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中国浙江大学下属学院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浙江大學的一所學院,於1999年7月四校合併時由杭州大學人文學院(主體)、原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的少量人文學科整合而來,其前身可追溯至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求是書院育英書院的人文學科。現設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3個系,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等28個研究所。併校後的人文學院成立以來,以下的新聞藝術等泛人文類專業不斷分出新成立學院,最近的一次拆分是藝術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於2019年5月分出另立藝術與考古學院。現人文學院與外語學院、傳媒學院和藝術考古學院四院組成了更龐大的浙江大學人文學部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類型學院
地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塘路866號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區文科組團人文學院大樓四樓30°17′59″N 120°4′28″E / 30.29972°N 120.07444°E / 30.29972; 120.07444
建立日期1999年7月,前身可追溯至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
隸屬浙江大學人文學部
下屬
    • 01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
    • 02 韓國研究所
    • 03 日本文化研究所
    • 04 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
    • 05 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985工程」創新基地)
    • 06 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中心(「985工程」創新基地)
    • 07 浙江文獻集成編纂中心(浙江省重點研究基地)
    • 08 宋學研究中心(浙江省重點研究基地)
    • 09 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研究中心
    • 10 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
    • 12 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所
    • 13 文藝學研究所
    • 14 漢語言研究所
    • 15 中國古代史研究所
    • 16 世界歷史研究所
    • 17 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
    • 18 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
    • 19 浙江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
    • 20 科技與文化研究所
    • 21 外國哲學研究所
    • 22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
    • 24 經濟與文化研究中心
    • 25 人文旅遊研究中心
    • 26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東西方文化與管理研究中心
    • 27 宗教學研究所
    • 28 浙江大學亞太休閒教育研究中心
    •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海外華人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
院長樓含松
黨委書記蔡荃
副院長蘇宏斌馮國棟、蔡荃
教師數146人
職工數165人
大學部690餘人
研究生210餘人
博士生330餘人
其他在學人員外國留學生150餘人
網站http://www.ch.zju.edu.cn/main.htm

歷史[註 1]

民國早期

人文學科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成立的求是書院是浙江大學的前身,當時的課程中即包含了國文、歷史、音樂等泛人文類課程[1]:6。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成立的崇信義塾之江大學的前身,並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改名為育英書院,開始開設大學課程,當中也包含了人文學科;民國3年(1914年)正式定名之江大學[2],但於北伐戰爭期間停辦。

民國17年(1928年),國立第三中山大學正式定名浙江大學[1]:30,伴隨著黃金十年建設,至抗戰爆發前夕的民國25年(1936年),浙江大學已有工學院、農學院和文理學院,其中文理學院設有史地學系等人文學科[1]:36[2]

抗日西遷時代

民國26年(1937年)抗戰爆發,浙大舉校西遷,終於民國27年(1940年)在遵義湄潭落腳[1]:66,當時的科系主要分為文、理、工、農、師範五個學院,其中師範學院中還有文科系[1]:102-103。文學院辦公室位於遵義舊城[1]:66,還設有研究室在遵義以東70公里湄潭縣的城內外祠堂廟宇[1]:68。「一代儒宗」馬一浮於民國27~28(1938~39)年間於擔任過文學院教師,並撰寫了浙大校歌歌詞[1]:72-73。民國30年(1941年),《思想與時代》月刊在遵義創刊,社長和主編即是浙大史地系主任張其昀,編輯部也設在文學院;張其昀以「科學時代的人文主義」為目標,提出了「特重時代思潮和民族復興的關係」和「溝通文質」「通才教育」等理念[1]:94,這些理念在今日的浙大也能尋到。民國32年(1943年),中文系教授祝廉先聯合數學系等系和浙大附中老師等九人「九君子」成立了「湄江吟社[1]:93,講研詩學。西遷時在浙大史地系任教的日後當選為院士的名師還有歷史地理學譚其驤[1]:95-99。西遷時代,教研成果依然未有中斷;文學院、師範學院文科系的研究成果有竺可楨的《二十八宿起源考》,張其昀主編的《遵義新志》,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播州楊保考》,張蔭麟的《中國史綱》,夏承燾的《詞學》,王季思的《中國古典詞曲研究》,豐子愷的中國畫論等[1]:102

另一方面,因北伐戰爭停辦的之江大學於民國20年(1931年)復辦,因只有文理兩學科,故名私立之江文理學院,抗戰期間也曾西遷。民國29年(1940年)成立之江大學文學院[2]

民國34年(1945年日本投降,浙江大學分批返杭[1]:106

共和國院系調整-杭州大學

民國38年(1949年)5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杭州,華東軍區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軍事接管浙大[1]:110。之江大學校董會後流亡至香港成立崇基學院,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仿照蘇聯模式建立專科學校,在1952年院系大調整中,浙江大學大量學科被拆出,只留下了部分工科專業;之江大學則直接解散。文學院外文系併入了上海外國語學院(現上海外國語大學),人類學系併入了復旦大學;公共課部分音樂教師被調往上海音樂學院。文學院剩餘學科、理學院剩餘學科、之江大學文理學院的一部分與浙大內設浙江師範專科學校合併,成立浙江師範學院。另外還成立了浙江農學院(後發展為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學院(後發展為浙江醫科大學[1]:114-119

1958年上半年,中共浙江省委決定籌辦綜合性的杭州大學,設中文等7個系。同年12月,正式決定將杭州大學、浙江師範學院合併定名為「杭州大學[1]:137。在這一時期,國學大師姜亮夫曾任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92年杭州大學成立了人文學院[3]1996年通過了「211工程」預審[1]:138

另一方面,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大量學科被拆出後於1987年,浙江大學復設了中文系等人文學科,1995年成立人文學院[3]。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也建了少量的人文學科。

四校合併新時代

1998年,四校合併組成新的浙江大學[1]:154。杭州大學人文學院、原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的大部分與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人文學科相關單位組建的新人文學院於1999年7月成立[3],下設哲學系、中國語言文學系、新聞與傳播學系、藝術學系、國際文化學系、歷史學系和社會學系[1]:162,學院辦公地點仍設在原杭州大學、即新浙江大學西溪校區。後來,新聞與傳播學系分出成立了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國際文化學系併入傳媒學院與外國語學院,後者更名為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社會學系與其它幾個專業另立了公共管理學院,藝術學系和歷史學系的文物與博物館學於2019年成立藝術與考古學院,如今人文學院僅有中文、歷史、哲學三系,並與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藝術與考古學院共同組成了浙江大學人文學部

在合併後的浙江大學時代,人文學院的主要科研成果有陳橋驛的《<水經註>校釋》,曹錦炎沈建華編著的《甲骨文校釋總集》,在人民大會堂首發的《宋畫全集》,張湧泉主編的《敦煌經部文獻合集》,陳村富包利民章雪富等著《希臘哲學史》等[1]:168-169

2010年代以來,紫金港校區大西區動工開建,人文學院已從西溪校區搬遷至紫金港校區,現地址位於紫金港校區西區文科組團;另外在西區還建有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現狀

學院專業涵蓋文、史、哲三大學科,設有漢語言文學(含影視、編輯出版方向)、古典文獻學歷史學哲學專業。擁有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和哲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

著名小說家金庸先生曾擔任人文學院名譽院長。

重點學科

  • 2個教育部基礎學科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中文、歷史
  • 985工程」二期國家文科創新研究基地:「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中心」和「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漢語史研究中心
  •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文獻集成編纂中心和宋學研究中心
  • 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
  • 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外國哲學
  • 浙江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史、外國哲學、文藝學
  • 校級強所:漢語史研究中心、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研究中心、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心、中國古代史研究所[3]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圖說浙大——浙江大學校史簡本.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0. ISBN 9787308079150. 
  2. ^ 2.0 2.1 2.2 历史沿革. www.ch.zju.edu.cn. [2020-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3. ^ 3.0 3.1 3.2 3.3 3.4 学院简介.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2012年12月]. [永久失效連結]
  1. ^ 本段主要以現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的三個系下的各專業學科(主要即「文史哲」)為對象來考察歷史,即略過歷史上的「文學院」「文理學院」等中的其他學科(如外文、地理地質、甚至自然科學等);2019年分出的「藝術」等專業少量考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