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中华民国)

中華民國設立的一級行政區劃

四川省邮政式拼音Szechwan),简称为“”,为中华民国的一个省,延续清朝所设置的22省之一,华中七省之一,辖境相当于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

四川省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省
1912年—1950年

  中华民国四川省法理位置
国家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首府成都县 1912-1928
成都市 1928-1949
西康省西昌县 1950
面积 
• 
303,318平方千米(117,112平方英里)
人口 
• 
47,437,000
历史 
• 成立
1912年
• 废除
1950年
前身
继承
四川省 (清朝)
川东行政区
川南行政区
川西行政区
川北行政区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管辖范围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的四川省地图

民国初,辖境相当于今四川省重庆市的全部及现时西藏自治区的江达、贡觉、江卡一线以东区域。民国3年(1914年)将康定等31县、1委员划属川边特别区;民国27年(1938年)9月将雅安等14县2局划属西康省;民国28年(1939年)5月将重庆市改置院辖市,并将巴县沙坪坝、磁器口、小龙坎、歌乐山、石桥场、九龙铺、黄葛垭、唐家沱、寸滩、香国寺等地划归重庆市。因此,四川省辖域在民国时期有三次缩小。民国36年(1947年)全省土地面积为303,318平方公里。辖境包括今四川省大金川河流及宝兴、芦山、美姑、昭觉等县以东地区,重庆市大部(除渝中、江北、南岸、沙坪坝、九龙坡、大渡口六区大部分外)。东与东南滨湖北省湖南省,南接云南省贵州省,西界西康省,北邻甘肃省、西北与东北则是青海省陕西省

人口

以下依据中华民国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出版)、内政部统计司编《民国十七年各省市户口调查统计报告》(1931年出版)、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40年出版)、中华民国年鉴社编《中华民国年鉴》(1952年出版,页19-21)所提供的人口数据[1]

四川人口
调查年代 户数 人口 男性 女性 每户平均人口 性别比例
1912年 9,259,000 48,130,000 27,343,000 20,786,000 5.20 131.50
1928年 47,992,000 无资料 无资料
1936年 9,727,000 52,706,000 28,474,000 24,232,000 5.42 117.51
1947年 8,413,000 47,437,000 24,267,000 23,171,000 5.64 104.73

据中华民国内政部户政司于民国79年(1990年)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报告,台闽地区籍贯为四川省的人数为12万0830人,占非台湾省籍269万4917人口当中的4.48%[2]

历史沿革

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

宣统三年(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蒲殿俊尹昌衡先后任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3月11日,成都、重庆两地军政府合并,成立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民国2年(1913年)6月,袁世凯任命胡景伊为四川都督。民国5年(1916年)5月22日,四川督军陈宧在四川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同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于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旋蔡锷病情恶化,于9月离川东渡日本治病。民国7年(1918年),熊克武自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并兼摄四川省之军、民两政。

川系军阀割据

民国8年(1919年)4月,四川防区制形成,各个防区军阀割据,相互混战近十五年之久。其中逐渐形成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李家钰罗泽洲刘存厚等八个主要军阀派系。民国10年(1921年)6月熊克武辞职,推举刘湘就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民国13年(1924年)刘湘任川滇边防督办,四川善后督办。民国十七年(1929年)国民政府授于刘文辉为四川省政府主席。民国21年(1932年),刘湘、刘文辉交战。民国22年(1933年)刘湘邀蒋中正入川平叛。民国23年(1934年)12月刘湘任四川省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文辉任西康省主席。

川军出川抗日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民国28年(1939年)9月,蒋中正兼任四川省主席,同月,重庆成为一等院辖市,一个月后便再升重庆市为陪都。民国29年(1940年)11月,蒋中正辞去四川省主席职务,由张群兼任。同年12月,重庆成为永久陪都,划离四川省,四川成为战时的直隶省。

国共全面内战

民国35年(1946年)之后,邓锡侯王陵基先后任四川省主席。民国38年(1949年)11月30日,同样来自四川的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占领重庆。12月10日,蒋中正携其子蒋经国,从成都飞往台湾,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中国大陆。12月11日晚,刘文辉以西康省主席兼二十四军军长的名义通电投降解放军,是为彭县起义。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化装逃亡,被解放军逮捕。12月27日,共军贺龙部占领成都,中华民国四川省至此结束[3]

1950年2月,唐式遵被任命为四川省政府主席,四川省政府复置于西康省西昌县。3月27日,解放军占领西昌县。同日,逃亡至越嶲县的唐式遵战死。至此,四川省政府彻底消亡。

行政区划

省、县之间的行政区

道制

辛亥革命后,四川省与其他起义各省不同,并未撤道。保留清代道的举措,应与四川省辖域辽阔、事务繁杂、各地情形不一有关。直至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道仍继续存在。民国2年(1913年)2月7日,全省置川西、川东、上川南、下川南、川北、边东、边西7道。民国3年(1914年)4月,将边东、边西2道往属川边特别区;5月,各道改名为西川、东川、建昌、永宁、嘉陵道。在接受南京国府领导后,也没有立即废除道制。直至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令四川省政府取消道尹制并更正实业厅等名称电》的公电后[4],四川省政府才遵照此令,于民国19年(1930年)初废道。

西川道
民国2年(1913年)2月置川西道,观察使驻成都县(今四川省成都市城区)。民国3年(1914年)5月改名[5]。道尹为繁要缺,一等[6],辖成都、华阳简阳广汉崇庆什邡双流新都温江新繁金堂郫县灌县彭县崇宁新津平武江油北川彰明茂县汶川绵阳德阳安县绵竹梓潼罗江懋功松潘理番等31县[7]。民国19年(1930年)废。
东川道
民国2年(1913年)2月置川东道,观察使驻巴县(今重庆市城区)。民国3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为繁要缺,一等,辖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铜梁、大足、璧山、涪陵、合川、江北、武胜、奉节、巫山、云阳、万县、开县、巫溪、达县、开江、渠县、大竹、宣汉、万源、城口、忠县、酆都、垫江、梁山、酉阳、石砫、秀山、黔江、彭水等36县。民国19年(1930年)废。
建昌道
民国2年(1913年)2月置上川南道,观察使驻雅安县(今四川省雅安市)。民国3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为要缺,二等,辖雅安、名山、荣经、芦山、汉源、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天全、会理、盐边、越嶲、乐山、峨眉、洪雅、峨边、夹江、犍为、荣县、威远、眉山、丹棱、彭山、青神、印崃、大邑、蒲江等28县。民国19年(1930年)废。
永宁道
民国2年(1913年)2月置下川南道,观察使驻宜宾县(今四川省宜宾市)。民国3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为简缺,三等,驻泸县(今四川省泸州市城区)。民国4年(1915年)3月改为二等[8]。辖泸县、宜宾、庆符、富顺、南溪、长宁、高县、筠连、璜县、兴文、隆昌、屏山、马边、合江、纳谿、江安、资中、仁寿、资阳、井研、内江、叙永、雷波、古宋、古蔺等25县。民国19年(1930年)废。
嘉陵道
民国2年(1913年)2月7月置川北道,观察使驻阆中县(今四川省阆中市城区)。民国3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为要缺,二等,辖阆中、南充、西充、营山、仪陇、邻水、岳池、苍溪、南部、广元、昭化、通江、南江、巴中、剑阁、蓬安、广安、三台、射洪、盐亭、中江、潼南、遂宁、蓬溪、乐至、安岳等26县。民国19年(1930年)废。
边东道
民国2年(1913年)3月22月置[9],观察使驻巴安县(今四川省巴塘县),辖康定、巴安、义敦、泸定、雅江、道孚、理化、怀柔、稻城、贡噶、盐井、甘孜、丹巴、定乡、安良、炉霍等16县。民国3年(1914年)4月裁道,地入川边特别区。
边西道
民国2年(1913年)3月22月置,观察使驻昌都县(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辖昌都、德荣、武成、宁静、察雅、贡县、察隅、科麦、恩达、邓柯、石渠、白玉、德格、同普、嘉黎、硕督、太昭等17县。民国3年(1914年)4月裁道,地入川边特别区。

行政督察区

四川省当初并未推行督察专员制度。后因围剿红军需要,仍自民国24年(1935年)4月起,参照《剿匪区内各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条例》,划定全省为18个督察区,选择适中之县为专署所在地,并于5月实施,作为省政府辅助机构,次年7月呈准备案。民国27年(1938年)9月,第十七、第十八区及所属14县、1设治局划入西康省,行政督察区减为16区。抗战胜利后,行政督察区数目不变,唯各区辖县有所变化,成都市、自贡市直属省政府,于民国36年(1947年)6月核准备案。其设置情形如下:[10]

四川省政府直辖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时,辖有成都市。民国28年(1939年)1月设自贡市筹备处,隶属于省政府管辖。
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温江县,辖温江县成都县华阳县新都县灌县新繁县郫县双流县新津县崇庆县彭县崇宁县12县。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第十三区金堂县划入第一区,辖县增为13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温江专区,属川西行署区
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资中县重龙镇,辖资中县资阳县内江县威远县荣县井研县仁寿县简阳县8县[11]。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辖域未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资中专区,属川南行署区
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永川县,辖永川县巴县江津县綦江县荣昌县大足县璧山县江北县合川县铜梁县10县。民国30年(1941年)8月,专署迁驻巴县土桥镇,9月增领北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巴县专区,1949年12月20日巴县专署机关迁至璧山,改称壁山专区,属川东行署区
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眉山县,辖眉山县洪雅县夹江县青神县丹棱县彭山县蒲江县邛崃县大邑县9县。民国28年(1939年),第十七区名山县来属,辖县增为10县。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辖域未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眉山专区,属川西行署区
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乐山县,辖乐山县犍为县屏山县峨嵋县马边县峨边县雷波县7县。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第十二区沐川县划入第五区,辖县增为8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乐山专区,属川南行署区
第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宜宾县,辖宜宾县南溪县长宁县庆符县江安县兴文县珙县高县筠连县9县。民国33年(1944年)增领沐爱设治局。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辖域未变。民国37年(1948年)12月,沐爱设治局改称沐爱县,辖县增为10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宜宾专区,属川南行署区
第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泸县,辖泸县隆昌县富顺县合江县纳谿县古宋县古蔺县叙永县8县。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辖域未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泸县专区,属川南行署区
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酉阳县,辖酉阳县涪陵县酆都县南川县彭水县黔江县秀山县石砫县8县。民国30年(1941年)10月增领武隆设治局,民国33年(1944年)8月改称武隆县,辖县增为9县。民国34年(1945年)11月增领农祥设治局。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专署改驻彭水县,石砫县划属第九区,辖县减为8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涪陵专区,属川东行署区
第九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万县,辖万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云阳县开县忠县城口县8县。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第八区石砫县划入第九区,辖县增为9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万县专区,属川东行署区
第十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大竹县,辖大竹县(驻城厢镇)、渠县(驻渠江镇)、广安县(驻城厢镇)、邻水县(驻鼎屏镇)、垫江县(驻桂溪镇)、梁山县(驻中城镇)、长寿县(驻城关镇)[12]。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辖域未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大竹专区,属川东行署区
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南充县,辖南充县岳池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仪陇县南部县武胜县8县。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辖域未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南充专区,属川北行署区
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遂宁县,辖遂宁县潼南县安岳县乐至县中江县三台县射洪县盐亭县蓬溪县9县。民国29年(1942年)12月,增领沐川设治局,民国31年(1942年)2月改称沐川县,辖县增为10县。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沐川县划属第五区,辖县减为9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遂宁专区,属川北行署区
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绵阳县,辖绵阳县安县梓潼县罗江县绵竹县德阳县什邡县广汉县金堂县9县。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第十四区彰明县划入第十三区,金堂县改隶第一区,辖县数不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绵阳专区,属川西行署区
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剑阁县,辖剑阁县广元县苍溪县阆中县昭化县江油县北川县平武县彰明县9县。民国30年(1941年)10月,增领青川县旺苍设治局,民国34年(1945年)7月改称旺苍县,辖县增为11县。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专署改驻广元县,彰明县划属第十三区,辖县减为10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剑阁专区,属川北行署区
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达县,辖达县开江县宣汉县万源县通江县南江县巴中县7县。民国33年(1944年)10月析巴中县、达县、通江县地置平昌设治局,隶第十五区。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辖域未变。民国37年(1948年)12月,平昌设治局改为平昌县,治江口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达县专区,属川北行署区
第十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茂县,辖茂县汶川县理番县松潘县懋功县5县。民国28年(1939年)增领靖化县,辖县增为6县。民国30年(1941年)3月增领兴中设治局麦桑设治局(该2局实陟并未成立)。民国36年(1947年)调整行政督察区,辖域未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茂县专区,属川西行署区
第十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雅安县,辖雅安县名山县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荥经县汉源县7县及金汤设治局。民国28年(1939年),名山县改属第四区,其馀划入西康省,改称“西康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第十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4月成立,专署驻西昌县,辖西昌县昭觉县宁南县会理县冕宁县盐源县盐边县越嶲县8县。民国27年(1938年)4月增领宁东设治局。民国28年(1939年),划入西康省,改称“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县级行政区

清代四川省在宣统三年(1911年)时,分为15府、4直隶厅及9直隶州,下辖11厅、11州、120县。辛亥革命后,保留清代各府、州、厅,仅将各府附郭县废除,以首县原有辖境为各府区域。民国2年(1913年)2月,各府、厅、州改置为县[13],仅懋功、松潘、理番等厅境内各族杂居,且地处边隀,仍保留厅制;3月,四川民政长将行政区划呈报内务部[14]。民国3年(1914年)4月,将边东、边西2道所辖康定、安良、化林、雅江、道孚、理化、怀柔、定乡、稻城、贡噶、巴安、义敦、德荣、武成、盐井、宁都、昌都、察雅、贡县、察隅、科麦、恩达、邓科、甘孜、炉霍、石渠、德格、白玉、同普、丹巴、嘉黎、硕督、太昭等32县划属川边特别区;6月,懋功、松潘、理番等厅才改制为县[15]

民国27年(1938年)9月将雅安、天全、荣经、芦山、汉源、宝兴、西昌、晚宁、盐源、昭觉、会理、盐边、越嶲、宁南等14县及金汤、宁东2设治局划属西康省。民国28年(1939年)5月将重庆市改置院辖市。民国38年(1949年)时,四川省划分为16行政督察区,下辖2市、141县、3设治局及北碚管理局。民国77年(1988年)7月,行政院公布《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为各省县市编定代码,该法规于民国94年(2005年)10月停用。四川省各县、市、局沿革情况如下:

四川省
行政督察区 专署驻地 代码 县等级 县市局 驻地(2023年4月) 北洋时期 沿革
省政府直辖 07001 不适用 成都市 成都市城区 (西川道) 四川省省会。民国10年(1921年)6月设立成都市政筹备处,管辖成都、华阳二县城区。民国11年(1922年),改组为市政公所,设督办、佳办及会办。民国13年(1924年)4月,根据北洋、国府各市市制,拟定《成都市市政公所暂行条例》,设督办1人,由省长任命,综理全市行政事务,为市行政委员会会长。民国19年(1930年)2月,内政部核定成都市与《市组织法》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相符,准予照旧设立。10月8日任命市长[16]
07090 不适用 自贡市 自流井(今自贡市自流井区 (永宁道
建昌道)
民国28年(1939年)1月设市政筹备处,隶属于四川省政府,并受省政府各厅处之指挥、监督,掌管自流井及贡井地方的市政事务,区域暂以盐场管辖区为范围[17]。民国31年(1942年)8月析富顺县自流井及荣县贡井置市[18]。受行政院的机关领导。在政治上相当于副省级地位,并且在某些方面具有省级的权力。
不适用 不适用 重庆市 重庆市城区 (东川道) 民国16年(1927年)3月析巴县城区商埠为重庆市,隶属四川省。民国25年(1936年)5月核准。民国28年(1939年)5月改为院辖市[19]
第一区 温江县 07002 三等 成都县 成都市城区(旧西城区)。抗战时期县政府疏散至茶店子 西川道
(驻地)
清代为成都府附郭成都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成都、华阳2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
07003 三等 华阳县 成都市城区(旧东城区) 西川道 清代为成都府附郭华阳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成都、华阳2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
07006 二等 崇庆县 崇州市驻地崇阳街道 西川道 清代为崇庆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
07008 三等 双流县 成都市双流区驻地东升街道 西川道
07009 三等 新都县 成都市新都区驻地新都街道 西川道
07012 三等 温江县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 西川道
07013 四等 新繁县 成都市新都区西北新繁街道 西川道
07014 二等 金堂县 城厢镇(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20] 西川道
07015 三等 灌县 都江堰市驻地灌口街道 西川道
07016 三等 郫县 成都市郫都区驻地郫筒街道 西川道
07019 三等 新津县 成都市新津区驻地五津街道 西川道
07017 二等 彭县 彭州市驻地天彭街道 西川道
07018 四等 崇宁县 成都市郫都区西北唐昌镇 西川道
第二区 资中县 07004 一等 简阳县 简阳市驻地简城街道 西川道 清代为简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并改名[21]
07075 一等 荣县 荣县驻地旭阳镇 建昌道
07076 二等 威远县 威远县驻地严陵镇 建昌道
07094 二等 资阳县 资阳市雁江区 永宁道
07095 四等 井研县 井研县驻地研城街道 永宁道
07096 一等 内江县 内江市东兴区 永宁道
07111 一等 资中县 资中县驻地重龙镇 永宁道 清代为资州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并改名,因在资水之中得名。
07123 一等 仁寿县 仁寿县驻地文林街道 嘉陵道
第三区 巴县 07028 一等 巴县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东路;民国28年(1939年),按国民政府令,县政府迁至市外办公,暂住人和乡(今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国30年(1941年)迁驻新治李家沱马王坪(今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街道 东川道
(驻地)
清代为重庆府附郭巴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巴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
07029 一等 江津县 城关镇(今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 东川道
07030 一等 合川县 西南镇(今重庆市合川区 东川道 清代为合州,民国二年(1913年)2月改置县并改名。因古县名得名。
07031 二等 江北县 江北城(今重庆市江北区江北城街道),民国28年(1939年)迁两路口(今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街道)。民国33年(1944年)迁治大竹林(大石场,重庆市渝北区西南大竹林街道)。 东川道 清代为江北厅,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
07041 二等 永川县 重庆市永川区 东川道
07042 二等 荣昌县 昌元镇(今重庆市荣昌县城区) 东川道
07043 二等 綦江县 古南镇(今重庆市綦江区 东川道
07056 二等 铜梁县 巴川镇(今重庆市铜梁区 东川道
07057 三等 大足县 西城镇(今重庆市大足区驻地龙岗街道 东川道
07058 二等 璧山县 城中镇(今重庆市璧山区驻地璧城街道 东川道
07147 不适用 北碚管理局 朝阳镇(今重庆市北碚区东北朝阳街道 (东川道) 民国12年(1923年)以江北、巴、璧山、合川4县交界的嘉陵江小三峡地区设“江巴璧合四县峡防团务局”。民国25年(1936年)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成立“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4月1日将江北县文星乡、二岩乡、黄桷镇,璧山县澄江镇,巴县北碚场(北碚乡),合川县沙溪庙(白庙乡)划归该区。实验区同县政府待遇,但各乡镇联保主任仍由原管县政府委任。民国31年(1942年)3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改实验区为北碚管理局,管理局“照一等县设置,组织和权责与一般县政府相同”[22]。遂成为完全的县一级地方政区。自此,北碚乡更名为朝阳镇。旋分朝阳镇地置金刚乡、龙凤乡[23][24][25][26]。局名系因北碚市街北面有一石梁伸入河中,被水切断,成一鱼形巨石,屹立江心,当地居民称为碚石,故名北碚
第四区 眉山县 07071 四等 洪雅县 洪雅县驻地洪川镇 建昌道
07073 四等 夹江县 夹江县驻地漹城镇 建昌道
07077 二等 眉山县 眉山市东坡区(旧东坡镇) 建昌道 清代为眉州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并改名,因峨眉山得名。
07078 五等 丹棱县 丹棱县驻地丹棱镇 建昌道
07080 五等 名山县 雅安市名山区驻地蒙阳街道 建昌道
07082 六等 青神县 青神县驻地青城镇 建昌道
07083 一等 邛崃县 邛崃市驻地临邛街道 建昌道 清代为邛州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并改名,因县南邛崃山得名。
07084 三等 大邑县 大邑县驻地晋原街道 建昌道
07085 四等 蒲江县 蒲江县驻地鹤山街道 建昌道
07101 四等 彭山县 眉山市彭山区驻地凤鸣镇 永宁道
第五区 乐山县 07070 二等 乐山县 乐山市城区 建昌道 清代为嘉定府附郭乐山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乐山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
07072 四等 峨边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 建昌道 清代为峨边厅,因境内各族杂居,且地处边隀,民国2年(1913年)2月四川全境府州厅改置县时,仍保留厅制,至民国3年(1914年)6月才改置县。
07074 二等 犍为县 犍为县驻地玉津镇 建昌道
07081 三等 峨眉县 峨眉山市驻地绥山镇 建昌道
07098 四等 雷波县 雷波县驻地锦城镇 永宁道 清代为雷波厅,因境内各族杂居,且地处边隀,民国2年(1913年)2月四川全境府州厅改置县时,仍保留厅制,至民国3年(1914年)6月才改置县。
07106 三等 屏山县 治今屏山县驻地锦屏镇;民国13年(1924年)迁沐川(今沐川县沐溪镇);民国15年(1926年)迁回屏山镇[27] 永宁道
07107 四等 马边县 马边彝族自治县驻地民建镇 永宁道 清代为马边厅,因境内各族杂居,且地处边隀,民国2年(1913年)2月四川全境府州厅改置县时,仍保留厅制,至民国3年(1914年)6月才改置县。
07141 五等 沐川县 沐川(隆华寺,今沐川县驻地沐溪镇 (永宁道) 民国29年(1940年)12月析屏山县北部置沐川设治局[28],因境内有沐川,故名。民国31年(1942年)2月改置为县[29]
第六区 宜宾县 07087 一等 宜宾县 宜宾市翠屏区 永宁道 清代为叙州府附郭宜宾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宜宾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
07088 四等 庆符县 高县庆符镇 永宁道
07091 三等 南溪县 宜宾市南溪区驻地南溪镇 永宁道
07092 六等 筠连县 筠连县驻地筠连镇 永宁道
07093 五等 珙县 珙县驻地珙泉镇 永宁道
07102 四等 高县 高县驻地文江镇 永宁道
07103 四等 长宁县 城厢镇(今长宁县双河镇 永宁道
07104 五等 兴文县 民国元年(1912年)治建武城(今兴文县西南石海镇),民国2年(1913年)迁今兴文县西僰王山镇 永宁道
07110 三等 江安县 江安县驻地江安镇 永宁道
07144 未定 沐爱县[30] 沐爱镇(博爱镇,今筠连县东南沐爱镇 (永宁道) 民国33年(1944年)10月析高县置沐爱设治局[31]。民国37年(1948年)12月1日改置为县[32]
第七区 泸县 07086 一等 泸县 泸州市江阳区 永宁道
(驻地)
清代为泸州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
07089 一等 富顺县 富顺县驻地富世街道 永宁道
07097 二等 叙永县 叙永县驻地叙永镇 永宁道 清代为永宁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并改名。
07099 五等 古宋县 兴文县驻地古宋镇 永宁道
07100 三等 古蔺县 古蔺县驻地古蔺镇 永宁道
07105 二等 隆昌县 隆昌市驻地金鹅街道 永宁道
07108 二等 合江县 合江县驻地符阳街道 永宁道
07109 五等 纳谿县[33] 泸州市纳溪区 永宁道
第八区 彭水县 07044 三等 南川县 隆化镇(今重庆市南川区 东川道
07052 二等 酉阳县 钟多镇(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驻地桃花源街道 东川道 清代为酉阳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
07054 二等 秀山县 中和镇(今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区) 东川道
07055 三等 黔江县 三多镇(今重庆市黔江区 东川道
07059 一等 涪陵县 重庆市涪陵区荔枝街道 东川道 清代为涪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因古县名得名。
07060 五等 武隆县 巷口镇(今重庆市武隆区驻地巷口镇 (东川道) 民国30年(1941年)10月析涪陵县第五区置武隆设治局[34]。境内有武龙山(武隆山),故名。民国33年(1944年)8月改置县[35]
07068 三等 彭水县 汉葭镇(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区) 东川道
07069 二等 酆都县 名山镇(今重庆市丰都县名山街道 东川道
07146 不适用 农祥设治局 龙潭镇(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龙潭镇 (东川道) 民国34年(1945年)11月析酉阳、秀山2县地置。民国37年(1948年)时尚未成立[36]
第九区 万县 07033 二等 奉节县 永安镇(今重庆市奉节县驻地永安镇 东川道 清代为夔州府附郭奉节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奉节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
07045 四等 巫山县 中和镇(今重庆市巫山县城区) 东川道
07046 二等 云阳县 中心镇(今重庆市云阳县云阳镇 东川道
07047 一等 万县 重庆市万州区 东川道
07048 二等 开县 城厢镇(今重庆市开州区驻地汉丰街道 东川道
07049 四等 巫溪县 城厢镇(今重庆市巫溪县驻地城厢镇 东川道 清代为大宁县,因与山西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县境有巫溪水,故名[37]
07053 三等 石砫县 南宾镇(今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驻地南宾镇 东川道 清代为石砫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
07067 五等 城口县 复兴镇(今重庆市城口县城区) 东川道 清代为城口厅,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
07079 二等 忠县 城乡镇(今重庆市忠县驻地忠州镇 建昌道 清代为忠州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
不适用 不适用 万县市 重庆市万州区 (东川道) 民国17年(1928年)11月四川省政府万县城区设万县市,民国24年(1935年)撤销。
第十区 大竹县 07040 二等 长寿县[38] 城厢乡(今重庆市长寿区凤城街道 东川道
07050 四等 垫江县 桂阳镇(今重庆市垫江县驻地桂溪街道 东川道
07051 二等 梁山县 中城镇(今重庆市梁平区 东川道
07063 一等 渠县 渠江镇(今渠县驻地渠江街道 东川道
07064 二等 大竹县 城区镇(今大竹县驻地竹阳街道 东川道
07119 一等 广安县 城厢镇(今广安市广安区 嘉陵道 清代为广安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
07127 三等 邻水县 鼎屏镇(今邻水县驻地鼎屏镇 嘉陵道
第十一区 南充县 07032 三等 武胜县 猫儿坝(中心镇,今武胜县西南中心镇 东川道 清代为定远县,因与安徽、陕西、云南三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元代置武胜军于此,且县东有武胜山,故名[37]
07113 一等 南充县 南充市顺庆区 嘉陵道 清代为顺庆府附郭南充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南充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
07118 四等 蓬安县 蓬安县西锦屏镇 嘉陵道 清代为蓬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并改名。
07124 四等 西充县 西充县驻地晋城镇 嘉陵道
07125 三等 营山县 营山县驻地朗池街道 嘉陵道
07126 四等 仪陇县 仪陇县驻地金城镇 嘉陵道
07128 一等 岳池县 岳池县驻地九龙镇 嘉陵道
07130 二等 南部县 南隆镇(今南部县驻地南隆街道 嘉陵道
第十二区 遂宁县 07120 一等 三台县 三台县驻地潼川镇 嘉陵道 清代为潼川府附郭三台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三台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
07121 三等 射洪县 射洪市西北金华镇 嘉陵道
07122 四等 盐亭县 盐亭县驻地云溪镇 嘉陵道
07134 一等 中江县 中江县驻地凯江镇 嘉陵道
07135 一等 遂宁县 遂宁市城区 嘉陵道
07136 三等 潼南县 东安(城区镇,今重庆市潼南区 嘉陵道 清代为东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3月四川民政长析遂宁、蓬溪2县置,民国2年(1913年)3月报内务部备案[39]。因与顺天府、湖南、广东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因地处潼川府南,故名[37]
07137 一等 安岳县 安岳县驻地岳阳镇 嘉陵道
07138 二等 蓬溪县 蓬溪县驻地赤城镇 嘉陵道
07139 三等 乐至县 乐至县驻地天池街道 嘉陵道
第十三区 绵阳县 07005 二等 广汉县 广汉市驻地雒城街道 西川道 清代为汉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并改名。因古广汉郡名得名。
07007 三等 什邡县 什邡市城区方亭街道 西川道
07021 四等 梓潼县 梓潼县驻地文昌镇 西川道
07022 四等 罗江县 万安镇(今德阳市罗江区驻地万安镇 西川道
07023 四等 彰明县 江油市彰明镇 西川道
07026 一等 绵阳县 绵阳市城区 西川道 清代为绵州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并改名。因在绵山之南,故名。
07027 三等 德阳县 德阳市旌阳区 西川道
07038 三等 安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驻地永昌镇[40] 西川道
07039 二等 绵竹县 绵竹市驻地剑南街道 西川道
第十四区 广元县 07010 三等 江油县 江油市武都镇 西川道
07011 六等 北川县 治城(今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禹里镇 西川道 清代为石泉县,因与陕西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因后周置北川县于此,故名[37]
07020 二等 平武县 平武县驻地龙安镇 西川道 清代为龙安府附郭平武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平武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
07112 三等 阆中县 阆中城(今阆中市城区保宁街道 嘉陵道
(驻地)
清代为保宁府附郭阆中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阆中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
07117 三等 剑阁县 剑阁县驻地普安镇 嘉陵道 清代为剑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并改名,以古县名得名。
07129 四等 苍溪县 苍溪县驻地陵江镇 嘉陵道
07131 二等 广元县 广元市利州区 嘉陵道
07132 未定 旺苍县 旺苍霸(今旺苍县驻地东河镇东北一带) (嘉陵道) 民国30年(1941年)10月析广元县第三区、第四区全部及第二区郭家乡地置旺苍设治局[41],因驻地旺苍霸得名。民国34年(1945年)7月改置为县[42]
07133 五等 昭化县 广元市昭化区驻地西昭化镇 嘉陵道
07140 四等 青川县 青川县驻地乔庄镇 (西川道) 民国30年(1941年)10月析平武县置[43]
第十五区 达县 07061 一等 达县 绥定城(城守镇,今达州市通川区 东川道 清代为绥定府附郭达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达县地。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
07062 三等 开江县 开江县驻地新宁镇 东川道 清代为新宁县,因与湖南、广东、广西3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县东有开江,为县境诸水汇流之区,故名[37]
07065 二等 宣汉县 城守镇(今宣汉县驻地东乡镇 东川道 清代为东乡县,因与江西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汉置宣汉县于此,故名[37]
07066 三等 万源县 万源市驻地太平镇 东川道 清代为太平县,因与山西、安徽、浙江、江苏4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县东北有万顷池,邻县之水多源于此,故名[37]
07114 三等 通江县 通江县驻地诺江镇 嘉陵道 红军占领期间,废通江县而置赤北赤江红江3县和苦草坝洪口2特别区。民国24年(1935)春国军进驻后,恢复通江县。
07115 四等 南江县 南江县驻地南江镇 嘉陵道
07116 一等 巴中县[44] 巴中市巴州区 嘉陵道 清代为巴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并改名。
07145 未定 平昌县[45] 江口镇(今平昌县驻地江口镇 (嘉陵道) 民国33年(1944年)10月析巴中县置平昌设治局[46]。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正式设立。民国37年(1948年)12月1日改置为县[47]
第十六区 茂县 07024 三等 茂县 茂县驻地凤仪镇 西川道 清代为茂州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置县。
07025 四等 汶川县 汶川县西南绵虒镇 西川道
07034 四等 懋功县 小金县驻地美兴镇 西川道 清代为懋功直隶厅,因境内各族杂居,且地处边隀,民国2年(1913年)2月四川全境府州厅改置县时,仍保留厅制[48],至民国3年(1914年)6月才改置县[15]
07035 三等 靖化县 金川县驻地金川镇 (西川道) 民国25年(1936年)10月以懋功县绥靖、崇化两屯及绰斯甲布土司地置县[49]
07036 二等 松潘县 松潘县驻地进安镇 西川道 清代为松潘直隶厅,因境内各族杂居,且地处边隀,民国2年(1913年)2月四川全境府州厅改置县时,仍保留厅制,至民国3年(1914年)6月才改置县。
07037 二等 理县 薛城(今理县东北薛城镇 西川道 清代为理番直隶厅,因境内各族杂居,且地处边隀,民国2年(1913年)2月四川全境府州厅改置县时,仍保留厅制,至民国3年(1914年)6月才改置为理蕃县。因县名取“治理蕃民”之义,含有对少数民族侮辱之意,民国34年(1945年)12月改名[50]
07142 不适用 兴中设治局 古潘州(今若尔盖县东北求吉乡 (西川道) 民国30年(1941年)3月析松潘县黄胜关以外地方置。民国37年(1948年)时尚未成立[51]
07143 不适用 麦桑设治局 麦桑(中阿坝,今阿坝县驻地阿坝镇 (西川道) 民国30年(1941年)3月析松潘县黄胜关以外地方置。民国37年(1948年)时尚未成立[52]
边东道 康定县 不适用 不适用 康定县 打箭炉(今康定市驻地炉城街道 清代为康定府直辖地,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府改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安良县 安良坝(今康定县西瓦泽乡安良坝村) 清代拟在康定府西境设安良厅,因辛亥革命爆发未能实行。民国元年(1912年)拟设安良县,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不久即裁撤,并入康定县[53]
不适用 不适用 化林县 化林坪(约在今泸定县兴隆镇化林村) 民国元年(1912)析康定府东南沈边土司化林营置县,民国3年(1914年)裁为泸定县化林县佐[54]
不适用 不适用 巴安县 巴塘(今巴塘县驻地夏邛镇 清代为巴安府直辖地,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府改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义敦县 三坝(义敦故治,今巴塘县东南波密乡东南一带) 清代为三坝厅,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厅改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九龙设治委员 九龙(今九龙县驻地呷尔镇 民国元年(1912年)由康定县南境土司置。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泸定县 桥头(河东乡,今泸定县驻地泸桥镇 清代为康定府泸定桥巡检司辖境,民国元年(1912年)6月改置县,民国2年(1913年)3月列表报内务部。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雅江县 河口乡(今雅江县驻地河口镇 清代为河口县,民国2年(1913年)3月改名。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道孚县 鲜水(今道孚县驻地鲜水镇 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道坞委员,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理化县 里塘(今理塘县驻地高城镇 清代为里化厅,民国元年(1912年)称理化府,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府改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怀柔县 中瞻对(今新龙县驻地茹龙镇 清代为瞻对委员辖地,民国元年(1912年)置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稻城县 稻坝(今稻城县驻地金珠镇东上茹布村) 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贡噶县 贡噶岭(今稻城县赤土乡 民国二年(1913年)3月以稻城县贡噶县丞辖境置贡噶县,旋并入稻城县[55]
不适用 不适用 盐井县 蒲丁村(今芒康县驻地嘎托镇 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甘孜县 甘孜(今甘孜县驻地甘孜镇 清代为甘孜州,民国二年(1913年)3月废州改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𬬻霍县[56] 老街(今炉霍县驻地新都镇西北老街) 清代为炉霍屯委员'辖地,民国元年(1912年)改置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丹巴县 章章谷屯(今丹巴县驻地章谷镇南白呷依村) 清代为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辖境,民国元年(1912年)置丹巴设治委员,民国3年(1914年)改置县;同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定乡县 仲得村(桑坡寺,今乡城县驻地香巴拉镇 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边西道 昌都县 不适用 不适用 昌都县 察木多(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驻地城关镇 清代在昌都地方察木多理事官,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宁静县 江卡(今西藏自治区芒康县驻地嘎托镇 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江卡委员,民国元年(1912年)置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察雅县 乍丫(今西藏自治区察雅县驻地烟多镇 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乍丫理事,民国元年(1912年)置县。察雅,藏语意为岩檐,即地有山峰,下瞰如檐,故名。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德荣县 索美村(今得荣县驻地松麦镇 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德荣委员,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武成县 中岩(西藏自治区贡觉县东南雄松乡 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三岩委员,民国元年(1912年)置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德格县 城关(今德格县驻地更庆镇 清代为德化州,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州改置德化县。因与福建、江西2省县名重,民国三年(1914年)1月改名。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同普县 同普(今西藏自治区江达县东北同普乡 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贡县 贡觉(今西藏自治区贡觉县驻地莫洛镇南)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贡觉委员,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察隅县 杂貐(今西藏自治区察隅县西下察隅镇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杂瑜委员,民国2年(1914年)3月置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科麦县 桑昂(今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古玉乡一带) 原属西藏桑昂曲宗管辖,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桑昂委员,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恩达县 恩达塘(今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驻地桑多镇南恩达村) 清代为察木多属地,民国元年(1912年)置恩达设治委员。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石渠县 杂渠卡(今石渠县驻地尼呷镇南菊母村) 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嘉黎县 拉里(今西藏自治区嘉黎县东北嘉黎镇

原为阿里寺黑教呼图克图管辖地,清宣统三年(1911年)拟设流官,因辛亥革命爆发未能实行。民国元年(1912年)尹昌衡拟设嘉黎县,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然因为西藏占领,未能实行。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硕督县 硕般多(今西藏自治区洛隆县西硕督镇 民国元年(1912年)尹昌衡拟置硕督府。民国2年(1913年)3月以硕班多地方置县,然因为西藏占领,未能实行。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太昭县 江达尚(今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乡 本为江达地方。民国元年(1912年)尹昌衡拟置太昭府,嗣后通称为太昭县。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邓柯县 登科(今石渠县洛须镇 清代为登科府,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府改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不适用 不适用 白玉县 白玉(今白玉县驻地建设镇 清代为白玉州,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州改县。民国3年(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区。

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第十七区 雅安县 不适用 不适用 雅安县 雅州城(城厢镇,今雅安市城区) 建昌道
(驻地)
清代为雅州府附郭雅安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雅安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芦山县 芦阳镇(今芦山县驻地芦阳街道 建昌道
不适用 不适用 宝兴县 穆坪(北城镇,今宝兴县驻地穆坪镇 建昌道 民国17年(1928年)析天全县北部穆坪土司辖地置穆坪设治局,民国18年(1929年)12月与天全县第6区合并置县。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天全县 城厢镇(今天全县城厢镇 建昌道 清代为天全州,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州改县。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荥经县 城东镇(今荥经县驻地严道街道 建昌道 一作荣经县。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汉源县 清溪镇(今汉源县清溪镇 建昌道 清代为清溪县,因与贵州省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金汤设治局 金汤坝(汤坝村,今康定县东北金汤镇寇家河坝村) (建昌道) 民国21年(1932年)6月析宝兴县西部上鱼通地方置。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第十八区 西昌县 不适用 不适用 西昌县 宁远城(城厢镇,今西昌市城区) 建昌道 清代为宁远府附郭西昌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西昌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盐源县 卫城镇(今盐源县卫城镇 建昌道 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宁南县 披砂(今宁南县驻地披砂镇 建昌道 民国17年(1928年)析会理县东北披砂土千户辖地置披砂设治局,民国19年(1930年)4月改置宁南县。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冕宁县 冕宁县驻地城厢镇 建昌道 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昭觉县 昭觉县驻地新城镇 建昌道 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会理县 内东镇(今会理市驻地城关镇 建昌道 清代为会理州,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州改县。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盐边县 健康镇(今盐边县西北二滩水电站 建昌道 清代为盐边厅,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厅改县。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越嶲县 城厢镇(今越西县驻地越城镇 建昌道 清代为越嶲厅,民国2年(1913年)6月废厅改县。民国27年(1938年)9月改隶西康省。
不适用 不适用 宁东设治局 米市(今喜德县东南米市镇 (建昌道) 民国27年(1938年)4月析越嶲县南部置,同年9月改隶西康省。

行政区划年表

四川省行政区划年表
说明:“?”表示不能确定其发生年份或月份,故放于最有可能的一年内,详见注释
西元 民国纪元 其他 行政区划变更
1912年 民国1年 115 16府
23州
12厅
8委员
1理事
  • 析遂宁、蓬溪2县置东安县(3月)
  • 改泸定桥巡检司为泸定县(6月)
  • 析康定府置化林县(?月)
  • 析康定府置九龙设治委员(?月)
  • 改瞻对委员为怀柔县(?月)
  • 改江卡委员为宁静县(?月)
  • 改炉霍屯委为为𬬻霍县(?月)
  • 改三岩委为为武成县(?月)
  • 改乍丫理事为察雅县(?月)
  • 改理化厅为理化府(?月)
  • 置丹巴设治委员(?)
1913年 民国2年 171 6厅
2委员
  • 改成都府为成都、华阳2县(2月)
  • 改重庆府为巴县(2月)
  • 改嘉定府为乐山县(2月)
  • 改叙州府为宜宾县(2月)
  • 改夔州府为奉节县(2月)
  • 改顺庆府为南充县(2月)
  • 改潼川府为三台县(2月)
  • 改龙安府为平武县(2月)
  • 改保宁府为阆中县(2月)
  • 改绥定府为达县(2月)
  • 改雅州府为雅安县(2月)
  • 改宁远府为西昌县(2月)
  • 改崇庆州为崇庆县(2月)
  • 改简州为简阳县(2月)
  • 改合州为合川县(2月)
  • 改涪州为涪陵县(2月)
  • 改广安州为广安县(2月)
  • 改蓬州为蓬安县(2月)
  • 改汉州为广汉县(2月)
  • 改剑州为剑阁县(2月)
  • 改巴州为巴中县(2月)
  • 改天全州为天全县(2月)
  • 改会理州为会理县(2月)
  • 改资州直隶州为资中县(2月)
  • 改眉州直隶州为眉山县(2月)
  • 改邛州直隶州为邛崃县(2月)
  • 改泸州直隶州为泸县(2月)
  • 改永宁直隶州为永宁县(2月)
  • 改酉阳直隶州为酉阳县(2月)
  • 改忠州直隶州为忠县(2月)
  • 改绵州直隶州为绵阳县(2月)
  • 改茂州直隶州为茂县(2月)
  • 改江北厅为江北县(2月)
  • 改城口厅为城口县(2月)
  • 改盐边厅为盐边县(2月)
  • 改越嶲厅为越嶲县(2月)
  • 改石砫直隶厅为石砫县(2月)
  • 改康定府为康定县(3月)
  • 改巴安府为巴安县(3月)
  • 改登科府为登科县(3月)
  • 改理化府为理化县(3月)
  • 改三坝厅为义敦县(3月)
  • 改道坞委员为道孚县(3月)
  • 改德荣委员为德荣县(3月)
  • 改贡觉委员为贡县(3月)
  • 改杂瑜委员为察隅县(3月)
  • 改桑昂委员为科麦县(3月)
  • 改恩达设治委员为恩达县(3月)
  • 改甘孜州为甘孜县(3月)
  • 改德化州为德化县(3月)
  • 改白玉州为白玉县(3月)
  • 改察木多理事为昌都县(3月)
  • 置嘉黎县(3月)
  • 置硕督县(3月)
  • 置太昭县(3月)
  • 析康定县置安良县(3月),旋裁撤
  • 析稻城县置贡噶县(3月),旋裁撤
  • 河口县改名雅江县(3月)
1914年 民国3年 146
  • 定远县改名武胜县(1月)
  • 大宁县改名巫溪县(1月)
  • 东安县改名潼南县(1月)
  • 石泉县改名北川县(1月)
  • 新宁县改名开江县(1月)
  • 东乡县改名宣汉县(1月)
  • 太平县改名万源县(1月)
  • 德化县改名德格县(1月)
  • 清溪县改名汉源县(1月)
  • 改丹巴设治委员为丹巴县(?)
  • 省化林县入康定县(?月)
  • 康定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巴安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义敦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九龙设治委员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泸定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雅江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道孚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理化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怀柔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宁静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察雅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稻城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盐井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甘孜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𬬻霍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丹巴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定乡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昌都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德荣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武成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德格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同普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贡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察隅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科麦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恩达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石渠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嘉黎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硕督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太昭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邓柯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白玉县移属川边特别区(4月)
  • 改峨边厅为峨边县(6月)
  • 改雷波厅为雷波县(6月)
  • 改马边厅为马边县(6月)
  • 改懋功直隶厅为懋功县(6月)
  • 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6月)
  • 改理番直隶厅为理番县(6月)
1915年 民国4年 146
1916年 民国5年 146
1917年 民国6年 146
1918年 民国7年 146
1919年 民国8年 146
1920年 民国9年 146
1921年 民国10年 146 1 1
  • 析成都、华阳2县置成都市(6月)
  • 以江北、巴、璧山、合川4县交界处设江巴璧合四县峡防团务局(?月)
1922年 民国11年 146 1 1
1923年 民国12年 146 1 1
1924年 民国13年 146 1 1
1925年 民国14年 146 1 1
1926年 民国15年 146 1 1
1927年 民国16年 146 2 1
  • 析巴县置重庆市(3月)
1928年 民国17年 146 3 3
  • 析万县置万州市(11月)
  • 析会理县置披砂设治局(?月)
  • 析天全县置穆坪设治局(?月)
1929年 民国18年 147 3 2
  • 改穆坪设治局为宝兴县(12月)
1930年 民国19年 148 3 1

改披砂设治局为宁南县(4月)

1931年 民国20年 148 3 1
1932年 民国21年 148 3 1
  • 析宝兴县置金汤设治局(6月)
1933年 民国22年 148 3 1
1934年 民国23年 148 3 1
1935年 民国24年 148 2 1
  • 省万州市入万县(?月)
1936年 民国25年 149 2 1 1实验区
  • 析懋功县置靖化县(10月)
  • 以江巴璧合四县峡防团务局区域置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月)
1937年 民国26年 149 2 1 1实验区
1938年 民国27年 135 2 1实验区
  • 析越嶲县置宁东设治局(4月)
  • 雅安县移属西康省(9月)
  • 芦山县移属西康省(9月)
  • 西昌县移属西康省(9月)
  • 盐源县移属西康省(9月)
  • 天全县移属西康省(9月)
  • 宁南县移属西康省(9月)
  • 荥经县移属西康省(9月)
  • 汉源县移属西康省(9月)
  • 冕宁县移属西康省(9月)
  • 昭觉县移属西康省(9月)
  • 会理县移属西康省(9月)
  • 盐边县移属西康省(9月)
  • 越嶲县移属西康省(9月)
  • 宝兴县移属西康省(9月)
  • 宁东设治局移属西康省(9月)
  • 金汤设治局移属西康省(9月)
1939年 民国28年 135 1 1实验区
  • 重庆市改制为直辖市(5月)
1940年 民国29年 135 1 1 1实验区
  • 析屏山县置沐川设治局(12月)
1941年 民国30年 136 1 5 1实验区
  • 析松潘县置兴中设治局(3月)[57]
  • 析松潘县置麦桑设治局(3月)[57]
  • 析涪陵县置武隆设治局(10月)
  • 析广元县置旺苍设治局(10月)
  • 析平武县置青川县(10月)
1942年 民国31年 137 2 5
  • 改沐川设治局为沐川县(2月)
  • 改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为北碚管理局(3月)
  • 析富顺、荣2县置自贡市(8月)
1943年 民国32年 137 2 6
  • 析巴中县置平昌设治局(10月)
1944年 民国33年 138 2 6
  • 改武隆设治局为武隆县(8月)
  • 析高县置沐爱设治局(10月)
1945年 民国34年 139 2 6
  • 改旺苍设治局为旺苍县(7月)
  • 析酉阳、秀山2县置农祥设治局(11月)[57]
  • 理番县改名理县(12月)
1946年 民国35年 139 2 6
1947年 民国36年 139 2 6
1948年 民国37年 141 2 4
  • 改沐爱设治局为沐爱县(12月)
  • 改平昌设治局为平昌县(12月)
1949年 民国38年 141 2 4

政府

省会

设于成都,但自民国5年(1916年)至民国24年(1935年)重庆升为院辖市之前,省长多不愿去成都就职,故先后7次在重庆设立四川省长行署、四川省长公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重庆是当时四川省实际上的政治中心。民国38年(1949年)12月,共军进驻成都,省政府迁往西康省西昌县。

省行政机构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培爵夏之时等人领导重庆新军于宣统三年十月七日(1911年11月27日)起义,并于当日成立蜀军军政府,下设总司令处及军政、行政等部,由张培爵任都督。此前,十月一日(西历11月21日),在广安县已经建立蜀北军政府。十月六日(西历11月26日),在泸州成立川南军政府,后又称川南军政分府。次日,在省会成都建立大汉四川军政府,长官为都督,下设内政厅、外交司等机构。民国元年(1912年)1月,川南军政府并入蜀军军政府。2月2日,蜀军军政府与大汉军政府合并为四川军政府。7月12日,设民政长。民国3年(1914年)5月23日,改民政长为巡按使,下设政务、财政、教育、警察等厅。民国5年(1916年)7月6日,改巡按使为省长。民国15年(1926年)11月27日,国民党中央叔治会议议决设立川康绥抚委员会,作为处理四川全省及川边特别区军务、政务的临时权力机构。翌年1月1日,川康绥抚委员会在重庆成立。民国16年(1927年)1月后,四川省隶属于武汉国民政府。4月5日,武汉国民政府命令将川康绥抚委员会改组为四川省临时政务委员会。4月12日蒋中正发动清党以后,四川省改隶南京国民政府。民国17年(1928年)11月7日,国民政府裁四川省临时委员会,置四川省政府委员会,下设民政、财政等4厅。

民国24年(1935年)10月8日,改组四川省政府,任命卢作孚等为厅长[58]。民国36年(1947年)5月13日,行政院决议改组四川省政府[59]。民国38年(1949年)12月,解放军攻入成都,省主席王陵基在逃亡途中被解放军逮捕。民国39年(1950年)2月,唐式遵在胡宗南保荐下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驻西昌。同年3月,解放军分成南北两路进逼西昌,西昌最终撒守。唐式遵逃亡至川南途中,遭到彝民与解放军包围,最终遭到击毙,四川省政府至此结束。

川西行署

民国38年(1949年)12月,为了适应战时需要与配合反攻军事而设置川西行政公署,由冷寅东任川西行署主任,但他上任后没多久便投共。

历任四川省军政长官、省政府主席

大汉军政府都督
四川军政府都督
  • 尹昌衡(1912年2月 - 1913年6月,由大汉都督改任;1912年7月以后由胡景伊护理)
  • 胡景伊(1913年6月 - 1914年6月)
四川将军
  • 胡景伊(1914年6月 - 1915年8月,由四川都督改任)
  • 陈宦(1915年8月 - 1916年5月,1915年5月会办军务)
  • 周骏(1916年5月 - 6月,署理)
  • 蔡锷(1916年6月 - 1916年7月)
四川督军
  • 蔡锷(1916年7月,由将军改任)
  • 罗佩金(1916年7月 - 1917年4月,护理)
  • 戴戡(1917年4月 - 11月,署理)
  • 周道刚(1917年11月 - 12月,代理)
  • 刘存厚(1917年12月 - 1918年2月)
四川靖国军总司令
四川督军
  • 刘存厚(1920年10月 - 1921年3月,北洋政府任命)
  • 熊克武(1920年10月 - 12月,广州国民政府任命)
川军总司令
  • 刘湘(1921年6月 - 1922年5月)
  • 刘成勋(1922年7月 - 1923年5月,1922年10月起为临时总司令)
四川善后督办
  • 刘湘(1923年7月 - 1924年5月)
四川督理
  • 杨森(1924年5月 - 1925年2月)
四川督办
  • 杨森(1925年2月 - 5月,由四川督理改任)
  • 刘湘(1925年5月 - 1926年7月)
  • 邓锡侯(1926年5月 - 10月?,由吴佩孚任命)
四川行政公署民政长
四川省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 陈廷杰(1914年5月23日 由民政长改任)
  • 陈宧(1915年5月1日 署理)
  • 黄国瑄(1916年4月14日 署理)
  • 刘体干(1916年5月24日 署理)
  • 蔡锷(1916年6月 - 7月,兼任)
四川省长公署省长
  • 蔡锷(1916年7月,由巡按使改任)
  • 罗佩金(1916年7月 - 9月,兼署)
  • 戴戡(1916年9月 - 1917年11月,署理)
  • 张澜(1917年11月 - 1917年8月,护理)
  • 熊克武(1920年12月30日)
  • 刘湘(1921年6月 - ?,推兼)
  • 刘成(1922年12月 - ?,推临时省长)
  • 刘湘(1922年12月 - ?,推临时省长)
  • 杨森(1924年2月 - ?)
  • 邓锡侯(1924年5月 - ?)
  • 赖心辉(1925年2月 - ?)
  • 杨森(1926年5月 - ?,由吴佩孚任命)
  • 刘湘(1927年)
  • 赖心辉(1927年)
  • 刘成勋(1927年)
  • 刘文辉(1927年)
四川省政府主席
  • 刘文辉(1928年11月 - 1934年12月)
  • 刘湘(1934年12月 - 1938年1月)
  • 张群(1938年1月 - 8月,4月起由王缵绪代理)
  • 王缵绪(1938年8月 - 1939年9月)
  • 蒋中正(1939年9月 - 1940年11月)
  • 张群(1940年11月 - 1947年5月,1946年9月起由邓锡侯代理)
  • 邓锡侯(1947年5月 - 1948年4月)
  • 王陵基(1948年4月 - 1949年12月,被解放军俘虏)
  • 唐式遵(1950年2月 - 3月,由胡宗南推荐)

参考文献

引用

  1. ^ 民国人口:研究史の整理と展望. [2012-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2. ^ 行政院户口普查处编. 中华民国79年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报告. 台北市: 行政院户口普查处. 1992
  3. ^ 《近代四川政局和政權演變概述》. )巴蜀网:民国历史. [2010-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1) (中文(简体)). 
  4. ^ 《国民政府公报》第358号,民国18年12月30日,第12页。
  5. ^ 印铸局:《职官任免月表》,民国6年3月,第163、164页。
  6. ^ 《政府公报》第834号,民国3年8月31日,第28册,第801页。
  7. ^ 《政府公报》第745号,民国3年6月3日,第26册,第38页。
  8. ^ 《政府公报》第1016号,民国4年3月8日,第35册,第296页。
  9. ^ 印铸局:《职官任免月表》,第43页。
  10. ^ 一、四川省各时期行政区划表. 四川省志•政务志(上册). 方志出版社. 2000-02. ISBN 7-80122-546-5.  [失效链接]
  11. ^ 《民国四川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内江市档案资源网,http://www.njdaj.net/gk.asp?classid=2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四川省志·地理志》(上册)
  13. ^ 内务部职方司第一科:《全国行政区划表》,民国3年,第99页。
  14. ^ 《临时政府内务行政纪要》,第49页。
  15. ^ 15.0 15.1 内务部职方司第一科:《全国行政区划表》,民国3年,第100页。
  16. ^ 《国民政府公报》第289号,民国18年10月8日,第7页。
  17. ^ 钱端升:《民国政制史下册》,第423页。
  18. ^ 内务部方域司:《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第11版),第50页。
  19. ^ 《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151号,民国28年5月10日,第9页。
  20. ^ 1950年10月28日,金堂县治城厢镇迁至赵镇,旧治城厢镇于1980年12月17日划归成都市青白江区管辖。
  21. ^ 谢观:《各省区域沿革一览表》,第140-143页。
  22. ^ 《重庆市北碚区志》,第80、81、578页。
  23. ^ 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著,《重庆建置沿革》,重庆出版社,1998年4月。
  24. ^ “解放后北碚行政区域和管理机构的演变”,邝忠炽,《北碚志资料》,1983年第2期。
  25. ^ 四川省璧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璧山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第60页。
  26. ^ “北碚解放初期行政区划与机构设置的变迁”,杨鸿漳,《北碚文史资料》第6辑,1994年12月第1版。
  27. ^ 《屏山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1页。
  28. ^ 内务部方域司:《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第11版),第53页。
  29. ^ 《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438号,民国31年2月7日,第22页。
  30. ^ 国史馆著《中华民国史 地理志》作“沐爱设治局”。
  31. ^ 《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718号,民国33年10月14日,第13页。
  32. ^ 《平昌县志》,四川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743页;《四川省志》,第70页。
  33. ^ 傅林祥,郑宝恒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中华民国卷》作“纳溪县”。
  34. ^ 《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407号,民国30年10月22日,第16页。
  35. ^ 《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705号,民国33年8月30日,第9页。
  36. ^ 内政部方域司:《中国之行政督察区》,第18页;傅林祥按:“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1949─1997)》第2179页,1950年的川东行署区无‘农祥设治局’或‘农祥县’,《酉阳县志》中有关酉阳县沿革、疆域部分,亦无设立‘农祥设治局’记载,当是未设立。”
  37. ^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
  38. ^ 内政部主计处《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误作“长筹县”。
  39. ^ 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卷下,第4页。
  40. ^ 原属安县,2009年2月6日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
  41. ^ 《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405号,民国30年10月15日,第19页;《中国分省新图》第五版(民37.7)作“析广元、南江两县置”。
  42. ^ 《国民政府公报》第835号,民国34年8月20日,第6页;《中国分省新图》第五版(民37.7)作“民国三十四年五月改县”。
  43. ^ 《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403号,民国30年10月8日,第25页。
  44. ^ 内政部主计处《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误作“巴山县”。
  45. ^ 国史馆著《中华民国史 地理志》作“平昌设治局”。
  46. ^ 《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717号,民国33年10月11日,第9页。
  47. ^ 《平昌县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31、164、743页。
  48. ^ 谢观:《各省区域沿革一览表》,第131页。
  49. ^ 《国民政府公报》第2187号,民国25年10月27日,第13页。
  50. ^ 内务部方域司:《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第11版),第48页;《中国分省新图》第五版(民37.7)作民国35年(1946年)2月11日改名。
  51. ^ 内政部方域司:《中国之行政督察区》,第19页;傅林祥按:“《若尔盖县志》、《松潘县志》均无设立兴中设治局之事,当一直未设立。”
  52. ^ 内政部方域司:《中国之行政督察区》,第19页;傅林祥按:“《阿坝县志》载,民国二十九年‘松潘县政府封华尔功臣烈为关外52部落守备司令,阿坝保安司令,设治局长等职’。无设治局具体成立经过,当是未正式设立。”
  53. ^ 傅林祥按:《清史稿·地理志》、《清代政区沿革综表》中四川省均无安良厅。民国元年8月13日公布的《众议院议员各省复选区表》中四川省有安良厅;《全国行政区划表》(1914年)中有安良县,谓“沿前清之旧”;任乃强《西康图经·境域篇》作尹昌衡时置,“安良县驻地原拟设阿娘坝,竟未设治而废”;《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附录,第95页)作民国“二年三月析置,旋节裁撤并入康定县”。
  54. ^ 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卷下,第63页。
  55. ^ 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附录,第95页。
  56. ^ 傅林祥,郑宝恒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中华民国卷》作“炉霍县”。
  57. ^ 57.0 57.1 57.2 实际上未设立。
  58. ^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35,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乙亥。
  59. ^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47,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丁亥。

来源

书籍
  • 郑宝恒 著:《民国时期政区沿革》(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ISBN 9787535126610.
  • 傅林祥、郑宝恒 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ISBN 9787309056044.
  • 国史馆地理志编纂委员 编:《中华民国史地理志(初稿)》(台北:中华民国国史馆,民国79年(1990)). ISBN 9579042020.
地图
  • 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测量署 编:《中华民国分省地图》(1970年版),国防部情报参谋次长室.
  • Google地图[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

参见

前任:
  四川省
   中华民国一级行政区
1912年-1950年
继任:
  川东行署区
继任:
  川南行署区
继任:
  川西行署区
继任:
  川北行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