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化龍(1874年11月27日—1918年9月1日),字濟武湖北蘄水(今浠水)人。政治人物、法學家。

湯化龍
濟武
出生(1874-11-27)1874年11月27日
 大清湖北黃州府蘄水縣
逝世1918年9月1日(1918歲—09—01)(43歲)
加拿大維多利亞市
死因槍擊
國籍 中國
職業政治家
法學家
兒女子:湯佩松(植物生理學家)
親屬胞弟:湯薌銘(政治家)

生平

立憲派的活動

湯化龍出生於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九日(1874年11月27日)。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從黃州經古書院畢業。該書院以實學造就人才為宗旨,湯化龍是其中佼佼者,考據、辭章、性理、經濟,無不精通,每遇課試,旁徵博引,下筆萬言,常為一院之冠。史學家曾云:「故其後治學從政,與乎道德文章,往往窮變化而不搖落者,既於斯植其根柢焉。」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秋,湯化龍中舉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甲辰科進士,授刑部主事。此後,任山西大學堂國文教習。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自費赴日本留學,在法政大學學習法學。在日本,湯化龍發起成立了法政學交通社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湯化龍回國,參與湖北省地方自治籌備事務,任湖北諮議局籌辦處參事。次年當選湖北諮議局副議長,並在第一次常會後當選議長。此後他作為立憲派的領袖,呼籲清政府早日召開國會。

宣統二年(1910年)8月,各省諮議局聯合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湯化龍當選議長,提出第三次國會開會請願。11月4日,清朝同意宣統五年(1913年)召開國會,但這不能滿足他的願望。他與譚延闓湖南代表)、蒲殿俊四川代表)等請求翌年召開國會,發動了第四次國會請願。這次請願被清朝鎮壓,湯化龍在失望中回到湖北。

宣統三年(1911年)5月,清政府組成以慶親王奕劻為內閣總理大臣的皇族內閣,皇族內閣做出了它建成之後的第一個重大決策:「鐵路國有化」。這一決策引發了相關各省的保路運動。湯化龍被推為湖北省軍商學界的代表北上,從漢口出發時,上萬人到車站送行。湯化龍在京參加各省諮議局聯合會第二次會議,參加組織成立憲友會,湯化龍成為中心人物。剛從北京回來不久,武昌起義就爆發了[1]

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湯化龍勸說黎元洪參加革命,並及時以湖北諮議局的名義通電全國,請求各省響應。他參與組織湖北軍政府並先後擔任政事部部長編制部部長。湯化龍還以「漢口各團體聯合會」維持社會治安。與黎元洪一起促成了海軍反正。與宋教仁一起擬定了《鄂州約法》。在黃興離開武昌之際,湯化龍也離開武昌到了上海。1912年元旦,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湯化龍任陸軍部秘書長,接著又委以法制局副總裁。清帝退位之後,孫中山根據約定按時辭職,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時的湯化龍是臨時參議院的議員。臨時參議院改選,湯化龍被選為副議長。接下來是全國大選,正式成立參眾兩院。湯化龍當選眾議院議長。

 
湯化龍

國會活動

民國元年(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湯化龍任法制局副總裁。後來他辭職,和立憲派的要人在上海組織共和建設討論會。該會奉流亡日本的梁啓超為領袖,支持梁的歸國。同年4月,湯化龍任北京臨時參議院副議長。

同年5月,他參加了黎元洪任理事長的共和黨。另外,湯化龍的共和建設討論會等6個政治團體合併組成了民主黨,他任幹事長。民國二年(1913年)1月,當選民元國會衆議院議員,並在共和黨、統一黨、民主黨的支持下當選議長。

此後,湯化龍支持袁世凱的政治姿勢更趨鮮明。同年5月,上述3個黨合併成立了進步黨,湯化龍任理事。二次革命爆發後,他支持袁世凱。民國三年(1914年)5月,袁世凱解散國會,湯任徐世昌內閣教育總長兼學術委員長。

民國四年(1915年)8月,袁世凱借楊度等人倡議變更國體,復行帝制,湯化龍不願出力,又不敢公然反對,8月31日,他稱病避居天津[2]。10月,正式辭任教育總長。12月,到上海參加反袁活動。民國五年(1916年)3月19日,湯化龍電請袁世凱退位[3](3日後袁退位)。同年5月,其弟湖南將軍湯薌銘反袁獨立。

 
湯化龍

皖系政客

民國五年(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湯化龍作為段祺瑞領導的皖系的政客活動。8月國會重開,他重任衆議院議長。9月,國民黨議員組織了「憲政商榷會」,湯化龍在梁啓超的支持下同劉崇佑等人組織了與之對抗的「憲法案研究會」。隨後該會和以王家襄陳國祥為首的憲法研究同志會於1916年9月12日合併為憲法研究會[4]特別是,在各省是否可以制定省憲法的問題上,憲法研究會和憲政商榷會對立,湯化龍明確反對制定省憲法。

民國六年(1917年),在西原借款和對德國宣戰問題上,湯化龍支持段祺瑞。5月,段被黎元洪罷免,湯遂辭任議長。7月,張勳復辟失敗,段祺瑞重新上台,湯化龍任內務總長。11月,因湘南護法戰爭失利,段祺瑞辭任國務總理。湯化龍雖留任於汪大燮臨時內閣,不久也辭職。可是之後,段信任心腹徐樹錚和「安福俱樂部」的王揖唐等人,湯化龍被疏遠,他便決定遠遊外國。民國七年(1918年)3月下旬,湯化龍離開北京,東渡日本[5]

民國七年(1918年)9月1日,湯化龍在加拿大維多利亞中華會館附近街頭被王昌襲擊後不治。享年44歲。

參考文獻

  1. ^ 李新宇:湯化龍:被遺忘的共和元勛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8001.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北京政海人物之去留. 新聞報 (上海). 1915-09-05 (中文). 教育部湯總長……又請假十日,於前日(三十一號)下午乘火車赴津養病矣 
  3. ^ 湯化龍勸告袁氏退位電. 盛京時報 (奉天). 1916-03-24. 若必貪擁高位,專逞武力,縱一人之私意,塗萬姓之肝腦,殃民病國,負責更深……急爲退位之圖,猶是自存之計 
  4. ^ 朱志敏,李大釗參加「研究系」活動質疑,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03期
  5. ^ 湯濟武昨日東渡. 北京日報 (北京). 1918-03-25. 

書籍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前任:
嚴修
教育總長
1914年5月-1915年10月
繼任:
張一麐
前任:
范源濂
內務總長
1917年7月-1917年11月
繼任:
錢能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