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舊地名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臺灣歷史、台灣歷史年表 | |||||||||||
---|---|---|---|---|---|---|---|---|---|---|---|
史前時期 | |||||||||||
荷治 1624-1662 |
西治1626-1642 |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1933 | |||||||||
明鄭時期 1661-1683 |
|||||||||||
清治時期 1683-1895 |
|||||||||||
日治時期 1895-1945 |
|||||||||||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 |||||||||||
其他臺灣系列 | |||||||||||
臺灣主題首頁 | |||||||||||
臺灣舊地名係指臺灣自開發史以來出現地名至今變革皆收納,並附錄福建金馬地區地名,但不含無從考證或不存在之地名。通常舊地名泛指台灣先人原初使用地名,隨著時空轉移與行政調整後,其中又以日治時期以及戰後國民政府進行「地名雅化」政策影響甚大,因此行政調整後的多數地區捨棄舊地名而改用新地名,形成現今臺灣大眾常用之地名,故本列表將地名變化史與行政調整變革做為完整歸納,使舊地名明確指出現今所在位置。
基隆市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雞籠 雞籠山 大雞籠嶼 社寮島 |
1946年改名和平島 | 基隆中正區和平島 | 因山形似雞籠而漢人命名之,舊有巴賽族(Basay)大雞籠社(ki-maurri)[1] |
雞籠 | 1875年改名基隆 | 基隆市 | |
雞籠嶼、雞籠杙 | 中正區基隆嶼 | ||
Pataw(巴賽語) 八斗子 |
中正區八斗里、長潭裡、碧砂里、砂子裡、新豐里、新富里 | 巴賽語"Pataw",有「女巫」、「煙霧濛濛」之意 | |
八尺門 | 中正區 | ||
彭佳嶼 草萊嶼 大峙山嶼、大嶼 Agincourt(英語) |
日治時期以其英語名稱之,(アジンコート;Azinkooto) | 中正區彭佳嶼 | |
棉花嶼 花矸嶼 Craig(英語) |
中正區棉花嶼 | 英語"Craig",意為"峻岩" | |
花瓶嶼 旗竿嶼 扛轎嶼 Pinnacle(英語) |
中正區花瓶嶼 | 英語"Pinnacle"意為"尖閣島" | |
七堵 | 七堵區 | 漢人拓墾時期建立土垣的位置,另有五堵、六堵、八堵 | |
拔西猴 | 七堵區 | 巴賽語,「風飛沙」之意 | |
友蚋 | 七堵區 | 舊有巴賽族(Basay)峰仔峙社(Kippanas/Ratsecan) | |
Ki-mari巴賽語 瑪陵、馬鄰 |
漢人移民稱為瑪陵坑、馬鄰坑 | 七堵區瑪東、瑪南、瑪西等里 | 舊有巴賽族(Basay)瑪陵坑社(malingkin) 西班牙人依巴賽語譯為吉馬利社(Kimari),意為「女巫的墳墓」 |
Perranouan(巴賽語) 八暖暖 那那 |
後泉州移民寫作「暖暖」 | 暖暖區 | 巴賽語,推測原意可能為「間隔處」(往返淡水與雞籠之間的障礙)[1] 另一說此處舊有泰雅族或巴賽族那那社? |
石牌街 | 1946年改稱為仁愛區 | 仁愛區 | |
白米甕 | 1946年改稱為中山區 | 中山區 | |
Tapurun(巴賽語) 大武崙 |
1946年改稱為安樂區 | 安樂區內寮里、外寮里、武崙里、新崙里和中崙里 | 巴賽語"Tapurun" |
田寮港 | 1946年改稱為信義區 | 信義區 |
臺北市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
Ketaganan (凱達格蘭)、大佳臘、大加臘、大加蠟 | 1920年廢大加蚋堡,設臺北市 | 臺北市區 | 巴賽族 | |
三市街 | 指臺北城內、艋舺、大稻埕 | 中正區西北部、萬華區北部、大同區南部 | ||
城內 | 1922年改設本町、京町、大和町、榮町、乃木町、書院町、文武町、明石町、表町 1946年併入城中區 |
中正區西北部 | 今忠孝西路以南、中華路以東、愛國西路以北、中山南路以西所圍起來的範圍,即是清代臺北府城 | |
古亭、鼓亭 | 1922年改設古亭町、錦町、福住町、川端町 1946年併入古亭區 |
中正區螢橋、大安區西側 | ||
林口 | 1922年改設水道町 1947年改設古亭區水源、林口、大學里 |
中正區公館(水源地)、大安區大學里 | ||
Pourompon (巴琅泵/巴浪泵)、大浪泵、圭泵 | 1802年改名大龍峒 (大隆同) 1946年設大同區 |
大同區保安里 | 舊有巴賽族(Basay)大浪泵社(Paronpon/Daronpon)[1] | |
Ki-motsi(巴賽語) 圭武卒、奇武卒、圭母卒、奎府聚 |
1851年同安人遷徙至此處開始建立市街 日治時期大稻埕內有上奎府町與下奎府町 1946年設建成區 |
大同區鄭州路、華陰街、臺北轉運站等區域 | 舊有巴賽族(Basay)圭武卒社(Kimotsi/Kanatsui)[1] | |
大稻埕 | 1851年同安人遷徙至此處開始建立市街 1946年設延平區 |
大同區大有、永樂、南芳、玉泉、延平、朝陽里 | 台語Tuā-tiū-tiânn,「大曬穀場」之意 | |
Langeracq(荷蘭語) 大直 |
清代漢人移民於此建立"大直"莊 | 中山區大直、永安、成功、劍潭、北安里 | 荷蘭語"Langeracq",意為「長直河道」[1] 舊有巴賽族(Basay)圭武卒社(Kimotsi/Kanatsui) | |
劍潭 | 中山區劍潭 | 古時基隆河在此轉彎處有廣大水域,今已被填平 台語Kiàm-thâm | ||
Marnats(巴賽語) 馬納特 |
漢人移民最早稱"龍峒山",後來稱"圓山仔" | 中山區圓山 | [1] 台語Înn-suann-á | |
山仔腳 | 山也佳 | 中山區圓山 | ||
三板橋 | 1922年改設三橋町、大正町、樺山町、幸町、東門町 | 中山區中山、康樂、正得、正義、正守里 | ||
新庄子 | 1920年改稱西新庄子 | 中山區新莊、新生、新福、新喜里 | ||
下埤頭 | 中山區大佳、松江、行政、行仁、行孝、下埤、江寧、江山里 | |||
中崙 | 1947年設松山區中崙、中正里 | 松山區中崙、中正、中華、福成、敦化、美仁里 | ||
周厝崙、朱厝崙 | 中山區朱園、朱崙、力行、中央、朱馥、復華里 | |||
上埤頭 | 中山區埤頭里 | |||
中庄子 | 中山區興亞、中吉、中原、中莊裡 | |||
牛埔仔 | 中山區晴光里、集英里、恆安里等里 | |||
大灣、大安、陂心 | 陂心於1920年改名坡心 | 大安區大安 | 原為一佔地一百餘甲的大埤 | |
頂內埔 | 1922年改為富田町 1947年改為富田、農場里 |
大安區學府里 | ||
下內埔 | 1947年設臥龍、芳和里 | 大安區群英、群賢、臥龍、虎嘯、芳和、黎元、學府里 | ||
六張犁 | 1947年設黎順、黎和里 | 信義區黎順、黎平、黎忠、黎安 大安區黎孝、黎和等里 |
||
艋舺 | 1920年改名萬華 | 萬華區北部 | Báng-kah | |
下崁 | 萬華區大理街沿線一帶 | |||
小佳臘、小加臘、小加蠟、小加蚋、加蚋仔 | 1920年改名加蚋子 | 萬華區南部 | 巴賽族 | |
興雅撫徠、興雅 | 1736年漢人移民在此區域建立"興雅撫徠"莊 後簡稱為"興雅"莊 1947年設興雅、中興、車層里 |
信義區興雅、敦厚、雅祥、新仁、興隆、正和、西村、中興以及 大安區車層、正聲、華聲、光信等里 |
舊有巴賽族(Basay)興雅撫徠社[1] | |
三犁、三張犁 | 1947年設三張、三犁、石景里 | 信義區三張、三犁、六合、泰和、惠安、雙和、嘉興、景新、景聯、景勤等里 位於信義路以南、吳興街、四獸山等區域 |
清代開墾時該地區開墾面積為「三犁」十五甲 | |
五分埔 | 1947年設五全里 | 信義區八德路以南、忠孝東路以北、基隆路以東等區域 | 1769年開墾時為何、周、沈、杜、李五姓人家合力向巴賽族人買下此地開墾,面積約有四甲 | |
永春陂 | 1947年設永春里 | 信義區永春、長春、富台、廣居、國業、松友、松隆 | ||
Ki-malitsigowan(巴賽語) 貓裏錫口、麻里即吼 |
1815年改稱錫口 1920年改名松山(まつやま;Matsuyama) |
松山區頂松、有福、豐祿、上壽、富全等里 | 舊有巴賽族(Basay)貓里錫口社(Kimalitsigowan)[1] | |
Cattaijo dedan(巴賽語) 上答答悠、上塔悠、上搭搭攸 |
清代漢人移民在此區域建立"上塔塔悠"莊 | 松山區莊敬里 | 舊有巴賽族(Basay)塔塔悠社(Cattaijo)[1] | |
Cattaijo bona(巴賽語) 下答答悠、下塔悠 |
清代漢人移民在此區域建立"下塔塔悠"莊 | 中山區金泰里、成功里 松山區莊敬里 |
舊有巴賽族(Basay)塔塔悠社(Cattaijo)[1] | |
南港仔街 | 南港三重埔 | 南港區 | ||
北投莊 | 北投區北投 | |||
Ki-lrigan(巴賽語) |
奇里岸、唭里岸、淇里岸、唭哩岸、奇兩峰 | 北投區風度里、立農里 | 舊有巴賽族(Basay)唭哩岸社(Kirananna)[1] 台灣閩南語Ki-lí-gān | |
Kantou(巴賽語) 干豆、干答、干荳、干豆門、干答門、肩脰、乾竇、關豆、墘竇、關杜、關渡、官渡 |
清代乾隆以後較常使用「官渡」和「關渡」 日治時期稱為「江頭」(かうたう;Kautau) 1946年後改為「關渡」 |
北投區關渡 | 原為巴賽語地名「Kantou」 西班牙語記為「Casidor」 荷蘭語記為「Ruijgen Hoeck」,意為「野生灌木林河角」[1] 今日台語稱作Kan-tāu | |
Lisiouck(巴賽語) 里族、里簇、禮族 |
西班牙時期開始有漢人開墾 1748年移民建立"里族"莊 1920年設立內湖莊 |
內湖區石潭、湖興、週美、五分、碧山、葫洲、內溝等里 | 舊有巴賽族(Basay)里族社(Lisiouck)[1] 台語Lāi-ôo,意為「內部的盆地」 | |
Ki-massauw(巴賽語) 麻少翁、毛少翁、麻舍翁、麻肖翁、芳舍翁 |
漢人移民稱原住民聚落為「社仔」 | 士林區永平、倫等、三玉等里、社子島 | 舊有巴賽族(Basay)麻少翁社(Kimassouw)[1] 台灣閩南語siā-á | |
八芝蘭 | 芝蘭一堡 | 士林區 | ||
三角埔 | 1947年設三玉里 | 士林區天母 | ||
草山 | 1950年改名陽明山 | 士林區陽明山 | ||
湳仔、湳雅 | 1947年設蘭雅里 | 士林區蘭雅地區 | ||
石角、下東勢 | 1947年設芝山里 | 士林區芝山岩地區 | ||
內湖莊、頭廷魁 | 文山區木柵 | |||
馬明潭 | 文山區木柵明興里 | |||
梘尾 | 文山區景美 | |||
了康 | 文山區貓空 | |||
內彎 | 文山區指南里 |
新北市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擺接、枋橋 | 1920年擺接堡與海山堡合併為海山郡 | 板橋區 | 雷朗族擺接社 |
Masu 瑪鋉 |
巴賽族稱此地漢人聚落為"vasai",西班牙人則稱為"parian", | 萬里區 | |
Punto Diablos(西班牙語) | 後音譯為"野柳" | 萬里區野柳 | 西班牙語"Punto Diablos",意為「魔鬼岬角」 荷蘭語"Duijvel hoek"、"Caap Diable",同樣意為「魔鬼岬角」[1] |
Quimourije(巴賽語) 金包里、金包裏 |
1920年改名金山 | 金山區、萬里區、基隆市和平島以外區域 | 巴賽語Quimourije[1] |
Cameels Hoeck(荷蘭語) | 金山區獅頭山 | 荷蘭語"Cameels Hoeck",意為「駱駝岬角」[1] | |
港仔嘴 | 板橋區江子翠地區 | ||
龜崙蘭溪洲 | 永和區北部 | ||
店仔街 | 永和區秀朗路一段、土地公廟一帶 | ||
頂秀朗 | 永和區秀朗路一、二段 | 雷朗族秀朗社 | |
潭墘 | 永和區安樂路、 中和區安平路(含八二三紀念公園) |
||
枋寮 | 中和區枋寮里 | ||
漳和 | 中和區漳和里 | ||
二八張犁 | 二八張,古稱二八張犁,是位於現新北市中和區北部的古早墾民聚落,因當年農戶共分得犁二十八張(一百四十甲)而得其名。其中有南勢角溪支流——二八張溝流經。在清乾隆年間《淡水廳志》的開墾紀錄中,就有出現「二八張犁」這樣的地名。也有其他紀錄表明,乾隆 13 年漳州人林成祖所開鑿的大安圳灌溉範圍即有包括二八張地區。 | 中和區中原里、福真里、平河裡、碧河里、連和里、信和里,主要為家美工業區一帶。古二八張聚落並無明確邊界。 | 二八張溝因流經二八張犁聚落而得名。碧河里內有座供奉福德正神的「碧河宮」,該里正是因為此宮廟而得「碧河」之名,碧河宮內的楹聯上寫道:「碧河灌陌阡廿八張莊崇市井」,所描述的正是古時二八張溝灌溉鄰近地區之景,也可依此楹聯之內容合理推斷,碧河宮即為舊時居住於二八張聚落的墾民所建。 |
永和 | 中和區中原里、福善里、福祥里 | 中和區「永和路」之所在 | |
下秀朗 | 中和區秀朗路三段、成功路 | ||
中坑 | 中和區雙和醫院一帶的圓通路 | ||
暗坑 | 1801年改安坑 1920年設新店莊安坑 |
新店區安坑 | |
大坪林 | 1920年設新店莊大坪林,下分新店、七張、十二張、十四張、二十張、寶斗厝 1947年改設新店、張南、張北、百忍、江陵、寶斗里 |
新店區新店溪以北的平原區域 | |
Kippanas(巴賽語) 峰仔峙、峰峙 |
1758年左右漢人移民在附近建聚落"峰仔峙"莊」(Pang-á-sï) 後來稱此地為"水返腳",因「大浪泵至峰仔峙,港大水深」,漲潮到此處為止 1920年改名"汐止"(しおとめ;shiotome) |
汐止區鄉長里、江北里 | 舊有巴賽族(Basay)峰仔峙社(Kippanas)[1] |
羌仔寮 | 汐止區姜子寮 | ||
樟樹灣 | 汐止區樟樹一路、樟樹二路、山光路、工建路 | ||
Packan (新)、北港、北港口 | 1945年改名拱北 | 汐止區拱北里 | 巴賽族北港社 |
簪纓 | 深坑區 | ||
坩仔瀨 | 瑞芳區 | ||
槓仔寮 | 貢寮區 | ||
Ki-vanow-an(巴賽語) | 1626年西班牙人稱此地為"San Diego"(西班牙語),"Santiago"(英語) 後漢人移民轉音為"三貂角" |
貢寮區三貂角 | 台灣閩南語Sam-tiau-kak |
坪林尾 | 坪林區 | ||
三角湧 | 三峽區 | ||
風櫃店 | 樹林區 | ||
鷹哥石 | 鶯歌區 | ||
三重埔 | 1947年改名三重 | 三重區 | |
樹林口 | 林口區 | ||
Pinnonouan(雷朗語) 武朥灣、武溜灣、武嘮灣 |
新莊區海山、全安、文衡、興漢、榮和、文德、文明等里 | 舊有雷朗族(Luilang)武朥灣社(Pinnonouan) 台灣閩南語Bú-liu-uan | |
興直 | 新莊區、三重區 | ||
海山 | 海山堡指樹林、三峽、鶯歌、桃園大溪等地 | 新北市西南部及桃園大溪 | |
海山郡 | 1920年海山堡與擺接堡合併為海山郡,增轄擺接之板橋、土城、中永和 | 新北市西南部和板橋、土城、永和、中和、新莊西盛一帶 | |
山腳 新莊山腳 |
泰山區 | ||
鷺洲 河上洲 |
1947年改名蘆洲 | 蘆洲區 | |
五穀坑 五股坑 |
五股區 | ||
Parrigon(巴賽語) 八里坌 |
1921年改名為"八里" | 八里區 | 舊有巴賽族八里坌社(Paripen),意為「搶劫船隻的地方」 |
淡水、澹水、Hobe、滬尾、虎尾、戶尾、戶美、和美 | 1920年改名淡水 | 淡水區文化里 | 巴賽族淡水社 |
Shiokuirun(巴賽語) 小雞籠 |
清代後期屬芝蘭三堡 1920年改名"三芝" |
三芝區 | 舊有巴賽族小雞籠社(kaggilach) |
小雞籠鼻頭山 | 日本時代改名"麟山鼻" | 三芝區麟山鼻 | 荷蘭語稱為Eerst Hoeck(第一岬角)或de grauwe houck(灰色岬角) |
Ta-bin(巴賽語) 打賓 |
後來漢人將荷蘭語的岬角"Hoek",音譯為"富貴" | 石門區富貴角 | 荷蘭語稱此地為Tweede Hoeck(第二岬角)或de groene houck(青綠岬角) |
Malleymey(巴賽語) 嘎嘮覓 |
後稱為"老梅" | 石門區老梅社區 | 另一說舊有巴賽族小雞籠社之老梅社(Vavui/Babuy),意為「山豬」 |
桃園市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虎茅、桃仔園 | 1903年改名為"桃園" | 桃園區武陵里 | 台灣台語Thô-á-hn̂g |
澗仔壢 | 中壢區 | ||
安平鎮 | 平鎮區 | ||
楊梅壢 | 楊梅區 | ||
靈潭陂 | 龍潭區 | ||
石觀音 | 觀音區 | ||
八塊厝 | 1946年改名八德 | 八德區 | 台灣台語Peh-tè-tshù |
霄裡(龜崙語) | 八德區霄裡里、竹園里 | 舊有龜崙族(Kulon)霄裡社 | |
Takoham(龜崙語) 大姑陷 |
乾隆年間漢人改稱"大姑崁" 同治年間改稱"大科崁" 光緒年間改稱"大嵙崁" 1920年改稱"大溪" |
大溪區 | 大漢溪之(龜崙語) 台灣台語Tuā-khoo-khàm |
大坵園 | 1920年改名"大園" | 大園區 | 台灣台語Tuā-khu-hn̂g |
Kouroumanangh(龜崙語) 龜崙 |
1920年改名"龜山" | 龜山區 | 舊有龜崙族(Kulon)龜崙社(Kouroumanangh) |
蘆竹厝 | 1946年改稱"蘆竹" | 蘆竹區 | 台灣台語Lôo-tik-tshù |
南崁 | 1920年前表示整個蘆竹和龜山地區 | 蘆竹區南崁 | 舊有龜崙族(Kulon)南崁社 台灣台語Lâm-khàm |
大竹圍 | 1946年改稱"大竹" | 蘆竹區大竹 | 台灣台語Tuā-tik-uî |
坑仔外 | 1946年改稱"坑子" 後也以"山腳"代稱 |
蘆竹區山腳 | 舊有龜崙族(Kulon)坑子社 台灣台語Khenn-á-guā |
Pyasan(泰雅語) 比亞桑、牌仔山 |
日治時期命名"角板山" 1946年設立"角板"鄉 1954年改名"復興"鄉 |
復興區/復興區澤仁里 | 古稱"Kijai",意為「榕樹繁茂之地」 |
Kyakopay(泰雅語) 基國派 |
1947年改名為"三民" | 復興區 (桃園市)三民里 | Kyagopay,「魚藤」之意 |
Kara(泰雅語) 竹頭角 |
1947年改名為"長興" | 復興區長興里 | |
Keihui(泰雅語) 奎輝 |
復興區奎輝里 | Keihui,一種榕樹之名 | |
Yo-Habun(泰雅語) 優霞雲、哈盆 |
1951年改名為"霞雲" | 復興區霞雲里 | Yo-Habun,意為「兩條溪流交匯在峽谷」 |
Ulai(泰雅語) 小烏來、宇內、上宇內 |
復興區義盛里 | ||
Gihen(泰雅語) 義興 |
1947年改名為"義盛" | 復興區義盛里 | Gihen,意為「陽光照耀之地」 |
Kinyopan(泰雅語) 雅邦 |
後稱Lahao(泰雅語)、拉號 1975年設置"羅浮"村 |
復興區羅浮里 | Kinyopan,意為「曾被明鄭滿清人留瓣子」 |
Kagilan(泰雅語) 高義蘭 |
1947年改名為"高義" | 復興區高義里 | |
Gogan(泰雅語) 高崗 |
復興區三光里 | Gogan,意為「小溪的所在地」 | |
Balong(泰雅語) 巴陵 |
復興區華陵里 | Balong,「檜木」或「巨木」之意 | |
Hakawan(泰雅語) 哈嘎灣 |
改名為"光華" | 復興區華陵里 |
新竹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竹塹 | 新竹市舊社里 | 道卡斯族 | |
大湖口 | 湖口鄉 | ||
紅毛港 | 1956年改名新豐 | 新豐鄉 | |
吧哩嘓 | 新埔鎮 | ||
鹹菜硼 | 關西鎮 | ||
九芎林 | 芎林鄉 | ||
草山 | 寶山鄉 | ||
樹杞林 | 竹東鎮 | ||
舊港 | 竹北市北邊和西邊,被併入竹北鄉升格為竹北市 | ||
六家 | 竹北市南邊和東邊,被定入竹北鄉升格為竹北市 | ||
月眉 | 峨眉鄉 |
苗栗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Bari (新)、猫裹、猫裡 | 1889年改名苗栗 | 苗栗市中苗里 | 道卡斯族 |
Wanrie、宛裡 | 苑裡鎮 | 道卡斯族 | |
吞霄 | 通霄鎮 | 道卡斯族 | |
後壟 | 後龍鎮 | 道卡斯族 | |
馬凹 | 大湖鄉 | ||
銅鑼灣 | 銅鑼鄉 | ||
崁頭屋 | 頭屋鄉 | ||
三叉河 | 1953年改名三義 | 三義鄉 | |
四湖 | 1954年改名西湖 | 西湖鄉 | |
大安 | 1954年改名泰安 | 泰安鄉 |
臺中市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貓霧捒汛、大墩街、臺中街 | 中區綠川里 | 拍瀑拉族 | |
Tatutum、大墩、東大墩 | 中區大墩里 | 拍瀑拉族 | |
東勢仔 | 東區合作里、東門里、東信里、十甲里、樂成里、泉源里、旱溪里、祖聖里 | ||
麻園頭 | 西區忠明里、忠誠里、公正里、公益里、中興里 | ||
邱厝仔 | 北區邱厝里、樂英里、新興里、新北里、錦和里、平等里、武順里、香蕉里 | ||
三十張犁 | 北屯區 | ||
大坑 | 北屯區民德里、東山里、大坑裡、和平里 | ||
四張犁 | 北屯區仁美里、仁愛里、仁和里、四民里、松竹里 | ||
水崛頭 | 此地意為水坑的旁邊,即在水坑邊的聚落之意。水崛頭意指上方儲水處,因此地正當大肚山台地山泉流出注入筏子溪之處,故名。也因水源較豐富,為本區早期形成的村落。 | 西屯區:筏子溪以西地區,又稱溪西地區 | 現今西屯區福安里、永安里等地一帶 |
西大墩 | 西屯區 | 拍瀑拉族 | |
潮洋、馬龍潭 | 西屯區朝馬:中港路與黎明路路口~黎明路與市政路路口一帶 | ||
犁頭店 | 南屯區南屯里 | 拍瀑拉族 | |
貓霧捒巡、貓霧巡、公館 | 南屯區廣民里 | 拍瀑拉族 | |
Babosacq 蔴務捒、貓霧捒、番社腳 | 南屯區春社里 | 拍瀑拉族 | |
鳥松頭 | 太平區 | 阿立昆族 | |
Tallita、大里杙 | 1920年改名大里 | 大里區大里里 | 阿立昆族 |
Ataabu (阿立昆)、阿罩霧 | 1920年改名霧峰 | 霧峰區 | 阿立昆族 |
Vupuran (凹入)、凹日、湖日、烏日 | 烏日區烏日里 | 拍瀑拉族 | |
葫蘆墩 | 豐原區 | 巴宰族 | |
內埔 | 1955年改名后里 | 后里區 | 巴宰族 |
石崗仔 | 石岡區 | 噶哈巫族 | |
東勢角 | 東勢區 | 巴宰族 | |
新社仔 | 新社區 | 巴宰族 | |
南勢社 | 和平區 | 泰雅族 | |
潭仔墘 | 潭子區 | 巴宰族 | |
Papora (拍瀑拉/巴布拉)、大肚、壩雅、埧雅 | 1920年改名大雅 | 大雅區大雅里 | 拍瀑拉族 |
神岡社、新廣莊 | 神岡區 | 巴宰族 | |
岸裡 | 神岡區岸裡里 | 巴宰族 | |
Midden Darida (中肚露)、中大肚、中北大肚、大肚 | 1836年改名社腳 | 大肚區社腳里 | 拍瀑拉族 |
茄投 | 龍井區 | 拍瀑拉族 | |
Bodor、水裏、水里、水裡、番社 | 1895年改名水裡社 | 龍井區龍泉里 | 拍瀑拉族 |
Salagh、沙轆 | 1920年改名沙鹿 | 沙鹿區 | 拍瀑拉族 |
五汊 | 梧棲區 | 拍瀑拉族 | |
Gomagh (新)、牛罵、牛罵頭 | 1920年改名清水 | 清水區 | 拍瀑拉族 |
Taokas (道卡斯)、西大甲 | 大甲區 | 道卡斯族 | |
大安港 | 大安區 | 道卡斯族 |
彰化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Pasua | 1685年改名半線 | 彰化市光南里 | 巴布薩族 |
大竹鄉 | 彰化市北邊,被併入彰化鎮升格為彰化市 | 巴布薩族 | |
南郭鄉 | 彰化市南邊,被併入彰化鎮升格為彰化市 | 巴布薩族 | |
阿快官 | 彰化市快官里、竹巷裡、台鳳里、牛埔里、福田裡 | 巴布薩族 | |
燕霧陂、燕霧汛、員林仔、員林子 | 1836年改名員林 | 員林市中正里 | 阿立昆族 |
鹿仔港、鹿子港 | 1783年改名鹿港 | 鹿港鎮洛津里 | 巴布薩族 |
頂番婆 | 鹿港鎮頂番里 | 巴布薩族 | |
Asock、亞束、亞東、阿束、卡里善、和美線 | 和美鎮 | 巴布薩族 | |
Baota、寶斗 | 1806年改名北斗 | 北斗鎮光復里 | 巴布薩族 |
湖厝 | 溪湖鎮 | 阿立昆族 | |
大突 | 1741年立名 | 溪湖鎮大突里 | 阿立昆族 |
田中央 | 1920年改名田中 | 田中鎮 | 阿立坤族 |
二林汛、二林塘 | 1836年改名二林街 | 二林鎮西平里 | 巴布薩族 |
Gielem、二林 | 1721年改名舊社 | 二林鎮中西里 | 巴布薩族 |
二林、頂番社 | 1946年改名番社 | 二林鎮東興里 | 巴布薩族 |
Turchara、大突 | 1822年改名番社 | 二林鎮西庄里 | 阿立昆族 |
下見口 下徑口 |
線西鄉 | 巴布薩族 | |
新港 | 1959年改名伸港 | 伸港鄉 | 巴布薩族 |
Betgielem、馬芝遴、馬芝、馬之遴 | 1895年改名番社 | 福興鄉番社村 | 巴布薩族 |
透水 臭水 |
秀水鄉 | 阿立昆族 | |
茄苳腳 | 花壇鄉花壇街一帶 | 阿立昆族 | |
赤塗崎 | 花壇鄉中正路與139縣道交叉口 | 阿立昆族 | |
Baroch、貓羅 | 1764年改名舊社 | 芬園鄉舊社村 | 阿立昆族 |
芬園新莊 | 芬園鄉 | 阿立昆族 | |
Tacheybau、大莊、大莊北堡 | 1920年改名大村 | 大村鄉大村村 | 阿立昆族 |
Kakar、燕霧、大莊、大莊南堡、大村 | 1945年改名大莊 | 大村鄉貢旗村 | 阿立昆族 |
Dorenap、埔鹽、東埔鹽 | 1920年改名埔鹽 | 埔鹽鄉埔鹽村 | 阿立昆族 |
Taurinap、大濫、大亷、打廉 | 1989年改名打簾 | 埔鹽鄉打廉村 | 阿立昆族 |
坡心 大埔心 |
1945年改名埔心 | 埔心鄉 | 阿立昆族 |
大武郡 | 1796年改名社頭 | 社頭鄉社頭村 | 阿立昆族 |
Tavocul、大武郡牛 | 1723年改名舊社 | 社頭鄉舊社村 | 阿立昆族 |
湳仔 | 社頭鄉湳雅村 | 阿立昆族 | |
二八水 | 二水鄉 | 阿立昆族 | |
Appassouangh (新)、阿拔泉、鼻仔頭莊、鼻子頭 | 1946年改名源泉 | 二水鄉源泉村 | 阿立昆族 |
Groot Doualie (大東螺)、東螺、番仔埔、番子埔 | 1945年改名繁仔埔 | 埤頭鄉元埔村 | 巴布薩族 |
蕃仔挖 (新)、番仔挖、番挖、沙山 | 1946年改名芳苑泊地 | 芳苑鄉信義村 | 巴布薩族 |
Saribalo、三林港、二林港 | 1946年改名永興海埔地 | 芳苑鄉永興村 | 巴布薩族 |
王功宮、王宮 | 1904年改名王功 | 芳苑鄉和平村 | 巴布薩族 |
Tarkais、大城厝、大城厝街、大城厝莊 | 1920年改名大城 | 大城鄉大城村 | 巴布薩族 |
三林港 | 1946年改名西港泊地 | 大城鄉西港村 | 巴布薩族 |
三林炮臺 | 1836年改名魚寮 | 大城鄉上山村 | 巴布薩族 |
Balabaijes (香蕉腳)、眉裏 | 1830年改名溪州 | 溪州鄉溪州村 | 巴布薩族 |
Valapais (香蕉)、眉裡、舊眉裏 | 1830年改名舊眉 | 溪州鄉舊眉村 | 巴布薩族 |
Oist Salmo (東檨仔) 、檨仔、檨仔腳、松仔腳 | 1945年改名大莊 | 溪州鄉大莊村 | 巴布薩族 |
南投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Lamtou、南投 | 南投市 | 阿立昆族 | |
營盤口 | 南投市營南里、營北里、光輝里、光榮里 | 阿立昆族 | |
樟普寮 | 南投市鳳山里 | 阿立昆族 | |
草尾嶺 | 南投市鳳鳴里 | 阿立昆族 | |
施厝坪 | 南投市福山里 | 阿立昆族 | |
橫山 | 南投市永興里 | 阿立昆族 | |
Packtou、北投、草鞋墩 | 草屯鎮 | 阿立昆族 | |
林驥、林<王冀>埔 、林既埔、林圯埔 、林杞埔、林屺埔 | 1920年改名竹山 | 竹山鎮竹山里 | 羅亞族 |
Tsaba (舊)、吼尾、虎尾、埔尾莊 | 1920年改名埔尾 | 竹山鎮下坪里 | 羅亞族 |
竹腳藔、沙連汛、社藔街、社藔莊 | 1920年改名社寮 | 竹山鎮社寮里 | 羅亞族 |
雲林縣 (舊)、雲林坪、九十九崁[2] | 1920年改名九十九坎 | 竹山鎮雲林里 | 羅亞族 |
湳仔 | 名間鄉 | 阿立昆族 | |
濁水莊、永濟義渡 | 1920年改名濁水 | 名間鄉濁水村 | 阿立昆族 |
埔中央 | 名間鄉埔中村 | 阿立昆族 | |
松柏坑 | 名間鄉松柏村、松山村 | 阿立昆族 | |
羌仔寮 | 鹿谷鄉 | 羅亞族 | |
粗坑 | 鹿谷鄉初鄉村 | 羅亞族 | |
木屐囒 | 魚池鄉東光村 | 邵族 | |
水沙連、沙連、水社 | 魚池鄉水社村 | 邵族 | |
水長流 | 國姓鄉大旗村、長豐村、長福村、長流村 | 賽德克族 | |
水裡坑 | 水里鄉 | 邵族 | |
內茅埔 | 信義鄉 | 鄒族 | |
霧社 | 1950年改名仁愛 | 仁愛鄉 | 賽德克族 |
雲林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斗六署、雲林縣 (新)、斗六大街 | 1920年改名斗六 | 斗六市中和里 | 羅亞族 |
、柴裏社 (舊)、頂柴裏莊、頂柴裡莊 | 1946年改名頂柴 | 斗六市三光里 | 羅亞族 |
、柴裡社 (新)、柴里社、蕃社莊、東和街 | 1920年改名斗六 | 斗六市忠孝里 | 羅亞族 |
斗六社、斗六莊、斗六門汛 (新)、斗六汛 (舊)、斗六街 | 1920年改名斗六 | 斗六市信義里 | 羅亞族 |
斗六門汛 (新)、斗六門街 | 1920年改名斗六 | 斗六市四維里 | 羅亞族 |
斗六門署、斗六汛 (新)、斗六南街 | 1920年改名斗六 | 斗六市鎮南里 | 羅亞族 |
他里霧汛、他里汛、斗南街 | 1920年改名斗南 | 中天里 | 羅亞族 |
Dalivoe、他里霧社 (舊)、他里霧鋪、舊社莊 | 1920年改名舊社 | 斗南鎮舊社里 | 羅亞族 |
Dhalibo、他里務社 (新)、大東莊 | 1920年改名大東 | 斗南鎮大東里 | 羅亞族 |
Chaumul[3]、猴悶社、猴悶溝莊、溫厝角 | 1946年改名溫厝 | 斗南鎮將軍里 | 羅亞族 |
他里霧塘、他里霧莊、他里霧街 | 1920年改名斗南 | 斗南鎮南昌里 | 羅亞族 |
五間厝莊 (新)、虎尾莊、虎尾街 | 1946年改名虎尾 | 中山里 | |
Vavorolang (新)、皇帝崙[4][5]、大崙莊[6]、黃地崙莊、黃吉崙莊 | 1946年改名虎尾 | 虎尾鎮公安里 | 巴布薩族 |
黃吉崙塘、五間厝莊 (舊)、舊五間厝 | 1946年改名五間 | 虎尾鎮西安里 | 巴布薩族 |
大崙腳塘、大崙腳莊 (舊) | 1946年改名虎尾 | 虎尾鎮德興里 | 巴布薩族 |
西螺汛、西螺街 | 1946年改名西螺 | 西中和里 | 巴布薩族 |
e、西螺社、蕃社莊 | 1920年改名番社 | 西螺鎮漢光里 | 巴布薩族 |
土庫汛、土庫莊、土庫莊、土庫街 | 1946年改名土庫 | 忠正里 | 巴布薩族 |
、大崙腳莊 (新)、大崙腳街 | 1946年改名土庫 | 土庫鎮順天里 | 巴布薩族 |
1946年改名綺湖 | 土庫鎮奮起里 | 巴布薩族 | |
1946年改名土庫 | 土庫鎮宮北里 | 巴布薩族 | |
北港塘、北港汛、北港街 | 1946年改名北港 | 共榮里 | 羅亞族 |
Ponkan (舊)[7]、笨港所[8]、灣仔莊、撫蕃社莊、府蕃仔莊、府番子 | 1946年改名府番 | 北港鎮府番里 | 羅亞族 |
笨港署 (舊)、笨港汛 (舊)、笨港街 (舊) | 1946年改名北港 | 北港鎮東華里 | 羅亞族 |
笨港北街 | 1946年改名北港 | 北港鎮光民里 | 羅亞族 |
笨港南街 | 1946年改名北港 | 北港鎮東陽里 | 羅亞族 |
笨北塘、笨北街 | 1946年改名北港 | 北港鎮大同里 | 羅亞族 |
北港新街、新街莊 | 1920年改名新街 | 北港鎮新街里 | 羅亞族 |
秀才莊、好收莊 | 1920年改名好收 | 北港鎮好收里 | 羅亞族 |
望古坑、庵古坑街、庵古坑莊 | 1920年改名古坑 | 古坑鄉古坑村 | 羅亞族 |
、斗六門社 (新)、溪邊厝街、溪邊厝莊 | 1946年改名東和 | 古坑鄉東和村 | 羅亞族 |
大坡頭莊、大埤頭莊、大埤莊 | 1920年改名大埤 | 和村 | 羅亞族 |
l、大肚莊、大坡莊、舊莊 | 1920年改名舊庄 | 大埤鄉怡然村 | 羅亞族 |
西螺塘、莿桐巷街、莿桐巷莊 | 1920年改名莿桐 | 桐莿桐村 | 巴布薩族 |
檨仔腳、樹仔腳莊、樹子腳 | 1946年改名饒平 | 莿桐鄉饒平村 | 巴布薩族 |
Tsaba (新)、打馬辰、打馬辰莊、大埔尾莊、下大埔尾莊、大埔尾 | 1946年改名大美 | 莿桐鄉大美村 | 巴布薩族 |
斗六門社 (舊)、林內莊 | 1920年改名林內 | 林中村 | 羅亞族 |
、斗六東莊 | 1946年改名茂興 | 林內鄉林茂村 | 羅亞族 |
斗六門汛 (舊)、九姜林莊、九芎林街、九芎林莊 | 1946年改名九芎 | 林內鄉九芎村 | 羅亞族 |
Davolee、二崙莊、二崙仔莊、崙仔莊、義崙莊 | 1920年改名二崙 | 二崙鄉崙西村 | 巴布薩族 |
Davolee、二大崙莊、大義崙莊 | 1946年改名大義 | 二崙鄉大義村 | 巴布薩族 |
1920年改名油車 | 二崙鄉油車村 | 羅亞族 | |
Vasikan[9]、貓兒乾社 (舊)、貓兒乾舊社莊、舊厝莊 | 1920年改名舊庄 | 崙背鄉舊庄村 | 羅亞族 |
貓兒乾社 (新)、貓兒干社 (舊)、茂利干莊[10] | 1946年改名豐榮 | 崙背鄉豐榮村 | 羅亞族 |
貓兒干社 (新)[11]、麥仔藔莊、麥仔藔街、麥藔莊 | 1920年改名麥寮 | 麥寮鄉[12][13][14]麥津村[15] | 羅亞族 |
Heiankan[16][17]、海豐港所、水汛、海豐港街、海防港、麥藔港、貓兒干港、中溪 | 1946年改名海豐 | 麥寮鄉海豐村[18] | 羅亞族 |
觀音嶼[19][20][21][22][23][24]、水汛[25][26][27][28]、海豐莊[29]、大館[30][31]、文館[32][33]、海豐街[34]、麥藔街[35] | 1920年改名麥寮 | 麥寮鄉麥豐村[36] | 羅亞族 |
Basjekan (舊)[37]、蔴芝乾社[38]、麻芝乾社[39]、猫兒幹社[40]、猫兒幹莊[41]、東勢厝莊[42]、東勢莊[43] | 1920年改名東勢[44] | 東勢鄉東南村 | 羅亞族 |
Favorlang (舊)[45]、埔姜崙地 [46]、南勢底所 [47]、南勢底莊、南勢莊、牛埔頭莊、牛埔莊 | 1946年改名嘉隆 | 東勢鄉嘉隆村 | 羅亞族 |
Favorlang (新)[48]、埔姜崙所、埔姜崙莊、埔姜崙街、褒忠崙莊、褒忠崙[49] | 1946年改名褒忠 | 褒忠鄉[50][51]埔姜村 | 巴布薩族 |
Vavorolang (舊)[52]、布嶼稟社[53]、布嶼稟大莊、大廍莊 | 1920年改名大廍 | 褒忠鄉中民村 | 巴布薩族 |
布嶼稟渡、褒忠莊、布嶼鋪、褒忠街 | 1946年改名褒忠 | 褒忠鄉中勝村 | 巴布薩族 |
中客厝莊、海口莊 | 1946年改名臺西 | 臺西鄉[54][55]臺西村 | 羅亞族 |
Abasie、南社 | 1946年改名成功[56] | 臺西鄉牛厝村 | 羅亞族 |
吼尾溪港[57]、臺仔挖 (舊)[58]、蕃仔挖 (舊)、海口厝莊 | 1946年改名海口 | 臺西鄉海口村 | 羅亞族 |
海豐線[59]、五條港所、五條港莊 | 1946年改名五港 | 臺西鄉五港村 | 羅亞族 |
Wanckan (舊)[60]、宋元港[61]、宗元挖[62]、狀元挖[63]、狀元澳[64]、狀元港[65]、蚊港莊[66][67] | 1920年改名蚊港 | 臺西鄉蚊港村 | 羅亞族 |
白沙墩汛、白沙墩塘、元掌莊、元長莊 | 1920年改名元長 | 元長鄉長北村 | 巴布薩族 |
白沙墩、白沙墩莊、角婆莊、合和莊 | 1920年改名合和 | 元長鄉合和村 | 巴布薩族 |
南社汛、南社塘、四湖莊 | 1920年改名四湖 | 四湖鄉四湖村 | 羅亞族 |
舊口湖莊、下口湖莊 | 1920年改名口湖 | 口湖鄉口湖村 | 羅亞族 |
象領挖、象鼻湖、樹苓湖、下湖、象苓澳、象苓湖、象林港 | 1920年改名下崙 | 口湖鄉下崙村 | 羅亞族 |
下崙仔莊、廈崙莊、下崙莊 | 1920年改名下崙 | 口湖鄉崙中村 | 羅亞族 |
臺仔挖 (新)、臺仔挖莊、𩻸仔挖莊、𩻸魚挖莊、𩻸雅挖莊、鮐仔挖莊、鮐子挖 | 1946年改名臺子 | 口湖鄉臺子村 | 羅亞族 |
下湖汛、下湖街、下湖港 | 1946年改名蚶寮 | 口湖鄉臺子村 | 羅亞族 |
臺仔挖塘、臺仔挖汛、新港仔莊、新港莊 | 1946年改名金湖 | 口湖鄉港西村 | 羅亞族 |
秀才莊汛、水漆林莊、水燦林莊 | 1920年改名水林 | 水林鄉水北村 | 羅亞族 |
Orange (舊)[68]、蔦菘莊、頂蔦松莊 | 1946年改名蔦松 | 水林鄉松中村 | 羅亞族 |
Goemach (舊)[69]、紅毛路莊 | 1946年改名紅毛 | 水林鄉車港村 | 羅亞族 |
嘉義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天興縣、諸羅縣、桃城 | 1661年設天興縣,1664年改為天興州,1684年改名為諸羅縣,1787年改名為嘉義縣,日治初期改為嘉義支廳、嘉義廳,1920年設嘉義郡,1945年改為嘉義區,1950年改為嘉義縣 | 嘉義縣 | |
Maibayu (鄒語) 、Tilaossen、Tirosen、Tirocen、Tiracen (洪雅語/荷蘭語) 諸羅山 | 1684年改名為諸羅,1787年改名為嘉義,1920年改為嘉義街,1930年改為嘉義市 | 嘉義市 | 羅亞族 |
溝尾莊 | 1838年改名太保 | 太保市 | 王得祿返臺,清廷加封為伯爵太子太保 |
猴樹港汛、樸仔樹腳、猴樹港街/樸仔腳街 | 1920年改名朴子 | 朴子市開元里 | 羅亞族 |
布袋嘴 | 1920年改名布袋 | 布袋鎮九龍里 | 羅亞族 |
Wanckan (新)、Wancan、Wankan (荷蘭語)、魍港、蚊港、虎尾 | 1946年改名好美 | 布袋鎮好美里 | 羅亞族 |
青峰闕、蚊港 | 1952年改名好美里漁港 | 布袋鎮好美里 | 羅亞族 |
冬港、前東港 | 1945年改名東港 | 布袋鎮東港里 | 羅亞族 |
Valaula、大埔林、大坡林莊、大莆林街、大林街、大林莊 | 1946年改名大林 | 大林鎮吉林里 | 羅亞族 |
打貓塘、打貓汛、打貓莊、打貓鋪、打貓街 | 1920年改名民雄 | 民雄鄉中樂村 | 羅亞族 |
Balauala、打貓社、蕃仔莊、番子 | 1946年改名福權 | 民雄鄉福權村 | 羅亞族 |
雙溪口 | 1920年設溪口莊 | 溪口鄉 | |
蔴園藔、新南港莊、新南港街、新港街、新巷莊 | 1946年改名新港 | 新港鄉大興村 | 羅亞族 |
笨港署 (新)、笨港汛 (新)、笨港街 (新)、板頭厝莊 | 1946年改名板頭 | 新港鄉板頭村 | 羅亞族 |
笨南汛、笨港前街、舊南港街、舊南港莊 | 1946年改名南港 | 新港鄉南港村 | 羅亞族 |
笨港後街、南港汛、南港塘、南港街 | 1946年改名南港 | 新港鄉南港村 | 羅亞族 |
六家佃、六腳佃 | 1920年改名六腳 | 六腳鄉 | 乾隆年間有六戶佃農至此開墾 |
Calcken/蚵石港社、猴樹港、猴樹 | 1887年改名東石 | 東石鄉東石村 | 羅亞族 |
義竹圍 | 義竹鄉 | ||
鹿仔草 | 1920年改名鹿草 | 鹿草鄉 | 該地鹿仔草 (楮樹) 茂盛 |
水堀頭 | 1920年改名水上,設水上莊 | 水上鄉 | 康熙年間漢人移民進入水堀池拓墾 |
中埔莊 | 1920年設中埔莊 | 中埔鄉 | 漢人移民開墾的中心位置 |
竹頭崎 | 大目根堡竹頭崎莊1920年改名竹崎,設竹崎莊,1946年改為竹崎鄉 | 竹崎鄉 | |
羌仔科 | 竹崎鄉和平村 | ||
沙坑 | 竹崎鄉沙坑村、坑頭村 | ||
獅子頭 | 竹崎鄉獅埜村 | ||
山子門 | 竹崎鄉義和村 | ||
番子潭 | 竹崎鄉義仁村 | ||
Yomasana (鄒語) 、蘆麻產社、盧麻產社、鹿麻產社 | 康熙年間稱為蘆麻產社 (阿里山八社之一) ,後改稱鹿麻產 | 竹崎鄉鹿滿村、紫雲村 | 台語 Lo̍k-muâ-sán |
灣橋村 | 竹崎鄉灣橋村 | ||
內埔子 | 竹崎鄉內埔村、桃源村、昇平村 | ||
樟樹坪 | 竹崎鄉文峰村、塘興村、白杞村 | ||
瓦厝埔 | 竹崎鄉龍山村、義隆村 | ||
覆金 | 竹崎鄉復金村 | ||
緞厝寮 | 竹崎鄉緞繻村 | ||
Pipiho (鄒語) 、Appassouangh (舊)、Aboan Kirrinan、Aboan Zjippan (荷蘭語) 、阿拔泉社、阿拔寮 | 阿拔泉社 | 竹崎鄉緞繻村阿拔泉 | |
金獅寮 | 竹崎鄉金獅村、仁壽村 | ||
Yovana (鄒語) 、柑仔宅 | 竹崎鄉光華村 | ||
畚箕湖 | 竹崎鄉奮起湖光華村、中和村 | ||
糜仔坑、梅仔坑、Kiringangh、Kiranghangh、Kirangang、kirmgangh、Kieriangh (荷蘭語) 、奇冷岸社、嶇嶺岸社 | 1684年稱為奇冷岸社,1920年改名小梅,設小梅莊,1946年改名梅山 | 梅山鄉 | |
圳頭 | 梅山鄉圳北村、圳南村 | ||
科子林 | 梅山鄉瑞里村、太和村 | ||
過山 | 梅山鄉過山村 | ||
大半天寮 | 梅山鄉半天村 | ||
雙溪 | 梅山鄉雙溪村 | ||
九芎坑 | 梅山鄉永興村 | ||
大草埔 | 梅山鄉安靖村、大南村 | ||
大坪 | 梅山鄉太平村 | ||
龍眼林 | 梅山鄉龍眼村 | ||
生毛樹 | 梅山鄉瑞峰村、瑞里村 | ||
Toingia (鄒語) 、番仔路 | 番仔路莊,1920年改稱番路莊 | 番路鄉番路村、民和村、觸口村 | |
Pooftonga veoveo (鄒語) 、觸口 | 番路鄉觸口村 | ||
內甕 | 番路鄉內甕村、江西村 | ||
轆子腳 | 番路鄉新福村 | ||
下坑 | 番路鄉下坑村 | ||
大湖 | 番路鄉大湖村 | ||
'A'acai (鄒語) 、公田 | 番路鄉公田村、公興村、草山村 | ||
Kanakanabu (卡那卡那富語) 、Kanna kannavo、Cannacannavo、Kannacannavo、Kannekaneno、Kannekannevo (荷蘭語) 、干仔霧社、嫻仔霧社、簡仔霧社 | 1742年稱為嫻仔霧社 (阿里山八社之一) ,1642年間稱作後大埔莊,1920年改稱大埔莊 | 大埔鄉 | 卡那卡那富族干仔霧社, (Kanakanabu) 前大埔,位於今嘉義農場的斜對岸,靠近臺南市東山區 |
Arissangh、Arrissangh、Arressangh、Talack Bajen (荷蘭語) 、阿里山 | 阿里山社1946年設吳鳳鄉,1989年改稱阿里山鄉 | 阿里山鄉 | 紀念阿里山通事吳鳳 |
沼の平 (日語) (Numa-no-hira) 、沼之平 | 阿里山鄉中山村、中正村沼平 | ||
眠月 (日語) | 阿里山鄉中正村眠月 | ||
Psoseongana (鄒語) 、飯包服(日語) | 阿里山鄉香林村 | 飯包服山 | |
二萬坪 (日語) (Niman-daira) | 阿里山鄉香林村二萬平 | 台語 Jī-bān-pênn | |
十字 (山卡) (日語)、十字卡、十字路 | 阿里山鄉十字村 | ||
平遮那 | 1965年改名屏遮那 | 阿里山鄉十字村屏遮那 | 奇觀台 |
科子林 | 阿里山鄉十字村 | ||
Tapangu (鄒語) 、Niewangh (荷蘭語) 、踏枋社タパン | 1742年稱為踏枋社 (阿里山八社之一) | 阿里山鄉達邦村達邦 | 鄒族達邦社 (Tapangu) |
Tfuya (鄒語) 、Tivora、Sivora (荷蘭語) 、豬母朥社、豬母壠社、肚武膋社トフヤ | 17世紀初成立Tfuya大社,1742年稱為豬母朥社 (阿里山八社之一) | 阿里山鄉達邦村特富野 | 鄒族特富野社 (Tfuya) |
Lalauya (鄒語) 、ララウヤ、拉拉吾雅 | 阿里山鄉樂野村 | 鄒語意為,美麗的楓香林地 | |
Nia'ucna (鄒語) 、尼雅俟烏支那、頂笨子、頂笨 (客語) | 阿里山鄉里佳村 | 鄒族里佳社 (Nia』ucna) | |
Pnguu (鄒語) | 阿里山鄉來吉村 | 鄒族來吉社 (Pnguu) | |
Poneo imucu (鄒語) 、石鼓盤 | 阿里山鄉豐山村 | 鄒族伊姆茲社 | |
Saviki (鄒語) 、沙米箕社、Tanayigu (鄒語) 、達那伊谷 | 1742年稱為沙米箕社 (阿里山八社之一) | 阿里山鄉山美村 | 鄒族山美社 (Saviki) ,為南三村之一 |
Takupuyanʉ (鄒語) 、達谷布朗 (布農語) 、Tackopoelangh (荷蘭語) 、大龜佛社、大圭佛社、大居佛社、達谷布亞努、達庫布雅努、塔庫普亞女、Niahosa (鄒語) 、尼亞後薩 | 1684年稱為大圭佛社 (阿里山八社之一) | 阿里山鄉新美村 | 布農族蘭社群,達谷布亞努族,第一部落耶比亞畢 (Japiapi) 、第二部落尼雅後薩 (Niahosa) 、第三部落伊拜班 (Ipaipayu) 鄒語,Niahosa意為古老的部落,有鄒族新美社 (Singvi) ,為南三村之一 |
Cayamavana (鄒語) 、珈雅瑪麻拿、珈雅瑪方納、珈雅瑪 | 日治時前簡稱為珈雅瑪,1946年改名為茶山 | 阿里山鄉茶山村 | 布農族蘭社群,達谷布亞努族,第四部落亞比亞那 (Yaviana) 、第五部落伽雅瑪 (Cayamavana) ,鄒語意為山腰上的平原,有鄒族茶山社 (Cayamavana) ,為南三村之一 |
臺南市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府城 | 原臺南市 | ||
Saccam、新港 | 1653年改名赤崁 | 中西區赤崁里 | 西拉雅族 |
永寧 | 西部併入南區,東部併入仁德區 | ||
臺灣、大員、Taijoan | 1661年改名安平 | 安平區王城里 | 西拉雅族 |
加老灣 (Callewangh) | 安平區 | 當時臺江外圍沙堤,有一小水道稱鹿耳門 | |
安順 | 安南區 | ||
溪仔漧 | 安南區溪漧里、安富里 | ||
中州寮 | 安南區州南里、州北里 | ||
店仔口 | 白河區 | ||
官佃 | 1920年改名官田 | 官田區 | |
蕭壟 | 1920年改名佳里 | 佳里區永寧里 | 西拉雅族 |
茄哩嶼、加哩林 | 1685年改名佳里興 | 佳里區佳興里 | 西拉雅族 |
史椰甲、學甲、慈生 | 2006年改名慈福 | 學甲區慈福里 | 西拉雅族 |
東番、倒豐、倒風、倒芳、新芳 | 2006年改名三慶 | 學甲區三慶里 | 西拉雅族 |
馬沙溝 | 1945年改名長沙 | 將軍區長沙里 | 西拉雅族 |
大目降 | 新化區 | ||
灣裡 | 善化區 | ||
直加弄 | 安定區 | ||
山仔頂 | 山上區 | ||
焦吧哖 | 玉井區 | ||
西阿里關 | 南化區關山村 | ||
關帝廟街 | 關廟區 | ||
埔羌頭 | 永康區 | ||
萬裕埤 | 永康區六合里 | ||
橄欖山 | 永康區六合里 |
高雄市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打狗(Takau)、打狗山 打鼓(Tánn-kóo)、打鼓山 |
1920年改名「高雄·たかお」(Takao) 1945年改稱「高雄」(台:Ko-hiông,客:Go+ hiung,國:Kaohsiung) |
高雄市 | 馬卡道族(Makatau)打狗社(Tankoya),意為「刺竹林」 |
打鼓山 | 1945年設立鼓山區 | 鼓山區 | |
白砂墩、白砂崙 | 茄萣區福德、萬福、白雲等三里 | 台語 位於二層行溪出海口南側 | |
茄藤社(Cattia)、茄萣社 茄藤港 |
1948年設立茄萣鄉 | 茄萣區頂茄萣和下茄萣 | 馬卡道族大傑顛社領域,意為「多魚之地」 今台語讀作(Ka-tiāⁿ-á) 荷蘭人稱此地為漁夫角(de Vissers Caep) |
堯港(Jockan)、蟯港 | 1974年開始建立新打港 1977年完工改名興達漁港 |
茄萣區下茄萣至崎漏之間 | 舊堯港內海出海口 荷蘭人稱堯港內海為漁夫灣(Vissers baojj) |
烏樹林 | 1950年設立永安鄉 | 永安區 | 台語,因海岸充滿紅樹林 以鄉內「舊永安塭」、「新永安塭」命名之 |
竹仔港 | 日治時期設立竹仔港區 1920年後改屬彌陀莊 1950年設立永安鄉 |
永安區 | 台語 堯港內海裡南邊的港口 |
彌羅(Viro) 彌羅港、微羅港、眉螺港 |
日治時期設立彌陀港區 1920年改稱彌陀 |
彌陀區 | 馬卡道語(Makatau)「Viro」意為「竹子」 堯港內海最南端的港口 |
大湖、大湖街、湖街 | 1920年與圍仔內合併為湖內莊 | 湖內區 | 舊時修築有大湖埤 |
圍仔內 | 1920年與大湖合併為湖內莊 | 湖內區 | 台語(Uî-á-lāi) 早期居民環植竹木,形成竹圍 |
半路竹 | 1920年改名為路竹 | 路竹區 | 為馬卡道族大傑巔社故地 往返安平與鳳山半路上之竹木 |
呵嗹、阿嗹 | 1946年鄉務會議更改縣名為阿蓮 | 阿蓮區 | 有說法推測為西拉雅語(Alien),即「敬拜阿立祖之地」 |
阿公店(Agongtoan)(Agongtoen) 竿蓁林 |
1920年改名為岡山 | 岡山區 | 馬卡道族阿加社故地,社名意為「很多船仔花」 竿蓁林為漢人移民意譯 |
援剿 | 1920年改為燕巢(えんそうく)(Ensouku) 1945年改稱燕巢(Yanchao) |
燕巢區 | 為馬卡道族大傑巔社故地 明鄭時期「援剿中鎮」、「援剿右鎮」來到此地開墾 |
苓仔寮 | 1925年改名苓雅 1946年改名連雅 1952年復名苓雅 |
苓雅區 | |
旗後 | 旗津區 | ||
內圍 | 鼓山區內惟里等數個里 | ||
湳仔坑 楠仔坑 |
1920年改名楠梓(なんしく)(Nanshiku) 1945年設立楠梓區(Nanzih) |
楠梓區 | 台語(Lâm-a-kheⁿ),地勢低窪之意 |
右衝 右沖 |
楠梓區右昌 | ||
鳳山港 | 小港區 | ||
大港埔 | 古名𩻸港 (tāi/ㄉㄞˇ) 1920年設立大港埔大字 1946年更名新興區 |
新興區 | 先民取本地出產𩻸魚 (鮘魚)的河岸故名𩻸港埔,後演化為大港埔 (tāi-káng-poo) |
下坡頭街 | 鳳山區 | ||
林仔邊 | 林園區 | ||
蕃薯寮 | 旗山區 | ||
彌濃 | 美濃區 | ||
羅漢門 | 內門區 | ||
甲仙埔 阿里關 東阿里關 |
甲仙區 | ||
雅爾(ní)、雅你(lí) | 1920年原名為雅爾鄉,1947年改為雅你鄉,後又改名桃源鄉 | 桃源區 | |
多納 | 1957年以前為多納鄉,1957年改名茂林鄉 | 茂林區 | |
瑪雅 | 1957年以前為瑪雅鄉,1957年改名三民鄉, 2008年改名那瑪夏 |
那瑪夏區 | |
橋仔頭 | 橋頭區 |
屏東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Akauw(馬卡道語) 阿猴、雅猴 |
阿猴社,阿猴街(乾隆年間),阿猴廳(1903年) 1903年改名為"阿緱",設阿緱廳 1920年改名為"屏東",設屏東街隸屬於屏東郡,屏東市(1933年) |
屏東市 | 舊有馬卡道族搭加里揚群阿猴社(Akau) |
九塊厝 | 1920年改名為"九塊",設九塊莊 1946年改名"九如",設九如區(隸屬於屏東市),九如鄉(隸屬於屏東縣)(1950年) |
九如鄉 | |
大武崙 | 九如鄉後庄村 | 出自乾隆元年(1736年)《台海使槎錄》,今日位置由伊能嘉矩考據[70]。 | |
阿里港(排灣語、馬卡道語) | 阿里港街(乾隆年間) 1920年改名為"里港",設里港莊,里港鄉(1946年) |
里港鄉 | |
Swatelauw(馬卡道語、荷蘭語)、塔樓 | 塔樓社 | 里港鄉塔樓村 | 舊有馬卡道族搭加里揚社群塔樓社(Zoatalau) |
武洛(馬卡道語、客語)、武洛社 | 武洛社(大澤機社),武洛庒(1706年)(上武洛莊、下武洛莊) | 里港鄉茄苳村武洛 | 舊有馬卡道族武洛社 客家六堆中右堆最早根據地 |
Panenda(馬卡道語)、萬丹 | 萬丹社,萬丹民社,1920年設立萬丹莊,萬丹區(隸屬於屏東市)(1946年),萬丹鄉(隸屬於屏東縣)(1950年) | 萬丹鄉 | 馬卡道語"Panenda",意為「市集買賣的地方」 舊有馬卡道族搭加里揚社群萬丹社(Panendal)(Pandangdangh) |
Tapouliangh(馬卡道語、荷蘭語)、上淡水、上淡水社、上澹水社、大木連 | 萬丹鄉上社村 | 舊有馬卡道族搭加里揚社群上淡水社(Tapoliang) | |
Verrovorongh(馬卡道語、荷蘭語)、淡水、下淡水、下淡水社、下澹水、麻里麻崙 | 萬丹鄉香社村 | 舊有馬卡道族搭加里揚社群下淡水社(Verrovorongh) | |
濫濫、濫濫莊 | 萬丹鄉四維村 | 客家六堆之發祥地 | |
新園 | 1920年設新園莊,新園鄉(1946年) | 新園鄉 | |
Netne(馬卡道語、荷蘭語)、力力、力力社 | 1950年設崁頂鄉 | 崁頂鄉 | 舊有馬卡道族放索社群力力社 |
潮州莊、潮莊 | 潮州莊(1760年),1920年設潮州街 | 潮州鎮 | 舊為馬卡道族放索社群力力社領域 |
八老爺 | 潮州鎮八爺村 | 為感念當地八位德高望重之士紳而得名 | |
頓物(客語) | 1920年改名為"竹田",設竹田莊,1945年為竹田鄉 | 竹田鄉 | 舊為馬卡道族搭加里揚社群下淡水社(Verrovorongh)領域 客家六堆中之"中堆" |
長興 | 1920年設長興莊 1946年改名"長治" |
長治鄉 | 舊為馬卡道族領域 為客家六堆中之"前堆" |
凌洛、玲路、麟落、玲珞、玲珞社 | 麟落莊(1698年) 後改為"麟洛",1955年設立麟洛鄉 |
麟洛鄉 | 舊有番社玲珞社 為客家六堆中之"前堆" |
東振新莊 高樹下莊 |
高樹下莊 1920年改名"高樹",設高樹莊,1945年為高樹鄉 |
高樹鄉 | 舊為排灣族、馬卡道族領域 |
加蚋埔、打獵埔、嘉獵埔(馬卡道語) | 高樹鄉泰山村 | 有馬卡道族聚落加蚋埔 | |
鹹埔 | 鹽埔莊,鹽埔鄉(1945年) | 鹽埔鄉 | |
內埔 | 內埔莊(1920年),內埔鄉(1945年) | 內埔鄉 | |
中心崙 | 內埔鄉美和村 | ||
蠻蠻、戀戀、萬蠻(馬卡道語) | 萬巒鄉 | 舊有番社蠻蠻社 為客家六堆之"先鋒堆" | |
拆散、赤山(馬卡道語) 茄藤、奢連(馬卡道語) |
萬巒鄉赤山村 | 有馬卡道族放索社群赤山聚落 | |
萬巾、萬金(馬卡道語) 放索、阿加(馬卡道語) |
萬巒鄉萬金村 | 有馬卡道族放索社群萬金聚落 | |
加匏朗(馬卡道語) | 加匏朗社,加匏朗莊(同治年間) | 萬巒鄉佳和村 | 舊有歸化生番番社加匏朗社 有馬卡道族放索社群聚落加匏朗 |
小淡水 | 1920年設東港街,東港鎮(1945年) | 東港鄉 | |
溪州 | 1951年設溪州鄉 1956年改名為"南州" |
南州鄉 | |
新埤頭 | 1920年改名"新埤",設新埤莊,1945年改為新埤鄉 | 新埤鄉 | |
林仔邊 | 1920年改名"林邊",設林邊莊,1945年改為林邊鄉 | 林邊鄉 | 舊有馬卡道族放索社群放索社 |
茄苳腳、茄藤社 六根、六根莊 |
1920年改名"佳冬",設佳冬莊,1945年改為佳冬鄉 | 佳冬鄉 | 舊有馬卡道族放索社群茄藤社 為客家六堆中之左堆 |
枋寮 | 1920年設枋寮莊,1945年改為枋寮鄉 | 枋寮鄉 | |
北旗尾 | 1950年改名東海村 | 枋寮鄉東海村 | |
Vudai(魯凱語)、霧台 | 霧台鄉 | ||
音斯笛摩兒、斯笛摩兒、笛摩兒(排灣語) 山地門、山豬毛 三地 |
1945年設三地盟鄉 1947年改名為三地鄉 1992年改名為三地門鄉 |
三地門鄉 | |
Makazayazaya(排灣語)、瑪卡札亞札亞 瑪佳沙 |
1945年原訂設瑪佳沙鄉 1946年改為瑪家鄉 |
瑪家鄉 | |
大武 | 泰武鄉 | ||
Pavuavua(排灣語)、巴夫瓦夫瓦 Rai(排灣語)、來義 |
來義鄉 | ||
Kasubagan(排灣語) | 1941年改名為"春日",1945年設春日鄉 | 春日鄉 | |
崩山 | 枋山鄉 | ||
獅子頭社 | 獅子鄉 | ||
牡丹社 | 牡丹鄉 | ||
Kabeyawan(排灣語、荷蘭語)、龜壁灣 統領埔 福安城 柴城 |
車城鄉 | ||
Lonkiauw(排灣語、荷蘭語)瑯橋、瑯嶠、郎嶠 | 恆春鎮 | 排灣語之意為「蘭花」 | |
Manutsuru(排灣語)、蚊蟀埔 | 1920年改名"滿州",設滿州莊,1945年改為滿州鄉 | 滿州鄉 | 排灣語"Manutsuru'之意為「臭氣」 |
Lamey、Lambay Insel(德語)、拉美島 Gouden Leeuw Eiland(荷蘭語)、金獅子島 砂瑪磯、沙馬基 小琉球、琉球嶼 |
1920年改名為"琉球" 1946年設立"琉球"鄉 |
琉球鄉 |
宜蘭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Kbalan(噶瑪蘭語) 蛤仔欄、甲子難、葛雅蘭、噶瑪蘭 |
1810年設"噶瑪蘭"廳」 1875年廢廳改縣,改稱"宜蘭" |
宜蘭縣 | 噶瑪蘭語"Kbalan",意為「平原之人類」 |
五圍 | 宜蘭市 | ||
頭圍 | 1796年改名"頭城",不久復名 1946年再度改名頭城 |
頭城鎮 | |
Tamayan(巴賽語) 打馬煙、達媽嫣、八知買譯、巴抵馬悅 |
頭城鎮竹安里 | 舊有巴賽族打馬煙社,意為「煮鹽」 | |
Tuvigan(巴賽語) 抵美簡 |
礁溪鄉白雲村 | 舊有巴賽族抵美簡社 | |
民壯圍 | 壯圍鄉 | ||
利澤簡( 噶瑪蘭語) | 五結鄉 | ||
老董 老懂 |
羅東鎮 | ||
濁水 | 1945年改名太平 1958年改名大同 |
大同鄉 | |
煙斗嶼 五獅嶼 龜山島、龜山嶼、龜島、龜嶼 |
頭城鎮龜山島 | 清何徵<台灣雜詠>記為"五獅嶼" | |
釣魚臺、釣魚嶼、釣魚山、釣嶼、釣臺 | 頭城鎮釣魚臺列嶼 |
花蓮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洄瀾 | 花蓮市 | ||
知卡宣 七腳川 |
1911年設立吉野鄉 1948年改名吉安鄉 |
吉安鄉 | |
鯉魚尾 | 壽豐鄉 | ||
馬太鞍 | 1937年改名上大和 1945年改名台安 1947年改名光復 |
光復鄉 | |
水尾 | 瑞穗鄉 | ||
森坂村 | 萬榮鄉 | ||
璞石閣 | 玉里鎮 | ||
研海 | 新城鄉 | ||
巴內大 乾溪 |
卓溪鄉 | ||
公埔 | 富里鄉 |
臺東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Puyuma(卑南語)、Pinara(卑南語) Pimala(荷蘭語)、卑瑪拉 卑南 |
卑南廳(1875),台東直隸州(1886),臺南縣臺東支廳(1895),臺東廳(1897),臺東縣(1945) | 臺東縣 | |
Papulu(卑南語) 寶桑 |
寶桑莊(同治末年),卑南街(1895),臺東街(1919),台東鎮(1945),台東市(1979) | 台東市 | 台灣閩南語"寶桑莊"Pó-song-tsng |
Puyuma(卑南語)、Pinara(卑南語) Pimala(荷蘭語)、卑瑪拉 卑南 |
卑南莊(1895),卑南鄉(1946) | 卑南鄉 | 台灣閩南語"卑南"Pi-lâm |
Binaski(卑南語) 比納斯基 檳榔 |
卑南鄉賓朗村 | 卑南語"Binaski"意為「上斜坡」 有卑南族下賓朗部落(Binaski) | |
Alibai(卑南語)、阿里擺 | 卑南鄉賓朗村 | 卑南語"Alibai"意為「螞蟻很多」 有卑南族阿里擺部落(Alibai) | |
班鳩(卑南語) | 卑南鄉美農村 | 卑南語原意指一種辣椒 | |
萬萬(卑南語) | 卑南鄉美農村 | ||
Ulivelivek(卑南語)、烏利敷利敷庫 Pahaliwan巴哈利彎 北絲鬮 |
日治時期改稱"初鹿尾",後簡稱"初鹿" (Hatsushika) | 卑南鄉初鹿村 | 卑南語"Pahaliwan"意指休憩的地方 有卑南族初鹿部落(Wupulipulipa/Ulivelivek) |
Dandanau(卑南語) 龍過脈 |
卑南鄉明峰村 | 卑南語"Dandannau"為「水池」之意 有卑南族龍過脈部落(Dandanau) | |
Aloran(阿美語) | 卑南鄉嘉豐村 | 有阿美族馬蘭阿美群和平部落(Aloran) | |
Kanatolan(阿美語)、堪那多羅 | 卑南鄉嘉豐村 | 有阿美族馬蘭阿美群山里部落(Kanatolan) | |
Inabara(卑南語) | 日治時期音譯為"稻葉"(Inaba) | 卑南鄉嘉豐村 | 卑南語"Inabara"意指「客死他鄉」或「離別」 有阿美族馬蘭阿美群稻葉部落(Inabara) |
Tamalakau(卑南語)、大巴六九 | 卑南鄉泰安村 | 有卑南族泰安部落(Tamalakau) | |
Likavung(卑南語)、利卡夢、利嘉 Likavung(卑南語)、呂家罔、呂家望、呂家 遵化、迪化 |
卑南鄉利嘉村太平村 | 卑南語"Rikavon"意指土地肥沃,種地瓜很肥大的地方 有卑南族利嘉部落 | |
Tarumak(魯凱語)、達魯瑪克 大南 |
1969年改名"東興" | 卑南鄉東興村 | 魯凱語"Tarumak"意為「卑南東魯凱」 有魯凱族東魯凱族東興部落 |
Tripulr(卑南語)、治本 Katripulr、卡地布 |
後音譯為"知本" | 卑南鄉溫泉村 | 有卑南族知本部落(Tripulr) |
Likiliki(阿美語)、利基利基 | 卑南鄉利吉村 | 阿美語"Likiliki"意為「懷念」 有阿美族恆春阿美群利吉部落(Likiliki) | |
Fulafulangan(阿美語) | 卑南鄉富山村 | 阿美語"Fulafulangan"意為「莿桐」 有阿美族馬蘭阿美群莿桐部落(Fulafulangan) | |
Lilong(阿美語) 里壟 |
里壠區役場(1920),關山莊役場(1939),關山鄉(1946),里壠鎮(1946),關山鎮(1954) | 關山鎮 | 阿美語"Lilong",意指當地多「紅蟲」 台灣閩南語"阿里壟"A-lí-lóng |
Maloalong(阿美語) Fafukod(阿美語) 馬武窟、大馬武窟 |
1920年設置都蘭區役場,1937年改名都蘭 1946年改名東河 |
東河鄉 | 台灣閩南語"大馬武窟"Tánn-má-bú-khut |
Madaudau(阿美語) 麻老漏、麻荖漏、麻荖漏社 |
1920年改稱"新港",新港支廳(1921),新港鄉(1946),成功鎮(1946) | 成功鎮 | 阿美語"Madaudau"意為「枯草原」、「枯地」 台灣閩南語"麻荖漏"Muâ-láu-lāu |
成廣澳 | 1937年改稱"小湊"(小港) | 成功鎮忠孝里 | 一說源自阿美語,意為「多白石灰之地」 |
Pisiliang(阿美語) 比西里岸、比西里岸社 |
有海岸阿美族比西里岸部落,後更名為白守蓮部落 | 成功鎮三仙里 | 阿美語"Pisiliang"意為「養羊的地方 」 |
Nuwalian(阿美語) | 成功鎮三仙里三仙台 | 阿美語"Nuwalian"意為「最東邊的地方」 | |
Kahciday(阿美語) 加只來、加只來社 |
有恆春阿美族加只來部落,後更名為嘉平部落,和平部落,也稱鹽濱部落 | 成功鎮和平里 | 阿美語"Kahciday"意為「鹹」 |
Papian(阿美語) 跋便、跋便社 |
舊有加只來部落分社跋便社 | 成功鎮和平里八邊 | |
Pikakasawan(阿美語或馬卡道語) 加走灣 |
1937年改名為"長濱" | 長濱鄉 | 台灣閩南語"加走灣"Ka-tsáu-uan |
新開園 | 池上鄉 | ||
Tjavualji(排灣語) 大貓狸、朝麻籬、大麻里 |
1920年定名為"太麻里",太麻里莊(1937),太麻里鄉(1946) | 太麻里鄉 | 排灣語"Tjavualji"意為「太陽照耀的肥沃土地」 |
巴塱衛(排灣語) | 1920年改名大武 | 大武鄉 | 台灣閩南語"巴塱衛"Pa-lóng-ué |
鹿寮 | 鹿野鄉 | 台灣閩南語"鹿寮"Lo̍k-liâu | |
Haitotowan、Haitutuan(布農語) 海多端王、海哆哆灣 |
1946年改名簡稱為"海端",設置海端鄉 | 海端鄉海端村 | 布農語"Haitotowan"意指「三面被山圍繞、一面敝開」 |
Samuluh(布農語) 新武路(Sinburo)(日語) 新武呂 |
海端鄉海端村 | 有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新武部落(Samuluh) | |
Sulaiiat(布農語) | 戰後取其音改稱為"初來" | 海端鄉海端村 | 布農語"Sulaiyaz"意為「榕樹」 有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初來部落(Sulaiiat) |
Tagbahtastas(布農語) | 日治時期意譯為"瀧下" | 海端鄉海端村 | 布農語"Tagbahtastas"意為「瀑布之下」 有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瀧下部落(Tagbahtastas) |
Kanachan(布農語) 加拿典(日語) |
戰後改名簡稱為"加拿" | 海端鄉加拿村 | 布農語"Kanachan"意指「平坦山腹」 有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加拿部落 |
加奈鹿(布農語) 加鹿 |
戰後改名為"加樂" | 海端鄉加拿村 | 有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加樂部落 |
里壟山(阿美語) | 戰後改名為"崁頂" | 海端鄉崁頂村 | "崁頂"為山下關山區域的漢人聚落對山上的稱呼 有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崁頂部落 |
Sunuki(布農語) 紅石頭 |
戰後改名簡稱為"紅石" | 海端鄉崁頂村 | 有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紅石部落(Sunuki) |
Tuabu 大埔 |
日治時期設立大埔駐在所 戰後依原意改名為"廣原" |
海端鄉廣原村 | 有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大埔部落(Tuabu) |
Likauwan(布農語) 網綢 |
戰後改名為"錦屏" | 海端鄉廣原村 | 有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錦屏部落(Likauwan) |
Kakini 瀧(日語) |
戰後改名為"龍泉" | 海端鄉廣原村 | 有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龍泉部落(Kakini) |
Bulbul(布農語) 霧鹿 |
海端鄉霧鹿村 | 布農語"Bulbul"表示水自地層中冒出來的聲音 有布農族巒社群(takebanuad)郡社群(isbukun)霧鹿部落(Bulbul) | |
Ebaho(布農語) 下馬谷(Ebako)(日語) |
戰後簡稱為"下馬" | 海端鄉霧鹿村 | 布農語"Ebaho"意為山之中腹 有布農族郡社群(isbukun)下馬部落(Vauvu) |
Lidtu(布農語) 利稻 |
海端鄉利稻村 | 布農語稱枇杷為"Lito" 有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利稻部落(Lidtu) | |
Sazasa(布農語) 沙拉沙 |
延平鄉鸞山村 | ||
Pasikau(布農語) 巴喜告 |
延平鄉桃源村 | 布農語意為「竹林」 包含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桃源部落、鹿鳴部落、下里部落 | |
Vakagan(布農語) 瓦崗南 |
延平鄉紅葉村 | 有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紅葉部落(Dahdah) | |
Buklavu(布農語) 布穀拉夫 |
延平鄉武陵村 | 布農語意為「平原」 | |
Sinunsung(布農語) 喜儂頌 |
延平鄉永康村 | ||
Laipunuk(布農語) 內本鹿 |
延平鄉、海端鄉 | 中央山脈南段卑南主山以南、鬼湖區以北 | |
金崙 | 1946年設置金崙鄉,又改為金山鄉 1958年改名為金峰鄉 |
金峰鄉 | 台灣閩南語"金崙"Kim-lun |
阿塱衛、阿塱衛社 | 1933年設置阿塱衛社,1946年設置達仁鄉 1947年簡稱為安朗村,後筆誤為安朔村,排灣語Agiogetsu |
達仁鄉安朔村 | |
Cuwabar(排灣語)、Tuabale(排灣語) 土哇巴樂 |
日治時期稱為土哇巴樂社 1946年改名土坂村,排灣語Tjuluqalju |
達仁鄉土坂村 | |
大坂鹿 | 日治時期設立大坂鹿社 1946年改名台坂村 |
達仁鄉台坂村 | 包含拉里巴、佳阿烏、加發哪額、加滿額斯四個部落 |
kuvaleng(排灣語) | 達仁鄉新化村 | 舊有Tjuakakuljai(就卡固來)部落 | |
達仁鄉森永村 | |||
Seljupelj(排灣語) | 達仁鄉南田村 | ||
Sanasai(阿美語) Samasana Insel(德語) 火燒島 雞心嶼、青仔嶼 |
清嘉慶年間大火焚島 1948年改名"綠島" |
綠島鄉綠島 | 台灣閩南語Hué-sio-tó |
Ponso no Tao(達悟語) Voturu(阿美語、布農語) 淡馬顏 紅頭嶼、紅豆嶼 Botel Tabacco(法語) |
日治時期定名為"紅頭嶼"(こうとうしょ;Koutoushio) 1947年改名"蘭嶼" |
蘭嶼鄉 | 達悟語"Ponso no Tao",意為"人之島" 南宋趙汝適《諸蕃志》(A.D.1225)記為"淡馬顏" 明張燮《東西洋考》(A.D.1618)記為"紅頭嶼" 台灣閩南語Âng-thâu-sū 西方早期稱為"Botel Tobago"(西班牙語、德語),也有稱為"Koto island"(英語) |
Jimagaod(達悟語) 小紅頭嶼 |
1947年改名"小蘭嶼" | 蘭嶼鄉小蘭嶼 |
澎湖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島夷、西瀛、亶州 方壺、平湖、彭湖 Pescadores(葡萄牙語)、漁翁島 |
元代1281年設立澎湖巡檢司 | 澎湖縣 | "平湖"文獻上始見於南宋樓鑰《攻媿集》(A.D.1171) 台灣閩南語"平湖"Pînn-ôo |
媽宮、媽宮社 媽祖嶼 |
1920年改名"馬公",設立"馬公"街 | 馬公市 | 台灣閩南語"媽宮"Má-king |
埔仔 | 馬公市中興里、光復里 | ||
紅毛城 | 馬公市朝陽里 | ||
火燒棚 | 馬公市光明里 | ||
東衛、東衛社 | 馬公市東衛里 | ||
西衛、西衛社 | 馬公市西衛里 | ||
案山、案山仔社 | 1986年遷村,改稱"大案山",原址改稱"小案山" "小案山"後又改稱"測天島" |
馬公市案山里 | |
後窟潭、小日月潭 | 馬公市重光里 | ||
闉墩仔社 前寮、前瞭 |
馬公市前寮里 | ||
石井社 | 馬公市石泉里 | ||
鐵線渼、鐵線尾社 | 馬公市鐵線里 | ||
菜園社 | 馬公市菜園里 | ||
圭母塢、雞母塢社 | 日治時期稱為"圓頂" 1951年改名設立"五德里" |
馬公市五德里 | |
小管、(小港)、鎖港 | 馬公市鎖港里 | ||
噚垵、禪垵、禪垵澳 | 清代改稱"井仔垵社" | 馬公市井垵里 | |
豬母落水、豬母水 | 曾改名"珠江",後改名為"山水" | 馬公市山水裡 | |
嵵內、嵵內嶼 | 清代改寫為"嵵裡",設有嵵裡澳嵵裡社 | 馬公市嵵裡里 | |
烏崁社 | 馬公市烏崁里 | ||
風櫃澳、風櫃尾社 | 馬公市風櫃里 | ||
好井 | 馬公市虎井裡虎井嶼 | ||
桶盤、桶盤社 | 馬公市桶盤里桶盤嶼 | ||
鮓腳嶼、鮓腳嶼社 | 日治時期改稱為"宅腳嶼(宅跤嶼)" | 馬公市安宅里 | 台灣閩南語"宅跤嶼" The̍h-kha-sū |
湖西社 | 1920年設立"湖西"莊 | 湖西鄉湖西村 | |
湖東社 | 湖西鄉湖東村 | ||
許家村 | 湖西鄉許家村 | ||
港底社 | 1974年改名為成功村 | 湖西鄉成功村 | |
大城北 | 湖西鄉城北村 | 拱北山古稱"大城" | |
東後、東石社 | 湖西鄉東石村 | ||
西溪、西澳社 | 湖西鄉西溪村 | ||
句龜鼊港、龜壁社 | 清代改稱為"奎壁港"社 | 湖西鄉南寮村 | |
潭邊社 | 湖西鄉潭邊村 | ||
林投社 | 湖西鄉林投村 | ||
青螺社 | 湖西鄉青螺村 | 虎頭山古名為"青螺山" | |
隘門 | 湖西鄉隘門村 | ||
沙港頭社 | 湖西鄉沙港村 | ||
尖山 | 湖西鄉尖山村 | ||
紅林擔、紅林罩 | 湖西鄉紅羅村 | ||
鼎灣 | 清代時設有鼎灣澳鼎灣社 | 湖西鄉鼎灣村 | |
菓葉、菓葉社 | 湖西鄉菓葉村 | ||
太武社 | 湖西鄉太武村 | ||
良文港 | 湖西鄉龍門村 | ||
白猿坑、白猿坑社 | 湖西鄉白坑村 | ||
頂山 北海嶼 |
白沙鄉 | ||
城前 | 白沙鄉城前村 | 1624年建有"鎮海城" | |
瓦硐港社 巷港 |
白沙鄉瓦硐村 | ||
中墩、中墩社 | 白沙鄉中屯村中屯嶼 | ||
岐頭、岐頭社 | 白沙鄉岐頭村 | ||
港仔社 | 白沙鄉港子村 | ||
大赤崁社 | 白沙鄉赤崁村 | ||
港尾、港尾社 | 後改名"講美" | 白沙鄉講美村 | |
鎮海 | 白沙鄉鎮海村 | ||
通梁、通梁社 | 白沙鄉通梁村 | ||
員貝 | 白沙鄉員貝村員貝嶼 | ||
吉貝、吉貝汛 大烈嶼 Bird Island |
白沙鄉吉貝村吉貝嶼 | ||
目斗嶼 | 白沙鄉吉貝村目斗嶼 | ||
大倉 | 白沙鄉大倉村大倉嶼 | ||
鳥嶼 Conch |
白沙鄉鳥嶼村 | ||
漁翁島 | 雍正中期官方稱"西嶼澳" | 西嶼鄉 | |
大池角、大池角社 | 西嶼鄉大池村 | ||
小池角 | 西嶼鄉池東村、池西村 | ||
內塹 | 日治時期改為"內垵" | 西嶼鄉內垵村 | |
外塹 | 日治時期改為"外垵" | 西嶼鄉外垵村 | |
緝馬灣、緝馬灣社 | 西嶼鄉赤馬村 | ||
竹篙灣、竹篙灣社 | 西嶼鄉竹灣村 | ||
小門、小門社 | 西嶼鄉小門村小門嶼 | ||
橫礁、橫礁社 | 西嶼鄉橫礁村 | ||
八罩嶼 網垵 |
光緒十一年設立"八罩"巡檢 日治前期設立"網安"支廳 日治後期設立"望安"支廳 |
望安鄉望安島 | 台灣閩南語"網垵"Bāng-uann |
水垵、水垵澳 | 望安鄉水垵村 | ||
花宅 | 清朝時為"花宅"社,日治時期設立"花宅"鄉 1946年改名為"中社"村 |
望安鄉中社村花宅聚落 | "花宅"之名最初可見於《台灣府志》(A.D.1695) |
挽毛潭、挽毛潭澳 | 康熙22年改名"挽門汛" 1950年興建港口"潭門港" |
望安鄉東安村潭門港 | |
將軍澳嶼 | 望安鄉將軍村 | ||
東吉嶼、(東急嶼) | 望安鄉東吉村 | ||
西吉嶼、(西急嶼) | 望安鄉東吉村 | ||
東嶼坪嶼 | 望安鄉東坪村 | ||
西嶼坪嶼 | 望安鄉西坪村 | ||
花嶼、(花崗石嶼) | 清朝時為"花嶼"社 日治時期設立"花嶼"鄉 |
望安鄉花嶼村 | |
大嶼 南嶼、南天島 |
1949年改名七美 | 七美鄉 | "七美"為原民間稱呼,明、清、日治時期官方均稱為"大嶼" 台灣閩南語"大嶼"Tuā-sū |
金門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浯洲 仙洲 |
金門縣 | ||
後浦 | 金城鎮 | ||
金瓊鄉 | 併入金湖鎮 |
連江縣
舊地名 | 地名變革 | 現今位置 | 備註 |
---|---|---|---|
鏡澳 | 北竿鄉芹壁 | ||
白犬 白肯 |
莒光鄉 | ||
東湧 | 東引鄉 |
註釋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翁佳音,1998,《大台北古地圖考釋》,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 ^ 臺灣堡圖-1904年九十九 坎(崁) [2021-04-07]
- ^ 熱蘭遮城日誌-1646年Chaumul(舊社) [2021-03-06]
- ^ 諸羅縣志-(1667年)皇帝崙(假墓) [2022-01-12]
- ^ 虎尾(皇帝)德興宮志-池王(趙㬎/外人)皇帝崙(虎尾公園) [2022-01-12]
- ^ 臺灣汛塘望寮圖-大崙(莊) [2022-01-12]
- ^ 熱蘭遮城日誌-(1279年)Ponkan(興化外語:內港) [2021-04-24]
- ^ 臺灣府志-(笨)港稅所 [2021-04-24]
- ^ 熱蘭遮城日誌-(1279年)Vasikan(興化外語:公主港) [2021-01-16]
- ^ 臺灣府輿圖纂要-茂利干(莊) [2021-01-16]
- ^ 乾隆臺灣輿圖-1761年貓兒干(小社) [2021-01-16]
- ^ 臺灣府志-(1279年海豐港)興化(話) [2021-06-25]
- ^ 熱蘭遮城日誌-Heiankan Vasikan Vavorolang Basiekan Favorlang(興化外語:太后海豐麥豐村 公主貓兒麥津村 皇帝光大 宰相中街 王爺街尾 /麥寮鄉) [2021-06-25]
- ^ 諸羅縣志-海豐港脂麻粟豆(興化外語:脂莊鍾周鄭曾姓 脂油楊厝姓北港 /麻貓兒乾 貓麥寮麥津村 麥林李姓 /粟栗施厝村姓鹿港 鹿廖姓 /豆許厝姓 /麥寮鄉) [2021-06-25]
- ^ 雲林縣採訪冊-彰德祠(學校)麥藔街西北300餘步(麥津村) [2021-01-14]
- ^ 臺灣府志-(1279年)零丁洋(文天祥海豐五坡嶺/海豐港)敗遁者(興化話) [2021-01-16]
- ^ 熱蘭遮城日誌-Heiankan(興化外語:太后港) [2021-01-16]
- ^ 雲林縣採訪冊-(貓兒干港)麥藔街西北11里(海豐村) [2021-01-18]
- ^ 雲林縣採訪冊-(1279年)觀音嶼(太后陵) [2022-01-12]
- ^ 麥豐(太后)成德堂志-觀音(楊巨良/外人)太后崙(麥寮公園) [2022-01-12]
- ^ 麥津(公主)拱範宮志-媽祖(趙富美趙珠寶/外人)太后崙(麥寮公園) [2022-01-12]
- ^ 光大(皇帝)聚寶宮志-保生日月吏使(趙㬎趙昰趙昺/外人)太后崙(麥寮公園) [2022-01-12]
- ^ 中街(宰相)鎮北宮志-李王蕭太傅(文天祥陸秀夫/外人)太后崙(麥寮公園) [2022-01-12]
- ^ 街尾(王爺)鎮西宮志-蕭王(張世傑/外人)太后崙(麥寮公園) [2022-01-12]
- ^ 諸羅縣志-海豐水汛 [2021-01-08]
- ^ 拱範宮沿革誌 -拱範宮(海豐汛麥藔街)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21-01-08]
- ^ 雲林縣採訪冊-拱範宮麥藔街 [2021-01-14]
- ^ 雲林縣採訪冊-海豐汛麥藔街 [2021-01-14]
- ^ 臺灣府汛塘圖-海豐莊 [2021-01-13]
- ^ 臺灣府汛塘圖-大館 [2021-01-13]
- ^ 文化部-北管(外樂) [2021-01-13]
- ^ 乾隆臺灣輿圖-文館 [2021-01-13]
- ^ 文化部-南管(外樂) [2021-01-13]
- ^ 雲林縣採訪冊-海豐(街) [2021-01-08]
- ^ 雲林縣採訪冊-麥藔街 [2021-01-08]
- ^ 雲林縣採訪冊-拱範宮(麥豐村)麥藔街 [2021-01-14]
- ^ 熱蘭遮城日誌-(1279年)Basjekan(興化外語:宰相港) [2021-01-21]
- ^ 臺灣府志-蔴芝乾社 [2021-01-21]
- ^ 臺灣府志-麻芝乾社 [2021-01-21]
- ^ 福建通志臺灣府—{貓}-兒幹(社/東勢厝東勢莊)君英(杜/君英莊東勢村) [2021-01-21]
- ^ 臺灣府志—{貓}-兒幹莊 [2021-01-21]
- ^ 彰化縣志-東勢(厝)莊 [2021-01-21]
- ^ 臺灣府輿圖纂要-東勢莊 [2021-01-21]
- ^ 臺灣堡圖-東勢 [2021-04-03]
- ^ 熱蘭遮城日誌-(1279年)Favorlang(興化外語:王爺崙) [2021-02-16]
- ^ 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埔姜崙(埔地) [2021-02-16]
- ^ 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南勢底(屯所) [2021-02-16]
- ^ 熱蘭遮城日誌-1638年Favorlang(埔地) [2021-02-21]
- ^ 臺灣堡圖-(褒忠)崙 [2021-03-28]
- ^ 熱蘭遮城日誌-(1279年)漢人(興化話) [2021-02-16]
- ^ 費佛朗(王爺)語字典-Terner Ternern Ereneren Cho(興化外語:龍岩龍巖 頂田洋頂田 下田洋 潮洋潮厝 /褒忠鄉) [2021-02-16]
- ^ 熱蘭遮城日誌-(1279年)Vavorolang(興化外語:皇帝崙) [2021-02-16]
- ^ 彰化縣志-布嶼稟(小社) [2021-04-30]
- ^ 臺灣府志-(1279年)南(蔴芝乾)社興化(話) [2021-05-31]
- ^ 諸羅縣志-崇爻(泰雅洪雅支族)爻山泉鹽(興化外語:爻姚姓 爻蔡姓 蔡蘇厝姓 爻巫厝 巫牛厝村 牛吳留劉姓 吳傅姓 /山寮 山丘厝 丘客厝海口臺西村 客王黃姓 /泉州村 泉陳張姓 /鹽田 鹽埔臺西 鹽丁姓)南社(洪雅羅亞支族/臺西鄉) [2021-02-13]
- ^ 諸羅縣志-(1667年)南社鄭(經成功子/外人) [2021-05-27]
- ^ 諸羅縣志-(1685年吼)尾溪港 [2021-02-08]
- ^ 諸羅縣志-臺仔挖 [2021-02-16]
- ^ 乾隆臺灣輿圖-1761海豐(線) [2021-02-08]
- ^ 北港圖-(1279年)Wanckan(興化外語:外港) [2021-02-08]
- ^ 彰化縣志-(宋)元港 [2021-02-08]
- ^ 彰化縣志-宗元挖 [2021-02-08]
- ^ 臺灣府輿圖纂要-狀元(文天祥/外人)挖 [2021-02-08]
- ^ 臺灣前後山輿圖-狀元澳 [2021-02-08]
- ^ 雲林縣採訪冊-狀元(港) [2021-02-08]
- ^ 雲林縣採訪冊-蚊港(虫文台文/狀元臺灣)莊 [2021-02-08]
- ^ 蚊港(狀元)鎮安宮志-李王(文天祥/外人)宰相崙(假墓) [2021-02-08]
- ^ 熱蘭遮城日誌-(1279年)Orange(興化外語:烏榕) [2021-03-06]
- ^ 熱蘭遮城日誌-(1279年)Goemach(興化外語:古井) [2021-02-22]
- ^ 陳秋坤等, 《里港鄉志》, 2003, 頁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