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卸責任

将自己的责任归咎于另一个人或团体的行为

推卸責任相互推卸責任(英語:buck passing or passing the buck),通稱卸責,有時也稱為甩鍋指責遊戲(playing) the blame game),是指將本屬於自己承擔的責任,歸咎於其他人或團體的行為。這個術語在國際關係學經常用於強權政治中,指一個國家試圖讓其他國家去遏制或對抗侵略國家,而自己則置身事外的某種策略。[1]

威廉·霍爾曼·亨特繪畫作品《替罪羊英語The Scapegoat (painting)》(1854年,收藏於利弗夫人美術館

詞源

英語熟語passing the buck」一詞,據說起源於撲克遊戲。美國舊西部時期,玩家們為求公平而輪流做莊,會使用一種帶有鹿角柄(buckhorn handle)的小刀,作為莊家英語poker dealer的標記物,來指示到誰輪莊發牌;如果這位玩家不願發牌,他就可以通過「傳遞鹿角柄英語button (poker)」(pass the buck),將責任轉交給下一位玩家。[2]

中文流行語甩锅」一詞,據說是從「背黑锅」衍生而來。相傳以前行軍炊事班要負責背做飯用的,軍中犯錯的士兵會被貶到炊事班背鍋,表示犯下錯誤並承擔責任;長期燃燒的鍋底會積聚烏黑的污垢物,一不小心接觸到衣服或皮膚就會被抹黑,隨之演變成為「代替別人承擔過錯」的意思;「甩鍋」與之含義相反,即表示「自己犯下過錯卻推卸給別人」。[3][4] COVID-19爆發期間,美國川普總統指責新冠病毒源自中國大陸,中國媒體反擊指責美國推卸責任,令「甩鍋」成為時下流行的熱詞。[5]

國際關係

推卸責任在國際關係理論中,是指民族國家傾向於拒絕面對日益嚴重的威脅,而寄希望於其他國家出面應對。[6] 根據約翰·米爾斯海默托馬斯·克里斯滕森英語Thomas J. Christensen傑克·斯奈德英語Jack Snyder (political scientist)的論述,推卸責任在多極英語Polarit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國際體系中尤為常見,而在兩極體系中則較為罕見。[6][7] 推卸責任的例子包括:

同樣,米爾斯海默認為諾曼第戰役的延遲,表明一個推卸責任的國家可以改變權力平衡,使之有利於自己:「毫無疑問,美國將諾曼第登陸推遲到戰爭後期,當時德國和蘇聯的軍隊都已疲憊不堪,美國從中獲益匪淺。不出意外,約瑟夫·斯大林認為英國和美國故意讓德國和蘇聯相互消耗,以便這些離岸的均勢者(指美國和英國)能主導戰後的歐洲。」[8]

推卸責任止於此

 
1959年在杜魯門總統圖書館重建的橢圓形辦公室,前總統杜魯門坐在他的舊辦公桌旁,桌上擺着「推卸責任止於此」的標誌

推卸責任止於此The buck stops here)是美國杜魯門總統執政時期,開始流行的一句熟語,他位於橢圓形辦公室的辦公桌上,放着一塊刻有這句話的銘牌。[9] 這句話傳達總統必須做出決定,並對這些決定負起最終責任的概念。某位熱愛撲克遊戲的監獄長,將這塊銘牌作為禮物送給杜魯門,它也是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杜魯門號(CVN-75)的座右銘。[10]

卡特總統曾經從杜魯門總統圖書館借用這塊銘牌[11],他在「關於能源的全國講話」(Address to the Nation on Energy)中,鏡頭顯示在他的辦公桌上擺放着這個標誌。[12]

銘牌的背面寫着「我來自密蘇里州」(I'm from Missouri[9],既表示對杜魯門故鄉的致敬,同時也是引用威拉德·鄧肯·范迪弗英語Willard Duncan Vandiver的名言:「我來自密蘇里州,你必須拿出證據(我才相信)」(I'm from Missouri, you've got to show me〔比喻密蘇里州人講求實事求是,凡事都要求證據〕)。

2019年1月10日,美國聯邦政府關門的第19天,一名記者問道特朗普總統,「這次政府關門的責任是否在您身上」(the buck stops with you over this shutdown)。特朗普回答說,「每個人都要負起責任」(The buck stops with everybody)。[13]

2019年7月24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在他的首次講話中,承諾對他所推進的變革「承擔個人責任」(take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hange),並聲明「不用擔心後顧之憂,推卸責任止於此」(Never mind the backstop - the buck stops here)。[14][15]

2021年8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美軍撤出阿富汗發表講話(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on Afghanistan),表示「我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所有責任由我承擔」(I am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buck stops with me)。[16][17]

另見

  • 莊家按鈕英語Button (poker)
  • 責備英語Blame
  • 旁觀者效應——當有其他人在場時,個人不太可能向受害者提供幫助的社會心理現象
  • 責任分散——當有其他人在場時,一個人不太可能為付出或未付出行動而承擔責任的社會心理現象
  • 指揮責任英語Command responsibility
  • 外判,也叫外包——商業術語,將以前的內部業務承包給第三方組織
  • 彼得原理——勞倫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的著作和概念,指處於等級制度中的人往往會擢升到「無法勝任」的位置
  • 替罪羊(代罪羔羊),也叫背黑鍋、替死鬼、食死貓——普遍意指在某錯誤事件上,替代犯過者承受責任、受罪受罰的無辜人
  • 別人的問題英語Somebody else's problem
  • 公地悲劇——根據個人的自身利益來消耗共享資源

參考資料

  1. ^ John,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 157–58. ISBN 9780393076240. 
  2. ^ Mitford M. Mathews, ed., A Dictionary of Americanisms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1), I, pp. 198–99.
  3. ^ 幼吾. 甩锅·孭镬·食死猫. 新加坡: 聯合早報. 2020-06-15. 
  4. ^ “背锅”与“甩锅”的由来. 中華大課堂. 
  5. ^ 林毅. 新冠肺炎讓「甩鍋」一詞爆紅 出處竟是這裡. 中時新聞網. 2020-05-01. 
  6. ^ 6.0 6.1 6.2 6.3 Mearsheimer, John J. Chapter 8.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 ISBN 978-0-393-34927-6 (英語). 
  7. ^ 7.0 7.1 Christensen, Thomas; Jack Snyder. Chain Gangs and Passed Bucks: Predicting Alliance Patterns in Multipolarity (PD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英語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journal). 1990, 44 (2): 137–68 [June 6, 2017]. S2CID 18700052. doi:10.1017/S002081830003523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September 7, 2008). 
  8. ^ John,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 160. ISBN 9780393076240. 
  9. ^ 9.0 9.1 "The Buck Stops Here" Desk sign. Truman Library. 
  10. ^ Jan R. Van Meter, Tippecanoe and Tyler Too英語Tippecanoe and Tyler Too: Famous Slogans and Catchphrases in American History.
  11. ^ 'Buck Stops Here' To Be Sign of Carter. The New York Times. 6 February 1977 [30 August 2016]. 
  12. ^ President Jimmy Carter – Address to the Nation on Energy. YouTube. 28 March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1). 
  13. ^ President Trump: 'The buck stops with everybody' | The Week. The Week英語The Week. 10 January 2019. 
  14. ^ Boris Johnson: First speech as PM in full. BBC News.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5). 
  15. ^ New PM Johnson's arrival speech in Downing Street. Reuters.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7). 
  16. ^ 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on Afghanistan. White House. 202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7). 
  17. ^ Full Transcript of President Biden's Remarks on Afghanistan. The New York Times. 202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