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能力亦為必需

維基百科是一個很大的社群,有許多貢獻者。每個人在說話做事方面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能一起融洽地合作看起來是件神奇的事情,然而這確實是我們的日常狀態。

維基百科核心指引之一是假定善意:當大家意見不一致時,我們應假定各位都在嘗試努力讓維基百科變得更好。當然,我們也會遇到故意搞破壞的人,不過這類人通常很容易處理——警告或封鎖即可,而且通常無可爭議。

不幸的是,「假定善意」也有其局限性。心懷善意並不意味著一定可以作出建設性編輯:有些編者確實抱著貢獻維基百科的想法來進行編輯,也在不斷努力貢獻維基百科,然而他們卻把事情搞得一團糟。他們無意如此,並且常常不知不覺。所以說,能力亦為必需。出於好心造成的混亂,依舊是混亂。

當然正常人不可能是「全能型人才」。比方說,有人可能並不擅長與人溝通,或者寫出來的條目連新條目推薦都登不上去,但他卻是原子核物理學的頂尖學者。所以,我們不能說不擅長編輯維基百科的人就是「無能」,而是應該儘可能幫助他們揚長避短。

如何理解「能力亦為必需」?

為了對中文維基百科做出貢獻,編者至少應該具有以下能力:

  • 熟悉現代標準漢語: 能夠很好地閱讀和書寫現代標準漢語,以避免將難以理解的文本引入條目,並且能夠進行有效溝通。
  • 能夠理解來源並評估其可靠性:熟悉維基百科關於識別可靠來源的指導,並能夠判斷什麼內容可以收錄和引用,什麼內容不可以放在條目裡面。
  • 能進行有效溝通:能理解其他編者所表達的意見建議,能把自己的看法傳達給對方。能自覺遵守維基百科的共識
  • 了解自己的短處:避免編輯不熟悉的領域,以免因為搞出錯誤而讓其他人浪費時間來清理。

具有這些能力的編者不一定在維基百科就可以遊刃有餘。但若編者缺乏這些能力,很可能會搞出爛攤子,引發不必要的事端。

強調「能力的必要性」並不意味著

  • 這並不意味著必須完美和精英化英語wikipedia:BRICKS。條目可以小幅改進,而編者可以一點一點地學習維基百科各項規則和業務操作。讓條目一下子完美,讓編者一下子就成為「XX通」,這些都是不現實的。
  • 這並不意味著一旦有人犯了錯誤就要狠狠教訓他們:犯錯在所難免,我們要讓犯錯者知道如何正確操作,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樣錯誤就足夠了。
  • 這並不意味著不熟悉漢語的人不能參與貢獻:稍微學過漢語的人也可以去改錯別字或修正語法錯誤,而且就算水平不足以寫成條目,他們仍然可以參與討論,或者寫出草稿之後再讓其他編者潤色。
  • 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把某人標記成「無能者」:這是人身攻擊行為,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應該對事不對人,而且說話做事時候不要刺激或打擊對方。
  • 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對確實無能的人不文明:刻薄的評論會使他們感到難堪,從而更加不願承認自己問題或提高自己自身水平。

如果真的碰到了這種編者

如果認為某位使用者能力不足,必須小心謹慎地對待,判斷他們有哪些方面的問題,對症下藥,而不是簡單地說「你能力不行」:

  • 新手:如果確實是新手,那麼我們沒有必要採取什麼特殊措施,按對待新手的方式來友善地對待他們即可。
  • 反覆犯錯:如果使用者反覆犯同樣的錯誤,請確認是否已經告訴他們正確的操作方式。大多數使用者希望能進行有建設性的貢獻,不會故意犯錯,所以反覆犯錯可能只是因為沒有意識到是錯誤。這種情況下,應當在討論頁用清晰的方式(例如編輯差異連結)來告訴他們錯在哪裡、如何改正,並且可以前往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區求助區尋求他人建議。
  • 不能正確書寫現代標準漢語:如果編者母語不是漢語,請友善地提醒他們去自己的母語維基上進行編輯;如果編者母語確實是漢語,那麼建議他們先不要急著編輯維基百科,多當一當讀者,閱讀一些跟主題相關的文獻,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
  • 在自己不懂的領域編寫條目:如果你熟悉相關領域,可以適當幫助修正錯誤內容,並提醒編者,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編寫條目,很容易漏洞百出,所以應當暫停一下,等自己對相關領域有了深入認識,或者得到熟悉相關領域編者協助之後,再繼續編寫。
  • 在站務水平不足的情況下參與站務:如果是新使用者,可以找到一些方針、指引和論述,友善地提醒他們先閱讀資料,然後觀摩老使用者的操作方式,最後再參與站務;如果是已經參與一段時間的使用者,則建議不要否定他們現在的做法,而且要告訴他們更合適的做法,不行的話再找資深使用者和管理員來調解。

對於這類編者,在訴諸檢舉、封鎖等管理手段之前,請確保您已經嘗試以所有合理的方式幫助過這類人。如果他們能力差到連善意的幫助都無法理解,繼續給社群製造爛攤子,那麼禁止他們作出「貢獻」就是一種防止維基百科遭到損毀、避免浪費他人時間精力的無奈之舉。

關於此論述

本論述不適合直接扔給有問題的編者閱讀,這樣很容易會讓人理解成人身攻擊。不過,如果您已經遭遇這類編者,不妨參考一下本論述的建議和意見。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