Mental Floss. 2015-06-16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