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塔

明代的塔較前代有所發展,產生了文峰塔這一獨特的類型,所謂文峰塔即各州城府縣為改善本地風水而在特定位置修建的塔,其修建目的或為震懾妖孽或為了補全風水或作為該地的標誌性建築,文峰塔的出現使得明清兩代出現了一個築高潮,許多塔都是以文峰塔的形態出現的。

明代的佛塔基本沿襲了遼宋塔的形制,由於築塔數量較多因而種類非常齊全,從樓閣式密檐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等較為常見的形式到無縫式寶篋印式等奇異的形式不一而足,尤以樓閣式塔為主流。明代塔大多為高大的仿木結構,石塔木塔均很少見,明代仿木結構磚塔對木構的模仿都非常精緻細膩,不僅斗拱具全而且還出現了雁翅板垂蓮柱等結構;塔的建築平面多為八角形、六角形和四方形;明塔承襲了遼塔構築基座的做法,隨著塔在明代從宗教世界走向世俗社會,基座上浮雕的題材出現了相應的變化,不僅包括佛像金剛力士護法天王等宗教題材,也出現了八仙過海喜鵲登梅魁星點斗等民間傳統祈福題材。明代的佛塔或仿宋或仿遼,雖然建築數量甚眾但在建築藝術和技術上並無大的突破,其成就遠遜於遼宋兩朝。

如上文所述,除了中規中矩的佛塔,明代還建造了大量文峰塔,文峰塔建築形制多樣,或如筆、或如樓、或矮胖如墩台,這些異形塔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塔的建築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