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討論:佛教

          專題依照頁面評級標準無需評級。
本維基專題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宗教專題 (獲評專題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維基專題屬於宗教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宗教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專題級專題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維基專題無需評級。
工作組圖標
本頁面由佛教專題提供支援。

有什麼討論的,可在這裡留言。--維基書蟲 (talk) 12:07 2005年10月1日 (UTC)

我發現淨土宗五祖少康,被鍵結到夏朝少康,這個鍵結應予刪除。另外,我補上的釋少康資料,也沒鍵結到少康大師。以上兩項,請求協助。--Lmf1143 04:26 2005年10月26日 (UTC)

已按照你的意思作了調整,請瀏覽少康。--Farm (talk) 11:39 2005年10月26日 (UTC)

疑問

編輯標準

對於佛學條目方面的編輯,我有疑問:

  1. 佛學方面,最原本的第一手資料,應該是兩千年前的佛經,以及這些佛經的中文譯本。但是裏面的許多佛學名詞,卻在這兩千年內,有著種種不一樣的描述及解讀。比方説佛的定義,從民間到不同宗派,都有不一樣的解讀及描述。那麽在編輯時,我們應該根據什麽來斷定呢?
    @haryewkun我留意到如果一個字辭(例如菩薩)在不同佛教傳承有不同定義時,條目應該提供不同傳承對同一字辭的描述。Pyll0留言2020年2月5日 (三) 06:09 (UTC)回覆
  2. Wikipedia的原則,是通過權威性的資料引用。但是佛學並沒有可供採信的「權威性組織」,這樣的方法根本無從用起。人乘、天乘、聲覺乘、緣覺乘、菩薩乘,每一種角度,對於許多佛學名詞的定義的解讀都不一樣。就更不用説各門各派的説法了。而且,佛學沒有中央管理組織,誰都能夠開宗立派,誰都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理解。以一貫道為例子,一貫道認爲佛教、道教、儒教、回教、基督教都是無生老母所生的。大部分佛學人士認爲它是附佛外道,但是它自己可堅稱它是正確的。在這種狀況下,應該怎樣處理呢?
    @haryekwun以百科化條目內容為大原則的話,受爭議內容應該以中立、可追溯引用內源為依據而進行偏寫。希望有其他維基人可以補上維基對這一點所提出的具體編輯引指頁作參考。Pyll0留言2020年2月5日 (三) 06:14 (UTC)回覆
  3. 如果徹底根據Wikipedia的宗旨,應該要根據「權威性的資料引用」,那麽就算是天台宗、禪宗,也不能算是權威性的資料引用。當今之世,去那裏找禪宗的後代出來代表禪宗?如果只以出書為根據,佛書的出版,絕大部分是自費捐助的。這也違反了Wikipedia中,不得採用自費出書的資料來源的原則。而且我們也不可能去查證對方是否自費出書。附佛外道因爲要推廣自己的宗教,是有很強烈的動機,要通過出書增廣影響力的,雖然大部分佛學人士,都批評這些書籍,裏面有顯而易見的錯誤。 haryewkun2006年9月18日 (一) 18:22‎(UTC)
    佛教內容的編纂,還剛剛起步,有興趣可以參考中國佛教 (百科全書)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的內容。--farm (talk) 11:12 2006年9月18日 (UTC)
    個人淺見,佛法的權威性不易親證,所以最好以經典為依據。又因為佛法本身因歷史有諸多演變,建議盡可能依三乘立場乃至各派立場分別闡明觀點,或許我們無法判斷,至少留給他人了解與分別的機會。—heaven 2007年6月14日 (四) 12:34 (UTC)回覆
    @haryekwun你的疑問「佛書的出版,絕大部分是自費捐助的。這也違反了Wikipedia中,不得採用自費出書的資料來源的原則。」這一點在WP:SELFPUB有說明:

    自行出版物與可疑來源中的材料可以用作說明其自身信息乃至條目的參考來源,而不要求是由該領域的專家發表,只要:沒有過度的自我宣揚;不包括針對第三方的主張;不包括與主題無直接關聯事件的主張;來源內容的真實性未受到合理的質疑;不是文章主要的來源。

    Pyll0留言2020年2月5日 (三) 06:09 (UTC)回覆

資料引用質量

大家好,小弟想向各位佛教維基人提議加強佛教題目引用的做法。如上有維基人提出佛經引用等問題。小弟就找到一些較有發展持續性的網站提供完善的《大正藏》數位化內容,是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理。未知大家會否考慮多把引用指向該網站呢? Pyll0留言2017年3月29日 (三) 14:48 (UTC)回覆

關於cat:各國佛教出家眾下漢傳佛教佛教人物命名問題

我最近在看cat:宋朝僧人時候,發現該分類下既有釋普交釋瞭然釋仲殊釋崇岳釋師範釋曇密等釋姓命名,也有智圓法護子璇等不帶釋姓命名,還有張懷素趙智鳳等俗姓名字,又有蘭溪道隆、神照本如、大慧宗杲等法號+法名的命名,還有一些諸如清水祖師寧化伏虎禪師三代祖師等尊稱,這些名稱往往並沒有彼此重定向,我在查找人物的時候比較麻煩,不翻閱分類無法知道條目是否建立。紹興圖書館有一則《古籍普查中如何正確著錄僧人姓氏》提到:

1. 《中國文獻編目規則》、《中國古籍總目》著錄原則(討論稿)、《中文普通圖書機讀目錄數據處理細則》、《浙江省古籍善本聯合目錄》都是建議釋姓+法名,《中文普通圖書機讀目錄數據處理細則》還建議如果只有俗名採用俗名。

2. 中國古代在南北朝道安之前佛家姓氏並不統一,但在之後釋姓成為主流。這一點在各國也有不同的情況,不列舉。

2.1 對於中國古代僧人,文章建議道安之後採用釋姓+法名,這一點也適用於越南

2.2 對於日本僧人,文章建議使用俗姓+俗名

2.3 對於朝鮮半島僧人,文章建議採用俗姓+法名

以上不知道社群有什麼看法。 --Cat on Mars 2023年3月2日 (四) 23:09 (UTC)----Cat on Mars 2023年3月2日 (四) 23:09 (UTC)回覆

別名可以重定向,條目名按常用名稱法鼓文理學院有一個專注於佛教人物的資料庫,他們選用哪一個名稱為詞條名也可以參考。--Nostalgiacn留言2023年3月3日 (五) 02:49 (UTC)回覆
我認為優先是常用,當常用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例如好幾個名字看不出哪個更常用),才應該考慮你說的這些規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3月3日 (五) 02:58 (UTC)回覆
有常見名稱當然是好事情,例如李叔同玄奘法顯濟公,至少不需要在命名上有什麼糾結的地方,但是對於大部分僧人來說命名的不統一問題也是非常困擾的,所以我認為需要有一定規則。如果我需要找一個僧人,我就有最多十幾種組合需要嘗試,比方說「大慧宗杲」就有在法鼓山資料庫中就有「大慧宗杲,大慧,大慧杲,大慧禪師, 大慧普覺,大惠,徑山宗杲,徑山杲,徑山大慧,妙喜杲,妙喜,杲佛日,普覺禪師,佛日大師,雲門(yún mén),曇晦(tán huì),定光佛」17種名字,我如果需要連結則可能需要嘗試「大慧」「大惠」(法號)「徑山」(寺名)「妙喜」(庵號)「佛日」(賜號)這麼多種,這麼多名字不論條目編者還是具體使用者也不一定一一知曉。可能大慧宗杲還是太過於顯著,對於一個並不顯著、不易區分常見名稱的佛教人物,由於維基百科內人名並不存在相關規範,我又要嘗試他的法名、法號、俗名、寺名、庵號、賜號才能最後找到這個人,這顯然不符合「易於辨識」的命名要求。
從目前我看到的資料來看,「釋姓+法名」應該是中國大陸圖書館界的共識,本質上「釋姓」也應該是南北朝以後漢語系大乘佛教徒所沿用的命名常規,並且在維基百科內的cat:中華人民共和國佛教出家眾cat:中華民國佛教出家眾cat:香港佛教出家眾俱是帶姓氏命名為主,哪怕是媒體所常用的星雲大師(RIP)也是命名為釋星雲,我可以認為這在維基百科內已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慣例。對於古代人物是否要帶姓氏,我認為社群可能會無法達成共識,但我也要提出在常用名稱並不清晰的情況下,應該優先考慮法名,有法名用法名,然後再去考慮其他名稱。----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08:49 (UTC)回覆
關於日本僧人,絕大多數情況下法名就是常用名稱,除非是某些形式上出家的僧人,例如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等。--AT 2023年3月3日 (五) 13:05 (UTC)回覆
日本應該是明治維新以後才變成「俗姓+俗名」,文章中有提到但規則沒有細化,不過這也說明以法名命名的通用性和合理性,中日韓朝越古代都是以法名稱呼。----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13:52 (UTC)回覆
再補充一下法鼓山的命名規範:

「常名」欄:

舉凡本名、字、號、別號、筆名、諡號、封號或其他名號中擇其「姓名」為常名,其餘者為別名。然後選擇其語系,每一語系得有一常名。另外,但凡地望、住錫寺、常駐地名,則「不冠」,這部分請另行填入相關表格或說明欄。「禪師」、「法師」等一般尊稱則「不綴」,惟若「經師」、「律師」、「論師」等與生平成就有關之尊稱仍綴之。滿洲人習慣上姓與名不連用,但本資料庫仍錄於同一欄位,與他人相同。如:愛新覺羅玄燁。

由於避諱、說明、尊崇等緣故,直接以地名、寺名稱呼人的文獻很多,如「曹溪」由於經常發現,故也收錄進來。古人治學有「例不十,不立法」之說,像這樣「曹溪」出現頻繁,例不止十,就不在排除之列。《景德傳燈錄》中以寺名為號者常綴以「和尚」識別,今沿用,如「瓦棺和尚」。

另外像:A010799 關輔懷,A008154栢林潭,A010800 南陽慈,都是將地名(紫紅色)加在人名之前,因為名只有一個字,故較難辨認,仍照文獻收錄。若此類人名未於資料庫中找到,請試著用CBETA電子佛典檢索字串,例如:清涼洪,可用「清涼 + 洪」即可查到,X77n1524_p0491c15 正洪。

人名規範資料,常名、別名是否冠上「姓」?(摘自20090615 DA會議記錄)

常名要冠姓,別名(字)不必一定冠姓,僧人不必一定冠「釋」。(依文本)

--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14:23 (UTC)回覆
返回 "佛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