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Roughly the same/沙盒8

桃园市
Taoyuan City
简称:桃、桃园、桃市
直辖市
桃园意象:由左至右、由上而下:桃园国际机场上的华航客机、桃园区高楼景观、永安渔港、高铁桃园站、大溪老街的巴洛克建筑、小乌来瀑布、石门水库
桃园意象:由左至右、由上而下:桃园国际机场上的华航客机、桃园区高楼景观、永安渔港高铁桃园站大溪老街的巴洛克建筑、小乌来瀑布石门水库
桃园市旗帜
市旗
桃园市官方图章
市徽[1]
格言:山水桃园 国门之都
国家 中华民国
设立1875年(新竹县)
1897年 明治30年(再设新竹县)
1901年 明治34年(新竹厅
1920年 大正9年(改制新竹州
1945年(改制新竹县)
1950年10月25日 原新竹县改称桃园县[2]
2014年12月25日 改制直辖市
下级区划13区
政府
 • 市长郑文灿桃园市市长列表)
面积
 • 直辖市1,220.9540 平方公里(471.4130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第14位
人口(2024年5月[3]
 • 直辖市2,324,804人
 • 排名第5位
 • 密度1,904.09人/平方公里(4,931.6人/平方英里)
 • 密度排名第6位
 • 都会区2,289,851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毗邻省市新北市台湾省新竹县宜兰县
网站桃园市政府网站
市象征
台湾蓝鹊
桃花
桃树
桃园市
繁体字 桃園
简化字 桃园

桃园市,通称桃园台湾话Thô-hng客家话Thò-yèn),简称“”,是中华民国直辖市台湾六都之一,位于台湾本岛西北部的双核心都市,属于“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员[来源请求],在部分商业投资中,也被认为是大台北地区的组成之一[来源请求]。桃园市全市面积1,220平方公里[4],设籍人口222万人[5],其西面台湾海峡、东临宜兰县、北接新北市、南与新竹县为界。活动人口250万人、外籍居民12万人[6],是中华民国设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辖市。

桃园市的核心区为桃园区中坜区,并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为北桃园和南桃园,实施区域联合治理[7]。北桃园属于首都生活圈,南桃园则是属于桃竹苗生活圈[8]。由于毗邻台北都会区及多项重大公共建设、投资皆位于桃园,再加上拥有台湾规模最大的国际机场,使得桃园市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县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园中坜都会区。桃园呈现为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为工业发达,同时也是台湾引入来自东南亚外籍劳工人数最多的直辖市,同时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9]

依据桃园市国土计划草案,未来桃园市的空间布局将改变为桃园、中坜、航空城三大主要都心,区分为桃园都会区域、中坜都会区域、桃园航空城都会区域、新镇生活区域、乡村发展区域、生态游憩区域等六大空间发展区域[10]

地理

位置

桃园市位于台湾本岛西北部,东南以达观山绷绷山与新北市、宜兰县分界,西南则以雪臼山、李栋山与新竹县之尖石乡接壤,林口台地和龟仑岭突起于市境东北,为台北盆地与桃园台地之天然区划。桃园市中心位置为平镇区平安里,极东为复兴区栖兰山,极西为新屋区蚵壳港,极南为复兴区西丘斯山,极北为芦竹区坑子口。位于桃、两行政区交界的雪白山为桃园市最高峰,海拔2444.305米。

地形

客机降落于桃园国际机场前所见桃园台地景观,可见许多埤塘散布

桃园市大部分是连绵不断的台地,地形呈西北向东南之狭长形,临山面海,自石门水库起经大溪区东北出市境之大汉溪,将桃园市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东南部分为标高300米以上之丘陵地、阶地及山岳,地势向东南渐次升高,山势峻峭,河谷窄狭。西北部地势则较为平缓,台地、阶地甚为发达,河流短而呈放射状入海。

由于地形、地质的关系,桃园台地最主要的地理特色,就是遍布供农田灌溉用的人工埤塘,1963年石门水库完成时埤塘曾达8,845个,赢得“千塘乡”的美称[11]。有埤塘的地方往往发展成为聚落,埤塘的作用包括蓄水灌溉,养鱼休闲,甚至是风水景观兼具,因此,昔日桃园农渔牧兴盛,物产富饶。即便迄今,许多桃园重要建筑皆由埤塘辟建而来,也因此造就了桃园的“埤塘文化”。

气候

桃园市除东南山区外,全境属副热带季风气候

桃园市气候受到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最大。东北季风始于十月下旬,至翌年三月,风力强,气温低。西南季风始于五月至九月,风力较弱,天气较晴朗,但午后多雷阵雨,尤其七月至九月常有台风。由于地理因素,桃园市是除台中市以外,台风最不容易造成严重灾情的都市。

年雨量在1,500至2,000毫米(山区2,000至4,000公毫米),以夏季较多,冬季较少,但降雨日数反以冬季为多。全年平均温度约为摄氏22.6度,跟新竹基隆差不多,夏季平均29度,冬季平均约16度,冬季全台平地最低温常出现在桃园市沿海空旷的新屋区,全年平均湿度为89度左右。

桃园市(1986年至2012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日均气温 °C(°F) 15.6
(60.1)
15.8
(60.4)
17.7
(63.9)
21.5
(70.7)
24.6
(76.3)
27.3
(81.1)
29.2
(84.6)
29.0
(84.2)
27.0
(80.6)
24.1
(75.4)
21.2
(70.2)
17.6
(63.7)
22.6
(72.7)
平均降雨量 mm(吋) 84.9
(3.34)
137.1
(5.40)
180.0
(7.09)
182.2
(7.17)
218.4
(8.60)
275.9
(10.86)
104.5
(4.11)
145.8
(5.74)
193.5
(7.62)
99.5
(3.92)
94.5
(3.72)
74.3
(2.93)
1,790.7
(70.50)
平均降雨天数 16.6 16.7 19.4 16.8 16.0 13.3 10.2 12.5 12.9 11.8 14.8 13.8 174.8
平均相对湿度(%) 80.0 82.6 81.8 80.3 79.5 79.2 74.9 76.0 76.4 75.9 76.6 77.1 78.4
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局


水文

 
芦竹区南崁溪畔夜景
 
由罗马公路俯瞰石门水库集水区

桃园市有河流二十余条,但除了大汉溪外,其余均为切割各台地的小河,这些河流流路短,水量少,较无航运价值,其中长度最长的为老街溪,流域面积最大的为南崁溪

桃园市的海岸北起芦竹区海湖附近,西南至新屋区蚵壳港,呈东北东-西南西走向,略呈向外凸的弧形,曲折度不大,仅各河口附近有凹入的河口或潟湖地形,缺乏天然良港,市内两大渔港竹围渔港永安渔港则为人工围筑防波堤而成[12]

桃园大圳为台湾日治时期的重要水利工程,于1924年竣工,灌溉区域涵盖桃园市的多个行政区;石门大圳则于1964年6月完工。石门水库位于桃园市龙潭区、大溪区、复兴区交界,是台湾第一座多功能水库,可提供大桃园地区灌溉、给水、发电、防洪等多样功能。

地质

一般常以“台地砾层”来称呼构成桃园台地各台地之砾石层。亦有学者以“红土台地堆积层”称之[13]。这些红土砾石层也常被细分成不同地层,即店子湖层,中坜层及桃园层。这些地层的岩性相差不大,主要由下部的砾石层与上部的红土层组成,砾石主要为白色石英岩、暗灰色硅质砂岩、浅灰色砂岩。

断层部分,桃园市之断层均分布于东半部丘陵地与山区,至于西半部人口密集之平原地区则未有断层分布。

生态

桃园市山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成立于1986年达观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国有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育有红桧群、台湾扁柏青枫山毛榉、阔叶混合林以及天然林等树种,其中深受关注的是区内的22株神木,其树龄高达500至3000年不等,散布于全长3.7公里的景观步道旁。野生动物方面,台湾黑熊猕猴帝雉水鹿已被列为国家保育物种[14]。部分山区另在插天山自然保留区栖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的划设范围内[15][16]

2002年,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曾于桃园市境内进行六类野生动物的调查,依其生物特性、海拔高度、栖地类型以及行政区域的考量,分别选择26至81个不等的调查样区;结果共计发现哺乳类36种、鸟类167种、爬虫类37种、两栖类25种、淡水鱼类47种及蝴蝶类143种[17]

以植物来说,桃园市范围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多以被破坏的次生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枫香、山黄麻、九芎、山漆、无患子等,并有少数针叶树种如肖楠混生于阔叶树丛中﹔灌木类主要在向阳处,以木芙蓉最为兴盛,较阴湿的地域或是林下则有笔筒树、鬼桬椤等成群聚生﹔藤本类则有柚叶藤、桶钓藤等。海拔500至1600米为暖带林,除了以樟、楠、栎、槠等树种为主外,并有红桧、肖楠、五叶松等针叶植物混生﹔木本带之阔叶林种类与地山丘陵区林种相同者有青刚栎、香楠、厚壳桂、红楠等,而山黄麻、台湾榉等树种则显著减少﹔暖带林的灌木类则以华八仙、常春藤、菊花木等较为常见,林下除秋海棠、阔叶楼梯草等阴湿性草类外,皆为蕨类植物,如山苏花、石韦等[18]。桃园市海拔跨度大,分布于海拔1600米以上之区,则为温带林,此区树种多为阔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支针叶树种有台湾扁柏、红桧、杉树、华山松等,其中红桧为优势种,以达关山一代最为常见﹔混交之阔叶树种主要为暖带上部的树种,例如香楠、南投黄肉楠、香桂、山毛榉等,其中山毛榉为台湾特有种,在插天山自然保留区为受保护树种之一﹔海拔1600米以上的林下灌木主要以台湾虎刺、华八仙、箭竹及蕨类为主,并有八角莲、麦氏紫金牛、樱斛等稀有种在其间生长[19]

滨海部分,桃园市新屋区、观音区沿岸的藻礁地形,是以无节珊瑚藻类为主,经由钙化作用沉积碳酸钙所建造之礁体,是全台湾面积最大的藻礁地形。曾拥有27公里藻礁海岸的桃园市,惜因工业污染的影响,导致目前仅存约4.5公里,2014年7月7日已成立桃园观新藻礁野生动物保护区[20]桃园高荣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杨梅区,为一处人造埤塘;该处有稳定数量的台北赤蛙等动物栖息,2012年3月3日公告为野生动物保护区。

历史

桃园地区的汉人居落,据桃园县志记载,在明郑时期的1681年(明永历35年、清康熙20年),由郑克塽部将陈绛就地屯垦开始。初期的发展主要及终于北部的滨海地区南崁、竹围、竹北二堡(今桃园市的大园区中西部、观音区全部、中坜区西部、新屋区全部、杨梅区)一带,渐及中部南部。桃园市西部的杨梅、中坜地区,汉人屯垦约在1780年代(乾隆50年代)开始;毗邻山区的角版山则直到1874年,开山抚番之后才开始较为发展。当时入垦桃园的移民主要以自动前来的泉州、漳州籍人口为主,政府派遣兵丁保护开垦则晚于开垦区的建立[21]

史前时期

 
1897年,已经汉化的凯达格兰族,日本人摄。

在汉人尚未大量移垦之前,桃园地区主要为原住民的活动场域,当时位居今桃园市平地地区的原住民,主要为平埔族凯达格兰族的南崁四社——南崁社(在林口台地西南侧)、坑仔社(在林口台地西侧)、龟仑社(在龟仑岭南麓)及霄里社(在桃园平原溪南部)。根据日本时代人类学家伊能嘉矩研究,南崁四社的来源推测与其他凯达格兰族各社相同,原先皆居住于北海岸的三貂角附近,后向西南沿海岸迁徙而来[22]。以山地地区来说,则以泰雅族族群为主。桃园市的泰雅族人自我称呼为Tayal,称“人”为Squliq,因此在人类学上也被称为Squliq语群。继续细分,Msbtunux来自今南投县仁爱乡的Mknazi部落,主要居住于复兴区高坡以北,俗称前山之地带﹔Gogan群祖居金南投县仁爱乡的Malipa部落,分布于高坡以南,俗称为后山之地带﹔在复兴区长兴村则有一支Mrqwang群泰雅族人,也是北上自南投县仁爱乡[23]

虽然Mknazi群与Malipa群拓展至桃园市的路线和分布的位置皆有所不同,但都流传着曾有名为Batu的英雄率众征战Sukamajun人的传说。根据日本时代人类学家移川子之藏的口传传说采集纪录,曾经,有一名名为Buta Qaraho的头目带领族人从名为“宾斯布干”的地区远征至现在的桃园地区。有一日,Buta Qaraho的其中一个儿子Yuraw Buta在参加出草远行过程中,遇见了Sukamajun族的一位少女,经热恋后私订婚约,并答应女方,如若再出草过程中能获得一个首级,就要娶她。尽管最后Yuraw成功割下一个首级,但是女方的族人却反对这门婚事,并用计杀了Yuraw。听闻儿子死后的Buta大怒,并派遣年轻的手下回乡求援,自己则单独留在现今位于桃园市的敌方土地。七天后,援军赶来时,却发现Buta因为过度饥饿,已经是奄奄一息。众人立即煮了小米粥喂他,挽回了一命。Buta和伙伴商量计策,并在Sukamajun人举行敌首祭的当晚,潜入Sukamajun部落的高脚屋下,绑住敌人垂过地板的长发,然后从容的再爬到屋内大开杀戒。而后来,Buta又多次和性存的Sukamajun人对战,今日的三光、阿姆坪、高绕等地,都是古战场[24]。战后,Buta回到他的故乡——宾斯布干,并面对故乡的人说“Gogan地区土地肥沃,大家迁到那里开垦罢”,于是泰雅族人遂迁入今日的桃园地区,至于移动的大约时间点,根据《台湾原住民系统所属之研究》引述之日本人访谈,大约发生在采访时10至12代(约距今300至400年前)[25]

在桃园地区的平埔族人方面,在汉人进入前主要以渔猎、火耕、采集为主[26]。今日对于南崁四社的文献纪录较为缺乏,对其生活方式的描述流存不多。由于原住民部落并未留下文字记录,对他们的纪录往往来自于汉人或日本人观点。根据《诸罗县志》记载,当时龟仑、南崁一带之淡水番社主要以狗尾黍、山芋为主食,无稻米栽植或食用之记录。在1722年的《台海使槎录》中,则指出当时北路诸罗番人“多不事耕作,米粟甚少,日三飧俱薯芋;余则捕鱼虾鹿麂。采紫菜、蓪草交易为日用,且输饷〔纳税〕”[22]。1900年代初伊能嘉矩踏查南崁四社附近原住民习俗时,也曾从部落耆老处得知在受汉人影响前,该处原住民有在地面上铺木板为床、穿达膝盖长上衣、嚼米酿酒、著玛瑙串炼等习俗[26]

荷西与明郑时期

 
荷兰人在1640年所绘的台湾地图,东方在上,现藏于海牙荷兰国家档案馆。

1624年,荷兰人登陆台湾,建立热兰遮城,以台湾为贸易与传教的据点,台湾进入荷西时期。尽管荷兰人势力当时主要聚焦于台湾南部,势力未抵达北台湾,当时由摩西・科曼士(荷兰语Moses Claesz Coomans)所绘制的澎湖群岛地图中,仍曾出现南崁(荷兰语Lamcam)之地名,显示荷兰人当时对北台湾已有一定认识[26]

1626年,西班牙人登陆台湾北海岸,虽然势力范围据记载可达新竹,但仍缺乏关于桃园的纪录。1644年,荷军起兵北上,进攻西班牙,打通大员(今台南)至淡水的道路,并招降南崁社在内的原住民部落,沿途绘制的地图始包括桃园的村落和山水。不过,虽然荷兰在驱逐西班牙后得以统领全台,有数百原住民村落听其号令,但实际有效统治范围仍限于台南一代,对北部影响力有限。目前仅知荷人曾对平埔族行人口调查,得知南崁社在1647年时有387人,1655年时降至157人;霄里社在1650年也只有95人[27]

 
像这样的新港文书是乾隆以前台湾南部汉人与原住民订契约的方式之一,右侧是汉文,左侧是原住民语,使用由荷兰人带入台湾的拉丁字母拼写。

荷兰人在台湾,最主要的目的为获取贸易利益。因此,自1640年起,便开始任命汉人担任“社商”,对归顺的原住民族人实施包税型态的贌社制度。当时的荷兰人除了对番社课税外,也对沿海捕鱼的渔船课税,从此改变原住民经济型态。当时,南崁地区为台湾八大渔业承包区之一,加上具备充沛路上动物资源,贸易热络,据推测此时商业重要性已不亚于农业[27]

1661年,郑成功逐退荷兰人,台湾进入奉明朝为正朔的明郑时代。在郑成功时代,台南以北被划为天兴县,包括桃园。1662年,郑成功去世,其子郑经执政,改称“天兴县”为“天兴州”,并设北路安抚司,在包括南崁在内的一系列台湾中北部地区建立零星戍屯点[28]。与荷西相同,郑氏政权对桃园一带的记载也不多,目前知郑氏部队曾于南崁港登陆,驱逐当地原著名,并屯兵于南崁庙口(桃园市图书馆芦竹分馆附近)。另外,在1681年,郑家第三代郑克塽曾派遣部将陈绛在台湾北部开垦,并留下南崁的“营盘坑”等军事色彩地名[29]

清治时期

 
带领清军攻打台湾的郑氏降将施琅

1683年,政客塽降清,台湾正式进入清朝统治时代。1684年,在福建省台厦道下设立台湾府,范围为全台湾,台湾府下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现在的桃园属于当时的诸罗县[30]。由于对岸福建、广东两省山多田少、人口稠密,许多汉人开始移民进入台湾。随着人口增长,开垦的范围也开始不断从台南向北扩,1704年以前,一般垦民最北屯至斗六门(今斗六),1723年朱一贵事件后,增设彰化县及淡水厅,并在包括桃园在内的地区设堡分庄[31]。1879年,废淡水听,新设台北府,辖区范围依旧包含桃园全境;府下设新竹、淡水两县,北桃园(旧桃涧堡、海山堡)属淡水县,南桃园(竹北二堡)则归于新竹县[32]

清领初期,桃园地区虽然归诸罗县管辖,但清廷事实上并未在此地设官治理,加上当时渡台禁令影响,一开始汉人人口并不多;据1696年《台湾府志》记载,“半线〔今彰化〕以北,山愈深,土愈燥,烟瘴愈厉,人民罕至”,1697年,郁永和也在《裨海纪游》描述“自竹堑〔今新竹〕迄南崁八九十里,不见一人一屋”。直到1711年,清廷为防范海盗,在北台湾戍兵防守,汉移民才开始北上[33]

 
《续修台湾府志》中的淡水厅地图,出现“南崁”、“大溪”、“霄里”等地名。

桃园地方的汉人移民,主要分为“虎茅庄时期”、“桃仔园庄时期”与“桃园城时期”三段。虎茅庄(意指“茅草如虎伤人”)是桃园首个主要汉人村落,1726年始开垦,并在1737年开始有大规模人口移入,其拓殖中心位于今日桃园市区,范围扩及八德、南崁等周边行政区。桃仔园庄时期名称源自于1774年出版的《续修台湾府志》,此时汉人人口成长加速,土地开发逐渐饱和,开始出现佃农制[34]。1809,桃仔园垒土为堡,1834年,桃仔园改土堡为城,桃园正式进入桃园城时期,此时桃仔园已成为地区的农业集散中心[35]

1885年,台湾建省,桃园行政区划如故。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同年,将淡水县属之大嵙崁(今大溪)独立,命名为南雅厅[32]

以在清领时代移来桃园的汉人来说,闽南籍人士多聚于今桃园区与附近之沿海地带,而客家籍人士则聚于靠内陆的中坜、平镇、杨梅、龙潭及沿海的观音、新屋,这种依籍贯分居的现象壁垒分明。由于族系之繁复,以及清治前期将北台湾视为边疆地带而甚少管理,桃园地区的闽粤械斗与漳泉械斗非常频繁,并有着非常复杂的合纵连横关系[36]

随汉人移垦人数大增,平埔族人除丧失大量土地外,原宗教信仰亦多受冲击。建于1740年(乾隆50年)的南崁元坛庙就已出现汉人与平埔族人共同祭祀的情况,显示平埔族人已受汉人信仰一定程度同化。除汉人影响外,基督宗教亦曾来到桃园地区,对原住民传教[37]


日治时期

 
1938年兴建的桃园神社(现桃园市忠烈祠)

1894年,清庭与日本甲午战争战败,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割让予日本,台湾进入日治时期。日治初期,台湾行政区划的变化相当频繁。同年6月,日军登陆台北,分全台为台北、台湾、台南三县,县下设支厅,区划界线沿袭清代旧制,桃园隶属于台北县新竹支厅。8月,属于今日桃园市范围的海山、桃涧两堡脱离新竹支厅,改由台北县直辖。1897年,台北县分拆为台北、新竹二县,今桃园市地区改由台北、新竹二县分辖。一年后,又再改制,今桃园地区分隶于新埔办物署、三角涌办物署、桃仔园办物署三署。1901年(明治34年)废县置厅,将台湾划分为20个厅,桃园地区大部分属桃仔园厅,下辖大嵙崁、三角涌、大坵园、杨梅坜、咸菜硼、中坜等六支厅。1905年(明治38年)桃仔园厅更名为桃园厅,是目前“桃园”地名的首次正式确立。[38]

 
日治时期的桃园街街景

1920年(大正9年),台湾总督府公布《台湾州制》(大正9年律令第3号)、《台湾市制》(大正9年律令第5号)、《台湾街庄制》(大正9年律令第6号),调整行政区划,将台湾西部十个厅改制为五个州(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其中桃园及新竹两厅合并为新竹州,新竹州所辖之桃园郡中坜郡大溪郡三个郡的范围大致与现今桃园市的辖区相同[38]



中华民国时期

 
虎头山环保公园所见之桃园区景色

1945年(民国34年)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将新竹州改为新竹县,县治则迁至桃园(今桃园区),1950年(民国39年)8月,国民政府于迁台后对台湾省行政区进行重划,新竹县加新竹市二者统合调整为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三个省辖县[39]

第二次国共内战后,许多来自中国大陆军眷迁移至桃园县,使得中坜的龙冈地区便以移民的外省人而著名。1960至70年代,中坜、龟山等传统工业区成立,以及1979年2月26日,中正国际机场(现台湾桃园国际机场)的启用,桃园县工商发展迅速,成为全国人口增加率最高的县市之一,但在高度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40]。桃园县人口数在2010年6月7日突破200万人,依照中华民国《地方制度法》,于2011年1月1日起准用直辖市之编制(称“准直辖市”)。2012年7月提出改制直辖市案[41],于2012年11月23日内政部通过改制为直辖市[42]。2013年1月3日行政院第3330次院会[43]公布桃园县于2014年12月25日改制为直辖市,名称定为“桃园市”,成为台湾北部第三个直辖市。原县辖乡镇市一并改制为区,目前有13区[44]。其中复兴区山地原住民区

行政区划与人口

 
桃园市行政区划

桃园市目前辖有12个和1个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是由原桃园县的6个县辖市、5个、1个和1个山地乡改制而来。

  • 总人口40万以上:桃园区、中坜区
  • 总人口20万以上:平镇区、八德区
  • 总人口15至20万:杨梅区、芦竹区、龟山区
  • 总人口10至15万:龙潭区
  • 总人口5至10万:大溪区、大园区、观音区
  • 总人口5万以下:新屋区、复兴区
  • 人口消长计算方式为本月人口减去上月人口,负值以红字表示,正值以蓝字表示,没有增长以绿字表示
  • 以下资料为2019年4月
区名 面积
(km²)
下辖
里数
下辖
邻数
人口数 人口
消长
人口
密度
(人/km²)
邮递
区号
传统分区
桃园区 34.8046 79 1,759 449,630 +690 13,586.08 330 北桃园
八德区 33.7111 48 1,318 203,569 +333 6,349.30 334 北桃园
龟山区 72.0177 32 853 161,262 +210 2,498.94 333 北桃园
芦竹区 75.5025 39 680 164,794 +155 2,244.59 338 北桃园
大园区 87.3925 18 425 91,634 +219 995.55 337 北桃园
大溪区 105.1206 28 673 95,039 +73 899.94 335 北桃园
中坜区 76.5200 85 1,944 413,926 +379 5,654.47 320 南桃园
平镇区 47.7532 46 1,509 227,204 +210 4,806.02 324 南桃园
杨梅区 89.1229 41 989 171,360 +299 2,024.93 326 南桃园
龙潭区 75.2341 31 897 123,458 +50 1,685.41 325 南桃园
新屋区 85.0166 23 270 49,224 -24 579.57 327 南桃园
观音区 87.9807 24 402 67,469 -40 851.71 328 南桃园
复兴区 350.7775 10 125 12,103 -19 37.63 336 原住民区
桃园市 1,220.9540 504 11,844 2,230,653 +2,535 1,904.09

南北分区

“北桃园”以闽南人聚落为主,包含桃园区龟山区八德区大溪区芦竹区大园区,以桃园区为核心,聚居人口逾115万人,范围相当于日治时期桃园郡加上大溪郡大溪街。“南桃园”为客家人主要聚居区,包括中坜区杨梅区平镇区龙潭区观音区新屋区,以中坜区为核心,聚居人口逾104万人,范围相当于日治时期中坜郡加上大溪郡龙潭庄。“原住民区”为原住民聚落,主要为复兴区,计约1.2万人。

南北桃园与次分区如下[45]

地域 行政区 次分区
北桃园 桃园区 市中区、中路区埔子区会稽区大树林区
龟山区 龟山区、龙寿区、南崁区、林口区
八德区 八块厝/下庄仔地区霄里地区茄苳溪区大湳区
大溪区 溪东区、溪西区
芦竹区 南崁地区、坑子地区、大竹地区
大园区 大园/横山/田心子/照镜地区、双溪口/许厝港/内海墘地区、埔心地区竹围地区
南桃园 中坜区 区中心、龙冈内坜、大西区(青埔大仑过岭
龙潭区 铜锣圈区、龙潭坡区、三坑子区
平镇区 北势区、社子区、平镇/南势区、东势区、宋屋区
杨梅区 杨梅区、埔心区富冈区高山顶区
新屋区 新屋区、永安区、大坡区、头洲区
观音区 草漯区、新坡区、观音区
原住民区 复兴区 南复兴、北复兴、巴陵区

除传统南、北分区外,2011年时任县长吴志扬,以均衡区域发展治理角度,提出桃园“四大都心发展策略”;北都心以桃园区为领航者;东都心以大溪区龙潭区为发展重点;南都心以中坜区为发展核心;西都心则以航空城为重,四大都心各有一个发展核心[46][47]

四大都心 行政区 发展策略
北:政经科教都心 桃园区 1、 推动桃园捷运建设,朝向大众运输导向发展之城市。

2、 争取捷运新庄线延伸至龟山及桃园,强化其核心枢纽地位。
3、 推动龟山医疗科技研发,朝向科技城发展。
4、 轨道运输周边土地整体规划,促进沿线都市更新。
5、 辅导桃园观光夜市,成为具观光价值之国际级夜市。

龟山区
八德区
东:生态休闲都心 龙潭区 1、 结合民间企业力量,营造龙潭活力科技生态城。

2、 加强石门水库保育工作,维护生态环境永续发展。
3、 塑造桃园县特有观光景点与活动,设置大溪花卉专区,强化观光游憩体验。
4、 连结复兴原住民文化、大溪两蒋文化园区、闽南老街及龙潭客家美食为观光发展旅游圈,并推动观光巴士。
5、 规划新辟龙潭地区自行车道,结合石门水库、龙潭大池等景点。

大溪区
复兴区
南:政经科教都心 中坜区 1、 配合机场捷运延伸至中坜车站与台铁共构,推动中坜站多目标开发。

2、 运用人文与学术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
3、 设置多功能体育园区,辟设富地方特色及创意性之体育休闲活动场地。
4、 营造生态与经济共荣之人居环境,塑造桃园永续城乡发展新风貌。
5、 利用土地整体规划及都市更新,改善轨道运输沿线周边环境。

平镇区
杨梅区
西:航空物产都心 芦竹区 1、 掌握爱台十二项建设推动发展契机,积极建设桃园航空城,并加强与台北港之双港联运发展。

2、 推动观塘港转型为工商综合港,支援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附加价值。
3、 持续办理桃园国际机场园区招商计划。
4、 以自行车道串联北部滨海观光地区路线,并提升滨海游憩功能与观光休闲渔业,发展永安渔港为全国唯一客家渔港。
5、 规划大桃科朝绿色能源科技发展,提升桃园绿色工业产能。

大园区
观音区
新屋区

人口数据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60 489,676—    
1966 609,979+24.6%
1970 726,750+19.1%
1975 861,792+18.6%
1980 1,052,800+22.2%
1985 1,211,249+15.1%
1990 1,355,175+11.9%
1995 1,524,127+12.5%
2000 1,732,617+13.7%
2005 1,911,161+10.3%
2010 2,002,060+4.8%
2015 2,105,780+5.2%
来源: 縣市人口按性別及五齡組. 内政部户政司. 
內政部統計月報-縣市現住人口. 内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截至2024年5月,桃园市总人口数已达2,324,804人。到2016年3月底,外籍劳工人数9万7029人,为全国之冠[48]。至2016年3月底,外籍配偶与大陆港澳地区等新住民共5万6千余人。桃园市市民平均年龄约为37.5岁,是六都最年轻,具生产力者的青壮年为大宗,劳动力(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7成[49]

桃园市的人口于1996年达于成长巅峰,其后又有逐渐趋缓现象;但近十年来成长率均维持在0.560%~ 2.31%间,相较于台湾地区逐年递减的平均人口成长率来看,桃园市几乎呈现1~ 4倍的成长趋势。2016年桃园市净移入人口达4万1983人,居六都之冠[50]

以地区来看,桃园市共有8个行政区的人口数在10万以上,其中桃园区人口就有44万,为市内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全国人口第二多的“区”,而中坜区的人口也已突破41万人。复兴区则因地处山区,为市内人口最稀少的区域。

族群分布

桃园市位居北台湾族群交会的关键位置[51]。北桃园为闽南人聚居区,多为漳州移民后代,桃园景福宫主祀开漳圣王,为当地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南桃园则为客家聚落,桃园拥有近80万客家人,拥有全国最多的客家人口,平镇褒忠祠主祀义民爷,为当地信仰中心之一[52]八德区马祖人在台湾本岛最多人口的居住地[53],较马祖本岛的马祖人还多。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许多来自中国大陆各省的中华民国国军军眷迁移至桃园市,境内曾有高达86处的眷村,以外省人为主,总数居全台之冠,今日多数眷村已拆除改建为国宅。复兴区为桃园市唯一的山地原住民区,其居民以泰雅族原住民为主。近年来台湾的东南亚移民渐多,包括外籍配偶、外籍劳工等,又被称为新住民;桃园市外籍配偶人数仅次于新北市台北市高雄市,为全国第四名县市[54]

人口变化

年分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人口 1,093,621 1,129,576 1,160,709 1,189,752 1,211,249 1,232,209 1,259,503 1,288,626 1,320,359 1,355,175
年分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人口 1,385,165 1,415,546 1,448,186 1,483,955 1,524,127 1,570,456 1,614,471 1,650,984 1,691,292 1,732,617
年分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人口 1,762,963 1,792,603 1,822,075 1,853,029 1,880,316 1,911,161 1,934,968 1,958,686 1,978,782 2,002,060
年分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人口 2,013,305 2,030,161 2,044,023 2,058,328 2,105,780 2,147,763 2,188,017 2,220,872

政治

市政组织

 
桃园市政府

桃园市政府是中华民国桃园市的最高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属于直辖市政府位阶。桃园市政府设有21局、6处、1委员会;另设置13个户政事务所、7个地政事务所、13个卫生所、动物防疫所、风景区管理所、体育处、孔庙忠烈祠联合管理所、家庭教育中心、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资讯中心、艺文设施管理中心、15个分局(大队)等56个二级机关[55]

桃园市议会是桃园市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桃园市全体市民立法和监察市政。市议员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共有57位市议员,议长、副议长由57位市议员互选产生。下设6个审查会,民政审查会、财经审查会、建设审查会、教育审查会、警政卫生审查会、工务审查会,2个委员会,程序委员会、纪律委员会委员及其他评议(审议)委员会。

司法机关

桃园地方法院是桃园市的司法机关,属于普通法院,管辖桃园市全境13个区共212万人口。桃园地方法院下设桃园简易庭及中坜简易庭,分别位于桃园区及中坜区,受理第一审民、刑事诉讼简易事件及违反社会秩序维护法案件之审理。

选举地理

目前桃园市的政治情势,泛蓝阵营的支持者的比例和泛绿阵营支持者的比例相当。较为特殊的是,早年由于桃园县“北闽南客”的社会结构,曾有县长、议长“南客北闽轮流当政”的不成文传统[56]。而特殊的社会结构,亦造就宗亲、族群、政党、派系等力量,盘根错节的关系,左右各项选举。

2014年桃园市市长选举中,民调一路大幅领先,寻求连任首届桃园直辖市长的末代国民党籍县长吴志扬以近3万票败给了卷土重来的民进党候选人郑文灿,终结朱立伦、吴志扬的13年国民党执政,但议会仍是蓝略大于绿。

2016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泛绿得票率略大于泛蓝,六席立委中民进党占三席,国民党占二席,无党籍一席。在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民进党籍的蔡英文得票率为51.03%,国民党籍的朱立伦得票率为34.39%。

2018年中华民国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中,分裂投票的现象十分显著。市长选举虽由民进党籍的郑文灿以得票率为53.46%成功连任,胜过国民党籍陈学圣的得票率39.42%,但市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共当选32席(得票率为42.69%),在议会席次取得过半,民进党则仅当选18席(得票率30.50%)。

历届市长

2014年12月25日桃园县升格改制后之“桃园市”,是新成立之直辖市。首任市长为郑文灿,于合并改制当日就任市长。

届次 姓名 党籍 就任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1 郑文灿   民主进步党 2014年12月25日 2018年12月25日 升格直辖市首任
2 郑文灿   民主进步党 2018年12月25日 连任

经济

 
位于龟山区的华亚科技园区
 
位于观音区的桃园科技工业园区

桃园市的产业结构变迁,与台湾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转变相似。战后初期桃园市的工业发展仍沿袭日治时期的基础,以米、茶等食品加工业为主;而纺织业则是在大陆纺织业资本迁台及美援棉花供应的配合下,得到发展的机会。1967年扩大原本为疏解台北都会区工厂过度饱和压力而设立龟山工业区,同时在内坜设立工业区(即现中坜工业区),吸引众多侨外投资之进驻,也促进了桃园市的工业发展[57]。随着高科技产业兴起,桃园产业亦逐渐由劳力密集的传统产业,转型为以高科技为主的知识经济发展产业型态。

一级产业

桃园市的农业家数、就业人数及销售额占全国的比率不高。桃园市农业的销售额主要以蔬果批发零售业、米粮批发零售业及花卉批发零售业所占比率最高[58],主要农产品包括蔬菜花卉、黑毛猪、寿山茶龙泉茶、芦峰茶、武岭茶、洋香瓜、水蜜桃、稻米等,观光农场的开发,也是桃园市农业转型的现象[59]

二级产业

工业在桃园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台湾五百大制造业有超过三分之一在桃园设厂,工业产值则居全台之冠[60]。产业分布有基础工业、传统工业、高科技及光电产业等,如TFT-LCD笔记型电脑光储存、通讯、奈米科技半导体、汽车零组件及染整业等。包括中坜、幼狮、平镇、龟山、大园、林口(包含新北市林口区和桃园市龟山区)、观音等22个工业区与华亚科技工业园区桃园科技工业区、龙潭渴望园区、龙潭科学园区等高科技园区。

以产业分布情况来看,场所单位数方面,除制造业、电力燃气业场所单位比例最高为芦竹区、八德区外,其余产业分布比例最高皆为桃园区,且大部分产业分布比例较高的3个区为桃园区、中坜区、平镇区[60]


工业园区列表

目前桃园市内目前共有29个报编工业区,市内非都市土地工业用地3,696公顷,城市规划工业区3,131公顷,全市可供设厂工业用地超过6,827公顷。

  • 科技部
名称 所在行政区 相关资讯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龙潭科学园区
龙潭区平镇区 第一期厂商已经进驻,第二期开发中。
  •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
名称 所在行政区 相关资讯
桃园环保科技园区 观音区 桃园市政府,桃园市环保科技园区筹备处。
  • 经济部工业局
名称 所在行政区 相关资讯
龟山工业区 龟山区桃园区 经济部工业局龟山工业区服务中心。
大园工业区 大园区 经济部工业局大园工业区服务中心。
中坜工业区 中坜区 经济部工业局中坜工业区服务中心。
平镇工业区 平镇区 经济部工业局平镇工业区服务中心。
桃园幼狮工业区 杨梅区 经济部工业局桃园幼狮工业区服务中心。
观音工业区 观音区 经济部工业局观音工业区服务中心。
林口工业区 龟山区 经济部工业局林口工业区服务中心。
  • 民间投资
名称 所在行政区 相关资讯
华亚科技园区 龟山区新北市林口区 台塑集团投资开发。
华映龙潭光电园区 龙潭区 中华映管(股)公司开发。
龙潭渴望园区 龙潭区 渴望园区服务开发(股)公司开发。
日祎纺织报编工业区 观音区 日祎纺织企业(股)公司开发。
桃园新屋大洋工业区 新屋区 大洋塑胶(股)公司开发。
东和钢铁工业区 观音区 东和钢铁企业(股)公司开发。
  • 其它
名称 所在行政区 相关资讯
桃园科技工业园区 观音区 桃园市政府,委托亚塑开发。
大潭滨海特定工业区 观音区 桃园市政府,台湾电力公司。
观塘工业区 观音区
长发工业区 大园区
南崁工业区 芦竹区
海湖坑口工业区 芦竹区 尚待提案计划中。
杨梅幼狮扩大工业区 杨梅区 尚待提案计划中。
乌树林工业区 龙潭区 尚待提案计划中。
永安工业区 新屋区 尚待提案计划中。

三级产业

桃园市的服务业近10年来逐年成长,2002年服务业部门比例首度超越工业部门,显示桃园市已逐渐迈向三级产业导向的经济发展[60]

能源水利

台湾电力公司在桃园市龙潭区有石门(9万瓩)、义兴(3万瓩)两座水力发电厂,大园及观音区有44座风力发电设备,另在观音区设置大潭火力发电厂(438.42万瓩)。市内还有长生火力电厂(90万瓩)及国光火力电厂(48万瓩)等2家民营电厂,目前桃园市境内电源装置容量3380百万瓦特,占全国装置容量7.8%[61]

生活及工业用水部分,主要由台湾自来水公司第2区管理处供应,主要净水场现有大湳、石门、平镇及龙潭等4处,出水能量为117万CMD[62],至2016年底止桃园市供水人口数2,124,902人(扣除总表户及用水零度户),普及率约95.44%[63]

天然气方面,天然瓦斯公司在桃园市仅有欣桃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欣桃供气区域包括桃园区、八德区、中坜区、平镇区、杨梅区、芦竹区、大溪区、龙潭区、龟山区(含新北市莺歌区凤鸣里、凤福里、凤祥里及大湖里)、大园区(含桃园国际机场)、观音区等11个区域,其中整压站共22站,配气站3站[64]。截至2016年12月底,使用天然气的普及率已达到42.8%,供气户数达331,704户[65]

位于桃园市龟山区的桃园炼油厂台湾中油公司最主要的石油炼制厂之一,供应台湾北部地区所需油料[66]。目前桃园市共有中油、台塑等加油站总计254站,桃园市北区141站,桃园市南区113站[67]

桃园航空城

 
桃园国际机场桃园航空城周遭空拍图

另外桃园市政府也邀集专家订定“桃园国际机场发展特别条例”导入民间企业化经营,使机场周边发展成具有生产、生活及附加价值的‘桃园航空城’。桃园航空城,乃位于桃园国际机场周边之庞大腹地的第三产业大型园区建设规划案,也是自由经济示范区计划的一环。目前远雄自由贸易港区面积45公顷,未来机场周边至少6,000公顷区域将纳入整体规划,透过扩大城市规划发展与整合活化机场周边土地的运用,设置自由贸易区、物流专区、航太产业维修专区、农特产品专区、国际会展专区、国际级饭店与购物中心等使该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城”。

亚洲·硅谷计划

亚洲·硅谷计划为位于桃园市的国家级大型产业计划,目前已选择中坜区桃园捷运桃园体育园区站周边土地(约3.81公顷)、杨梅区幼狮工业区内土地(约11.45公顷)、国立中央大学八德校区(约2公顷)等三块腹地为执行基地[68][69][70][71],分别打造亚洲创新研发人才交流中心、幼狮国际青年创业园区、智慧产业育成中心[72][73][74][75]

文化

桃园市境具有闽南、客家、原住民、东南亚新住民等多元族群,孕育了多元的文化资产。

古迹及文化资产

至2012年2月4日为止,桃园市文化局及改制前的桃园市立文化中心,已经调查研究并且出版成果的有形文化资产(古迹、历史建筑、聚落)有龟山区寿山岩观音寺、桃园区景福宫、芦竹区山脚五福宫等19项[76];无形文化资产有客家山歌、大溪传统木工艺、泰雅史诗吟唱等传统艺术15项、大溪普济堂关圣帝君圣诞庆典暨绕境仪式,民俗及有关文物8项、自然地景1项[77]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所公告之桃园十大古迹,包括桃园景福宫龙潭圣迹亭芦竹五福宫白沙岬灯塔新屋范姜祖堂寿山岩观音寺莲座山观音寺大溪斋明寺李腾芳古宅桃园神社十处[78]

建筑

 
桃园市最高大楼,楼高38层
 
桃园市的客家传统建筑-新屋范姜祖堂

因市内族群多元,桃园的建筑呈现多样化的特色;包含台湾传统的闽、客建筑,日式建筑及战后新建的仿中国古典式样建筑与眷村、公教房舍建筑[79][80]。著名的早期传统建筑包括大溪区的一级古迹李腾芳古宅,以及客家建筑的代表新屋范姜祖堂

而日治桃园的建筑发展,可以见到传统建筑近代化的轨迹,直接的便是建筑类型的分化、新增。包括官署公共建筑物、自日本移入的宗教建筑、水利设施、都市设施、军事设施等都是社会近代化的产物。 在官署公共建筑物上,大部分已拆除改建。现存具代表性的为大溪公会堂大溪武德殿等。     

其次是老街与街屋建筑。桃园地区的老街规模十分完整,包括大溪区的和平街、中山路、中央路等,杨梅区大成路、杨新路、光华路等,每条老街的风貌、形成背景不甚相同,却各具特色,老街的特色系由街道空间与街屋共同构成,各老街的街屋建筑型态依落成时间有所差异。 而以桃园大圳为主的水利相关建筑构造物,对桃园地区的发展功不可没。虽因实际需要而更新维修,多已不复原貌,但仍具重要地位。

交通相关设施亦因实际需要与交通演进,旧有道路桥梁多已改建,但亦有现存的早期交通设施,如龙潭区大平红桥即为本市重要历史建筑代表。

由于桃园市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现代化大都市,因此兴建不少现代高楼大厦,并取代了早期的传统建筑,成为市内的主要都市景观。

宗教

 
龙冈清真寺
 
大园清真寺

桃园市市内宗教寺庙业务,由桃园市民政局宗教科承办;桃园市的宗教信仰多元,市内的民间传统信仰,除了少数原住民的信仰自成系统外,一般说来与台湾其他闽南或客家移民的信仰习惯大致相同,多是随着移垦过程而扎根的信仰[81]。依照移垦地域的特性与生产方式的不同,展现出地区不同的面貌。因八德区为多数马祖人移居台湾的聚落,也带来了闽东的信仰文化。除了民间信仰外,天主教基督新教亦均为市内常见宗教信仰。而桃园市龙冈地区由于滇、缅边区游击部队的驻扎,伊斯兰教在当地亦普遍,龙冈清真寺为当地重要的信仰中心,而近年市内大量外籍配偶与外籍移工,也将家乡的宗教信仰带入,如印尼的伊斯兰教、菲律宾的天主教等。

内政部2013年11月22日公布“台湾宗教百景”入选名单,桃园市当初提出十四处景点,结果有“龟山寿山岩观音寺”、“南崁五福宫”、“中坜仁海宫”、“复兴区基国派老教堂”、“大溪莲座山观音寺”、“大溪斋明寺”等六个景点入选[82]

文学

在文学史及相关论述方面,目前还没有一本书专门谈论桃园地区过往的文学发展,不过已经有研究生从事市内闽南语民间文学、文学史料,以及传统诗社的研究。成果有:黄焕东〈桃园市闽南语民间文学研究〉、高丽敏〈桃园市文学史料之分析与研究〉、陈欣慧〈“诗”的权力网络:日治时期桃园吟社以文吟社的文学/文化/社会考察〉等的文章。

市内的文艺团体,目前已有“桃园市文艺作家协会[83],该会成员有锺肇政冯岳辉曾信雄林锺隆等人,文学家、书画家都有。1981年8月8日创立,自1984年开始,每年集结该协会成员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出版,2004年改变形式,将文学和艺术分开,分别出版。至于推广、赞助文学活动的基金会,目前有“桃园市文教基金会”[84]

查考叶石涛陈芳明彭瑞金等多位台湾文学评论者,所撰写的台湾文学史及其相关论述,目前还没有人使用“桃园文学”这个名词来指涉桃园地区出身的作家,意味:桃园市出身的作家虽然不少,但是各自在文坛上奋斗,还没有形成一种集体意识或是普遍奉行的文学观、写作风格。桃园市出身的作家,未如台南市(升格以后)北门区、七股区等沿海地带的作家,比较没有“我是桃园作家”诸如此类强烈的地域意识,也不太在意其他作家有哪些是桃园人。

战后,在桃园市(包括升格之前的新竹县)出生,以及后来移居桃园市的作家、学者,除了下面这些桃园市文化局为其出版作品的作家,还有郑焕(杨梅)、邓荣坤(杨梅)、黄娟(杨梅,现已移居海外)、庄华堂(新屋)等人[85];此外还有:于宥均尤侠(本名:尤传贤)、王信王新莲王宁静朱亚君李南衡杜修兰杜潘芳格果子离(本名:罗吉甫)、孙玮芒师琼瑜陈南宗彭树君童云杨曼芬蔡诗萍郑清文陈铭磻林央敏古蒙仁郑清茂鲸向海许水富谢鸿文刘正伟张捷明叶莎[86]

桃园市的知名作家有锺肇政张维镇赖传鉴丁文智等。

文化局举办的文学活动有“桃园全国书展”、“一书一桃园:桃园之书阅读心得征文活动”、“桃园市文艺创作奖征文活动”。曾经举办“桃园市诗歌节”、“文艺创作研习班讲座”、“桃园市儿童文学夏令营”。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主编、桃园市文化局出版的每一届“桃园全国书展专题演讲集”、每年“一书一桃园:桃园之书阅读心得征文活动”的得奖作品集以及每届的“文艺创作奖”得奖作品集,皆由桃园市文化局出版。

文化局自2015年起办理桃园锺肇政文学奖奖金额度高、更举办多场系列推广讲座,取代原先“桃园市文艺创作奖征文活动”。

美术与工艺

桃园县升格为直辖市后,桃园市政府规划兴建桃园市立美术馆,地点为中坜区青埔的公十三用地,预计2019年动工、2022年完工[87]

桃园市大溪区是中国传统家具之重镇。其制作技艺系承接清末广东、福建一带而来。先民在大溪垦荒开拓之际,随着大宅豪邸与寺庙的建筑,从大陆延聘手艺精湛的唐山师,广募门徒培育出优良匠师,建立起厚实的技术力,又因地之利,邻近复兴区木材资源取得容易,逐渐建立起木器之乡的美誉[88],而匠师们闲暇之余也教导子女自制童玩,其中最实惠的就是陀螺,大溪陀螺也成为台湾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2015年,以大溪木艺为主题的桃园市立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开馆[89],是台湾首座无围墙博物馆及桃园市首座市立博物馆[90][91]

音乐

桃园居民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在文化型态上包括了客家山歌福佬乡土歌谣山地歌舞三大类,表现其不同族群的乡土文化特色。

客家八音为客家人的传统音乐,它主要分布于客家人聚居之桃、竹、苗及屏东等地区。而“八音班”在民间是指“锣鼓班”,是民间喜庆中的一种鼓吹乐队,桃园市的八音团主要分布在客家人聚集之南桃园地区-包含中坜区、平镇区、观音区、新屋区、杨梅区、龙潭区等地,属于北桃园之八德区也有部分八音团的分布[88]

桃园的福佬传统音乐则以北管为代表,地区约在清乾隆时期即有北管子弟团的活动,到了日治时期,北管子弟团数量大增,与地方生活密切结合,其活动形态主要有出阵、踩街、排场及演戏等四种,各种庙会庆典之类的场合,不时可以见到北管的演出,为当时台湾民间相当盛行的表演艺术[92]。每年也有举办多元族群嘉年华[93]

电影与戏剧

桃园市自2010年于桃园展演中心承办第47届金马奖之后,桃园市政府随即积极展开各项影视活动的策划,包括率全国之先成立文创影视科,并于102年2月7日正式成立桃园市协助影视拍摄与发展中心,透过协拍申请和奖助申请,和借由市内多样化资源、场馆与自然环境,结合科技、历史、人文及生态等多元特色,鼓励影视业者至桃园市拍片、取景,以借此行销或推广桃园市之人、事、史、地、物,达到提升地方文化艺术和促进观光产业发展之效用。桃园市协助影视拍摄与发展中心成立至今已协助过许多影视拍摄作品,种类包括电影、电视剧、短片、广告、纪录片、电视节目、MV[94]

桃园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开拓桃园市在国际间的能见度,以及为市内影视产业培育更丰厚的文化土壤,奠定桃园市“影视元年”的基础,于2013年开办了首届桃园电影节,活动引进多部全球和全台首映的作品,并规划了许多丰富的专题,以期许市内的影视文化蓬勃发展,和培养市内更多的影视人口[95]

此外,桃园市为了发展媒体、文创产业,桃园市政府招开第697次主管会议,桃园市政府文化局在专题报告上提到,影视文创产业是桃园最具有发展条件的重要产业,影视协拍更是发展影视文创产业的基础,时任桃园县长吴志扬指示将成立桃园媒体文创园区,桃园市府各局处应全力协助,以增加桃园市的国际、媒体曝光度 [96]

 
2014年桃园国际动漫大展一景,Cosplay次文化的风潮,已成展览中的另一大特色。

桃园市政府自2012年起,于桃园艺文特区首办地方性动漫展览桃园国际动漫大展,迄今已举办四届。2014年,主办单位将展览内容主轴正式定位成“动画”、“漫画”、“游戏”、“玩具”等四元素。由于桃园市被视为“国门之都”,因此除了在主展馆桃园市展演中心针对本地参观者进行的主要展示与活动外,在桃园国际机场设置的形象展(当地称之“机场展”),也具有推广台湾动漫产业形象至海外之指标性意义[97]

中华漫画家协会理事徐碧娟(笔名木笛)为桃园龙潭的在地漫画家[98],近年来开始创作关于在地龙潭客庄的漫画故事;2014年4月为配合桃园客家桐花祭,于客家文化馆举办“好客桐花漫画作品展”;广邀包括徐碧娟等国内知名中、新生代漫画家及龙潭地区在地学生展出油桐花漫画作品,可视为客家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结合的展现[99]

公共艺术与地景艺术

 
吴炫三的作品“人形狐狸”,现展示于角板山国际雕塑公园

桃园市公共艺术审议会于1999年成立,审查桃园市内各机关所提送之公共艺术设置计划书、甄选结果报告书与设置完成报告书[100]。现桃园市内多所学校、机关、公园及桃园机场内均设置有公共艺术作品[101]

角板山国际雕塑公园成立于2003年,为一座以公共艺术为主题的公园;桃园市政府文化局邀请了11位国际艺术家及吴炫三等12位本国艺术家于复兴区角板山进行创作,完成台湾首座世界级的雕塑公园[100]

桃园地景艺术节为桃园市于2013年开始举办的大型展览活动,以桃园市境内的特色地景做为活动艺术品的展出空间。首届地景广场艺术节新屋区举办,邀请包括荷兰弗洛伦泰因·霍夫曼等国际级当代艺术家展出作品;2014年第二届地景艺术节则于大园区海军桃园基地(海军航空指挥部旧址)展出[102]。2015年新任市长市长郑文灿上任后,当年改以桃园地景艺术国际论坛的方式举办,而未来将采取论坛及地景艺术节轮番办理方式,达成在地深化及艺术活化的目标[103]。2016年桃园地景艺术节在新屋主展场、八德副展场2区举行[104]

媒体

桃园市共有三家有线电视业者,南区由南桃园有线电视独占经营,北区则有北桃园有线电视、北健有线电视二家业者。

目前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等主要全国性报纸在桃园市均有发行地方版面。国内诸如风传媒等网络媒体在网络上的点击率都逐渐超越四大报。近年来网络独立媒体兴起,以桃园多位青年主导的独立媒体-草根青年发声网亦引起不少话题。

桃园市可以接收23家广播电台节目,包括全国性的警察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原住民族广播电台,地方性的新客家广播电台大溪广播电台桃园广播电台等。

教育、研究与文化空间

桃园市现有16所公私立大学、28所公私立高中职、67所国民中学、190所国民小学[105]

研究机构

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位于龙潭区,属国防部的行政法人机构,为国内最重要的军事科研机构。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核能研究所亦位于龙潭区,是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的附属机构;专门负责台湾核能安全、核设施除役及放射性废弃物管理、辐射应用、新能源与再生能源及环境等离子五大领域的研发,近年扩大到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中华电信研究院位于杨梅区,主持国家时间与频率标准实验室,负责发布国家标准时间

高等教育

 
国立中央大学
 
中原大学
 
元智大学
 
长庚大学
 
国防大学
 
陆军专科学校

桃园市101学年大专院校学生数为111,333人[106],目前拥有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体育大学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桃园观音区校三所国立大学、中原大学元智大学长庚大学开南大学铭传大学桃园校区等五所私立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15年成立于南京,1962年在台复校,1979年正式复名,为桃园市第一所国立大学。

技职教育方面,共设有五所科技大学,分别为国立台北商业大学桃园校区、健行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长庚科技大学林口校本部;技术学院则有南亚技术学院。专科学校则有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桃园的军警院校有七所,为全国第二多(仅次于高雄市),包括陆军专科学校陆军后勤训练中心(原陆军后勤学校校本部)、陆军通信电子资讯训练中心(原陆军通信电子资讯学校)、陆军化生放核训练中心(原陆军化学兵学校)、国防大学国防大学理工学院中央警察大学

桃园市内的宗教学院有圣德基督学院基督教拓荒宣教神学院圆光佛学院圆光佛学研究所台湾新浪潮神学院中华福音神学院也将在桃园八德设立新校区[107]

中等教育

高级中等学校

桃园市有11所公立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市立武陵高中国立中大坜中市立桃园高中市立内坜高中市立阳明高中市立平镇高中市立永丰高中市立南崁高中市立大溪高中市立大园国际高中市立新屋高中。另有2所私立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私立复旦高中私立大华高中

桃园市有4所公立综合型高级中等学校:市立杨梅高中市立龙潭高中市立寿山高中市立观音高中。另有桃园市立原住民实验高级中学筹备中。另有11所私立综合型高级中等学校:私立治平高中私立新兴高中私立育达高中私立振声高中私立六和高中私立光启高中私立清华高中私立启英高中私立汉英高中私立至善高中私立大兴高中

2018年,基于一区一公立高中的政策成立了新屋高中,惟招生不到五成面临转型,并使邻近的观音高中招生不如预期[108]

桃园市有3所公立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国立北科附工市立中坜高商市立中坜家商。另有3所私立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私立成功工商私立方曙商工私立永平工商

完全中学

因高中部及国中部性质差异过大[109][110],公立的完全中学多已经各自分立。2002年平镇高中国中部独立设校,复名为桃园县立平镇国民中学。2008年寿山国中因应改制桃园县立寿山高级中学,国中部停止招生,原国中部学区新生转至龟山国中、幸福国中就读,高中部及国中部仅共存一学年度。2008年大汉国中因应改制桃园县立大溪高级中学,国中部停止招生,原国中部学区新生转至大溪国中就读,高中部及国中部仅共存一学年度。2011年南崁高中国中部独立设校,复名为桃园县立南崁国民中学。2016年永丰高中国中部与高中部开始进行国、高中各自独立运作的筹备作业,于茄苳地区文中用地新设桃园市立永丰国民中学[111]。2017年5月桃园市政府教育局欲将桃园市立建国国民中学发展为市立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兼完全中学、增设商业职科,因校园空间不足等因素遭受一百多名校内教师连署反对[112]。同年6月桃园市市长郑文灿在议会备询时,明确表示建国完全中学计划不可行,市府除了实验教育外(仁美华德福高中),不打算再做完全中学[113][114]。公立完全中学仅存位于偏乡的观音高中新屋高中及筹备中的桃园市立原住民族高级中等学校

初级中等教育

12年国民基本教育中桃园市与连江县为同一个免试就学区,名称为“桃连区”[115]。102学年度新移民子女占整体国中小学生人数比率为10.9%[116]。由于十二年国教会考制度、免试入学等年年变动,加上私校不断祭出优渥奖学金,越来越多家长选择让子女进入私校就读,造成私校挤破头的现象。桃园市开办国中部的私校有11所,包括振声、新兴、六和、治平、复旦、清华、大华、有得、汉英、诺瓦、康莱尔,除了位于新屋区的清华高中国中部及龙潭区的汉英高中国中部、诺瓦国中小,三校核定两班九十人,但位置偏僻,学生来源不足,仅招收一个班,其余都招满。[117]

特殊教育与外侨教育

桃园市内的多所国中、小设有特殊教育班或资优教育计划[118]。国中身心障碍学生升学分为安置特殊教育学校、安置高中特教班及安置高中等3类[119]桃园特教(专门特教学校)设有国中部及高职部,教育对象为中度、重度、极重度智能障碍及以智能障碍为主之多重障碍学生[120]武陵高中教育对象以资优学生为主,包括科学班数理资优班及语文资优班、音乐资优班,安置人数约360人。

桃园国际外侨教育学校目前有桃园美国学校及桃园市哥伦比亚国际实验教育机构,桃园美国学校为桃园市内的第一所采用美国教育课程为主外侨学校,含幼稚园、国小、国中、高中等教学体制,由美国在台协会(A.I.T.)、外交部与桃园市教育局共同核准设立。同时,桃园美国学校亦是台湾最接近国家航空运输中心的国际外侨学校。而位于龙潭区的桃园市哥伦比亚国际实验教育机构由汉英集团、加拿大哥伦比亚中学、加拿大驻台北贸易办事处(CTOT)与桃园市教育局共同核准设立,由国际美语村补习班改制,为桃园市第一所采用加拿大高中教育课程为主的国际外侨学校。

图书馆

桃园市立图书馆龙冈分馆,馆内空间利用大量木元素,曾被网友誉为“全台最美图书馆”
桃园市立图书馆大湳分馆八德中正堂活化再利用而成,其建筑已被列为桃园市文化资产
桃园市立龙潭分馆暨邓雨贤台湾音乐纪念馆于2018年启用,是目前桃园图书分馆群中最大的一所

桃园市现有34座公共图书馆[121],其他私有、公有文教设施则因数量过多而暂时无法统计。截至2016年为止,藏书量共2,296,735册。目前图书馆数量与藏书量仍为六都之末,在升格后已经逐年增加购书预算,以期尽速赶上其他五都[122][123]

升格为直辖市后,桃园市政府规划兴建桃园市立图书馆新总馆,将位于桃园中正艺文特区内[124],面积为0.7至2公顷左右,楼板面积约有3万3千平方米,图书总馆将结合航空城、埤塘意象成为桃园新地标。而桃园升格直辖市后,各区图书馆也收归桃园市政府文化局管理[125]

2015年12月10日,位于中坜区的桃园市立图书馆龙冈分馆启用,馆内空间利用大量木元素,被网友誉为“全台最美图书馆”、“此生必访图书馆”[126],位于八德区的桃园市立图书馆大湳分馆由原军方电影院八德中正堂活化再利用而成,其建筑已被列为桃园市文化资产,为市内另一座特色图书馆[127]。2018年11月,位于龙潭区行政园区的龙潭分馆暨邓雨贤台湾音乐纪念馆营运启用,由图书馆及展览中心组成,是目前桃园图书分馆群中最大的一所[128]

展演空间

 
桃园展演中心
 
中坜艺术馆

桃园市政府艺文设施管理中心于2011年1月1日成立,为二级机关,承桃园市政府文化局局长之命,综理桃园展演中心中坜艺术馆,另配合改制于2014年12月25日起接管桃园光影文化馆(原桃园艺文中心);下设总务组、推广组、人事室、会计室,受理各项展览与演出申请,规划自办大型活动及馆舍维护营运相关事务[129]

桃园市的艺文中心包括长庚大学艺文中心、国立中央大学艺文中心、坜新艺术生活馆、万能科技大学创意艺术中心、元智大学艺术中心、中原大学艺术中心、大溪艺文之家、桃园神社文化馆、桃园展演中心、中坜艺术馆等、桃园光影文化馆,均不定期有艺文活动或展览展出。

2009年12月19日,位于桃园区桃园艺文特区的桃园展演中心正式启用;该建筑之设施有展场、展演厅、排练室、练团室、户外舞台及会议室,展演厅可容纳1,500人。2013年12月,中坜艺术馆外观暨结构改建完成。

长流美术馆桃园馆于2003年3月创立于桃园南崁,为桃园市地方文化馆之一,举办各种主题展览、艺术教育课程、表演活动。位于大溪区的美华国小陀螺展示馆,则于2007年4月4日正式开馆营运,为推展大溪陀螺文化的重镇。龟山区的眷村故事馆则由原陆光三村眷村改建而成,纪录了独特的眷村文化。

2008年桃园市客家文化馆正式全面营运,定位为“全球华人客家影音中心”,馆内展示客家文学音乐相关资料;该馆并规划有特展室,不定期展出各项艺文展览。

桃园文化馆暨土地公文化馆,全馆展示面积约400余坪,5个常设展厅、2个特展厅。于2016年11月中旬试营运,预计将于2017年2月27日(农历二月初二)正式开幕[130]

而桃园市的公立演艺中心有桃园展演中心平镇区社教文化中心桃园市平镇区妇幼活动中心等三座演艺处所。

体育活动

桃园市立体育场创建于1972年,最初仅有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等设置。在1978后,陆续兴建篮球场、剑道馆等,1993年,巨蛋体育馆完成建馆工程。2011年升格为准直辖市后,桃园市立体育场改制为桃园市政府体育处[131],负责所有场地管理使用,以及体育运动工作之策划与执行。

桃园市的主要体育场馆,除上述提及桃园航空城的桃园市立体育场外,尚有位于桃园区的桃园市网球场及桃园市射箭场;位于中坜区青埔的桃园国际棒球场及青埔运动公园棒球场、桃园市立青埔慢速垒球场;位于平镇区的桃园市立平镇棒球场及龙潭区的兄弟大饭店棒球场。

桃园市的跆拳道运动孕育出许多优秀国手。 青少年部分: 王咏惠(平镇高中)、高子涵(平镇高中)、邱逸姿(平镇高中)当选2012世界青少年国手。 张力千(平镇高中)、罗元维(平镇高中)、黄钰仁(治平高中)、黄怀萱(桃园农工)、杨宗瀚(平镇高中)当选2014世界青少年国手。 袁蔚琪(平镇高中)、苏柏亚(平镇高中)、王德龙(平镇高中)当选2015年亚洲青少年国手。

平镇高中自民国101年开始至今已荣获全国中等学校运动会高中女子组团体冠军五连霸。

桃园市棒球运动发展完整。2011年中华职棒的La New熊队将主场地由高雄迁移桃园市的桃园国际棒球场作为主场地,并更名为Lamigo桃猿队。Lamigo桃猿队所有的主场比赛均安排在桃园国际棒球场,为中华职棒属地主义首创球队。

桃园市的业余甲组球队则包括台湾啤酒万能科大维轮实业桃园航空城棒球队等球队。

在基层棒球方面,许多位于桃园市的球队也创下佳绩,平镇高中棒球队于2007年曾代表台湾组队获得第七届亚洲青棒锦标赛冠军;2014年1月再度获得首届黑豹旗全国高中棒球大赛冠军。少棒部分,龟山国小少棒队曾于2009及2012年代表台湾参加威廉波特少棒赛,其中2009年获得亚军。

医疗

位于龟山区的林口长庚纪念医院,为桃园市唯一一所医学中心

桃园市目前一共有公私立医疗机构数1,467间,其中含29间大型医院及2家大型精神科专科医院[132],包括医学中心1家、区域医院7家、地区医院21家,除大型医院外另有诊所1,432家。以行政区来看,医疗机构以桃园区的450间最多,其次为中坜区392间,最少的为复兴区的7间[133]

交通

桃园市为台湾人口第五多之城市,全市交通流量庞大,每逢高峰时段或假日,常有大量人潮、车潮于市区内或城际之间流动,导致市区、高速公路、快速道路内许多重要道路时常出现交通阻塞的情形。大众运输部分,目前桃园市有多条营运的公车路线及规划中的大众捷运系统,形成密集之交通路网,服务大众。

由于近年桃园市人口快速增加,现有交通设施早已经不足以服务市内人潮,于是自1990年代初,政府便规划包含桃园市在内之主要城市(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桃园市、新竹市嘉义市台南市)兴建大众捷运系统。然而进入2000年代后,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快速恶化,无力大规模兴建捷运系统,使得桃园捷运计划延宕二十余年,现有之交通设施早已不足以服务市内庞大人潮、车潮,所幸于桃园捷运机场线展开兴建后,陆续展开桃园捷运橘线桃园捷运绿线桃园捷运棕线台铁捷运红线等计划,其中桃园捷运机场线已完工通车,桃园捷运绿线亦已经获得行政院核定,准备发包动工[134]。捷运路网完工后,预计可大大解决桃园市长年之空气污染及交通问题,成为台湾第三个拥有大众捷运系统之城市。

另外,因松山机场发展至1970年代时,其东侧与北侧为基隆河岸,西侧及南侧又紧邻市区,已经无法扩建,且松山机场本身也仅有一条主跑道,早已经无法负荷大量航机服务,于是自1970年代兴建桃园国际机场,并于1979年2月26日正式启用,发展三十余年后,桃园国际机场成为台湾最大、最重要之联外机场,使桃园市成为台湾重要航空枢纽,带动国家发展。

中山高速公路开通后,政府陆续于桃园地区兴建国道二号国道三号西部滨海快速公路东西向快速道路,并规划新建国道一甲国道二甲,使桃园市民可使用国道通往全市各处,建造便捷之公路路网。

此外,桃园市亦因地处通往台北都会区之要道,并建有便捷交通路网,故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桃园市现有的交通建设主要包括:

铁路

高速铁路桃园车站位于桃园市中坜区青埔,为一地下车站,可迅速前往台北台中高雄等台湾西部主要城市,与桃园捷运机场线共构,可转乘捷运前往桃园国际机场、桃园区中心、中坜区中心等地。

台铁纵贯线在桃园市内呈东北-西南走向,连接桃园中坜两大核心都市区以及负担往来台北都会区之旅途需求。其中桃园车站中坜车站一等站,两大车站分别为北、南桃园之交通枢纽,日进出人次在台铁车站中分别高居二、三位。林口线原是为了载运燃煤至林口火力发电厂及附近水泥工厂而设置;2005年,桃园市政府以合作方式向台铁租用了两列列车,并由其出资在林口线沿线增设数个简易的客运用车站,命名为桃林铁路,属兼办客运性质。为配合纵贯线桃园—中坜段铁路地下化工程,已经于2012年12月停驶。

桃园捷运

桃园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计划路线图
桃园捷运机场线普通车(左)和直达车(右)

因应桃园市人口之快速成长与城市发展,中华民国政府早于1990年代规划桃园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而该系统于2006年桃园捷运机场线开工后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有桃园捷运机场线完工通车,另桃园捷运绿线已经于2016年4月经行政院核定,2016年11月完成专案管理发包,预计2017年完成统包工程发包及开工。全系统由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捷运工程处桃园市政府捷运工程局等机关兴建,由桃园市政府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府合资成立之桃园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本系统已经于2017年3月2日正式营运,成为台湾第三座大众捷运系统

另因应城市交通之便利性,所属台北捷运系统之台北捷运新庄线台北捷运万大树林线亦往桃园市发展,在位于龟山区新北市新庄区交界处的回龙桃园捷运棕线做连结,而三莺线则规划经新北市进入桃园市八德区之路线,以服务沿线人口,并与桃园捷运绿线做连结。

公车

以每段18元收费或以里程数进行收费,主要行驶于较繁荣的市区。可大致分为桃园区公车、中坜区公车,以及跨越桃园市各区的桃园市干线公车三类。

由台北市和新北市经营的一些公车路线也会行经桃园市境内。主要行经区域为龟山区回龙地区、林口长庚地区以及芦竹区南崁地区。

由于桃园市各区的分布关系,大部分境内各区的横向交通和跨县市(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和新竹县)的公车路线均由公路客运来互相联系。其主要经营业者有桃园客运中坜客运新竹客运

桃园市境内的国道客运转运点通常位于交流道附近,主要的有林口站(实际位于龟山区)、桃园(南崁)站、中坜站和龙潭站。此外,针对其他各县市有搭机需求的民众,桃园国际机场独自形成国道客运的聚集点。

为照顾境内偏远地区和一般公车不易抵达的地区的市民,由市政府交通局整合升格改制前各乡镇市原有的免费公车,以全新的“乐活巴(LOHAS Bus)”为名,并视需求和针对没有免费公车的区开辟新路线。目前境内13个区皆有免费公车行驶,路线共有92条。

公共自行车

桃园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桃园市政府交通局负责,在2016年2月4日正式营运,采取分期建构方式。主要设置地点包括捷运沿线车站、公共运输场站(火车站、高铁站、客运转运站)、公共开放空间(机关、广场、公有平面停车场、大型卖场、百货业)及公园绿地(包括南崁溪、老街溪沿岸亲水公园)

截至2017年11月17日,共有167个站点,分布于中坜区、桃园区、平镇区、龟山区、八德区、芦竹区、大溪区、大园区、龙潭区以及杨梅区等十个行政区[135]

公路

 
国道一号平镇系统交流道北上车道

桃园市目前计划有5条国道经过,目前共通车3条,为  中山高速公路  桃园环线  福尔摩沙高速公路,未来预计新增  桃园航空城北侧联外高速公路  大园支线,重复计算多方向交流道,含规划与兴建中共有25个交流道。

桃园市境内共有2条台湾省道快速公路,共有27个交流道。

  •   台61线(西滨快速公路):经过桃园市沿海的芦竹、大园、观音、新屋四区。
  •   台66线(观音大溪线):以西北-东南向贯穿桃园市西部,连接台61线、国道一号与国道三号。

航空

桃园国际机场一期航厦
桃园国际机场二期航厦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IATA代码TPEICAO代码RCTP),简称桃园机场桃园国际机场,位于桃园市大园区,为全国最大、最繁忙的机场。是北台湾的联外国际机场、以及台湾主要的国际客运出入吞吐地。桃园机场落成于1979年,为台湾十大建设之一,现共有两个航厦、两个主跑道,正在建设第三航厦,并规划第三跑道,是台湾目前唯一一个特等航空站。现今共有67家航空公司经营定期航线、飞往全球34个国家的144个航点,年均旅客流量超过4,000万人次。

  • 其他(已废止或移用)

桃园曾有怀生机场龙冈机场大园机场三座军用机场,现均已废除。另在龙潭陆军基地有一轻航机机场,由601旅使用。

旅游与休闲

自然景观

 
小乌来瀑布
 
慈湖陵寝

桃园市的自然观光资源丰富,一般人熟知的景点包括东眼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小乌来风景特定区拉拉山风景特定区、角板山行馆风景区、慈湖风景区、石门水库风景区等。东眼山森林游乐区是北台湾最大的森林游乐区,园内规划有完善的登山健行步道,沿途有各种景观、森林植像,景致宜人。不远处的小乌来瀑布则以神似于新北市乌来瀑布而闻名,近来则于瀑布上方兴建天空步道;于2011年7月2日开放,可隔着玻璃俯视瀑布的壮阔景观。

桃园市政府于2005年规划有两蒋文化园区,园区除了慈湖后慈湖的自然风光外,尚包括大溪公会堂慈湖陵寝慈湖纪念雕塑公园大溪陵寝角板山行馆角板山公园大溪中正公园等景点,结合了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的特色。

虎头山风景特定区已获得行政院核定,是继拉拉山、小乌来后,桃园市第三个风景特定区,将规划虎头山、枫树坑二大游憩系统,将虎头山打造成北台湾重要的都会公园[136][137]

名胜古迹

 
桃园市古迹-桃园景福宫(大庙)
 
桃园市古迹-李腾芳古宅
 
大溪老街建筑

桃园市目前有国定古迹1处,大溪李腾芳古宅。市定古迹16处:新屋范姜祖堂、芦竹五福宫、桃园景福宫、桃园市忠烈祠、寿山岩观音寺、大溪斋明寺、龙潭圣迹亭、大溪莲座山观音寺、观音白沙岬灯塔、八德吕宅著存堂、龟仑岭铁道桥遗构、龙潭翁新统大屋(正厅、右第一护龙)、芦竹德馨堂、大溪简送德古宅、前内政部北区儿童之家院长宿舍、杨梅道东堂玉明屋。[138]

较著名的包括国定古迹李腾芳古宅,日本境外唯一完整保留的神社建筑桃园神社、全台湾面积最大、规划最完整的惜字亭龙潭圣迹亭、台湾第二高的灯塔白沙岬灯塔等。

休憩场域与节庆

桃园市政府自2006年起推动“工厂观光化辅导”相关措施,协助具有产业文化或观光教育价值的传统工厂转型为“产业文化馆”型态[139]。目前共有28家观光工厂及产业文化馆、观光场所及中心20处,拥有丰富之观光、文化资源。

其他主要景点有小人国主题乐园味全埔心牧场两座主题乐园、巴洛克风格的大溪老街、海滨的竹围渔港永安渔港

桃园市政府办理各类地方文化节庆与展演活动,包括桃园客家桐花祭、北横旅游节、桃园闽南文化节、桃园眷村文化节、桃园市夏日亲子艺术节、桃园国际动漫大展、观音莲花季、石门观光节、地景艺术节等[140]

地方特产

 
拉拉山水蜜桃

2007年票选的桃园十大伴手礼,获选的有中坜区的素宝斋食品肚脐餠、桃园酒厂(原林口酒厂)的玉泉极品红麹葡萄酒、龙潭立义食品的花生软糖、大房食品的国宝级豆干大师、大溪养蜂产销班的蜂蜜黑心肝、郭禄食品的月静礼盒、正记中崎本铺的布丁蛋糕礼盒 、郭记名点桃园名点酥礼盒、万里香商店的陈年红糟豆腐乳与龙潭龙情食品的花生软糖礼盒

其他著名的地方特产尚有大溪豆干、豆腐乳、龙潭花生糖、复兴区绿竹笋、新屋鹅肉、观音莲花餐、拉拉山水蜜桃与桃园椪风茶、桃园良质米等。

2015年桃园十大伴手礼食品组获奖名单[141]:大房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豆干大师礼组、大溪拿破仑派的大溪拿破仑派、竹峰茗茶的相思碳焙茶、宏旺食品有限公司的杏福桃子园、芊香园工作室的香不辣-蒜酥辣酱、承恩文创国际有限公司的找碴、找茶-拉拉山云上茶 精祚礼盒、拉拉山小吃店(海萍茶园)的水密桃茶酥、清合酱菜馆的缅甸虾酱、鼎太公红麹卤味的红麹卤味、丰实农场的有机仙草干。

商圈及商业区

桃园工商业发达,设有许多商场及观光商圈,以满足庞大的消费族群。

桃园市较主要的观光商圈多数位于桃园区中坜区,包括桃园站前商圈、桃园艺文特区商圈、桃园大有商圈、中坜六和商圈、中坜中平路商圈、中坜中原商圈等。

大型购物中心包括芦竹区台茂购物中心,以及中坜区大江国际购物中心GLORIA OUTLETS华泰名品城。百货公司则有位于桃园区的远东百货桃园店、统领广场新光三越桃园站前店与桃园大有店,以及位于中坜区的远东SOGO中坜店。

而桃园的量贩店密度极高,共高达17家,1989年成立于八德区的万客隆桃园店(已歇业,现址为大润发桃园八德店),即为国内量贩店的鼻祖。

国际交流

国际组织与活动

城市荣誉

桃园市在2009年为全亚洲唯一获得“智慧城市创办人奖”及“全球21大智慧城市奖”双项奖项的城市,并于2010、2011、2013、2014、2015、2016年七度获得“全球21大智慧城市奖”奖项[143],更于2013年获得“全球7大智慧城市奖”跻身成为世界级的智慧城市[144][145]

姐妹城市(友好城市)

桃园市政府现与以下城市缔结姊妹市(友好城市):[146]

  • 相关国家数:11
  • 友好城市数:28
市政府缔结
编号 国别 区(州、省、县等)别 城市名 缔约日
1   美国 康乃狄克州 哈特福县 1982.06.16
2   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阿拉米达县 1998.09.14
3   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圣贝纳迪诺县 2017.02.25
4   美国 德克萨斯州 达拉斯 2007.01.12
5   美国 乔治亚州 富顿县 2017.02.06
6   大韩民国 仁川广域市 仁川广域市 2009.09.14
7   大韩民国 庆尚北道 龟尾市 2016.09.07(再次签约)
8   大韩民国 忠清南道 论山市 2016.10.25
9   以色列 特拉维夫区 拉马干 2016.07.12
10   日本 石川县 加贺市 2016.05.19
11   日本 千叶县 千叶县 2016.08.09
12   日本 香川县 香川县 2016.07.18
13   日本 千叶县 成田市 2016.09.16
14   日本 宫崎县 宫崎县 2017.10.05
15   法国 奥弗涅-罗纳-阿尔卑斯 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都会区 2018.03.29
16   马绍尔群岛 拉塔克礁链 奥尔环礁 2018.07.31
区公所缔结

桃园市各区与以下城市缔结姊妹市[147]

编号 国别 区(州、省、县等)别 城市名 缔约日 区别
1   美国 华盛顿州 肯尼维克市 1992年2月14日 桃园区
2   澳大利亚 昆士兰省 洛根市 1995年3月18日 桃园区
3   拉脱维亚 巴维市 巴维市 1997年2月12日 桃园区
4   美国 加州 尔湾市 2001年2月2日 桃园区
5   美国 康乃狄克州 恩菲尔市 1980年11月30日 中坜区
6   南韩 庆尚北道 龟尾市 1989年11月6日 中坜区
7   意大利 拉丁省 阿尔巴诺拉吉雅利镇 1997年10月28日 大溪区
8   美国 北卡罗莱纳州 乐斯维尔镇 2004年4月7日 大溪区
9   美国 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郡 大草原市 2008年11月17日 龟山区
10   美国 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郡 嘉伦市 2009年2月6日 芦竹区
11   印度尼西亚 西加里曼丹省有田郡 山口洋市 2010年11月29日 杨梅区
12   波兰 马佐夫舍省 拉当市 2011年9月28日 桃园区
13   日本 和歌山县有田郡 汤浅町 2016年9月 复兴区

[148]

参考文献

引用

  1. ^ 桃園市市徽--市徽標誌介紹. 桃园市政府. 1971年 [2011-08-17]. 
  2. ^ 1950年台湾省行政区域调整后各县市名称暨成立日期一览表
  3. ^ 3.0 3.1 3.2 人口統計資料. 内政部户政司. 2016-07-11. 
  4. ^ 桃园市政府. 桃园市政府 , 编. 土地. [2015-08-06]. 
  5. ^ 201712人口. [2017-11-03]. 
  6. ^ 桃园市政府. 桃园市政府 , 编. 桃園縣改制直轄市計劃書 (PDF). [2015-08-06]. 
  7. ^ 桃园的族群界线:南“客家”、北“闽南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10-11.
  8. ^ 蔡英文:区域联合治理 县市分四大区
  9. ^ 劳委会职训局[1][永久失效链接]CSV档:外劳人数按国籍及性别分[永久失效链接]外劳人数按县市别分[永久失效链接]
  10. ^ 桃园市国土计划资讯网
  11. ^ 桃园市的埤塘[永久失效链接]
  12. ^ 桃园市的海岸地形
  13. ^ 桃园台地地质概况
  14. ^ 达观山(拉拉山)自然保护区
  15. ^ 插天山自然保留區. 农委会林务局. 2014-06-18 [2014-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1). 
  16. ^ 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农委会林务局. 2014-06-18 [2014-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31). 
  17. ^ 蔡雅芬等. 桃園市的野生動物. 南投县: 农委会特有生物中心. 2005. ISBN 986-00-3526-1. 
  18. ^ 复兴乡志 2014,第78页.
  19. ^ 复兴乡志 2014,第79页.
  20. ^ 等了7年 观新藻礁成立野生动物保护区
  21. ^ 桃园县志第一册 1983,第88页.
  22. ^ 22.0 22.1 桃园市志上 2014,第21页.
  23. ^ 复兴乡志 2014,第93页.
  24. ^ 复兴乡志 2014,第95页.
  25. ^ 复兴乡志 2014,第97页.
  26. ^ 26.0 26.1 26.2 桃园市志上 2014,第22页.
  27. ^ 27.0 27.1 桃园市志上 2014,第24页.
  28. ^ 桃园县志第一册 1983,第77页.
  29. ^ 桃园市志上 2014,第25页.
  30. ^ 桃园县志政事志上 1964,第39页.
  31. ^ 桃园市志上 2014,第26页.
  32. ^ 32.0 32.1 桃园县志政事志上 1964,第40页.
  33. ^ 桃园市志上 2014,第30页.
  34. ^ 桃园市志上 2014,第30-32页.
  35. ^ 桃园市志上 2014,第164-165页.
  36. ^ 潘英. 臺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 台北市: 南天书局. 2000年. ISBN 957-638-531-8. 
  37. ^ 桃园市志上 2014,第41-42页.
  38. ^ 38.0 38.1 桃园县志第一册 1983,第82页.
  39. ^ 桃园县志第一册 1983,第84页.
  40. ^ 废水污染超标30倍
  41. ^ 升格为第六都 桃园市下月提案[永久失效链接]
  42. ^ 内政部审查通过
  43. ^ 行政院即时新闻
  44. ^ 改制直辖市 吴志扬:行政区域和公务员工作权不变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1-02.
  45. ^ 《新修桃园市志 地理志》
  46. ^ 桃园大改变!双核心主轴转为区域四大都心
  47. ^ 拟定桃园市城市规划 - 桃园市政府
  48. ^ 产业及社福外劳人数按县市分
  49. ^ 桃园市政府卫生局-健康暨高龄友善城市-城市计划-健康城市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9-03.
  50. ^ 升格福利佳 桃园市净迁入跃六都之冠
  51. ^ 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 [2014-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52. ^ 服务80万客家人 桃县开班教授客语方便洽公
  53. ^ 发扬八德马祖文化
  54. ^ 移民署 统计资料 105年11月
  55. ^ 组织架构-桃园市政府门户网站
  56. ^ 桃园市南北轮政对地方发展影响之研究─以中坜为例(1949—1997) 丘尚英
  57. ^ 张乔峰(2004),《都市竞争力指标之建构-以台北市及上海市为例》,逢甲大学建筑及城市规划研究所硕士论文
  58. ^ 桃园市整体产业环境现况调查 .2005年
  59. ^ 桃园市忠烈祠文史导览手册⑤ 桃园开拓轶史 ISBN 978-986-01-0861-3
  60. ^ 60.0 60.1 60.2 桃园市政府工商发展局 桃园MIT网-产业大观-桃园环境介绍
  61. ^ 桃园市政府工商发展局 桃园MIT网-产业大观 公用事业-电
  62. ^ 桃园市政府工商发展局 桃园MIT网-产业大观 公用事业-水
  63. ^ 经济部水利署 各县市供水普及率[永久失效链接]
  64. ^ 桃园市政府工商发展局 桃园MIT网-产业大观 天然气、加油站
  65. ^ 经济部能源局 105年度 能源局年报 p.41
  66. ^ 《桃园炼油厂:桃厂简介》,台湾中油桃园炼油厂网站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8-29.
  67. ^ 经济部能源局 加油站查询
  68. ^ 自由时报. 林全內閣衝經濟 第一發:亞洲矽谷二週內交卷. 自由时报. 自由时报. 2016-05-23 [2016-05-23]. 
  69. ^ 吕雪彗. 5大創新計畫 亞洲矽谷搶頭香. 中国时报. 中国时报. 2016年5月23日 [2016-05-23]. 
  70. ^ 吕雪彗. 五大創新計畫 亞洲矽谷先發. 中国时报. 中国时报. 2016年5月23日 [2016-05-23]. 
  71. ^ 桃园市投资服务中心. 幼獅國際青年創業村. [2016-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6). 
  72. ^ 管婺媛. 選定桃園 蔡英文提亞洲矽谷計畫. 中国时报. 中国时报. 2015年10月2日 [2016-05-23]. 
  73. ^ 林修卉. 桃園打造亞洲矽谷 蔡:不排除中國人. 苹果日报. 苹果日报. 2015年10月2日 [2016-05-23]. 
  74. ^ James Huang. [亞洲矽谷] 新政府為什麼選定桃園作為亞洲矽谷?. 数位时代. 2016-05-19 [2016-05-23]. 
  75. ^ 谢武雄. 〈北部〉鄭文燦:中央大學打造智慧產業中心. 自由时报. 自由时报. 2016-03-30. 
  76. ^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 有形文化资产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6-03.
  77. ^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 无形文化资产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6-03.
  78. ^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 桃园十大古迹
  79. ^ 桃园县政府文化局协助影视拍摄与发展中心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01-16.
  80. ^ 桃园古迹‧建筑网站
  81. ^ 宗教信仰- 桃园史志- 认识桃园- 桃园区公所入口网
  82. ^ 台湾宗教百景 桃园6处入列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2-29.
  83. ^ 台湾文学馆出版《2007 台湾文学年鉴》的“文学社团”名录。
  84. ^ 台湾文学馆出版《2007 台湾文学年鉴》的“文学活动相关基金会”名录。
  85. ^ 黄恒秋等人/著,《台湾客家族群史:学艺篇》的“附录:当代客籍文学家及其作品”,南投市:台湾文献馆,2004年初版。
  86. ^ 台湾文学馆,“2007台湾作家作品名录”搜寻系统。
  87. ^ 市立美术馆选址在青埔公13公园
  88. ^ 88.0 88.1 桃园市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
  89. ^ 桃园市立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诞生
  90. ^ 郑景雯. 518探遊好地Fun 大溪開跑. 中央社. 2016-05-10 [2017-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4). 
  91. ^ 邱奕统、林近. 〈北部〉桃園縣升格後首座市立博物館 將在大溪誕生. 自由时报. 2014-08-25 [2016-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9). 
  92. ^ 桃园钧天社 传统艺术与民俗节庆
  93. ^ [[李婭莎]]臉書 - 台視新聞
  94. ^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协助影视拍摄与发展中心[永久失效链接]
  95. ^ 2013年桃园电影节
  96. ^ 吴县长裁示设立媒体文创园区
  97. ^ 潘罡. 創新世代 桃園推動漫產業. 两岸文创传媒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 2014年8月 [2014年8月6日]. 
  98. ^ 徐碧娟漫画文创展 呈现龙潭在地美
  99. ^ 漫语如花,艺游客家—好客桐花漫画作品展-欢喜涂鸦 亲子同乐
  100. ^ 100.0 100.1 建构美感与和谐的公共空间-浅谈桃园市公共艺术现况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9-07.
  101. ^ 桃园市公共艺术作品数据库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2-06.
  102. ^ 桃园 探地景艺术节
  103. ^ 2015桃园地景艺术国际论坛记者会 郑市长:透过艺术家驻村及国际论坛,发展在地埤塘特色及地景艺术
  104. ^ 2016桃园地景艺术节登场
  105. ^ 桃园市教育现况[永久失效链接]
  106. ^ 境內高等教育概況. [2014-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107. ^ 华神八德新校区规划
  108. ^ 少子冲击各地裁校减班 桃园增设原住民高中
  109. ^ 完全中学省过头 学生挨垃圾桶坐
  110. ^ 缺资源 社区化难实现 全教会呼吁改善完全中学环境
  111. ^ 桃园市政府. 10月24日市政總質詢:呂淑真議員-桃園市政府. www.tycg.gov.tw. 2016-10-24 [2016-12-31]. 
  112. ^ 〈北部〉变完全中学? 建国国中逾百师反对
  113. ^ 建国国中改完全中学? 郑文灿打脸教育局长:不办了
  114. ^ 华德福实验教育 催生高中
  115. ^ 12年国教桃园区更名桃连区
  116. ^ 桃市每9名国中小学生 就有1新住民子女
  117. ^ 奖学金+考试筛选 私校招生挤破头
  118. ^ 桃园市 100 学年度特殊教育班(身心障碍类)设立概况
  119. ^ 特教生升学高中职管道 桃园市办博览会完整宣导
  120. ^ 桃园市立桃园特殊教育学校
  121. ^ 桃园市立图书馆-各馆资讯
  122. ^ 〈北部〉桃园图书馆数、藏书量 六都之末
  123. ^ 公共资讯图书馆2016年度汇整结果
  124. ^ 〈北部〉市立美术馆落脚青埔 图书馆在艺文园区
  125. ^ 急寻落脚地点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1-05.
  126. ^ 网红“全台最美图书馆” 建筑师盼市府这么做…[永久失效链接]
  127. ^ 1964军中电影院变超酷图书馆 八德中正堂跟诚品一样美
  128. ^ 桃园市立图书馆龙潭分馆暨邓雨贤台湾音乐纪念馆 试营运启用
  129. ^ 桃园市政府艺文设施管理中心 中心简介
  130. ^ 桃园文化馆暨土地公文化馆试营运开跑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12-22.
  131. ^ 桃园市政府体育处 沿革[永久失效链接]
  132. ^ 行政院卫生署民国96-99年新制医院及新制教学医院合格名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3. ^ 公私立醫療機構數及病床數. [2014-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134. ^ 行政院核定 绿线捷运明年动工
  135. ^ YouBike 桃园市公共自行车 场站列表
  136. ^ 桃园虎头山风景特定区 交部评鉴过关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12-22.
  137. ^ 桃园虎头山已于去年12月11日行政院核定为“虎头山风景特定区”
  138. ^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Q&A 桃园市古迹共有几处?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4-26.
  139. ^ 产业文化馆发展计划
  140. ^ 施政报告[永久失效链接]
  141. ^ “104年度桃园伴手礼”获选名单出炉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5-30.
  142. ^ 桃园市政府秘书处-国际事务科-参与国际组织与活动名称
  143. ^ 桃园市七度获“全球21大智慧城市”殊荣
  144. ^ 桃园市政府- 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ICF全球智慧城市奖”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11-16.
  145. ^ 荣获“ICF全球智慧城市奖”
  146. ^ 桃市姐妹市
  147. ^ 桃市乡镇姐妹市
  148. ^ 桃园县志第一册 1983,第25页.
  • 桃園縣志. 卷三、政事志 上. 台北市: 桃园县文献委员会. 1964. 
  • 桃園縣志. 中国方志丛书台湾地区 第一册 台一版. 台北市: 桃园县文献委员会. 1983. 
  • 續修桃園市志 上册. 桃园县: 桃园县桃园市公所. 2014. 
  • 復興鄉志增修 上卷 第一版. 桃园县: 桃园县复兴乡公所. 2014. ISBN 9789860435863.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