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溪
大漢溪,舊名大嵙崁溪,位於台灣北部,是淡水河主流上游,河長135公里,流域面積1,163平方公里[1],涵蓋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以及宜蘭縣的一小部分。
大漢溪 大嵙崁溪 | |
---|---|
别名 | 大嵙崁溪大嵙崁溪 |
词源 | 1966年12月7日,行政院准予台灣省政府將「大嵙崁溪」改為「大漢溪」。 |
國家 | 中華民國(臺灣) |
地區 | 臺灣北部 |
區 | 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 |
流域 | |
水系 | 中央管河川 |
源頭 | 馬里闊丸溪支流塔克金溪 |
• 位置 | 新竹縣尖石鄉品田山 |
• 坐标 | 24°25′45″N 121°16′00″E / 24.42917°N 121.26667°E |
• 海拔 | 3,100米(10,200英尺) |
第二源头 | 三光溪 |
• 位置 | 宜蘭縣大同鄉唐穗山東側 |
• 坐标 | 24°36′18″N 121°25′05″E / 24.60500°N 121.41806°E |
• 海拔 | 1,900米(6,200英尺) |
河口 | 淡水河 |
• 位置 | 新北市板橋區江子翠 |
• 坐标 | 25°02′27″N 121°29′05″E / 25.04083°N 121.48472°E |
• 海拔 | 1米(3.3英尺) |
流域面積 | 1,163 km2(449 sq mi) |
地標 | 石門水庫 |
本貌 | |
長度 | 135 km(84 mi) |
流量 | |
• 平均流量 | 59.62 m3/s(2,105 cu ft/s) |
• 最小流量 | 22.94 m3/s(810 cu ft/s) |
• 最大流量 | 13,800 m3/s(490,000 cu ft/s) |
特徵 | |
左岸支流 | 塔寮坑溪,鶯歌溪,打鐵坑溪,奎輝溪,高坡溪,榮華溪,寶里苦溪,馬里闊丸溪 |
右岸支流 | 三峽河,草嶺溪,三民溪,霞雲溪,宇內溪,義興溪,雪霧鬧溪,卡拉溪,三光溪 |
其源流名為塔克金溪(泰崗溪),位於新竹縣尖石鄉境內,發源於品田山北側標高約3524公尺處[2],先向東北流,隨後折向西北,經司馬庫斯、鎮西堡、新光,在秀巒與薩克亞金溪(白石溪)會合,改稱馬里闊丸溪(玉峰溪),再往北流復轉東流,至桃園市復興區下巴陵與另一大支流三光溪會合後,始稱為大漢溪。此後主流流經桃園市大溪區、新竹縣關西鎮、桃園市龍潭區,及新北市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板橋區、新莊區、三重區,最後於板橋江子翠與新店溪匯流合稱淡水河。
本溪上游為石門水庫集水區,供應桃園市及新北市板橋、土城、新莊、三峽、鶯歌、樹林、林口、泰山、蘆洲、五股、八里等地區用水。
歷史
大漢溪最早稱為大姑陷溪,得名自「大姑陷」即今之桃園市大溪區,源自於平埔族霄裡社人稱其為「Takoham」之音譯,其音近似居住於大漢溪源頭的卡奧灣群泰雅族Gogan或Gaogan。[3](pp. 122,129-135)後因「陷」字不吉祥,乃依月眉位於「河崁」之地的天然地勢,將「大姑陷」改稱「大姑崁」。清同治四年(1865年)為慶賀月眉李騰芳中舉人,遂改稱「大科崁」。其後臺灣巡撫劉銘傳將之改為「大嵙崁」,河川易名大嵙崁溪,今日臺鐵局仍有稱為「第二大嵙崁溪橋」的鐵路橋[4],位於浮洲=樹林區間。
日治後的大正9年(1920年)10月1日,大嵙崁改為大溪街。翌年5月27日,復將大嵙崁溪更名為淡水河[5],即上下游名稱予以一致。然民間仍慣用舊稱,甚至縱貫線鐵路橋仍稱「第一大嵙崁溪橋」、「第二大嵙崁溪橋」不變。戰後1966年12月7日,行政院准予省府改大嵙崁溪為大漢溪案[6],省府於翌年3月16日公告並要求各縣市政府訂正河川圖籍[7]。
另,自二甲九(今鶯歌區二甲里)至擺接(擺接堡,今板橋區)這一段,清代稱為擺接溪。
從前大嵙崁溪至三角湧(今三峽區)附近,因地勢低平,河面加寬,形成網狀河道。三峽溪與橫溪各自注入大嵙崁溪分流河道,三峽溪於劉厝埔匯入分流,為橫溪匯注點之上游約八百公尺處。其後因河沙堆積,河床日漸昇高,導致分流消退,原本兩溪匯注處之大嵙崁溪分流河道成為三峽溪河道之延伸,因而形成今日三峽溪納橫榽之勢。[8]
地質
在台北盆地形成前,古大漢溪和古新店溪是獨立入海的兩條河,大漢溪自源地以降,河道多有曲折,在石門以上呈東西走向。早在台北地區還是一片山地時,大漢溪在石門流出山區後,就直接由石門直接向西逕流入海。台北下陷成盆地後,古新店溪轉往北流,同時加速了上游的向源侵蝕作用,源頭逐漸向南切割山谷,於是越來越靠近山谷另一邊的古大漢溪。大約在三萬年前,於石門發生河川襲奪,古新店溪切穿山谷,地勢較低的古新店溪將古大漢溪襲奪,大漢溪於石門附近直角轉彎,下游的大漢溪改道北流,轉向北北東流入台北盆地,現今的桃園台地群是大漢溪被襲奪前所堆積的古石門沖積扇[9]。大漢溪改向後流量增加,侵蝕基準下移,於是形成規模龐大之大溪河階群。
大漢溪上游地勢陡竣,河谷深邃,海拔甚高,河流侵蝕作用旺盛,形成高山懸崖與峽谷、瀑布、曲流、河階、台地、壺穴等自然地形景觀。自義興至石門水庫之間,河谷略為開闊,河階地發達,在霞雲坪、角板山、溪口台、竹頭角等地各有兩階至五階不等之河階地分布,各階地平整且開闊。從石門至鶯歌一帶,流路轉向東北流向台北盆地,在大溪與龍潭一帶河階地更為廣泛發達。大漢溪主流流至三峽後,其支流三峽河則匯合於右岸,一直到江子翠與新店溪匯合[10]。
環境與生態
為了有效改善大漢溪沿岸水質污染問題,新北市政府推動河川水質再淨化工程,在大漢溪左右岸設施人工濕地,包括打鳥埤人工溼地、鹿角溪人工溼地、新海人工溼地,分布在鶯歌溪下游、三峽大橋下游、城林橋上游、浮洲橋下游、新海橋上游,以及大漢橋至華江橋段右岸等地,透過生態淨化方式處理匯入大漢溪的污水,以利於達到降低污染物排入河川的目的。
大漢溪主要支流
主要橋樑
大漢溪河段
- 重翠大橋(省道 臺64線、新北環河快速道路:新北三重-新北板橋)
- 大漢橋( 縣道106甲:新北新莊-新北板橋)
- 新海大橋( 縣道106號:新北新莊-新北板橋)
- 新月橋(景觀步道橋:新北新莊-新北板橋)
- 大漢溪橋(省道 臺65線快速公路:新北新莊-新北板橋)
- 第二大嵙崁溪橋( 臺鐵縱貫線:新北新莊-新北板橋)
- 大漢溪橋(臺灣高鐵:新北新莊-新北板橋)
- 浮洲橋( 縣道114號、 縣道116號共線:新北板橋/樹林-新北板橋)
- 城林大橋:新北板橋/樹林-新北土城
- 柑園二橋:樹林山佳-樹林柑園
- 柑園大橋(鄉道 北85線:樹林山佳-樹林柑園)
- 三鶯二橋:新北樹林/三峽-新北鶯歌
- 三鶯大橋( 縣道110號:新北鶯歌-新北鶯歌/三峽)
- 大漢溪橋( 國道3號:新北鶯歌-新北三峽)
- 武嶺橋(省道 臺3線:大溪崎頂-大溪市區)
- 大溪橋:臺3線舊橋,今為觀光步道橋,大溪崎頂-大溪市區。
- 崁津大橋(省道 臺4線:大溪崁津-大溪內柵)
- 溪洲大橋(省道 臺4線:桃園龍潭-桃園大溪)
- 後池大橋:省道臺4線舊橋,為石門水庫後池堰堤,今為景觀步道橋:桃園龍潭-桃園大溪。
- 石門水庫壩底通道(桃專3線後池堰環湖公路:桃園龍潭二坪-桃園大溪坪林)
- 石門大橋(桃專1線石門水庫壩頂道路:桃園龍潭石門-桃園大溪溪洲山)
- 溪口吊橋:復興角板山-復興溪口台,步道吊橋。
- 復興橋(省道台7線舊橋:復興霞雲-復興羅浮,今為步道景觀橋。)
- 羅浮橋(省道 台7線:復興霞雲-復興羅浮)
- 義興吊橋:復興羅浮-復興義興,步道吊橋。
- 雪霧鬧橋(雪霧鬧道路:復興榮華-復興雪霧鬧
- 高義吊橋:復興高義-復興鷹山登山口,步道吊橋。
- 巴陵二橋(省道 台7線:復興三光-復興巴陵)
- 巴陵橋(省道台7線舊橋,今改為景觀步道吊橋:復興三光-復興巴陵)
三峽河河段
- 柑城橋:新北市土城區-樹林區柑園。
-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土城媽祖田-樹林柑園。
- 三角湧大橋:新北市三峽區龍埔路。
- 三峽大橋: 縣道110號。
- 三峽拱橋:新北市三峽區文化路-愛國路。
- 長福橋:新北市三峽區光明路-長福街
- 八安大橋:新北市三峽區大同路。
- 大同橋: 省道臺3線中正路。
- 大利橋: 鄉道北111線,昔為「大利吊橋」。
- 醒心橋
- 湊合橋: 鄉道北111線。
橫溪河段
馬里闊丸溪(玉峰溪)河段
塔克金溪(泰崗溪)河段
- 司馬庫斯大橋(司馬庫斯產業道路:尖石泰崗-尖石司馬庫斯)
- 無名吊橋:尖石新光-尖石司馬庫斯,司馬庫斯古道吊橋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註釋
- ^ 另說河長130公里,流域面積1,167平方公里,楊萬全,認識淡水河流域的水文,台灣水文論文集,2000年5月,第524頁
- ^ 楊萬全,認識淡水河流域的水文,台灣水文論文集,2000年5月,第524頁
- ^ 蕭世暉; 汪明輝. 解殖民的文化地景再現:以泰雅族人繪製「會吟唱的地圖」為例 (PDF). 地理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16-11, (65): 107–142 [2022-04-24]. ISSN 1019-6684. doi:10.6234/JGR.2016.65.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03).
- ^ 鐵路新店溪橋及第二大嵙崁溪橋進度落後,請儘速妥善處理。.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2014-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1).
- ^ 《山川名改稱ノ件》,府報第二千三百八十八號,臺灣總督府
- ^ 臺(五十五)內字第九一三一號令
- ^ 府建水字第九六○一六號
- ^ 三峽鎮志,第一章「地理」
- ^ 鄧屬予、劉聰桂、陳于高、劉平妹、李錫堤、劉桓吉、彭志雄. 大漢溪襲奪對台北盆地的影響 (PDF). 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2004年11月 [2014-05-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06) (中文(臺灣)).
- ^ 淡水河水系河川環境管理計畫規劃. 新北市板橋區: 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 2013年. ISBN 978-986-03-7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