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互助客棧/其他/存檔/2007年10月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存檔 | ||||||||||||||||||||||||||||||||||||||||||||||||||||||||||||||||||||||||||||||||||||||||||||||||||||||||||||||||||||||||||||||||||||||||||||||||||||||||||||||||||||||||||||||||||||||||||||||||||||||||||||||||||||||||||||||||||||||||||||||||||||||||||||||||||||||||||||||||||||||||||||||||||||||||||||||||||||||||||||||||||||||||||||||||
---|---|---|---|---|---|---|---|---|---|---|---|---|---|---|---|---|---|---|---|---|---|---|---|---|---|---|---|---|---|---|---|---|---|---|---|---|---|---|---|---|---|---|---|---|---|---|---|---|---|---|---|---|---|---|---|---|---|---|---|---|---|---|---|---|---|---|---|---|---|---|---|---|---|---|---|---|---|---|---|---|---|---|---|---|---|---|---|---|---|---|---|---|---|---|---|---|---|---|---|---|---|---|---|---|---|---|---|---|---|---|---|---|---|---|---|---|---|---|---|---|---|---|---|---|---|---|---|---|---|---|---|---|---|---|---|---|---|---|---|---|---|---|---|---|---|---|---|---|---|---|---|---|---|---|---|---|---|---|---|---|---|---|---|---|---|---|---|---|---|---|---|---|---|---|---|---|---|---|---|---|---|---|---|---|---|---|---|---|---|---|---|---|---|---|---|---|---|---|---|---|---|---|---|---|---|---|---|---|---|---|---|---|---|---|---|---|---|---|---|---|---|---|---|---|---|---|---|---|---|---|---|---|---|---|---|---|---|---|---|---|---|---|---|---|---|---|---|---|---|---|---|---|---|---|---|---|---|---|---|---|---|---|---|---|---|---|---|---|---|---|---|---|---|---|---|---|---|---|---|---|---|---|---|---|---|---|---|---|---|---|---|---|---|---|---|---|---|---|---|---|---|---|---|---|---|---|---|---|---|---|---|---|---|---|---|---|---|---|---|---|---|---|---|---|---|---|---|---|---|---|---|---|---|---|---|---|
| ||||||||||||||||||||||||||||||||||||||||||||||||||||||||||||||||||||||||||||||||||||||||||||||||||||||||||||||||||||||||||||||||||||||||||||||||||||||||||||||||||||||||||||||||||||||||||||||||||||||||||||||||||||||||||||||||||||||||||||||||||||||||||||||||||||||||||||||||||||||||||||||||||||||||||||||||||||||||||||||||||||||||||||||||
早於10日的討論將會由Jimmy-bot存檔。 |
[公佈]有關於User:Seedermaster及其所使用的傀儡
當M型社會來臨就決定了民主是窮人所主導的社會~*
問: —@@a 2007年10月1日 (一) 17:40 (UTC) 當M型社會來臨就決定了民主是窮人所主導的社會~*
- 雖然沒看過M型社會這本書,但我覺得M型社會這個辭已經被台灣人濫用過頭了,有些人整天把「M型社會來臨」掛在嘴上,尤其是新聞媒體(例如某商業週刊),一看到有分配不均的情形,就立刻冠上M型的帽子,不知證據在哪。—bstlee 2007年10月3日 (三) 04:50 (UTC)
沒有M型就有平等,如你所說實施無差別均富制,就不會有您所說的不評等狀況呢?
請各位維基人關注用戶Winertai屢次刪除條目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的內容
我見有其他既維基百科網站?
問: 我見有其他維基百科網站,例如:魔法小神童維基百科、mySurveyAsia維基百科等... 為何會這樣?他們是翻版?還是甚麼?
他們可能搞錯了wiki和維基百科間的關係。wiki是一種網站技術的名稱,該技術被維基百科(wikipedia)所採用,而維基百科是維基百科基金會的版權商標。這並不代表所有用wiki技術建成的網站都可以叫維基百科。User:Orion-留言
- 修正,應該是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 Inc.)—Ellery 2007年10月6日 (六) 06:54 (UTC)
哇,很漂亮的說
很久沒有上維基了,今天一來發現模板都變得好看、整齊了,贊!百家姓之四 (Lee) 討論 (Discussion) 2007年09月28日05:36 (UTC)
- 可惜那是違規的,未完成必要的投票程序。-- 百楽兎 2007年9月28日 (五) 06:45 (UTC)
- 動手修改不需要投票。英文維基統一了中文這邊就立刻跟上。--Jasonzhuocn...臺灣維基社群Blog 2007年9月28日 (五) 08:05 (UTC)
- 那Wikipedia:條目消息框頭上掛的這個模板是什麼意思?-- 百楽兎 2007年9月28日 (五) 08:26 (UTC){{style-guideline|WP:AMB}}
- 明白地寫著:維基百科的條目應留意這些規則。自由地按照需要更新此頁,不過請使用討論頁建議大的修改。--Jasonzhuocn...臺灣維基社群Blog 2007年9月28日 (五) 08:31 (UTC)
- 那個模板掛錯了……應該是{{Style-guideline-en|WP:AMB}}。—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9月28日 (五) 09:47 (UTC)
- 對不起打個岔。上面那標題「哇,很漂亮的說」,「說」此字放在句尾作何解?怎麼發音?我從小到大從來沒學過中文裏有這種用法,但這幾年在網路上卻常常看到這種句子。已經疑惑很久了。 --醉洛陽 (寒夜客來) 2007年9月30日 (日) 03:43 (UTC)
- 年輕人流行的網絡俚語,此外如「我要喝杯水先」等,不知道這種俚語的源頭來自何方。好象打亂漢語語序是個fashion。—方洪漸 2007年9月30日 (日) 08:57 (UTC)
- 「我要喝杯水先」來自粵語吧。—瓜皮仔 ~ Canton 2007年9月30日 (日) 09:02 (UTC)
- 四川話也是這麼說的。—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9月30日 (日) 10:29 (UTC)
- 「我要喝杯水先」不是粵語。粵語是「飲水」。--✉Hello World! 2007年9月30日 (日) 17:16 (UTC)
- 「我要喝杯水先」來自粵語吧。—瓜皮仔 ~ Canton 2007年9月30日 (日) 09:02 (UTC)
- 「的說」來自日語的「です」,偽基也有個條目[1]...—Eky-♪ 2007年9月30日 (日) 09:18 (UTC)
- 閩南語中也有「的說」這樣的說法,而且也是多用在感嘆時,我想「的說」本來就是漢語吧。而且這不是最近才流行的用法,一直以來都存在。-- 百楽兎 2007年9月30日 (日) 13:30 (UTC)
- 一句話說完之後加上「的說」,從我很小的時候(台灣還沒什麼人在上網的時候)就常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應該不是源自網路。—bstlee 2007年9月30日 (日) 14:00 (UTC)
- 閩南語嗎?這我真的不知道……—Eky-♪ 2007年9月30日 (日) 14:19 (UTC)
- 「的說」的閩南語發音為「A工」,例句:「真正是有夠水A工」。此即普通話的「真的有夠漂亮的說」的意思。-- 百楽兎 2007年9月30日 (日) 14:50 (UTC)
- 閩南語嗎?這我真的不知道……—Eky-♪ 2007年9月30日 (日) 14:19 (UTC)
- 年輕人流行的網絡俚語,此外如「我要喝杯水先」等,不知道這種俚語的源頭來自何方。好象打亂漢語語序是個fashion。—方洪漸 2007年9月30日 (日) 08:57 (UTC)
- 對不起打個岔。上面那標題「哇,很漂亮的說」,「說」此字放在句尾作何解?怎麼發音?我從小到大從來沒學過中文裏有這種用法,但這幾年在網路上卻常常看到這種句子。已經疑惑很久了。 --醉洛陽 (寒夜客來) 2007年9月30日 (日) 03:43 (UTC)
- 那個模板掛錯了……應該是{{Style-guideline-en|WP:AMB}}。—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9月28日 (五) 09:47 (UTC)
- 明白地寫著:維基百科的條目應留意這些規則。自由地按照需要更新此頁,不過請使用討論頁建議大的修改。--Jasonzhuocn...臺灣維基社群Blog 2007年9月28日 (五) 08:31 (UTC)
- 那Wikipedia:條目消息框頭上掛的這個模板是什麼意思?-- 百楽兎 2007年9月28日 (五) 08:26 (UTC){{style-guideline|WP:AMB}}
- 動手修改不需要投票。英文維基統一了中文這邊就立刻跟上。--Jasonzhuocn...臺灣維基社群Blog 2007年9月28日 (五) 08:05 (UTC)
です是什麼意思啊? Mu©dener 留 言 2007年9月30日 (日) 20:49 (UTC)
- 偽基裏那個條目實在看得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請問百楽兎兄,那麼在普通話裏「的說」是發原音,還是像偽基裏寫的「爹蘇」? --醉洛陽 (寒夜客來) 2007年9月30日 (日) 21:35 (UTC)
- 普通話裏「的說」是發原音。偽基那篇是胡扯,不看也罷。-- 百楽兎 2007年10月1日 (一) 00:58 (UTC)
- 謝謝百楽兎兄。原本看到上面bstlee兄說這詞他很小的時候就常在日常生活中用到,驚訝不已;心想怎可能我卻完全沒聽說過。後來嘗試用閩南語跟著百楽兎兄那句「真正是有夠水A工」唸一遍,我大約有些明白了。猜想此詞很可能是從閩南語直接逐字譯成普通話的,類似的例子還有「給他死」、「不錯吃」等等。嚴格來說,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普通話說法,所以也不會在正式的文章裏讀到。我記得小時候就可以常常聽見同學們說「給他死」,但是老師一定會糾正不許這麼說;理由不是禮貌問題,而是文法錯誤。可能近些年來,年輕世代的網路文化衝破一切既有規則(火星文是另一個例子),所以這些詞彙也跟著無禁忌地流行開來。如果這裏有沒在台灣住過、母語也非閩南語的用戶,也像bstlee兄一樣很小的時候就常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說」一詞,麻煩請出個聲,讓我知道我的推論錯了。謝謝。 --醉洛陽 (寒夜客來) 2007年10月1日 (一) 04:20 (UTC)
- 雖然我也懷疑過是不是閩南語的普通話直譯,但看到本主題發表者百家姓之四是寫簡體字,我就開始覺得可能是漢語的固有用法了。「給他死」、「不錯吃」我覺得這種閩南語直譯在文法上沒什麼大錯,倒是「他給我打」這種才是錯得離譜,標準的台灣國語(台式普通話)笑話。-- 百楽兎 2007年10月1日 (一) 04:53 (UTC)
- 雖然我沒有特意深思過這問題,不過對於『的說』這種用法,倒是一看就能理解完全不覺得奇怪。我想,這應該是閩南語常見的用語習慣,應該不是來自日文也不是網路語言。—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1日 (一) 08:01 (UTC)
- 應該是閩南語的用法沒錯,百楽兎兄說看到百家姓之四寫簡體字,覺得是漢語的固有用法,但其實這應該是台灣這邊的大眾文化傳過去的用法,類似的還有「靠」、「哇靠」,也是台灣人可以一聽就知道是從閩南語衍生的出來,但對其他地方的人來說只是一句不知道其由來的流行語。我猜「靠」、「哇靠」八成是透過石班瑜國語配音的周星馳電影流傳到其他地方的。未命名 2007年10月1日 (一) 13:07 (UTC)
- 雖然我沒有特意深思過這問題,不過對於『的說』這種用法,倒是一看就能理解完全不覺得奇怪。我想,這應該是閩南語常見的用語習慣,應該不是來自日文也不是網路語言。—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1日 (一) 08:01 (UTC)
- 雖然我也懷疑過是不是閩南語的普通話直譯,但看到本主題發表者百家姓之四是寫簡體字,我就開始覺得可能是漢語的固有用法了。「給他死」、「不錯吃」我覺得這種閩南語直譯在文法上沒什麼大錯,倒是「他給我打」這種才是錯得離譜,標準的台灣國語(台式普通話)笑話。-- 百楽兎 2007年10月1日 (一) 04:53 (UTC)
- 謝謝百楽兎兄。原本看到上面bstlee兄說這詞他很小的時候就常在日常生活中用到,驚訝不已;心想怎可能我卻完全沒聽說過。後來嘗試用閩南語跟著百楽兎兄那句「真正是有夠水A工」唸一遍,我大約有些明白了。猜想此詞很可能是從閩南語直接逐字譯成普通話的,類似的例子還有「給他死」、「不錯吃」等等。嚴格來說,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普通話說法,所以也不會在正式的文章裏讀到。我記得小時候就可以常常聽見同學們說「給他死」,但是老師一定會糾正不許這麼說;理由不是禮貌問題,而是文法錯誤。可能近些年來,年輕世代的網路文化衝破一切既有規則(火星文是另一個例子),所以這些詞彙也跟著無禁忌地流行開來。如果這裏有沒在台灣住過、母語也非閩南語的用戶,也像bstlee兄一樣很小的時候就常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說」一詞,麻煩請出個聲,讓我知道我的推論錯了。謝謝。 --醉洛陽 (寒夜客來) 2007年10月1日 (一) 04:20 (UTC)
- 普通話裏「的說」是發原音。偽基那篇是胡扯,不看也罷。-- 百楽兎 2007年10月1日 (一) 00:58 (UTC)
- 偽基裏那個條目實在看得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請問百楽兎兄,那麼在普通話裏「的說」是發原音,還是像偽基裏寫的「爹蘇」? --醉洛陽 (寒夜客來) 2007年9月30日 (日) 21:35 (UTC)
- 現在方言的詞甚至語法傳到普通話中的很多,但只要用漢字寫出,到普通話中就會用普通話發音,如粵語中的「的士」和「扎」啤,在普通話中的發音已經完全和英語發音不同了,近些年粵語和閩南語的詞彙傳進普通話很多,以前是吳語甚至毛把湘語中的「好得很」這種語法也傳入普通話中,本來語言就是不斷地吸收不同的語彙和不同時代的新詞發展起來的。--方洪漸 2007年10月8日 (一) 03:48 (UTC)
User:Virusnb之前曾數次無故在惡意軟體條目中刪除有關3721的資料。然而,根據大量網上尋到的證據,都顯示3721的確符合惡意軟體的定義,及被眾多網民指為惡意軟體。於是我撒消其修訂,並已在Talk:惡意軟體及User talk:Virusnb中留言,希望他提供有關解釋,不然我會請求大家注意其破壞。然而Virusnb並沒停止他的作為,繼續不帶任何原因刪除3721、惡意軟體條目中的資料。故在此請求大家的注意,謝謝。--小狼☞☎ 2007年9月29日 (六) 19:38 (UTC)
- 這名字取得……Virus牛X……後面那個字就不打出來了,有些不雅。—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9月29日 (六) 20:44 (UTC)
- 哈!XDDDDDDD,明白^^--小狼☞☎ 2007年10月1日 (一) 08:03 (UTC)
記得網路實名的公司之前四處抗議防毒軟體把他當成病毒或木馬,要求撤下惡意軟體名單,這個舉措不意外。—User:Orion-留言 2007年9月30日 (日) 04:36 (UTC)。
不過原文我看半天,不知道3721跟阿里巴巴有什麼關係。怎麼最後一段突然冒出阿里巴巴。—User:Orion-留言 2007年9月30日 (日) 04:41 (UTC)
- 應該沒關的,兩間公司不同。謝謝修正啊^^~~--小狼☞☎ 2007年10月1日 (一) 08:03 (UTC)
雅虎中國被阿里巴巴買下來了,不是雅虎的子公司—Skyfiler 2007年10月2日 (二) 04:30 (UTC)
刪除未翻譯部分
問:知悉近日有不少條目被刪除未翻譯部分。此舉固然有據,但於情則未必合。可否設計一模板,置於討論頁,一來提醒讀者有未翻譯部分,二來鼓勵完成翻譯? —Whhalbert 感謝各位支持 2007年10月3日 (三) 02:13 (UTC)
- 所謂「未翻譯部分」其實都是存在於對應語種維基的條目中,在我看來根本沒有保留的必要,徑直刪除即可。—Markus 2007年10月3日 (三) 04:43 (UTC)
- 我認為目前中文維基的社群太過於看重了『翻譯』這件事,除了過度鼓勵參與者們直接翻譯其他語版文章就好的心態外,也想盡辦法想給予翻譯者更多的方便及寬容,但是其結果是造成中文維基缺乏收集分析資料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華人愛當文抄公的心態之一種投射嗎?),以及版面上充斥太多非中文的內容(其他主要語版似乎很少見到此情況)。因此我也支持根本不該在中文條目中保留外文資料的作法,頂多在talk頁中留個話,告訴後面的人現有的內容是翻譯自哪裡,有興趣請去該版查閱參考就行了。—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3日 (三) 07:07 (UTC)
- 有些會在條目內加註的原文名稱中直接加上跨語言連結(例如ja:織田信長),在吾人看來似乎是要強制讀者或編輯者看該語言版維基百科的內容,最多的是英文,其次是日文。但這樣是不適當的作法。
- 維基百科是活的,隨時都可編輯。把其他語言原文一字不漏的貼過來,但是在該語言也許之後有人去修改裡面的錯誤以及增添新的內容,而這些內容並不會同步更新到已貼到中文維基的內容上,搞不好翻譯者翻了錯誤的東西而不自知。—Ellery 2007年10月3日 (三) 07:28 (UTC)
- 既然都有了相關聯接,就沒有必要保留了,想翻譯的人自然會尋連結而去的。—人神之間擺哈龍門陣 2007年10月5日 (五) 14:12 (UTC)
- 維基百科是活的,隨時都可編輯。把其他語言原文一字不漏的貼過來,但是在該語言也許之後有人去修改裡面的錯誤以及增添新的內容,而這些內容並不會同步更新到已貼到中文維基的內容上,搞不好翻譯者翻了錯誤的東西而不自知。—Ellery 2007年10月3日 (三) 07:28 (UTC)
- 可以對沒有翻譯的部分加上<!-- -->,可以使編輯的人直接再翻譯,省事。--方洪漸 2007年10月8日 (一) 03:28 (UTC)
- 同意加<!-- -->觀點!!告底下繼續翻的人。--Goslar6403 2007年10月9日 (二) 23:29 (UTC)
邵逸夫生日之謎
2007臺灣秋聚
2007臺灣秋聚訂於10月27日(星期六)下午3點舉辦,有空的夥伴們就來湊湊熱鬧吧。--mingwangx (talk) 2007年10月10日 (三) 11:56 (UTC)
請各位善加利用Category:外語譯音表
最近發現許多用戶對不熟悉的地名和人名進行原創音譯的例子(即與地區用詞習慣無關,純粹是創建者根據英語讀音猜測出來的原創譯名)。大多數例子是把其他非常不同的語言一律用英語發音規則來推測其讀音,無視其已經有標準或傳統譯名(實際大多都有,只是要費力去找),用英語讀音得出一個與原讀音大相逕庭的漢語譯音。
這種做法的危害在於,有時在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正確譯名的情況下,就會拿最早的譯名(主條目譯名)當參照,於是就一錯再錯,很多條目的內部連接一直錯下去,以至最後想改回來倒很麻煩了,還可能會引起編輯戰(比如萬一這個錯誤譯名被百毒之類的網站無窮引用,居然就成了google多數了)。
我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 把刻瑞斯(Ceres)翻譯成「塞爾斯」。典型的一類錯誤,認為拉丁語的C可以發s音(實際只發k和g)。
- 把蒂賓根(Tübingen)翻譯成「圖賓根」。錯誤地認為德語ü與u發音一樣。
- 把弗拉基米爾(Vladimir)翻譯成「弗拉迪米爾」。不知道俄語的d有軟化現象。
- 把雅克(Jacques)翻譯成「賈克」。以為法語的J與英語讀音一樣。
避免這種錯誤的最簡單的辦法是使用Category:外語譯音表。還有一個搞笑的方法就是記住英語是印歐語系裡發音規則最獨特的語言之一,幾乎與其他所有語言都不一樣(玩笑的例子:比如2,從梵語到西班牙語打頭都是d,英語卻是t),所以一看到拉丁字母就會想到:「這不是英語!法國人恨英語!」(笑,其實法語真是可憐,被英語如此大規模地吸收詞彙,而除了幾個詞以外原來的美麗讀音全被盎格魯撒克遜語給覆蓋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9月30日 (日) 14:00 (UTC)
- 我的做法是保留原名不翻譯,或者只翻譯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名字,這些不常用的,也許有人知道,留給他們來收拾好了。--一葉知秋→切磋 2007年9月30日 (日) 14:23 (UTC)
- 我遇到不明白的譯名也是保留原文不譯,問題是建立條目時條目名必須得翻譯過來不可吧?於是「英語萬能法」就出現了(現在想想,大陸強制英語教育,除了功利主義以外,還真是符合天下一「桶」的河蟹原則)。--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9月30日 (日) 14:33 (UTC)
- 雖然我也認同沒有常見譯名的名詞要翻譯時應盡量貼近原發音的理念,不過中文畢竟不是這些外國語言,有時要準確地一對一翻譯並不容易。舉上面提出的例子來說,我認為Douglasfrankfort兄對Tübingen跟Jacques的譯名解析,並不全然正確。德文中的ü嚴格來說應該是類似英文音標「yuu」的發音,雖然翻譯為『圖』音不完全正確,但翻譯為『蒂』卻更離譜(這個字在德文中可沒發『ee』這種母音吧?),『ü』真正的發音如果真要用中文字來套,是個正好介於『圖』與『丟』之間的過渡音(假如用『圖』來開頭但用『丟』來結尾,就正好是那個音了),講了一大堆其實我的意思就是……中文根本沒辦法正確表示此音的正確發音方式,所以有時還是得接受不完全正確的音譯。至於Jacques的『J』,法文中的發音雖然與英文不同,但是法文的J其實還是有一點點捲舌而非『雅』所代表的『y』這個音(那是ll才發y的音吧),硬要說它其實是介於中文的『賈』與『札』這兩個發音之間,翻譯成賈克與札克,都不是很精確,但翻譯成雅克,卻也太過頭了。其實最能夠代表某種語言發音方式的,就是該語言的音標系統,要用別種語言來當音標套另一種語言,本來就有這種不精確的尷尬處,這點是大家先要有認知的吧。—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9月30日 (日) 16:38 (UTC)
- 象兄注意我這句話:「把其他非常不同的語言一律用英語發音規則來推測其讀音,無視其已經有標準或傳統譯名(實際大多都有,只是要費力去找)」。我舉出的例子裡有不少是毫無出處的個人創造(不一定是維基用戶的創造,有可能是其他網站的創造,被我們的維基人直接拿過來)。在有標準譯名的時候,即使它不符合讀音(典型的西塞羅),我們也應該全力把它找出來,而不是自己搞原始研究吧?--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日 (一) 01:38 (UTC)
- 雖然我也認同沒有常見譯名的名詞要翻譯時應盡量貼近原發音的理念,不過中文畢竟不是這些外國語言,有時要準確地一對一翻譯並不容易。舉上面提出的例子來說,我認為Douglasfrankfort兄對Tübingen跟Jacques的譯名解析,並不全然正確。德文中的ü嚴格來說應該是類似英文音標「yuu」的發音,雖然翻譯為『圖』音不完全正確,但翻譯為『蒂』卻更離譜(這個字在德文中可沒發『ee』這種母音吧?),『ü』真正的發音如果真要用中文字來套,是個正好介於『圖』與『丟』之間的過渡音(假如用『圖』來開頭但用『丟』來結尾,就正好是那個音了),講了一大堆其實我的意思就是……中文根本沒辦法正確表示此音的正確發音方式,所以有時還是得接受不完全正確的音譯。至於Jacques的『J』,法文中的發音雖然與英文不同,但是法文的J其實還是有一點點捲舌而非『雅』所代表的『y』這個音(那是ll才發y的音吧),硬要說它其實是介於中文的『賈』與『札』這兩個發音之間,翻譯成賈克與札克,都不是很精確,但翻譯成雅克,卻也太過頭了。其實最能夠代表某種語言發音方式的,就是該語言的音標系統,要用別種語言來當音標套另一種語言,本來就有這種不精確的尷尬處,這點是大家先要有認知的吧。—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9月30日 (日) 16:38 (UTC)
- 我遇到不明白的譯名也是保留原文不譯,問題是建立條目時條目名必須得翻譯過來不可吧?於是「英語萬能法」就出現了(現在想想,大陸強制英語教育,除了功利主義以外,還真是符合天下一「桶」的河蟹原則)。--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9月30日 (日) 14:33 (UTC)
- 中文(以我認識的粵語和普通話而言)沒有 tü 音。至於俄語軟化現象,這使我想起為何俄羅斯總統會譯作「普京」而不是「普清」。最後我想指出的是,以「瑞」和「蕊」等字來譯音似乎只是台灣的習慣;中國大陸大多數都用 l 聲母字來譯。--✉Hello World! 2007年9月30日 (日) 17:14 (UTC)
- 古希臘r音按大陸規範譯為「瑞」,因為希臘神話的譯名習慣似乎正是傳自民國初年的。--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日 (一) 01:50 (UTC)
- 謝謝提醒了我們有這樣有用的工具。—Whhalbert 感謝各位支持 2007年9月30日 (日) 17:37 (UTC)
- 英語不夠威爾斯語古怪 :p 法語也古怪, u 字全都變了 /y/ 音,也就是德語的 ü。剛想起了,粵語的「脫」字是 /tʰyːt˧/ ,算是 tü 音的入聲。--✉Hello World! 2007年9月30日 (日) 20:10 (UTC)
蒂賓根大概是歷史譯名,並不完全符合德語發音,其實德語的ü和漢語拼音的ü發音相同,只是普通話沒有tü音,用蒂或圖擬音都差點意思。關鍵是蒂賓根是一個正式的譯名,隨便翻翻地理方面的書都能查到,圖賓根基本上是土用法不宜作為條目名。我完全贊同Douglas兄不要原創的說法,其實絕大多數的譯名如果花些功夫都能查到的。而且說實話,幾乎所有的原創譯名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再有就是參考資料的選擇,這已經是比較進階的問題了,我就不在這費話了。 Mu©dener 留 言 2007年9月30日 (日) 19:23 (UTC)
- 在這點上百度百科不得不說更符合百科精神,雖然它不尊重版權,但是絕少原創,幾乎所有內容都有出處。 Mu
©dener 留 言 2007年9月30日 (日) 19:29 (UTC)- 謝謝Douglasfrankfort的推薦這個分類,但是目前問題是維基尊重原創,我曾經根據其它語言手冊將人物條目移動,會有人跟著以尊重作者為由移回來。再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其實所有獲獎者都已經有中文條目,由於譯名不同導致大量紅字出現。建議熟悉名字翻譯的人關注一下。—木木 2007年9月30日 (日) 21:57 (UTC)
- 說到音譯,在維基這段時間還很有感觸,總是覺得台灣音譯受了日語發音的影響,有許多輔音被簡化再簡化,比如达文西,英語怎麼聽怎麼像达芬奇。此外,大陸方面對於外來詞彙很多時候是意譯,而非音譯,單純的靠發音來命名,可能離他正確的名字更遠了。所以能夠查的還是儘量多花時間在google查一下。--一葉知秋→切磋 2007年10月1日 (一) 01:33 (UTC)
- 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不偷懶。其實大陸神話學有自己一整套的參考資料規範,地名和人名就更不用說了。地名只要查查地圖冊就全知道了,何必自己創造。至於一些地圖冊都不收錄的小地方,翻譯成什麼樣子我才不管呢;可是明明就有譯名的東西,至少得考慮可靠資料來源吧?另外,我推薦這個工具並不是要各位都照著他去翻譯,而是這東西可以很快地提醒用戶:「你的譯名可能不對!不要再繼續了,去查查資料吧!」--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日 (一) 01:47 (UTC)
- 多說一句,這些工具是User:Xieza兄花費了很大精力製作的。之所以做成模板就是為了方便想要利用的用戶掛在任何地方。--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日 (一) 01:55 (UTC)
- 有個小問題,這些譯名表似乎都是一對一的,但是有些發音又存在港台大陸三地不同的問題,這怎麼解決呢?--一葉知秋→切磋 2007年10月1日 (一) 03:39 (UTC)
- (:)回應:那個是繁簡轉換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們首先要防止自己推測譯名的問題。--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日 (一) 09:49 (UTC)
- 我支持翻譯一個名詞之前要先盡可能找到現有已經廣為接受的方法,真的找不著、太新或太冷僻的名詞,再以最接近原文發音的方式翻譯出來這原則,事實上我個人在翻譯的過程中都一直秉持這原則。不過接續上面Tübingen的話題,很尷尬的,『圖賓根』這譯名並不是原創研究,而是地區用語習慣的問題,因為包括中文繁體版的大英百科全書都是使用圖賓根這譯名([2]),在Google上也可以搜出38萬1千筆的使用頻率,相反的,如果用繁體輸入『蒂賓根』在Google搜尋,只搜得到17萬筆結果,而且出現的網站清一色是大陸網站([3]),因此如果硬要說蒂賓根是正確譯名,圖賓根是原創研究,這不僅在德文發音上說不通,連搜尋結果也無法支持這樣的結論。
- 的確,在譯名的選擇上,台灣與大陸所習慣使用那種每一個子音都要全翻出來的作法很不同,在台灣的譯名習慣上如無特別必要,通常會將字尾發音並不明顯的氣音給省略(例如t、s或甚至有時連d都會省略),其實這根日語發音一點關係也沒有(日文中的外來語通常都會將t、s、d的音很明確的寫出而且發出更強的to、su、do的音)。我個人是覺得這樣的翻譯法反而可能是受美式英語的影響(美式英語的字尾氣音子音通常都不大會清楚發音,所以拿台灣譯名去發美國的人名,往往比大陸譯名更貼近原發音),尤其是人名方面,更是受到中文人名通常都是三個字的習慣影響(這有點類似民國初年時,習慣拿中文的一字姓二字名之命名格式去翻譯外國人名,例如《亂世佳人》中的白瑞德與郝斯佳,只是換成了姓的部分以三個字為主的原則),假如翻譯時要把所有的子音都發出,就不容易用三個字搞定一個姓氏,因此必要時會將子音、甚至後面比較輕音節的母音都一併省略。除此之外,針對女性人名,台灣的習慣通常是使用有草字頭或是斜玉旁的同音字,來產生這是女性人名的印象,但大陸似乎不很常這樣做。因此,或許大陸朋友可能會覺得台灣的譯名習慣在發音上很『不精確』,但以台灣人的角度來說,常常會覺得大陸的譯名長長一串很難記且用字不男不女的很彆扭。這並不是在說哪種譯名方式比較好、哪種比較差,而是說幾個中文用語圈在分離了超過半世紀之後,其實連對於文字的接受習慣都有了很大的差異,互相看另一套系統會不習慣是正常的。雖然上面的外語音譯表看起來蠻完整好用的,但老實說其翻譯規則給人一種很中國大陸中心的印象,作為參考是還不錯,但如果說要把它當作正式的譯名標準,似乎就有點不大恰當了!—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1日 (一) 07:51 (UTC)
- 同意大象兄的說法。我是香港人,在媒體工作,經常直接感受到「弗吉尼亞」、「德克薩斯」甚至一些更長、更拗口的譯名所帶來的麻煩。因此,明珠台的劇集人名以「一字姓二字名」的方式來譯,X檔案的Dana Scully譯「郭丹娜」而不是「丹娜.史寇利」,律政狂鯊的Sebastian Stark譯「施薩比」而不是「塞巴斯蒂安.斯塔克」,這是明智至極的。要是喚個名字也要八個音節,配音員如何讀?要是同樣的情況出現在新聞中,主播「吃螺絲」的機會也大增──可惜卻天天出現這樣的事。我不是說「塞巴斯蒂安.斯塔克」必然不可用,但把它絕對化,說成就是好、就是標準,必然會有人不滿。--小狼☞☎ 2007年10月1日 (一) 08:20 (UTC)
- 把外國人姓氏縮成一個字的中文姓氏才是不尊重人家的中國中心,怎麼到你嘴裡就成了明智之極了?我真不明白你的立場到底是什麼? Mu
©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1日 (一) 09:30 (UTC)- 難道「Stark」不是一個字,是三個字乎?「Stark」譯作「施」,丟失了一些子音,「Stark」譯作「斯塔克」,生安白造的增加了母音,都是改變了原文發音,我看不出何者必然比何者準確、何者必然比何者優勝。然而,劇中人喊「Stark」,只是把嘴巴一張,與中文讀「施」一個字相同。演員說英文,叫他的名字時,嘴巴只張約三四次,若配音員要喊一個八個字的名字「塞巴斯蒂安.斯塔克」,即使他們勉強讀到,觀眾也聽不清楚。而字幕顯示每行字數有限制,譯名也以精簡為宜。所以這種日文片假名式的增加元音長譯名,就算是所謂的「科學」,也在實際使用上有困難。再者,好的翻譯,並不一定是所謂「科學」(其實有些朋友所說的科學,只不過是依從一套規則。但一套規則裏各條規條是否合理?合理之餘又是否好?),而是「信、達、雅」。
- 作為維基的標準,我同意用簡單的最常用,以及適當程度地尊重當地人沿用以久的習慣為準。如果當地人都已不多用,即使它如何早、如何雅,如「圖麟都」,都不及今天通用的「多倫多」適宜。不過,要是各有擁躉,甚至是當地的譯名更見普遍,我不認為單用「科學(其實只是『有套規則』)」作標籤的大陸地區譯名,可以隨便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把建基於事實使用情況的譯名壓倒。--小狼☞☎ 2007年10月6日 (六) 19:14 (UTC)
- 把外國人姓氏縮成一個字的中文姓氏才是不尊重人家的中國中心,怎麼到你嘴裡就成了明智之極了?我真不明白你的立場到底是什麼? Mu
- 同意大象兄的說法。我是香港人,在媒體工作,經常直接感受到「弗吉尼亞」、「德克薩斯」甚至一些更長、更拗口的譯名所帶來的麻煩。因此,明珠台的劇集人名以「一字姓二字名」的方式來譯,X檔案的Dana Scully譯「郭丹娜」而不是「丹娜.史寇利」,律政狂鯊的Sebastian Stark譯「施薩比」而不是「塞巴斯蒂安.斯塔克」,這是明智至極的。要是喚個名字也要八個音節,配音員如何讀?要是同樣的情況出現在新聞中,主播「吃螺絲」的機會也大增──可惜卻天天出現這樣的事。我不是說「塞巴斯蒂安.斯塔克」必然不可用,但把它絕對化,說成就是好、就是標準,必然會有人不滿。--小狼☞☎ 2007年10月1日 (一) 08:20 (UTC)
怎麼總拿中國中心說事兒,如果台灣也有譯音表再搞這一套不遲吧。象兄你這老一套翻來覆去的說不嫌煩嗎?地名標準化也是中國中心、譯音表也是中國中心,是怎麼回事?中國中心現在已經變成還是不尊重專業學術最好的擋箭牌了,我看把台灣的民粹主義搬到維基百科才是台灣中心!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1日 (一) 09:10 (UTC)
- 請各位看清事實再說話。第一,拿繁體字到google上搜索,本身就是台灣中心了。如果到百度上搜索,恐怕就是相反結果。另外,千萬別再拿網站說事,因為網站都是你抄我我抄你,以訛傳訛比「真正常見」的可能還大。所以請注意我這句話:「比如萬一這個錯誤譯名被百毒之類的網站無窮引用,居然就成了google多數了」。第二,很不幸,蒂賓根(原圖賓根)這個條目是大陸簡體字用戶創建的。你說這是不是原創研究。所以我一開始就說「即與地區用詞習慣無關,純粹是創建者根據英語讀音猜測出來的原創譯名」。所以這裡只討論大陸用戶的「英語小發明」問題。各位再提到地區用詞差異,無論是支持大陸的還是支持港台的,就是受到文革式「意識形態鬥爭無窮論」蒙蔽的受害者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日 (一) 09:39 (UTC)
- 再強調,這裡不討論已經有較為完善的解決方案的繁簡轉換問題。問題是現在出現了大陸用戶使用原創譯名,而繁體字用戶跟風的現象。這種現象里,台灣用戶也是受害者。--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日 (一) 09:45 (UTC)
- 我並不想去評論一位簡體用戶使用『圖賓根』這譯名,是因為他看習慣繁體書籍所以覺得這譯名熟悉,還是真的是原創研究,我舉例出來的目的只是證明『這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把Tübingen翻譯成圖賓根』,而且這些網站並不是因為自創名稱之後東抄西抄變成這樣,因為裡面還包括有大英百科全書繁體中文版這種很有重要性、並且有書面印刷品的網站,所以其『是廣為接受的一種譯名方式』之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哪來其他繁體字用戶跟風之說?(要跟也是跟大英百科全書的風……)何況,我只是說『圖賓根也是廣為接受的譯名,不是原創研究』,但我並沒有否認蒂賓根也是常用譯名的地位,因此說用繁體的圖賓根去Google上搜尋是『台灣中心』,似乎有點過度演繹,難道這世界上不能同時存在兩種常用譯名嗎?
- 至於地名標準化與譯音表這件事,我尊重其在學術地位上的價值,但是它畢竟是中國大陸的官方與學者在搞的東西,如果把它們當成維基百科的準則來使用,能說不是中國中心嗎?畢竟台灣與香港雖然沒有這種定義明確的譯名標準,但並不表示台灣與香港沒有自己的慣用譯名原則,而中國大陸的譯名標準也從沒尊重過台港地區的翻譯習慣,憑什麼我要無條件去接受它?我從沒主張維基百科上的譯名應該要以台灣慣用的譯名為主,因此我也反對把中國大陸的翻譯標準拿來當作唯一的準繩。我以為各地的用戶互相尊重彼此的譯名習慣、配合noteTA這類的轉換標籤與條目名先到先得的原則,是早已廣為接受的共識,Mukdener兄經常拿大陸的譯名標準來吹捧,如果只是單就其標準化的理念進行評論是無可厚非,但老實說您字裡行間總是不經意地流露出中國大陸有標準系統所以很高竿,沒有一致標準的台灣與香港譯名方式很末流的那種態度(如果我會錯意請見諒,但看在其他地區的用戶眼中就是這種感覺,之前抱怨過的人已不計其數,所以我也不再重複),竊以為這並非是一種很能說服別人接受某種理念的態度。
- 最後我要說的是,其實這幾年因為工作之故接觸非常多在亞洲地區居住、工作的西方人,他們對於在名片背後印上個一字姓、兩字名的中式名字之熱忱,就跟華人喜歡在工作上以英文名稱互稱的程度是不相上下的。姑且不論未經授權就這樣做是否是不尊重,但通常只要名字取得夠雅夠好聽,對方恐怕還會非常感激,這是我實際上接觸過他們之後的感想,完全不帶有任何評論的意味,特此說明。—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1日 (一) 11:25 (UTC)
- 您明白這些就好。我不拿「台灣中心」說事,那麼希望象兄也不要拿「中國中心」說事(比如「老實說其翻譯規則給人一種很中國大陸中心的印象」);像這種沒有必要的場合,就連提也不要提,因為我們和您一樣敏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從一開頭就明白指出,這裡「與地區用詞習慣無關」,就是為了不把水攪混;您還要提出大陸中心這種沒必要的描述,難免我會反擊了。另外指出,「圖賓根」這個例子,只是我舉出的4個例子中的一個;我們揪住這個例子不放,沒有什麼意義。而且有趣的是,所有連接到「圖賓根」的條目,都是大陸用戶建立的;大陸用戶經常使用繁體書籍,其可能性是零。我說的跟風,係指「刻瑞斯」而言。--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日 (一) 12:43 (UTC)
- 綜上,再重複一遍,這個話題主要為大陸用戶而開,我舉的例子全部為簡體字的例子,目的是提醒大家注意尊重已有的譯名和不要自創譯名。所有無關問題,請避免在此討論。地區用詞差異屬於繁簡轉換工作的範疇,與這裡的話題完全無關;至於想對比「各地區譯名系統之優劣」的朋友,請另開話題吧。--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日 (一) 13:02 (UTC)
- 其實仔細看我一開始的意見就會發現,我只是針對Douglasfrankfort兄提出四個例子中的兩個,指出您認為『正確』的翻譯其實也不符合最準確發音的原則(之所以只提這兩個,是因為我只會德文跟法文),四個例子中間有兩個無法支持您的立論,道理站不站得住腳是一回事,但我那時只是在強調『有時不同語言之間就是無法準確音譯』,完全沒扯到地區用語習慣的差異,純粹只在討論發音準確度的問題。事實上,第一個提到台灣與大陸翻譯方式的人,其實是Sl兄、您自己與一葉知秋兄,不是我,我只是跟風而已。譯名習慣原本就是與地區用語習慣分拆不了的事情,雖然或許您一開始針對的就是不遵守大陸規則的大陸用戶,但是您並沒有說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只是一味強調「圖賓根這譯名是原創研究」(您當初可沒說清楚『在簡體環境中用圖賓根是原創研究』吧?),但偏偏這地名不僅不是原創研究,還是繁體領域中最常用的譯名方式之一,如果我不跳出來說明清楚的話,豈不是變成繁體慣用譯名變成原創研究了?
- 好,就把上面那些爭議當作是溝通不良造成的誤解好了,還是回過頭來看看這備受推崇的『譯音標準表』吧,其實,我針對幾種我會的外語進行對照之後,發現這譯音表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標準』。舉法文的例子來說,會法文的人都知道法文中的『R』字實際上是發氣音子音『H』的音,頂多只有震喉(例如加拿大與比利時法語),卻完全沒有捲舌成分在裡面,但是該譯音表中在法文的r那一欄中,無論是搭配哪一種母音,清一色都翻譯成帶有英文『R』或『L』音的中文字,例如爾、呂、賴、魯、朗等等,根本與原發音不相符,反而比較像用英文發音後產生的譯音。不諱言在習慣上中文通常會把法文的R翻譯成這類的音(例如Paris是翻譯成『巴黎』而非『巴希』),因此說穿了這譯音表其實只不過是制訂者根據他們個人的偏好任選規則制訂出來的,有時注重準確發音、有時注重用語習慣,實沒有想像中那麼準確。除此之外我還注意到根據此表法文中的子音『J』搭配任何母音都帶有跟注音符號『ㄖ』相同的子音,唯獨在搭配『A』這母音時卻變成『雅』(想然應該是因為中文中不存在ㄖ+ㄚ這種發音組合,只好用『雅』來勉強代替一下),卻在Douglasfrankfort兄提到的四個例子中被批評為『是用英文發音發法文字造成的錯誤』之範例,殊不知這其實是該譯音表暗藏幾個關鍵的錯誤點之一。光就我看得懂的法文部分就存在這麼多不精確之處,我相信在其他語言一定還有。因此終歸一句話,有這樣的譯音表,對於不懂該種語言的人或許是一個蠻不錯的工具,但是請各位做學問要求甚解,不要把它奉為唯一的真理,這無論是就法理(是否有地區中心的疑慮)或就學理(其實譯音也不是很準),都是還有很大的商榷空間的。—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1日 (一) 13:31 (UTC)
- 「第一個提到台灣與大陸翻譯方式的人」與「第一個提到XX中心的人」是兩回事,那後一種人可絕對不是我,不信您再從頭看一遍。而且我就只說過「大陸」,根本對其他地方隻字不提。這種陷阱,我從來不跳。另外,不要找譯名系統的弊端,那是誤入歧途。因為我反對的是「英語萬能論」的人。他們用英語的方式來翻譯其他語言,如果與台灣的譯名系統正好一致,那是巧合;而您以「大陸譯名系統不完善」來為他們造成的結果辯解,這是用不恰當的理由來辯護一個不恰當的實體,或者說是東面要打西面卻打到了南面的典型例子。因為他們使用另一套譯名絕不是高明到像您一樣分析出了大陸譯名系統的種種缺陷,而是因為資料缺乏。--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日 (一) 14:28 (UTC)
- 比如我就是這麼一個相信盎格魯法則放之四海皆準的人,認為西班牙語「Juan」的發音是「磚」。如果我恰巧碰到了大陸譯名確實有缺陷的地方(我本人並不認為它真的有缺陷;因為缺陷的定義是相對的,離譜的缺陷與無奈的缺陷不是一回事),那麼象兄就會很高興地認為我彌補了有過錯的大陸譯名體系。可如果我沒碰到「會受獎勵」的目標,而就是要把「胡安」翻譯成「磚」呢?!這可怎麼辦呢?--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日 (一) 14:39 (UTC)
- 一個原則:不是反對您的人就一定支持您反對的事。言下之意,我雖然不是非常看好那套譯名標準,但是我並沒有支持哪種語言的名詞都要用英文來翻譯的作法,『以最接近原文發音的方式翻譯出來這原則』這句話,我在上面曾經提出並且表達支持之意吧?因此我的重點只是,那套標準只能用來當作參考,但不能當作依歸,除此之外的推論都是您過度的衍生,在此就不在話下了。—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1日 (一) 18:30 (UTC)
- 希望您是如此。大陸與台灣不一樣,所有東西都標準化得很多;對於您來說不可接受的東西,在大陸就是很合理的。我們不應該特立獨行,讓wiki與地圖冊不一致。所以您「反對我」也是錯誤的,因為您不能干擾大陸已有的系統。我並沒有試圖改變台灣的系統,所以您也不應干擾簡體字的內部事務。即使提出一千條不足之處,但出版物仍然堅持用「西塞羅」和「刻瑞斯」,因其已成為標準,在正規出版物就中是如此。--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2日 (二) 08:13 (UTC)
- 一個原則:不是反對您的人就一定支持您反對的事。言下之意,我雖然不是非常看好那套譯名標準,但是我並沒有支持哪種語言的名詞都要用英文來翻譯的作法,『以最接近原文發音的方式翻譯出來這原則』這句話,我在上面曾經提出並且表達支持之意吧?因此我的重點只是,那套標準只能用來當作參考,但不能當作依歸,除此之外的推論都是您過度的衍生,在此就不在話下了。—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1日 (一) 18:30 (UTC)
象兄,我倆總為這個問題爭論,你總覺得我主張地名標準化是把大陸標準強加給台灣,可是如果不用大陸的標準化地名你覺得美國所有縣級行政區的譯名台灣有還是香港有還是新加坡有?也許這些地方的人英語都好,用不著漢字譯名。那德國的所有縣級行政區呢?俄羅斯的呢?其他國家的呢?國家名台灣還有自己的譯名,具體到各國的一級行政區台灣可能就有很多沒有了,二級三級更是有的才占少數。沒有譯名這些地理條目就建不起來,我不信沒有台灣維友對除了美國之外的地理不感興趣的,大陸的譯名接受起來怎麼會有被強加的感覺?再說許多地理模板都是羅列多個地名,如果不統一按照標準化譯名列舉而是考慮你反覆強調的台灣或香港慣用譯名那最終的結果仍然是某個模板絕大多數都是大陸的標準化譯名,其中夾雜幾個與標準化地名不同的港台地名。這既不好看實際上也不能實現保護弱勢文化的效果,只能增加讀者的混亂感,我相信這對港台讀者也一樣。現在一些國家的各級行政區條目已經開始建立了,不信你就看看Wikipedia:專題/行政區劃是不是象我說的一樣。我推動標準化譯名的本意就在這裡,想讓港台用戶明白當你面對系統性選擇的時候其實舍此之外無從選擇。上面小狼維友又舉香港電視劇人物的譯名,ok,就算你翻譯的好,可是除了這幾個屈指可數的電視角色,其他的人名怎麼辦?世界上可不止美國人有名字啊,阿拉伯語人名印地語人名比那多多了,港台式譯法未必都能勝任。更何況這種翻的還不見得真好。我這麼說可能象兄和一些維友又不愛聽,覺得我想炫耀吹捧了。說真的,如果不是心裡對大陸有偏見,我真的想不出為何會對地名標準化或譯名表之類的東西如此牴觸。這明明是多方得利的好事啊。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1日 (一) 13:35 (UTC)
- 台灣雖然沒有制訂統一的官方譯名標準或譯音標準,但我不相信這麼多書店、圖書館裡面找不到幾本介紹德國或其他歐洲國家、比較有權威的書籍、參考書或是地圖。至於這地名標準化為何會引人反感?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這套標準在制訂的時候完全只考慮大陸人的翻譯習慣,視台灣、香港人的翻譯習慣於無物,因此做出來的成果不得其他地方的用戶好感,是想也知道的結果。『多方得利』這是您用自己的視角才會如此認為,但對於其他地區的人來說,那種突兀的感覺恐怕比標準化帶來的好處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我認為各自尊重對方的用語習慣還是有必要的,老是想抱著老大心態『教育』其他人該怎樣說話,如果被教育的對象是您,您會覺得這感覺很愉快嗎?很容易接受嗎?—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1日 (一) 18:43 (UTC)
- 台灣有就太好了,省的我們耍嘴皮子。就請你把台灣出版的德國行政區劃書名列到行政區劃專題里,方便大家查找。我就是要看看這個擋箭牌你到底要用到什麼時候。 Mu
©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2日 (二) 10:10 (UTC)
- 台灣有就太好了,省的我們耍嘴皮子。就請你把台灣出版的德國行政區劃書名列到行政區劃專題里,方便大家查找。我就是要看看這個擋箭牌你到底要用到什麼時候。 Mu
- 台灣雖然沒有制訂統一的官方譯名標準或譯音標準,但我不相信這麼多書店、圖書館裡面找不到幾本介紹德國或其他歐洲國家、比較有權威的書籍、參考書或是地圖。至於這地名標準化為何會引人反感?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這套標準在制訂的時候完全只考慮大陸人的翻譯習慣,視台灣、香港人的翻譯習慣於無物,因此做出來的成果不得其他地方的用戶好感,是想也知道的結果。『多方得利』這是您用自己的視角才會如此認為,但對於其他地區的人來說,那種突兀的感覺恐怕比標準化帶來的好處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我認為各自尊重對方的用語習慣還是有必要的,老是想抱著老大心態『教育』其他人該怎樣說話,如果被教育的對象是您,您會覺得這感覺很愉快嗎?很容易接受嗎?—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1日 (一) 18:43 (UTC)
- 請自行去中華民國(台灣)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站中查閱,裡面幾乎可以找到所有主要國家的一級與部分二級行政區的名稱。除此之外,高中外國地理課本也是官方認證過的合適參考來源,缺點是沒有網路版的可查,請自行去參考書專賣書店購買。—[[User:SElephant|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2日 (二) 12:40 (UTC)
- 你給的網址連一個國家的一級行政區劃都沒有,還說什麼二級?說有的是你,舉證的義務當然在你。讓別人查,荒唐。我也不找別的國家難為你,你舉一本美國行政區劃或者地名的台灣出版物,列出書名出版社年份即可。地圖或圖冊也可以,前提是上面要有全部或大部分縣級區劃的譯名。 Mu
©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2日 (二) 14:24 (UTC)
- 請善用搜尋功能,我本來就說過台灣這邊並沒有一套很完整的譯名標準,大部分的習慣用譯名都是分散在各種資料來源需要慢慢查證,但並不是因此就沒有慣用的譯名系統。在維基百科上沒有任何人是有『義務』的,東西需要用到時自然會去找,不過近期對於美國的行政區劃並沒有什麼興趣,主要的耕耘領域目前是在日本的鐵路車站方面,因此請恕我不奉陪。只不過,您這種本位而又愛說教的口氣,縱使一開始覺得有點贊同或保持中立意見的人,看久之後都會覺得反感,如果您是有心討論推廣一個理念,建議最好是換一種口氣參與討論。如果只想靠說教與霸道想要成就什麼,很抱歉,只會適得其反。—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2日 (二) 15:42 (UTC)
天那,這次明明是你起的頭,反到教訓起我來。我知道地名標準化你們不愛聽本來已經沒打算說這個了,到底是怎麼回事?這種事只有你反對的說得別人說不得還是怎地,你什麼意思?如果你對此話題根本沒興趣從開始就別摻合,說了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還裝的象個受害者似的,可真噁心。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2日 (二) 16:44 (UTC)
- 使用拉丁字母的國家人名剛好和中國人名結構差不多,把一些輔音壓縮壓縮勉強還能翻譯,俄語阿拉伯語人名父名爺名加上姓滴瀝嘟嚕一大串你就是再壓縮他也壓縮不成中國人看著習慣的名字。而發音也不是所有語言輔音的省略和連讀都像英語那麼明顯。大陸的譯法到底是好是壞還用我吹嗎?到底是誰堅持地域中心還不明顯嗎? Mu
©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1日 (一) 13:57 (UTC)
- 各地文化不同,譯文之法有異,本屬常事,今諸君所言標準,在吾人(香港人)目中,誠非標準,蓋誠為爾等之標準耳。余以為當求同存異,首重屬文者所取,合以繁簡轉換,以重眾意,並息紛爭。--孔明居士 2007年10月1日 (一) 13:43 (UTC)
- 你的標準是什麼不妨說出來聽聽,如果香港有美國所有縣級行政區的譯名我們完全可以做出針對「爾等之標準」的一對一轉換,從此大家相安無事。
否則少說各有譯法這種大話。我收回這句。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1日 (一) 13:57 (UTC)
- 你的標準是什麼不妨說出來聽聽,如果香港有美國所有縣級行政區的譯名我們完全可以做出針對「爾等之標準」的一對一轉換,從此大家相安無事。
- 君言余所言為「大話」,余深表遺憾,既然君量度如此,無話可說,余不復言耳。--孔明居士 2007年10月1日 (一) 14:00 (UTC)
- 我認為譯作「圖賓根」和「蒂賓根」兩個都沒有錯。德語tü的發音既不是「圖」(tu),更不是「蒂」(di),中文中沒有對應的發音,「蒂」只能說是出自新華社的一份譯名參考,不能因此一股腦否定所有的「圖」。這裡僅想提供一個參考,我身在德國,這裡的中國人都直呼它的德語名,德國的中文媒體則很多稱之為圖賓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德國國立大學名單新聞稿中譯「蒂賓根」;Tübingen大學自譯「圖賓根大學」,我們應該尊重這樣的現實。很多德國地名的譯名都不符合發音,比如慕尼黑,不萊梅,亞琛等,和Tübingen很相近的一個例子就是「杜塞道夫」(Düsseldorf),同樣是ü音,但並不像Template:德語譯音表中那樣譯作「迪塞爾多夫」。存在多個譯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Markus 2007年10月1日 (一) 15:33 (UTC)
- 一千條理由也改變不了地圖冊、報紙和正規出版物使用「蒂賓根」吧,那麼我們使用「圖賓根」就是錯誤的一方。比如「西塞羅」明顯與讀音不符,但我們就是不能翻譯成其他形式。一句話,追隨業已形成的模式,不要特立獨行;因為我們並非研究機構,而是信息提供者。--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2日 (二) 08:13 (UTC)
- 各地文化不同,譯文之法有異,本屬常事(先拾一下牙慧),很多時要習慣先行(如 Swiss 跟粵語發音才譯作瑞士)。而上述一大篇講的顯然不是一般人日常生活都會使用到的地方名,各地有不同譯法本是平常事,請不要以為會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一來外語有很多中文沒有的音節,二來用哪個字來譯也不好說(如依、伊應採用哪個)。題外話,我最近編輯越南地名時,無法弄清楚「保/寶」、「隆/龍」、「成/城」、「新/津」等越南語發音相同的字。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越南語和韓語有個共通點,就是很多字原本有個來自中文的含義,不可亂用同音字代替;越南語更甚者是有一半是漢字、有一半是嘉萊、孟高棉等民族語言的混合字 (sino-tay compound),更不知應怎樣去處理。--✉Hello World!2007年10月1日 (一) 17:57 (UTC)
- 一、「瑞士」用閩南語發音Sūi-se才最接近法語Suisse的原來發音,不要誤導別人。二、「弗吉尼亞」譯名是中華民國時期就有的,有些人什麼資料都不查就說是大陸中心翻譯,很令人討厭。三、對於英語three和fee不分的人,他們不會知道確保輔音準確的重要,也不明白為何外國人認為日本人的英語加入了一堆元音也比他們的英語容易理解。--Stomatapoll 2007年10月1日 (一) 22:57 (UTC)
我表述的不清楚
大象說的對。我一開始是覺得這事很好玩,所以用調侃的手法來說了,以至很多人被誤導。我講一下我的本意。
1,這件事主要是給簡體字用戶看的,當然也歡迎正體字用戶參加。這是我最沒說清的一點。因為有了繁簡轉換了。
2,我不想比較所謂三地譯名系統之優劣。所以請勿動用語言學和歷史學知識來互相辯論了。在有了繁簡轉換的情況下這種事可以扔到一邊了。
3,我不想說明該譯名系統之優越性。它的唯一優越性就是在官方出版物和報刊上通用。講到實際讀音,當然不見得有優越性。但這是一個系統,使所有人都使用「西塞羅」,儘管實際讀音可能更接近基凱羅。
4,我的意圖是防止用戶用英語讀音來猜測或創造譯名。尤其是一些實際可以在可靠出版物上查到的東西。但我不是想嘲笑或批評他們,因為其實我以前也經常這麼做(比如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君主列表,純粹的原始研究),而且很多這麼做了的維基人與我有很好的合作關係。其實最近金翅大鵬鳥兄的易卜拉西姆·甘巴里就有點原創研究了(中國伊斯蘭教對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名字的翻譯是固定的),但在報紙還沒出來前,也沒辦法;但是按阿拉伯語人名列表,就可以推出正確譯名,方便多了。
5,請尊重地圖冊。它們的優點就是彼此都一樣。一個沒出國的人卻可以有地圖冊。
6,這幾個例子只是我信手舉來的幾個,並不是代表所有。在這幾個例子上深入分析是跑題了。更大的問題是避免「英語化」。比如一開始Juba II被翻譯成「朱巴」,但我指出實際讀音是尤巴。後來果然在正式出版物上找到了尤巴的譯名。
以上。--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2日 (二) 08:50 (UTC)
好東西,很好用,感謝Douglasfrankfort和Mukdener。66.235.212.131
看了前面大篇討論,感覺Douglasfrankfort兄(道格拉斯法蘭克福特?)是在說對於已有的普遍接受的譯名不應自創,而應使用地圖冊和新聞報道中的名字,對於沒有現成譯名的可以參考譯名表。 大象兄在說名字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譯法,大陸的譯名表沒有約束力,而且譯名表尚有缺陷。對於條目的名字和條目內的介紹我想有很多手段兼容不同地區的譯法,對於非原創的名稱又有先到先得的不成文規定。 那麼對於譯名表,問題就在於是否具有約束力。對於其他地區的維基人,是否有其他的譯名表參考呢。 我理解的對麼?--用心閣(對話頁) 2007年10月6日 (六) 14:10 (UTC)
尋找合適的資料,使用既定名稱,找不到時可參考譯名表,避免自創。大陸譯名表是該地的標準,其他地方則有各自的慣例。—RalfX(議) 2007年10月6日 (六) 14:58 (UTC)
- 我為什麼不說香港的音譯是因為有個粵語發音的問題。粵語和普通話的差距可謂十萬八千里,所以將大陸的譯名以粵語念出來結果可能會很荒謬。我不認為香港有自己的譯名體系,但台灣很可能有。比如台灣出版的地圖冊就是很好的說明材料。總之,請避免原始研究。如果什麼資料也查不到,可以參考譯名表,而不是根據英語讀音胡亂猜測。另外frankfort實際是個地名。--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7日 (日) 02:16 (UTC)
- 君言甚是,反之亦然,國語譯名用粵語讀出來也全然不通,香港之譯名,向來有異大陸,一如維珍尼亞和弗吉利亞等。—孔明居士 2007年10月7日 (日) 11:17 (UTC)
- 另外,請不要用我不認為等主觀說法論斷,誠無助討論,謝謝。—孔明居士 2007年10月7日 (日) 11:47 (UTC)
- 如果您能把您說的香港譯名系統獻給維基,那倒是很有幫助。否則,空談無益。--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09:01 (UTC)
- 我想上方泅水大象已解答了此問題,余不贅矣。—孔明居士 2007年10月8日 (一) 14:48 (UTC)
- 我給您一個勸告。如果您不明白,那就不要再參與這個討論了。如果您想參與,那就別拿藉口來迴避,拿實際的東西出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9日 (二) 02:30 (UTC)
一如閣下之言:「我的發言只是為了表明我的看法,因為有人擺出來就是為了讓他人發表看法。」—孔明居士 2007年10月9日 (二) 15:24 (UTC)
- 就比如這個運載火箭列表,我已經等了很久了,互助客棧也通知過,仍然一個香港譯名也沒出現。如果你能用你所說的香港譯名系統實實在在地把它補上,自然功德無量。--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11:37 (UTC)
- 香港的媒體只懂硬搬中國大陸的譯名,所以您不用找了,把簡體字變繁體便是。說回運載火箭列表,我相信香港還仍是用 Titan = 泰坦,Ariane = 亞利安,另外 Sputnik 是史潑尼克(大英在線網站[4]也是這個名字。--✉Hello World! 2007年10月17日 (三) 02:10 (UTC)
關於孔明居士
參見他與我的討論。我非常震驚於他的行為。關於刻瑞斯和圖賓根,我只能認為他的行為屬於報復,因為我在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兩個條目是大陸用戶創建,而「刻瑞斯」他又無法證明「塞爾斯」這名稱在任何地方被使用過。另外關於我「發現他把圖賓根移動到....以至我在英國二戰戰備上找他的麻煩」,我只能說,這純粹是以己度人。因為在他說出這番話之前,我甚至不知道他已經把這個條目移動了!而且我已經證明這個名稱在大陸不常用,他居然連個繁簡轉換都不會做,這算是示威嗎?
另外他也已經在我的對話頁明確表示,因為他對我不滿,所以回退了我的所有編輯。我認為這種行為明顯違規。個人矛盾居然成為編輯的理由,那維基可以不必存在了。請各位評斷這種純粹的報復行為以及。這種不冷靜的態度(經不起正經討論)是否正當。
- 收回後半句。在後來的討論里我不比他冷靜多少。很明顯,我刻薄的語言也非常有錯;但我迄今為止一直沒有反對您的正當編輯(比如坎尼會戰和尤利安,雖然也是回退我的編輯),您居然也認為我與您為敵?!我為什麼要對您產生偏見?!在譯名表的討論里我一開始和您搭上話了嗎?!--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9日 (二) 02:56 (UTC)
我一向很少生氣,但這次我真的憤怒了。因為有人不但冤枉我,而且公然把維基當成個人鬥爭的場所。--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9日 (二) 02:24 (UTC)
- 再看看薩圖爾努斯。這個條目與他根本無關,而且完全是我編寫的,他也給回退了。這算是什麼?他想剝奪我編輯的權利嗎?--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9日 (二) 02:30 (UTC)
- 「我想您對我成見已很深,本來我對您的所有言論都不願作出回復,但是看著您不斷為了反對我而做了如此多事」,「但您卻在持續討論,並調戲另一位香港維基人」,「在下亦有按耐不住,將閣下所有譯名相關之移動,皆回退了,不論所為對錯,都是意氣之事」.....這些話,是否是一個維基人該說的話?!而且以己度人到這種地步,未免太可惡了吧!我不斷為了反對他而做了許多事?!那請您仔細查查我的最近幾天的編輯紀錄和你自己的編輯紀錄,我不知道是不是會得出正好相反的結果!--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9日 (二) 02:37 (UTC)
- 也許我說確實刻薄而且無禮;但我從來沒有專門把哪個人當成敵人或是為了個人恩怨而進行編輯!包括在上面的關於譯名表的討論,我一開始都沒有與你直接發生牴牾;你怎麼就能說出我刻意與你為敵這種說法呢?!我昨天不是還恢復了你的「卑斯尼亞」了嗎?!我認為這種毫無理智的懷疑是對我的最大侮辱!--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9日 (二) 02:45 (UTC)
- 「我想您對我成見已很深,本來我對您的所有言論都不願作出回復,但是看著您不斷為了反對我而做了如此多事」,「但您卻在持續討論,並調戲另一位香港維基人」,「在下亦有按耐不住,將閣下所有譯名相關之移動,皆回退了,不論所為對錯,都是意氣之事」.....這些話,是否是一個維基人該說的話?!而且以己度人到這種地步,未免太可惡了吧!我不斷為了反對他而做了許多事?!那請您仔細查查我的最近幾天的編輯紀錄和你自己的編輯紀錄,我不知道是不是會得出正好相反的結果!--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9日 (二) 02:37 (UTC)
在下之留言,乃是私下向您說的,並且出自真心,除此無他。至於閣下說在下為了報復而為,可能閣下誤解了在下的意思,在下是基於閣下並無尊重原作者而作出回退的,此前我用文言,或許致使閣下誤解,謹此致歉。—孔明居士 2007年10月9日 (二) 14:44 (UTC)
- 另外,公道人在人心,閣下之回應,已充份體現了在下所言。最後,希望閣下能再次專注於條目貢獻,為維基出一份力,不要再因在下而生氣。一如閣下所言:「我真的沒有甚麼影響力,請忽視我的說話。」,不要再浪費時間於我身上了。—孔明居士 2007年10月9日 (二) 15:16 (UTC)
- 而我就此事的總結是,希望閣下不要再介懷,在下是不會再參與閣下的任何討論,希望能終止您我的爭論。而我實在是不欲再爭論,以後當專注於條目貢獻。—孔明居士 2007年10月9日 (二) 15:37 (UTC)
Ceres的英語音標是/'sieri:z/,譯作賽爾斯發音肯定是不對的,個人認為也許是塞爾斯之誤,而字典上她還有一個譯名色列斯。這個賽而斯的譯法既不是來自拉丁語又不是來自英語,其來源就相當奇怪了。尊重原作者也要原作者的東西是正確或來源可靠的才行。孔明兄拿這個作擋箭牌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讓他提供來源他的標準也是變來變去,我對他選擇參考資料的能力表示相當的懷疑。再說個無關的話題,外文人名譯名中經常出現的塞字在多數情況下應當讀se而不是sai,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克勞塞維茨,我就多次聽過有人念成克勞賽維茨,我一直在猶豫是不是要在條目里做一下正音的工作。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9日 (二) 16:19 (UTC)
Ceres的修訂歷史。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神話譯名是有體系的,正確性竟然被否決掉,連加上的譯名出處《大英百科全書》都整個被回退,一連串的行為已經明顯違反了共識。—RalfX(議) 2007年10月9日 (二) 17:02 (UTC)
- 我並無否決另外的譯名,所謂正確性,我只說各有各說,如果閣下以為在下違返共識,請列出方針,封禁在下,在下永不復言。—孔明居士 2007年10月9日 (二) 17:04 (UTC)
- 另外,譯名之事,本來未有定論,基於在下被教訓之言,在移動或修改前,最少要通知原作者,可是在下卻不見有任何人這樣做。—孔明居士 2007年10月9日 (二) 17:09 (UTC)
- 最後,近來在下也不太理性了,不管整件事對錯,我都有欠冷靜,實在有錯,故此將不復言,對於諸條目名稱,也不會再碰。—孔明居士 2007年10月9日 (二) 17:32 (UTC)
::那麽大家可以看到EQ是頗重要的。zzz……很睏 找我 2007年10月9日 (二) 18:07 (UTC)
事情很簡單,既然RalfX已列明刻瑞斯譯名來自《大英百科全書》,那孔明居士必須列明賽爾斯的來源,讓大家看看會不會比《大英百科全書》更好,若無法列出,沒有合理的理由,就應該理性的讓步,妥協,不該再糾纏下去。
還有,我建議遇見爭議,應該停下來談,而不是發動編輯戰,修訂歷史中這樣移來移去的作為,令人看到某些「資深維基人」的行為,其實與一些「新用戶」差別不大。--真實事求是(☎) 2007年10月10日 (三) 10:50 (UTC)
- 我冷靜了一天,現在終於恢復了正常。現在我發現,把這種幾乎屬於「個人恩怨」的事拿到這裡來大吵大鬧,而且還像未成年人一樣流露出尋求公道的意思,真是愚蠢幼稚至極;但請相信我本人並非如此愚蠢,只是情緒失控導致。Ktsquare兄所言之EQ缺憾,其實對我來說是非常之中肯的評價;作為一個成年人,我的修養實在需要提高。以上可以算是對引發整件鬧劇的行為的道歉。
- 然後對這件事作一個總結。現在我不再對孔明居士懷疑我刻意與他為敵的事做任何關注,雖然我承認這種懷疑確實讓我耿耿於懷;但我也意識到,我在與他在坎尼會戰條目發生爭議(雖然最後是我讓步)之後立刻提出「英國戰備」的問題確實是導致雙方一齊爆發的原因。所以這件事我至少承擔一半責任,而且我也再次意識到自己處理人際關係能力的欠缺(如果能冷卻若干日再提出英國戰備的問題,也許一切都不會發生)。
- 但我要求他立即撤消一切在其情緒失控之後所作的編輯。各位可以不必再要求他給出這些編輯的理由,因為我確信他當時並沒有做任何考證(請注意這些條目並不是他建立的),現在讓他提供依據他是不可能提供得出的。這些編輯的理由實際他已經給出:「在下亦有按耐不住,將閣下所有譯名相關之移動,皆回退了,不論所為對錯,都是意氣之事」。我不管這種行為是否違規,但現在請把一切這種無理的編輯取消,然後你我相互道歉(我為我的刻薄、無禮和(無意中的)挑釁,你為你的衝動),這事就可以息事寧人;否則,我有全套的大陸資料和部分的台灣相關資料可以證明我的譯名的可靠來源。--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0日 (三) 11:38 (UTC)
- 我冷靜了一天,現在終於恢復了正常。現在我發現,把這種幾乎屬於「個人恩怨」的事拿到這裡來大吵大鬧,而且還像未成年人一樣流露出尋求公道的意思,真是愚蠢幼稚至極;但請相信我本人並非如此愚蠢,只是情緒失控導致。Ktsquare兄所言之EQ缺憾,其實對我來說是非常之中肯的評價;作為一個成年人,我的修養實在需要提高。以上可以算是對引發整件鬧劇的行為的道歉。
此一事件的後續
孔明居士在其頁面留下譏諷我的文字後宣稱已離開維基,而沒有將其移動的任何頁面恢復。因此我只好一項項手動移回。我對他的離開表示遺憾,如果您有合理的移動理由,那麼就應該繼續辯論,而不是逃避;現在選擇離去,不僅正說明了您的移動缺乏理由,而且對人手本就不足的維基來說是個打擊。我再重複一遍:我對您沒有任何偏見。希望你能克服情緒返回維基。--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2日 (五) 05:38 (UTC)
- 得饒人處且饒人,凡事還是厚道點,留個下台階給人走吧!—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12日 (五) 08:06 (UTC)
- 如果您認為我不厚道,那我也沒辦法。但我至少要表明一個態度:「尊重原作者」VS正確性,前者絕對不能壓倒後者。另外,麻煩您不要懷著偏見看待我,認為我不講理或是惡意地在這裡炫示勝利(可能我說的太露骨);事實是在我今天中午看到他頁面上諷刺我愚蠢無知的文字之前,我還在一直等待他的回覆,而沒有修改任何條目!請把這件事與個人恩怨完全分開。另外也請您注意,不只是他,這件事讓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靜(尤其是看到他以「在下為最大貢獻者,有定名之權」為理由移動希波戰爭而卻讓我「尊重原作者」(哪怕那個條目的內容完全是我寫的)這種雙重標準時,我真的聯想到了地域歧視)。算了,這件事我也已經厭倦了。把您認為不舒服的那段文字完全刪去(其實我的本意是通知一下這些條目我又移了回去,看看有沒有反對意見,如德摩斯梯尼就有),讓這場令我丟盡臉面的鬧劇徹底結束吧。--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2日 (五) 09:19 (UTC)
- 這跟偏見無關吧?我只是認為既然別人都已經認輸宣佈退出,您在公共討論區發表上面這種話,當事人又看不到,頂多只是給人一種從墳墓裡拖屍體出來鞭屍的感覺(如果是想留言溝通,為何不用用戶討論頁?)今天如果換做是您說要退出但是對方在公共討論區留下這種話,我一樣會叫對方給人留個下台階走。—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12日 (五) 14:15 (UTC)
- 要為Douglasfrankfort說句公道話,他並沒有做出什麼過分的事,難堪是孔明居士本身的所做所為造成的,從頭到尾他都不肯以理性處理事情,不就事論事,而是以各種辯論法來進行討論。最後,討論「輸」了,也不肯理性的承認本身錯誤,做出退讓妥協,而是離開,似乎故意要讓Douglasfrankfort落下個不厚道的罪名,這種「把錯誤進行到底」的作風,就是令其自取其辱的真正原因,其離去也與人無關,完全是他本身的缺點造成的。只要他在討論過程中有一點點就事論事,就不會搞到自己如此難堪。
- 這跟偏見無關吧?我只是認為既然別人都已經認輸宣佈退出,您在公共討論區發表上面這種話,當事人又看不到,頂多只是給人一種從墳墓裡拖屍體出來鞭屍的感覺(如果是想留言溝通,為何不用用戶討論頁?)今天如果換做是您說要退出但是對方在公共討論區留下這種話,我一樣會叫對方給人留個下台階走。—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0月12日 (五) 14:15 (UTC)
- 如果您認為我不厚道,那我也沒辦法。但我至少要表明一個態度:「尊重原作者」VS正確性,前者絕對不能壓倒後者。另外,麻煩您不要懷著偏見看待我,認為我不講理或是惡意地在這裡炫示勝利(可能我說的太露骨);事實是在我今天中午看到他頁面上諷刺我愚蠢無知的文字之前,我還在一直等待他的回覆,而沒有修改任何條目!請把這件事與個人恩怨完全分開。另外也請您注意,不只是他,這件事讓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靜(尤其是看到他以「在下為最大貢獻者,有定名之權」為理由移動希波戰爭而卻讓我「尊重原作者」(哪怕那個條目的內容完全是我寫的)這種雙重標準時,我真的聯想到了地域歧視)。算了,這件事我也已經厭倦了。把您認為不舒服的那段文字完全刪去(其實我的本意是通知一下這些條目我又移了回去,看看有沒有反對意見,如德摩斯梯尼就有),讓這場令我丟盡臉面的鬧劇徹底結束吧。--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2日 (五) 09:19 (UTC)
- 個人認為在維基的討論,目的應該是為了維基的發展,討論該就事論事,理性的進行,認為自己有理,對維基有利的就該堅持;若發現自己錯了,或找不到任何合理的理由及理據,就該妥協、退讓。個人討論的「勝負」,不該看得這麼重,以至要應用各種辯論手法,威嚇欺騙,甚至拉幫結派、檯下交易讓自己的意見通過,這樣做而勝利了,乃是對維基大大的傷害,試想排除理性就事論事,而得出的結論,會對維基有利嗎?非常值得懷疑。--真實事求是(☎) 2007年10月16日 (二) 13:23 (UTC)
建議調整中國行政區劃的分類
我昨晚使用一個工具去統計一些分類的條目總數,發現「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有二萬七千多條目,竟不及「Category:中華民國」的四萬多及「Category:台灣」的三萬九千多。細心檢查後,發現問題出現在「Category:中國行政區劃」上。其子分類「Category:中國省級行政區」屬於「Category: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但沒有「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更甚的是「Category: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竟然是位於「Category:台灣行政區劃」之下的!因此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的條目,都囊括在「Category:台灣」的分類之下,反而從「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卻無法找到有關條目。
為此,我建議將中國行政區劃的分類進行整理,簡單來說安排如下:
其他現有分類則放在以上適合的分類之內,例如「Category:已撤消的中國行政區」維持在「Category:中國行政區劃」之內,在此不贅。
由於本身分類有點混亂,所以我也怕自己說得不清楚。如果看不明白請提出來。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12日 (五) 13:24 (UTC)
- 難得在這個較敏感的議題上沒有反對聲音,我已進行了一半了,歡迎大家幫助。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13日 (六) 15:57 (UTC)
- 接手這項工作真是有點兒自討苦吃,因為本身已經很混亂,要完全整理好絕對不是一人之力短時間可以做到的事。我現時只將分類分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兩大類,以及糾正了中華民國竟在台灣之下的問題,剩下來可能有些條目的分類可能未修正好,便要靠其他人發現及修正了。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13日 (六) 16:34 (UTC)
- 謝了! :)—水水 2007年10月20日 (六) 09:19 (UTC)
- 接手這項工作真是有點兒自討苦吃,因為本身已經很混亂,要完全整理好絕對不是一人之力短時間可以做到的事。我現時只將分類分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兩大類,以及糾正了中華民國竟在台灣之下的問題,剩下來可能有些條目的分類可能未修正好,便要靠其他人發現及修正了。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13日 (六) 16:34 (UTC)
一首歌比一個按鈕要有名
看到PLAY這個條目,這個條目會比那麼多電器上的PLAY按鈕有名嗎?如果有人真的要寫這個按鈕的條目的話,怎麼辦?覺得是個有趣的事情,提出來,笑笑就好了。—cobrachen 2007年10月12日 (五) 20:06 (UTC)
- 並且還是一個翻譯條目。(笑)—木木 2007年10月12日 (五) 21:06 (UTC)
- 暫時不用擔心,連英文維基也沒有「play」這個條目,其實這個條目應該叫播放吧。--一葉知秋→切磋 2007年10月13日 (六) 13:53 (UTC)
- Mopy也有一張CD叫PLAY呢。--惡德神父(來告解) 2007年10月20日 (六) 01:44 (UTC)
- 不知道Moby應該譯作什麽呢?Moby(DJ 魔比),莫比?還是以Moby為條目名稱。至於他的專輯也真的叫Play。zzz……很睏 找我 2007年10月21日 (日) 01:19 (UTC)
- 如果兩邊的粉絲要強調誰該用條目內消歧異或者是平行,記得提醒一聲,我要搬凳子買鷄排參觀。 :)—cobrachen 2007年10月21日 (日) 01:25 (UTC)
- 赫赫。本人比較看重其歌曲,例如專輯中的Porcelain一曲最適合在下班入夜後在微雨下聼,雖然歌詞是跟分手後的混沌狀態有關。zzz……很睏 找我 2007年10月21日 (日) 01:35 (UTC)
- 如果兩邊的粉絲要強調誰該用條目內消歧異或者是平行,記得提醒一聲,我要搬凳子買鷄排參觀。 :)—cobrachen 2007年10月21日 (日) 01:25 (UTC)
中文維基各地條目數量小資料
有可能突破報章封鎖嗎?
問:終於知道如何用暱名伺服器上維基,但用同樣方法時,總是上不到明報、蘋果等網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方法介紹一下呢? 謝謝大家寶貴意見。—Zozzen 2007年10月14日 (日) 18:32 (UTC)
- 用Tor也許可以。—Ellery 2007年10月15日 (一) 00:06 (UTC)
- 謝謝Ellery。 因為主要在網吧上網, 除了安裝 tor 外, 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Zozzen 2007年10月15日 (一) 14:29 (UTC)
- 參見破網軟體。種類繁多,任君挑選。--一葉知秋→切磋 2007年10月15日 (一) 14:59 (UTC)
- 謝謝Ellery。 因為主要在網吧上網, 除了安裝 tor 外, 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Zozzen 2007年10月15日 (一) 14:29 (UTC)
- 我現在使用的是Firefox中的插件gladder,覺得蠻好的,主要是方便。當然這只是一個建議。 I know I can. Talk Talk 2007年10月20日 (六) 11:01 (UTC)
世紀分類
公元前世紀分類模版中各年份都不對,沒有一一細看,但好幾個世紀都是錯的,如前6世紀這個:
出生 - <<- 前6世紀(前701年——前600年)->> - 逝世 | ||||||||||
前700年代: | 前700年 | 前701年 | 前702年 | 前703年 | 前704年 | 前705年 | 前706年 | 前707年 | 前708年 | 前709年 |
前710年代: | 前710年 | 前711年 | 前712年 | 前713年 | 前714年 | 前715年 | 前716年 | 前717年 | 前718年 | 前719年 |
前720年代: | 前720年 | 前721年 | 前722年 | 前723年 | 前724年 | 前725年 | 前726年 | 前727年 | 前728年 | 前729年 |
前730年代: | 前730年 | 前731年 | 前732年 | 前733年 | 前734年 | 前735年 | 前736年 | 前737年 | 前738年 | 前739年 |
前740年代: | 前740年 | 前741年 | 前742年 | 前743年 | 前744年 | 前745年 | 前746年 | 前747年 | 前748年 | 前749年 |
前750年代: | 前750年 | 前751年 | 前752年 | 前753年 | 前754年 | 前755年 | 前756年 | 前757年 | 前758年 | 前759年 |
前760年代: | 前760年 | 前761年 | 前762年 | 前763年 | 前764年 | 前765年 | 前766年 | 前767年 | 前768年 | 前769年 |
前770年代: | 前770年 | 前771年 | 前772年 | 前773年 | 前774年 | 前775年 | 前776年 | 前777年 | 前778年 | 前779年 |
前780年代: | 前780年 | 前781年 | 前782年 | 前783年 | 前784年 | 前785年 | 前786年 | 前787年 | 前788年 | 前789年 |
前790年代: | 前790年 | 前791年 | 前792年 | 前793年 | 前794年 | 前795年 | 前796年 | 前797年 | 前798年 | 前799年 |
前600年代: | 前600年 |
這類問題不曉得是不是在這兒提出。 ──S M Lee【找我】2007年10月18日 (四) 13:20 (UTC)
先不說對錯,這種東西有必要弄一個這麼大的模版嗎?用分類不是更好?—User:Orion-留言 2007年10月18日 (四) 16:47 (UTC)
- 我也只是發現了問題,在這裡報告而已。──S M Lee 2007年10月21日 (日) 03:18 (UTC)
那個模板不適用於公元前──公元前6世紀應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501年。-✉Hello World! 2007年10月19日 (五) 02:00 (UTC)
- 模板不適用,那誰可更正?或誰可決定將他們取銷?──S M Lee 2007年10月21日 (日) 03:18 (UTC)
- (1)正如 Orion 所言,這個模板太大,用分類更好 (2)基於沒有公元0年或0世紀,所以如要弄公元前的年份就只好另想方法--✉Hello World! 2007年10月21日 (日) 12:46 (UTC)
世紀分類
公元前世紀分類模版中各年份都不對,沒有一一細看,但好幾個世紀都是錯的,如前6世紀這個:
出生 - <<- 前6世紀(前701年——前600年)->> - 逝世 | ||||||||||
前700年代: | 前700年 | 前701年 | 前702年 | 前703年 | 前704年 | 前705年 | 前706年 | 前707年 | 前708年 | 前709年 |
前710年代: | 前710年 | 前711年 | 前712年 | 前713年 | 前714年 | 前715年 | 前716年 | 前717年 | 前718年 | 前719年 |
前720年代: | 前720年 | 前721年 | 前722年 | 前723年 | 前724年 | 前725年 | 前726年 | 前727年 | 前728年 | 前729年 |
前730年代: | 前730年 | 前731年 | 前732年 | 前733年 | 前734年 | 前735年 | 前736年 | 前737年 | 前738年 | 前739年 |
前740年代: | 前740年 | 前741年 | 前742年 | 前743年 | 前744年 | 前745年 | 前746年 | 前747年 | 前748年 | 前749年 |
前750年代: | 前750年 | 前751年 | 前752年 | 前753年 | 前754年 | 前755年 | 前756年 | 前757年 | 前758年 | 前759年 |
前760年代: | 前760年 | 前761年 | 前762年 | 前763年 | 前764年 | 前765年 | 前766年 | 前767年 | 前768年 | 前769年 |
前770年代: | 前770年 | 前771年 | 前772年 | 前773年 | 前774年 | 前775年 | 前776年 | 前777年 | 前778年 | 前779年 |
前780年代: | 前780年 | 前781年 | 前782年 | 前783年 | 前784年 | 前785年 | 前786年 | 前787年 | 前788年 | 前789年 |
前790年代: | 前790年 | 前791年 | 前792年 | 前793年 | 前794年 | 前795年 | 前796年 | 前797年 | 前798年 | 前799年 |
前600年代: | 前600年 |
這類問題不曉得是不是在這兒提出。 ──S M Lee【找我】2007年10月18日 (四) 13:20 (UTC)
先不說對錯,這種東西有必要弄一個這麼大的模版嗎?用分類不是更好?—User:Orion-留言 2007年10月18日 (四) 16:47 (UTC)
- 我也只是發現了問題,在這裡報告而已。──S M Lee 2007年10月21日 (日) 03:18 (UTC)
那個模板不適用於公元前──公元前6世紀應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501年。-✉Hello World! 2007年10月19日 (五) 02:00 (UTC)
- 模板不適用,那誰可更正?或誰可決定將他們取銷?──S M Lee 2007年10月21日 (日) 03:18 (UTC)
- (1)正如 Orion 所言,這個模板太大,用分類更好 (2)基於沒有公元0年或0世紀,所以如要弄公元前的年份就只好另想方法--✉Hello World! 2007年10月21日 (日) 12:46 (UTC)
誰知道所有語言的維基計劃總共有多少TB的信息儲存在伺服器里
這樣的移動是否合理?
有關澳門科技大學
問:有政治團體批評校董會的運作,有人認為把這內容納入是政治干預學術自由。另外有請關注王丹 (民運人士)一條。 —Whhalbert 感謝各位支持 2007年10月23日 (二) 03:14 (UTC)
針對維基中文百科的篇目成長速度
問:
有網友smayson說是因為中國的人認為某些台灣的法律制度或概念太過狹隘而公告砍條目,所以讓中文Wiki成長進度緩慢。也有網友blauncher說管理員的獨斷意見是很大的原因;太短的不行,太冷門沒聽過的提刪;在社群人數還不夠的情況下,是還不會跑就想飛了,最後就只剩翻譯,是唯一不會被刪的抄書。(參見bbs站ptt八卦版)
不知道管理員的看法如何?—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Windlegends(對話|貢獻)於2007年10月24日 (三) 02:42 (UTC+8)加入。
- 目前小小作品,指200位元組以下(66個漢字),在保留一月沒有擴充的情況下會提請刪除,如果一個條目真正重要的話,達到66個漢字並不難。至於太冷門的條目,我估計您說的是人物類條目吧,請參閱Wikipedia:成為維基百科傳記的標準,詳細介紹了維基百科收錄人物傳記的標準。如果是科技類的冷門條目,至少我還沒見過因為過於冷門而提請刪除的。—木木 2007年10月23日 (二) 19:06 (UTC)
其實日文、德文維基的規範更嚴格,以日文為例,甚至沾到一點侵權的老條目也會被提刪,且不接受合理使用圖片,但他們還是很多人寫條目。雖影劇類條目似乎列表化,且至少格式都還蠻劃一的。在先前一位德國人針對中文維基做調查,敝人就提到台灣的網路很自由,但願意投入寫條目的比例卻少得可憐,有不少只是想攀附維基百科知名度上來為自己的公司、系所、社團等打廣告;大陸的網路被封鎖,還是有不少大陸的維基人用各種方法上維基百科。至於鄉民抱怨管理員獨斷獨行,倘若維基百科的管理員不對條目質素做控管,講難聽點到最後維基百科必將淪為垃圾堆,屆時PTT的鄉民是否又會罵說管理員都沒在管呢?—Ellery 2007年10月24日 (三) 01:29 (UTC)
- 按smayson的說法,台灣大百科可有飛躍般的成長?不過最近灌水的條目中,不少都是只有模板內容,文字描述部份少到只有一、二行,我也不覺得這樣的條目會比小小作品優良。-- 百楽兎 2007年10月24日 (三) 03:36 (UTC)
- 只靠管理員是不行的,用戶沒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覺悟一定要糖果跟鞭子才有動機,那這百科的成長是有限的,再說下去就是民族性跟政治哲學的問題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18.160.201.195(對話|貢獻)於2007年10月24日 (三) 03:44 (UTC)加入。
重要性不該無限上綱。根據重要性方針,只要內容夠長或是在某領域中夠知名,都不應該視為無重要性。改進維基的品質,應該在是否有來源,是否中立、是否維基化下功夫,畢竟維基不是紙本書,沒有太厚的問題。—User:Orion-留言 2007年10月24日 (三) 15:33 (UTC)
歐洲冠軍杯條目多了幾十個跨語言連接是怎麼回事?
—64.62.138.32 2007年10月24日 (三) 02:52 (UTC)
- Template:ITA少了個<noinclude>,那裡的跨語言連接全跑到條目去,已修正。-Charlotte1125 2007年10月24日 (三) 03:26 (UTC)
歡迎參與維基媒體基金會本季募款活動
觀看影片募款影片。維基媒體基金會本季的募款活動已經開始了,如果你願意捐款,可透過paypal等方法贊助維基媒體基金會,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贊助,也是由一元、五元美金累積而成的。如果你無法贊助,也可以透過你的個人部落格來幫忙宣傳這項活動,你可以在你的部落格上張貼以下兩種貼紙,也歡迎有張貼募款貼紙的人,將部落格分享在維基媒體基金會的網站上,讓大家知道:
- 300 x 15
<img src="http://upload.wikimedia.org/fundraising/2007/meter-en.png"><a href="http://wikimediafoundation.org/wiki/%E8%B5%84%E5%8A%A9">贊助維基媒體基金會</a>
或
- 120 × 240
<a href="http://wikimediafoundation.org/wiki/%E8%B5%84%E5%8A%A9"><img src="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meta/3/39/Wikipedia-banner-240-zh-hant.png"></a>
(我已經捐款囉~)--KJ(悄悄話) 2007年10月24日 (三) 07:50 (UTC)
- 說到donate不少人就都路過了。以後可以考慮導入類股權制,donate越多的說話可以越大聲 (笑)。以上皆為開玩笑,總之有錢出錢,沒錢的就寫條目來抵吧。-- 百楽兎 2007年10月24日 (三) 15:50 (UTC)
- 我看應該是沒錢就來幫忙翻譯吧XD。目前meta:Fundraising 2007上面有很多的翻譯工作已經開始。雖然幾個文件的翻譯都很重要,但影片字幕這個就有Deadline,還蠻趕的,兔子你要不要先來幫忙這一塊?--Alex S.H. Lin 2007年10月25日 (四) 02:06 (UTC)
- 好啊,那有什麼問題。-- 百楽兎 2007年10月25日 (四) 04:22 (UTC)
- 很有效率,下午離開一下孔明居士兄就全翻完了 -- 百楽兎 2007年10月25日 (四) 12:48 (UTC)
- 好啊,那有什麼問題。-- 百楽兎 2007年10月25日 (四) 04:22 (UTC)
我雖然改了一部份,可是對大陸文革實在不甚了解,有人能幫忙維基化的嗎?我覺得這條好好寫應該不錯的啊,怎麼落到提刪除的命運呢?—User:Orion-留言 2007年10月24日 (三) 16:05 (UTC)
懂廣東、客家、閩南或任何方言, 就來參與一下聲音「維基」吧
LibriVox 那邊原來正在辦中文聲音書, 現在正錄製唐詩三百首, 打算收錄各種中國方言的版本, 但辦了足足一年, 只有普通話版本完成, 廣東話只錄音了一半, 閩南客家情況也差不多。
反正都是 public domain 的東西, 我也剛剛參與, 大家也幫幫手吧。(最想聽到其他較少接觸的方言, 如果有上海話、雲南話就好了. )
參考: http://librivox.org/forum/viewtopic.php?t=3256&postdays=0&postorder=asc&start=0 --Dullmau 2007年10月26日 (五) 06:15 (UTC)
關於三國
參見:
今天首頁:「隊徵」?「隊徽」才對吧?
今天首頁「你知道嗎?」有以下句字↓
「在美國的體育運動中,使用原住民為球隊的隊徵會有什麼問題?」
「隊徵」恐為「隊徽」的字誤。
頁面保護了,我無法修改—Xtctjames 2007年10月29日 (一) 07:36 (UTC)
- 已修正。—Eky-♪ 2007年10月29日 (一) 08:54 (UTC)
- thx!:)
- 看來最近人手比較缺:)—Xtctjames 2007年10月29日 (一) 09:49 (UTC)
維基研究協助
您好,我是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的學生邱家緯,目前正進行一項對兩岸三地維基人的研究,需要許多維基用戶的協助。這份研究曾在07年的維基年會發表過,也訪問過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的維基用戶。現在更需要大量的問卷資料輔助,希望您能夠提供維基的編輯經驗。這份問卷只需要花您兩分鐘時間,但是對維基領域研究有很大貢獻,謝謝您的幫忙!
這份問卷的詢問範圍僅於編輯過程與經驗,不涉及私人資料,請您安心。另外,即使不住在兩岸三地的用戶也沒關係,只要是中文維基百科上的使用者就符合受訪條件了。
問卷網址:http://www.my3q.com/home2/184/loat5oo/88988.phtml
之前我留在許多用戶內的討論頁面網址已經修正,請大家幫幫忙!—櫻花猴 2007年10月30日 (二) 09:08 (UTC)
有關維基新聞
大家好,小弟在前陣子不是太有空,最近這幾天在Skype上線,發生了些事情,小弟在Wikinews:茶館裡面留了些言,發表了小弟的一些看法,望各位能去看一看。—dbslikacheung 2007年10月31日 (三) 16:31 (UTC)