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討論:中國歷史

由魔琴在話題編輯請求 2024-12-01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 個月前
          模板依照頁面評級標準無需評級。
本模板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中國專題 (獲評模板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模板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模板級模板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模板無需評級。

為什麼有兩個層級的「史前時代」?

如題。——GlenHelvetica留言2023年2月2日 (四) 04:12 (UTC)回覆

所以十國的繼承者是西夏?

如題-- Jason22  對話頁 貢獻 2023年3月8日 (三) 12:21 (UTC)回覆

不把梁唐晉漢周寫進去就不會有這麼多麻煩事了XD ——魔琴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3月9日 (四) 00:28 (UTC)回覆
就算按原表,唐的繼承者也不是西夏啊。--Ghren🐦🕙 2023年3月9日 (四) 14:30 (UTC)回覆
這個網友不懂西夏歷史就別亂說,誰說一定要繼承才可以。西夏先祖拓跋思恭受唐朝唐僖宗詔封為夏州節度使,賜號「定難軍」。最後又發展出西夏,怎麼沒上下關係呢。現在改法反而破壞邏輯,真是亂七八招,畫蛇添足

為什麼加了個年

不然是什麼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4月17日 (一) 17:48 (UTC)回覆

所以知道是什麼就不能加嗎?——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4月18日 (二) 05:17 (UTC)回覆
佔的空間又多了啊。--Ghren🐦🕛 2023年4月19日 (三) 16:14 (UTC)回覆

為什麼宋朝的北宋到南宋多了西夏呢

北宋不就有西夏嗎? 這什麼爛表格--2001:B011:1:5272:D9A3:1AE7:B397:FF81留言2023年6月22日 (四) 23:37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23-10-31

  請求已拒絕

觀點:我們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要明確一個中國原則。以下是論述的證明

我們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國家主權。我們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國家主權。我們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國家主權。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一直遵循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灣省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際上也沒有承認台灣省屬於中華民國地位,並且人人皆知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侵權,已由Peacearth留言)於2023年10月31日 (二) 11:19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覆

--茶丶余留言2023年10月31日 (二) 01:57 (UTC)回覆

 未完成,無關訴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0月31日 (二) 02:49 (UTC)回覆

明鄭是否被認為是中國史的一部分?

我認為--魚雨留言2023年12月7日 (四) 08:17 (UTC)回覆

1.文化連續性:明鄭的建立者鄭成功是明朝的遺民,他承襲了明朝的文化和政治傳統。在明鄭統治下,文化元素、官制等仍保留著明朝的特色,這表現出中國歷史文化的連貫性。2.地理關聯:明鄭統治過的領土不僅僅有台灣還包括福建地區一部分,福建地區在中國版圖的地理範疇內。明鄭政權的建立與活動發生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這使得其歷史地位與中國歷史相關聯。3. 政治衍生:明鄭的興起和滅亡受到明朝的覆亡影響。鄭成功奮起反抗清朝統治,試圖恢復明朝的統治,這種政治衍生性使得明鄭的歷史與中國歷史密切相關。最終,明鄭被清朝滅亡,台灣被納入清朝版圖,這也鞏固了明鄭作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綜合這些因素,明鄭不僅在歷史時間脈絡上承接了明朝的傳統,而且在地理、文化和政治層面上與中國歷史密切相關,因此應該被視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魚雨留言2023年12月7日 (四) 08:27 (UTC)回覆
鄭成功還曾在1657年五月到1659年四月,三次北伐(參見:鄭成功北伐)一次南京之役最遠曾攻伐至長江以北。
而且鄭成功曾被賜以朱姓改名朱成功(參見:鄭成功
所以我個人認為明鄭可以算作中國史的一部分,作為明朝的延續。--魚雨留言2023年12月7日 (四) 16:05 (UTC)回覆
這個問題,最好還是參照史學界的可靠來源。如果史學界普遍認為它是中國史的一部份,那麼模板就可以如此編排。--Matt Smith留言2023年12月8日 (五) 02:36 (UTC)回覆
可以參考的資料有:
錢海岳寫的《南明史》範圍後推廿年至1683年鄭克塽降清
南炳文其作《南明史》亦將明鄭納入其中
謝國楨之《南明史略》亦將明鄭視為南明的一部份。
黃玉齋《明鄭與南明》 認為明鄭是南明是分支。
有分歧的一點是明鄭是否屬於南明分期,我個人認為明鄭可以算作一個明朝的分期,而不是單單作為尚有分歧的南明分期。--魚雨留言2023年12月8日 (五) 03:40 (UTC)回覆
明鄭直接視為廣義南明的一部分即可,不需要列入這個模板。並不是說沒列入就不算中國歷史。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 2024年4月17日 (三) 07:50 (UTC)回覆
您好,將明鄭直接視為廣義南明史一部分是否是主流觀點?最好輔以史學界觀點來對此說明。--魚雨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11:53 (UTC)回覆
我不知道。即使明鄭不是廣義南明的一部分,它也是南明的延續,那就是明朝的延續的延續了,再加上控制範圍很小,也沒必要列入。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 2024年4月17日 (三) 12:31 (UTC)回覆
明鄭是不是南明的延續史界還未定輪吧?明鄭作為海商集團存在時比南明立國時間要早吧,明鄭政權的存續時間比南明要長吧。比明鄭實控範圍小的政權有在此表列出,可控範圍要多大才有必要列入呢?--魚雨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02:02 (UTC)回覆

同意添加台灣明鄭時期--茶聖留言2024年6月27日 (四) 10:14 (UTC)回覆

貌似遜清皇室小朝廷遜清皇室流亡小朝廷也沒有放在模板上。--Wengier留言2024年7月1日 (一) 00:45 (UTC)回覆

春秋戰國的分界線

個人感覺常見的是春秋到前476,戰國從前475開始,建議從之。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 2024年7月12日 (五) 13:51 (UTC)回覆

同意前476年說較為常見,不過確實也有前453年或前403年說,比如前453年三家分晉,到前403年正式被周朝承認,真正形成了戰國七雄的局面。而前475年時其實還不存在所謂戰國七雄。--Wengier留言2024年7月12日 (五) 17:16 (UTC)回覆

建議西元年份加上 "西元" 二字

建議在 "中國歷史年表" 中的西元對照年份都加上 "西元" 二字,否則以中文的角度來閱讀,單是看到未加上 "西元" 二字的年份時,會讓人搞不清楚那個年份是什麼意思?--Fu Hung-Ming留言2024年10月15日 (二) 01:32 (UTC)回覆

(-)反對:沒有必要。--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10月15日 (二) 03:11 (UTC)回覆

建議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劃分北洋政府時期國民政府時期

北洋政府時期國民政府時期,雖然國號都叫中華民國,但除了首都不同,執政派系、基本法也不一樣,甚至蔣介石武力解散北洋政府後,各國均重新承認國民政府,是以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基本可視為兩個不同政權。建議比照東周劃分春秋、戰國,於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區塊內再劃分「北洋政府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七美修士留言2024年10月19日 (六) 10:32 (UTC)回覆

沒有意義。春秋戰國五百多年,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也就三十多年。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 2024年10月19日 (六) 17:05 (UTC)回覆
而且北洋和國民政府也沒覆蓋完全啊,還有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和行憲後那兩年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 2024年10月19日 (六) 17:09 (UTC)回覆
我覺得頭尾那兩段時期可以比照「西楚」以灰小字體標注。七美修士留言2024年10月20日 (日) 09:23 (UTC)回覆
中國大陸《現代漢語詞典·我國歷代紀元表》裡「中華民國」就一行,沒標任何什麼北洋/國民政府政權。--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10月19日 (六) 17:10 (UTC)回覆
( π )題外話:說到這個,我倒是覺得可以參照之把「五帝」標上去。--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10月19日 (六) 17:11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24-10-23

  請求已拒絕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10月23日 (三) 17:27 (UTC)回覆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有義務提醒網頁管理者,如果網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即世界只有一個中國!請立即刪掉「中華民國 台灣時期1949至今」等有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完整的詞條--求真道人留言2024年10月23日 (三) 16:42 (UTC)「求真道人」回覆

違反WP:中立WP:政治用語MOS:中國 未完成。——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10月23日 (三) 17:27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24-12-01

  請求已拒絕

中華民國臺灣時期為1945年起,非上述紀載之1949。--Abc5050956留言2024年12月1日 (日) 16:36 (UTC)回覆

@Abc5050956 未完成。按政府播遷時間算。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 2024年12月1日 (日) 16:51 (UTC)回覆
返回 "中国历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