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旧地名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台湾历史
台湾历史台湾历史年表
史前时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权及部落~1933
明郑时期
1661-1683
清治时期
1683-1895
日治时期
1895-1945
战后时期
1945 迄今
其他台湾系列

人口 - 族群 - 经济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军事 - 外交

台湾主题首页

湾旧地名系指台湾自开发史以来出现地名至今变革皆收纳,并附录福建金马地区地名,但不含无从考证或不存在之地名。通常旧地名泛指台湾先人原初使用地名,随着时空转移与行政调整后,其中又以日治时期以及战后国民政府进行“地名雅化”政策影响甚大,因此行政调整后的多数地区舍弃旧地名而改用新地名,形成现今台湾大众常用之地名,故本列表将地名变化史与行政调整变革做为完整归纳,使旧地名明确指出现今所在位置。

基隆市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鸡笼
鸡笼山
大鸡笼屿
社寮岛
1946年改名和平岛 基隆中正区和平岛 因山形似鸡笼而汉人命名之,旧有巴赛族(Basay)大鸡笼社(ki-maurri)[1]
鸡笼 1875年改名基隆 基隆市
鸡笼屿、鸡笼杙 中正区基隆屿
Pataw(巴赛语)
八斗子
中正区八斗里、长潭里、碧砂里、砂子里、新丰里、新富里 巴赛语"Pataw",有“女巫”、“烟雾濛濛”之意
八尺门 中正区
彭佳屿
草莱屿
大峙山屿、大屿
Agincourt(英语)
日治时期以其英语名称之,(アジンコート;Azinkooto) 中正区彭佳屿
棉花屿
花矸屿
Craig(英语)
中正区棉花屿 英语"Craig",意为"峻岩"
花瓶屿
旗竿屿
扛轿屿
Pinnacle(英语)
中正区花瓶屿 英语"Pinnacle"意为"尖阁岛"
七堵 七堵区 汉人拓垦时期建立土垣的位置,另有五堵、六堵、八堵
拔西猴 七堵区 巴赛语,“风飞沙”之意
友蚋 七堵区 旧有巴赛族(Basay)峰仔峙社(Kippanas/Ratsecan)
Ki-mari巴赛语
玛陵、马邻
汉人移民称为玛陵坑、马邻坑 七堵区玛东、玛南、玛西等里 旧有巴赛族(Basay)玛陵坑社(malingkin)
西班牙人依巴赛语译为吉马利社(Kimari),意为“女巫的坟墓”
Perranouan(巴赛语)
八暖暖
那那
后泉州移民写作“暖暖” 暖暖区 巴赛语,推测原意可能为“间隔处”(往返淡水与鸡笼之间的障碍)[1]
另一说此处旧有泰雅族巴赛族那那社?
石牌街 1946年改称为仁爱区 仁爱区
白米瓮 1946年改称为中山区 中山区
Tapurun(巴赛语)
大武仑
1946年改称为安乐区 安乐区内寮里、外寮里、武仑里、新仑里和中仑里 巴赛语"Tapurun"
田寮港 1946年改称为信义区 信义区

台北市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Ketaganan (凯达格兰)、大佳腊、大加腊、大加蜡 1920年废大加蚋堡,设台北市 台北市区 巴赛族
三市街 台北城内艋舺大稻埕 中正区西北部、万华区北部、大同区南部
城内 1922年改设本町京町大和町荣町乃木町书院町文武町明石町表町
1946年并入城中区
中正区西北部 忠孝西路以南、中华路以东、爱国西路以北、中山南路以西所围起来的范围,即是清代台北府城
古亭、鼓亭 1922年改设古亭町锦町福住町川端町
1946年并入古亭区
中正区萤桥大安区西侧
林口 1922年改设水道町
1947年改设古亭区水源、林口、大学里
中正区公馆水源地)、大安区大学里
Pourompon (巴琅泵/巴浪泵)、大浪泵、圭泵 1802年改名大龙峒 (大隆同)
1946年设大同区
大同区保安里 旧有巴赛族(Basay)大浪泵社(Paronpon/Daronpon)[1]
Ki-motsi(巴赛语)
圭武卒、奇武卒、圭母卒、奎府聚
1851年同安人迁徙至此处开始建立市街
日治时期大稻埕内有上奎府町下奎府町
1946年设建成区
大同区郑州路华阴街台北转运站等区域 旧有巴赛族(Basay)圭武卒社(Kimotsi/Kanatsui)[1]
大稻埕 1851年同安人迁徙至此处开始建立市街
1946年设延平区
大同区大有、永乐、南芳、玉泉、延平、朝阳里 台语Tuā-tiū-tiânn,“大晒谷场”之意
Langeracq(荷兰语)
大直
清代汉人移民于此建立"大直"庄 中山区大直、永安、成功、剑潭、北安里 荷兰语"Langeracq",意为“长直河道”[1]
旧有巴赛族(Basay)圭武卒社(Kimotsi/Kanatsui)
剑潭 中山区剑潭 古时基隆河在此转弯处有广大水域,今已被填平
台语Kiàm-thâm
Marnats(巴赛语)
马纳特
汉人移民最早称"龙峒山",后来称"圆山仔" 中山区圆山 [1]
台语Înn-suann-á 
山仔脚 山也佳 中山区圆山
三板桥 1922年改设三桥町大正町桦山町幸町东门町 中山区中山、康乐、正得、正义、正守里
新庄子 1920年改称西新庄子 中山区新庄、新生、新福、新喜里
下埤头 中山区大佳、松江、行政、行仁、行孝、下埤、江宁、江山里
中仑 1947年设松山区中仑、中正里 松山区中仑、中正、中华、福成、敦化、美仁里
周厝仑、朱厝仑 中山区朱园、朱仑、力行、中央、朱馥、复华里
上埤头 中山区埤头里
中庄子 中山区兴亚、中吉、中原、中庄里
牛埔仔 中山区晴光里、集英里、恒安里等里
大湾、大安陂心 陂心于1920年改名坡心 大安区大安 原为一占地一百余甲的大埤
顶内埔 1922年改为富田町
1947年改为富田、农场里
大安区学府里
下内埔 1947年设卧龙、芳和里 大安区群英、群贤、卧龙、虎啸、芳和、黎元、学府里
六张犁 1947年设黎顺、黎和里 信义区黎顺、黎平、黎忠、黎安
大安区黎孝、黎和等里
艋舺 1920年改名万华 万华区北部 Báng-kah
下崁 万华区大理街沿线一带
小佳腊、小加腊、小加蜡、小加蚋、加蚋仔 1920年改名加蚋子 万华区南部 巴赛族
兴雅抚徕、兴雅 1736年汉人移民在此区域建立"兴雅抚徕"庄
后简称为"兴雅"庄
1947年设兴雅、中兴、车层里
信义区兴雅、敦厚、雅祥、新仁、兴隆、正和、西村、中兴以及
大安区车层、正声、华声、光信等里
旧有巴赛族(Basay)兴雅抚徕社[1]
三犁、三张犁 1947年设三张、三犁、石景里 信义区三张、三犁、六合、泰和、惠安、双和、嘉兴、景新、景联、景勤等里
位于信义路以南、吴兴街、四兽山等区域
清代开垦时该地区开垦面积为“三犁”十五甲
五分埔 1947年设五全里 信义区八德路以南、忠孝东路以北、基隆路以东等区域 1769年开垦时为何、周、沈、杜、李五姓人家合力向巴赛族人买下此地开垦,面积约有四甲
永春陂 1947年设永春里 信义区永春、长春、富台、广居、国业、松友、松隆
Ki-malitsigowan(巴赛语)
猫里锡口、麻里即吼
1815年改称锡口
1920年改名松山(まつやま;Matsuyama)
松山区顶松、有福、丰禄、上寿、富全等里 旧有巴赛族(Basay)猫里锡口社(Kimalitsigowan)[1]
Cattaijo dedan(巴赛语)
上答答悠、上塔悠、上搭搭攸
清代汉人移民在此区域建立"上塔塔悠"庄 松山区庄敬里 旧有巴赛族(Basay)塔塔悠社(Cattaijo)[1]
Cattaijo bona(巴赛语)
下答答悠、下塔悠
清代汉人移民在此区域建立"下塔塔悠"庄 中山区金泰里、成功里
松山区庄敬里
旧有巴赛族(Basay)塔塔悠社(Cattaijo)[1]
南港仔街 南港三重埔 南港区
北投庄 北投区北投
Ki-lrigan(巴赛语)
奇里岸、唭里岸、淇里岸、唭哩岸、奇两峰 北投区风度里、立农里 旧有巴赛族(Basay)唭哩岸社(Kirananna)[1]
台湾闽南语Ki-lí-gān
Kantou(巴赛语)
干豆、干答、干豆、干豆门、干答门、肩脰、乾窦、关豆、墘窦、关杜、关渡、官渡
清代乾隆以后较常使用“官渡”和“关渡”
日治时期称为“江头”(かうたう;Kautau)
1946年后改为“关渡”
北投区关渡 原为巴赛语地名“Kantou”
西班牙语记为“Casidor”
荷兰语记为“Ruijgen Hoeck”,意为“野生灌木林河角”[1]
今日台语称作Kan-tāu
Lisiouck(巴赛语)
里族、里簇、礼族
西班牙时期开始有汉人开垦
1748年移民建立"里族"庄
1920年设立内湖庄
内湖区石潭、湖兴、周美、五分、碧山、葫洲、内沟等里 旧有巴赛族(Basay)里族社(Lisiouck)[1]
台语Lāi-ôo,意为“内部的盆地”
Ki-massauw(巴赛语)
麻少翁、毛少翁、麻舍翁、麻肖翁、芳舍翁
汉人移民称原住民聚落为“社仔” 士林区永平、伦等、三玉等里、社子岛 旧有巴赛族(Basay)麻少翁社(Kimassouw)[1]
台湾闽南语siā-á
八芝兰 芝兰一堡 士林区
三角埔 1947年设三玉里 士林区天母
草山 1950年改名阳明山 士林区阳明山
湳仔、湳雅 1947年设兰雅里 士林区兰雅地区
石角下东势 1947年设芝山里 士林区芝山岩地区
内湖庄、头廷魁 文山区木栅
马明潭 文山区木栅明兴里
枧尾 文山区景美
了康 文山区猫空
内弯 文山区指南里

新北市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摆接、枋桥 1920年摆接堡与海山堡合并为海山郡 板桥区 雷朗族摆接社
Masu
玛𨱈
巴赛族称此地汉人聚落为"vasai",西班牙人则称为"parian", 万里区
Punto Diablos(西班牙语) 后音译为"野柳" 万里区野柳 西班牙语"Punto Diablos",意为“魔鬼岬角”
荷兰语"Duijvel hoek"、"Caap Diable",同样意为“魔鬼岬角”[1]
Quimourije(巴赛语)
金包里、金包里
1920年改名金山 金山区万里区基隆市和平岛以外区域 巴赛语Quimourije[1]
Cameels Hoeck(荷兰语) 金山区狮头山 荷兰语"Cameels Hoeck",意为“骆驼岬角”[1]
港仔嘴 板桥区江子翠地区
龟仑兰溪洲 永和区北部
店仔街 永和区秀朗路一段、土地公庙一带
顶秀朗 永和区秀朗路一、二段 雷朗族秀朗
潭墘 永和区安乐路、
中和区安平路(含八二三纪念公园)
枋寮 中和区枋寮里
漳和 中和区漳和里
二八张犁 二八张,古称二八张犁,是位于现新北市中和区北部的古早垦民聚落,因当年农户共分得犁二十八(一百四十)而得其名。其中有南势角溪支流——二八张沟流经。在清乾隆年间《淡水厅志》的开垦纪录中,就有出现“二八张犁”这样的地名。也有其他纪录表明,乾隆 13 年漳州人林成祖所开凿的大安圳灌溉范围即有包括二八张地区。 中和区中原里、福真里、平河里、碧河里、连和里、信和里,主要为家美工业区一带。古二八张聚落并无明确边界。 二八张沟因流经二八张犁聚落而得名。碧河里内有座供奉福德正神的“碧河宫”,该里正是因为此宫庙而得“碧河”之名,碧河宫内的楹联上写道:“碧河灌陌阡廿八张庄崇市井”,所描述的正是古时二八张沟灌溉邻近地区之景,也可依此楹联之内容合理推断,碧河宫即为旧时居住于二八张聚落的垦民所建。
永和 中和区中原里福善里福祥里 中和区“永和路”之所在
下秀朗 中和区秀朗路三段、成功路
中坑 中和区双和医院一带的圆通路
暗坑 1801年改安坑
1920年设新店庄安坑
新店区安坑
大坪林 1920年设新店庄大坪林,下分新店、七张、十二张、十四张、二十张、宝斗厝
1947年改设新店、张南、张北、百忍、江陵、宝斗里
新店区新店溪以北的平原区域
Kippanas(巴赛语)
峰仔峙、峰峙
1758年左右汉人移民在附近建聚落"峰仔峙"庄”(Pang-á-sï)
后来称此地为"水返脚",因“大浪泵至峰仔峙,港大水深”,涨潮到此处为止
1920年改名"汐止"(しおとめ;shiotome)
汐止区乡长里、江北里 旧有巴赛族(Basay)峰仔峙社(Kippanas)[1]
羌仔寮 汐止区姜子寮
樟树湾 汐止区樟树一路、樟树二路、山光路、工建路
Packan (新)、北港、北港口 1945年改名拱北 汐止区拱北里 巴赛族北港社
簪缨 深坑区
坩仔濑 瑞芳区
杠仔寮 贡寮区
Ki-vanow-an(巴赛语) 1626年西班牙人称此地为"San Diego"(西班牙语),"Santiago"(英语)
后汉人移民转音为"三貂角"
贡寮区三貂角 台湾闽南语Sam-tiau-kak
坪林尾 坪林区
三角涌 三峡区
风柜店 树林区
鹰哥石 莺歌区
三重埔 1947年改名三重 三重区
树林口 林口区
Pinnonouan(雷朗语)
武𦛨湾、武溜湾、武唠湾
新庄区海山、全安、文衡、兴汉、荣和、文德、文明等里 旧有雷朗族(Luilang)武𦛨湾社(Pinnonouan)
台湾闽南语Bú-liu-uan
兴直 新庄区三重区
海山 海山堡树林三峡莺歌、桃园大溪等地 新北市西南部及桃园大溪
海山郡 1920年海山堡摆接堡合并为海山郡,增辖摆接之板桥土城中永和 新北市西南部和板桥、土城、永和、中和、新庄西盛一带
山脚
新庄山脚
泰山区
鹭洲
河上洲
1947年改名芦洲 芦洲区
五谷坑
五股坑
五股区
Parrigon(巴赛语)
八里坌
1921年改名为"八里" 八里区 旧有巴赛族八里坌社(Paripen),意为“抢劫船只的地方”
淡水、澹水、Hobe、沪尾、虎尾、户尾、户美、和美 1920年改名淡水 淡水区文化里 巴赛族淡水社
Shiokuirun(巴赛语)
小鸡笼
清代后期属芝兰三堡
1920年改名"三芝"
三芝区 旧有巴赛族小鸡笼社(kaggilach)
小鸡笼鼻头山 日本时代改名"麟山鼻" 三芝区麟山鼻 荷兰语称为Eerst Hoeck(第一岬角)或de grauwe houck(灰色岬角)
Ta-bin(巴赛语)
打宾
后来汉人将荷兰语的岬角"Hoek",音译为"富贵" 石门区富贵角 荷兰语称此地为Tweede Hoeck(第二岬角)或de groene houck(青绿岬角)
Malleymey(巴赛语)
嘎唠觅
后称为"老梅" 石门区老梅社区 另一说旧有巴赛族小鸡笼社之老梅社(Vavui/Babuy),意为“山猪”

桃园市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虎茅、桃仔园 1903年改名为"桃园" 桃园区武陵里 台湾台语Thô-á-hn̂g
涧仔坜 中坜区
安平镇 平镇区
杨梅坜 杨梅区
灵潭陂 龙潭区
石观音 观音区
八块厝 1946年改名八德 八德区 台湾台语Peh-tè-tshù
霄里(龟仑语) 八德区霄里里、竹园里 旧有龟仑族(Kulon)霄里社
Takoham(龟仑语)
大姑陷
乾隆年间汉人改称"大姑崁"
同治年间改称"大科崁"
光绪年间改称"大嵙崁"
1920年改称"大溪"
大溪区 大汉溪之(龟仑语)
台湾台语Tuā-khoo-khàm
大坵园 1920年改名"大园" 大园区 台湾台语Tuā-khu-hn̂g
Kouroumanangh(龟仑语)
龟仑
1920年改名"龟山" 龟山区 旧有龟仑族(Kulon)龟仑社(Kouroumanangh)
芦竹厝 1946年改称"芦竹" 芦竹区 台湾台语Lôo-tik-tshù
南崁 1920年前表示整个芦竹和龟山地区 芦竹区南崁 旧有龟仑族(Kulon)南崁社
台湾台语Lâm-khàm
大竹围 1946年改称"大竹" 芦竹区大竹 台湾台语Tuā-tik-uî
坑仔外 1946年改称"坑子"
后也以"山脚"代称
芦竹区山脚 旧有龟仑族(Kulon)坑子社
台湾台语Khenn-á-guā
Pyasan(泰雅语)
比亚桑、牌仔山
日治时期命名"角板山"
1946年设立"角板"乡
1954年改名"复兴"乡
复兴区/复兴区泽仁里 古称"Kijai",意为“榕树繁茂之地”
Kyakopay(泰雅语)
基国派
1947年改名为"三民" 复兴区 (桃园市)三民里 Kyagopay,“鱼藤”之意
Kara(泰雅语)
竹头角
1947年改名为"长兴" 复兴区长兴里
Keihui(泰雅语)
奎辉
复兴区奎辉里 Keihui,一种榕树之名
Yo-Habun(泰雅语)
优霞云、哈盆
1951年改名为"霞云" 复兴区霞云里 Yo-Habun,意为“两条溪流交汇在峡谷”
Ulai(泰雅语)
小乌来、宇内、上宇内
复兴区义盛里
Gihen(泰雅语)
义兴
1947年改名为"义盛" 复兴区义盛里 Gihen,意为“阳光照耀之地”
Kinyopan(泰雅语)
雅邦
后称Lahao(泰雅语)、拉号
1975年设置"罗浮"村
复兴区罗浮里 Kinyopan,意为“曾被明郑满清人留瓣子”
Kagilan(泰雅语)
高义兰
1947年改名为"高义" 复兴区高义里
Gogan(泰雅语)
高岗
复兴区三光里 Gogan,意为“小溪的所在地”
Balong(泰雅语)
巴陵
复兴区华陵里 Balong,“桧木”或“巨木”之意
Hakawan(泰雅语)
哈嘎湾
改名为"光华" 复兴区华陵里

新竹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竹堑 新竹市旧社里 道卡斯族
大湖口 湖口乡
红毛港 1956年改名新丰 新丰乡
吧哩啯 新埔镇
咸菜硼 关西镇
九芎林 芎林乡
草山 宝山乡
树杞林 竹东镇
旧港 竹北市北边和西边,被并入竹北乡升格为竹北市
六家 竹北市南边和东边,被定入竹北乡升格为竹北市
月眉 峨眉乡

苗栗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Bari (新)、猫裹、猫里 1889年改名苗栗 苗栗市中苗里 道卡斯族
Wanrie、宛里 苑里镇 道卡斯族
吞霄 通霄镇 道卡斯族
后垄 后龙镇 道卡斯族
马凹 大湖乡
铜锣湾 铜锣乡
崁头屋 头屋乡
三叉河 1953年改名三义 三义乡
四湖 1954年改名西湖 西湖乡
大安 1954年改名泰安 泰安乡

台中市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猫雾捒汛、大墩街、台中街 中区绿川里 拍瀑拉族
Tatutum、大墩、东大墩 中区大墩里 拍瀑拉族
东势仔 东区合作里、东门里、东信里、十甲里、乐成里、泉源里、旱溪里、祖圣里
麻园头 西区忠明里、忠诚里、公正里、公益里、中兴里
邱厝仔 北区邱厝里、乐英里、新兴里、新北里、锦和里、平等里、武顺里、香蕉里
三十张犁 北屯区
大坑 北屯区民德里、东山里、大坑里、和平里
四张犁 北屯区仁美里、仁爱里、仁和里、四民里、松竹里
水崛头 此地意为水坑的旁边,即在水坑边的聚落之意。水崛头意指上方储水处,因此地正当大肚山台地山泉流出注入筏子溪之处,故名。也因水源较丰富,为本区早期形成的村落。 西屯区筏子溪以西地区,又称溪西地区 现今西屯区福安里永安里等地一带
西大墩 西屯区 拍瀑拉族
潮洋、马龙潭 西屯区朝马中港路黎明路路口~黎明路与市政路路口一带
犁头店 南屯区南屯里 拍瀑拉族
猫雾捒巡、猫雾巡、公馆 南屯区广民里 拍瀑拉族
Babosacq 蔴务捒、猫雾捒、番社脚 南屯区春社里 拍瀑拉族
鸟松头 太平区 阿立昆族
Tallita、大里杙 1920年改名大里 大里区大里里 阿立昆族
Ataabu (阿立昆)、阿罩雾 1920年改名雾峰 雾峰区 阿立昆族
Vupuran (凹入)、凹日、湖日、乌日 乌日区乌日里 拍瀑拉族
葫芦墩 丰原区 巴宰族
内埔 1955年改名后里 后里区 巴宰族
石岗仔 石冈区 噶哈巫族
东势角 东势区 巴宰族
新社仔 新社区 巴宰族
南势社 和平区 泰雅族
潭仔墘 潭子区 巴宰族
Papora (拍瀑拉/巴布拉)、大肚、坝雅、埧雅 1920年改名大雅 大雅区大雅里 拍瀑拉族
神冈社、新广庄 神冈区 巴宰族
岸里 神冈区岸里里 巴宰族
Midden Darida (中肚露)、中大肚、中北大肚、大肚 1836年改名社脚 大肚区社脚里 拍瀑拉族
茄投 龙井区 拍瀑拉族
Bodor、水里、水里、水里、番社 1895年改名水里社 龙井区龙泉里 拍瀑拉族
Salagh、沙辘 1920年改名沙鹿 沙鹿区 拍瀑拉族
五汊 梧栖区 拍瀑拉族
Gomagh (新)、牛骂、牛骂头 1920年改名清水 清水区 拍瀑拉族
Taokas (道卡斯)、西大甲 大甲区 道卡斯族
大安港 大安区 道卡斯族

彰化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Pasua 1685年改名半线 彰化市光南里 巴布萨族
大竹乡 彰化市北边,被并入彰化镇升格为彰化市 巴布萨族
南郭乡 彰化市南边,被并入彰化镇升格为彰化市 巴布萨族
阿快官 彰化市快官里、竹巷里、台凤里、牛埔里、福田里 巴布萨族
燕雾陂、燕雾汛、员林仔、员林子 1836年改名员林 员林市中正里 阿立昆族
鹿仔港、鹿子港 1783年改名鹿港 鹿港镇洛津里 巴布萨族
顶番婆 鹿港镇顶番里 巴布萨族
Asock、亚束、亚东、阿束、卡里善、和美线 和美镇 巴布萨族
Baota、宝斗 1806年改名北斗 北斗镇光复里 巴布萨族
湖厝 溪湖镇 阿立昆族
大突 1741年立名 溪湖镇大突里 阿立昆族
田中央 1920年改名田中 田中镇 阿立坤族
二林汛、二林塘 1836年改名二林街 二林镇西平里 巴布萨族
Gielem、二林 1721年改名旧社 二林镇中西里 巴布萨族
二林、顶番社 1946年改名番社 二林镇东兴里 巴布萨族
Turchara、大突 1822年改名番社 二林镇西庄里 阿立昆族
下见口
下径口
线西乡 巴布萨族
新港 1959年改名伸港 伸港乡 巴布萨族
Betgielem、马芝遴、马芝、马之遴 1895年改名番社 福兴乡番社村 巴布萨族
透水
臭水
秀水乡 阿立昆族
茄苳脚 花坛乡花坛街一带 阿立昆族
赤涂崎 花坛乡中正路与139县道交叉口 阿立昆族
Baroch、猫罗 1764年改名旧社 芬园乡旧社村 阿立昆族
芬园新庄 芬园乡 阿立昆族
Tacheybau、大庄、大庄北堡 1920年改名大村 大村乡大村村 阿立昆族
Kakar、燕雾、大庄、大庄南堡、大村 1945年改名大庄 大村乡贡旗村 阿立昆族
Dorenap、埔盐、东埔盐 1920年改名埔盐 埔盐乡埔盐村 阿立昆族
Taurinap、大滥、大廉、打廉 1989年改名打帘 埔盐乡打廉村 阿立昆族
坡心
大埔心
1945年改名埔心 埔心乡 阿立昆族
大武郡 1796年改名社头 社头乡社头村 阿立昆族
Tavocul、大武郡牛 1723年改名旧社 社头乡旧社村 阿立昆族
湳仔 社头乡湳雅村 阿立昆族
二八水 二水乡 阿立昆族
Appassouangh (新)、阿拔泉、鼻仔头庄、鼻子头 1946年改名源泉 二水乡源泉村 阿立昆族
Groot Doualie (大东螺)、东螺、番仔埔、番子埔 1945年改名繁仔埔 埤头乡元埔村 巴布萨族
蕃仔挖 (新)、番仔挖、番挖、沙山 1946年改名芳苑泊地 芳苑乡信义村 巴布萨族
Saribalo、三林港、二林港 1946年改名永兴海埔地 芳苑乡永兴村 巴布萨族
王功宫、王宫 1904年改名王功 芳苑乡和平村 巴布萨族
Tarkais、大城厝、大城厝街、大城厝庄 1920年改名大城 大城乡大城村 巴布萨族
三林港 1946年改名西港泊地 大城乡西港村 巴布萨族
三林炮台 1836年改名鱼寮 大城乡上山村 巴布萨族
Balabaijes (香蕉脚)、眉里 1830年改名溪州 溪州乡溪州村 巴布萨族
Valapais (香蕉)、眉里、旧眉里 1830年改名旧眉 溪州乡旧眉村 巴布萨族
Oist Salmo (东檨仔) 、檨仔、檨仔脚、松仔脚 1945年改名大庄 溪州乡大庄村 巴布萨族

南投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Lamtou、南投 南投市 阿立昆族
营盘口 南投市营南里、营北里、光辉里、光荣里 阿立昆族
樟普寮 南投市凤山里 阿立昆族
草尾岭 南投市凤鸣里 阿立昆族
施厝坪 南投市福山里 阿立昆族
横山 南投市永兴里 阿立昆族
Packtou、北投、草鞋墩 草屯镇 阿立昆族
林骥、林<王冀>埔 、林既埔、林圯埔 、林杞埔、林屺埔 1920年改名竹山 竹山镇竹山里 罗亚族
Tsaba (旧)、吼尾、虎尾、埔尾庄 1920年改名埔尾 竹山镇下坪里 罗亚族
竹脚藔、沙连汛、社藔街、社藔庄 1920年改名社寮 竹山镇社寮里 罗亚族
云林县 (旧)、云林坪、九十九崁[2] 1920年改名九十九坎 竹山镇云林里 罗亚族
湳仔 名间乡 阿立昆族
浊水庄、永济义渡 1920年改名浊水 名间乡浊水村 阿立昆族
埔中央 名间乡埔中村 阿立昆族
松柏坑 名间乡松柏村、松山村 阿立昆族
羌仔寮 鹿谷乡 罗亚族
粗坑 鹿谷乡初乡村 罗亚族
木屐囒 鱼池乡东光村 邵族
水沙连、沙连、水社 鱼池乡水社村 邵族
水长流 国姓乡大旗村、长丰村、长福村、长流村 赛德克族
水里坑 水里乡 邵族
内茅埔 信义乡 邹族
雾社 1950年改名仁爱 仁爱乡 赛德克族

云林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斗六署、云林县 (新)、斗六大街 1920年改名斗六 斗六市中和里 罗亚族
、柴里社 (旧)、顶柴里庄、顶柴里庄 1946年改名顶柴 斗六市三光里 罗亚族
、柴里社 (新)、柴里社、蕃社庄、东和街 1920年改名斗六 斗六市忠孝里 罗亚族
斗六社、斗六庄、斗六门汛 (新)、斗六汛 (旧)、斗六街 1920年改名斗六 斗六市信义里 罗亚族
斗六门汛 (新)、斗六门街 1920年改名斗六 斗六市四维里 罗亚族
斗六门署、斗六汛 (新)、斗六南街 1920年改名斗六 斗六市镇南里 罗亚族
他里雾汛、他里汛、斗南街 1920年改名斗南 中天里 罗亚族
Dalivoe、他里雾社 (旧)、他里雾铺、旧社庄 1920年改名旧社 斗南镇旧社里 罗亚族
Dhalibo、他里务社 (新)、大东庄 1920年改名大东 斗南镇大东里 罗亚族
Chaumul[3]、猴闷社、猴闷沟庄、温厝角 1946年改名温厝 斗南镇将军里 罗亚族
他里雾塘、他里雾庄、他里雾街 1920年改名斗南 斗南镇南昌里 罗亚族
五间厝庄 (新)、虎尾庄、虎尾街 1946年改名虎尾 中山里
Vavorolang (新)、皇帝仑[4][5]、大仑庄[6]、黄地仑庄、黄吉仑庄 1946年改名虎尾 虎尾镇公安里 巴布萨族
黄吉仑塘、五间厝庄 (旧)、旧五间厝 1946年改名五间 虎尾镇西安里 巴布萨族
大仑脚塘、大仑脚庄 (旧) 1946年改名虎尾 虎尾镇德兴里 巴布萨族
西螺汛、西螺街 1946年改名西螺 西中和里 巴布萨族
e、西螺社、蕃社庄 1920年改名番社 西螺镇汉光里 巴布萨族
土库汛、土库庄、土库庄、土库街 1946年改名土库 忠正里 巴布萨族
、大仑脚庄 (新)、大仑脚街 1946年改名土库 土库镇顺天里 巴布萨族
1946年改名绮湖 土库镇奋起里 巴布萨族
1946年改名土库 土库镇宫北里 巴布萨族
北港塘、北港汛、北港街 1946年改名北港 共荣里 罗亚族
Ponkan (旧)[7]、笨港所[8]、湾仔庄、抚蕃社庄、府蕃仔庄、府番子 1946年改名府番 北港镇府番里 罗亚族
笨港署 (旧)、笨港汛 (旧)、笨港街 (旧) 1946年改名北港 北港镇东华里 罗亚族
笨港北街 1946年改名北港 北港镇光民里 罗亚族
笨港南街 1946年改名北港 北港镇东阳里 罗亚族
笨北塘、笨北街 1946年改名北港 北港镇大同里 罗亚族
北港新街、新街庄 1920年改名新街 北港镇新街里 罗亚族
秀才庄、好收庄 1920年改名好收 北港镇好收里 罗亚族
望古坑、庵古坑街、庵古坑庄 1920年改名古坑 古坑乡古坑村 罗亚族
、斗六门社 (新)、溪边厝街、溪边厝庄 1946年改名东和 古坑乡东和村 罗亚族
大坡头庄、大埤头庄、大埤庄 1920年改名大埤 和村 罗亚族
l、大肚庄、大坡庄、旧庄 1920年改名旧庄 大埤乡怡然村 罗亚族
西螺塘、莿桐巷街、莿桐巷庄 1920年改名莿桐 莿桐村 巴布萨族
檨仔脚、树仔脚庄、树子脚 1946年改名饶平 莿桐乡饶平村 巴布萨族
Tsaba (新)、打马辰、打马辰庄、大埔尾庄、下大埔尾庄、大埔尾 1946年改名大美 莿桐乡大美村 巴布萨族
斗六门社 (旧)、林内庄 1920年改名林内 林中村 罗亚族
、斗六东庄 1946年改名茂兴 林内乡林茂村 罗亚族
斗六门汛 (旧)、九姜林庄、九芎林街、九芎林庄 1946年改名九芎 林内乡九芎村 罗亚族
Davolee、二仑庄、二仑仔庄、仑仔庄、义仑庄 1920年改名二仑 二仑乡仑西村 巴布萨族
Davolee、二大仑庄、大义仑庄 1946年改名大义 二仑乡大义村 巴布萨族
1920年改名油车 二仑乡油车村 罗亚族
Vasikan[9]、猫儿干社 (旧)、猫儿干旧社庄、旧厝庄 1920年改名旧庄 仑背乡旧庄村 罗亚族
猫儿干社 (新)、猫儿干社 (旧)、茂利干庄[10] 1946年改名丰荣 仑背乡丰荣村 罗亚族
猫儿干社 (新)[11]、麦仔藔庄、麦仔藔街、麦藔庄 1920年改名麦寮 麦寮乡[12][13][14]麦津村[15] 罗亚族
Heiankan[16][17]、海丰港所、水汛、海丰港街、海防港、麦藔港、猫儿干港、中溪 1946年改名海丰 麦寮乡海丰村[18] 罗亚族
观音屿[19][20][21][22][23][24]、水汛[25][26][27][28]、海丰庄[29]、大馆[30]、文馆[31]、海丰街[32]、麦藔街[33] 1920年改名麦寮 麦寮乡麦丰村[34] 罗亚族
Basjekan (旧)[35]、蔴芝干社[36]、麻芝干社[37]、猫儿干社[38]、猫儿干庄[39]、东势厝庄[40]、东势庄[41] 1920年改名东势[42] 东势乡东南村 罗亚族
Favorlang (旧)[43]、埔姜仑地 [44]、南势底所 [45]、南势底庄、南势庄、牛埔头庄、牛埔庄 1946年改名嘉隆 东势乡嘉隆村 罗亚族
Favorlang (新)[46]、埔姜仑所、埔姜仑庄、埔姜仑街、褒忠仑庄、褒忠仑[47] 1946年改名褒忠 褒忠乡[48][49]埔姜村 巴布萨族
Vavorolang (旧)[50]、布屿禀社[51]、布屿禀大庄、大廍庄 1920年改名大廍 褒忠乡中民村 巴布萨族
布屿禀渡、褒忠庄、布屿铺、褒忠街 1946年改名褒忠 褒忠乡中胜村 巴布萨族
中客厝庄、海口庄 1946年改名台西 台西乡[52][53]台西村 罗亚族
南社 1946年改名成功[54] 台西乡牛厝村 罗亚族
吼尾溪港[55]、台仔挖 (旧)[56]、蕃仔挖 (旧)、海口厝庄 1946年改名海口 台西乡海 罗亚族
海丰线[57]、五条港所、五条港庄 1946年改名五港 台西乡五港村 罗亚族
Wanckan (旧)[58]、宋元港[59]、宗元挖[60]、状元挖[61]、状元澳[62]、状元港[63]、蚊港庄[64][65] 1920年改名蚊港 台西乡蚊港村 罗亚族
白沙墩汛、白沙墩塘、元掌庄、元长庄 1920年改名元长 元长乡长北村 巴布萨族
白沙墩、白沙墩庄、角婆庄、合和庄 1920年改名合和 元长乡合和村 巴布萨族
南社汛、南社塘、四湖庄 1920年改名四湖 四湖乡四湖村 罗亚族
旧口湖庄、下口湖庄 1920年改名口湖 口湖乡口湖村 罗亚族
象领挖、象鼻湖、树苓湖、下湖、象苓澳、象苓湖、象林港 1920年改名下仑 口湖乡下仑村 罗亚族
下仑仔庄、厦仑庄、下仑庄 1920年改名下仑 口湖乡仑中村 罗亚族
台仔挖 (新)、台仔挖庄、𩻸仔挖庄、𩻸鱼挖庄、𩻸雅挖庄、鲐仔挖庄、鲐子挖 1946年改名台子 口湖乡台子村 罗亚族
下湖汛、下湖街、下湖港 1946年改名蚶寮 口湖乡台子村 罗亚族
台仔挖塘、台仔挖汛、新港仔庄、新港庄 1946年改名金湖 口湖乡港西村 罗亚族
秀才庄汛、水漆林庄、水灿林庄 1920年改名水林 水林乡水北村 罗亚族
Orange (旧)[66]、茑菘庄、顶茑松庄 1946年改名茑松 水林乡松中村 罗亚族
Goemach (旧)[67]、红毛路庄 1946年改名红毛 水林乡车港村 罗亚族

嘉义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天兴县诸罗县桃城 1661年设天兴县,1664年改为天兴州,1684年改名为诸罗县,1787年改名为嘉义县,日治初期改为嘉义支厅嘉义厅,1920年设嘉义郡,1945年改为嘉义区,1950年改为嘉义县 嘉义县
Maibayu (邹语) 、Tilaossen、Tirosen、Tirocen、Tiracen (洪雅语/荷兰语) 诸罗山 1684年改名为诸罗,1787年改名为嘉义,1920年改为嘉义街,1930年改为嘉义市 嘉义市 罗亚族
沟尾庄 1838年改名太保 太保市 王得禄返台,清廷加封为伯爵太子太保
猴树港汛、朴仔树脚、猴树港街/朴仔脚街 1920年改名朴子 朴子市开元里 罗亚族
布袋嘴 1920年改名布袋 布袋镇九龙里 罗亚族
Wanckan (新)、Wancan、Wankan (荷兰语)、魍港、蚊港、虎尾 1946年改名好美 布袋镇好美里 罗亚族
青峰阙、蚊港 1952年改名好美里渔港 布袋镇好美里 罗亚族
冬港、前东港 1945年改名东港 布袋镇东港里 罗亚族
Valaula、大埔林、大坡林庄、大莆林街、大林街、大林庄 1946年改名大林 大林镇吉林里 罗亚族
打猫塘、打猫汛、打猫庄、打猫铺、打猫街 1920年改名民雄 民雄乡中乐村 罗亚族
Balauala、打猫社、蕃仔庄、番子 1946年改名福权 民雄乡福权村 罗亚族
双溪口 1920年设溪口庄 溪口乡
蔴园藔、新南港庄、新南港街、新港街、新巷庄 1946年改名新港 新港乡大兴村 罗亚族
笨港署 (新)、笨港汛 (新)、笨港街 (新)、板头厝庄 1946年改名板头 新港乡板头村 罗亚族
笨南汛、笨港前街、旧南港街、旧南港庄 1946年改名南港 新港乡南港村 罗亚族
笨港后街、南港汛、南港塘、南港街 1946年改名南港 新港乡南港村 罗亚族
六家佃、六脚佃 1920年改名六脚 六脚乡 乾隆年间有六户佃农至此开垦
Calcken/蚵石港社、猴树港、猴树 1887年改名东石 东石乡东石村 罗亚族
义竹围 义竹乡
鹿仔草 1920年改名鹿草 鹿草乡 该地鹿仔草 (楮树) 茂盛
水堀头 1920年改名水上,设水上庄 水上乡 康熙年间汉人移民进入水堀池拓垦
中埔庄 1920年设中埔庄 中埔乡 汉人移民开垦的中心位置
竹头崎 大目根堡竹头崎庄1920年改名竹崎,设竹崎庄,1946年改为竹崎乡 竹崎乡
羌仔科 竹崎乡和平村
沙坑 竹崎乡沙坑村坑头村
狮子头 竹崎乡狮埜村
山子门 竹崎乡义和村
番子潭 竹崎乡义仁村
Yomasana (邹语) 、芦麻产社、卢麻产社、鹿麻产社 康熙年间称为芦麻产社 (阿里山八社之一) ,后改称鹿麻产 竹崎乡鹿满村紫云村 台语 Lo̍k-muâ-sán
湾桥村 竹崎乡湾桥村
内埔子 竹崎乡内埔村桃源村升平村
樟树坪 竹崎乡文峰村塘兴村白杞村
瓦厝埔 竹崎乡龙山村义隆村
覆金 竹崎乡复金村
缎厝寮 竹崎乡缎𦈡村
Pipiho (邹语) 、Appassouangh (旧)、Aboan Kirrinan、Aboan Zjippan (荷兰语) 、阿拔泉社、阿拔寮 阿拔泉社 竹崎乡缎𦈡村阿拔泉
金狮寮 竹崎乡金狮村仁寿村
Yovana (邹语) 、柑仔宅 竹崎乡光华村
畚箕湖 竹崎乡奋起湖光华村中和村
糜仔坑、梅仔坑、Kiringangh、Kiranghangh、Kirangang、kirmgangh、Kieriangh (荷兰语) 、奇冷岸社、岖岭岸社 1684年称为奇冷岸社,1920年改名小梅,设小梅庄,1946年改名梅山 梅山乡
圳头 梅山乡圳北村圳南村
科子林 梅山乡瑞里村太和村
过山 梅山乡过山村
大半天寮 梅山乡半天村
双溪 梅山乡双溪村
九芎坑 梅山乡永兴村
大草埔 梅山乡安靖村大南村
大坪 梅山乡太平村
龙眼林 梅山乡龙眼村
生毛树 梅山乡瑞峰村瑞里村
Toingia (邹语) 、番仔路 番仔路庄,1920年改称番路庄 番路乡番路村民和村触口村
Pooftonga veoveo (邹语) 、触口 番路乡触口村
内瓮 番路乡内瓮村江西村
辘子脚 番路乡新福村
下坑 番路乡下坑村
大湖 番路乡大湖村
'A'acai (邹语) 、公田 番路乡公田村公兴村草山村
Kanakanabu (卡那卡那富语) 、Kanna kannavo、Cannacannavo、Kannacannavo、Kannekaneno、Kannekannevo (荷兰语) 、干仔雾社、娴仔雾社、简仔雾社 1742年称为娴仔雾社 (阿里山八社之一) ,1642年间称作后大埔庄,1920年改称大埔庄 大埔乡 卡那卡那富族干仔雾社, (Kanakanabu) 前大埔,位于今嘉义农场的斜对岸,靠近台南市东山区
Arissangh、Arrissangh、Arressangh、Talack Bajen (荷兰语) 、阿里山 阿里山社1946年设吴凤乡,1989年改称阿里山乡 阿里山乡 纪念阿里山通事吴凤
沼の平 (日语) (Numa-no-hira) 、沼之平 阿里山乡中山村中正村沼平
眠月 (日语) 阿里山乡中正村眠月
Psoseongana (邹语) 、饭包服(日语 阿里山乡香林村 饭包服山
二万坪 (日语) (Niman-daira) 阿里山乡香林村二万平 台语 Jī-bān-pênn
十字 (山卡) (日语)、十字卡、十字路 阿里山乡十字村
平遮那 1965年改名屏遮那 阿里山乡十字村屏遮那 奇观台
科子林 阿里山乡十字村
Tapangu (邹语) 、Niewangh (荷兰语) 、踏枋社タパン 1742年称为踏枋社 (阿里山八社之一) 阿里山乡达邦村达邦 邹族达邦社 (Tapangu)
Tfuya (邹语) 、Tivora、Sivora (荷兰语) 、猪母𦛨社、猪母垅社、肚武膋社トフヤ 17世纪初成立Tfuya大社,1742年称为猪母𦛨社 (阿里山八社之一) 阿里山乡达邦村特富野 邹族特富野社 (Tfuya)
Lalauya (邹语) 、ララウヤ、拉拉吾雅 阿里山乡乐野村 邹语意为,美丽的枫香林地
Nia'ucna (邹语) 、尼雅俟乌支那、顶笨子、顶笨 (客语) 阿里山乡里佳村 邹族里佳社 (Nia’ucna)
Pnguu (邹语) 阿里山乡来吉村 邹族来吉社 (Pnguu)
Poneo imucu (邹语) 、石鼓盘 阿里山乡丰山村 邹族伊姆兹
Saviki (邹语) 、沙米箕社、Tanayigu (邹语) 、达那伊谷 1742年称为沙米箕社 (阿里山八社之一) 阿里山乡山美村 邹族山美社 (Saviki) ,为南三村之一
Takupuyanʉ (邹语) 、达谷布朗 (布农语) 、Tackopoelangh (荷兰语) 、大龟佛社、大圭佛社、大居佛社、达谷布亚努、达库布雅努、塔库普亚女、Niahosa (邹语) 、尼亚后萨 1684年称为大圭佛社 (阿里山八社之一) 阿里山乡新美村 布农族兰社群,达谷布亚努族,第一部落耶比亚毕 (Japiapi) 、第二部落尼雅后萨 (Niahosa) 、第三部落伊拜班 (Ipaipayu) 邹语,Niahosa意为古老的部落,有邹族新美社 (Singvi) ,为南三村之一
Cayamavana (邹语) 、珈雅玛麻拿、珈雅玛方纳、珈雅玛 日治时前简称为珈雅玛,1946年改名为茶山 阿里山乡茶山村 布农族兰社群,达谷布亚努族,第四部落亚比亚那 (Yaviana) 、第五部落伽雅玛 (Cayamavana) ,邹语意为山腰上的平原,有邹族茶山社 (Cayamavana) ,为南三村之一

台南市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府城 原台南市
Saccam、新港 1653年改名赤崁 中西区赤崁里 西拉雅族
永宁 西部并入南区,东部并入仁德区
台湾、大员、Taijoan 1661年改名安平 安平区王城里 西拉雅族
加老湾 (Callewangh) 安平区 当时台江外围沙堤,有一小水道称鹿耳门
安顺 安南区
溪仔漧 安南区溪漧里、安富里
中州寮 安南区州南里、州北里
店仔口 白河区
官佃 1920年改名官田 官田区
萧垄 1920年改名佳里 佳里区永宁里 西拉雅族
茄哩屿、加哩林 1685年改名佳里兴 佳里区佳兴里 西拉雅族
史椰甲、学甲、慈生 2006年改名慈福 学甲区慈福里 西拉雅族
东番、倒丰、倒风、倒芳、新芳 2006年改名三庆 学甲区三庆里 西拉雅族
马沙沟 1945年改名长沙 将军区长沙里 西拉雅族
大目降 新化区
湾里 善化区
直加弄 安定区
山仔顶 山上区
焦吧哖 玉井区
西阿里关 南化区关山村
关帝庙街 关庙区
埔羌头 永康区
万裕埤 永康区六合里
橄榄山 永康区六合里

高雄市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打狗(Takau)、打狗山
打鼓(Tánn-kóo)、打鼓山
1920年改名“高雄·たかお”(Takao)
1945年改称“高雄”(:Ko-hiông,:Go+ hiung,:Kaohsiung)
高雄市 马卡道族(Makatau)打狗社(Tankoya),意为“刺竹林”
打鼓山 1945年设立鼓山区 鼓山区
白砂墩、白砂仑 茄萣区福德、万福、白云等三里 台语
位于二层行溪出海口南侧
茄藤社(Cattia)、茄萣社
茄藤港
1948年设立茄萣乡 茄萣区顶茄萣和下茄萣 马卡道族大杰颠社领域,意为“多鱼之地”
今台语读作(Ka-tiāⁿ-á)
荷兰人称此地为渔夫角(de Vissers Caep)
尧港(Jockan)、蛲港 1974年开始建立新打港
1977年完工改名兴达渔港
茄萣区下茄萣至崎漏之间 尧港内海出海口
荷兰人称尧港内海为渔夫湾(Vissers baojj)
乌树林 1950年设立永安乡 永安区 台语,因海岸充满红树林
以乡内“旧永安塭”、“新永安塭”命名之
竹仔港 日治时期设立竹仔港区
1920年后改属弥陀庄
1950年设立永安乡
永安区 台语
尧港内海里南边的港口
弥罗(Viro)
弥罗港、微罗港、眉螺港
日治时期设立弥陀港区
1920年改称弥陀
弥陀区 马卡道语(Makatau)“Viro”意为“竹子”
尧港内海最南端的港口
大湖、大湖街、湖街 1920年与围仔内合并为湖内庄 湖内区 旧时修筑有大湖埤
围仔内 1920年与大湖合并为湖内庄 湖内区 台语(Uî-á-lāi)
早期居民环植竹木,形成竹围 
半路竹 1920年改名为路竹 路竹区 马卡道族大杰巅社故地
往返安平与凤山半路上之竹木
呵𪡏、阿𪡏 1946年乡务会议更改县名为阿莲 阿莲区 有说法推测为西拉雅语(Alien),即“敬拜阿立祖之地”
阿公店(Agongtoan)(Agongtoen)
竿蓁林
1920年改名为冈山 冈山区 马卡道族阿加社故地,社名意为“很多船仔花”
竿蓁林为汉人移民意译
援剿 1920年改为燕巢(えんそうく)(Ensouku)
1945年改称燕巢(Yanchao)
燕巢区 马卡道族大杰巅社故地
明郑时期“援剿中镇”、“援剿右镇”来到此地开垦
苓仔寮 1925年改名苓雅
1946年改名连雅
1952年复名苓雅
苓雅区
旗后 旗津区
内围 鼓山区内惟里等数个里
湳仔坑
楠仔坑
1920年改名楠梓(なんしく)(Nanshiku)
1945年设立楠梓区(Nanzih)
楠梓区 台语(Lâm-a-kheⁿ),地势低洼之意
右冲
右冲
楠梓区右昌
凤山港 小港区
大港埔 古名𩻸港 (tāi/ㄉㄞˇ)
1920年设立大港埔大字
1946年更名新兴区
新兴区 先民取本地出产𩻸鱼 (鮘鱼)的河岸故名𩻸港埔,后演化为大港埔 (tāi-káng-poo)
下坡头街 凤山区
林仔边 林园区
蕃薯寮 旗山区
弥浓 美浓区
罗汉门 内门区
甲仙埔
阿里关
东阿里关
甲仙区
雅尔(ní)、雅你(lí) 1920年原名为雅尔乡,1947年改为雅你乡,后又改名桃源乡 桃源区
多纳 1957年以前为多纳乡,1957年改名茂林乡 茂林区
玛雅 1957年以前为玛雅乡,1957年改名三民乡
2008年改名那玛夏
那玛夏区
桥仔头 桥头区

屏东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Akauw(马卡道语)
阿猴、雅猴
阿猴社,阿猴街(乾隆年间),阿猴厅(1903年)
1903年改名为"阿缑",设阿缑厅
1920年改名为"屏东",设屏东街隶属于屏东郡屏东市(1933年)
屏东市 旧有马卡道族搭加里扬群阿猴社(Akau)
九块厝 1920年改名为"九块",设九块庄
1946年改名"九如",设九如区(隶属于屏东市),九如乡(隶属于屏东县)(1950年)
九如乡
大武仑 九如乡后庄村 出自乾隆元年(1736年)《台海使槎录》,今日位置由伊能嘉矩考据[68]
阿里港(排湾语马卡道语) 阿里港街(乾隆年间)
1920年改名为"里港",设里港庄,里港乡(1946年)
里港乡
Swatelauw(马卡道语荷兰语)、塔楼 塔楼社 里港乡塔楼村 旧有马卡道族搭加里扬社群塔楼社(Zoatalau)
武洛(马卡道语客语)、武洛社 武洛社(大泽机社),武洛庒(1706年)(上武洛庄、下武洛庄) 里港乡茄苳村武洛 旧有马卡道族武洛社
客家六堆右堆最早根据地
Panenda(马卡道语)、万丹 万丹社,万丹民社,1920年设立万丹庄万丹区(隶属于屏东市)(1946年),万丹乡(隶属于屏东县)(1950年) 万丹乡 马卡道语"Panenda",意为“市集买卖的地方”
旧有马卡道族搭加里扬社群万丹社(Panendal)(Pandangdangh)
Tapouliangh(马卡道语荷兰语)、上淡水、上淡水社、上澹水社、大木连 万丹乡上社村 旧有马卡道族搭加里扬社群上淡水社(Tapoliang)
Verrovorongh(马卡道语荷兰语)、淡水、下淡水、下淡水社、下澹水、麻里麻仑 万丹乡香社村 旧有马卡道族搭加里扬社群下淡水社(Verrovorongh)
滥滥、滥滥庄 万丹乡四维村 客家六堆之发祥地
新园 1920年设新园庄新园乡(1946年) 新园乡
Netne(马卡道语荷兰语)、力力、力力社 1950年设崁顶乡 崁顶乡 旧有马卡道族放索社群力力社
潮州庄、潮庄 潮州庄(1760年),1920年设潮州街 潮州镇 旧为马卡道族放索社群力力社领域
八老爷 潮州镇八爷村 为感念当地八位德高望重之士绅而得名
顿物(客语) 1920年改名为"竹田",设竹田庄,1945年为竹田乡 竹田乡 旧为马卡道族搭加里扬社群下淡水社(Verrovorongh)领域
客家六堆中之"中堆"
长兴 1920年设长兴庄
1946年改名"长治"
长治乡 旧为马卡道族领域
为客家六堆中之"前堆"
凌洛、玲路、麟落、玲珞、玲珞社 麟落庄(1698年)
后改为"麟洛",1955年设立麟洛乡
麟洛乡 旧有番社玲珞社
为客家六堆中之"前堆"
东振新庄
高树下庄
高树下庄
1920年改名"高树",设高树庄,1945年为高树乡
高树乡 旧为排湾族马卡道族领域
加蚋埔、打猎埔、嘉猎埔(马卡道语) 高树乡泰山村 马卡道族聚落加蚋埔
咸埔 盐埔庄盐埔乡(1945年) 盐埔乡
内埔 内埔庄(1920年),内埔乡(1945年) 内埔乡
中心仑 内埔乡美和村
蛮蛮、恋恋、万蛮(马卡道语) 万峦乡 旧有番社蛮蛮社
为客家六堆之"先锋堆"
拆散、赤山(马卡道语)
茄藤、奢连(马卡道语)
万峦乡赤山村 马卡道族放索社群赤山聚落
万巾、万金(马卡道语)
放索、阿加(马卡道语)
万峦乡万金村 马卡道族放索社群万金聚落
加匏朗(马卡道语) 加匏朗社,加匏朗庄(同治年间) 万峦乡佳和村 旧有归化生番番社加匏朗社
马卡道族放索社群聚落加匏朗
小淡水 1920年设东港街,东港镇(1945年) 东港乡
溪州 1951年设溪州乡
1956年改名为"南州"
南州乡
新埤头 1920年改名"新埤",设新埤庄,1945年改为新埤乡 新埤乡
林仔边 1920年改名"林边",设林边庄,1945年改为林边乡 林边乡 旧有马卡道族放索社群放索社
茄苳脚、茄藤社
六根、六根庄
1920年改名"佳冬",设佳冬庄,1945年改为佳冬乡 佳冬乡 旧有马卡道族放索社群茄藤社
为客家六堆中之左堆
枋寮 1920年设枋寮庄,1945年改为枋寮乡 枋寮乡
北旗尾 1950年改名东海村 枋寮乡东海村
Vudai(鲁凯语)、雾台 雾台乡
音斯笛摩儿、斯笛摩儿、笛摩儿(排湾语)
山地门、山猪毛
三地
1945年设三地盟乡
1947年改名为三地乡
1992年改名为三地门乡
三地门乡
Makazayazaya(排湾语)、玛卡札亚札亚
玛佳沙
1945年原订设玛佳沙乡
1946年改为玛家乡
玛家乡
大武 泰武乡
Pavuavua(排湾语)、巴夫瓦夫瓦
Rai(排湾语)、来义
来义乡
Kasubagan(排湾语) 1941年改名为"春日",1945年设春日乡 春日乡
崩山 枋山乡
狮子头社 狮子乡
牡丹社 牡丹乡
Kabeyawan(排湾语荷兰语)、龟壁湾
统领埔
福安城
柴城
车城乡
Lonkiauw(排湾语荷兰语)琅桥、琅峤、郎峤 恒春镇 排湾语之意为“兰花”
Manutsuru(排湾语)、蚊蟀埔 1920年改名"满州",设满州庄,1945年改为满州乡 满州乡 排湾语"Manutsuru'之意为“臭气”
Lamey、Lambay Insel(德语)、拉美岛
Gouden Leeuw Eiland(荷兰语)、金狮子岛
砂玛矶、沙马基
小琉球、琉球屿
1920年改名为"琉球"
1946年设立"琉球"乡
琉球乡

宜兰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Kbalan(噶玛兰语)
蛤仔栏、甲子难、葛雅兰、噶玛兰
1810年设"噶玛兰"厅”
1875年废厅改县,改称"宜兰"
宜兰县 噶玛兰语"Kbalan",意为“平原之人类”
五围 宜兰市
头围 1796年改名"头城",不久复名
1946年再度改名头城
头城镇
Tamayan(巴赛语)
打马烟、达妈嫣、八知买译、巴抵马悦
头城镇竹安里 旧有巴赛族打马烟社,意为“煮盐”
Tuvigan(巴赛语)
抵美简
礁溪乡白云村 旧有巴赛族抵美简社
民壮围 壮围乡
利泽简( 噶玛兰语 五结乡
老董
老懂
罗东镇
浊水 1945年改名太平
1958年改名大同
大同乡
烟斗屿
五狮屿
龟山岛、龟山屿、龟岛、龟屿
头城镇龟山岛 清何征<台湾杂咏>记为"五狮屿"
钓鱼台、钓鱼屿、钓鱼山、钓屿、钓台 头城镇钓鱼台列屿

花莲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洄澜 花莲市
知卡宣
七脚川
1911年设立吉野乡
1948年改名吉安乡
吉安乡
鲤鱼尾 寿丰乡
马太鞍 1937年改名上大和
1945年改名台安
1947年改名光复
光复乡
水尾 瑞穗乡
森坂村 万荣乡
璞石阁 玉里镇
研海 新城乡
巴内大
干溪
卓溪乡
公埔 富里乡

台东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Puyuma(卑南语)、Pinara(卑南语)
Pimala(荷兰语)、卑玛拉
卑南
卑南厅(1875),台东直隶州(1886),台南县台东支厅(1895),台东厅(1897),台东县(1945) 台东县
Papulu(卑南语)
宝桑
宝桑庄(同治末年),卑南街(1895),台东街(1919),台东镇(1945),台东市(1979) 台东市 台湾闽南语"宝桑庄"Pó-song-tsng
Puyuma(卑南语)、Pinara(卑南语)
Pimala(荷兰语)、卑玛拉
卑南
卑南庄(1895),卑南乡(1946) 卑南乡 台湾闽南语"卑南"Pi-lâm
Binaski(卑南语)
比纳斯基
槟榔
卑南乡宾朗村 卑南语"Binaski"意为“上斜坡”
卑南族下宾朗部落(Binaski)
Alibai(卑南语)、阿里摆 卑南乡宾朗村 卑南语"Alibai"意为“蚂蚁很多”
卑南族阿里摆部落(Alibai)
班鸠(卑南语) 卑南乡美农村 卑南语原意指一种辣椒
万万(卑南语) 卑南乡美农村
Ulivelivek(卑南语)、乌利敷利敷库
Pahaliwan巴哈利弯
北丝阄
日治时期改称"初鹿尾",后简称"初鹿" (Hatsushika) 卑南乡初鹿村 卑南语"Pahaliwan"意指休憩的地方
卑南族初鹿部落(Wupulipulipa/Ulivelivek)
Dandanau(卑南语)
龙过脉
卑南乡明峰村 卑南语"Dandannau"为“水池”之意
卑南族龙过脉部落(Dandanau)
Aloran(阿美语) 卑南乡嘉丰村 阿美族马兰阿美群和平部落(Aloran)
Kanatolan(阿美语)、堪那多罗 卑南乡嘉丰村 阿美族马兰阿美群山里部落(Kanatolan)
Inabara(卑南语) 日治时期音译为"稻叶"(Inaba) 卑南乡嘉丰村 卑南语"Inabara"意指“客死他乡”或“离别”
阿美族马兰阿美群稻叶部落(Inabara)
Tamalakau(卑南语)、大巴六九 卑南乡泰安村 卑南族泰安部落(Tamalakau)
Likavung(卑南语)、利卡梦、利嘉
Likavung(卑南语)、吕家罔、吕家望、吕家
遵化、迪化
卑南乡利嘉村太平村 卑南语"Rikavon"意指土地肥沃,种地瓜很肥大的地方
卑南族利嘉部落
Tarumak(鲁凯语)、达鲁玛克
大南
1969年改名"东兴" 卑南乡东兴村 鲁凯语"Tarumak"意为“卑南东鲁凯”
鲁凯族东鲁凯族东兴部落
Tripulr(卑南语)、治本
Katripulr、卡地布
后音译为"知本" 卑南乡温泉村 卑南族知本部落(Tripulr)
Likiliki(阿美语)、利基利基 卑南乡利吉村 阿美语"Likiliki"意为“怀念”
阿美族恒春阿美群利吉部落(Likiliki)
Fulafulangan(阿美语) 卑南乡富山村 阿美语"Fulafulangan"意为“莿桐”
阿美族马兰阿美群莿桐部落(Fulafulangan)
Lilong(阿美语)
里垄
里垅区役场(1920),关山庄役场(1939),关山乡(1946),里垅镇(1946),关山镇(1954) 关山镇 阿美语"Lilong",意指当地多“红虫”
台湾闽南语"阿里垄"A-lí-lóng
Maloalong(阿美语)
Fafukod(阿美语)
马武窟、大马武窟
1920年设置都兰区役场,1937年改名都兰
1946年改名东河
东河乡 台湾闽南语"大马武窟"Tánn-má-bú-khut
Madaudau(阿美语)
麻老漏、麻荖漏、麻荖漏社
1920年改称"新港",新港支厅(1921),新港乡(1946),成功镇(1946) 成功镇 阿美语"Madaudau"意为“枯草原”、“枯地”
台湾闽南语"麻荖漏"Muâ-láu-lāu
成广澳 1937年改称"小凑"(小港) 成功镇忠孝里 一说源自阿美语,意为“多白石灰之地”
Pisiliang(阿美语)
比西里岸、比西里岸社
海岸阿美族比西里岸部落,后更名为白守莲部落 成功镇三仙里 阿美语"Pisiliang"意为“养羊的地方 ”
Nuwalian(阿美语) 成功镇三仙里三仙台 阿美语"Nuwalian"意为“最东边的地方”
Kahciday(阿美语)
加只来、加只来社
恒春阿美族加只来部落,后更名为嘉平部落和平部落,也称盐滨部落 成功镇和平里 阿美语"Kahciday"意为“咸”
Papian(阿美语)
跋便、跋便社
旧有加只来部落分社跋便社 成功镇和平里八边
Pikakasawan(阿美语马卡道语)
加走湾
1937年改名为"长滨" 长滨乡 台湾闽南语"加走湾"Ka-tsáu-uan
新开园 池上乡
Tjavualji(排湾语)
大猫狸、朝麻篱、大麻里
1920年定名为"太麻里",太麻里庄(1937),太麻里乡(1946) 太麻里乡 排湾语"Tjavualji"意为“太阳照耀的肥沃土地”
巴塱卫(排湾语) 1920年改名大武 大武乡 台湾闽南语"巴塱卫"Pa-lóng-ué
鹿寮 鹿野乡 台湾闽南语"鹿寮"Lo̍k-liâu
Haitotowan、Haitutuan(布农语)
海多端王、海哆哆湾
1946年改名简称为"海端",设置海端乡 海端乡海端村 布农语"Haitotowan"意指“三面被山围绕、一面敝开”
Samuluh(布农语)
新武路(Sinburo)(日语)
新武吕
海端乡海端村 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新武部落(Samuluh)
Sulaiiat(布农语) 战后取其音改称为"初来" 海端乡海端村 布农语"Sulaiyaz"意为“榕树”
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初来部落(Sulaiiat)
Tagbahtastas(布农语) 日治时期意译为"泷下" 海端乡海端村 布农语"Tagbahtastas"意为“瀑布之下”
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泷下部落(Tagbahtastas)
Kanachan(布农语)
加拿典(日语)
战后改名简称为"加拿" 海端乡加拿村 布农语"Kanachan"意指“平坦山腹”
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加拿部落
加奈鹿(布农语)
加鹿
战后改名为"加乐" 海端乡加拿村 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加乐部落
里垄山(阿美语) 战后改名为"崁顶" 海端乡崁顶村 "崁顶"为山下关山区域的汉人聚落对山上的称呼
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崁顶部落
Sunuki(布农语)
红石头
战后改名简称为"红石" 海端乡崁顶村 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红石部落(Sunuki)
Tuabu
大埔
日治时期设立大埔驻在所
战后依原意改名为"广原"
海端乡广原村 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大埔部落(Tuabu)
Likauwan(布农语)
网绸
战后改名为"锦屏" 海端乡广原村 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锦屏部落(Likauwan)
Kakini
泷(日语)
战后改名为"龙泉" 海端乡广原村 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龙泉部落(Kakini)
Bulbul(布农语)
雾鹿
海端乡雾鹿村 布农语"Bulbul"表示水自地层中冒出来的声音
布农族峦社群(takebanuad)郡社群(isbukun)雾鹿部落(Bulbul)
Ebaho(布农语)
下马谷(Ebako)(日语)
战后简称为"下马" 海端乡雾鹿村 布农语"Ebaho"意为山之中腹
布农族郡社群(isbukun)下马部落(Vauvu)
Lidtu(布农语)
利稻
海端乡利稻村 布农语称枇杷为"Lito"
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利稻部落(Lidtu)
Sazasa(布农语)
沙拉沙
延平乡鸾山村
Pasikau(布农语)
巴喜告
延平乡桃源村 布农语意为“竹林”
包含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桃源部落鹿鸣部落下里部落
Vakagan(布农语)
瓦岗南
延平乡红叶村 布农族郡社群 (isbukun)红叶部落(Dahdah)
Buklavu(布农语)
布谷拉夫
延平乡武陵村 布农语意为“平原”
Sinunsung(布农语)
喜侬颂
延平乡永康村
Laipunuk(布农语)
内本鹿
延平乡海端乡 中央山脉南段卑南主山以南、鬼湖区以北
金仑 1946年设置金仑乡,又改为金山乡
1958年改名为金峰乡
金峰乡 台湾闽南语"金仑"Kim-lun
阿塱卫、阿塱卫社 1933年设置阿塱卫社,1946年设置达仁乡
1947年简称为安朗村,后笔误为安朔村,排湾语Agiogetsu
达仁乡安朔村
Cuwabar(排湾语)、Tuabale(排湾语)
土哇巴乐
日治时期称为土哇巴乐社
1946年改名土坂村,排湾语Tjuluqalju
达仁乡土坂村
大坂鹿 日治时期设立大坂鹿社
1946年改名台坂村
达仁乡台坂村 包含拉里巴、佳阿乌、加发哪额、加满额斯四个部落
kuvaleng(排湾语) 达仁乡新化村 旧有Tjuakakuljai(就卡固来)部落
达仁乡森永村
Seljupelj(排湾语) 达仁乡南田村
Sanasai(阿美语)
Samasana Insel(德语)
火烧岛
鸡心屿、青仔屿
嘉庆年间大火焚岛
1948年改名"绿岛"
绿岛乡绿岛 台湾闽南语Hué-sio-tó 
Ponso no Tao(达悟语)
Voturu(阿美语布农语)
淡马颜
红头屿、红豆屿
Botel Tabacco(法语)
日治时期定名为"红头屿"(こうとうしょ;Koutoushio)
1947年改名"兰屿"
兰屿乡 达悟语"Ponso no Tao",意为"人之岛"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A.D.1225)记为"淡马颜"
张燮东西洋考》(A.D.1618)记为"红头屿"
台湾闽南语Âng-thâu-sū
西方早期称为"Botel Tobago"(西班牙语德语),也有称为"Koto island"(英语)
Jimagaod(达悟语)
小红头屿
1947年改名"小兰屿" 兰屿乡小兰屿

澎湖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岛夷、西瀛、亶州
方壶、平湖、彭湖
Pescadores(葡萄牙语)、渔翁岛
元代1281年设立澎湖巡检司 澎湖县 "平湖"文献上始见于南宋楼钥攻愧集》(A.D.1171)
台湾闽南语"平湖"Pînn-ôo
妈宫、妈宫社
妈祖屿
1920年改名"马公",设立"马公"街 马公市 台湾闽南语"妈宫"Má-king
埔仔 马公市中兴里光复里
红毛城 马公市朝阳里
火烧棚 马公市光明里
东卫、东卫社 马公市东卫里
西卫、西卫社 马公市西卫里
案山、案山仔社 1986年迁村,改称"大案山",原址改称"小案山"
"小案山"后又改称"测天岛"
马公市案山里
后窟潭、小日月潭 马公市重光里
𬮱墩仔社
前寮、前了
马公市前寮里
石井社 马公市石泉里
铁线渼、铁线尾社 马公市铁线里
菜园社 马公市菜园里
圭母坞、鸡母坞社 日治时期称为"圆顶"
1951年改名设立"五德里"
马公市五德里
小管、(小港)、锁港 马公市锁港里
㖊垵、禅垵、禅垵澳 清代改称"井仔垵社" 马公市井垵里
猪母落水、猪母水 曾改名"珠江",后改名为"山水" 马公市山水里
嵵内、嵵内屿 清代改写为"嵵里",设有嵵里澳嵵里社 马公市嵵里里
乌崁社 马公市乌崁里
风柜澳、风柜尾社 马公市风柜里
好井 马公市虎井里虎井屿
桶盘、桶盘社 马公市桶盘里桶盘屿
鲊脚屿、鲊脚屿社 日治时期改称为"宅脚屿(宅跤屿)" 马公市安宅里 台湾闽南语"宅跤屿" The̍h-kha-sū
湖西社 1920年设立"湖西"庄 湖西乡湖西村
湖东社 湖西乡湖东村
许家村 湖西乡许家村
港底社 1974年改名为成功村 湖西乡成功村
大城北 湖西乡城北村 拱北山古称"大城"
东后、东石社 湖西乡东石村
西溪、西澳社 湖西乡西溪村
句龟鼊港、龟壁社 清代改称为"奎壁港"社 湖西乡南寮村
潭边社 湖西乡潭边村
林投社 湖西乡林投村
青螺社 湖西乡青螺村 虎头山古名为"青螺山"
隘门 湖西乡隘门村
沙港头社 湖西乡沙港村
尖山 湖西乡尖山村
红林担、红林罩 湖西乡红罗村
鼎湾 清代时设有鼎湾澳鼎湾社 湖西乡鼎湾村
菓叶、菓叶社 湖西乡菓叶村
太武社 湖西乡太武村
良文港 湖西乡龙门村
白猿坑、白猿坑社 湖西乡白坑村
顶山
北海屿
白沙乡
城前 白沙乡城前村 1624年建有"镇海城"
瓦硐港社
巷港
白沙乡瓦硐村
中墩、中墩社 白沙乡中屯村中屯屿
岐头、岐头社 白沙乡岐头村
港仔社 白沙乡港子村
大赤崁社 白沙乡赤崁村
港尾、港尾社 后改名"讲美" 白沙乡讲美村
镇海 白沙乡镇海村
通梁、通梁社 白沙乡通梁村
员贝 白沙乡员贝村员贝屿
吉贝、吉贝汛
大烈屿
Bird Island
白沙乡吉贝村吉贝屿
目斗屿 白沙乡吉贝村目斗屿
大仓 白沙乡大仓村大仓屿
鸟屿
Conch
白沙乡鸟屿村
渔翁岛 雍正中期官方称"西屿澳" 西屿乡
大池角、大池角社 西屿乡大池村
小池角 西屿乡池东村池西村
内堑 日治时期改为"内垵" 西屿乡内垵村
外堑 日治时期改为"外垵" 西屿乡外垵村
缉马湾、缉马湾社 西屿乡赤马村
竹篙湾、竹篙湾社 西屿乡竹湾村
小门、小门社 西屿乡小门村小门屿
横礁、横礁社 西屿乡横礁村
八罩屿
网垵
光绪十一年设立"八罩"巡检
日治前期设立"网安"支厅
日治后期设立"望安"支厅
望安乡望安岛 台湾闽南语"网垵"Bāng-uann
水垵、水垵澳 望安乡水垵村
花宅 清朝时为"花宅"社,日治时期设立"花宅"乡
1946年改名为"中社"村
望安乡中社村花宅聚落 "花宅"之名最初可见于《台湾府志》(A.D.1695)
挽毛潭、挽毛潭澳 康熙22年改名"挽门汛"
1950年兴建港口"潭门港"
望安乡东安村潭门港
将军澳屿 望安乡将军村
东吉屿、(东急屿) 望安乡东吉村
西吉屿、(西急屿) 望安乡东吉村
东屿坪屿 望安乡东坪村
西屿坪屿 望安乡西坪村
花屿、(花岗石屿) 清朝时为"花屿"社
日治时期设立"花屿"乡
望安乡花屿村
大屿
南屿、南天岛
1949年改名七美 七美乡 "七美"为原民间称呼,明、清、日治时期官方均称为"大屿"
台湾闽南语"大屿"Tuā-sū

金门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浯洲
仙洲
金门县
后浦 金城镇
金琼乡 并入金湖镇

连江县

旧地名 地名变革 现今位置 备注
镜澳 北竿乡芹壁
白犬
白肯
莒光乡
东涌 东引乡

注释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翁佳音,1998,《大台北古地图考释》,台北:台北县立文化中心。
  2. ^ 台湾堡图-1904年九十九 坎(崁) [2021-04-07]
  3. ^ 热兰遮城日志-1646年Chaumul(旧社) [2021-03-06]
  4. ^ 诸罗县志-(1667年)皇帝仑(假墓) [2022-01-12]
  5. ^ 虎尾(皇帝)德兴宫志-池王(赵㬎/外人)皇帝仑(虎尾公园) [2022-01-12]
  6. ^ 台湾汛塘望寮图-大仑(庄) [2022-01-12]
  7. ^ 热兰遮城日志-(1279年)Ponkan(兴化外语:内港) [2021-04-24]
  8. ^ 台湾府志-(笨)港税所 [2021-04-24]
  9. ^ 热兰遮城日志-(1279年)Vasikan(兴化外语:公主港) [2021-01-16]
  10. ^ 台湾府舆图纂要-茂利干(庄) [2021-01-16]
  11. ^ 乾隆台湾舆图-1761年猫儿干(小社) [2021-01-16]
  12. ^ 台湾府志-(1279年海丰港)兴化(话) [2021-06-25]
  13. ^ 热兰遮城日志-Heiankan Vasikan Vavorolang Basiekan Favorlang(兴化外语:太后海丰麦丰村 公主猫儿麦津村 皇帝光大 宰相中街 王爷街尾 /麦寮乡) [2021-06-25]
  14. ^ 诸罗县志-海丰港脂麻粟豆(兴化外语:脂庄锺周郑曾姓 脂油杨厝姓北港 /麻猫儿干 猫麦寮麦津村 麦林李姓 /粟栗施厝村姓鹿港 鹿廖姓 /豆许厝姓 /麦寮乡) [2021-06-25]
  15. ^ 云林县采访册-彰德祠(学校)麦藔街西北300余步(麦津村) [2021-01-14]
  16. ^ 台湾府志-(1279年)零丁洋(文天祥海丰五坡岭/海丰港)败遁者(兴化话) [2021-01-16]
  17. ^ 热兰遮城日志-Heiankan(兴化外语:太后港) [2021-01-16]
  18. ^ 云林县采访册-(猫儿干港)麦藔街西北11里(海丰村) [2021-01-18]
  19. ^ 云林县采访册-(1279年)观音屿(太后陵) [2022-01-12]
  20. ^ 麦丰(太后)成德堂志-观音(杨巨良/外人)太后仑(麦寮公园) [2022-01-12]
  21. ^ 麦津(公主)拱范宫志-妈祖(赵富美赵珠宝/外人)太后仑(麦寮公园) [2022-01-12]
  22. ^ 光大(皇帝)聚宝宫志-保生日月吏使(赵㬎赵昰赵昺/外人)太后仑(麦寮公园) [2022-01-12]
  23. ^ 中街(宰相)镇北宫志-李王萧太傅(文天祥陆秀夫/外人)太后仑(麦寮公园) [2022-01-12]
  24. ^ 街尾(王爷)镇西宫志-萧王(张世杰/外人)太后仑(麦寮公园) [2022-01-12]
  25. ^ 诸罗县志-海丰水汛 [2021-01-08]
  26. ^ 拱范宫沿革志 -拱范宫(海丰汛麦藔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1-01-08]
  27. ^ 云林县采访册-拱范宫麦藔街 [2021-01-14]
  28. ^ 云林县采访册-海丰汛麦藔街 [2021-01-14]
  29. ^ 台湾府汛塘图-海丰庄 [2021-01-13]
  30. ^ 台湾府汛塘图-大馆(丝竹轩/外乐) [2021-01-13]
  31. ^ 乾隆台湾舆图-文馆(雅雅斋/外乐) [2021-01-13]
  32. ^ 云林县采访册-海丰(街) [2021-01-08]
  33. ^ 云林县采访册-麦藔街 [2021-01-08]
  34. ^ 云林县采访册-拱范宫(麦丰村)麦藔街 [2021-01-14]
  35. ^ 热兰遮城日志-(1279年)Basjekan(兴化外语:宰相港) [2021-01-21]
  36. ^ 台湾府志-蔴芝干社 [2021-01-21]
  37. ^ 台湾府志-麻芝干社 [2021-01-21]
  38. ^ 福建通志台湾府—{猫}-儿干(社/东势厝东势庄)君英(杜/君英庄东势村) [2021-01-21]
  39. ^ 台湾府志—{猫}-儿干庄 [2021-01-21]
  40. ^ 彰化县志-东势(厝)庄 [2021-01-21]
  41. ^ 台湾府舆图纂要-东势庄 [2021-01-21]
  42. ^ 台湾堡图-东势 [2021-04-03]
  43. ^ 热兰遮城日志-(1279年)Favorlang(兴化外语:王爷仑) [2021-02-16]
  44. ^ 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埔姜仑(埔地) [2021-02-16]
  45. ^ 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南势底(屯所) [2021-02-16]
  46. ^ 热兰遮城日志-1638年Favorlang(埔地) [2021-02-21]
  47. ^ 台湾堡图-(褒忠)仑 [2021-03-28]
  48. ^ 热兰遮城日志-(1279年)汉人(兴化话) [2021-02-16]
  49. ^ 费佛朗(王爷)语字典-Terner Ternern Ereneren Cho(兴化外语:龙岩龙岩 顶田洋顶田 下田洋 潮洋潮厝 /褒忠乡) [2021-02-16]
  50. ^ 热兰遮城日志-(1279年)Vavorolang(兴化外语:皇帝仑) [2021-02-16]
  51. ^ 彰化县志-布屿禀(小社) [2021-04-30]
  52. ^ 台湾府志-(1279年)南(猫儿干)社兴化(话) [2021-05-31]
  53. ^ 诸罗县志-崇爻(泰雅洪雅支族)爻山泉盐(兴化外语:爻姚姓 爻蔡姓 蔡苏厝姓 爻巫厝 巫牛厝村 牛吴留刘姓 吴傅姓 /山寮 山丘厝 丘客厝海口台西村 客王黄姓 /泉州村 泉陈张姓 /盐田 盐埔台西 盐丁姓)南社(洪雅罗亚支族/台西乡) [2021-02-13]
  54. ^ 诸罗县志-(1667年)南社郑(经成功子/外人) [2021-05-27]
  55. ^ 诸罗县志-(1685年吼)尾溪港 [2021-02-08]
  56. ^ 诸罗县志-台仔挖 [2021-02-16]
  57. ^ 乾隆台湾舆图-1761海丰(线) [2021-02-08]
  58. ^ 北港图-(1279年)Wanckan(兴化外语:外港) [2021-02-08]
  59. ^ 彰化县志-(宋)元港 [2021-02-08]
  60. ^ 彰化县志-宗元挖 [2021-02-08]
  61. ^ 台湾府舆图纂要-状元(文天祥/外人)挖 [2021-02-08]
  62. ^ 台湾前后山舆图-状元澳 [2021-02-08]
  63. ^ 云林县采访册-状元(港) [2021-02-08]
  64. ^ 云林县采访册-蚊港(虫文台文/状元台湾)庄 [2021-02-08]
  65. ^ 蚊港(状元)镇安宫志-李王(文天祥/外人)宰相仑(假墓) [2021-02-08]
  66. ^ 热兰遮城日志-(1279年)Orange(兴化外语:乌榕) [2021-03-06]
  67. ^ 热兰遮城日志-(1279年)Goemach(兴化外语:古井) [2021-02-22]
  68. ^ 陈秋坤等, 《里港乡志》, 2003, 页8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