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文化

台南市素有文化古都之称,拥有多项地方特有的民俗传统技艺及文化活动,由于社会的转型,生活型态等诸多因素的变迁,使府城的民俗文化有日渐没落及消失的趋势。具地方特性的民俗文化本身即反映著一个地域的历史渊源与时代精神,居民久远生活特质的演变以及人类进化的历程。另外台南市亦有众神之都之称,庙宇数量居全台之冠,庆典活动举办的季节多集中于春、秋两季。

象征

市徽

升格直辖市的台南市市徽未定。但省辖市时代由市民苏仲民于1969年设计,以市花为主体设计。意义如下: 背景红花为凤凰花(市花)。白字上半部为“市”字,中间部为“南”字,下半部圆状者为“台”字[1]。在日治时期则有市章,作用类似今日之市徽:其设计以“台”字为轮廓,中央的部份象徽“南”字之片假名ナン”,战后即弃而不用。详见台南市 (省辖市)

市花、市树与市鸟

台南城的地形环境在清朝时被堪舆师认为是片展翅凤凰的风水良地,有“凤凰城”之美名。日治时期再引进凤凰木大量栽植,成了市区常见的路树,战后也顺理成章成为省辖时期台南市的市花与市树。而台南县县花为桂花、县树为樟树。

省辖时期,台南市政府于2005年发起市鸟选拔,最后依票数定为喜鹊。喜鹊相传为清朝时由台湾知府蒋元枢首先引进台南,而后扩散到台湾西部沿海各地,今已十分常见。台南县鸟则为水雉

县市合并后,台南市政府于2011年举办市花、市树及市鸟选拔,最后公布市花为蝴蝶兰,市树为凤凰木,市鸟为水雉 [2]

另外清领时期时,台南城代表的植物为刺桐,故台南往昔亦有“刺桐城”之别称。如康熙年间,台湾府海防同知孙元衡所作的诗:“刺桐城里烟花静,丛竹墙边鸟雀空。味备五音懽百物,蓼根独有避甘虫。”即为描述台南城(刺桐城)内的景色[3]

建筑

庙宇

 
台南孔庙大门

台南为欧亚大陆最早移民来台定居的地区,昔日多由中国福建、广东随带香火前来供奉。最初是在家中奉祀,嗣俟人口逐渐增加,即搭建简单茅屋共同供奉,由茅屋而建成小庙,再由小庙而扩建为大庙。所以台南庙宇均具区域性,即某庙系属某几条街或某境信徒所共同奉祀。寺庙不仅是大部分市民信仰中心,也是民众日常聚会的场所,古老的寺庙尚具有历史意义,举凡民间艺术之菁华,诸如建筑、雕刻、陶瓷书画等,尽荟萃于斯,可以说是宗教、历史及艺术的宝库。

台南市的祠庙包括了早期由朝廷出资兴建的官庙,文人雅士多喜流连的寺庵及民众建立的境庙。官庙中保存原状最好者为孔子庙,其历代修建碑记为全省之最,现经政府修缮完整。而寺庵中,最具代表性者有开元寺法华寺,其占地广阔且庭园布置雅致,其中尤以法华寺最为出色。境庙因有群众基础,一般经济状况良好,然其一有损毁民众即捐款翻修,以致愈修愈华丽,而渐失原有古朴风味,境庙中保持最好者为大天后宫,祀典武庙及妙寿宫,其中大天后宫祀典武庙,规模广大,空间型态甚佳。

庙宇早期也为排难解纷之处所,遇境内居民有纠纷时,请求签首及老大调解,这种调解的集会名为“落宫”,是一种社会制裁。早年台南市上帝厅境内尚有若干小庙境,遇调解案当事人涉及两庙境或事情重大者,尚须请上帝庙十八境总签首莅临调解。目前乡村居民发生纠纷,仍有请庙中老大代为排解者,但已没有昔年“落宫”的权威。

三大匾

 
台湾府城隍庙
 
竹溪寺山门

台南府城有三大名匾,分别为:台南天坛的“一”、台湾府城隍庙的“尔来了”、竹溪寺的“了然世界”。同具有宗教教化深意,言简意赅的特色,且书法造诣皆有可观之处,多为醒目警世之意,号称台南府城三大名匾。如“一”寓有人千算不如天一算之意;“尔来了”令人明白,城隍爷主司人间善恶赏罚;“了然世界”指洞悉万物、大彻大悟的佛学喻意。另说祀典武庙的“大丈夫”匾,是第四名匾。

民俗

生命礼俗

做十六岁为台南市特有成年礼的民间风俗。做十六岁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比较普遍的说法系认为因五条港 (台南)苦力而发展出来,起源清领时期于河港工作的苦力,在成年前仅能领半薪,故在16岁成年的七夕时分,向儿童守护神七星娘娘敬谢而衍生的民间传统文化。做十六活动以开隆宫最为鼎盛,父母手持七娘妈亭立于神案前,由将满16岁的未成年子女匍匐穿过供桌及七娘妈亭,男孩起身后须往绕三次,女孩则往绕三次,称为出鸟母宫。但亦有部分庙宇,并与七夕习俗结合。无论如何,由于做十六岁习俗在台南经过长期演变,已与其他地区16岁成年礼有显著不同,成为特色文化。市政府近年结合其他七夕、跨国交流,推动成为重要观光节庆之一。

祭祀节庆

 
学甲慈济宫牌楼

艺文活动

文学

诗社

在台南所创诗社,不仅限于台南市人,即外省人所创两社,即明代之“海外几社”明永历十五年,设于东都(即今台南),因随郑成功入台之江苏徐孚远中丞等六人,创设海外几社,称海外几社六子。又光绪十五年广西灌阳翰林唐景崧为台澎道,与其他显宦名人数十名设亭吟会于台南道署。诗社中有称为诗会、钟楼、钟亭、诗学研究会,结居皆属诗社。其中桐成吟社,其设立时,正值中日战争,时局靡宁,举凡南市所南社、桐侣、西山、春莺诸社,处于支离灭裂当中,各社治为一炉,称为桐城吟会。

盐分地带文学

盐分地带”已成为台湾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名词。最早出现于民国21年(1932),由吴新荣郭水潭所组成的“佳里青风会”,逐渐凝聚起艺文风气。从“盐分地带”创作的文章无意间流露出一份咸、涩、苦等滋味,带著浓烈的盐分情调,充分反映出本土浓厚的盐乡风情。由于有别于一般坊间的文艺爱情、科幻小说,而被称为“盐分地带文学”,在台湾文学界则称为“盐分地带派”;盐分地带文学发展在台湾现代文学的里程上也占有不可忽视的文学地位。

以台南为背景之作品

音乐

传统音乐

台南市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不同文化脉络下的各群体间的传统音乐,不乏历史悠久的自发性组织的馆阁轩社。其中南管太平歌十三音皆为已公告为本市的传统表演艺术。

  • 南管:台南振声社(1793年成立,台南历史最悠久馆阁)、海寮普陀寺清和社(1856年成立,保存团体)、台南南声社(1915年成立,保存团体)、湾里和声社等......。
  • 太平歌:公亲寮清水寺天子门生(保存团体)、永吉吉安宫天子门生(保存团体)、港墘仔港港兴宫天子门生(保存团体)、麻豆巷口集英社太平清歌(保存团体)等......。
  • 北管:湾里彩云轩、学甲慈济宫汉声轩、正和轩民俗古乐团。
  • 十三音台南孔庙以成书院雅乐十三音(保存团体)。
  • 歌仔:古意念歌团、台湾说唱艺术工作室。
  • 客家八音:府城真乐轩客家八音乐团。
  • 乐器制作:福鸣斋工艺社。

音乐

  • 现代国乐台南市立民族管弦乐团(公营民族音乐团体,直属本市文化局)、谷方当代筝界、台南乐集、乡韵民族乐团。
  • 管弦乐团:台南市交响乐团、台南市青少年暨市民管弦乐团、台湾玉山交响乐团、台南爱乐管弦乐团、涴莎室内乐团。
  • 管乐团:台南市管乐团、台江管乐团、新化TAVOCAN管乐团、台南一中校友管乐团。
  • 合唱团:麻豆爱乐合唱团、大地合唱团、成大校友合唱团、台南市幼狮合唱团。
  • 打击乐:十鼓击乐团。

戏曲与戏剧

戏曲

  • 歌仔戏秀琴歌剧团、莺艺歌剧团、新南兴歌剧团、乡城歌仔戏剧团。
  • 布袋戏:长兴阁掌中剧团、古都掌中剧团。
  • 京剧:六和平剧研究社(祀典武庙内)、凯声国剧社(国立台南生活美学馆内)。
  • 昆曲:东宁雅集。

戏剧

  • 剧场艺术:台南人剧团、鸡屎藤舞蹈剧场、那个剧团。

舞蹈

  • 现代舞蹈:稻草人现代舞蹈团、廖末喜舞蹈剧场、磐果舞蹈剧场、W.I.D.艺术舞团。
  • 民族舞蹈:大唐民族舞团、赤山表演艺术坊、东方艺术团。
  • 芭蕾舞:兰陵芭蕾舞团。

电影

饮食

小吃

 
台南担仔面

小吃是台南市一大特色,亦是重要观光资源。台南市是汉人最早在台湾拓殖的城市,长期以来作为台湾第一大城,是对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来自原乡的汉人移民带著不同种类的小吃食品传入台湾,让台南城至今仍就具有台湾最多样化的小吃食品。其特色在于大量使用当地素材,例如海鲜、牛肉等,或是因缘际会下发明的特殊饮食。小吃集中地为安平古堡赤崁楼永乐市场、国华街与友爱街一带,其他小吃则散布于旧城区各地[5]。著名的小吃有担仔面虾卷蚵卷红烧𩵚魠鱼羹、鳝鱼意面棺材板等。台南的各夜市也是有许多的小吃摊贩,著名的夜市有:花园夜市大东夜市武圣夜市小北成功夜市小北观光夜市等。

参考资料

  1. ^ 旗海圖幟. [2011-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1). 
  2. ^ 台南“市花、市树、市鸟”定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日报
  3. ^ 孙元衡《赤嵌集(卷4)‧刺桐花》
  4. ^ 鹿耳门圣母庙文化馆[永久失效链接]
  5. ^ 美味小吃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