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Liangent-bot/CleanupCiteYMD/巴黎
巴黎 Paris | |
---|---|
法国市镇 | |
格言:“颠簸(或译漂浮)而不沉没” (拉丁语:Fluctuat nec mergitur) | |
国家 | 法国 |
大区 | 法兰西岛大区 |
领土集体 | 巴黎 |
行政区划 | 20个区 |
政府 | |
• 市长 | 安娜·伊达戈(社会党) |
面积1 [1] | |
• 市镇 | 105.4 平方公里(40.7 平方英里) |
• 市区 (2010年) | 2,844.8 平方公里(1,098.4 平方英里) |
• 都会区 (2010年) | 17,174.4 平方公里(6,631.1 平方英里) |
人口(2011年[4])[5] | |
• 市镇 | 2,249,975人 |
• 排名 | 全法第1位 |
• 密度 | 21,347人/平方公里(55,289人/平方英里) |
• 市区 (2011年1月) | 10,516,110[2] |
• 市区密度 | 3,697人/平方公里(9,574人/平方英里) |
• 都会区 (2011年1月) | 12,292,895[3] |
• 都会区密度 | 716人/平方公里(1,854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CET(UTC+01:00) |
• 夏时制 | CEST(UTC+02:00) |
邮政编码 | 75001-75020, 75116 |
INSEE | 75056 |
网站 | www.paris.fr |
1法国统计部门在计算土地面积时,不计算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 2“人口不重复计算”:拥有多重居住地的居民(如:学生和军人)仅计算一次。 |
巴黎(法语:Paris)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其隶属法兰西岛大区之下的巴黎省(编号第75省;仅辖有1个同名的省区与市镇),也是法兰西岛大区的核心。目前所谓的巴黎市辖区范围大致仅为旧巴黎城墙内(环城道路内侧),依照发展历史共分成20个区,自从1860年代开始就没有重大变化。截至2011年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过225万[4],巴黎都会区的人口则逾1,229万[3],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6]。
巴黎在将近1,000年的时间之间是西方世界中最大的城市,也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纪至19世纪之间)[7][8][9]。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之一,对于教育、娱乐、时尚、科学、媒体、艺术与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响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全球城市之一[10][11][12][13] ,一般普世观念上与日本东京、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并列世界四大国际级都市。许多国际组织都将总部设立在巴黎,例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商会或巴黎俱乐部等。巴黎也是欧洲绿化最深[14] 与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15] ,也是世界上生活费用最高的城市之一[16][17]。
巴黎与法兰西岛大区大约贡献法国4分之1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9年为5,521亿欧元[18] 。根据估计,巴黎是欧洲第一[19] 或第二大城市经济体,也是世界上第六大城市经济体[20]〈按购买力平价PPP调整〉。总共有33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设立在巴黎都会区[21],是欧洲最集中的地区。巴黎市辖区范围外的商业区拉德芳斯是欧洲最大的中央商务办公区[22]。巴黎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欧盟最集中的地区[23],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支出也是欧洲最高的地区。巴黎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研发创新的城市之一[24]。每年有4,200万人造访巴黎与邻近都会区,也让巴黎成为世界上最多观光客造访的城市[23]。巴黎与与邻近都会区总共有3,800个法国国家遗产与4个世界遗产[23]。巴黎也是1989年的欧洲文化之城。 巴黎在2014年全球城市排名中排名第3位。
名字来源
Paris一字源自古代高卢的一个分支:巴黎西人(Parisii,“西”仅为译音,与方向无关),该部落于公元前3世纪于塞纳河一带聚居。有说巴黎西(Parisii)这个名称源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在罗马人来到此地后,将其命名为卢泰西亚(拉丁语:Lutetia(lutetja)或Lutetia Parisiorum),也就是后来的吕得斯(法文:Lutèce,[lytɛs])[25]。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帕里斯是是来自凯尔特语中的parisio,意为“工作中的人”或“工匠”[26]。如果是女生的名字则寓意“公主”。当时的吕得斯只是一个河边的小镇,仅占今日巴黎范围中心的一小部分而已[26]。后来在君士坦丁王朝的罗马皇帝尤利安在位(360年至363年)时,这座城市改名为巴黎[27]。
巴黎有许多昵称,但是最有名的称呼是“光城”(La Ville-Lumière)[28] ,因为巴黎是启蒙时代教育及文化中心,而且很早就开始使用街灯。法国歌手赫诺·塞尚发明的黑话将巴黎称为Paname[29] 。他的歌曲从70年代至今在法语世界有深刻持续的影响,尤其在青少年族群中广受欢迎。
居住在巴黎地区的人通常被称为Parisiens,有时更被戏称为Parigots。Parigots这个名称是由居住在巴黎地区以外的人在1900年发明的[30]。
历史
早期
巴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考古学家认为巴黎地区在公元前4200年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在此[31]。凯尔特人当中的高卢人分支巴黎西人在公元前250年就已经居住在塞纳河沿岸[32][33] ,所以巴黎市的核心就位于塞纳河上的西提岛(又译为“西岱岛”或“城岛”,Île de la Cité)。
公元前52年,罗马人征服了巴黎地区[31]。在此之前,巴黎地区只是一个名为巴黎西(Parisii)的凯尔特高卢人部落的聚居地。公元358年,罗马人在这里建造了宫殿,这一年被视为巴黎建城的开始。罗马人起初将该这座城市命名为吕得斯(Lutetia),但是后来在四世纪时改名为巴黎。但是罗马时期高卢行省的中心是在巴黎南方的里昂,巴黎当时只是一个小规模的人类居住地,而且人口都集中在塞纳河左岸。巴黎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持续扩张,成为一个拥有宫殿、竞技场、浴场与花园的繁华城市[34]。
中古时代
公元508年,法兰克人占领了巴黎,国王克洛维一世将巴黎定为墨洛温王朝的首都,法兰克人利用木板在这里建立教堂和宫殿。但是此时的法兰克人统治的国家不过是一个部落的聚合体,并无严谨的组织。克洛维一世死后,法兰克王国遭到他的儿子们瓜分,巴黎很快又沦为地方性城市。在加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王国的首都并不在巴黎,而是在亚琛等城市之间移动,巴黎地区当时是由“强者”罗贝尔来统治。公元9世纪,维京人入侵法国,并于公元845年进攻巴黎,于是巴黎人在城市周围建起了城墙抵御维京人侵略。因为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胖子查理软弱无能,于是在抵抗维京人进攻中享有盛誉的巴黎伯爵奥多(Odo),同时也是罗贝尔之子,在公元888年由大领主们推选为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奥多的曾孙雨果·卡佩于987年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开创了卡佩王朝,同时巴黎也首次成为西法兰克王国的首都。
从公元11世纪开始,巴黎开始向塞纳河右岸发展。路易六世在右岸地区建立了市场和道路。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建设了首座环绕巴黎的城墙,还拓宽了城市道路,建设公共喷泉,同时修建了卢浮宫。巴黎于公元1348年遭到黑死病袭击,当时巴黎约有200,000人居住[35],而这次黑死病曾经在一天之内就造成800人死亡,并在1466年再度造成40,000人死亡[36] 。巴黎在百年战争中被英国和勃艮第公国的军队占领,但是后来瓦卢瓦王朝国王查理七世收复巴黎,在1453年结束了百年战争。1356年巴黎修建了第二道城墙。
1356年,王太子查理召开三级会议,筹备军资和赎金,却无意应答巴黎市民代表要求扩大三级会议权限、限制王权。1358年2月,巴黎市民艾蒂安·马赛(Étienne Marcel)领导下起义,冲入王宫,查理出逃。后起义者联合扎克雷起义未果,查理调军围困巴黎,起义者遭镇压。
1436年,查理七世收复了巴黎。虽然巴黎恢复首都的地位,但是法国真正的权力中心仍然在卢瓦尔河流域[37] 。
到了16世纪初(1528年),弗朗索瓦一世在巴黎周边建造了众多的城堡,法国的权力中心才回到巴黎。1564年,凯瑟琳·德·美第奇王太后下令在城市中央修建杜伊勒里宫和花园,并将它与卢浮宫连接起来。1572年8月24日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巴黎发生了天主教势力对基督新教雨格诺派的大屠杀,屠杀从巴黎扩散到其他一些城市,持续了几个月之久[38][39]。波旁王朝时期,巴黎继续向四周发展,直到后来路易十四兴建凡尔赛宫,并将宫廷和行政机构迁往凡尔赛宫。此时的巴黎环境肮脏,道路曲折,街道狭窄,房屋稠密,且多为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城市,拥有近50万人口和25,000间房屋。鼠疫在16及17世纪又多次侵袭巴黎,夺走许多人的生命[40]。
18至19世纪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民攻占巴斯第监狱[41]。革命的其中一项措施是,更改了不少巴黎原有的地名:路易十五广场被更名为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被更名为“理性堂”,杰出的哥特式建筑圣雅克教堂被夷平,旺多姆广场的路易十四铜像、新桥的亨利四世铜像和巴黎其他各处的国王铜像被推翻。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对巴黎进行了新的扩建工作,兴建了巴黎凯旋门和卢浮宫的南北两翼,整修了塞纳河两岸,疏浚河道,并修建了大批古典主义[42]的宫殿、大厦、公寓。拿破仑在1814年3月13日遭到击败后,巴黎遭到俄罗斯及联军势力占领,这是巴黎四百年来首次遭到外国势力占领[43]。
此后的巴黎历经反法同盟占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到了拿破仑三世时期,巴黎自中世纪沿革而成的市街风貌及古老狭隘的城市动线已不符合十九世纪西方对于一国之都的期待及需求。1859年,拿破仑三世任命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长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负责巴黎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奥斯曼拆除了巴黎的外城墙,建设环城路,在旧城区开辟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并建设了众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公园、住宅区、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还利用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旧石矿建造了城市供水及排水系统。但是他也拆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物,对巴黎旧城的破坏一直存在历史争议。奥斯曼男爵在没有提供暂时住所的情况下拆除巴黎市区所有贫民区,将贫民全赶到城外,另外为避免革命再起,将许多运河地下化,让军方的瞭望塔没有死角,使反抗人士无法躲在河堤开枪与政府军对抗。
在这段期间,霍乱在1832年与1849年两度侵袭巴黎,造成巴黎人口严重下降。单单1832年这次霍乱大流行就造成20,000人死亡,当时巴黎的人口也只有650,000人[44]。
1870年普法战争和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巴黎再一次遭到战争的破坏。巴黎公社在面临失败时,于1871年5月24日放火烧毁了巴黎的众多主要建筑[45]。此后巴黎经历了第二次大规模发展时期。作为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同时为了迎接1889年世界博览会,巴黎政府于1889年修建了埃菲尔铁塔,这次世界博览会也让巴黎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观光与贸易中心[46]。埃菲尔铁塔直到1930年帝国大厦落成之前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巴黎政府为迎接1900年世界博览会修建了巴黎地铁,同时建造了大皇宫和小皇宫。
20世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都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巴黎在战间期文化及艺术迅速发展,并吸引许多著名艺术家、音乐家与文学家聚集,例如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萨尔瓦多·达利、海明威与巴勃罗·毕加索等人[46]。
1940年6月14日,巴黎在法国战役开始5个礼拜后遭到德军占领。当时德军从凯旋门通过,纪念拿破仑于1800年马伦哥战役胜利140周年[47]。1944年巴黎解放前夕,希特勒曾经下令彻底摧毁这座城市,但是指挥官冯·寇尔蒂茨(Dietrich von Choltitz,法语念作肖尔蒂茨)最后并没有执行这个命令[48]。德军最后在1944年8月25日撤出巴黎,巴黎终于获得解放[49],法国人在戴高乐领导群众下能越过凯旋门,庆祝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继续朝向四周发展,并于1970年代停止盲目扩张,改为发展郊区卫星城。1970年代末开始,法国政府在巴黎西郊的上塞纳省(Hauts de Seine)建设了拉德芳斯中心商务区。环城大道与区域快铁的完成让巴黎与邻近地区可以紧密连结,使得巴黎的大众运输系统更加完善[50][51][52]。
从1970年代开始,巴黎内部许多地区已经进行限制工业化程序,而许多外来移民也持续移入巴黎地区,失业者与外来移民造成许多社会问题[53][54]。在此同时,巴黎与西方及南方的郊区已经从传统制造业成功转型为服务业与高科技制造业,居民的所得也晋升欧洲的顶尖行列[55][56][57]。这种结果也导致区域之间产生社会鸿沟[58],特别是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例如2005年法国骚乱就是发生在巴黎东北郊区。
21世纪
为了去降低巴黎内部社会的紧张并促进经济发展,巴黎政府正在进行许多计划。首都地区拓展事务国务秘书克里斯丁·布朗(Christian Blanc)于2008年就任,负责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的大巴黎计划(Grand Paris)。在此同时,几栋摩天大楼于2006年获得政府批准,准备建造在拉德芳斯商业区,并预计于2010年代初完工。这项计划也是巴黎自从蒙帕纳斯大楼在1973年完成后,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摩天大楼兴建计划。
如今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仍然发挥着无可取代的功能。
地理
位置
巴黎处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Bassin parisien)的中央。市区位于塞纳河沿岸。河上的西堤岛与圣路易岛是巴黎最古老的地区。狭义的巴黎市只包括原巴黎城墙内的20个区,面积为86.928平方公里 [59],人口超过220万。大巴黎地区还包括分布在巴黎城墙周围、由同巴黎连成一片的市区组成的上塞纳省、瓦勒德马恩省和塞纳-圣但尼省。巴黎市、上述三个省以及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塞纳-马恩省和埃松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这片地区在古代就被称作法兰西岛。
巴黎市区地形相对平缓。最低点海拔为35米。最高点位于北方的蒙马特,海拔为130米[60]。市区内有几座小山丘。
受到北大西洋洋流的影响,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盛行西风。冬天的巴黎,难得见到太阳,雨水比较充沛,雾气较多。夏天平均温度介于摄氏15至25度之间,但是最高温有时也会超过30度(例如2003年欧洲热浪期间)。最近几年来,巴黎7月的平均温度是摄氏17.6度,平均低温是摄氏12.9度,平均高温则是摄氏23.7度[61]。
巴黎整年都会降雨,但是巴黎并不是非常多雨的城市,偶发性的大雨反而比较常见。巴黎每年降雨量为652毫米,每个月份都十分平均。巴黎有史以来记录到的最高温出现在1948年7月28日(摄氏40.4度),最低温则出现在1879年12月10日(摄氏-23.9度)[62]。
Paris Montsouris (1971-200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6.9 (44.4) |
8.2 (46.8) |
11.8 (53.2) |
14.7 (58.5) |
19.0 (66.2) |
21.8 (71.2) |
24.4 (75.9) |
24.6 (76.3) |
20.8 (69.4) |
15.8 (60.4) |
10.4 (50.7) |
7.8 (46.0) |
15.5 (59.9) |
平均低温 °C(°F) | 2.5 (36.5) |
2.8 (37.0) |
5.1 (41.2) |
6.8 (44.2) |
10.5 (50.9) |
13.3 (55.9) |
15.5 (59.9) |
15.4 (59.7) |
12.5 (54.5) |
9.2 (48.6) |
5.3 (41.5) |
3.6 (38.5) |
8.6 (47.5)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54 (2.1) |
44 (1.7) |
49 (1.9) |
53 (2.1) |
65 (2.6) |
55 (2.2) |
63 (2.5) |
43 (1.7) |
55 (2.2) |
60 (2.4) |
52 (2.0) |
59 (2.3) |
649.8 (25.58) |
月均日照时数 | 62 | 80 | 122 | 147 | 203 | 189 | 211 | 229 | 159 | 114 | 69 | 46 | 1,630 |
数据来源:Météo France |
人口
法兰西岛大区 | ||||
区域 | 人口 2008年的人口普查 |
面积 |
人口密度 |
1999年-2008年 人口增加率 |
巴黎市区 (75省) |
2,211,297 | 105 km2(41 sq mi) | 20169人/平方公里 | +0.45%/年 |
内环 (近郊三省) (92、93、94省) |
4,366,961 | 657 km2(254 sq mi) | 6647人/平方公里 | +0.89%/年 |
外环 (远郊四省) (77、78、91、95省) |
5,081,002 | 11,250 km2(4,344 sq mi) | 452人/平方公里 | +0.68%/年 |
法兰西岛 (法兰西岛全境) |
11,659,260 | 12012/平方公里 | 971/平方公里 | +0.71%/年 |
统计区域(2008年的人口普查) | ||||
区域 | 人口 2008年的人口普查 |
面积 | 人口密度 |
1999年-2008年 人口增加率 |
市区 (巴黎agglomeration) |
10,354,675 | 2,845 km2(1,098 sq mi) | 3640人/平方公里 | +0.70%/年 |
都会区 巴黎都会区) |
12,089,098 | 17,175 km2(6,631 sq mi) | 704人/平方公里 | +0.71%/年 |
巴黎在1921年时人口为290万人,达到历史新高,此后人口逐渐减少。截至2009年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过223万人。在1962年至1975年之间,大量人口从市区往郊区移动,主因为高房价、工业化程度下降、人口士绅化及大众运输系统发展所造成的。人口流失对于巴黎造成负面影响,不过在市政府的努力下,2004年7月的人口自从1954年以来首次出现正成长。
巴黎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如果将文森森林与布洛涅森林排除在外的话,巴黎市区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4,448人(根据1999年人口普查),与亚洲的人口稠密地带相当。即使包含文森森林与布洛涅森林,巴黎市区的人口密度仍然有每平方公里20,164人,位居法国第5位,仅次于佩圣热尔维(Le Pré-Saint-Gervais)、文森、勒瓦卢瓦-佩雷与圣芒代,这些地区都位在巴黎附近。
巴黎市西边的区域人口较为稀少,巴黎十一区每平方公里有40,672人(1999年),而东部与北部的区域每平方公里则高达100,000人。
法兰西岛以巴黎为中心,因此俗称为大巴黎地区,包括巴黎省(75省)、上塞纳省(92省)、塞纳-圣但尼省(93省)、瓦勒德马恩省(94省)、塞纳-马恩省(77省)、伊夫琳省(78省)、埃松省(91省)和瓦勒德瓦兹省(95省)。巴黎市区相当紧密,远比郊区还要小。巴黎郊区的面积广达2,845平方公里,几乎是市区的27倍大[63]。巴黎都会区的人口自从法国宗教战争于16世纪结束后就一直稳定成长,虽然法国大革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阻碍人口增加。巴黎都会区的人口于近年来快速增加,目前已经有超过1200万人居住,法兰西岛的人口成长率快速上升[64][65]。
移民
2011年大巴黎地区人口普查[66][67] | |
---|---|
出生国家/海外领土 | 人口 |
法国本土 | 9,112,301 |
阿尔及利亚 | 285,703 |
葡萄牙 | 240,445 |
摩洛哥 | 224,787 |
突尼斯 | 107,549 |
瓜德罗普 | 80,265 |
马提尼克 | 74,565 |
土耳其 | 68,703 |
中国 | 59,734 |
意大利 | 55,443 |
马里 | 54,525 |
西班牙 | 46,486 |
科特迪瓦 | 45,870 |
塞内加尔 | 44,356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41,497 |
波兰 | 39,307 |
喀麦隆 | 36,538 |
越南 | 36,008 |
罗马尼亚 | 35,495 |
斯里兰卡 | 34,702 |
刚果共和国 | 32,718 |
柬埔寨 | 32,270 |
海地 | 32,017 |
留尼汪 | 30,824 |
塞尔维亚 | 27,373 |
德国 | 23,334 |
印度 | 23,232 |
黎巴嫩 | 19,769 |
毛里求斯 | 19,646 |
英国 | 19,583 |
马达加斯加 | 17,723 |
美国 | 17,596 |
俄罗斯 | 15,483 |
巴基斯坦 | 15,312 |
比利时 | 15,146 |
其他国家/领土 | 785,821 |
巴黎与巴黎都会区是欧洲最大的多元文化区域之一。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23.1%的人口出生于法国本土以外的地区[68]。2009年的人口普查也显示巴黎都会区4.2%的人口是新移民(1990年至1999年间移入巴黎)[69],主要从亚洲与非洲移入[70] [71]。37%的法国移民居住在巴黎都会区。
首波国际移民潮出现在1820年代,当时德国人因为农业危机而移居巴黎。接下来持续有几波移民潮出现,意大利人与欧洲中部的犹太人于19世纪移居巴黎,许多俄罗斯人于1917年俄国革命结束后离开苏联,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让大量的亚美尼亚人逃进法国[72],居住在殖民地的法国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返回法国,大量的波兰人于两次世界大战间前往法国,葡萄牙人、意大利人与北非人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间移居巴黎,北非的犹太人在北非脱离殖民国家统治后也纷纷前往巴黎[73]。
巴黎都会区估计有170万户穆斯林家庭,大约占10%–15%的人口。但是这个数据是以出生国来估计的,所以很可能有误,因为有些出生在穆斯林家庭或回教国家的居民被认为是“潜在的穆斯林”[74]。根据北美的犹太人银行估计,大约有310,000犹太人居住在巴黎与法兰西岛。巴黎从以前开始就吸引许多外来移民,是欧洲最大的移民区之一[75][76][77]。
巴黎郊区的移民问题相当严重,北非移民大多居住在郊区由政府提供的廉价住房里,各种治安事件时有发生。2005年10月至11月曾经发生过大规模骚乱,骚乱波及全法国以及比利时等其他欧洲国家。
根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INSEE)的研究显示,居住在巴黎的居民中有20%是外来移民,20岁以下的居民中有41.3%至少有一位双亲是外来移民[78]。在18岁以下的居民中,12.1%是马格里布人、9.9%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4.0%则有南欧的血统。35%的法兰西岛居民,大约有400万人不是外来移民(17%)就是双亲中至少有一位是外来移民(18%)[79]。
根据不完全统计,大约30万华人居住在大巴黎地区,其中大约有15万生活在巴黎市区。主要集中在第三区、第十三区、第十九区和美丽城附近。[80]
省 | 外来移民 | 20岁以下的居民至少有一位双亲是外来移民 | ||||
---|---|---|---|---|---|---|
人数 | 百分比(省) | 百分比(法兰西岛) | 人数 | 百分比(省) | 百分比(法兰西岛) | |
巴黎省 (75) | 436'576 | 20 | 22.4 | 162'635 | 41.3 | 15.4 |
塞纳-圣但尼省 (93) | 394'831 | 26.5 | 20.2 | 234'837 | 57.1 | 22.2 |
上塞纳省 (92) | 250'190 | 16.3 | 12.8 | 124'501 | 34 | 11.8 |
瓦勒德马恩省 (94) | 234'633 | 18.1 | 12 | 127'701 | 40 | 12.1 |
瓦勒德瓦兹省 (95) | 185'890 | 16.1 | 9.5 | 124'644 | 38.5 | 11.8 |
伊夫琳省 (78) | 161'869 | 11.6 | 8.3 | 98'755 | 26.4 | 9.3 |
埃松省 (91) | 150'980 | 12.6 | 7.7 | 94'003 | 29.6 | 8.9 |
塞纳-马恩省 (77) | 135'654 | 10.7 | 7 | 90'319 | 26 | 8.5 |
法兰西岛 | 1'950'623 | 16.9 | 100 | 1'057'394 | 37.1 | 100 |
经济
巴黎商会是欧洲第一大商会,巴黎也是法国多数国际大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巴黎主要的商业区为拉德芳斯。巴黎在2012年3月英国智库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名列世界第22位,也是欧洲第7位,法国首位[82]。巴黎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中排名世界第7位[83]。
巴黎都会区在2009年的GDP约为5521亿欧元[18],这使得巴黎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巴黎的GDP也是欧洲最高的地区之一。巴黎如若是一个国家的话,它将排到世界第十七大经济体的位置,几近于荷兰全国的经济总量[84][85]。巴黎是法国经济的中心,尽管它只占法国都会人口的18.8%[18],但其GDP量却占法国都会的29.5%(2009年)[86]。尽管巴黎都会区的经济活动多种多样,却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专门制造业(比如洛杉矶是娱乐业的中心,而东京、伦敦和纽约除其它活动相当兴盛之外,还是金融中心,但是巴黎却不是这样的城市)。近几年来,巴黎的经济活动开始转向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例如金融与资讯科技等)和高科技制造业。
巴黎都会区最高密度的商业活动聚集在嘉尼叶宫(Palais Garnier,即巴黎歌剧院)、拉德芳斯与塞纳河畔商业区之间的三角地区,其中拉德芳斯商业区是欧洲最大中心商务办公区。虽然巴黎以第三产业为主,但是仍是欧洲重要的第二产业中心,特别是航空业、汽车业与电子业。
根据1999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巴黎都会区有5,089,170名就业人口,其中16.5%从事商业活动,13.0%从事零售业活动,12.3%从事制造业活动,10.0%从事公共行政或国防工业,8.7%从事医疗相关活动,8.2%从事运输活动,6.6%从事教育活动而24.7%则从事其他各种产业(其中观光业为6.2%)[87]。电子业的员工是所有产业中最多的一种,出版业与印刷业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根据许多资料显示,移入居民居住的郊区失业率介于20至40%之间[71]。高所得的居民集中在巴黎西部地区(尤其是第六区、第八区、第七区与第十六区),而收入较低的移入居民则多半居住在东部及北部地区(尤其是第十区、第十八区、第十九区与第二十区)[88]。
行政
即使人口持续增加,巴黎的行政区从1860年以来就没有重大变化。目前“大巴黎”计划仍然持续受到瞩目,该计划将巴黎市区持续延伸,纳入更多巴黎郊区[89]。
行政机关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法国总统的官邸爱丽舍宫位于巴黎第八区,法国总理的官邸马提尼翁府则位于巴黎第七区。其他政府机构则散布在市区各处,其中许多机关都位在巴黎第七区,靠近马提尼翁府。
法国两个国会都位在塞纳河左岸,卢森堡宫是上议院法国参议院的所在地,位于巴黎第六区的卢森堡公园内,而下议院法国国民议会则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波旁宫。
法国最高法院也设置在巴黎市区,翻案法院是法国是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最终上诉法院,位于西堤岛上的司法宫(Palais de Justice)。国务委员会则位于巴黎皇家宫殿内部。
市政府
巴黎在法国大革命期间(1790年至1795年)被归类为市镇,并从1834年起再度被分类市镇,当时规模只有目前的一半。巴黎从1860年开始扩张城市范围,并以顺时针方向分别划分成20个区。
法国政府在1790年设立塞纳省,巴黎为其辖区。后来塞纳省在1968年撤销,拆分为巴黎省(1市镇)、上塞纳省(27市镇)、塞纳-圣但尼省(24市镇)和瓦勒德马恩省(29市镇)。20个区都拥有一个直选议会,负责选出该区的区长。这些区长有些则会成为巴黎议会(conseil de Paris)的成员,并选出巴黎市长。
大区
巴黎后来被划分为一个更大的行政区域,这个行政区域被称为大区。后来这个大区在1976年被改称为法兰西岛,范围包含巴黎与邻近7个省份。巴黎省的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法兰西岛大区的行政长官。
文化
娱乐
巴黎最大的歌剧院分别是19世纪建造的巴黎歌剧院与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任内建造的巴士底歌剧院。巴黎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拥有2座歌剧院,分别是法国喜歌剧院(Opera Comique)与国家歌剧院(Théâtre Lyrique)。许多法国著名歌手都曾经在音乐厅演出,例如墨利斯·雪佛莱(Maurice Chevalier)、乔治·布拉森斯(Georges Brassens)、查尔斯·阿兹纳吾尔(Charles Aznavour)与艾迪特·皮雅芙。巴黎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庆典,例如塞纳河摇滚节。
电影
许多巴黎电影对世界各地产生巨大影响,许多著名导演对于法国电影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尚卢·高达、克劳德·雷路许(Claude Lelouch)、法兰索瓦·杜鲁福、克劳德·夏布洛与吕克·贝松等。巴黎也拥有十分巨大的电影院网络,因为许多舞厅与音乐厅从1930年代开始改建成电影院。
许多著名电影也在巴黎拍摄或以巴黎为故事背景,例如美国导演伍迪·艾伦执导的《午夜巴黎》、澳大利亚导演巴兹·雷曼执导的《红磨坊》、罗恩·霍华德执导的《达芬奇密码》与奥黛莉·朵杜主演的《艾蜜莉的异想世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料理鼠王》也以巴黎为故事背景[91]。
观光
自从1848年开始,巴黎就逐渐成为法国铁路网的中心。埃菲尔铁塔于1889年世界博览会完工后,法国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之一。每年有2,800万人造访巴黎市(巴黎都会区则有4,200万人)[93],其中包括1,700万名国际观光客[94][95],也让巴黎成为世界上最多观光客造访的城市。博物馆与纪念性建筑都吸引许多观光客造访,卢浮宫每年可以吸引超过800万人参观,是世界上最多观光客造访的艺术博物馆。教堂也是巴黎著名景点之一,圣母院与圣心堂每年分别可以吸引1,200万与800万人次造访。埃菲尔铁塔每年可以吸引超过600万人次造访,自从开幕以来已经有2亿人次参观。巴黎迪士尼乐园也吸引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前往,每年可以吸引1,450万人次造访。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从1682年至1789年之间曾是法国的王宫,并于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96]。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与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展出许多著名艺术品,包括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与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罗丹美术馆与分别展出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与雕刻家奥古斯特·罗丹的作品。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位于庞毕度中心的内部,展出许多现代艺术品。
克鲁尼美术馆(Musée de Cluny)与奥赛博物馆则分别展出中世纪与印象派画家作品,包括《情人与独角兽》(The Lady and the Unicorn)、《煎饼磨坊的舞会》、《隆河上的星夜》与《拾穗》等著名艺术品。丽都(Le Lido)的舞娘表演与红磨坊的康康舞也都吸引许多观光客前往。蒙马特区位于十八区,名称来自蒙马特山丘,以历史悠久的教堂及夜店、酒店、俱乐部闻名。山顶上的圣心堂是巴黎北部著名的地标,1914年建造完成,也是该市的天主教宗座圣殿,整体建筑风格有浓厚的罗马拜占庭色彩。
2014年美国全球语言观察机构(GLM)公布最新调查指出,根据过去三年透过字词使用分析趋势,巴黎排名落后纽约,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时尚城市。[97] 2014年3月大巴黎区地方旅游委员会(Île-de-France Regional Tourism Committee)根据旅馆住房率统计,2013年近1550万外国游客造访巴黎,巴黎再度荣登2013年全球旅游目的地首选。[98]
体育
巴黎著名体育运动队包括职业足球队巴黎圣日耳门足球会、职业篮球队(Paris-Levallois Basket)与职业橄榄球队法兰西斯队(Stade Français)。法兰西体育场(Stade de France)位于法国巴黎市郊的圣丹尼,可容纳8万名观众。法兰西体育场是为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而兴建的,并曾作为1998年世界杯决赛举行场地。法兰西体育场也是一个多种用途的大型运动场地,也可以提供橄榄球与田径比赛来使用。法国国家橄榄球队、法国国家足球队与六国锦标赛都在这个运动场进行比赛。除了职业足球队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外,巴黎还拥有巴黎足球俱乐部、红星足球俱乐部、RCF 巴黎队与法兰西斯巴黎队(Stade Français Paris)等业余足球队。巴黎圣日耳门在90年代中期曾经是一直强队,近年来有下滑的趋势。朗拿甸奴在加盟巴塞罗那队之前就效力于该队。2007年该队成绩达到低谷,甚至面临着历史上第一次降级的危险。
巴黎目前在职业橄榄球联盟Top 14拥有两支队伍,分别是法兰西斯队与Racing Métro 92。巴黎分别在1900年和1924年两度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在1938年与1998年两度成功举办世界杯足球赛,2007年世界杯橄榄球赛也在巴黎举行。2006年欧洲联赛冠军杯决赛也在巴黎法兰西体育场举行,冠军是西班牙足球劲旅巴塞罗那足球会。
环法自由车赛是公路自由车运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自由车大赛,终点站也设置在巴黎。从1975年开始,环法自由车赛的终点都是在凯旋门。网球在巴黎与法国也相当盛行,法国公开赛是四大满贯赛之一,也是唯一一个红土赛事。法国公开赛每年都在布洛涅森林附近的罗兰·加洛斯球场举行。
供水与卫生系统
巴黎早期的历史仅限于塞纳河与那慕尔河(Bièvre)周围。后来罗马人在1世纪时将输水管从南方连接巴黎地区,11世纪时则从右岸山丘建造输水管至巴黎地区。罗瑞克运河(Canal de l'Ourcq)从1809年提供巴黎地区比较干净的用水。巴黎从19世纪晚期才首次获得丰富且稳定的饮用水来源。
厄热·贝尔格朗(Eugène Belgrand)担任巴黎行政长官乔治·欧仁·奥斯曼(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男爵巴黎都市改造计划的总工程师,建造了一系列巴黎供水系统。从那个时候开始,一个崭新的蓄水池系统成为巴黎地区的饮用水来源,而老旧系统则用来清洗巴黎的街道。这个系统仍然是目前巴黎供水系统网络的一部分,而巴黎的下水道长度超过2,400公里[99]。
在1982年,当时的巴黎市长雅各·希拉克引进一种特殊机车来清理街道上的狗粪便[100]。巴黎后来在2002年停止此项作法,改为对狗主人开出最高500欧元的罚款。这项改革是因为使用这种特殊机车只能清理巴黎街道上20%的狗粪便,但是每年却需要花费300万欧元[101]。
城市景观
规划
巴黎不像伦敦曾经被1666年伦敦大火所摧毁,或里斯本被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破坏,巴黎在自中世纪以来的发展中,一面保留了过去的印记,甚至是历史最悠久的某些街道的布局,一面形成了统一的风格,并且实现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当代巴黎的大部分城市面貌是19世纪中叶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奥斯曼男爵对巴黎进行大规模城市改造的结果。在许多世纪中,该市一直是迷宫般的狭窄街道和半木架房屋,但是从1852年开始,奥斯曼男爵的大规模都市计划,使得整片整片的区域让位给宽阔大道两侧的新古典主义的中产阶级石砌建筑;大部分的“新”巴黎就是今天看到的巴黎。今日受欢迎的圣日耳曼大道、塞瓦斯托波尔大道等都在那时开辟。巴黎经常用作“对齐”(alignement)法规的同义词,沿着林荫大道两侧,预先确定的街道宽度,确定外墙位置,然后修建同样高度的建筑物,大楼的高度根据所面临街道的宽度界定。建筑物外立面富于韵律,设计了二楼阳台和五楼的装饰。
长期以来,巴黎一直遵守严格的城市规划,特别是限制建筑物的高度。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规划在许多情况下今天仍然适用。今天,对于高度超过37米的新建楼宇只在特殊的例外情形下才会被允许,而在许多地区,对于高度的限制甚至更低[102]。1973年修建的蒙帕纳斯大楼曾经是法国的最高建筑,不过这个局面逐渐发生改变,拉德芳斯区的摩天大楼将成倍增加:Tour AXA将达到225米,但是又将会被300米高的Tour Phare和318米高的Tour Generali超过,当它完成时将成为西欧的最高建筑物。
道路
巴黎市共有6088条公共或私人道路(1997年)。其中最宽的道路是十六区的福煦大街,宽达120米,第八区的Selves大街(Avenue de Selves)是巴黎最短的道路,全长只有110米,而沃日拉尔路则是巴黎最长的街道,横跨第六区和十五区,全长4360米。第二区的角度街(Rue des Degrés)是巴黎最短的街道,只有5.75米;而第五区的猫钓鱼街(Rue du Chat-qui-Pêche)为巴黎最窄的正式街道,宽1.8米(虽然有些资料来源显示,十二区的Sentier des Merisiers不足1米宽,而二十区的Passage de la Duée,虽然右边现在被毁,周围有栅栏,经过测量后发现只有80公分宽。最后,巴黎最陡峭的道路是二十区的Rue Gasnier-Guy,斜率达到17 %[103]。
建筑
巴黎的许多重要机构都设在城市边界以外,包括拉德芳斯金融商务区、主要粮食批发市场(Rungis)、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高等经济商业学院(ESSEC)、ESCP欧洲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世界著名的研究实验室(位在萨克雷和埃夫利)、最大的体育场(法兰西体育场)以及交通部都位于城市的郊区。
巴黎市
- 巴士底广场(第4、第11和第12区,右岸)是一个不仅对巴黎,而且对整个法国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的地区,由于其历史价值,广场常常被用于政治示威,其中包括2006年3月大规模的劳工抗议。
- 香榭丽舍大街(第8区,右岸) 连接协和广场和凯旋门,由17世纪花园式散步道改建的大道。它是巴黎的众多旅游景点之一和主要的购物街。
- 协和广场 (第8区,右岸)位于香榭丽舍大街东端, 初建时称为“路易十五广场”,臭名昭著的断头台的地点。埃及方尖碑是巴黎“最古老的古迹”。广场上,皇家路的两侧,有两座相同的石头建筑:东面的一座是法国海军部,西面的一座是豪华的克里雍大饭店(Hôtel de Crillon)。附近的旺多姆广场以时尚和豪华酒店著称,拥有巴黎里兹酒店(Hôtel Ritz)和旺多姆大饭店(Hôtel de Vendôme)及其珠宝店,许多著名时装设计师在广场上拥有他们的沙龙。
- 巴黎大堂(第1区,右岸)过去是巴黎的中央肉类产品市场,自1970年代后期以来,在欧洲最大的地铁联络站(Châtelet - Les Halles)周围形成主要购物中心。从前的商场已经在1971年拆除,代之以大堂广场(Forum des Halles)。现在的中央市场位于南郊的Rungis。
- 沼泽区是右岸的一个著名区域(第3和第4区),也是一个在文化方面非常开放的区域。
- 蒙田大街 (第八区)毗邻香榭丽舍大街,奢侈品牌聚集地,包括香奈儿、路易威登、克里斯汀·迪奥 和纪梵希(Givenchy)。
- 蒙马特(第18区,右岸)在历史上经常是艺术家聚集的区域,在这个区域有许多艺术家工作室和咖啡馆,圣心圣殿位于此区。
- 蒙帕纳斯 (第14区)是左岸一个历史性地区,以艺术家工作室、音乐厅和咖啡馆生活着称。这里有巨大的蒙帕纳斯-比耶维纽地铁 站和摩天大楼 蒙帕纳斯大楼。
- 歌剧院大街 (第9区,右岸)是巴黎歌剧院的周围地区,也是巴黎百货公司和写字楼最密集的地区,包括春天百货、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以及金融巨头里昂信贷银行和美国运通银行巴黎总部。
名胜古迹
世界遗产 | |
---|---|
官方名称 | Paris, Banks of the Seine(英文) Paris, rives de la Seine(法文) |
位置 | 法国 |
标准 | 文化:(i)(ii)(iv) |
登录年份 | 1991年(第15届会议) |
巴黎三个最有名的地标分别是:西岱岛上12世纪的主教座堂巴黎圣母院、拿破仑一世兴建的凯旋门,和19世纪的艾菲尔铁塔。艾菲尔铁塔是一座“临时”建筑,由 居斯塔夫·埃菲尔为1889年世界博览会而建,此后一直没有拆除,现在成了巴黎的一个持久象征。巴黎的历史轴是一条从市中心笔直向西的直线,由文物古迹、建筑、街道组成,这条轴线的东端开始于卢浮宫,然后经过杜乐丽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到达戴高乐广场中央的凯旋门。20世纪60年代以后,轴线继续向西延伸到拉德芳斯商务区,其核心是方形的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这一区域拥有巴黎都市区大多数的摩天大楼。荣军院博物馆埋葬了许多伟大的法国军人,其中包括拿破仑,而万神殿教堂是许多法国杰出男女的安葬地点。一些“旧政权”著名成员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死亡之前,曾被关押在昔日的司法大厦(Conciergerie)古监狱。另一个革命的标志物是位于塞纳河上的天鹅岛(Île des Cygnes)和卢森堡公园的两尊自由女神像。较大的雕像于1886年被作为礼物送往美国,目前安置在纽约市的港口。巴黎歌剧院兴建于第二帝国后期,驻有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而从前的卢浮宫 现在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索邦大学是巴黎大学最著名的部分,坐落在拉丁区的中心。在巴黎圣母院之外,其他的教堂建筑杰作包括13世纪哥特式的宫廷教堂圣礼拜堂和马德莱娜教堂。1991年巴黎塞纳河沿岸众多的名胜古迹被一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旅游景点:
- 博物馆和展览馆
- 卢浮宫(Musée du Louvre)(远古和古代艺术)
- 奥塞美术馆(Musée d'Orsay)(近代艺术)
- 庞比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现代艺术)
- 巴黎格雷万蜡像馆(Musée Grevin)
- 罗丹美术馆(Musée Rodin)
- 毕加索博物馆(Musée Picasso)
- 巴黎达利蒙马特空间(L'Espace Dali)(超现实主义艺术)
- 克吕尼博物馆(L'Hôtel de Cluny)
- 蒙帕纳斯博物馆(Musée du Montparnasse)
- 大皇宫(Le Grand Palais)(1900年世界博览会展馆)
- 小皇宫(Le Petit Palais)(1900年世界博览会展馆)
- 夏佑宫(Palais de Chaillot)(1937年世界博览会展馆)
- 街道、广场
- 夜生活
- 大巴黎地区
- 凡尔赛宫(Château de Versailles)
- 枫丹白露宫(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
- 巴黎迪士尼乐园度假区(Disneyland Resort Paris)
教育
在9世纪时,查里曼大帝命令所有的教堂对自己管辖的教区教授基础数学、阅读与书写,而座堂则进一步教导语言的艺术、物理学、音乐与神学。巴黎在当时已经是主要的宗教中心,并开始成为学术中心。到了13世纪初,巴黎圣母院学校已经拥有许多著名的教师。另外有些人则1257年在圣女日南斐法山丘(Montagne Sainte-Geneviève)上成立索邦大学。
在12世纪后期,法兰西岛大区已经有330,000人从事教育工作,其中有170,000名教师与教授教导290万名孩童,并有9,000所学校与教育机构[104]。
根据2004年至2005年的资料显示,巴黎目前有17所大学,并有359,749名学生[105],是欧洲大学生最集中的区域[106]。巴黎的大学校及拥有大学同等学位的私人与公立学校则有240,778名在籍学生。所以巴黎的高等教育学生总共有600,527名[105]。
高等学院预备班(classes préparatoires aux grandes écoles,CPGE)通常为期二或三年,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以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就读。许多优秀的大学校都位在巴黎,包括路易大帝中学(Lycée Louis le Grand)、亨利四世中学(Lycée Henri IV)、圣路易高中(Lycée Saint-Louis)、强森德萨依高中(Lycée Janson de Sailly)与斯坦尼斯劳斯高中(Lycée Stanislas)[107]。
大学
在巴黎大学(Université de Paris)于12世纪成立之前,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高等教育中心。卡佩王朝国王腓力二世 (法兰西)在1200年创造了“大学”(universitas)一词,认为大学是一个聚集教师与学生的团体,而且有权利独立运作,不受国王法律与税法干扰的组织。
到了13世纪时,已经相当著名的巴黎大学吸引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巴黎左岸的经院哲学中心(后来被称为拉丁区)重新聚集在1257年成立的索邦大学周围。19世纪的巴黎大学已经拥有六种学科组织:法律、科学、药学、医学、文学与神学。
1968年春天的五月风暴让巴黎大学的组织型态持续改革,并逐渐分散其集中化的学术主体。巴黎大学后来在1971年拆分成13所大学,分散在市区与郊区各地。每一所新的大学(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二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巴黎第四大学、巴黎第五大学、巴黎第六大学、巴黎第七大学、巴黎第八大学、巴黎第九大学、巴黎第十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第十二大学与巴黎第十三大学)都只保有旧巴黎大学的一小部分。
1991年,四所新大学成立于巴黎郊区,于是法兰西岛大区总共有17所大学。这四所新设立的大学分别是赛尔齐—蓬多瓦兹大学(Cergy-Pontoise University)、埃夫利-瓦尔岱索纳大学(University of Évry Val d'Essonne)、马恩河谷大学(University of Marne-la-Vallée)与圣康丁昂伊夫利纳-凡尔赛大学。
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法国的国家图书馆,也是法国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其他位于巴黎的图书馆还有密特朗图书馆(François-Mitterrand Library)、黎塞留图书馆(Richelieu Library)、卢瓦图书馆(Louvois)、歌剧院图书馆(Opéra Library)与阿森纳图书馆(Arsenal Library)[108]。
美国图书馆于1920年开幕,属于一个私人且非营利性质的组织[109]。当代图书馆收藏的书籍是由美国图书馆协会送给居住在法国境内的美国士兵所构成的[110],前身在1850年代就已经出现[111]。
列表
- 以下列出巴黎著名大学与高等学院:
- 巴黎大学(Université de Paris):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1971年拆分成13所大学
- 巴黎第一大学(Université Panthéon Sorbonne)
- 巴黎第二大学(Université Panthéon-Assas)
- 巴黎第三大学(Université Sorbonne Nouvelle)
- 巴黎第四大学(Université Sorbonne)
- 巴黎第五大学(Université René Descartes)
- 巴黎第六大学(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 巴黎第七大学(Université Paris Diderot)
- 巴黎第八大学(Université Vincennes-Saint-Denis)
- 巴黎第九大学(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
- 巴黎第十大学(Université Nanterre)
- 巴黎第十一大学(Université Paris Sud)
- 巴黎第十二大学(Université Val de Marne)
- 巴黎第十三大学(Université Paris Nord)
- 大学校(Grandes Écoles): 培养法国的精英
- 国家行政学院(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 高等电力学院(École Supérieure d'électricité)
- 巴黎中央理工学院(École Centrale de Paris)
- 师范大学校(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
- 巴黎政治学院(Institut d'Études Politique de Paris/Sciences Po)
-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旧称Langues’O,包含119种外国语言及文学课程,法国国家外语语种最全外语文化学院。
-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通常简称X,位于巴黎远郊。实行准军事化教育,全法顶尖的工程师和军事学院。
- 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校(École des Mines de Paris)
- 国立巴黎高等化学学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 Chimie de Paris),简称ENSCP(或者Chimie Paris),位于巴黎第5区居里夫妇街。法国最好的化学学院。
- 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École supérieure de physique et de chimie industrielles de la ville de Paris),简称ESPCI。法国最好的物理化学学院,居里夫妇在这里发现了镭。
- 国立高等石油和发动机学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u Pétrole et des Moteurs),简称ENSPM。位于巴黎郊区Rueil-Malmaison(拿破仑·约瑟芬的宫殿所在地)。下属于法国石油研究院(Institut Français de Pétrole,简称IFP),通常只招收外国本科以上、或者法国工程师学院毕业的工程师学生,实行面向石油行业和汽车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 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院 (ENSTA,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 Techniques Avancées)
- 国立桥路学校(ENPC,École Nationale des Ponts et Chaussées)
- 高等工程技术学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Arts et Métiers)
- 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
- ESCP欧洲商学院(ESCP-EAP)
- 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HESS)
- 高等研究应用学院(EPHE)
- 行政与管理预备学院(IPAG)
- 艺术学院
- 国立美术学院,俗称巴黎美院(les Beaux-Arts de Paris),简称ENSBA,前巴黎皇家美术学院。
- 国家高等装潢艺术学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t décorative),世界应用艺术最杰出的学校之一,简称ENSAD。也是雕刻家罗丹(Rodin)所毕业的学校。
- GOBELINS图像学院(GOBELINS école d'image),位于巴黎市第13区,并在诺瓦齐(Noisy)有一校园。它是属于巴黎工商会(CCIP)的众多学校之一。
- 巴黎国立高等音乐舞蹈学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et de Danse de Paris)
社会
巴黎西部是法国最富裕的地区,许多上流社会人士都居住在这里,就像纽约的上东城、洛杉矶市的比佛利山或伦敦的梅费尔等地[112]。巴黎西部大致是以巴黎的历史轴为中心,沿途有卢浮宫、杜乐丽花园、协和广场、戴高乐广场一直通到塞纳河畔讷伊。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巨著《人间喜剧》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也都对巴黎西区的居民有许多描述。
在法国历史上,巴黎西区对于法国的文化、经济与社会都有指标性的地位[113] 。巴黎西区并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代表法国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方式与习惯[114]。
左岸通常指巴黎在塞纳河左岸的部分,具有浓厚的文化或意识形态意味,有许多的学院及文化教育机构聚集在此。右岸通常是指塞纳河流经巴黎市区河段的右岸,现在可以用来指在波希米亚的左岸所不具有的优雅的水平和复杂的程度。右岸最著名的街道包括香榭丽舍大街(Champs-Élysées)、和平街(Rue de la Paix)、里窝利街(Rue de Rivoli)和蒙田大街(Avenue Montaigne)。
交通
巴黎是塞纳河重要货运与客运中心,也是法国第四大港口,仅次于马赛、勒阿弗尔与敦克尔克。巴黎也是法国主要的高速公路、铁路与航空运输中心。巴黎目前有两个国际机场:位于巴黎东北方的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以及南方的奥利机场(Aeroport de Paris-Orly)。
巴黎的交通网络十分庞大,而且持续发展进步当中。法兰西岛运输联合会(Syndicat des transports d'Île-de- France)负责法兰西岛各种交通运输系统[116]。
巴黎地铁是巴黎市内交通的主力军,开幕于1900年,总共有14条主线、2条支线,地铁站遍布市内,共有300个车站,总长度为214公里。其中最新建成的14号线非常现代化,是一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的线路。巴黎市内的公交線路则有五十余条。连接市区与法兰西岛其他地区的交通服务则由1960年代开张的区域快铁(Reseau Express Regional, RER)和远郊铁路(Transilien)来负责,其中区域快铁亦贯穿巴黎市内。巴黎市区的四周还围着4条有轨电车线路(Tramway):巴黎路面电车1号线(圣德尼至努瓦西勒塞克)、巴黎路面电车2号线(拉德芳斯商业区至凡尔赛门)、巴黎路面电车3号线(加利格里亚诺桥至伊夫里门)与巴黎路面电车4号线(奥奈丛林至邦迪),目前也有6条路线正在计划当中。
巴黎水上巴士于2008年开通,是巴黎塞纳河和马恩河上的水上运输服务,连接巴黎市区东南方的奥斯特里茨车站和东南郊的阿福居(Maisons-Alfort)。
巴黎是法国的铁路中心,故旅客从此前往法国各地极为方便。巴黎目前有6个铁路车站,分别是巴黎北站、巴黎圣拉扎尔车站、巴黎里昂车站、巴黎蒙帕纳斯车站、巴黎东站与巴黎奥斯特里茨车站,并提供法国高速列车、Corail与法兰西岛区域铁路等服务。法国国家铁路公司目前已经建成多条高速铁路线(TGV)连接巴黎与其他地区,从巴黎前往里昂只需2小时,抵达马赛需要3小时。2007年4月巴黎与斯特拉斯堡之间的TGV也部分通车。
从巴黎乘坐高速铁路前往其他欧洲国家也很方便。例如从巴黎开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高速火车(大力士高速列车)每天会从巴黎北站开出25班,行车时间仅为1小时22分钟。而从巴黎开往阿姆斯特丹的火车则每日开出约八班,行车时间为4小时13分;巴黎来往科隆的列车班次则每天六班,车行时间为3小时50分。
巴黎目前也提供“Vélib'”城市单车自由租用计划,在1,450个单车站准备超过20,000辆单车提供游客使用。巴黎也是法国最重要的高速公路网络中心,三条环状高速公路围绕在巴黎四周。环城大道兴建于1970年代初期,完成于1973年4月25日,也是巴黎市区(约200万居民)和郊区(超过1200万居民)之间被普遍接受的分界线,因为它的大部分路段是沿着巴黎市的行政边界建造。A86高速公路,又称巴黎超级环城大道,是巴黎第二条绕城道路,以市中心的巴黎圣母院为起点。杜弗罗德高速公路(Francilienne)是巴黎第三条绕城道路,环绕巴黎外侧的市区。
城市交流
巴黎与许多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有频繁的接触[117][118] ,但是巴黎只有一个友好城市,就是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就像一句格言所说的一样“只有巴黎配得上罗马,只有罗马配得上巴黎”[119][120][121]。
伙伴城市
参见
参考资料
- ^ INSEE local statistics, including Bois de Boulogne and Bois de Vincennes.
- ^ Séries historiques des résultats du recensement - Unité urbaine 2010 de Paris (00851). INSEE. [29 July 2014] (法语).
- ^ 3.0 3.1 Séries historiques des résultats du recensement - Aire urbaine 2010 de Paris (001). INSEE. [29 July 2014].
- ^ 4.0 4.1 (法文)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Séries historiques des résultats du recensement - Commune de Paris (75056). [29 July 2014].
- ^ Populations légales 2019.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 2023年4月27日.
- ^ Stefan Helders, World Gazetteer. World Metropolitan Areas. [2007-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1).
- ^ Josef Gugler, World cities beyond the West: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inequality, 2004 (p. 396)
- ^ Frederick Converse Beach, George Edwin Rines, The Americana, Volume 16, 1912.
- ^ Frannie Léautier, World Bank, Cities in a globalizing world: governance, performance, and sustainability, 2006. (p. 115)
- ^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GaWC) Study Group and Network,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10. [2010-04-19].
- ^ PricewaterhouseCoopers Media Centre – Emerging market city economies set to rise rapidly in global GDP rankings says PricewaterhouseCoopers LLP. Ukmediacentre.pwc.com (2009-11-02). Retrieved on 2010-12-16.
- ^ Global Power City Index 2009 (PDF). [2011-09-25].
- ^ The Wealth Report 2010 | Knight Frank | Citi Private Bank. Knight Frank. Retrieved on 2010-12-16.
- ^ Greenest cities in Europe. City Mayors (2010-03-03). Retrieved on 2010-12-16.
- ^ Monocle, Issue June 2010. Monocle.com. 2010-03-26 [2011-09-25].
- ^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 ^ ECA-international.com
- ^ 18.0 18.1 18.2 (法文)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Produits Intérieurs Bruts Régionaux (PIBR) en valeur en millions d'euros (XLS). [2010-11-09].
- ^ According to Eurostat : 490,946 million PPS for Île-de-France ; 376,451 million PPS for Greater London (Inner and Outer London)
- ^ According to PricewaterhouseCoopers
- ^ Fortune. Global Fortune 500 by countries: France. CNN. [2011-07-22].
- ^ Logistics-in-Europe.com, Vertical Mail. Paris Île-de-France, a head start in Europe. [2007-10-04].
- ^ 23.0 23.1 23.2 Martine Delassus, Florence Humbert, Christine Tarquis, Julie Veaute. Paris Region Key Figures (PDF). Paris Reg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gency. February 2011 [2011-07-21]. (PDF file)
- ^ Innovation Cities Top 100 Index 2011: City Rankings. 2 Think Now. October 2011 [2011-10-21].
- ^ 《全视野世界旅行图鉴:巴黎》,P.18,英文原版:Dorling Kindersley出版(伦敦,1993年),中文版:远流出版公司出版(台北,1995年)
- ^ 26.0 26.1 (法文) Georges Dottin. La Langue Gauloise : Grammaire, Textes et Glossaire. Paris: C. Klincksieck. 1920. isbn = 2051002088.
- ^ The City of Antiquity, official history of Paris by The Paris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
- ^ English Version of "Presentation of the City". [2009-04-30].
- ^ M. Abecassis: French of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arisian vernacular in Maurice Chevalier's songs. Linguistik-online.com. [2010-06-15].
- ^ Dictionnair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Larousse étymologique, Librairie Larousse, Paris, 1971, p. 535
- ^ 31.0 31.1 Mairie de Paris. Paris, Roman City – Chronology. [2006-07-16].
- ^ Arbois de
Jubainville, Henry; Georges Dottin. Les premiers habitants de l'Europe at 133. E. Thorin. 1889. 参数
|last=
值左起第10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 ^ Cunliffe, Barry. Iron Age communities in Britain : an account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from the seventh century BC until the Roman conquest 4th ed. London: Routledge. 2004. ISBN 9780415347792.
- ^ Mairie de Paris. Paris, Roman City – The City. [2006-07-16].
- ^ The Role of Trade in Transmitting the Black Death. TED Case Studies.
- ^ Plague. 1911 Edition of th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 ^ Loire Valley: Land of a thousand chateaux, CNN.com
- ^ Massacre of Saint Bartholomew's Day,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 ^ Bayrou, François, Henri IV, le roi libre, Flammarion, Paris, 1994, pp. 121–130, (French).
- ^ Vanessa Harding (2002). "The dead and the living in Paris and London, 1500–1670.". P. 25. ISBN 0-521-81126-0.
- ^ Consulted 29 November 2008. The Victorian Web. 2007-08-10 [2009-05-05].
- ^ [1]
- ^ Battle of Paris 1814. Napoleonistyka.atspace.com. [2009-05-05].
- ^ Amicale Généalogie, La Petite Gazette Généalogique. Le Cholera. [2006-04-10] (法语).
- ^ In Benedict Anderson. In the World-Shadow of Bismarck and Nobel. New Left Review. July–August 2004.:
"In March 1871, the Commune took power in the abandoned city and held it for two months. Then Versailles seized the moment to attack and, in one horrifying week, executed roughly 20,000 Communards or suspected sympathizers, a number higher than those killed in the recent war or during Robespierre’s ‘Terror’ of 1793–94. More than 7,500 were jailed or deported to places like New Caledonia. Thousands of others fled to Belgium, England, Italy, Sp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1872, stringent laws were passed that ruled out all possibilities of organizing on the left. Not until 1880 was there a general amnesty for exiled and imprisoned Communards. Meantime, the Third Republic found itself strong enough to renew and reinforce Napoleon III's imperialist expansion — in Indochina, Africa, and Oceania. Many of France’s leading intellectuals and artists had participated in the Commune (Gustave Courbet was its quasi-minister of culture, Rimbaud and Pissarro were active propagandists) or were sympathetic to it. The ferocious repression of 1871 and after was probably the key factor in alienating these milieux from the Third Republic and stirring their sympathy for its victims at home and abroad."
- ^ 46.0 46.1 Jones, Colin (2005) Paris: The Biography of a City (New York, NY: Penguin Viking), p. 334.
- ^ Humphrys, Julian. BBC History magazine. Bristol Magazines Ltd. 2010.6. ISSN 1469-8552.
- ^ Bell, Kelly. Dietrich von Choltitz: Saved of Paris From Destruction During World War II. www.TheHistoryNet.com. [2007-11-17].
- ^ Overy, Richard. Why the Allies Won. Pimlico. 2006: 215–216. ISBN 1845950658.
- ^ (法文) Émilie Willaert,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La région parisienne en chantier. [2008-08-03].[失效链接]
- ^ (法文) Jérome Toulza, Université de Marne-la-Vallée. La conception du RER (PDF). [2008-08-03]. [失效链接]
- ^ Mathieu Flonneau. City infrastructures and city dwellers: Accommodating the automobile in twentieth-century Paris. The Journal of Transport History. 2006 [2008-08-03].[失效链接]
- ^ (法文) Thomas Sauvadet. Les jeunes de la cité – Processus de ghettoïsation et mode de socialisation (PDF). Université Paris 8. [2008-08-03].
- ^ (法文) Hervé Vieillard-Baron,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é Paris 8. Les quartiers sensibles, entre disqualification visible et réseaux invisibles. [2008-08-03].
- ^ (法文) Roland de Laage (Devoteam) : "L'Ouest parisien, ce sont des départements technologiques à haute valeur ajoutée". Journal du net. 16 January 2006 [2008-08-03].
- ^ (法文) Pierre Beckouche. Une région parisienne à deux vitesses – L'accroissement des disparités spatiales dans l'Île-de-France des années 1980. Strates – Matériaux pour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 [2008-08-03].
- ^ Disposable income per NUTS level 2 regions in Europe. Eurostat. [2008-08-03].
- ^ Special Report: Riots in France. BBC News. 2005-11-09 [2007-11-17].
- ^ Mairie de Paris. Note: 100 ha.=1 km2. Paris.fr. 2007-11-15 [2009-05-05].
- ^ Montmartre. Paris-walking-tours.com. [2009-01-06].
- ^ Météo gratuite, prévisions météo de Météorologic. Meteorologic.net. Retrieved on 2010-12-16.
- ^ (法文)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Géographie de la capitale – Le climat. [2006-05-24].
- ^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2011-10-20] (法语).
- ^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Enquêtes annuelles de recensement 2004 et 2005 (PDF). [2006-04-10].
- ^ Enquêtes annuelles de recensement: premiers résultats de la collecte 2004 (PDF).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2006-04-10] (法语).
- ^ (法文) INSEE. Fichier Données harmonisées des recensements de la population de 1968 à 2011. [2014-10-25].
- ^ (法文) INSEE. IMG1B - Les immigrés par sexe, âge et pays de naissance (Pays de naissance détaillé). [2014-10-25].
- ^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Fichier Données harmonisées des recensements de la population de 1968 à 2011. [2014-10-25] (法语).
- ^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Aire urbaine 99 : Paris – Migrations (caractère démographique selon le lieu de résidence au 01/01/90). [2006-07-06] (法语).[失效链接]
- ^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Flux d'immigration permanente par motif en 2003. [2006-06-25] (法语).
- ^ 71.0 71.1 Paris Riots in Perspective. ABC News. 4 November 2005.
- ^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III. French Government and the Refugees".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James E. Hassell (1991). P. 22. ISBN 0-87169-817-X.
- ^ Cité Nationale de l'Histoire de l'Immigration. Histoire de l'immigration en France. [2006-06-25] (法语).
- ^ Yves Charles Zarka, L'Islam en France, "Les contours d'une population susceptible d'être musulmane d'après la filiation", Michèle Tribalat, p.27
- ^ Muslims and city politics: When town halls turn to Mecca. The Economist (2008-12-04). Retrieved on 2010-12-16.
- ^ World Jewish Population | Latest Statistics. SimpleToRemember.com. Retrieved on 2010-12-16.
- ^ Muslim population in European cities, 23 November 2007
- ^ Les immigrés et leur famille en Île-de-France, Note rapide Société, n° 552, Juin 2011
- ^ Les descendants d'immigrés vivant en Île-de-France, IAU Idf, Note rapide Société, n° 531
- ^ 巴黎华人知多少
- ^ INSEE - À Paris, les ménages les plus aisés voisins des plus modestes
- ^ 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11 (PDF). Z/Yen. [2012-03-19].
- ^ Xinhua-Dow Jone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Development Index (PDF). Xinhua and Dow Jones. [2011-07-08].
- ^ Banque Mondiale. PIB 2008 (PDF). [2010-02-10].
- ^ World Bank. Gross domestic product 2008 (PDF). [2010-11-09].
- ^ Population des régions au 1er janvier.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2010-11-09] (法语).
- ^ Les emplois dans les activités liées au tourisme: un sur quatre en Île-de-France (PDF).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2006-04-10] (法语).
- ^ INSEE - À Paris, les ménages les plus aisés voisins des plus modestes
- ^ (法文) 20mins.fr. Sarkozy relance le projet d'un Grand Paris. [2008-04-13].
- ^ Bidding goodbye to the Gauloises
- ^ Allocine - Ratatouille: les secrets du tournage
- ^ 人气最旺博物馆 卢浮宫5连霸
- ^ CRCI Paris p.21
- ^ Chiffres clés - Office du Tourisme et des Congrès, éd.2011 p.3
- ^ Mairie de Paris - Une dynamique pour Paris p.2
- ^ UNESCO - Palais et parc de Versailles
- ^ 蔡佳伶,《全球时尚霸主 纽约挤下巴黎》,中央社,2014/02/05,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2050452-1.aspx
- ^ [http://tw.news.yahoo.com/巴黎榮登全球旅遊目的地首選-012001181.html ] 中央社 2014-03-11
- ^ Mairie de Paris. Les égouts parisiens. [2006-05-15] (法语).
- ^ 100 MOTOCROTTES !. Cavi.univ-paris3.fr. Retrieved on 2010-12-16.
- ^ Henley, Jon. Merde most foul. The Guardian (UK). 12 April 2002 [29 July 2010].
- ^ 分区的最高高度限制见site de la mairie
- ^ index des rues de Paris extrait du site municipal officiel de Paris.
- ^ (法文) La Préfecture de la Région d'Île-de-France. L'enseignement. [2007-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August 2007).
- ^ 105.0 105.1 Reg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Paris – Île-de-France. Paris Region : key figures 2006 (PDF). 2006 [2006-07-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2 July 2006).
- ^ (法文) Céline Rozenblat, Patricia Cicille, Delegation for Spatial Planning and Regional Action (Datar). Les villes européennes – Analyse comparative (page 42) (PDF). 2006 [2006-07-04].
- ^ L'étudiant League Table 2008. Letudiant.fr. [2009-05-05].
- ^ "How to find us."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Retrieved on 21 January 2009.
- ^ "History of the Library[失效链接]." American Library in Paris. Retrieved on 21 January 2009.
- ^ "The American Library in Paris." The New York Times. 29 June 1930. Retrieved on 21 January 2009.
- ^ "American Library in Paris." The New York Times. 23 March 1855. Retrieved on 21 January 2009.
- ^ [2] eyes of an American-born on one of the district of the area: the exclusive 16th arrondissement
- ^ For instance, Paris is the world's fashion design capital thanks to Paris Ouest's customers who historically make it up
- ^ Sociologists Michel and Monique Pinçon-Charlot's works highlight that trend
- ^ Recherche. LeMonde.fr. [2011-09-15].
- ^ Syndicat des Transports d'Île-de-France (STIF). Le web des voyageurs franciliens. [2006-04-10] (法语).
- ^ Les pactes d'amitié et de coopération. Mairie de Paris. [2007-10-14].
-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special partners. Mairie de Paris. [2007-10-14].[失效链接]
- ^ Twinning with Rome. [2010-05-27].
- ^ Les pactes d'amitié et de coopération. Mairie de Paris. [2007-10-14].
-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pecial partners. Mairie de Paris. [2007-10-14].
延伸阅读
- Vincent Cronin. Paris on the Eve, 1900–1914.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89. ISBN 0-312-04876-9.
- Vincent Cronin. Paris:City of Light, 1919–1939.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4. ISBN 0-00-215191-X.
- Jean Favier. Paris. Fayard. 1997-04-23. ISBN 2-213-59874-6 (法语).
- Jacques Hillairet. Connaissance du Vieux Paris. Rivages. 2005-04-22. ISBN 2-86930-648-2 (法语).
- Colin Jones. Paris: The Biography of a City. New York: Penguin Viking. 2004. ISBN 0670033936.
- Bernard Marchand. Paris, histoire d'une ville : XIXe-XXe siècle. Paris: Le Seuil. 1993. ISBN 978-2020128643 (法语).
- Rosemary Wakeman. The Heroic City: Paris, 1945–1958.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9. ISBN 9780226870236.
外部链接
- 巴黎市政府官方网站 (法文)(英文)(西班牙文)
- 巴黎 Webcam !
- 巴黎 照片
- 巴黎 照片
- The Paris Page
- 巴黎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