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 關於哲學問題的形而上學討論
- 關於哲學問題的形而上學討論拾遺
- 關於哲學問題的形而上學討論第三拾遺
百科全書
- 論百科全書的應有的精神、態度與編寫方法,副題:關於網上維基百科的漏洞及其改善方法
論百科全書的應有的精神、態度與編寫方法
副題:關於網上維基百科的漏洞及其改善方法
一, 前言:緣起與解題
寫這篇論文,不是偶然、來個無中生有、心血來潮就寫。而是建基於近日關於網上的維基百科全書的編輯機制的漏洞。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的一篇報道:
學生退步被指錯在維基 資料錯漏百出無王管 英家教會斥教壞細路
明報6月23日 星期一 05:47
【明報專訊】若問當今大學生﹕21世紀互聯網上哪個是網站最偉大?相信不少人會答﹕維基百科(Wikipedia)。對需要找大量參考資料撰寫論文的學生來說,維基百科確為他們省下不少工夫。然而,最近英國蘇格蘭家教會卻將學生考試及格率下降,歸咎於維基百科「教壞細路」,指該網站充斥「不準確、充滿偏見的資料,是一堆垃圾」。蘇格蘭家長教師會表示,現在愈來愈多學生直接從互聯網上抄襲不準確的資料到他們的功課上,維基百科正是學生抄襲的主要來源。維基百科是供網民自由編輯的動態網上百科全書,當中上載的資料很多都沒有學術研究人員認證。
考試及格率下跌 歸咎濫抄網
蘇格蘭的「標準成績評級」及格率,去年錄得4年來首次下跌,當地家教會認為這正是濫抄維基等網站的結果,呼籲在情况惡化前,應給學生上「如何正確使用互聯網」的課堂,勿盡信網上看到的東西。蘇格蘭家教會資訊主任哲內爾(Eleanor Coner)批評,「抄網情况」反映了目前學生的「走捷徑」文化:「孩子對新資訊科技瞭如指掌,但他們很多時都無法鑑別研究資料真偽。可悲的是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是到圖書館翻查館藏資料,而是去問電腦」。
損害分析力 美大學封殺維基
她又指互聯網消弭學生的分析能力,「當互聯網充斥着可讓人當成事實的不準確資訊及個人意見時,這實在是十分危險。互聯網抄襲是一個問題,學生以為『我可以瞞天過海沒人發現』,但事實上蘇格蘭學歷管理委員會有健全的方法去檢查抄襲剽竊。」
目前世界各國已有部分教育機構禁止學生使用維基百科,在美國 一間大學,一名歷史系教授便曾發現數名學生在考試卷上犯下一模一樣的錯誤,後來查出均是源自維基百科,於是校方嚴禁學生使用維基百科。
蘇格蘭人報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相信,維基人,包括我這個維基新編輯,也不好受,不過正所為痛定思痛,讓我們在想想,原因為何,再對百科全書作出改善。讓我們看看我特別用了字形特效的兩段文字:「網民自由編輯的動態網上百科全書」、「很多都沒有學術研究人員認證」。我相信,很欠人也認同,上述的兩個論點,為維基百科─現時網上最具權威性的百科全書的最懮心的弊端、漏洞。而這,也正正是我寫這篇論文的動機。
二, 百科全書的性質
要改善百科全書,就要先了解百科全書的性質,再對症下藥。
百科全書,可以說是學術性的詞典、是一些學術名詞的詮釋工具,此外,也是一種,權威性的知識傳遞工具。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卷定義為:「概要介紹人類一切門類知識或某一門類知識的工具書。供查檢所需知識和事實資料之用。但也具有擴大讀者知識視野、幫助系統求知的作用。它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科學文化發展的標誌」,而《簡明社會科學辭典》定義為「按辭典形式編排,系統概述人類各個方面或某一方面知識的大型工具書。分綜合性與專業性兩類。綜合性百科全書收集各知識領域的名詞、熟語、地名、事件、人物、著作等等,無所不包,是知識的寶庫。但不收錄詞語,故不同於語文辭典」。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百科全書存有的權威性無庸置疑的,此外,在前言部份的報道之中,我們已知道:「對需要找大量參考資料撰寫論文的學生來說,維基百科確為他們省下不少工夫」。由此可知,百科全書對於撰寫論文的學生、學術人員、什至普通的老百性,也是不可缺小的。
三, 百科全書的的精神及態度
既然知道百科全書如此的重要,我們就可以從中知道,百科全書應有的態度:就是資料準確齊備、不偏不倚、無立場、客觀與公正無私俱備的百科全書,如果違反上述任一條件的,就不是百科全書,而是一部冗長的議論文而已。接下來,我會說說,為什麼上述數個條件這麼的重要:
1) 資料準確齊備:
相比之下,資料準確齊備比任何條件也來得重要,因為,如一部百科全書,其資料準確,滿是漏洞,就算多公正、多客觀,也是枉然的。而怎樣可以做到資料齊備的同時準確?第一,不要以單一的文章作為事實之依據,現時科技發達,在互聯網上的網絡搜尋器搜尋,學術文章多不勝數,應以不同的文章作多番的校對。第二,把相同之處及重點記下記下(以作編寫詞條、條目之用)因為,記下這些地方,就正正是整個條目的思想方針,這些資料將會決定編寫者所編寫條目的質素。
2) 不偏不倚、無立場:
在找到資以後,去蕪存菁,就是更重要的一環,而這環也完成了,又如何?就是開始下筆寫條目。
下筆的時候,應要汪意用字,特別是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條目,編寫者充其量,也只可引用名人論句,例如剛才,就以「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卷定義為」這樣引用其他百科全書對百科全書的詮釋。因為,編寫者是以第三者角度去寫條目,編寫者只是一面鏡子,把這些爭論的理據去介紹給讀者,編寫者不是參與爭論者,如果編寫者以「參與爭論者」此一角度去寫條目的話,條目就不再是條目,就只是編寫者的爭論工具、議論文而已。
3) 客觀與公正無私:
首先客觀是同時指編寫者與其用字方面。
客觀的編寫者的角度是不會滲有個人的感情;百科全書不是議論文、不是小說、更不是科普論文,而是客觀知識的反映工具、是一篇篇幅宏大的說明文,故此,編寫是必須以客觀的角度,去編寫。而用字方面,盡量避免用形容詞(如果一些無可避免的地方,就迫不可奈),可以運用到數據的地方,就請運用數據,讓讀者可以知道條目對象或編寫對象的實質,而形容詞過於空泛,會存有大量的灰色地帶,讀者會想像出不同的對象,讀者會問:哪一個才是條目之中所寫的呢?這樣的情況,不應該在百科全書之中出現。
四, 百科全書的應有之的編寫方法
1) 編寫制度的分工:
我認為,編寫一部百科全書,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工作,而且,一個人編寫百科全書,獨力難技,加上效率也不高,把所有工作推卸到一個人身上,顯然會過於勞累,懶於進行其他工作,故此,本人認為,編寫百科全書,就要成立一個百科全書鼠員會(註:一個人做也不行,要做到一個委員會的質素,時間較長)。編寫委員會應設立立編的職位,同時負責:統籌、校對等的工作每個編寫委員,應專汪編寫一個至數個其長學科。
2) 資料校對:
資料校對比文字的審查對得更為重要,文字態度方面,即使不同的角度,即使文字態度不適當,而資料準確,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資料校對特別是數字數據,必須多於一個人校對,以確保資料的準確,同時,不斷的校對,可以彌保上一位校對者的漏洞。
而校對的方法,我認為,不只是以一篇文章作校對,而是以多篇資料性文章作校對,以彌保一篇文章校對的不足。
3) 文字審查:
文字審查也同樣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他一方面保持了資料審查方面的審查、還要保條目內容是中立的。
4) 百科全書章節的編排:
百科全書之章節編排也是一項藝術;百科全書不是以傳遞各種知識之名就可以雜亂無章,把知識亂編成一本書,這樣不僅助於知識的學習,也會令翻查者感到十分辛苦,所以,百科全書章節編排也很重要。
我認為,百科全書是先接按筆劃順序(或字母順序)把各學科分開,然後,在學科內容之內,再按知識的層面來分配先後之序,如果以筆劃順序(或字母順序)分開的話,有機會把很柒的放到很前,就會令讀者讀得十分費力。
此外,我建意,百科全書還是以一個一個詞以獨編寫,先列出所有要編寫的字,再分開學科交由不同學科編寫者編寫該條目,然後重復上述步驟即可。
五, 以維基百科全書為一例,該如何修正漏洞?
1) 維基百科簡介
關於維基百科,我相信,維基百本身對自己的詮釋最為準確,故此我引用回維基百科對自己的簡介:
維基百科本身有四個引人注意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使維基百科與傳統百科全書有所區別:
1. 資料或會出錯,因為沒有專人對每個項目作出檢查,就像現在一樣,每個人都可以隨時修改內容。然而,對於以上所言,的確有事實根據,《明報》於2008年6月23日中,報導了「蘇格蘭家長教師會表示,現在愈來愈多學生直接從網際網路上抄襲不準確的資料到他們的功課上,維基百科正是學生抄襲的主要來源。維基百科是供網民自由編輯的動態網上百科全書,當中上載的資料很多都沒有學術研究人員認證。蘇格蘭的『標準成績評級』及格率,去年錄得4年來首次下跌,當地家教會認為這正是濫抄維基等網站的結果,呼籲在情況惡化前,應給學生上『如何正確使用網際網路』的課堂,勿盡信網上看到的東西。蘇格蘭家教會資訊主任哲內爾批評,『抄網情況』反映了目前學生的『走捷徑』文化:『孩子對新資訊科技瞭如指掌,但他們很多時都無法鑑別研究資料真偽。可悲的是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是到圖書館翻查館藏資料,而是去問電腦』」,因此,在作學術論文資料的同時,不要過份依賴維基百科,只建議作很粗略的參考資料。
2. 在維基百科發布材料的任何部份或全部都是使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維基百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包含人類所有知識領域的百科全書,而不是一本詞典,網路論壇或其他任何商業性質的網站。
3. 計畫本身也是一個wiki,這允許了大眾的廣泛參與,維基百科是第一個使用wiki系統進行百科全書編撰工作的協作計畫。
4. 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維基百科是一部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內容開放的材料允許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複製、修改,它方便不同行業的人士尋找知識,而使用者也可以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從而充實自己。
同時,維基百科設有以下守則:
這些守則使整個計劃能夠平穩並卓有成效地展開,以下只是其中的一些守則。
1. 由於參與者擁有不同的意識形態與背景,來自於世界不同的角落,維基百科試圖使它的文章客觀、公正。這並不是說要以"一種"客觀的觀點來表述,而是公平地呈現一個議題所有的觀點。
2. 有一些所有參與者都要遵守的重要的命名常規。
3. 維基百科人使用「討論頁」來討論如何修改文章,而不是在文章中討論。至於一些會影響到很多條目的議題則放在元維基中討論。
4. 有一些不受歡迎的文章,因為它們嚴格地來講並不是百科全書的條目。
5. 維基百科社群有許多受廣泛支持的規則必需遵守。其中最受支持的一條規則是:「如果規則讓您感到緊張和有壓力,讓您不想再參與維基,那麼就忘掉這些規則,做您自己的事兒吧!」("If rules make you nervous and depressed, and not desirou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wiki, then ignore them entirely and go about your business.")。
2) 維基百科現存漏洞
綜合以上料,大體上,我們可以找到以下漏洞:
1. 編輯自由度過高:
幾乎每一位反對維基百科的人仕,也會以「編輯自由度過高:人人可編輯」的缺點為主要理據,繼而利用引申出的下一點「資料準確性難以保持:因為不是軔葉的學術人員編寫」,再作出反對。
2. 資料準確性難以保持:
由於人人也可以編輯維基百科全書,加上我們也不肯定,是否每一位維基用戶(或編寫者)也是專業的學者,所以,因為知識的水平或質素的問題(參差),故氓編寫出炊的條目質素難知。
3. 修改機制的缺乏:
萬一條目編寫出了錯,那又一定會有去修改嗎?不一定,要看:有沒有一剛巧看到、看到以後,又知道該資料不準確等等的因素。
3) 修正之方法:
1. 設立學術管理員:學術管理員是需要一定知識才能擔任,負責條目的漏洞
2. 輪流監察:設立了學術管理員以後,就以設立輪流監察監察制,每數人為一小組,並且以數小時為一個單位,每一小組輪流監察不同單位。
3. 修改機制:一旦小組發現條目有資料不準確,就可以與小組商討,該如何修正。
另外:我也建議,維基百科作一次條目審查,把所有條目審查一番,把有不準確或漏洞的地方修正。我也議以數人作一個專科審查小組,審查小組自己所屬學科的條目,以求效率。
六, 資料來源
學生退步被指錯在維基 資料錯漏百出無王管 英家教會斥教壞細路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622/4/5gxe.html
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卷: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441&htm=03-113-1349百科全書.htm
維基百科─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6%AD%E5%9F%BA%E7%99%BE%E7%A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