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行政區劃
西漢行政區劃,是漢朝西漢時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西漢初年,在行政區劃上實行郡國並行體制,又分封了很多諸侯國。漢武帝元封五年,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除京師附近七郡外,把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不同於秦帝國的郡縣二級的建制,漢武帝劉徹首創的以州刺史部為監察區的做法,發展到東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現了州郡縣三級建制,給後世造成深遠影響。
概況
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鑑於秦帝國朝廷孤立無援、二世而亡的做法,分封了一批諸侯王,但同時又沿襲了郡縣制,使西漢前期的行政區劃出現了一種封建制與郡縣制並立的局面,稱「郡國並行制」。雖然之後漢高祖通過各種途徑除去了韓信、英布等大部分的異姓王,但仍設立了九個劉姓諸侯王以為朝廷之援。隨着時間的推移,各諸侯國實力強大,有獨立的軍事政治體制與職權,而且多數跨數郡之地,大者甚至有四至六郡。天下六十餘郡,有四十餘郡在各諸侯王手中,而漢天子所掌握的郡尚不足二十。
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朝廷多次設法削弱諸侯王的勢力,最終發生了歷時不到三個月的「七國之亂」。漢廷迅速平定諸王叛亂後,通過推恩令等手段乘勢削減諸侯王國轄區,侯國從此不得超越一郡之制。而且諸王的軍政權力也被剝奪,僅保留其在封地內的財政收入,而侯國內高級官員改由中央指派,實際與各郡縣的郡守、縣令無異。
國內基本安定的情況下,漢武帝朝拓展了王朝的疆域,在東北部、西北部與西南部都控制了中國之前從未納入其統治的區域。面對歷史上前無古人的遼闊疆域,武帝除了增設郡縣外,還建立了刺史制度,十三個刺史各負責本部即一個地區的若干郡國,進而形成了刺史部或「州」的概念。雖然此時的州並非正式的行政區劃,但是它可以有效的將朝廷直接管理的對象從一百多個郡國單位,縮減到十幾個州的單位,對今後數千年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政區及長官
郡、國是西漢的一級行政區,郡的最高長官稱郡守,後改稱太守。國的最高長官稱「相」。
縣是第二級行政區劃,除一般的縣外還有侯國、太后公主等的湯沐邑和在少數民族聚居區設立的「道」。萬戶以上的大縣的長官稱縣令,萬戶以下小縣的長官稱縣長。
《漢書·地理志》所載郡國
《漢書·地理志》所載郡、國、縣、侯國版籍大體上為漢成帝元延、綏和之際(公元8年前後)的情況。由於《漢書》成書時間距西漢不足百年,且東漢大體繼承了西漢的行政區劃,這一史料基本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完整可靠的行政區劃記述,對於後世和後代的史書作者,有深刻的影響。
下列103個郡、國,除京畿地區之7郡以外,分屬13個刺史部(均為監察區)。
《漢書·地理志》無記載的郡國
以下都是《漢書·地理志》無記載的郡國,這些郡、國部分是秦置,後來被廢除,或是西漢後期設置,或只是短時間存在過。
- 衡山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屬荊州刺史部,郡治邾縣。後屢改衡山國。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廢,析東部屬廬江郡,西部屬江夏郡。
- 象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屬益州刺史部。漢昭帝元鳳五年(前76年)廢。
- 淮南國,漢高祖四年(前203年)設置,屬揚州刺史部。轄境為九江、衡山、廬江、豫章四郡。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廢淮南國,改為九江郡。
- 東陽郡,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屬徐州刺史部。轄東海郡南部的東陽縣一帶。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改東陽郡為廣陵郡。
- 江都國,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置,屬徐州刺史部,以東陽郡、故鄣郡為其境。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國除。
- 蒼海郡,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置,屬幽州刺史部。由於史籍記載簡略,其建制情況已難以詳考。元朔三年(前126年)廢。
- 沈黎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屬益州刺史部,郡治笮都縣。其領縣可考者有笮都縣、青衣縣、旄牛縣、徙縣、嚴道五縣。漢武帝天漢四年(前97年)省沈黎郡入蜀郡。
- 珠崖郡,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置,屬交阯刺史部,郡治瞫都縣。其領縣今可考者有瞫都縣、珠崖縣、苟中縣、紫貝縣、臨振縣、玳瑁縣、山南縣七縣。漢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廢。
- 儋耳郡,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置,屬交阯刺史部,郡治儋耳縣。其領縣今可考者有儋耳縣、至來縣、九龍縣三縣。漢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儋耳郡併入珠崖郡。
- 真番郡,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置,屬幽州刺史部,郡治霅縣。其領縣今可考者有霅縣、含資縣、帶方縣、海冥縣、列口縣、長岑縣、昭明縣、提奚縣八縣。漢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併入樂浪郡。
- 臨屯郡,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置,屬幽州刺史部,郡治東暆縣。領十五縣,今可考者有六縣,包括東暆縣、不而縣、蠶台縣、華麗縣、邪頭昧縣、前莫縣。漢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併入樂浪郡。
- 汶山郡,漢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置,屬益州刺史部,郡治汶江縣。漢宣帝地節三年(前67年),撤銷汶山郡,改為蜀郡北部都尉。
- 廣宗國,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分鉅鹿郡置,不久即廢。
- 西海郡,漢平帝元始四年(4年)置,屬涼州刺史部,郡治龍耆城。設修遠縣、監羌縣、興武縣、軍虜縣、順礫縣五縣。
- 太常郡,即由太常管理的郡,專門管理皇家陵縣的一個特殊郡,位於長安縣附近的三輔境內。西漢太常領縣的制度不知起源於何時,至遲在漢武帝時已有。太常郡領九縣:長陵縣(高帝陵)、安陵縣(惠帝陵)、霸陵縣(文帝陵)、南陵縣(薄太后陵)、陽陵縣(景帝陵)、茂陵縣(武帝陵)、雲陵縣(趙婕妤陵)、平陵縣(昭帝陵)、杜陵縣(宣帝陵)。漢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廢除了陵縣制。
西域都護府
西漢行政區劃變更年表
皇帝紀年 | 公元紀年 | 年內行政區劃變更 |
---|---|---|
高帝元年 | 前206年 | |
高帝二年 | 前205年 |
|
高帝五年 | 前202年 | |
高帝六年 | 前201年 | |
高帝七年 | 前200年 |
|
高帝九年 | 前198年 | |
高帝十一年 | 前196年 | |
高帝十二年 | 前195年 | |
惠帝元年 | 前194年 |
|
惠帝二年 | 前193年 | |
呂后元年 | 前187年 | |
呂后六年 | 前182年 |
|
呂后七年 | 前181年 | |
文帝元年 | 前179年 |
|
文帝二年 | 前178年 | |
文帝三年 | 前177年 |
|
文帝四年 | 前176年 |
|
文帝六年 | 前174年 |
|
文帝十二年 | 前168年 |
|
文帝十五年 | 前165年 | |
文帝十六年 | 前164年 | |
文帝后元七年 | 前157年 |
|
景帝二年 | 前155年 | |
景帝三年 | 前154年 | |
景帝四年 | 前153年 | |
景帝五年 | 前152年 | |
景帝七年 | 前150年 |
|
景帝中元二年 | 前148年 |
|
景帝中元三年 | 前147年 |
|
景帝中元五年 | 前145年 |
|
景帝中元六年 | 前144年 | |
景帝后元元年 | 前143年 |
|
武帝建元三年 | 前138年 |
|
武帝建元五年 | 前136年 |
|
武帝建元六年 | 前135年 |
|
武帝元朔元年 | 前128年 |
|
武帝元朔二年 | 前127年 | |
武帝元朔三年 | 前126年 |
|
武帝元朔四年 | 前125年 |
|
武帝元狩元年 | 前122年 | |
武帝元狩二年 | 前121年 | |
武帝元狩六年 | 前117年 | |
武帝元鼎元年 | 前116年 |
|
武帝元鼎三年 | 前114年 | |
武帝元鼎六年 | 前111年 | |
武帝元封元年 | 前110年 | |
武帝元封二年 | 前109年 |
|
武帝元封三年 | 前108年 | |
武帝太初元年 | 前104年 | |
武帝天漢四年 | 前97年 |
|
武帝征和二年 | 前91年 |
|
武帝后元二年 | 前87年 |
|
昭帝始元五年 | 前82年 |
|
昭帝始元六年 | 前81年 |
|
昭帝元鳳元年 | 前80年 |
|
昭帝元鳳五年 | 前76年 |
|
昭帝元平元年 | 前74年 |
|
宣帝本始元年 | 前73年 | |
宣帝本始四年 | 前70年 |
|
宣帝地節元年 | 前69年 |
|
宣帝地節三年 | 前67年 |
|
宣帝地節四年 | 前66年 |
|
宣帝元康三年 | 前63年 |
|
宣帝神爵二年 | 前60年 |
|
宣帝五鳳二年 | 前56年 |
|
宣帝五鳳三年 | 前55年 |
|
宣帝五鳳四年 | 前54年 |
|
宣帝甘露二年 | 前52年 | |
宣帝甘露四年 | 前50年 |
|
宣帝黃龍元年 | 前49年 |
|
元帝初元元年 | 前48年 |
|
元帝初元二年 | 前47年 |
|
元帝初元三年 | 前46年 |
|
元帝永光元年 | 前43年 |
|
元帝永光三年 | 前41年 |
|
元帝建昭元年 | 前38年 |
|
元帝建昭二年 | 前37年 |
|
元帝建昭四年 | 前35年 |
|
元帝建昭五年 | 前34年 |
|
成帝建始元年 | 前32年 |
|
成帝河平四年 | 前25年 |
|
成帝陽朔元年 | 前24年 |
|
成帝陽朔二年 | 前23年 |
|
成帝鴻嘉二年 | 前19年 |
|
成帝鴻嘉四年 | 前17年 |
|
成帝永始元年 | 前16年 |
|
成帝元延二年 | 前11年 |
|
哀帝建平二年 | 前5年 |
|
哀帝建平三年 | 前4年 |
|
平帝元始元年 | 1年 |
|
西漢行政區關係表
- 西漢前期
- 西漢中期
- 西漢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