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

在2019至2020年間於香港大規模爆發的社會運動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英语:Anti-Extradition Law Amendment Bill Movement),是指香港自2019年3月15日开始、6月9日大规模爆发的社会运动,逾万人被捕。此次运动并无统一的领导,主要以社交媒体号召的方式组织[64][65]。运动支持者以游行示威集会静坐唱歌、呐喊、“三罢”行动、设置连侬墙不合作运动、堵塞道路干道[66]、“起底”、“私了”、纵火[67]、破坏商铺公共设施等一系列行为,要求香港政府撤回其提出的《逃犯条例》修订草案以及实现“五大诉求”。前述草案容许将香港的犯罪嫌疑人引渡至中国大陆受审;反对者不信任中国大陆的司法制度,担忧将嫌疑人引渡至大陆会出现不公平审讯的情况,损害香港在“一国两制”及《基本法》下所列明的独立司法管辖权地位。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
反修例、反送中运动
Anti-Extradition Law Amendment Bill Movement
《逃犯条例修订草案》香港民主运动的一部分
由顶部顺时针
日期整场运动
2019年3月15日 (2019-03-15)开始[1][a]
大规模爆发
2019年6月9日2020年7月1日(1年22天)/2020年6月[b]
地点
 香港各区(全球各地亦有声援游行)
起因
目标五大诉求
  • 全面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
  • 撤回示威“暴动”定性
  • 撤销被捕示威者控罪
  • 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追究警队滥用武力
  • 实现“真双普选

其他诉求:

方法多种(参见策略和方法
状况处瘫痪状态,且示威者被镇压
状况备注

其他状况
    • 国安法实施导致移民潮[35]
    • 李家超在特首选举中以唯一候选人担任行政长官,即是只有一人可参选。
    • 香港政府对民主派和部分民主国家(尤其是台湾日本英国美国)态度转趋强硬。
    • 香港政府取消美国外交护照免签证待遇,随后不再承认BNO为有效旅行证件。
    • 香港国际机场申请临时禁制令并一度实施出入管制安排,但出入管制安排于2020年11月19日放宽。
    • 香港电影审查增加“国家安全”因素,所有电影(包括重播电影)若有被认为违反国安法内容,将无法通过审查及上映。
    • 小学和中学分别取消常识科通识科,其中常识科被分拆成人文科与科学科,而通识科则被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代替。
海外反应
    • 美国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
    • 美国认定北京政府摧毁一国两制,不再视香港为有别于中国大陆的特别地区。
    • 美国总统第13936号行政命令于2020年7月17日起根据《香港自治法》实施,先后制裁侵犯人权及损害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员
    • 因应《港区国安法》实施,美国总统拜登于2021年8月5日签署行政命令,暂缓驱逐当日身处美国的香港人18个月。2021年10月21日,美国联邦公报公布,于2021年8月5日前入境美国的香港人均可以申请“就业许可”(EAD)。
    • 英国放宽和容许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香港居民自2021年1月31日起在英国居住6年后可申请成为英国公民
    • 加拿大及澳大利亚政府因应《港区国安法》实施,宣布多项便利港人移居当地的措施[36]
    • 多国给予部分示威者难民政治庇护并终止与香港的引渡条例
让步政府于2019年10月23日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37]
冲突方
反对修例方

示威者

支持修例方


支持政团/群众


领导人物
伤亡
死亡至少15人(截至2020年4月20日 (2020-04-20)[e]
受伤2,633名示威者(截至2019年12月9日 (2019-12-09))及600名香港警察[50][d][53]
逮捕10,279人(截至2024年3月 (2024-03)[62][f]
刑事控告2,961人[62](截至2024年6月 (2024-06)

早于2019年3月15日,香港众志已于政府总部发起静坐,要求撤回《逃犯条例》修订。在3、4月间,民间人权阵线两度发起示威游行。6月9日,民阵再度发起游行,称有超过100万名市民参与,香港警方则表示最高峰时约有24万人参加游行[68]。特区政府未接受游行诉求,继续推动修例。6月12日,于香港立法会继续将条例恢复二读辩论,同日有四万名市民在立法会大楼外示威,试图阻止二读程序,示威者不断向警方投掷杂物、砖头,与警方发生了激烈冲突[69][70],事后警方发布公告,将示威行动定性为“暴动”。而示威者则指警方滥用职权及使用过度武力[71]。之后示威者提出“完全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撤回前述冲突的暴动定性、撤回所有示威者控罪、追究警队滥权、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辞职下台”等“五大诉求”。6月16日,民间人权阵线发起更大规模的游行,由于特区政府的不顾民意强推修例,再次引发了更多市民参与这次游行,组织者称游行人数超过了200万人,是“香港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游行”;警方则估计,经原定路线游行人数最高峰为33.8万[72][73]7月1日游行期间,部分示威者占领立法会综合大楼,其后并将林郑月娥下台的诉求更改为“立即实现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真双普选”,实现真正的民主普选诉求。

之后,示威者几乎每周发起常态抗议活动。在7月21日,游行晚上发生了元朗袭击事件,这次事件成为运动的标志性事件,也使运动发生转折,事件中警方被质疑与黑社会合谋发动袭击,导致示威者与警方之间的冲突加剧。8月中旬,示威者两度瘫痪香港国际机场。8月18日,民阵再度举办大规模和平集会,参与8·18集会的人数超过170万人。8月31日,太子站事件后令示威行动升级。9月4日下午,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四项行动,并动议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但拒绝成立独立调查委员调查警队滥用暴力。10月1日,全港爆发激烈示威。林郑月娥会同行政会议在同月4日引用《紧急法》制定《禁止蒙面规例》,禁止使用蒙面物品遮盖样貌,引起更大冲突[74]。示威活动进入11月,随着新一轮的三罢行动被发起,示威行动进一步升级,理大中大两所大学发生激烈警民冲突,多人受伤。在反修例运动爆发期间举行的区议会选举投票率达7成,逾294万名选民投票[75],打破自回归以来的纪录[76]。在这次选举中民主派取得450席中的388席,赢得了超过86%的议席,民主派在选举中大胜。建制派乡事派则遭到史无前例大败[77]。最终民主派得票57%,建制派得票41%[76],唯单一制下多数选区由民主派当选,但“四六比”格局并未根本改变。此外,因应这次示威浪潮,促使美国介入宣布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78]

选举过后,为了争取五大诉求,运动继续进行。[79][80][81]2019年12月,中国大陆爆发冠状病毒疫情,疫情在2020年1月下旬传入香港。受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肆虐影响,反修例运动开始减弱,部分于农历新年假期期间举行的重要集会被多个主办单位取消[82],各类型集会虽然仍继续进行,但抗疫已慢慢成为焦点[83][84],因此也有举行与抗疫相关的示威行动(如翠雅山房用作隔离营风波[85][86]。香港疫情在5月大致平息前,示威活动开始恢复[87]

2020年5月下旬,香港立法会恢复二读审议并于6月4日通过《国歌条例草案[88];另外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通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绕过香港立法程序直接制定《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决定[89]。6月30日,《港区国安法》在公众尚未得悉条文内容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刊宪生效[90][91],触发反对者反弹和国际社会关注[92][93],促使美国宣布取消对香港特殊待遇地位的承认及通过《香港自治法[94][95]

截至2022年10月31日,警方在多场示威活动拘捕超过1万人[96],年龄介乎11岁至84岁,被捕人士数字为香港历年社会运动之最;其中有超过2,800人被检控、2,100宗相关案件,包括被控暴动的750人,当中逾1170人被定罪[97]。这次运动被视为自香港开埠以来,以及香港回归后最严峻的政治及管治危机(甚于2003年2012年2014年以及2016年等过去的政治危机)[98]

运动命名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为香港传媒广泛使用的名称,亦简称为“反修例运动”、“反修例风波”、“反修例风暴[99]、“反引渡条例修订”。“反送中运动”的起源来自台湾《苹果日报》,首次出现于4月27日的“民阵明游行抗‘送中’”新闻标题[100]。6月13日开始,壹传媒旗下媒体等个别传媒将运动称为“逆权运动”。自10月4日起,壹传媒旗下媒体开始称运动为“抗暴之战”。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外务)杨志刚[101]和部分传媒亦称呼是场运动为“洋紫荆革命[102]。英国《金融时报》编辑定名“Water Revolution”,意源为示威者奉行着李小龙“Be water”哲学理念为策略[103],香港网友将其翻译为“流水革命[104]或“夏水革命”,又或直称“时代革命[105]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周保松称自由理念为运动的核心价值,倡议将运动命名为“自由之夏[106]。另外,由于事发时正值己亥年,因此亦有人称为“己亥香港事变[107]

多数非华语媒体和香港英文媒体(包括南华早报)则多以“Hong Kong protests[108][109]或“Hong Kong anti-government protests”概称是次运动[110][111]浸大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罗秉祥形容运动为“香港内战[112]

港府在2020年8月8日中英文声明中称为“反政府动乱”及“anti-government riots[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媒体(如新华社)和香港亲中媒体(如《大公报》、《文汇报》)定性事件为“修例风波[114]。7月开始,官媒称运动有“美国在香港策动的‘颜色革命’”的嫌疑[115],这导致了后来一些中国大陆的媒体开始直接以“颜色革命”来形容这场抗争运动。部分大陆媒体有时用“香港暴力示威”称呼运动[116]。而中国大陆民众一般则以“香港暴乱”称之[117][g]。而因示威者所用暴力显著升级,亦有亲中媒体称是次运动为“Hong Kong Riot[118][119],可译为“香港暴动[120]或者“香港骚乱[121]。前立法会建制派议员王国兴等人[122][123]、部分媒体如《大公报》直接鄙称本次风波为“曱甴之乱[124][125][h]。 另外,自2019年10月起,亲中人士、政府和建制媒体将这场示威简称为“黑暴”或“黑色恐怖[126][127],意为以黑群示威形式出现的“黑色暴力”。

事件背景

修订法案

 
2019年5月,在香港立法会建制派民主派议员就《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议程发生冲突

2018年2月,香港青年陈同佳台湾杀害女友潘晓颖,并以行李箱弃尸新北市[128][129]。由于男方已回到香港,香港警方不能以谋杀罪行起诉,引发网友热议[128][129]。该命案引出香港虽与20个国家签署长期的逃犯引渡协议[130],却与台湾存在着司法互助的漏洞[128]。但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基于一个中国原则,将中国内地也纳入修例范围,意味着港人在修例通过后,有可能被移交到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指修例是针对这次命案,推动《逃犯条例》修订草案[131][132],表示修订条例旨在填补司法漏洞[133],避免香港成为“逃犯天堂”。由于香港民主派人士普遍不信任中国大陆的司法制度,因此引发一系列政治僵局与大规模抗议活动[134][135][136]。针对这次修例的深层原因,有媒体援引北京消息人士报道称,香港特区政府推动修例是受北京政府授意,是2019年2月在中共中央纪委的倡议下提出[137][138]。由于孟晚舟被捕使得北京政府在管辖权顺序上居于劣势,其为求反制,希望在香港掌握类似的法律筹码,将“触犯中国法律”而身处香港的中国人及外国人移送至中国内地受审。[139][140]惟香港政府已在多个场合否认消息[141]

修订草案允许将香港的犯罪嫌疑人引渡至中国大陆司法管辖区受审[142][143]台湾方面表示,曾多次就各类犯罪案件向香港提出调查取证等司法互助请求,均未获港方回应,虽希望建立台港各类司法互助协议,但修例将导致“任何身在香港之人,均可能被送至中国大陆接受刑事调查及审判”,故而反对修例[144][145]。香港工商界、金融界、学术界、媒体界、法律界等多个行业亦均提出反对意见,担忧修订草案削弱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立司法管辖区地位[131][146][147],及条例将成为压制不同政见的工具[135]。在立法程序上,由于无法选出建制派民主派都承认的主席,香港立法会出现两个处理修订草案的法案委员会[134]。两个委员会分别获得民主派议员和建制派议员支持,双方僵持不下,并有多名议员在议会冲突中受伤[134]

面对公众的忧虑[129]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官员并未妥善回应[148]。根据《明报》在5月底至6月初的舆论调查,有47.2%受访市民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149];而草案若设有“港人港审”机制,支持率上升至过半的54.5%[149]。与此同时,欧洲与美国的政商界和国际社会,亦广泛关注《逃犯条例》修订草案[150],甚至指责这将会威胁到香港在国际上的“特殊地位”,使香港丧失自身的优势[136][151]

陆港矛盾

 
图中的示威者正在向六福珠宝店铺内的大陆游客展示“缺德、自大”标语,标语中间显示的蝗虫暗指涌入香港、不守法和不文明的大陆游客[152]

在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香港政府与中国大陆合作日渐增多[153]。透过基础设施的建设,香港政府使双方关系更加紧密[153]。随着陆港双方经济上的合作逐渐密切之后,双方进一步的探索深入的合作方案,然而港人对于此次修例有相当大的忧虑[130]。香港政府在处理与中国大陆有关事项时,被指不理会民意[154],甚至批评香港政府是中国政府的傀儡;进而对中国大陆产生排斥感[155]

从201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对于香港事务的干预被认为日益加深,继而催生本土主义甚至“香港独立”等激进思想以回应中国对香港的政治及文化上的侵略。这些争端及本身存在的经济问题最终造成了大型的社会运动,如在2014年发生的雨伞革命[156]。以上情况也体现在身份认同上;香港民意研究所作出的身份认同调查中,由2008年起香港市民对“香港人”的认同度整体持续上升、“中国人”则是不断下降[157]。香港政府虽然尝试透过引入“国民教育”,灌输学生对中国的民族自豪感,然而在遭到抗议后不了了之[158]。另一方面,由于香港和中国大陆在自由行、水货客等引发的矛盾,促使香港本土运动香港独立运动出现了一定声量。[159][160]

在2019年6月初,香港举行年度的维园六四烛光晚会,以纪念“六四事件三十周年[130]。从《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到对“占中九子案”有罪裁决,香港民众对于司法环境亦累积疑虑与不安;加上中港矛盾日益严重、本土主义抬头[156],最终将抗议目标指向了此次《逃犯条例》修订草案[133]

经济问题与社会矛盾

 
深水埗北河街两侧可见唐楼,这些唐楼部分环境卫生恶劣,大部分都被以㓥房的形式租出、住宅面积较少。而根据统计处在2018年进行的调查,当时的香港约有20.97万人居于㓥房;这些㓥房的租金中位数达4,500元,远高于全港家庭住户租金中位数的2,180元[161]

虽然香港被视为是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151],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和货币升值,导致其在全球生活成本中名列第四位[162]。香港去工业化后转向知识型经济发展高科技工业不尽如人意,2009年推动未来发展的六项优势产业[163],但亦未能改变产业单一化,根据统计处数据在2017年,金融及保险、地产相关行业分别占本地生产总值19%和20.4%;反观零售、餐饮、住宿服务业仅占3.2%、2.2%和1.1%,但金融及保险业虽只有6%就业人口,从业员在2018年的工资中位数达2.7万元,平均薪金从1999年至今累积增长达161%;相比之下,虽然零售、餐饮及住宿服务行业养活15%就业人口,但工资中位数仅仅稍高于1.3万元,不及金融业的一半[164]

香港的贫富悬殊也在近年严重加剧,住户收入基尼系数由2006年的0.533上升至2016年的0.539,远超0.4的警戒线[165]。2016年全港贫穷家庭数目超过53万户,贫穷人口高达130万,贫穷率约达二成。其中65岁或以上的贫穷长者人口超过39万,贫穷率为36.6%。全港最富裕的10%住户的每月收入中位数是最贫穷的10%住户的43.9倍,已经达到“极端贫富悬殊”的程度[166]。然而香港政府的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认为在贫穷问题上港府并没有做得不够,而是人口老化和经济发展等情况造成的[167]

根据香港城市大学的调查,在《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引发大规模示威抗议前,香港年轻人的幸福感已经输给新加坡同龄人[168]。由于长期积压的政治、经济、民生等深层次社会矛盾得到政治的刺激[169],例如房屋土地供应贫富悬殊[170]向上流动困难[171]经济结构单一[172]地产霸权[173]社会公义、及公众参与决策[174],让越来越多不满的香港人对于前景感到失望,有些人开展了示威,部分人则是选择移民[175][176]

运动组织

诉求理念

 
许多抗议者配备头盔、眼罩、口罩来遮住面部。由于他们大多身着黑衣,因此常被代称为“黑衣人”
 
示威者在“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旗帜下,比出象征“五大诉求”的手势

最初示威者的首要抗议对象为《逃犯条例》修订草案[177],并以“反送中”为主要口号[130]。其后,民间人权阵线与示威者提出完全“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撤回“暴动”定性、释放被捕者且撤回控罪、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追究警队涉嫌滥用武力的问题、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辞职下台等五大诉求[178][179]。在占领立法会后,示威者则将林郑月娥下台诉求改为实现“双普选”,即立法会和行政长官均由自由的直接选举产生[180],成为运动的转折点[181]。之后示威者将抗议活动扩大为表达一系列政治和社会不满的运动[182],运动焦点也转往关注警察滥权[177]

运动过程中,抗议者汲取2014年并未成功的“雨伞革命”中的经验教训,试图借由直接行动影响公众日常生活,并赢得支持[183]。抗议者还引用香港武术偶像李小龙的名句“Be water”(像水一样)互相鼓励,当中抗议者们亦会互称为“手足”[184],而随着反修例运动的发展,运动出现“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等口号[153]

行动方式

 
2014年9月,由占领中环演变成的雨伞运动,其经验对后来反修例运动示威者有所影响,他们改采避免对峙的手段,采用游击战等方式
 
在运动期间,多个地区出现张贴标语、便利贴的“连侬墙
 
纵火在反修例示威中是示威者常用的抗议方式

除了民间人权阵线举办传统的集会游行活动外,大部分抗争始终是没有代表群众的领导人和组织的自发运动[185],该示威运动模式又被称作“无大台”[186]。在没有明显统一的组织带领和呼吁下,示威者透过互联网平台号召英语Internet activism发起各式抗议活动英语Diversity of tactics[185],不过该模式也导致政府难以确定对话的对象[186]。示威组织者主要透过LIHKG讨论区Telegram、社群媒体、口耳相传等,传播有关抗议和其他公民不服从行动的讯息[187][188]。示威者和警察都把识别面部和身份变成一种工具[189]。其中,政府试图借此追踪运动的领导者[189]。许多抗议者学会避免被警方追究责任,配备头盔、护目镜、口罩遮住面部[185],或用喷漆挡住监控摄像机的镜头[189]。而随着淘宝网京东限制贩卖,示威者只能从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购买示威装备[190]。示威者还会使用激光笔射向建筑物和警方;警方指这是一种武器,一度成为抗争运动的争议焦点[191]

多个地区出现张贴标语、便利贴的“连侬墙”,各界市民也先后发起接力绝食[192][193]、拥抱路人、迷你放眏会等相关行动[194]。抗议者发展出许多流行文化、标语和艺术创作,例如向日本动漫电影传统致敬、许多融入电影情节的口号和媒因、或传播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歌曲《你可听到人民的歌唱?[184]佩佩蛙也成为抗议活动的标志[195]。有网友发起在各国报章登广告的群众募资[196],亦有网友开设使用“长辈图”的“保民生抗修例大联盟”专页宣传[197]。随着许多香港基督教英语Christianity in Hong Kong信徒参与抗议,由于警方较难驱散宗教集会,一些抗议者建议吟唱基督教赞美诗《唱哈利路亚》,将该歌曲视为示威的主题曲[198][199]

在7月21日,游行后发生了元朗袭击事件,这次事件成为运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使运动发生转折,示威者与警方之间的冲突加剧。后续的示威抗议往往从一开始的和平示威演变成激烈的警民冲突,示威者开始投掷燃烧弹、纵火与警方对峙。而警方也使用警棍、胡椒喷雾、催泪弹、橡胶子弹、布袋弹等武器[200]。随着抗议策略逐渐升级[201]、立场趋向极端,及开始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出挑战[181],抗议者与警方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高[202],因而越来越多香港市民对抗议活动表示反感[203][204][205];占领立法会的行动也造成抗议者之间的分歧[206][207][208]。警方与示威者在激烈对峙下发生冲突[209][210]。而在8月6日,示威者首度发起民间记者会[211][212]

许多示威人士是高中或大专院校学生,认为抗议活动是为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获得表面上自治进行的“最后战斗”[187],同时也有中产阶级居民参与示威活动[213]。根据现场访问调查,运动由年轻人主导,大部分来自20岁至30岁年龄层,男性比例高于女性[214];参与者的教育程度普遍偏高,大专院校以上学历达80%,大多将自身归类在中产阶级或下层阶级[214]温和民主派在运动中比例较高,近半数以上参与者曾投入雨伞运动,亦有许多人是第一次参与社会运动[214]。而截至目前,有9人因为运动自杀死亡[215][216][217]

运动过程

 
2019年6月12日,警察在添美道附近发射催泪弹
 
2019年6月16日,示威者让路予救护车
 
2019年7月1日,示威者占领立法会
 
2019年8月23日,市民在香港各区自发组成人链
 
2019年8月31日,在金钟喷射蓝色水剂的人群管理特别用途车
 
2019年9月29日,全球反极权大游行
 
2019年10月1日,国庆日游行人士
 
2019年10月9日,于香港高等法院前挂出“为自由而战”的标语。梁天琦于当日开庭
 
2019年11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冲突期间示威者筑起路障
 
2019年11月2日在爱丁堡广场集会
 
2019年11月17日,理工大学附近的记者
 
2019年11月19日,在弥敦道清场的警察
 
2019年12月8日,国际人权日游行
 
2020年5月10日,母亲节示威
 
2020年6月12日,612一周年
 
2020年7月1日,警察发射胡椒球弹驱散示威者
 
2020年8月30日,太子站袭击事件一周年
 
2020年9月6日,九龙大游行
 
2021年7月1日,铜锣湾刺警案
 
2021年12月29日,立场新闻高层大搜捕
  • 2023年2月:惩教署表示去年底有524人参与“沿途有‘理’”更生计划,协助因“激进思想”犯罪进入院所的青少年重建正确价值观,包含国民教育和中式步操,署方强调有关计划不是“洗脑”。而每日平均还柙人数有逾2600人,创10年新高。[245]香港保安局长邓炳强表示,近期有人自称“探监师”并多次到监狱探访反修例风波在监人士,向他们灌输反政府思想。他表示会全面调查并严正执法[246]
  • 2023年5月,一名曾参与2019年反修例抗争运动的香港女子覃秋艳在2021年3月19日前往广西探亲期间被内地警察秘密拘捕。案件于广西柳州法院进行不公开审讯,涉事香港女子最终被判“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罪成,被中国法院判处监禁6年。警方表示在2021年4月21日循相互通报机制,接获内地执法部门通报,一名现年58岁香港女子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内地执法机关调查。[247]另外,港府曾经多次表示会在2023年初交代6,000人名被捕人士会否被落案起诉,但至今未有公布。行政长官李家超指,要求警方订下处理时间表是不切实际。[248]同年5月25日,《明报》发现专责处理反修例示威案件的律政司刑事检控科“特别职务组”,在政府电话簿和律政司架构图表上消失。律政司未正面回应。[249]同月27日,公民党正式解散。
  • 2023年6月,据记者统计,截至2023年6月5日,共836人被控暴动罪,由于部分被告面对多于一项暴动罪,故共涉及862人次,当中 58% 案件审结,定罪率为 87%。大部分被告被判监禁,有 46% 被告判监 4 年或以上,当中一名女文员涉两场暴动,总刑期为 6 年 9 个月。有156人的案件仍未开审,当中52名被告,由事发至开审日料相距逾 4 年,包括涉及“47 人案”被告林卓廷等 7 人被控 7.21 元朗暴动案,将于2023年10月开审;7.1 金钟案则订于2024年3月开审。[250]
  • 2023年7月,香港国安处将涉嫌营运“惩罚 Mee”平台的成员拘捕,并表示会打击黄色经济圈。事件影响到释囚创办团购平台“荔记”在7月6日宣布结业,包括删除Facebook专页和instagram大部分贴文。[251]

各界反应

政府政界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对修订《逃犯条例》引起的社会纷争致歉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律政司司长郑若骅曾先后就《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引起的社会纷争致歉[252]。这次运动被视为是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253],曾传出林郑月娥几次提出辞职[254],暂缓修订也被认为是习近平自2012年当选中共总书记成为最高领导人以来最大的政治让步[255][256]。期间,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对于数起自杀案表示感到难过[257],而道歉言论则引发警方反感[258]。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警告冲击和罢工等抗议活动损害经济元气,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逐步增大[259][260]。根据香港中文大学在6月的舆论调查,行政长官及三司评分是回归以来最低[261]

在遭到示威者占领后,立法会因复会无期而变相提早休会[262]。民主派议员认为林郑月娥不愿让步才导致抗议持续与社会不稳[263],促请其回应市民诉求[264],而未谴责示威者行为过于暴力[179][265];建制派议员接受林郑月娥的道歉[179],认为示威者后续的升级行动影响民生,并支持警方执法[265]。最初多名建制派、行政会议成员提出推迟《逃犯条例》修订草案的要求[266][267],之后也有建制派成员不反对撤回[268]。多名行政会议成员、建制派与民主派代表均认为需要“对话”来解决问题[253],并暂缓《国歌法》草案恢复二读[269]

与此同时,民主派批评中央政府的部分言论是误判形势及“扣帽子[270],而建制派认为相关言论符合社会期望[271]。香港警方曾因示威者改变策略而疲于应对,在经重组调整部署后,表示能够掌握局势[272]。在7月24日,香港五个纪律部队首长发表声明谴责暴力事件,支持政府依法有效施政[273]。8月9日,香港警方返聘已退休的警务处副处长刘业成处理“大型公众活动”[274]

而在派出专用列车载运示威者引起《人民日报》不满和批评后[275],港铁对于示威者改采取强硬措施回应[276],而车站停驶的安排则引起市民不满[277],有示威者因而将港铁恶搞为“党铁”讽刺之,港铁车站更多次被示威者大肆破坏[278]

2019年10月4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会同行政会议引用香港法例241章《紧急情况规例条例》通过《禁止蒙面规例》,禁止民众于公众活动中蒙面,于次日零时正式生效[279]。教育局亦发公文给香港各级学校,要求通知学生与家长[280]

2021年2月17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表示,有28名公务员因参与反修例运动中的公众活动而被停职[281]

到2022年起,政制及内地事务局长曾国卫和保安局副秘书长廖李可期将2019年反修例风波示威者的行为定性为“恐怖主义”及分裂活动,需防止及打击。[282]

工商业界

 
在抗议活动期间,国泰航空解雇支持示威的员工引起担忧

虽然游行并未影响到金融体系,一些企业界与商界人士担忧香港未来发展[283],以及抗议活动采取越趋激进的策略[284]香港地产建设商会对暴力的升级作出谴责,寄望尽快回复安宁与法治[285]香港总商会要求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 促请政府独立审视连串事件、查找不断升级的缘由[286],以及问责不称职的官员[287]。随着抗议活动持续及元朗袭击事件发生,苹果公司专门店、多间零售店铺及银行都因担忧冲突蔓延,提前结束营业[288][289]

7月29日,香港美国商会警告暴力升级将使香港成为“风险较高的地方”[290],敦促采取行动恢复商业信心[291]。8月9日,中国银行(香港)刊登广告,呼吁香港居民“止暴制乱,恢复秩序”[292]。8月13日,国泰航空的母公司太古集团发表声明,支持林郑月娥政府和警方[293]。到了8月15日,香港政府则推出191亿元纾民措施[294]。商界及建制派认为该措施能够协助企业及市民,民主党批评并非有效措施[295]。抗议活动还促使在香港的西方公司启动员工远程工作计划应对[296]

此外,香港商界菁英纷纷刊登声明呼吁冷静[297]。8月16日,香港首富李嘉诚首度就现状表态,再度引用“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诗句,呼吁停止暴力[298][299]。8月18日,国泰航空重申谴责非法活动和暴力行为,并调查《国泰航空员工致香港人书》一事[300];还提醒员工滥用社群媒体可能违反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301],而处理参与抗议的员工则引发担忧[302]。8月22日,大型银行汇丰渣打集团在香港多家报纸刊登整版广告,反对暴力行为,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当前分歧与危机[303],以维护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304]。《大公报》指,李泽楷在反修例事件期间,以个人名义向警察福利基金捐款5,000万元,而父亲李嘉诚则透过李嘉诚基金会捐款4,000万元。他们合共向警察福利基金捐出9,000万元。[305]

新闻业界

 
警方被认为对抗议者过度使用武力的问题成为舆论焦点

在6月13日,出席警务处记者招待会的记者特意穿戴头盔,抗议采访遭推撞驱赶[306]。之后有多名前官员、议员发起“爱护及服务香港的人”联署,呼吁问责官员向林郑月娥直言规劝[307]。6月23日,32名前官员、议员向林郑月娥发连署信,促请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全面调查[308]。香港六大宗教领袖则发表声明,呼吁接受林郑月娥的致歉,同时希望社会停止对立[309]。在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拒绝与林郑月娥闭门会晤后[310],8间大专院校学生会提出两项对话的条件[311]

在6月中旬,多名香港社会工作人员成立“阵地社工”、并各自分工,部分成员在警察和示威者对峙之间斡旋[200]。同时期,大部分香港演艺界明星选择保持沉默[312],少数支持抗议活动者被禁止进入中国大陆市场[313]。在7月8日,香港歌手何韵诗曾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发言,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驳斥[314]。根据《明报》在6月17日至6月20日的舆论调查,逾70%受访者认为应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收回“暴动”定性、调查警方武力使用[315]。香港民意研究所在7月下旬进行的舆论调查,有79%的受访市民支持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316]

警方对抗议者过度使用武力的问题也成为舆论焦点[317],并引发民众愤怒[318]。示威者指责警方滥权[319],民间人权阵线更形容是实施“中国式镇压”[320];而政府及警察形容示威者是“暴徒”[319],李家超便表示在场警员的性命曾受到威胁[321]。根据《明报》在8月7日至8月13日的舆论调查,67.7%受访者认为警方过分使用武力,39.5%受访者认为示威者使用过分武力,而同意抗争要坚持“非暴力”原则者大幅下跌至71.6%[322]

学界

 
2020年1月起,多间大学陆续取消对外开放。图为香港理工大学,出入口加设水码及闸机、并增聘保安驻守入口
  • 2020年1月各大院校、经过数月维修后、大致回复正常。多间大学陆续取消对外开放,在校舍多个出入口加设闸机、水码及围栏、增聘大量保安驻守入口,并只准许老师、学校职员及学生进入。校友和普通市民都不能进入校园范围。[323]

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7月21日的游行上,香港中联办门口遭到示威者喷漆。随着抗议策略升级,示威者亦针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提出的“一国两制”予以挑战
 
香港示威者在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向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肖像扔鸡蛋,抗议以其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打压香港

最初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曾向建制派发出消息,指对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工作非常满意[324],且不会放弃推进《逃犯条例》修订草案[325][326]。到了7月2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指责示威者冲击立法会是“公然挑战”[327]。之后中央政府开始暗示可能会干预抗议活动[328]国防部指出军方密切关注形势[329],且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能协助“维持社会治安”[330]。7月29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表态坚定支持林郑月娥政府施政与警队执法[331][332],称事态演变严重触碰“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333][334],当前最重要的是“惩治暴力”[335][336]

随着示威活动引发对香港控制的抵制[337],中央政府多次就平息骚乱喊话与施压[338][339];其表态支持林郑月娥、惩治违法人员[340],并警告局势恶化就可能出面使用武力干预[341][342]。8月7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深圳市举行特别会议[343],指事件有“颜色革命”特征[344],而“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是重要的任务[274][345]。隔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严厉谴责少数“暴徒”投掷汽油弹袭击警察[346],称出现“恐怖主义苗头”[347],并支持果断执法[348]。9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公开提及运动,表示希望香港避免出现动荡[349],并支持香港政府“依法止暴制乱”[350]

中央政府和官方媒体还要求“外国势力”必须停止干涉香港事务[351][352]。其批评美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馆外交官是抗议活动的“幕后黑手[353][354],告诫不要把此当成“博弈筹码”[355],及指责英国政府“粗暴干涉”香港事务[356]。此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深圳市集结演习[357],并曾拒绝美国海军军舰访问请求[358]。同时,一些中国公司重新考虑上市计划[359],而进入中国大陆的游客被要求检查智能手机的聊天纪录及照片[360][361]。但尽管中央政府的言论越来越具威胁性,香港的抗议者仍持续举行集会游行[362]

2019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会议除了通过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报告外,官方公报在一国两制部分提到“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外界解读为中国政府准备为《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而释放的信号。[363][364]

2019年11月,主管港澳事务的中共政治局常委韩正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先后发声支持林郑月娥领导的香港特区政府香港警察,呼吁止暴制乱恢复香港社会秩序[365][366]

2019年12月1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北京市人民大会堂会见到京述职的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听取林郑月娥的汇报。李克强肯定了林郑月娥的工作,希望特区政府依法止暴制乱,研究香港社会深层次矛盾。身兼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组长的副总理韩正亦有陪同李克强会见林郑月娥。[367][368]

2023年4月15日,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礼形容反修例风波是港版颜色革命和“本港历史上永远抹不去的伤疤”,并特别提到绝不允许区议会“再被反中乱港分子操弄”。[369]

媒体舆论

 
在中环的香港警察和记者(2019年10月31日万圣节游行
 
一些香港市民指责香港警察为“黑社会”和“黑警”。另一种声音则支持警方执法

在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有线新闻台now TV等主流媒体报道亦有不同的呈现方式[370]。其中,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因为被视为亲官方媒体,成为示威者针对目标,在现场经常发生包围记者与采访车的情况[370],也曾遭宝矿力水特等撤回广告[371]。《人民日报》质疑香港媒体只拍警察,煽动民众情绪[372][373],《立场新闻》则称“在鸡蛋与高墙一方,我们站在鸡蛋一方。[374]”《苹果日报》称会从收到的订阅费中拿出一部分捐赠给被拘捕的示威者用以提供法律援助[374]

中国大陆民众能获取的讯息有限[375],部分外国媒体和香港媒体的报道遭审查,中国大陆媒体的报道主要报道香港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回应,仅有少数社群媒体与自媒体文章提及抗议事件[375],有媒体指中国大陆的讯息审查和错误讯息使两地民众之间的隔阂增大[376],导致许多中国大陆人反对这次抗议活动[377]。中国官方媒体过滤性地播出抗议画面激起了中国大陆民众对于示威活动的愤怒[378][379],达至削弱抗议的目的[380]

香港部分市民在示威现场指责警察为“黑社会”、“知法犯法”,而中国大陆则是支持警方的情绪高涨[381]。在香港抗议与中美贸易战期间,推特和脸书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资讯战[382],利用散布虚假信息,试图对外抹黑香港抗议[383],亦有多个微博WeChat账号开始活跃[384]。8月19日,Twitter和Facebook封锁大批散播“假新闻”的账号,指中国政府涉嫌以虚假资讯抹黑抗议活动[385][386][387]。其后,Google移除210个散布虚假抗议情况的YouTube频道,指这些频道是协同发布虚假资讯抹黑香港示威资讯的行动[388][389]。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回应称“这些报道戳中某些人短处”[390]。中国大陆网军“帝吧”则曾翻墙至Facebook专页洗版批评,部分成员因网络实名制导致隐私保障不足而遭到网民起底[391]。随着Telegram成为示威者主要沟通方式,其香港新用户激增[392],并有超过2万人加入的群组[185][189]。Telegram创办人保罗·杜洛夫则表示曾遭受来自中国大陆的阻断服务攻击[393]

2022年11月,中国大陆爆发白纸运动,香港大学校园内出现简体字示威海报。有大陆民众通过互联网向香港示威者道歉。部分民众表示“追随香港”“愿荣光归香港,愿荣光归中国”。[42]

中国大陆媒体

4月2日环球时报援引《明报》4月1日报道:警方称,游行高峰期有5200人。并发文《港反对派阻挠修<逃犯条例>,港媒批:修法“只有坏人才要惊”》[394]。环球时报6月13日发表社评《香港出现骚乱,亲者痛仇者快!》。[395]

中共中央政法委的微信公众号于运动期间发放新闻,指示威者杀死警察的话可获2000万[396]。该文章的实际撰稿人为一个名为有理儿有面的微信公众号,疑似有官方背景。[397]

另外,于香港中文大学警民冲突期间,有中国大陆媒体声称,包括建制派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在内的部分热心的“蓝营”香港市民和群众组织,派包遣车辆或联系中大附近的私家车、的士前往中文大学,护送内地学生撤离到深圳或其他的落脚点[398][399]

中国中央电视台旗下媒体账号央视新闻放出视频指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透过黎智英苹果日报将境外资金形成跨境运输链,在香港汇聚成一张资金网,将美国人税金“洗白”后成为香港街头运动的“提款机”,“变现”为街头暴力武器[400],中国外交部亦曾宣布制裁基金会,指其在香港修例风波中“表现恶劣”,包括“支持反中乱港分子,极力教唆他们从事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煽动港独分裂活动”[401];基金会主席卡尔·格什曼回应中方指控时指:该基金仅向香港提供三项特定的拨款,包括资助制作有关人权外劳联合国普遍定期审议英语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以及鼓励政府和社会对话;中方声称基金会资助示威的指控是“完全不实和毫无根据”[402]

国际社会反应

支持方

美国、日本、台湾等
6月26日,民间人权阵线发起集会粤语G20 Free Hong Kong集會,呼吁二十国集团峰会关注香港议题
FREE HK交通灯,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前夕,民阵曾在中环爱丁堡广场举办“Free Hong Kong Democracy Now”集会

最初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相信中国大陆香港能解决《逃犯条例》修订草案的分歧,也曾将示威活动称作“骚乱”,而必须由其自行处理[403][404][405]美国联邦政府告知官员在此问题上保持克制[406]。之后特朗普转为警告不要动用暴力镇压,否则会威胁到贸易协议[407]。他还称在达成贸易协议前必须“人道地”对待、处理抗议活动[408],敦促习近平“亲自”会见抗议者[409][410],进而将贸易协议与对香港问题处理两项议题挂钩[411][412]美国国务院对大批武装警察在广东省深圳市集结表示关注[413],并要求保障香港“高度自治[414]

此外,美国国会议员提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立法,要求每年认证香港自治情况,作为贸易待遇的前提[415][416],该法案于2019年11月19日和20日先后获得参议院和众议院通过。美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馆外交官也曾与黄之锋等人会晤[417][418]。英国外交及国协事务大臣杰瑞米·亨特在谈及香港抗议事件时,警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要压制香港民主,否则将有“严重后果”[419]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习近平强调在“一国两制”原则下建立自由开放的重要性[420],而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则两次呼吁台湾对“一国两制”要深深警醒[421]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表示,希望台湾民进党政府不要基于选举利益考量,一再地操弄香港反送中议题,并且不断地以香港情势或“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等标语恫吓民众,打恐中、仇中牌,藉以升高两岸紧张情绪,顺遂其获得选举利益之谋。并且表示对于香港反送中争议,国民党始终坚定秉持四项立场:

一、不乐见香港抗争情事不可收拾,香港是一个有法治基础的社会,希望香港各界以理性沟通代替暴力相向。

二、不认同以暴力方式处理群众运动,也反对采取激烈手段驱离民众。港府当局应重视民主精神及保障人权等普世价值,才不会造成社会更严重对立。

三、希望港府与大陆当局尽快建立与抗争者的沟通管道,让争议和平落幕,早日恢复香港的安定与秩序,才有助于香港金融市场与观光旅游的正面发展。

四、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有国旗、国号、国军与国法,与香港完全不同,不能相提并论。国民党坚决反对“一国两制”,也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坚守“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422]

6月9日海外港人在全球共24个城市自发发起游行或集会声援[423],其中澳大利亚有5,000人参与[424]。到了6月12日,全球有近40个城市声援,其中台北市的集会有逾万人参加[425]。7月24日,香港留学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举行设置“连侬墙”活动,因大陆人破坏而发生冲突[426][427]。香港局势也强化台湾对于“红色势力”渗透的担忧[428],在台北市有青年透过“连侬墙”对话[429],而有手调茶饮品牌则因“政治正确性”成为关注焦点[430]。与此同时,部分海外华人也在西方各大城市举行集会,反对香港的抗议活动[431]

2019年6月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发表讲话认为游行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432][433]

10月4日,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为2019年亚洲宪法与法治大会主持开幕礼后受访时认为从行政角度来看,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应就香港持续发生的示威事件辞职,[434]他也担心六四天安门事件会在香港重演。[435]10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及香港问题,认为香港示威人数开始减少。[436]11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闻早间节目《福克斯与朋友们》访问时称,“我们与香港站在一起,但我也与习主席站在一起”“我支持自由,我支持一切我们想做的事,但我们正处于达成史上最大型贸易协议的过程,如果我们可以做到,那就很好了”,并表示解放军有一百万军人在香港边界外驻守,曾要求习近平不要派解放军到香港,“这会对贸易协议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会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如果不是我,香港可能已在14分钟内被毁”[437][438]

2020年5月27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声明,确认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即意味着香港可能不再继续享有美国特殊待遇[439][440]。美国时间5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记者会,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香港制订国家安全法决定明显违反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基本法,认为“中国将一国两制承诺,变成一国一制”。他又指,将指示官员开始程序,取消香港享有优惠待遇的政策豁免,制裁损害香港自治和自由的香港及北京官员,撤销香港作为独立关税区的优惠待遇。[441][442]

2020年9月,产经新闻台北支局长矢板明夫。在谈及香港反送中运动时,他介绍说“今日香港,明日台湾后天冲绳”的口号也在日本传播[443]

 
罗冠聪在美国众议院上发言,促请通过《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
美国第70任国务卿麦克·庞培欧于2019年11月18日对事件发表评论

反对方

俄罗斯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于8月初表示,西方外国势力透过具体参与骚乱,干预香港事务,目的是摧毁中俄关系。[444]

其他

2019年6月13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发言人表示,“呼吁所有持份者确保香港继续和平” [445]。 她本人则于同年8月表示,希望透过友善对话停止冲突。[446]

8月,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呼吁,和平解决现时的社会危机,阻止暴力升级。[447]

10月16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福布斯全球CEO论坛上表示,“五大诉求”除了羞辱和推翻特区政府,无助于解决当前问题。[448]

造成影响

受该事件影响,香港经济及治安于2019年下半年出现较明显的负面影响,香港市民对政府及警队之信心急剧下跌,持不同政治立场的市民之间出现严重分野。

经济股市

 
2019年7月26日,示威者在香港国际机场发起“和你飞”集会,静坐人群一度阻塞机场接机大堂的进出通道。机场多次成为此次示威的集会地点,由于民航业是香港重要的经济命脉,此一系列的行动对香港经济影响甚大。[449][450]
 
2019年8月9-11日,示威者在香港国际机场发起“万人接机”集会

受到大型示威抗议活动、政治局势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香港经济开始受到打击[451],包括经济成长遭削减、股市受冲击、流动性收紧、营商环境恶化[452],企业活跃度降至环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453][454][455]。香港第二季生产总值按年升0.5%,经济成长低于预期[456],上半年状况是2009年衰退以来最弱[457]。在住宅买卖合约与楼价指数下跌之际[458][459],数个发展商推迟土地招标[460]、或改变竞投土地的部署[461][462]。而零售整体跌幅亦恶化,7月数据比2018年降低11.4%[463][464],大多数零售商8月销售额下降超过50%[465],最终8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按年大跌23.0%[466]。9月零售业销货值继续下跌,但跌幅减至18.3%[467]。在10月4日禁止蒙面规例宣布落实后,当晚各区都有示威活动,多个港铁车站遭受破坏,港铁当晚更宣布全线停驶,至翌日10月5日港铁机场快线外全线停驶[468],期间部分商场及超市更暂停营业或缩短营业时间,至10月6日局部恢复运作,为了使团队有在收车后有更多时间维修受破坏的设施,由当日起至12月1日连续57天除机场快线外,港铁各路线都提早数小时收车(在11月24日区议会选举前星期六日更提前至晚上10时收车,11月26日至12月1日延至晚上11时30分收车)[469],在港铁提早收车情况下及由于香港的集体运输以铁路为骨干,铁路为主,巴士为辅,此情况下市民晚上多提早回家,减少外出消费及用膳,亦因此不便使外国游客却步,对于着重晚市营业额的零售业,饮食业,酒吧,卡拉OK,甚至戏院夜场都有重大影响,整个夜市变得冷清,[470]因此10月及11月零售业总销货值都有超过20%跌幅,10月零售业总销货值按年大跌24.3%,跌幅是有纪录以来最大。[471] 11月零售业总销货值按年大跌23.6%。[472]同时中环办公室空置率飙升[473],不过楼市影响不大[474]。另外,2019年下半年旅客访港旅客录得39.1%的跌幅,全年旅客数字按年下跌14.2%[475],旅馆入住率降至有记录以来最低[476]

许多大型品牌企业和员工因各方压力,面临到立场的两难与冲突[477][478]。8月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国泰航空发出“重大航空安全风险警示”[479],要求停止“支持或参与游行”机组人员的中国大陆航班职务[480]中信银行等企业也告知员工避免搭乘[481]。8月16日,国泰航空首席执行官何杲、顾客及商务总裁卢家培因“承担责任”辞职[482]。许多跨国企业在香港的业务亦受到冲击[483],有报道指称阿里巴巴集团由于政治动荡影响,推迟公开募股150亿美元的上市计划[484][485][486]。而在抗议活动阻塞机场、并发生暴力事件后[487],香港期货大幅下跌[488]

随着社会争议升温与影响扩大,多家上市公司股价下滑[489]、二手楼市指数跌幅加剧[490][491],银行估价趋于审慎[492]。最少有4家外资公司提出疑虑,直言运动会削弱股票市场气氛[493]惠誉国际也24年以来首次下调香港评级,并将展望评级调至负面[494]穆迪其后也将香港的评级展望调至“负面”[495],并以“政府管治能力亦逊于预期”及“港府自治权的制约比想像中大”为由将评级调低至Aa3[496]。由于香港抗议活动升级、美国将香港局势与美中贸易谈判挂钩、阿根廷比索狂跌与政治剧变、及全球贸易的紧张局势,带动投资人不安与避险情绪高涨,还出现台湾股市[497]、亚洲股市[498][499]、全球股市下跌的情况[500]。9月4日,随着香港政府动议撤回《逃犯条例》修订,恒生指数最多上升逾1,100点[501],创下4年来最大升幅[502]。地产股亦出现反弹[503],并借势带动中国大陆股市[504]、欧美股市反弹[505]

香港政府统计处10月31日公布本年度第三季本地生产总值预先估计数字,较去年同期下跌2.9%,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录得季度按年跌幅。香港经济近受到本地社会事件严重冲击情况严峻,连续两季出现按季负增长,显示香港经济步入“技术性衰退”[506]

罢工活动亦导致股市急跌,8月5日首次三罢时恒指曾大泻831点,最终跌2.85%或767点[507];11月11日第二次三罢则拖累恒指最多跌821点,最终跌2.62%或724点,跌幅创八五三罢以来最大[508]。 然而,综合全年计,2019年香港股市上升了约2300点,约9% [509]。而2020的展望因为外围形势更有人认为偏向乐观,示威对股市影响不如预期中强烈[510]

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2020年经济自由度指数,受“投资自由度”大跌10分,以及“货币政策自由度”跌5.7分影响,香港整体评分89.1,下跌1.1分,被新加坡首次超越跌至第二位,香港失去蝉联25年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地位[511],更于2021年,被剔出美国传统基金会排行榜 [512]。报告指近年情况表明,香港越来越由北京全权控制,已经渐渐失去自由度。但在加拿大智库菲沙研究所公布2022年度的《世界经济自由度报告》中,香港仍蝉联最自由经济体。[513]

香港过去十年是瑞士钟表的主要出口地,随着香港示威运动的持续,瑞士钟表在香港销量下滑50%,2019年10月瑞士钟表对香港出口降到全球第三位[514]

社会治安

自2019年第三季起,由于警方决定集中人力资源以处理“反修例事件”有关的聚众活动,缩减常规保安工作之人力资源,街道上出现违例泊车以致交通受阻之情况愈趋严重,但警方所发出的违例泊车定额告票数字却有所减少。此外,自同年第四季起,香港发生多宗爆窃及抢劫案,而警方消息人士指出,基于警员人身安全,以及公众观感,不再强制巡逻警员于签到簿上签到[515]

2019年油尖旺区下半年的爆窃案及各类劫案急剧增加,过上年同期的1.65倍,是五年来的新高,警方认为示威活动有破窗效应[516]。民主派议员则批评警方推卸责任,倒果为因,街道“无人巡逻”[517]

反修例事件对警队执法人员也带来巨大损失、伤害。2019年7月14日沙田新城市广场冲突中,两名便衣警疑遭示威者袭击受伤,其中一名警员事后左眼眼眶周边、左上颌及鼻子骨折,出现双重眼影及黄色影像;另一警员头皮裂伤须缝针,面部、手肘、腿、右上胸有磨损及瘀伤。他们其后各自入禀向3被告追讨赔偿。其中一名暴动罪罪成、已于去年刑满出狱的示威者接受媒体访问指,上月接获律政司代警务处处长发出的信件及缴费单,要求按《雇员补偿条例》于14日内缴付两名警员合共约172.5万元赔偿,包括他们分别336日及42日的全薪病假等,否则会遭律政司民事追讨赔偿,连同利息讼费。报道同时提及,另一名涉及沙田冲突刑满出狱人士,亦遭律政司追讨约161万元。[518]

民众态度

“反修例事件”中,一部分民众对警方的态度感到颇为不满,同时亦有一部分民众对示威者的过于强暴的行为感到愤怒。[519]

据报道,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后,2024年港人北上消费热情不断升温,曾参与“修例风波”的“黄丝”也被北上内地的大潮席卷,抛弃曾经的“反中”立场,每月北上深圳一至两次。参加“修例风波”的港青曾对内地充满偏见及敌意,风波过后,如今主动来深圳游玩。[520]

其他领域

 
红磡海底隧道收费广场的一座天桥被加装铁网。示威期间,路政署在多座天桥的两侧架设临时围网,以防止有民众从上抛掷杂物,试图堵路的行为[521]
 
香港理工大学安装闸机,只限教职员及学生进入

随着香港多区出现示威抗议行动及冲突事件,社会气氛持续紧张[522]。澳大利亚、美国等31个国家因应局势升级[523],发出或提高旅游警示等级警示[524][525],而访问香港的旅客跌幅亦扩大[526]。在香港国际机场抗议活动瘫痪关闭后[527],国际航空公司为大批乘客重新安排航班[528]中国民用航空局亦有相应部署[529]。其后,香港机场管理局取得法院颁发的临时禁制令,禁止干扰机场正常营运[530][531];其客运大楼实施持机票才可进出的管制规定[532][533],并加强安全保障措施[534][535],直至2020年11月18日才放宽客运大楼进出管制规定,容许市民出入客运大楼,而2022年更不设保安驻守,但仍禁止非正常使用机场人士出入,而临时禁制令至今仍生效。[536]

经过连月街头冲突,政府城市工程上,变成以“防民”作为最大考虑。2019年12月起,多区的行人天桥设铁网,警方否认曾要求其他部门加装铁丝网,但对措施表示支持。[537]。而香港多间大学保安严格加强,不作对外开放,并安装闸机,只限教职员及学生进入。运动事隔3年后,只有港大、浸大及岭大容许公众进入校园范围,香港科技大学到2022年12月1日需疫苗通行证要求才能进入,而中大规定访客入需登记身份证。理大和城大仍需由校内人士带领及登记身份证才能进入校园。[538]

与此同时,香港酒店业亦遭遇预订暴跌的情况[539]。在社会矛盾与动荡加剧以及前景不确定之下,移民咨询机构发现香港人咨询移民的兴趣急遽上升[540][541],香港富人与居民也寻求向海外转移资金[542][543][544]。与此同时,选举事务处表示新登记选民逾35万人,创下香港回归以来的纪录[545]。而根据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布2019年6月和7月的调查,疑似抑郁症的比率上升至9.1%,比率创下10年新高[546]

但在房屋政策方面,此运动促使政府考虑重推已终止十多年的租者置其屋计划(唯此政策将押后推出),并着手改善现存租置屋邨的出售安排,以平息民愤[547];此外,政府亦因而打算主动收回“棕地”,以增建更多公营房屋

香港也对台湾政局有着巨大影响,6月开始的多次冲突令更多台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产生不信任感,间接令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民望自低谷反弹,胜出民进党内总统初选[548]。而其竞选对手——中国国民党韩国瑜因为对“反送中”游行“不知情”的回应,不仅遭到支持反送中香港人的抵制,[549]而且令国民党的立场进退失据,民望下挫[550],进一步使蔡英文高票胜出202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而获得连任[551][552]

司法案件处理、刑罚提高

明报》统计已审结的案件,发现从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已经有最少31名被告须即时入狱,占被定罪人数约84%(截至2022年),平均总刑期为1年,只有6人才获判缓刑。美国乔治敦大学法学院亚洲法中心香港法学人黎恩灏认为政府将未经批准的和平集会刑事化和被判监,与联合国《第37号一般性意见》的指引背道而驰,反映控罪被“武器化”[553]。另外在反修例运动案件中,有超过130名被告年龄不满18岁,这些未成年的被告逾66%遭处监禁;但在英格兰威尔士,2021年被定罪的未成年人中仅5%遭处监禁刑罚。[554]

由于香港司法机构无法一时间处理所有案件,许多被拘捕的示威者在审判前已经被拘留好几个月、或者一年以上[555]。截至2023年一共有232人认罪,但当中有7成(163人)是在开审前认罪的,这些案件的检控日期与开审时间相距1至3年左右[556];《法庭线》采访过两名曾被拘捕、并且认罪的示威者,他们表示认罪的主要原因是等候审判造成的心理压力、还有定罪率过高[557]。2024年6月,香港警察在理工大学冲突过去4年半后,重新拘捕、起诉5名涉案人士[558][559]。律政司司长林定国表示,未被起诉的被捕者,大部分人已毋须续保,但不代表案件已经了结。[560]

时任支联会常委兼时任荃湾区议员赵恩来因在2020年6月4日到维园燃点烛光、参与和平集会而被判监禁8个月。他完成刑期时指,回想当时以为控罪与违例泊车一样可以罚款处理,没有想过要负上刑事责任,不知道反修例案件会愈判愈重[561]。截至2024年,一共有655人罪成,当中有460人被判监禁3至5年,7人被判监6年或以上;被判监6年以上的被告分别来自元朗袭击事件占领立法会以及理工大学冲突,刑期最高的是元朗袭击事件中袭击民众的邓怀琛(2项暴动罪;判监7年),其次则是占领立法会案中的林锦均(1项暴动罪;判监6年10个月)。[62][562]

“第二代美国队长”马俊文因在2020年8月至11月期间,在香港多次在示威活动中叫喊香港独立口号、展示标语,被控一项“煽动他人分裂国家”罪。案件于2020年11月24日首次提堂,马被拒保释,其后一直还押;法官于2021年11月11日,判马监禁5年9个月。他在2024年2月接获惩教署通知,3月在行为良好减刑下可提早获释,惟其后因《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新安排,他未能获释,最迟延至2025年11月刑满。[563][564]

国安法下的打压

 
2021年6月17日,苹果动新闻平台总监张志伟与警员进行搜证后离开

香港在2019年中旬发生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运动美国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建制派在区议会选举大败,内地与香港的关系愈发紧张:在这种情形下北京当局不再期望香港立法会完成“二十三条”本地立法工作,转由全国人大负责国家安全法规立法[565]。《国安法》于2020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同日以全国性法律形式纳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中,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布实施。截至2022年2月24日,已有166人因国安法被捕。警方亦引用港区国安法冻结资产,导致《苹果日报》停刊 ,立场新闻停止运作。到2021年底,已经有至少50个团体被迫解散,包括政党、工会和宗教机构。

在教育方面,2021年2月4日,教育局向各中小学(包括特殊学校)发出通告,表示因应《国安法》实施,已更新课程指引及教学资源,以及要求学校落实具体措施,应对学生可能在校内或校外参与和发起具政治讯息的活动。如学生在校内叫口号和拉人链等,要立即劝止及提醒,指出如有怀疑涉及违法行为或有需要的话,可咨询警区的警民关系主任,如遇严重或紧急情况甚至可“请即报警”,并“将涉嫌违法行为、人物和详情作纪录”。[566]而电影方面,2021年6月11日,政府因应《港区国安法》实施,刊宪修订《电影检查条例》检查员指引,即日生效。条文生效后,多套电影上映受阻。

另外,多间大学亦打压学生会,不承认其地位。当中包括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岭南大学[567]而51年历史的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亦在2021年10月宣布解散。[568]

示威浪潮

由于香港反修例示威者运用互联网及中美贸易战,引起国际社会对此事的关注,全球多国的抗议民众亦相继仿效香港示威者所采用之手法而形成黑群示威潮。

尽管抗争原因不尽相同,西班牙支持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的示威者于2019年10月曾参考香港示威者的做法,进行堵塞首府巴塞罗那机场、破坏当地地下铁等活动[569]。而香港和巴塞罗那亦出现互相声援对方的集会[570][571]

大批智利圣迭戈学生因不满圣迭戈地铁加价,当地于2019年10月出现2019-2020年智利示威,并出现拒付地铁车资的“Evasion Masiva”行动,示威者于10月18日大肆破坏铁路车站设施,促使总统皮涅拉宣布圣迭戈和市郊进入紧急状态,同时暂缓票价调整[572]

2019年印尼学运反抗灭绝及2020年美国乔治·佛洛依德之死引发的示威活动2020年泰国示威等抗议事件的示威者都表示从香港示威中汲取了经验[573],尚有示威者使用了在香港示威中所用的装备[574],《纽约时报》形容就如迷因般广泛传播[575]

2023年法国骚乱发生后,香港媒体人屈颖妍认为,其与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有相似之处,参与者中均有大量未成年人。但“唯一不同,是全世界包括香港传媒对这次法国暴乱的报道与形容”[576]

香港移民潮

2019年反修例运动及2020年全国人大通过《港区国安法》后,香港出现第五波移民潮。根据香港特首李家超2022年10月发表其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于官方渠道首次披露政府估算,过去两年香港约有14万劳动人口流失。[577]

参见

参考文献

注释

  1. ^ 自2020年1月COVID-19疫情、2020年7月1日《港区国安法》生效起,运动处瘫痪状态、示威被全面镇压;是否已结束或何时结束尚存争议
  2. ^ 2020年香港七一游行后暂时未有街头示威;香港政府称自香港国安法在6月实施以来“香港回复安宁和稳定”[2]
  3. ^ 紐約時報:習近平對香港問題處理手法令人生疑. 美国之音. 2019-09-08 [202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中文). 
    【逃犯條例】路透社引消息:林鄭曾交報告 北京下令拒絕五大訴求. 香港01. 2019-08-30 [202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1) (中文). 
    路透社:中央深圳設香港危機指揮中心 每日向習近平匯報. Now新闻. 2019-11-26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中文). 
    Exclusive: China sets up Hong Kong crisis center in mainland, considers replacing chief liaison. 路透社. 2019-11-26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9) (英语). 
    Gary Cheung. Hong Kong leader Carrie Lam sought Xi Jinping’s approval to formally withdraw extradition bill that triggered anti-government protests. SCMP 南华早报. 2019-09-28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英语). 
  4. ^ 此数字只包括到公营医院急症室救诊的人数,另不少示威者受伤后未到急症室求诊[51]彭博社估计,香港740万人中有88%,即592万人曾曝露于催泪气体下[52];截至2020年1月1日 (2020-01-01)有超过524名警察受伤
  5. ^ 2人在示威冲突期间身亡[54][55][56];13人因为支持示威运动而自杀身亡[57][58][59];1人在示威现场吸入催泪烟怀疑因此受影响在家呼吸困难离死[60];部分人士声称超过200人参与运动后下落不明[61]
  6. ^ 被捕数字包括不明人数被重复拘捕。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截至2019年10月10日 (2019-10-10),当局拘捕了近2,400人,当中60人被捕多于一次[63]
  7. ^ 随着有激进示威者在立法会大楼和中联办外发起暴力示威,中国国内几家主要媒体在报道时首先开始使用“香港暴乱”这个词眼。又由于运动中有示威者损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及国徽,导致大多数大陆民众对该场运动持不良观感,因此这个称呼成了大陆民众对此的代名词。
  8. ^ “曱甴”在粤语指蟑螂,部分市民会将示威者以此作贬称。

引用

  1. ^ 林俊谦. 突襲政府總部 促撤修引渡例 眾志女將遭男保安騎壓天. 2019-03-15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中文(香港)). 
  2. ^ 特區政府譴責歐洲議會決議案. 政府新闻处. 2021-07-09 [2024-02-01] (中文). 
  3. ^ 傘運感和理非無用 勇武者:掟磚非為泄憤. 明报. 2019-08-18 [2019-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4. ^ 逾 380 名民主派區議員聯署聲明 反對國安法要求立即撤回. 立场新闻. 2020-05-23 [202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9) (中文). 
  5. ^ 反送中》五大訴求變六大? 民間記者會:重組警隊刻不容緩. 自由电子报. 2019-09-24 [2019-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6. ^ 五大訴求不足息民憤 示威者促解散警隊. 明报. [2019-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0) (中文(香港)). 
  7. ^ 市民戴口罩面具抗議《禁蒙面法》:政府火上加油 憂為《緊急法》開極壞先例 立場報道 立場新聞. 立场新闻 Stand News. [2019-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6). 
  8. ^ 【禁蒙面法.示威】港九新界多區仍有人群聚集未散. 明报. [2019-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中文(香港)). 
  9. ^ Shao, Grace. Violence is escalating in Hong Kong. Here are three possible outcomes. CNBC. 2019-07-29 [2019-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9). 
  10. ^ 疫情緩解,抗爭運動重燃,香港社會運動形式將會有什麼改變?你如何看?. 端传媒Initium Media. 2020-05-12 [202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中文(香港)). 
  11. ^ Ramzy, Austin; Yu, Elaine. Under Cover of Coronavirus, Hong Kong Cracks Down on Protest Movement. The New York Times. 2020-05-21 [2020-09-20].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美国英语). 
  12. ^ 林郑月娥: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 紫荆网新闻. 2020-08-18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中文(香港)). 
  13. ^ 【蒙面法上訴】上訴庭裁定政府部份得直 緊急法合憲 惟禁合法集會蒙面依然違憲. 苹果日报. 2020-04-09 [2020-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9). 
  14.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刊憲並即時生效(附圖). 香港政府. 2020-06-30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15. ^ 香港《國安法》:中國人大通過立法決定,引發「魔鬼在細節」的擔憂. BBC. 2020-05-28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16. ^ 林鄭評分跌破梁振英低位. 苹果日报. 2020-07-29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17. ^ 陳皓桓估計至少有35萬人參與九龍遊行. Now新闻台. 2019-10-20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18. ^ 港警拿「暴力事件」當理由 禁止港人周日辦遊行. 苹果日报. 2020-01-17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19. ^ 【抗暴之戰】克警拖半月才禁3日後集會 遭彭官訓話:我噚晚先睇到上訴文件. 苹果日报. 2019-10-31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20. ^ 周五起可6人聚餐 限聚令仍4人 專家批限制不平衡及易混亂 「吃完要分開走」. 明报. 2020-10-28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21. ^ 修例風波一周年:51宗集會遊行被禁 岑子杰憂自由減. 香港电台. 2020-06-09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22. ^ 中環IFC傍晚「和你唱」警員入商場驅散. 信报. 2020-04-28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23. ^ 汤惠芸. 港版國安法實施前多個政治組織解散 社運領袖談山雨欲來感受. 美国之音. 2020-06-30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24. ^ 【打壓蘋果】拘 5 男 1 女涉違《港區國安法》 李桂華指與「宣傳制裁香港」組織有關 另 4 人涉詐騙被捕. 立场新闻. 2020-08-10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25. ^ 國安法|國安處搜捕前「學生動源」 再多兩人被拉包括鍾翰林女友. 香港01. 2020-10-27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26. ^ 南早:港人尋外國庇護創近年新高 澳洲升至136宗 加拿大激增近兩倍. 苹果日报. 2020-10-27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27. ^ 港版國安法|報道指張崑陽疑離港赴英 與羅冠聰等組「流亡議會」. 香港01. 2020-08-17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28. ^ 香港國安法:據報六名海外港人涉嫌煽動分裂、危害國安被港府通緝. BBC. 2020-07-31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29. ^ 头条日报. 香港眾志即日起解散 稱難以持續運作. 2020-06-30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中文(香港)). 
  30. ^ 港版國安法 學生動源解散香港本部 設海外分部續推「港獨」. 香港01. 2020-06-30 [202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31. ^ 民陣解散:18年間堅持和平遊行見證示威激化由前鋒變後防. [2021-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32. ^ 職工盟特別會員大會57票贊成 通過解散議案 副主席鄧建華:僅過八成門檻,大家忍痛投票. 立场新闻. 2021-10-03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33. ^ 香港修改選舉制度:圍堵民主派、禁煽惑投白票與國安資格審查. BBC. 2021-04-04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34. ^ 行政長官簽署《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附圖). 香港政府资讯中心. 2024-03-23 (中文). 
  35. ^ 黄颖. 香港國安法下爆發「移民潮」 三名教師離開與留下的選擇. 英国广播公司. 2022-08-17 [202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6) (中文). 
  36. ^ 加拿大移民部:會繼續支持港人爭取民主及人權. Now新闻台. 2020-11-13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37. ^ 政府在立法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 - RTHK. news.rthk.hk. [201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4). 
  38. ^ 香港举行法轮功反迫害20年游行 与“721”反送中游行不期而遇. 澳大利亚生活网. 2019-07-21 [202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39. ^ 国安处探员卧底“训练班”,港警瓦解“港独”武装组织. 环球网. [2024-04-17] (中文(中国大陆)). 
  40. ^ 反迫害21年 港议员赞法轮功是抗暴典范 - 大纪元. 大纪元 www.epochtimes.com. 2020-07-20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中文(简体)). 
  41. ^ 父權革命 vs 女權時代 ----如何為香港反送中運動定「性」?. 公民行动影音纪录数据库. 2020-04-27 [2024-01-20]. 
  42. ^ 42.0 42.1 42.2 42.3 李怀橘. 大陸網友紛紛就反送中事件向港人道歉(組圖) - 時事追蹤 -. 看中国. 2022-11-28 [202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中文(繁体)). 
  43. ^ 2019-06-09 聲明:工聯會強烈支持特區政府盡快修訂逃犯條例. 2019-06-09 声明:工联会强烈支持特区政府尽快修订逃犯条例.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5). 
  44. ^ 侨网. 海外华侨华人支持维护香港繁荣稳定.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中文(简体)). 
  45. ^ 中国青年网. 海外留学生团体:"反对暴力活动,支持特区政府。"我们维护香港繁荣稳定.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中文(简体)). 
  46. ^ 梁文道. 721事變的效應. 2019-07-28 [202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2). 
  47. ^ 121625551334730. 【元朗無警黑夜】元朗黑幫施襲內幕 建制人士圖邀功搏上位|壹週刊. 壹周刊. [2019-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48. ^ 【元朗黑夜】黑社會跨幫派聯手搗亂西鐵站 藤條鑲珠賤招毒打市民. 2019-07-24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49. ^ Macau Government strongly backs Hong Kong national security law. Macau Business. [2020-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英语). 
  50. ^ 6月至今2633人因參與公眾活動受傷到急症室求診 - RTHK. news.rthk.hk. [2019-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中文(台湾)). 
  51. ^ 【逃犯條例】逾千醫護集會醫生嘆業界撕裂促設獨立調查. 明报. 2019-08-02 [201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医学界立法会议员陈沛然出席集会,他发言时表示,在示威活动负责急救工作期间,曾遇到一名路过现场的“路人甲”不慎被打穿头部,但不敢到公立医院求医,因担心被警方拘捕 
  52. ^ 信報即時新聞 -- 彭博:88%港人曾曝露催淚氣體. 信报即时新闻.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53. ^ 反修例示威逾萬人被捕 學生佔40% 600警受傷 - 東方日報. [202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54. ^ 【抗暴之戰】科大生周梓樂留院第5日 今晨8時不治. Apple Daily 苹果日报. [2019-11-08]. [失效链接]
  55. ^ 頭中磚 上水清潔工不治治. Apple Daily 苹果日报. [2019-11-15]. [失效链接]
  56. ^ 【11.13上水】清潔工疑遭黑衣人擲磚掟中 搶救逾一日證實不治. 香港01. 2019-11-14 [2019-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中文(香港)). 
  57. ^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 快訊/黃之鋒「90天內8人以死明志」:撤回條例只是分化手段. www.ettoday.net. ETtoday新闻云. [2019-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58. ^ 女子墮亡 遺言「港人加油」. Apple Daily 苹果日报. [2019-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59. ^ 英籍夫婦留「反送中」遺書 K11 ARTUS寓館墮樓雙亡. Apple Daily 苹果日报. [202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60. ^ 哮喘婦三吸催淚煙後猝逝 家屬促警公開成分. 明报. 2020-04-20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2). 
  61. ^ 【尋人日常】反送中過萬人被捕、失蹤「民間尋人鏈」助家屬尋親:仍有2-300人未搵番. Apple Daily 苹果日报. [2020-03-28]. [失效链接]
  62. ^ 62.0 62.1 62.2 6.12五周年|暴動案數據分析 738人原審審結 83人獲判無罪 三成遭律政司上訴. 法庭线. 2024-06-11 [2024-06-11] (中文). 
  63. ^ Hong Kong protests: growing number of repeat arrests prompts calls for special court to fast-track cases related to violent unres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9-10-21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3). 
  64. ^ 巷仔口社会学. 從「反送中」到「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無大台」的社會運動意味著什麼?. 2019-08-31 [202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9) (中文(台湾)). 
  65. ^ 香港特首的難題:如何與「無大台」示威者對話. 2019-08-23 [202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中文(繁体)). 
  66. ^ 香港反送中100天:如何從遊行變成暴力衝突?. BBC.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0). 
  67. ^ 香港抗议:警方开枪与示威者烧人纵火,各方反应突显的不同极端. BBC News 中文. 2019-11-12 [2024-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中文(简体)). 
  68. ^ 逃犯條例爭議:香港爆百萬大遊行 後爆衝突. BBC News 中文. 2019-06-09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繁体)). 
  69. ^ 香港佔領催淚彈重現,政府堅決不讓步. BBC News 中文.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8) (中文(繁体)). 
  70. ^ 沙半山. 【逃犯條例】政府內部總結:有人想在香港搞顏色革命 絕不讓步. 香港01. 2019-06-23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中文). 
  71. ^ 反《逃犯條例》修訂市民佔領金鐘多條主要道路 警方發射逾150催淚彈清場|端傳媒 Initium Media. 端传媒 Initium Media. 2019-06-12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5) (中文(繁体)). 
  72. ^ 反修例兩年.當年今日|6.16民陣稱近200萬人遊行 林鄭月娥致歉 明報2019年6月16日即時新聞報道重點【附6.16遊行片】 (11:07) - 20210616 - 熱點. 明报新闻网 - 即时新闻 instant news.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繁体)). 
  73. ^ 香港逃犯條例遊行:民陣稱近200萬人參與,再次破紀錄. 英国广播公司. 2019-06-25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1) (中文). 
  74. ^ 香港實施”禁蒙面法”首日 網民發起全民蒙面遊行抗爭. 2019-10-05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7) (中文). 
  75. ^ 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創新高. 政府新闻网. 2019-11-25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6) (中文). 
  76. ^ 76.0 76.1 香港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 但僵局能被打破嗎. 英国广播公司. 2019-11-25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1) (中文). 
  77. ^ 陈嘉慧. 【選舉結果】建制大敗 獲得4成總票數卻只贏得1成議席. 香港01. 2019-11-25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5) (中文). 
  78. ^ 张 建; 责任编辑:林华山. 美国对香港修例风波的介入:评估与影响 (PDF).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0年, (01期) [2021-06-13]. doi:10.13946/j.cnki.jcqis.2020.01.0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13). 
  79. ^ 孙明扬. 區選後的新形勢. 灼见名家. 2019-11-27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中文(香港)). 持续五个多月反修例示威虽然仍未落幕,但在区议会选举中民主派大获全胜之后,相信示威活动逐渐转趋沉寂。 
  80. ^ 區選後緊張局勢降溫 本地股脫險?. 香港经济日报.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区选的投票率破纪录,又能顺利完成,泛民派获胜有助局势降温。另外,周六日的和平局面亦向海外媒体及观察员示范,香港有机会维持平静,因而利好大市。 
  81. ^ 【Yahoo直播】區選後仍出現多場示威 林鄭回應香港局勢. Yahoo TV. 2019-12-03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中文(香港)). 区议会选举一周后,并没有让香港局势降温,市民在过去的周末举行多场集会,并遭到警方多次向游行队伍施放胡椒喷雾和催泪弹 
  82. ^ 82.0 82.1 82.2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民間集會團隊宣布 未來1個月不舉辦集會遊行. 香港01. 2020-01-25 [202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5) (中文(香港)). 
  83. ^ 【 721 七個月】各區靜坐籲毋忘 721 元朗防暴截查 「光頭警長」無帶口罩執勤. 立场新闻. 2020-02-21 [202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9). 
  84. ^ 【831事件半周年】大批市民太子站悼念 警施催淚彈拘多人 便衣警拔出手槍指向人群及記者. 立场新闻. 2020-03-01 [202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9). 
  85. ^ 修例風波:中環「和你Lunch」撐醫護罷工 60多人聚集. on.cc东网.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中文(香港)). 
  86. ^ 【武漢肺炎】新公務員工會集會抗議港府防疫不作為 若再不獲回應將發起下一波行動. 苹果日报. 2020-02-19 [202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2). 
  87. ^ (影)港民悼念「831」事件半年 警突襲出拳並噴胡椒噴霧. 新头壳. 2020-03-01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中文(台湾)). 
  88. ^ 李慧琼同意立會本月底恢復二讀國歌法等十條草案 - RTHK. 香港电台. 2020-05-12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2) (中文(香港)). 
  89. ^ 中國人大審議香港《國安法》民主派指北京推「一國一制」. 英国广播公司. 2020-05-21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中文(繁体)). 
  90. ^ 【港版國安法】人大常委會以全票162票通過國安法草案. 香港01. 2020-06-30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91. ^ 人大常委會據報「全票」通過《港區國安法》 制訂過程完全黑箱無公開條文. 立场新闻. 2020-06-30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92. ^ 港人強烈反對“港版國安法” 特首辯稱不會影響港人自由及權利. 美国之音. 2020-05-26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中文(香港)). 
  93. ^ Critics blasted as details of Hong Kong national security law emerge. 南华早报. 2020-05-23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英语). 
  94. ^ 特朗普:已簽署香港自治法 並取消香港特殊待遇. 香港电台. 2020-07-15 [2020-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95. ^ 特朗普簽《香港自治法》兼取消特殊特遇 指很多人離開香港失競爭優勢. 立场新闻. 2020-07-15 [2020-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96. ^ 96.0 96.1 反修例近7000被捕者未檢控 狄志遠引蕭澤頤稱爭取下月內公布如何處理. 明报. 2023-01-04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5). 
  97. ^ 各級法院約2100宗反修例案件約83%已結案. 香港电台. 2022-04-27 [2022-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98. ^ 笔锋. 法國黃背心運動對香港的啟示. 《亚洲周刊》. 2019-09-22, 第33卷 (第37期) [2019-10-02]. [失效链接]
  99. ^ 【反修例風暴透視】暫緩不撤回 示威衝衝衝 威信不復回 警民打打打 - 20190723 - 要聞. 明报新闻网 - 每日明报 daily news. [2019-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100. ^ 【428上街】民陣明遊行抗「送中」 陳日君:中國可假證據逼港交人. 苹果新闻网. 2019-04-27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101. ^ 「洋紫荊革命」的白手和黑手(文:楊志剛) (09:00) - 20190627 - 文摘. 明报新闻网 - 即时新闻 instant news.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中文(繁体)). 
  102. ^ 星期專論》香港的「洋紫荊革命」. 自由时报.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中文(繁体)). 
  103. ^ Hong Kong’s ‘water revolution’ spins out of control. Financial Times.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2). 
  104. ^ Be water 《金融時報》:反送中將以「流水革命」傳世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自由电子报. 2019-09-07 [2019-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0). 
  105. ^ 這是我們的時代革命ㅤThis is our Water Revolution 林輝 立場新聞. 立场新闻 Stand News. [2019-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106. ^ 周保松. 我們的自由之夏. 香港独立媒体. 2019-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30). 
  107. ^ 黄毓民. 擊楫中流:己亥事變. 东方日报. 2019-07-12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108. ^ Jen Kirby. 9 questions about the Hong Kong protests you were too embarrassed to ask. Vox. 2019-11-26 [2020-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6). 
  109. ^ Hong Kong protesters sing God Save the Queen as violence erupts again. euronews. 2019-09-15 [2019-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110. ^ Protest mediators face arrest if they block police, force memo confirm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9-09-08 [2019-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111. ^ Jessie Yeung. From an extradition bill to a political crisis: A guide to the Hong Kong protests. CNN. 2019-12-20 [2020-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5). 
  112. ^ 罗秉祥. 香港內戰是如何形成的. 立场新闻. 2019-07-15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2). 
  113. ^ 特區政府指美國制裁卑劣無恥.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20-08-08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114. ^ 习近平会见林郑月娥-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19-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5). 
  115. ^ 望海樓:絕不容許外國勢力搞亂香港. 人民网. 2019-07-24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1). 
  116. ^ 称香港暴力示威为"美丽风景线" 西方被打一记耳光. news.sina.com.cn. 2019-10-22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117. ^ 央视新闻. 香港暴乱真相. b23.tv. 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5) (简体中文). 
  118. ^ CGTN. Hong Kong riots: Did Hong Kong police use excessive violence?.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119. ^ Garber, Jonathan. Riots shove Hong Kong into recession. FOXBusiness. 2019-10-31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120. ^ 三立新闻. 香港暴動再起!"維園"附近煙霧迷漫 港警加派人力進駐│記者 魏仁君│【國際大現場】20191102│三立新聞台.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121. ^ 經濟學人:拜香港騷亂之賜新加坡悶聲大發財.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9-10-09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中文(繁体)). 
  122. ^ 阿王評論:曱甴之亂顏色革命沒好下場 止暴制亂清潔香港還我河山. 东方日报. [201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中文(香港)). 
  123. ^ 曱甴之亂後繼有人繁殖力強 一悠. 众新闻.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中文). 
  124. ^ 国际日报 (印尼). 香港曱甴之乱. www.guojiribao.com.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125. ^ 大公报. 「曱甴」過境 交通大亂 險象環生. www.takungpao.com.hk. [201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126. ^ 新华社评论:香港黑色恐怖已近疯狂. 联合早报.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5). 新华社今早(2日)发表题为《严正执法剜除暴力恶瘤》的评论 
  127. ^ 香港“反黑暴 禁蒙面 护家园”网上联署10天内逾25万人参与. 中国新闻网. [2019-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中文(香港)). 
  128. ^ 128.0 128.1 128.2 刘子维. 港男台灣殺女逃回香港 引出港台司法互助漏洞.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3-2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129. ^ 129.0 129.1 129.2 Daniel Victor和Tiffany May. 點燃香港修例之爭的一樁謀殺案. 《纽约时报》. 2019-06-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7). 
  130. ^ 130.0 130.1 130.2 130.3 林祖伟. 逃犯條例:「反送中」等五個還需搞明白的問題.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6-1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9). 
  131. ^ 131.0 131.1 李翰文. 逃犯條例:中港擬互相移交嫌犯的種種憂慮.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4-0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9). 
  132. ^ 【反修例風暴透視】台灣殺人案 家屬西環求助 港府推修例 商界北京述憂. 《明报》. 2019-07-17 [201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7). 
  133. ^ 133.0 133.1 香港逃犯條例引發萬眾抗議折射不滿與不安.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4-2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9). 
  134. ^ 134.0 134.1 134.2 李翰文.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史無前例的僵局該如何破.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5-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8). 
  135. ^ 135.0 135.1 Sue-Lin Wong和Nicolle Liu. 香港擬修訂《逃犯條例》 引發大規模抗議. 《金融时报》. 2019-04-2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136. ^ 136.0 136.1 Nicolle Liu. 香港修訂《逃犯條例》為何引發激烈反對?. 《金融时报》. 2019-05-2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137. ^ 【抗暴之戰】路透社偵查報道 引述北京官員指中紀委是送中真推手. 苹果日报 (香港). 2019-12-21 [201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中文(香港)). 
  138. ^ Special Report: How murder, kidnappings and miscalculation set off Hong Kong's revolt. 路透社. 2019-12-21 [201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0) (英语). 
  139. ^ 台媒曝孟晚舟案促北京在港修例 却被林郑弄砸. 法广.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4). 
  140. ^ 北京因孟晚舟案促修「送中條例」 林鄭失策引爆香港怒潮 -- 上報 / 調查. www.upmedia.mg. [2019-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4). 
  141. ^ 林鄭:修例由特區政府主導 中央尊重. 信报. 2019-06-15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142. ^ Natasha Khan. 香港引渡條例修訂議案反對者計劃舉行新的抗議活動. 《华尔街日报》. 2019-06-1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143. ^ Jacky Wong. 北京介入香港立法可能引火燒身. 《华尔街日报》. 2019-06-1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144. ^ 法务部本部. 有關香港政府宣布暫緩「逃犯條例」修訂,本部說明如下:. 法务部本部. 2019-06-15 [201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145. ^ 法务部本部. 法務部對於香港逃犯條例修例立場的說明. 法务部本部. 2019-06-14 [201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3). 
  146. ^ 林祖伟. 逃犯條例:香港各行各業表憂慮 揭示對中國政府的不信任.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6-1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147. ^ 艾莎. 面對《逃犯條例》,香港商界的沉默與擔憂. 《纽约时报》. 2019-06-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3). 
  148. ^ 【反修例風暴透視】草案委會雙胞 泛民建制衝突 高官解說無力 民怨雪球滾大. 《明报》. 2019-07-18 [201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9). 
  149. ^ 149.0 149.1 明報民調:逃犯例草案 近半人反對 若有港人港審 逾半人支持. 《明报》. 2019-06-0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9). 
  150. ^ Shawna Kwan、Carol Zhong和Nick Wadhams. 美國就香港《逃犯條例》修訂發出警示.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6-1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151. ^ 151.0 151.1 逃犯條例:危機下的香港國際地位是否會喪失.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6-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 
  152. ^ 黄伟国. 香港觀察:「蝗蟲」論與中港矛盾. 英国广播公司. 2014-08-12 [202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9) (中文). 
  153. ^ 153.0 153.1 153.2 Andrew Higgins. 「光復香港」背後的港人身份認同危機. 《纽约时报》. 2019-08-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9). 
  154. ^ 凯思·布拉德彻英语Keith Bradsher. 引渡法案背後,一個日漸倒向北京的香港. 《纽约时报》. 2019-06-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155. ^ 黄奕霖. 【中港矛盾】港青憂被徹底同化 抗拒內地心病難醫. 香港01. 2019-03-22 [202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6) (中文).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帮助)
  156. ^ 156.0 156.1 黎逸铭.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的演變:以2008年到2019年為例. 中国行政评论. 2020-09-01, 26 (3): 74 [2024-02-26]. doi:10.6635/cpar.202009_26(3).0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 
  157. ^ 黎逸铭.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的演變:以2008年到2019年為例. 中国行政评论. 2020-09-01, 26 (3): 84 [2024-02-26]. doi:10.6635/cpar.202009_26(3).0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 
  158. ^ Higgins, Andrew. 「光復香港」背後的港人身份認同危機. 纽约时报. 2019-08-15 [202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3) (中文). 
  159. ^ 林祖伟. 港獨青年的自白:政治與文化的中港撕裂.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4-0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6). 
  160. ^ 冯兆音. 香港逃犯條例:中港矛盾延燒至美國校園.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6-2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4). 
  161. ^ 王洁恩, 黄静薇. 統計處:全港逾9萬個劏房住20.9萬人 人均居住面積僅56.5呎. 香港01. 2018-01-18 [202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中文). 
  162. ^ Katrina Nicholas. 全球生活成本哪裡最高?香港躋身第4.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6-1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163. ^ 香港經濟「食老本」 新產業有生存的可能嗎?. 香港01. 2018-07-05 [2020-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164. ^ 產業結構不改革 全民共享從何談起. 香港01. 2019-09-23 [2020-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165. ^ 乐施会. 香港不平等報告 (PDF).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04). 
  166. ^ 记者观察:有人栖“笼屋”有人拥豪宅——香港修例风波中有贫富差距忧虑-新华网.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167. ^ Record 1.37 million people living below poverty line in Hong Kong as government blames rise on ageing population and city’s improving econom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2). 
  168. ^ Sheryl Tian Tong Lee. 城大調查:香港年輕人幸福感已輸給新加坡.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7-3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169. ^ 知怨氣很深 林鄭發帖:大家累了,對話好嗎?. 《明报》. 2019-08-25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6). 
  170. ^ 京媒:港深層矛盾 非一日能解.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9-07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171. ^ 王兆阳. 【逃犯條例】官媒:用發展切實破解香港社會深層次問題. 香港01. 2019-09-06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172. ^ 林佩怡. 【修例風波】談香港破局之道 官媒:專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9-06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173. ^ 【FOCUS】港「地產悲歌」引鑑政治局? 施政報告勿失止蝕機會. 经济通. 2019-08-27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0). 
  174. ^ 黄宇翔. 1967香港緊急法啟示 破解深層次矛盾. 《亚洲周刊》. 2019-09-15, 第35卷 (第6期)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175. ^ Chinmei Sung和Cindy Wang. 示威之下 港人移居台灣人數急增.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176. ^ 申移民澳洲近月急升 辦良民證者增五成. 《明报》. 2019-08-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177. ^ 177.0 177.1 調查:示威焦點反警濫權取代反修例 八成人認同若政府一意孤行 激烈抗爭可理解. 《明报》. 2019-08-10 [201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0). 
  178. ^ 黑海遊行8小時 千人留守政總外 民陣列五大訴求 下一步視乎林鄭回應. 《明报》. 2019-06-1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179. ^ 179.0 179.1 179.2 林鄭道歉 不下台不撤回 議員批沒鞠躬問責 民陣民主派商行動. 《明报》. 2019-06-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6). 
  180. ^ 香港反逃犯條例抗議: 示威者破壞立法會背後的考量.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7-0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 
  181. ^ 181.0 181.1 赫海威和Amy Qin. 香港困局:極端立場下,抗議者與中共難和解. 《纽约时报》. 2019-08-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182. ^ Natasha Khan. 香港示威者擴大訴求範圍,抗議活動蔓延. 《华尔街日报》. 2019-07-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183. ^ 吴爱莉. 香港抗議者從「雨傘運動」中汲取經驗教訓. 《金融时报》. 2019-06-2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184. ^ 184.0 184.1 Katherine Li和Mike Ives. 動漫、好萊塢與藍儂牆:香港抗議中的流行文化. 《纽约时报》. 2019-08-0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185. ^ 185.0 185.1 185.2 185.3 林祖伟. 逃犯條例:沒組織、沒領袖,香港青年如何成為「抗爭專家」.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6-2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186. ^ 186.0 186.1 香港特首的難題:如何與「無大台」示威者對話.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8-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187. ^ 187.0 187.1 Mike Ives和Katherine Li. 一場「生死攸關」的戰鬥:香港年輕人為何走上街頭. 《纽约时报》. 2019-06-1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188. ^ 拆局﹕Telegram連登通消息 誰幕後發號令未明. 《明报》. 2019-06-2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189. ^ 189.0 189.1 189.2 189.3 孟宝勒. 在香港抗議中,「臉」已經成為一種武器. 《纽约时报》. 2019-07-2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190. ^ Jinshan Hong. 淘寶京東對香港禁售示威裝備.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191. ^ 斯影. 香港抗議:一支鐳射筆成為示威者「武器」和「罪責」的爭議.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8-0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192. ^ 文藝學術界接力絕食 社運素人參與 絕食大學生:不怕捱不住 只怕遭驅趕. 《明报》. 2019-06-1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193. ^ 金鐘馬拉松式絕食 張超雄加入. 《明报》. 2019-07-1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194. ^ 多區現連儂牆 「為市民找情緒出口」. 《明报》. 2019-07-0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195. ^ Daniel Victor. 「悲傷蛙」佩佩,香港抗議中的「自由鬥士」. 《纽约时报》. 2019-08-2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196. ^ 眾籌各國登報 參與者:無大台,學自發又自制. 《明报》. 2019-06-3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197. ^ 保民生抗修例大聯盟 長輩圖反修例:請轉發給你摯愛嘅親友. 《明报》. 2019-06-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198. ^ 逃犯條例修訂爭議:一首聖歌為何成為香港示威主題曲.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6-2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199. ^ 赫海威. 當讚美詩變成抗議頌歌:走上街頭的香港基督徒. 《纽约时报》. 2019-06-2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200. ^ 200.0 200.1 斯影. 香港抗議中的「陣地社工」:隔在警盾和「雞蛋」間的柔軟力量.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7-2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201. ^ Audrey Jiajia Li. 探討香港抗議策略:走向激進的風險. 《纽约时报》. 2019-07-2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5). 
  202. ^ 王霜舟. 香港警民衝突再升級,市中心成催淚瓦斯戰場. 《纽约时报》. 2019-07-2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203. ^ 香港抗议:暴力升级之际林郑月娥坚拒接受示威诉求. BBC News 中文. [202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中文(简体)). 
  204. ^ 新闻办就香港当前局势的看法举行新闻发布会_新闻发布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0). 
  205. ^ 到底是谁在摧毁香港?. 美国之音. 2019-08-14 [202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1) (中文). 
  206. ^ 赫海威. 數百人佔領香港立法會,引發抗議者內部分歧. 《纽约时报》. 2019-07-0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207. ^ 香港黑衣人内讧成常态 背后原因有三点. news.ifeng.com. [202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1) (中文). 
  208. ^ 暴徒卖“周边”引内讧:我前面冲,你躲后面赚钱?. www.guancha.cn. [202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1). 
  209. ^ John Lyons、Wenxin Fan和Steven Russolillo. 警民衝突愈演愈烈,香港事態發展引發擔憂. 《华尔街日报》. 2019-07-3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210. ^ 香港抗議:「不合作運動」在爭議中進行.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7-3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211. ^ 民間記者會:時代革命口號 不同人理解不同. 《明报》. 2019-08-0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8). 
  212. ^ Natasha Khan、Joyu Wang和Wenxin Fan. 修例抗議者再次湧上香港街頭. 《华尔街日报》. 2019-06-1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213. ^ Nicolle Liu和普丽姆罗丝·赖尔登. 香港示威者中包含中產人士. 《金融时报》. 2019-08-0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214. ^ 214.0 214.1 214.2 李立峯、邓键一、袁玮熙和郑炜. 「反逃犯條例修訂示威」現場調查報告 (PDF). 香港中文大学. 2019年8月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26). 
  215. ^ 陈珏明、姚国雄、周咏雯和佘锦洪. 林鄭僅撤惡法 無視四大訴求 香港不收貨. 《苹果日报》. 2019-09-05 [2019-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216. ^ 林乐儿. 青年認向警署擲汽油彈 稱遭人以女友裸照威迫 全程有人把風錄影. 香港01. 2020-10-20 [202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5) (中文(香港)). 
  217. ^ 肖万轩. 認向警署側門掟汽油彈 地盤工:遭陌生人以女友裸照威脅. 头条日报 Headline Daily. [2020-10-20] (中文(香港)). 
  218. ^ 付國豪遇襲事件.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219. ^ 勇武派不收貨:抗爭武力不減 不擔心割席. 明报. 2019-09-05 [2019-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220. ^ 香港97后首名示威者实弹中枪引发争议:合理合法还是另有选择. BBC NEW 中文. 2019-10-02 [2021-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0). 
  221. ^ 香港"禁蒙面法"生效的首个周末:示威规模有所降低. 网易新闻. 2019-10-07 [2019-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222. ^ #胡侃# 香港局势在变化。示威者大量减少. www.weibo.com. [2019-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 
  223. ^ 鄭文傑:英國駐港領館前僱員披露被捕細節,西九龍站被拘,遭中國「國保」虐待. bbc.com. [2021-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0). 
  224. ^ 國務院任命駱惠寧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 香港中联办. 2020-01-04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中文). 
  225. ^ 王兆阳. 國務院:免去王志民中聯辦主任職務 前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接任. 香港01. 2020-01-04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中文(香港)). 
  226.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0年2月13日). 中国政府网. 2020-02-13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227. ^ 國安法刊憲生效 國安委不受司法覆核 可秘密審訊無陪審團 大幅擴警權 國安公署執法不受港管轄. 立场新闻. 2020-07-01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228. ^ U.S. Government Ending Controlled Defense Exports to Hong Kong.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美国英语). 
  229. ^ 【立法會選舉】未押後先DQ 12名民主派!楊岳橋 郭榮鏗 黃之鋒 岑敖暉 何桂藍提名無效. 苹果日报. 2020-07-30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230. ^ 藉疫引緊急法 押後立會選舉一年  真空期安排 北京話事. 苹果日报. 2020-07-31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231. ^ 延任議會︱民主派議員宣佈總辭 冀市民同行續走民主路. 苹果日报. 2020-11-11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232. ^ DQ 4寄語港人不倒下堅持追求公義 郭榮鏗:只有光榮,絕無後悔. 苹果日报. 2020-11-11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233. ^ 學民三子判刑︱煽惑圍警總 周庭囚10個月 黃之鋒囚13個半月 林朗彥囚7個月. 苹果日报. 2020-12-02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234. ^ 田飞龙. 愛國者治港:香港民主的新生. 明报. 2021-03-03 [202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中文(香港)). 
  235. ^ “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专题研讨会举行 夏宝龙出席并讲话.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2021-02-22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中文(中国大陆)). 
  236. ^ 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2021-03-05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2). 
  237. ^ 237.0 237.1 總外水馬移除 李家超:香港回復安全穩定常態.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3). 
  238. ^ 立法會外圍「水馬陣」晚上移走 警在場巡邏防有人滋事.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3). 
  239. ^ 律政司:警提交1215宗反修例嚴重案件 近99%已提供法律意見. 明报. 2022-11-23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4). 
  240. ^ “白纸革命“燃烧至香港 学生市民在大学及闹市高举白纸. 美国之音. 2022-11-29 [202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中文). 
  241. ^ 狄志遠引述鄧炳強:料數周內決定是否檢控約三千示威者. 有线新闻. 2022-12-14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4). 
  242. ^ 保護記者委員會要求港府釋放兩名報導抗議示威活動的記者. 美国之音. 2023-01-06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243. ^ 警不展示編號覆核敗訴 陳基裘須付逾50萬訟費. 2023-02-01 [202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244. ^ 涉「隱世市集」售煽動刊物 「姜牧師」等3人判囚 官:買者同情示威者. 法庭线. 2023-03-20 [2023-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5). 
  245. ^ 500多名涉反修例案在囚人士參加懲教署包含國民教育的更生計劃. Now新闻台. 2023-02-24 [2023-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4). 
  246. ^ 港现“探监师”向反修例在监人员灌输反政府思想. [2023-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247. ^ 曾參與反修例女子涉煽動顛覆國家判監6年 警方:前年接獲內地通報. 独立媒体. 2023-05-16 [2023-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248. ^ 逾6000被捕者仍「前途未明」 張欣宇:應給予這部分人一個結果. am730. 2023-05-24 [202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249. ^ 律政司反修例案特職組「消失」 議員料因檢控尾聲. 明报. 2023-05-26 [202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250. ^ 6.12四周年|暴動案數據分析 58%審結 382人罪成判囚 近半料2025年或之後出獄. 法庭线. 2023-06-11 [202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5). 
  251. ^ 釋囚創立團購平台「荔記」宣布結業 指不再參與任何社會支援活動. 独立媒体. 2023-07-06 [2023-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252. ^ 鄭若驊網誌為引起紛爭「真誠致歉」. 《明报》. 2019-06-2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253. ^ 253.0 253.1 行會建制泛民同聲:對話是出路 政府高層考慮與示威者對話. 《明报》. 2019-06-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254. ^ 桑晓霓、黄淑琳和Nicolle Liu. 知情人士:林鄭月娥幾次提出辭職. 《金融时报》. 2019-07-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255. ^ 凯思·布拉德彻英语Keith Bradsher. 習近平治下中國最大的政治讓步是如何發生的?. 《纽约时报》. 2019-06-1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256. ^ Steven Lee Myers. 港府讓步削弱習近平鐵腕形象. 《纽约时报》. 2019-06-1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257. ^ 周礼希和刘萤谕. 連串輕生 張建宗難過籲求助.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7-06: 李淇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258. ^ 道歉論惹警反感 督察會:辜負人員撐政府. 《明报》. 2019-07-2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259. ^ Nicolle Liu、普丽姆罗丝·赖尔登和李若泽. 香港官員:抗議活動正在損害香港經濟. 《金融时报》. 2019-07-2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2). 
  260. ^ 雷美珍. 香港财政司长称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正逐步增大 冲击和罢工伤及元气. 路透社. 2019-08-0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261. ^ 特首3司評分 回歸後最低 中大民調:對政府不滿度60.4%見新高. 《明报》. 2019-06-2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262. ^ 立會復會無期 40撥款待議 議員稱變相提早休會 退稅、公僕加薪或推遲. 《明报》. 2019-07-0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263. ^ 謝正反民意 林鄭四工作續推修例 泛民轟社會不穩罪魁 民陣明立會外集會. 《明报》. 2019-06-11 [201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264. ^ 「百萬人展誠意」 泛民促林鄭回應 馬嶽:集會顯示仍多人反政府 葉國謙:與平靜仍有距離. 《明报》. 2019-08-2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265. ^ 265.0 265.1 林祖伟. 香港警察支持者的詰問:為何反逃犯條例示威者要搞亂香港?.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7-2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1). 
  266. ^ Carol Zhong和Blake Schmidt. 要求特首延遲《逃犯條例》修訂的呼聲高漲.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6-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267. ^ 暫緩修例 行會建制口風放軟 陳智思:對立激烈不可能討論 泛民質疑為遊行降溫. 《明报》. 2019-06-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268. ^ 建制不反對撤回 學者:現下台階 李慧琼:支持者會理解 田北辰倡明言「按民意修例」. 《明报》. 2019-06-2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269. ^ 國歌法暫緩二讀表歡迎 泛民:建制配合政府降溫. 《明报》. 2019-06-2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270. ^ 泛民批中央扣帽子:合理化警鎮壓. 《明报》. 2019-08-0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271. ^ 泛民批中央誤判堵出路 建制:不會火上加油. 《明报》. 2019-07-3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272. ^ 麦笛文. 香港警方:我們不需要北京協助.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8-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273. ^ 梁慧仪. 香港社会:五个纪律部队首长谴责近日暴力事件,支持政府依法有效施政. 路透社. 2019-07-2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274. ^ 274.0 274.1 劉業成返聘:北京「止暴制亂」攻勢下,香港警方召回前高官處置「反送中」危機.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8-0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275. ^ 港鐵專列載示威者 官媒:向暴力「繳械」.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8-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276. ^ 回應內地不滿 港鐵對示威者轉強硬. 《明报》. 2019-08-25 [2019-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277. ^ 合法遊行下港鐵7站停駛半日 市民轟安排不當 港鐵:不讓暴力在鐵路滋長. 《明报》. 2019-08-25 [2019-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278. ^ 被批「黨鐵」好𤷪 歐陽伯權:無計可施 - 20190920 - 港聞. 每日明报. [2019-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4). 
  279. ^ 香港「禁蒙面法」:林鄭月娥宣佈周六實施,抗議者再度上街. BBC News. 2019-10-04 [2019-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5). 
  280. ^ 《禁蒙面法》午夜生效 香港教育局禁止學生「戴口罩、蒙面」. 自由时报. 2019-10-04 [2019-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4). 
  281. ^ 香港28名公务员因反修例风波被停职.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5). 
  282. ^ 聯國委員稱喊光復「無害」 促修煽動罪 3天會議檢視港人權 港府:煽動可掀恐怖行為. 明报. 2022-07-08 [2022-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283. ^ Manuel Baigorri、Benjamin Robertson和Moxy Ying. 遊行未打亂金融體系 但業界精英憂心香港未來.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6-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284. ^ 黄淑琳和米强. 香港抗議活動激進化引發商界擔憂. 《金融时报》. 2019-07-0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285. ^ 余敏钦. 地建會譴責暴力升級 盼盡快回復安寧法治.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8-0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286. ^ 雷美珍. 香港社会:总商会促请当局独立审视连串事件,查找事态不断升级缘由. 路透社. 2019-07-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287. ^ Ben Sharples. 香港總商會促撤回《逃犯條例》 問責不稱職官員.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7-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288. ^ Chuin-Wei Yap和Joyu Wang. 香港騷亂持續引發擔憂 蘋果公司門店周一提前結束營業. 《华尔街日报》. 2019-07-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289. ^ 赵颖妍和袁诺曦. 憂衝突蔓延 銀行零售商紛關門.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7-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290. ^ 普丽姆罗丝·赖尔登. 香港美國商會:暴力使香港營商環境惡化. 《金融时报》. 2019-07-2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2). 
  291. ^ Iain Marlow. 美國商會促香港採取行動 平息商界疑慮.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7-2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292. ^ Alfred Liu. 中銀香港登廣告呼籲港民:止暴制亂 恢復秩序.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0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293. ^ 彭博社. 國泰母公司發聲支持林鄭.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294. ^ 周礼希和陈韵妍. 港府派191億紓困 惠民振經濟.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295. ^ 刘萤谕. 商界建制力挺 民主黨批模糊焦點.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296. ^ Frances Yoon. 抗議活動升級促使在香港的西方公司啟動應急計劃. 《华尔街日报》. 2019-08-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297. ^ 彭博社. 香港商界巨頭發聲明呼籲冷靜.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298. ^ Eli Binder. 香港首富李嘉誠呼籲停止暴力. 《华尔街日报》. 2019-08-2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299. ^ 雷美珍. 李嘉诚就香港现况首度开腔 再引“黄台之瓜,何堪再摘”. 路透社.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00. ^ 宿泱韫. 国泰航空正调查《致香港人书》一事 重申谴责非法活动暴力行为. 路透社. 2019-08-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01. ^ Kyunghee Park. 國泰警告員工濫用社交媒體或違中國民航局規定.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02. ^ Raymond Zhong和Tiffany May. 國泰航空處理參與抗議員工引發擔憂. 《纽约时报》. 2019-08-1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303. ^ 唐·温兰和吴爱莉. 滙豐、渣打登報呼籲反對暴力. 《金融时报》. 2019-08-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04. ^ 梁慧仪. 香港大型银行反对暴力行为 呼吁解决分歧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路透社. 2019-08-2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305. ^ 反修例事件期間 李嘉誠、李澤楷合共捐9000萬予警察福利基金. 香港01. 2023-08-08 [2023-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306. ^ 記者記招戴頭盔 抗議採訪被打被趕 稱對記者最客氣 盧偉聰:大家不要笑. 《明报》. 2019-06-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6). 
  307. ^ 23前高官議員聯署 促問責官力諫林太 辭職明志. 《明报》. 2019-06-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308. ^ 32前高官議員聯署 促設委會全面調查. 《明报》. 2019-06-2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309. ^ 李淇和刘萤谕. 6大宗教領袖籲接受致歉 盼停對立.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6-1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310. ^ 拒閉門晤林鄭 科大生:先回應訴求 科大中大生憂公關騷促公開 特首辦籲再考慮. 《明报》. 2019-07-0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6). 
  311. ^ 彭焯炜. 林鄭邀會面 8院校學生會提兩條件.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7-0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312. ^ 云昇. 逃犯條例風波中的香港藝人:「不愛國你就麻煩了」.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7-1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313. ^ Daniel Victor、Amy Qin和Tiffany May. 對香港明星而言,支持「反送中」意味著沉重代價. 《纽约时报》. 2019-07-0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314. ^ 逃犯條例爭議:香港人國際發聲遭中國批評.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7-0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1). 
  315. ^ 明報民調:七成人促撤修例撤定性調查警 學者分析:暫緩未令民情降溫 劉兆佳:政府要擺脫精英主義. 《明报》. 2019-06-2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9). 
  316. ^ 民調:近八成港人支持獨立調查 學者:元朗襲擊後成跨界別訴求 撤回修例主流意見. 《明报》. 2019-08-03 [201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317. ^ Mike Ives和艾莎. 香港警方被批對抗議者過度使用武力. 《纽约时报》. 2019-06-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18. ^ Mike Ives. 風暴中的香港警察:昔日「亞洲最佳」如何引發眾怒. 《纽约时报》. 2019-06-2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319. ^ 319.0 319.1 林祖伟. 香港警察的自白:不願夾在示威者與政府中間.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7-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6). 
  320. ^ 香港再現大規模「反送中」集會,民陣稱不滿港警「中國式鎮壓」.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8-1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321. ^ Mike Ives和Katherine Li. 香港官員為警方對抗議者使用武力辯護. 《纽约时报》. 2019-06-2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322. ^ 特稿:68%人稱警過分用武 四成指示威者 明報民調:同意抗爭須「非暴力」 跌至七成. 《明报》.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323. ^ 【抗暴之戰】大學擬陸續取消公眾開放 浸大增訪客登記站需掃QR Code進入校園. 苹果日报. 2020-01-04 [2020-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324. ^ 叶绍坚和彭焯炜. 京向建制發信息 滿意林鄭工作.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6-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325. ^ Chun Han Wong. 北京方面無意放棄推進香港引渡條例修訂. 《华尔街日报》. 2019-08-1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26. ^ 周礼希和刘萤谕. 京官南下評估形勢 晤建制商對策.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6-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327. ^ 吴爱莉和Nicolle Liu. 中國指責示威者衝擊香港立法會是「公然挑戰」. 《金融时报》. 2019-07-0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328. ^ Chun Han Wong. 中央政府對香港抗議活動採取更強硬立場,暗示可能干預. 《华尔街日报》. 2019-07-0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29. ^ Jeremy Page. 中國軍方密切關注香港形勢. 《华尔街日报》. 2019-07-2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30. ^ 马思潭. 中國暗示香港駐軍可協助維持治安. 《金融时报》. 2019-07-2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2). 
  331. ^ 锡达思·什里坎斯和马思潭. 港澳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表態支持林鄭月娥. 《金融时报》. 2019-07-2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2). 
  332. ^ 周礼希. 京撑林鄭警隊 3底綫不能碰.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7-3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333. ^ 乔艳红. 港澳办称香港近期事态演变严重触碰“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 路透社. 2019-07-2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34. ^ 乔艳红. 综述:香港事态演变严重触碰一国两制原则底线 中央坚决支持特首和警方. 路透社. 2019-07-2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35. ^ 港澳辦撐林鄭撐警 首務「懲暴力」 未答獨立調查 劉兆佳:中央不願損士氣 胡志偉憂掀更大衝突. 《明报》. 2019-07-3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336. ^ 储百亮和王霜舟. 北京表態堅定支持港府,未提出事態解決方案. 《纽约时报》. 2019-07-3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337. ^ Natasha Khan. 香港的動蕩讓中國政府陷入困境. 《华尔街日报》. 2019-06-1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38. ^ Eva Dou. 北京方面施壓香港政府平息騷亂. 《华尔街日报》. 2019-07-3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39. ^ 沈燕. 综述:香港乱局何时了 北京频频喊话后还有多少耐心?. 路透社. 2019-08-0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40. ^ Keith Bradsher和Amy Qin. 中國政府表態支持林鄭月娥. 《纽约时报》. 2019-06-1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41. ^ 香港抗議持續 中國對軍隊介入有何法律規定?.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7-2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9). 
  342. ^ Steven Lee Myers. 中國暗示可能武力干預香港抗議活動. 《纽约时报》. 2019-07-2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343. ^ Stephen Tan和Sheryl Tian Tong Lee. 中國召集香港官員到深圳開會 討論局勢應對.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0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44. ^ 張曉明引鄧小平:港動亂會干預 指修例事件現顏色革命特徵 泛民:態度硬民怨不會消. 《明报》. 2019-08-0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345. ^ Eva Dou. 中國警告香港:若局勢進一步惡化,將出手干預. 《华尔街日报》. 2019-08-0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46. ^ 抨極少數暴徒擲汽油彈 港澳辦:須堅決依法打擊.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8-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347. ^ Chun Han Wong. 中國稱香港抗議活動出現恐怖主義苗頭. 《华尔街日报》. 2019-08-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48. ^ 宿泱韫. 中国港澳办严厉谴责香港暴徒投掷汽油弹袭警 支持当地果断执法. 路透社. 2019-08-1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49. ^ 李克強首開腔 冀港避免出現動盪.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9-07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350. ^ 支持特區依法止暴制亂 李克強:要信中國人智慧 訪華默克爾:聯合聲明仍有效. 《明报》. 2019-09-07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351. ^ Marc Champion和Stuart Biggs. 中國駐英大使:“外國勢力”須停止插手香港.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52. ^ 李军. 中国敦促美国停止干预香港事务. 路透社. 2019-08-0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53. ^ Andrew Higgins. 中國指美國駐港外交官為香港抗議「幕後黑手」. 《纽约时报》. 2019-08-0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354. ^ Eva Dou、Natasha Khan和Wenxin Fan. 中國宣稱美國是香港抗議活動的幕後黑手. 《华尔街日报》. 2019-08-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55. ^ Karen Leigh. 《環時》告誡美國勿把香港問題作博弈籌碼.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56. ^ 詹姆斯·布利茨. 中國指責英國粗暴干涉香港事務. 《金融时报》. 2019-07-0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357. ^ Steven Lee Myers和赫海威. 武警深圳練兵,北京對香港釋放什麼信號?. 《纽约时报》. 2019-08-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358. ^ 中国拒绝两艘美国海军军舰未来几周访问香港的请求. 路透社. 2019-08-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59. ^ Cathy Chan和Manuel Baigorri. 示威之下 3中資公司擬取消香港上市計畫.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60. ^ Raymond Zhong. 從香港前往大陸?你的手機可能會被檢查. 《纽约时报》.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361. ^ Lulu Yilun Chen、Fion Li和Steven Yang. 港人去內地被要求解鎖手機 檢查通訊記錄及照片.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62. ^ Nicolle Liu和马思潭. 香港抗議者無視威脅繼續舉行集會. 《金融时报》. 2019-08-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63. ^ 吕佳蓉、汪莉绢. 中共四中全會公報出爐 北京對港政策將出現大轉折. 《联合报》. 2019-11-01 [201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9). 
  364. ^ 中共四中全會閉幕:官方公報無人事話題 著墨港澳建「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 《BBC中文》. 2019-10-31 [201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1). 
  365. ^ 韩正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Xinhuanet.com. 2019-11-06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5). 
  366. ^ 习近平:止暴制乱 恢复秩序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Xinhuanet.com. 2019-11-14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5). 
  367. ^ 李克强会见来京述职的林郑月娥 韩正出席. 新华网. 2019-12-16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368. ^ 修例風波:李克強促港府依法止暴制亂 研究社會深層次矛盾. 东方日报. 2019-12-16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8). 
  369. ^ 修例風波「懸頭上警鐘」 不容區會被操弄. 明报. 2023-04-15 [2023-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370. ^ 370.0 370.1 林祖伟和李翰文. 香港TVB、有線新聞、Now 電視台報道「反送中」抗議的細微差別背後.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7-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7). 
  371. ^ Jinshan Hong和Lisa Du. TVB捲入香港抗議風波 寶礦力抽起廣告.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7-1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72. ^ 撑香港阿Sir 护社会安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09-10 [2019-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2). 
  373. ^ 屈颖妍. 在香港 这些“记者”为何只把镜头对准警察?. news.sina.com.cn. 2019-08-26 [201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74. ^ 374.0 374.1 逃犯條例爭議:香港五大媒體如何選邊站隊. 2019-07-08 [201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0). 
  375. ^ 375.0 375.1 苒苒. 香港逃犯條例抗議:大陸人的羨慕、悲哀與質疑.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7-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4). 
  376. ^ 黄淑琳和Qianer Liu. 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訊息壁壘. 《金融时报》. 2019-06-2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377. ^ 袁莉. 為什麼許多中國人反對香港的抗議活動?. 《纽约时报》. 2019-07-0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378. ^ Chun Han Wong和Eva Dou. 中國官媒公開香港抗議畫面,激起民眾對示威活動的憤怒. 《华尔街日报》. 2019-07-2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79. ^ James T. Areddy. 在毗鄰香港的深圳,人們對抗議者幾無同情. 《华尔街日报》. 2019-08-2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80. ^ Steven Lee Myers和孟宝勒. 中共如何對香港抗議者展開資訊戰. 《纽约时报》. 2019-08-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381. ^ 斯影. 香港警察:港人眼裏的「黑警」,大陸人心目中的「英雄」.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8-1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382. ^ Kate Conger. 香港抗議信息戰升溫:推特和臉書稱中國散布虛假信息. 《纽约时报》. 2019-08-2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383. ^ 袁莉. 中國軟實力的失敗:對外譴責香港抗議. 《纽约时报》. 2019-08-2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384. ^ 中美貿易戰和香港抗議中「神秘博主」的魅影.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6-2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385. ^ 香港示威:推特與臉書封「假新聞」賬號 指中國官方幕後主導.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8-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386. ^ Sarah Frier. Twitter指中國用假帳戶抹黑香港示威.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2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87. ^ Robert McMillan和Maria Armental. Twitter和Facebook刪除散播香港抗議活動虛假資訊的賬戶. 《华尔街日报》. 2019-08-2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88. ^ Josh Beckerman. google撤下發布香港抗議活動虛假資訊的YouTube頻道. 《华尔街日报》. 2019-08-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389. ^ Eric Chan. YouTube 移除 210 個發佈失實香港示威情況的頻道. Engadget. 2019-08-2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90. ^ 推特脸书封锁大量内地账号,外交部回应. 凤凰网环球时报. 2019-08-20 [2019-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9). 
  391. ^ 內地網軍遭起底 揭實名制欠保障.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7-2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392. ^ 彭博社. 示威之下 Telegram香港新用戶激增.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93. ^ Eric Chan. Telegram 創辦人指遭受 DDoS 攻擊,疑與香港示威有關. Engadget. 2019-06-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94. ^ 叶蓝. 香港反对派阻挠修《逃犯条例》 头目几乎全部出动. 环球网. 中国网. 2019-04-02. 
  395. ^ 观察者网. 环球时报社评:香港出现骚乱,亲者痛仇者快!. 新浪网. 2019-06-13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396. ^ 政法委發文指示威者有償示威. 信报财经新闻. 2019-11-15 [2019-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397. ^ 【真理部】2月7日微信朋友圈转发任务.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398. ^ 紧急关注!内地生被困港中大,环球时报记者亲历救援,胡锡进微博致敬. 环球网. 2019-11-13 [201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399. ^ 《環時》講述中大内地生撤離過程 形容中大仿如戰時的敘利亞. 香港经济日报. 2019-11-13 [201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400. ^ 央视新闻. 视频起底香港乱局幕后黑金 (视频). 哔哩哔哩动画. 2019-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粤语). 
  401. ^ 中国暂停审批美军舰机赴港休整申请并制裁支持反中乱港分子的美非政府组织. 人民日报. 2019-12-03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中文(中国大陆)). 
  402. ^ Lin Chia-nan. INTERVIEW: HK sanctions won’t change anything: NED president. Taipei Times. 2019-12-14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英语). 
  403. ^ 彭博社. 特朗普:相信中國和香港能解決《逃犯條例》的分歧.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6-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404. ^ Derek Wallbank. 特朗普將香港示威活動稱作“騷亂”.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0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405. ^ 梁慧仪. 特朗普称香港“暴乱”须由中国自行处理. 路透社. 2019-08-0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06. ^ Vivian Salama. 白宮告知美國官員在香港問題上對中國要寬容. 《华尔街日报》. 2019-08-0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07. ^ David Harrison、Katy Stech Ferek和Andrew Restuccia. 特朗普警告中國:暴力鎮壓香港示威活動將威脅貿易協議. 《华尔街日报》. 2019-08-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08. ^ 特朗普称中国应“人道地”对待香港 然后才能达成贸易协议. 路透社. 2019-08-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409. ^ Joshua Gallu. 特朗普:習近平應與香港示威者“親自”見面.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410. ^ Andrew Restuccia. 特朗普敦促習近平會見香港抗議者. 《华尔街日报》. 2019-08-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11. ^ Vivian Salama和Alex Leary. 特朗普將貿易協議與中國對香港問題的處理掛鉤. 《华尔街日报》.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12. ^ 马佩君. 特將貿談掛鈎反修例 促習見示威者.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13. ^ 大批武警集結深圳 美表關注.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14. ^ 彭博社. 美國要求中國保障香港“高度自治”.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415. ^ 詹姆斯·波利提. 美議員提議立法將香港自治狀況與貿易待遇掛鉤. 《金融时报》. 2019-06-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16. ^ 刘萤谕. 美議員倡 每年認證港自治情況.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6-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17. ^ 香港抗議:美外交官會見香港民主派後,中美就「外國勢力介入」 針鋒相對.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8-0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418. ^ Iain Marlow和Dandan Li. 美駐港領事晤黃之鋒 中國發出警告.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0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419. ^ 英國外相談香港:對BBC解釋警告中國的「嚴重後果」是什麼.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7-0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420. ^ Isabel Reynolds和Emi Nobuhiro. 安倍向習近平提香港修例 “一國兩制下自由開放很重要”.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6-2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21. ^ 李宗宪. 香港反逃犯條例大遊行:台灣人的警醒與沉默.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6-1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422. ^ 大賺2020選票?國民黨:民進黨不要操弄香港反送中!. 今日新闻. 2019-09-29 [2019-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423. ^ 全球29城市港人 自發集會聲援.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6-1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424. ^ 全球29城聲援 澳洲5000人響應 多居外港人 「向國際展示曾發聲」. 《明报》. 2019-06-1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425. ^ 譴責港警 為港墮斃示威者默哀 海外40市聲援 台北萬人集會. 《明报》. 2019-06-1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426. ^ Jason Scott. 《逃犯條例》吹到澳洲 昆士蘭大學學生發生衝突.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7-2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427. ^ 澳洲港生設連儂牆 內地人破壞爆衝突. 《明报》. 2019-07-2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428. ^ Amy Chang Chien. 香港「反送中」催化台灣社會紅色恐懼. 《纽约时报》. 2019-08-2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29. ^ 郑仲岚. 香港抗議:台北「連儂牆」前一段難得的中港台青年邂逅與對話.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8-0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0). 
  430. ^ 李宗宪. 台灣水果茶陷兩岸三地的「政治正確性」尷尬.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9-08-0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431. ^ Philip Wen和Mike Cherney. 海外華僑行使集會自由,齊齊反對香港抗議活動. 《华尔街日报》. 2019-08-2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32. ^ 彭琤琳. 【逃犯條例】美議長讚遊行是「美麗風景線」 中方:盼美愈多愈好. 香港01. 2019-08-03 [202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4) (中文(香港)). 
  433. ^ 捍衛民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 褚簡寧 - 灼見名家. www.master-insight.com. 2021-01-14 [202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美国英语). 
  434. ^ 敦马:中国料严厉对付港示威者·“林郑处两难应辞职”. 《星洲日报》. 2019-10-04 [2020-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435. ^ 马哈迪劝林郑月娥辞职,忧天安门事件在港重演. 《当今大马》. 2019-10-04 [2020-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436. ^ 【修例風波】特朗普指香港示威人數減少 問題可自己解決. 头条日报 Headline Daily. [2019-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437. ^ 未正面回應香港人權法案 特朗普:如不是我,香港 14 分鐘夷平. 立场新闻. 2019-11-22 [2019-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7). 
  438. ^ 特朗普稱曾促習近平別派兵到港:若不是我 香港在14分鐘內遭毀滅. 香港01. 2019-11-22 [2019-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439. ^ 【港版國安法】蓬佩奧:香港不再有高度自治 不再保證繼續享有美國特殊待遇. 苹果日报. 2020-05-28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440. ^ PRC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Proposal on Hong Kong National Security Legislation.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441. ^ 特朗普:將取消香港特別待遇 制裁相關官員. 香港电台. 2020-05-30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1). 
  442. ^ 特朗普斥北京令香港變一國一制 將制裁損害自治中港官員 展開程序取消對港優待政策. 立场新闻. 2020-05-30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443. ^ 年代向钱看2020年9月18日播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14开始)
  444. ^ 香港01. 俄外交部:外力干預香港事務 旨在摧毀中俄關係.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445. ^ The Latest: Trump impressed with protests, doesn't take side. The Public's Radio. 2019-06-13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446. ^ Hong Kong: Angela Merkel calls for peaceful solution to unrest. 2019-08-13 [201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447. ^ 香港电台. 默克爾呼籲香港在對話框架內尋找解決方案. [2019-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448. ^ 李显龙:“五大诉求”旨在羞辱并推翻香港特区政府. 《南华早报》. 2019-10-16 [2019-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9). 
  449. ^ 梁中胜, 梁敏琪. 香港業界投入反修例運動 航空工作者、醫護等分別發起三場集會. 端传媒. 2019-07-26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2). 
  450. ^ Raymond Zhong. 機場暴力事件和混亂給香港經濟蒙上新陰影. 纽约时报中文网. 纽约时报. 2019-08-15 [2019-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4). 
  451. ^ 彭博社. 抗議活動下 香港經濟開始受到打擊.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7-1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452. ^ 吴爱莉. 調查:香港營商環境惡化. 《金融时报》. 2019-07-0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53. ^ Steven Russolillo和Joanne Chiu. 抗議活動開始侵蝕香港經濟. 《华尔街日报》. 2019-08-0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54. ^ 反修例貿戰夾擊 港股挫拆息飈.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6-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55. ^ 余敏钦. 內外夾擊 發展商「執平貨」心態投地.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8-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56. ^ James Mayger. 香港第二季經濟增長低於預期.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7-3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457. ^ 梁慧仪. 香港第二季GDP按年升0.5% 上半年情况为2009年衰退以来最弱. 路透社.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58. ^ 梁慧仪. 香港房地产:6月住宅买卖注册量按月大跌44%,受外围及本地政治风波拖累. 路透社. 2019-07-0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59. ^ 梁慧仪. 香港房地产:6月楼价指数再度转跌,外围叠加本地社会矛盾打压市况. 路透社. 2019-07-3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60. ^ Shawna Kwan. 《逃犯條例》示威遊行 香港推遲土地招標.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6-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461. ^ 大型示威衝擊 多個新盤部署變陣.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6-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62. ^ 政治市主導 發展商見招拆招.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6-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63. ^ 零售惡化 7月跌幅擴至11.4% 協會:民生消費亦受影響 料9月更差. 《明报》. 2019-08-31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464. ^ 叶泳珊、苏颖琪和姚慧仪. 港零售7月挫11.4% 料9月更嚴峻.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8-31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465. ^ Cathy Chan. 零售管理協會:香港多數零售商8月銷售額減逾50%.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466. ^ 许世豪. 8月零售貨值大跌23% 創最大單月跌幅 首飾、鐘錶等急挫逾47%. 《香港01》. 2019-10-02 [2019-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467. ^ 89月零售業銷貨值跌18.3%. 政府新闻网. 2019-11-01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3). 
  468. ^ 【禁蒙面法】港鐵短片披露 10月4日激進示威者暴力破壞車站及縱火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新聞 - 社會. topick.hket.com. [2020-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469. ^ 港鐵昨終正常通車 市民質疑 政治封站及提早收車近兩個月. www.msn.com. [2020-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470. ^ 头条日报. 「天」作之合——港鐵早收車減消費意欲. 头条日报 Headline Daily. [2020-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中文(香港)). 
  471. ^ 林乐谦. 10月零售銷售大瀉24.3%破紀錄 連跌九個月. 《香港01》. 2019-12-02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3). 
  472. ^ 翟梓谦. 11月零售銷售按年挫23.6% 跌幅較10月收窄0.8個百分點. 《香港01》. 2020-01-03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473. ^ Shawna Kwan. 示威之下 中環寫字樓空置率飆升.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2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474. ^ Shawna Kwan. 示威活動傷害香港經濟 卻影響不了樓市.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75. ^ 2019年旅客訪港5590萬人次 按年跌14.2%. 明报新闻网. 2020-01-15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476. ^ Hong Kong Protests' Impact on Hotel Performance. The BTN Group. 2019-09-12 [201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477. ^ 黄瑞黎和Raymond Zhong. 面對北京壓力,香港企業和員工的選擇與衝突. 《纽约时报》. 2019-08-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78. ^ Jinshan Hong. 這些品牌捲入香港抗議風波.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7-1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79. ^ 麦德铭和周礼希. 民航局向國泰 發重大安全警示.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8-1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80. ^ 「非法遊行」國泰職員禁飛內地 中國民航局發「重大安全風險警示」 國泰稱認真跟進. 《明报》. 2019-08-0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0). 
  481. ^ Alfred Liu. 中信銀行要求員工避搭國泰.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482. ^ 國泰兩總裁請辭 央視最先公布 何杲盧家培稱「承擔責任」 學者:反映變動因內地壓力. 《明报》. 2019-08-17 [201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483. ^ 黄淑琳和安德鲁·埃奇克利夫-约翰逊. 跨國企業在港業務受到抗議活動衝擊. 《金融时报》. 2019-08-0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84. ^ 報道:香港政局動蕩促使阿里巴巴推遲赴港上市計劃. 《华尔街日报》. 2019-08-2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85. ^ Anupreeta Das和Stella Yifan Xie. 受抗議活動影響,阿里巴巴推遲香港IPO計劃. 《华尔街日报》. 2019-08-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486. ^ 焦点:示威活动影响阿里巴巴150亿美元香港上市计划 何时成行?. 路透社. 2019-08-2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87. ^ Raymond Zhong. 機場暴力事件和混亂給香港經濟蒙上新陰影. 《纽约时报》. 2019-08-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4). 
  488. ^ Sofia Horta e Costa. 抗議活動導致機場關閉 香港股指期貨大幅下挫.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89. ^ 陈韵妍和袁诺曦. 反修例餘波擴散 上市公司添壓.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8-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90. ^ 黎焕成. 社會爭議升溫 二手續現減價個案.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8-0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91. ^ 余敏钦. 樓價指數跌1.3% 反修例以來最大.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9-07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492. ^ 锺绮敏. 外圍反修例影響 銀行估價趨審慎.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7-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93. ^ 4大行憂修例衝突 損港股氣氛.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6-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494. ^ 彭焯炜. 惠譽24年首降港評級 展望變負面.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9-07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495. ^ 张伟伦. 【逃犯條例】穆迪降香港信貸評級展望至「負面」 惟Aa2評級不變. 香港01. 2019-09-16 [2019-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496. ^ 穆迪降港評級 指自治受制約 僅高中國大陸一級 港府不認同降級理據. 明报. 2020-01-21 [202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497. ^ 董永年. 台湾股市:收低逾1%失守年线,香港抗议活动等令投资人避险情绪陡升. 路透社. 2019-08-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98. ^ 香港緊張局勢升級拖累亞洲股市下跌. 《华尔街日报》. 2019-08-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499. ^ 亚股走低 因香港乱局与阿根廷披索崩跌令投资者不安. 路透社. 2019-08-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00. ^ Anna Isaac和Steven Russolillo. 香港動蕩局勢導致全球股市下跌. 《华尔街日报》. 2019-08-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01. ^ 莫亦熙. 政局現曙光 恒指曾飈逾1100點.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9-0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502. ^ 撤回傳出 恒指飈千點4年最大升幅 陳茂波:旅客按年跌45% 餐飲業10年最低潮. 《明报》. 2019-09-0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503. ^ 陈韵妍. 空倉回補 地產股報復式反彈.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9-0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504. ^ 港股飈升帶動 內地股滙齊漲.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9-0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505. ^ 中港利好刺激 道指午市借勢彈.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9-0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506. ^ 林祖伟. 香港步入衰退:示威與貿易戰夾擊,第三季經濟增長十年最差. BBC. 2019-10-31 [201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1). 
  507. ^ 經濟危機:港股收市挫767點 四日累瀉近2000點. on.cc东网. [2019-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中文(香港)). 
  508. ^ 港股全日跌724點 創逾3個月最大跌幅 - RTHK. news.rthk.hk. [2019-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1) (中文(台湾)). 
  509. ^ 港股2019年收官日跌129點 全年累漲逾2300點. 《香港新闻网》. 2019-12-31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3). 
  510. ^ 2020年港股走勢偏向樂觀. 《香港经济日报》. 2020-01-03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3). 
  511. ^ 何敬熹. 香港失落25年「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寶座 被新加坡取代. 香港01. 2020-03-17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8) (中文(香港)). 
  512. ^ 香港被剔出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度排名. rthk. 2021-03-14 [202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中文(香港)). 
  513. ^ 文维广. 香港蟬聯最自由經濟體 港府歡迎 惟反駁對國安法之批評. 香港01. 2022-09-08 [202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5) (中文(香港)). 
  514. ^ Samuel Jaberg. 香港城里起火,瑞士钟表咳喘. 瑞士资讯. 2019-11-25 [202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中文(简体)). 
  515. ^ 一哥:行咇危險 部分區改衝鋒車巡邏 簽到簿消失 警認取消強制簽到. 《明报》. 2019-12-24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3). 
  516. ^ 油尖爆竊新高 警:示威致破窗效應 議員批「無人巡邏」 斥警倒果為因. 明报. 2020-01-20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517. ^ 油尖爆竊新高 警:示威致破窗效應 議員批「無人巡邏」 斥警倒果為因. 明报. 2020-01-20 [202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518. ^ 何瑞芬. 反修例|沙田衝突兩受傷警入稟 兩刑滿人士分別遭追約170萬賠償. 香港01. 2024-06-08 [2024-07-23] (中文(香港)). 
  519. ^ 學者稱香港抗議中的「以暴制暴」,會令公眾遠離運動. BBC News 中文. 2019-08-15 [2023-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中文(繁体)). 
  520. ^ 曾參與“修例风波”港青 如今每月北上深圳一至兩次. 紫荆. 2024-01-06 [2024-07-22] (英语). 
  521. ^ 吕诺君. 【鐵籠天橋】葵青區議會表明反對 大窩口站行人天橋續裝圍網. 香港01. 2020-03-13 [202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522. ^ 梁慧仪. 香港房地产:示威及冲突事件令社会气氛持续绷紧,周末二手交投继续低迷. 路透社. 2019-08-0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23. ^ 孔繁栩、黄廸雯和余睿菁. 【警方記者會】拘近900人 31國發旅警 深水埗三男童行街被帶走. 香港01. 2019-08-28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8). 
  524. ^ Chris Bourke. 香港示威活動升級 澳洲提升旅遊警示.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0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525. ^ Natasha Khan. 美國提高香港旅遊警示等級. 《华尔街日报》. 2019-08-1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26. ^ 22國發旅遊提示 旅客跌幅惡化. 《明报》. 2019-08-0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0). 
  527. ^ 王霜舟和Gerry Mullany. 香港機場因抗議陷入癱瘓,取消超過150架航班. 《纽约时报》. 2019-08-1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528. ^ William Boston、Mike Bird和Austen Huffordg. 香港機場停擺影響全球多個航班. 《华尔街日报》. 2019-08-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29. ^ 李军. 中国民航局作出部署保障内地与香港间旅客正常出行. 路透社. 2019-08-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30. ^ 彭博社. 香港機場取得臨時禁制令.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531. ^ 吴爱莉和普丽姆罗丝·赖尔登. 香港機場管理局取得法庭臨時禁制令. 《金融时报》. 2019-08-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32. ^ 機場頒禁令 示威區暫不批集會 昨未驅示威者 進出客運樓須持機票. 《明报》. 2019-08-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533. ^ 梁慧仪. 香港机管局获法庭禁制令禁止干扰机场正常 客运大楼实施进出管制(更新版). 路透社. 2019-08-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34. ^ Preetika Rana. 示威者幹擾機場正常運營後,有關部門加強安保措施. 《华尔街日报》. 2019-08-1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35. ^ 梁慧仪. 香港法院批准延长香港机场禁制令 机管局登广告反对破坏机场运作行动. 路透社. 2019-08-2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36. ^ 客運大樓外水馬移走 機管局稱按情況查登機證. am730. 2020-11-19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537. ^ 多區天橋設鐵網 警:無要求加裝 料因其他部門見有人掉雜物落街. 立场新闻. 2019-12-30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0). 
  538. ^ 科大本月逢周末准公眾入校園 七間大學有兩間仍極嚴. 香港01. 2022-11-01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 
  539. ^ 彭博社. 示威之下 香港酒店業陷入危機.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8-15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540. ^ Natalie Wong和Shawna Kwan. 抗議活動持續 港人查詢移民激增.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7-17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41. ^ 吴爱莉. 移民諮詢機構:香港人移民意願上升. 《金融时报》. 2019-06-24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42. ^ Chanyaporn Chanjaroen和Alfred Liu. 香港動盪 富人尋覓其他避險港灣. 《彭博商业周刊》. 2019-07-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543. ^ Steven Russolillo、Joanne Chiu和Eli Binder. 抗議升級下憂心忡忡的香港居民向海外轉移資金. 《华尔街日报》. 2019-08-1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44. ^ 雷美珍. 焦点:社会矛盾加深困扰香港前景 再度引发资金外流忧患. 路透社. 2019-06-13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545. ^ 新登記選民創回歸新高 學者:建制一大警號. 《明报》. 2019-07-12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9). 
  546. ^ 六七月調查 疑抑鬱率10年新高 10人有1人 梁卓偉:已現「精神健康疫症」. 《明报》. 2019-07-12 [201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2). 
  547. ^ 紓民怨貪就手 政府過期藥亂投. 东方日报. 2019-07-30 [2019-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繁体中文)
  548. ^ 星期專論》香港反送中抗爭推升蔡英文總統初選選情.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549. ^ 韩国瑜称“不知道”送中游行 遭港人抵制. 自由亚洲电台.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550. ^ 颜振凯. 韓國瑜稱不知道「反送中」 蔡英文:韓市長不了解是一回事,但政府立場很清楚. 风传媒. 2019-06-11 [201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551. ^ 蔡英文就职连任台湾总统, 四年功过及未来挑战. BBC News 中文. 2020-05-20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4) (中文(简体)). 
  552.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台湾总统大选:蔡英文高票连任 | DW | 11.01.2020. DW.COM.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4) (中文(中国大陆)). 
  553. ^ 早年毋須入獄 反修例後集結罪多判囚 大狀:有權隨暴力程度增刑罰 學者質疑控罪「武器化」. 明报. 2022-04-18 [202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554. ^ 研究報告:香港反送中案件懲罰過重、兒童占比過高. 中央广播电台. 2023-11-01 [202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5) (中文). 
  555. ^ 說不出口的集體創傷:反送中半年,心裡有傷的香港人該何去何從?. 报道者. 2020-01-06 [202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中文). 
  556. ^ 反修例暴動案2023年數據統計 | 累計近八成審結 163人開審前改認罪. 法庭线. 2023-12-28 [202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2) (中文). 
  557. ^ 專訪|兩少年候審兩年半改認暴動 「某程度認罪是種解脫」. 法庭线. 2023-12-28 [202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9) (中文). 
  558. ^ 凌逸德. 理大衝突|警重新拘捕5男控暴動罪 一人另被控刑毀 7月11日提堂. 香港01. 2024-06-26 [2024-07-23] (中文). 
  559. ^ 港警事隔 4.5年後起訴五人暴動 稱涉理工大學衝突案.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4-06-27 [2024-07-23] (中文). 
  560. ^ 【專訪全片(三)】林定國指反修例事件未被起訴被捕者 不代表案件已了結. Now TV. 2024-06-27 [2024-07-23] (中文). 
  561. ^ 維園點燭囚8月 趙恩來:原以為控罪性質如違泊. 明报. 2022-04-18 [202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562. ^ 7.1立會暴動案 | 王宗堯等4人囚6年以上 反修例案最多 法官按甚麼原則量刑?. 法庭线. 2024-03-28 [202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1) (中文). 
  563. ^ 23條|馬俊文行為良好不獲提早釋放 入稟指懲教決定不合法 要求即時釋放. Yahoo News. 2024-06-24 [2024-07-23] (中文(香港)). 
  564. ^ 林定國︰大部分反修例未被起訴被捕者已毋須保釋. Now 新闻. 2024-06-27 [2024-07-23] (中文(香港)). 
  565. ^ Gary Cheung. Beijing to introduce national security law for Hong Kong.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0-05-21 [2020-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1) (英语). 
  566. ^ 教局國安指引:學生叫口號嚴重可報警 先勸止提醒 有需要時記錄違法者行為. 明报. 2021-02-05 [2021-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567. ^ 「有一種等死的感覺」:大學學生會成香港當局打壓對象.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1-08-02 [2022-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568. ^ 成立51年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今宣布解散. 联合报. 2021-10-07 [2022-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569. ^ 「將加泰變成香港」 香港引領全球抗爭有. 立场新闻. [201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9). 
  570. ^ 弗林. 港人发起声援加泰罗尼亚示威集会 获警方不反对通知书. Rfi.fr.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8). 
  571. ^ 港千人声援加泰示威 捍卫人权非挺独?. Dw.com. 2016-10-24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8). 
  572. ^ 智利人民反抗赢了一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立场新闻,庞一鸣专栏,2019年10月20日)
  573. ^ 香港示威啟發印尼英國加泰運動 - 20191017 - 國際. 明报新闻网 - 每日明报 daily news. [2020-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574. ^ 【Kelly Online】戴洋紫荊頭盔現華府示威 義工:藉港街頭經驗幫忙. 头条日报. 2020-06-01 [2020-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中文). 
  575. ^ Ma, Tracy; Shutler, Natalie; Bromwich, Jonah Engel; O’Neill, Shane. Why Protest Tactics Spread Like Memes. The New York Times. 2020-07-31 [2020-08-01].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美国英语). 
  576. ^ Template:Cite web
  577. ^ #invoke:citation/CS1
  578. ^ #invoke:citation/CS1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Template:Commons cat

导航

Template:Authority control Template:Portal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